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第5卷 第1期

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 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 wer Research Vol 15 No 11March,2007收稿日期:2005-11-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_mail:mawei@i https://www.360docs.net/doc/dc6116309.html, 文章编号:1672-3031(2007)01-0008-0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

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15km,平均水深414m,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ò类下降到90年代劣?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0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OD Mn 、T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2]

,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严峻。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

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劣于?类[2]

(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水质指标COD Mn 、TP 、T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

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

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畅,出入湖物质不平衡,大量污染物沉积于湖底,底泥淤积严重,水体自净能力差,滇池已进入湖泊演变过程中的老龄化阶段。

(2)污染物排放超过了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水污染和富营养化。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指在满足滇池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条件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能力。自80年代以来,滇池污染物排放持续超过了自身的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水体污染,且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富营养化也随之发生,从而改变了滇池生态系统中生物生理代谢所需的物质条件,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滇池生态结构的失调、水质进一步恶化。

据统计,2000年入湖的主要污染物:TP 为1319t 、TN 为10765t 、C OD Cr 为46146t,其中,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TP 为730t 、TN 为7466t 、COD Cr 为25848t;工业污染源排放TP 为24t 、TN 为468t 、COD Cr 为4902t;面源排放TP 为565t 、TN 为2831t 、COD Cr 为15396t 。而在枯水年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COD cr 、TP 、TN 3项指标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9266t P a 、295t P a 、3805t P a,只占3种污染物实际入湖量的42%、35%、23%。由此可见,入湖负荷较大地超过滇池自净功能,

水质严重超标。

图1 近10多年来草海水质变化过程

图2 近10多年来外海水质变化过程

(3)流域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用水难以保证。水资源承载能力就是在当地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能够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滇池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结果表明,滇池环湖城市的(尤其是昆明)发展已超过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难以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2000年,滇池流域人口20311万,耕地4133万hm 2,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m 3。该区域年供水超

过511亿m 3,正常年份缺水1亿m 3,若遇上枯水年份,水资源缺口将超过2亿m 3

,缺水情势十分严峻。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滇池流域实施了大量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供水能力大为提高,但用水缺口还得由水库、滇池调节后重复利用弥补。由此可见,滇池流域用水量超过了自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已无生态环境用水,致使昆明周边入滇池的多数河流长期断流、干涸或成排污沟,天然河道功能基本丧失,滇池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成为必然。

(4)水体及物质交换不畅,加速了水污染进程。环湖主要河流20余条,呈向心状注入湖区(见图3)。海口河为滇池的唯一天然出口,西园隧洞是专门为污染异常严重的草海水向外排泄而开通的。由于流域水资源匮乏,滇池弃水量小,湖水置换周期长,湖流缓慢,滇池已演变成半封闭湖泊。如在近45年系列中,滇池有16年没有弃水,占总年数的36%;有469个月没有弃水,占总月数的8619%;弃水均主要集中在主汛期7~9月;45年平均弃水量只有1149亿m 3,仅为滇池蓄水量的11%[1]。

滇池为典型的高原浅水型湖泊,风成为湖流运动的主要动力,在主导风向(SW)下滇池平均流速约为2c m P s [2],水流十分缓慢,加之受水资源匮乏、用水及大量蒸发损失等多因素影响,滇池外排水量较少,水体滞留时间长(换水周期约3~5年),水流交换及排水不畅(如图4),从而导致从北部湖区入湖的大量污染物不能便捷地排出湖外,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大量溶解并沉积在湖体中,加剧了滇池水污染和污染物在湖内的积淀,而沉积在湖底的污染物最终成为随时可能污染湖水的底泥内源。有关研究表明,滇池草海底泥中已沉积氮磷营养物质1万余t,外海高达10多万t [1]。同时由于水流缓慢及水体交换不畅,滇池在空间上形成了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的明显浓度梯度,即北部浓度高、南边浓度低,西边水质好

于东边的空间分布[2]。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

图3 滇池水系特征

图4 主导风向(SW)下滇池流场

2 滇池水污染防治策略

针对滇池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可根据不同的成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

211 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用水 滇池流域匮乏的水资源,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挤占了水域的生态环境用水,致使河湖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也是滇池水污染异常严重并难于治理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加区域水资源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从外流域调水(如/滇中调水0)进入滇池,不仅可增加滇池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解决目前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可适当提供湖泊与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滇池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可改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

212 以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对滇池入湖河流实施总量控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量超过了滇池水环境承载能力,这是滇池水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加之湖泊水流不畅,入湖污染物大量溶解并沉积于底泥,进出湖物质量不平衡,从而加剧了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发生。因此,减少入湖污染物量是治理滇池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根据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的滇池水功能分区及2030年滇池水体总体达到ó类水质保护目标的要求,以2030年滇池水质保护目标作为控制目标,模拟计算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及滇池各入湖河流的纳污能力,实施对滇池各入湖河流输入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其中将内源作为入湖污染负荷部分进行总量控制。

213 加强水污染治理,阻止污水入湖 水污染治理,其污染源头控制是根本,入湖湖滨带建设减少污水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马巍李锦秀田向荣廖文根

入湖等末端治理是补充,并以水环境容量作为其水污染治理后入湖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如前所述, 2000年滇池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滇池纳污能力好几倍,因此必须加强滇池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模式,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阻止污水直接入湖。对于污染源治理,点源可根据流域点源排放量增加趋势和区域分布规律,按片区以相对集中的方式扩大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规模,力争使流域内点源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后排入滇池;非点源污染,可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农业建设等措施,并结合非点源末端的湖滨带湿地加以综合治理;内源可通过滇池外海沉积物疏浚规划进行分阶段的底泥疏浚。

214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改善物质出入湖不平衡状况对于滇池外海而言,绝大部分污染物来自于北部的盘龙江、宝象河、大清河,三河的入湖污染物量约占外海总入湖量的80%以上,而外海唯一出口-海口河位于滇池的西南侧,污染物出湖输移路线较长(如图4),加之水流运动缓慢,不仅使入湖污染物滞留湖区的时间很长,而且它们将在随水流的迁移扩散过程中大量沉积到湖底,从而形成目前北高南低的浓度梯度,加之滇池弃水较少,随弃水出湖的污染物远小于入湖污染物量,物质进出不平衡。因此,缩短入湖污染物(主要是外海北部入湖)在湖体的滞留时间,提高出入湖物质的比例,对改善滇池水环境是十分有益的。

由图3可知,滇池北部的盘龙江、宝象河、大清河距离草海的西园隧洞出口较近,可以考虑从西园隧洞排水,再结合外流域调水时从滇池南部进入、开启海埂节制闸从西园隧洞排水,可望大大缩短滇池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改善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状态,达到滇池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逐步恢复的目的。

3水环境数学模型

滇池属大型宽浅型湖泊,水流运动主要受湖面风场影响,以风生流为主。其风生湖流运动及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运动可以分别用水深平均的二维水流运动基本方程和对流扩散的二维方程进行数学描述[2,4],其中主要水质指标包括COD Mn、TP、TN。各污染物指标的生化反应项均作一级简化处理,COD Mn 考虑自净衰减,通过自净衰减系数反映;TP、TN考虑各种因素引起的释放与沉降,通过综合沉降和释放系数反映。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滇池、太湖、呼伦湖等大型浅水湖泊的水流水质模拟计算。

对滇池湖区划分计算网格,采用变量交错布置的方式,在正方形网格上对上述方程进行离散,其中对流项采用迎风格式,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用迭代法求解离散方程组。

作者利用滇池湖区1999年和2000年2年共10个常规水质监测点每月1次的水质监测资料及其同期的污染源和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对滇池水流水质模型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计算。数学模型验证时,进行了滇池水质2年动态演算,并将计算动态浓度场分别与湖区10个监测点实测浓度进行对比验证。受篇幅限制,本文只列出了模型计算得到滇池湖区平均浓度与滇池实测点平均浓度比较,见图5,模型参数率定结果见表1。验证结果表明,滇池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滇池水流水质自然动态演变规律。

表1太湖水流水质模型参数率定结果

参数名称数值参数名称数值

糙率n0102~0104风应力系数C2

1163@10-3

a

纵向和横向扩散系数P(m2P s)410TN沉降速率P(1P d)0101 COD Mn衰减系数P(1P d)01002@11047T-20底泥释放TP速率P(g P(m2#s))0~111底泥释放TN速率P(g P(m2#s))0~017TP沉降速率P(1P d)0101

4滇池水污染防治若干关键技术

411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定额控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知,滇池为达到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区水质保

图5 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滇池平均浓度年变化过程与实测平均浓度值比较

护目标,在枯水年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COD Cr 1、TP 、TN 三项指标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9266t P a 、295t P a 、3805t P a;而当设计水文条件为枯水年丰水期,其他目标不变情景下,预测得到C OD Cr 、TP 、TN 三项指标的纳污能力分别为39645t P a 、352t P a 、4859t P a [2,4]。根据李锦秀等[4]提出的滇池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得到滇池点源与面源总量控制定额分别为点源:COD Cr 为19266t P a 、TP 为295t P a 、TN 为3805t P a;面源:COD Cr 为203795P a 、TP 为57t P a 、TN 为1054t P a 。

将计算得到的滇池污染源总量控制定额与2000年现状污染负荷比较,得到不同指标污染负荷削减量为COD Cr ,点源需削减11484t P a,面源满足控制定额;TP 指标削减量:点源495t P a 、面源508t P a;TN 指标削减量:点源4129t P a 、面源1777t P a 。由此可见,为了实现达到ó类水质保护目标,现状TP 点源与面源削减率分别高达66%、89%,现状TN 点源与面源削减率分别为52%和63%,污染源削减比例较大,污染源治理任务繁重。因此,应结合其它措施,如外流域调水、改善滇池出入湖物质不平衡等,改善滇池水流及物质循环条件,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以提高滇池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效率。

412 引水济滇改善滇池水环境 滇池流域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了滇池水环境的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加重。根据国内外同类工程调水经验,实施引水济滇工程,不仅可增加滇池的水资源量,以改善滇池出入湖水量的不平衡状况,同时将加快滇池水体的循环与交换,改善湖泊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为模拟预测引水济滇改善滇池的水环境效果,本文在2000年(水文年型为平水年)现状入湖水流及污染负荷条件下,根据滇中调水可能的引水线路及滇池目前的水流条件,设计了从滇池北部的盘龙江引水入滇池,并从南部的海口河排出的补水线路(海埂节制闸关闭),年设计引水规模为5亿m 3

(年内各月平均分配水量),引水水源为金沙江,其水质类别为ò类(C OD Mn =210mg P l,TP =0102mg P l,TN=012mg P l)。

2000年滇池外海模拟年均水质现状为C OD Mn =6186mg P l 、TP=01286mg P l 、TN=2104mg P l,引水入湖后滇池外海各指标年均浓度分别降低为COD Mn =6102mg P l 、TP=0126mg P l 、TN=1182mg P l,COD Mn 、TP 、TN 三项指标浓度分别改善了1213%、1015%、1017%,引水水质改善效果较好,但综合水质仍为劣V 类。年内水质(以TP 为例)浓度变化过程如图6

所示。图6 引水济滇实施前后滇池年内水质变化

413 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根据云南省地理所彭永岸的治滇新思路,认为解决滇池污染的根本办法是倒置滇池与昆明市上下游的角色,让滇池水自南向北流,从而使昆明市处于滇池的下游。经过初步论证,这在地理条件上是允许的;同时随着西园隧洞的开通,改变滇池目前的运行调度方式即可实现滇池水自南向北流,可有效缩短滇池北部大量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改善污染物质出入湖不平衡的现状。同时结合规划中的滇中调水工程,让来水从滇池南部入湖,并根据西园隧洞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

1滇池COD Cr 与COD Mn 的比例关系约为:COD C r =310@COD Mn

流能力尽量从该出口排水,则引水和滇池倒流均能达到最佳的水环境改善效果。

(1)改变滇池现行的运行方式,滇池出水以西园隧洞为主。通过对2000年滇池逐月出湖流量的统计,滇池单月最大出湖流量约50m 3P s,而西园隧洞最大设计出流为40m 3

/s,在考虑海口河适当出流的条件下,开启海埂节制闸,尽量从西园隧洞排水,以改变现行的以海口河出流为主的排水方式是可行的。

在无引水条件下改变滇池现行的排水方式后,C OD Mn 、TP 、TN 三项指标浓度分别由现状的6186mg P l 、01286mg P l 、2104mg P l 下降到5140mg P l 、0122mg P l 、1143mg P l,三指标分别改善了2114%、2216%、2918%,比现行运行方式下从盘龙江-海口河引排水5亿m 3的效果还好,其年变化过程如图7所示。由此可见,改变滇池现行的排水方式对滇池水质改善是比较有利的。由图7可知,由于滇池排水方式的改变,致使汛期从滇池东北部入湖的大量点面源负荷能较快地从西园隧洞排出湖外,不仅有效改善了滇池污染负荷出入不平衡的现状,避免北部重污染入湖污染负荷长期滞留的现象,同时也缩短了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

从而可减轻滇池的水污染状况。图7 改变滇池现行的排水调度方式对滇池

年内水质变化的影响图8 引水及排水调度方式改变对滇池年内水质变化的影响

(2)引水并改变滇池现行的运行方式,滇池出水以西园隧洞为主。在2000年现状出入湖流量基础上,年引水5亿m 3后滇池月均最大出湖流量增加到65m 3P s 左右,在考虑海口河(出流能力为100m 3

P s)联合出流的条件下,尽量从西园隧洞出水的排水方式也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滇中调水规划,年设计引水约5亿m 3,从滇池南部的柴河附近引水入滇池,出水方式以草海西园隧洞排水为主(约40m 3P s),滇池剩余水量由海口河排出。在此引排水路线及排水方式下,引水入湖可使外海COD Mn 、TP 、TN 三项指标浓度分别由现状的6186mg P l 、01286mg P l 、2104mg P l 下降到4183mg P l 、0120mg P l 、1131mg P l,三指标分别改善了2917%、2910%、3518%,水质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其年内水质变化过程见图8),其综合水质类别上升一个等级(由劣?类上升到?类)。

对比2种引排水线路及滇池相应的运行方式对滇池水环境的改善效果,从滇池南部引水入湖、北部西园隧洞出湖为主的引排水线路对滇池水质改善效果比从盘龙江至海口河引排水线路高出约20%,由此可见引排水线路及运行调度方式所带来的水质改善效果差异是显著的。2种引水调度方式对滇池水质年内变化影响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从南部入湖、北部出湖的引排水线路可有效削减汛期(5~8月)从滇池北部入湖的面源负荷引起滇池浓度显著升高的现象,同时在年内各月的水质均比从北部入湖、南部出湖的引排水线路要好得多。5 结语

(1)通过对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得知,导致滇池水污染严重的首要因素是由于处于老龄化阶段的滇池自净能力差,且入湖污染物量超过了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其次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湖体水流交换不畅、出入湖物质量长期失衡加剧了滇池水质恶化及湖泊富营养化的进一步发展。

(2)针对滇池水污染成因,作者提出:削减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量是滇池水污染防治的根本措施,应以滇池水环境容量为目标,对环湖入湖污染负荷实施总量控制,并从流域的角度,采取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末端治理及大水体修复并重的策略加强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同时实施引水济滇工程,增加滇池水资源量,提高湖泊的水环境容量;改变目前的湖泊排水方式,以缩短入湖污染物的滞湖时间,改善目前出入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 李锦秀 田向荣 廖文根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马巍李锦秀田向荣廖文根

湖污染物不平衡的状况,以有效减缓滇池的水污染状况,延缓滇池的衰老步伐。

(3)通过对滇池不同引排水线路及自身运行调度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无引水条件下,改变现状以海口河出水为主的排水方式可较好地改善现状水质,平均水质改善率约为24%;在考虑从滇池南部年引水5亿m3入湖,并从西园隧洞出时对滇池水质改善效果显著,平均水质改善率约为31%,其综合水质类别由劣?类升高到?类,且改善率高于盘龙江引水、海口河排水线路约20%。

(4)在对滇池环湖入湖污染负荷逐步实施总量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引水济滇工程并优化引排水线路、改变滇池现行的出流方式,以提高滇池湖体的水体自净能力,改善进出湖物质不平衡的现状,缩短入湖污染负荷的滞湖时间,可提高滇池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川,黄波.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94-96.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引水济滇方案模拟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5.

[3]肖青.滇池水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1):26-28.

[4]李锦秀,马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J].水利学报,2005,36(7):812-817.

Investigation on countermeasures for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in Dianchi Lake

MA Wei1,LI Jin_xiu2,TIAN Xiang_rong3,LI AO Wen_gen1

(11De partment o f Wate r Environme nt,IW HR,Bei jing100038;

21Standard Research Center,IW HR,Beijing100044;

31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Elec tric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Cente r,MWR,Bei jing100053)

Abstract:After analyzing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in the Dianchi Lake,this paper points out som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such as lake aging,contamination over-releasing,water resource shortage,and slo w flowing of water and substance in and out,etc.The authors propose some strate gies and key tech-niques for pollution control.It is suggested to enlarge the amou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to control the total amount of incoming pollutants,to treat water pollution comprehensively,an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Dianchi Lake,e tc.A total a mount of the incoming pollutants from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is lake is specified.A simulation is c onducted to predict the improvement of aquatic environment by diverting foreign water into the lake and by chang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lake.This investigation would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es for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of the Dianchi Lake.

Key words:Dianchi Lake;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total amount control;diverting foreign water to D-i anchi Lake;operation mode

(责任编辑:吕斌秀)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城市水污染治理研究

城市水污染治理研究 为更好更快地完成我市“十一五”水环境治理目标,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和城市,现将长三角几个兄弟城市(上海、宁波、杭州、常州)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规划等方面的经验 长三角的几个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和坚持水环境的整治和水文化建设,在领导决策、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层面上都有良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领导力度大,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负责,任务具体,责任 明确。如上海的苏州河治理,从1988年开始,经历了十几年、三届政府的持续推进,每届政府都是市长亲自抓,每季度召集一次会议听取汇报并协调工作。 2、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目标。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都充分 证明:截污、治污是水环境治理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是水景观改造、水生态修复的前提。同时截污、治污也是耗时长、难度大、花钱多的工程。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只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逐步建设。 3、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上海等城市由水务部门牵头,会 同规划等部门共同编制“水环境规划、水景观规划”等详细的规划,为全市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所侧重,做到分区分步实施以达到预定目标。如上海按照“三年一轮”的步骤,前两轮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区,第

三轮突出以城郊为主。杭州的运河治理则按截污治污、生态绿化和休闲文化三个阶段来建设。 4、完善机制,合理统筹治水。在组织方面,从市到区一级都有 专门的机构负责治水工作。建设实施中,推行污水治理市场化建厂、政府主导建网,河道整治市区分工的原则。出台了污水收集补贴政策,建立并完善了区、镇级排水收费机制。 5、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在强力推进污染治理措施的同时, 各个城市都注重加强管理。在加强排水管理和污染源管理的基础上,上海结合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按流域划分单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近万人的河道专业保洁队伍,对各个河道进行日常保洁,取得了良好效果。 6、创新思维,加强前期规划研究。按照“安全、资源、环境” 的理念,将水务工作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环境型水务转变,并做好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由水务部门与规划部门共同编制“水资源规划、水环境规划、水景观规划”及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 二、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处理采取的措施。 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处理的措施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根治城区内河道水体污染排放和负荷,即完善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其次是搞活水体,补充水量,提高水环境容量;再次是进行河道生态与景观建设,构建城市自然、亲水、开放的滨水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2015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水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5) 1、行业监管体系 (5) (1)行业主管部门 (5) (2)行业自律性组织 (5) 2、行业法律法规和业政策、法规 (6) (1)相关法律法规 (6) (2)产业政策 (6) 二、水处理行业概况 (9) 1、水处理的定义及水处理行业的构成主体 (9) (1)水用户 (9) (2)水务企业 (10) (3)水处理服务企业 (10) 2、我国水环境的概况 (11) (1)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分布区域结构不合理,未来水资源供需存在较大缺口 (11) (2)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加,远超环境容量,水体污染严重的情况尚未得到本质改观 (13) (3)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偏低,尤其是农业用水效率偏低 (15) (4)地下水过度开采加剧,开发利用达到极限 (16) 3、水处理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17) (1)城镇供水 (17) (2)城镇污水处理 (19) (3)农村污水处理 (21) (4)工业废水处理 (22)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4) 1、技术壁垒 (24) 2、资质壁垒 (24) 3、市场先行壁垒 (25) 4、资金壁垒 (25)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6) 1、有利因素 (26) (1)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 (26) (2)市场空间广阔 (26) (3)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27) (4)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为行业进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27) 2、不利因素 (28) (1)行业市场化竞争机制有待完善 (28) (2)行业内企业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偏低 (28) 五、行业风险特征 (29) 1、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29) 2、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 (29) 3、行业竞争风险 (29) 六、行业竞争格局 (30) 1、甘肃金桥给排水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1) 2、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31) 3、陕西华陆化工环保有限公司 (32) 4、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33) 5、新疆旭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33)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第1期论文与案例交流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具体方法中长期规划目标主要在于:第一,综合评估的加强。主要是对 滇池水质变化以及流域范围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分 析,掌握相关数据与资料;第二,构建系统集成。收集好关于滇池水流域的所有资料,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结论的方式进行集成;第三,战略规划。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关于滇池水流域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战略目标;二是,模式路径;三是适应调控。以技术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来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需要研究的步骤进行明确,主要有6个具体步骤:发现问题-诊断调控-基础规划-方案规划-调控与评估-战略规划;然后将水环境承载力方案以及总容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来具体实施:第一,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载体,将滇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在水质模型中输入污染负荷来让水质进行响应;以这个为基础,对总量的空间分配进行明确,然后规划在不同流域中消减污染物的具体战略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与不同情景的源输入,从而制定出以分区为标准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战略方针;第二,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重要约束标准,对滇池流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带有的不确定性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对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进行设计,将之作为滇池流域水质恢复方案的基础输入条件;以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主要标准,对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效率、方向进行明确,并汇总到滇池流域的总体发展方案当中。三、滇池流域富养化控制策略1.分析问题从这些数据来分析,即使消减了高负荷,又在巨额投资防治污染的驱使下,因为滇池水流域的特殊水文地质、底泥、气象等等,这些潜水湖泊特征的存在,即使有更多的防治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蓝藻的周年性爆发。研究的同时,还发现即便在TP 、TN 高浓度的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部分不爆发蓝藻水华的地带,因此,就滇池水域水体而言,容易富营养化,只是对水质改善并不断提升TN 、TP 浓度的水质标准,并不能绝对性能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危险系数,当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下转第26页)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丁福荣(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曲靖655331)摘要:云南滇池水污染非常严重,根据水污染相关决策的要求,针对滇池,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的“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的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的补充报告等等。本文在规划的指导之下,针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规划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云南滇池营养化控制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滇池;水污染;富养化控制;措施24

生活污水处理的三种方法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 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冠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014年10月日) 冠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势高亢,西沙东碱,属于贫水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欠发达。近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美丽冠县、生态冠县为目标,以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为总抓手,坚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 一、水环境现状 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冠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制定措施,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政府成立了水污染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环保工作由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的精神,结合冠县实际,经县委、县政府研

究确定,2014年年初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大队长的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从住建、经信、公安、工商、水务等7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实行集中办公,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部门的职能,综合执法,集中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奖惩机制,突出抓好辖区内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情况等指标的考核。县政府对责任书进行细化分解,于2014年3月15日召开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与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了各责任单位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调度会、现场会等形式,加强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生态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做到方案、责任、措施、监控四到位。按照生态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我县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凡超出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坚决采取限产、限排等措施,确保达到目标要求。一是落实总量分配方案。按照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有利于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促进环境监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教案资料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摘要: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内,由于人类对于自然无节制的开发,许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治理人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水污染治理技术应运而生,也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本文试从水污染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正文: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飞速增加的代价却是对自然环境难以修复的破坏。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全国主要流域的I~III类水质断面占64.2%,劣V类占17.2%,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除了地上水,我国各个地区的地下水也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中。 一、水污染类型 按照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大体上是由以下几种污染物所引起的: 1.病原体污染

这类污染通常是由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的污水所引起的,这类污水中常含有各种病菌、寄生虫,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痢疾、伤寒以及各式各样的传染病。 2.需氧型污染 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含氧量减少,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所造成的污水中,就有大量的这类有机物。 3.植物营养污染 许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使用氮磷肥的农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易引起藻类和一些浮游物质爆发性繁殖,造成赤潮。 4.石油污染 这类污染通常是由油轮泄露、海上采油厂泄漏等事故所引起的,这类泄漏防不胜防,通常难以处理。 5.剧毒污染 大量的重金属、氰化物和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机物通过矿山、冶炼废水等途径富集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循环对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6.放射性污染 这是由于放射性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一般是核事故所造成的,虽然事故少但危害极大。

滇池水污染治理研究

第5卷 第1期 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5 N o 11March ,2007收稿日期:20052112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 -mail :mawei @https://www.360docs.net/doc/dc6116309.html,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7)012000820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 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X 524文献标识码:A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 ,东西最宽处1215km ,平均水深414m ,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Ⅱ类下降到90年代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 OD Mn 、T 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2],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 严峻。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 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 劣于Ⅴ类[2](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水质指标C OD Mn 、 TP 、T 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 [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 — 8—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 污水处理 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和恶感的可见物,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废物处理基本方法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1)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2)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

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3)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排放到的接纳水体或水的用途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利用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絮凝剂的回收利用等。常用的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废水处理基本方法:(1)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

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那么,水污染治理措施有哪些呢? 第一,设立管理机构,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①设立国家级、地方各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企业的发展规划,执行奖惩制度,以保护水体。②根据环境保护基本法,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源的具体条例和规定。制定不同用途水体的水质标准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第二,全面规划,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①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到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采取预防措施。②打破行政管理区划,根据水体的用途、水体的流域和补给特点,对所

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③提高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普及率,建设城市的和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所要求的标准。④同种行业废水集中处理,或同种行业的工厂、车间适当合并,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⑤有计划地治理已经被污染的水体,如清理河床和防止雨水污染等。 第三,减少和消除废水的排放量:①既要控制废水污染物浓度,也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循环使用,如电镀废水的闭路循环、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作为冲刷厕所、喷洒路面等杂用水。③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放废水,或者降低废水的毒性。④处理好垃圾、工业废渣,避免因降水和径流的冲刷、溶解而污染水体。 更多水污染成因与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水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水的法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水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应从调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进行水环境质量规划、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水型产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污染;排污总量控制;水环境质量规划;清洁生产;节水型产业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997 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时至今日水资源危机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其中以水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农村有70%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水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1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的根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增加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方面的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更加重了水体污染。 1.1工业排污及废弃物引起水污染 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 年来,虽然我国污水的处理率在不断提高,但污水的年排放量仍在大幅度增加。1999 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比1998年增加 6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04 亿吨,比上年增加1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中,乡镇企业排放量为29.2 亿吨,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5%。由于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处理率、处理达标率和符标率等3项指标很低,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使江湖面积缩小,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固体废物中所含有害成分经雨水淋洗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农、渔类产品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 随着点源污染的控制,农业面源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湖泊库富营养化的主要

水污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水污染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1、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废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者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要达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传染;避免有异嗅和恶感的可见物,以满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废水处理相当复杂,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数量,排放到的接纳水体或水的用途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残渣的处理利用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絮凝剂的回收利用等。 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

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以上方法各有其适应范围,必须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往往很难用一种方法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一种废水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处理,首先是根据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水排放时对水的要求、废物回收的经济价值、处理方法的特点等,然后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试验,并按照废水排放的指标、地区的情况和技术可行性而确定。 2、城市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成分的%是水,固体物质仅占~%左右。城市污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在75~300mg/L。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要求,废水处理的步骤可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可由筛滤、重力沉淀和浮选等方法串联组成,除去废水中大部分粒径在100μm以上的大颗粒物质。筛滤可除去较大物质;重力沉淀可除去无机粗粒和比重略大于1的有凝集性的有机颗粒;浮选可除去比重小于1的颗粒物(油类等)。废水经过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方式的比较

污水处理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2、根据常见污水处理方法分类 物理法:物理或机械的分离过程。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转化过程。中和,氧化,还原,分解,混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的分离过程。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微生物在污水中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新陈代谢过程。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3、废水的化学方法分类 混凝 向胶状浑浊液中投加电解质,凝聚水中胶状物质,使之和水分开 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 含油废水,染色废水,煤气站废水,洗毛废水等 中和 酸碱中和,pH达中性 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中和酸性废水,CO2中和碱性废水 硫酸厂废水用石灰中和,印染废水等 氧化还原 投加氧化(或还原)剂,将废水中物质氧化(或还原)为无害物质 氧化剂有空气(O2),漂白粉,氯气,臭氧等 含酚,氰化物,硫铬,汞废水,印染,医院废水等 电解 在废水中插入电极板,通电后,废水中带电离子变为中性原子 电源,电极板等 含铬含氰(电镀)废水,毛纺废水

萃取 将不溶于水的溶剂投入废水中,使废水中的溶质溶于此溶剂中,然后利用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将溶剂分离出来 萃取剂:醋酸丁酯,苯,N—503等设备有脉冲筛板塔,离心萃取机等 含酚废水等 吸附(包含离子交换) 将废水通过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物吸附在吸附剂上,通过的废水得到处理 吸附剂有活性炭,煤渣,土壤等 吸附塔,再生装置 染色,颜料废水,还可吸附酚,汞,铬,氰以及除色,臭,味等用于深度处理。 4、现代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对水污染的认识和治理

对水污染的认识和治理 摘要: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我国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快地改善我国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在学习国外成功和先进经验的同时,应汲取国内外的失败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研究、开发和应用基建费低、能耗低和运行费低的革新技术。因地制宜,采用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利用生态处理系统,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技术策略;可持续利用; 众所周知,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水是生命的起源,远古时期最早的生命诞生在古老的海洋里,即使实现登陆,生命的存在仍然以水作为首要条件。即使在当今代表了最尖端科技的航天领域,对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仍然以水作为第一判断条件,可以说:没有水,一切生命创造的精彩都将不复存在。当今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对于水需求更大,然而我们却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水危机。 全世界196个国家中,有超过100个国家缺水,其中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可见我们面临的形势有多么危急。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20亿的人口缺水,21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我国水形势亦不容乐观: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的水资源正在遭受各种污染的侵袭,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水污染问题。 一、简单了解水污染 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称之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化学性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需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油类物质等;物理性污染又可分为:悬浮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指造成疾病的病原体对水体的污染。 二、著名的水污染事件 1、淮河水污染事件: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

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

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污水处理的方法与原理一、污水处理概述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或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按处理程度的不同,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只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以物理方法为主,处理后的废水一般还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对于二级处理系统而言,一级处理是预处理 二级处理最常用的是生物处理法,它能大幅度地除去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使废水符合排放标准。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二、污水的分类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一般分为和。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按污水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物理性污染和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 三、污水处理的步骤 四、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一、物理法 物理法的的去除对象是水中不溶性的悬浮物质.使用的处理设备和方法主要有格栅、筛网、沉淀(沉砂)、过滤、微滤、气浮、离心(旋流)分离等. 1. 格栅(筛网) 它是由一组平行排列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成60。~70。于废水流经的渠道内,当废水流过时,呈块状的污染物质即被栅条截留而从废水中去除,它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废水提升泵站有保护作用的设备,筛网截留亦属于这一性质的设备。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

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