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2.5.1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2)舌红苔黄

燥。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2)口干口臭。(3)心烦不寐。(4)小便短赤。(5)脉滑数。

2.5.2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次症:(1)肠鸣矢

气。(2)嗳气频作。(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4)纳

食减少。(5)舌苔薄腻。(6)脉弦。

2.5.3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1)

便后乏力。(2)神疲懒言。(3)舌淡苔白。(4)脉弱。

2.5.4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2)脉沉迟。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2)小

便清长。(3)四肢不温。(4)面色白光白。(5)舌淡苔白。

2.5.5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1)口干少津。(2)眩

晕耳鸣。(3)腰膝酸软。(4)心悸怔忡。(5)两颧红。(6)

脉弱。

3.1 辨证治疗

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

(《伤寒论》)。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

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

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

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

桃仁、枳壳、肉苁蓉。

1、实秘

(1)热秘

主症: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候的特征症状(腑气不通:腹胀腹痛,热证: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常用药物:火麻仁30,枳实15,川朴15,大黄10(后下),杏仁10,芍药15,郁李仁30,生地15,槟榔15。

(2)气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而不爽。)+证型的特征症状:(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脉(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证治准绳》)

常用药物:沉香10,木香10(后下),槟榔15,乌药10,枳实15,大黄?川朴15,火麻仁30。

(3)冷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艰涩)+证型的特征症状:(寒:腹痛拘急,手足不温;实:腹满拒按,胁下偏痛,呃逆呕吐)+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合半硫丸(《局方》)

常用药物:熟附子10(先煎),党参15,炙甘草10,大黄10(后下),干姜10,硫磺?半夏10。

2、虚秘

(1)气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证型的特征症状:(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金匮翼》)

常用药物:黄芪30,陈皮10,火麻仁30,白蜜?党参30,白术30,枳实15。

(2)血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型的特征症状:(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治法:养血润燥

代表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常用药物:当归10,生地30,火麻仁30,桃仁10,枳壳15,何首乌15,郁李仁30,北杏10,川朴15,槟榔15。

(3)阴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型的特征症状:(阴虚: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夹热: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温病条辨》)

常用方药:玄参30,麦冬30,生地30,沙参15,当归10,火麻仁30,郁李仁30,北杏10,川朴15,槟榔15。

(4)阳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证型的特征症状:(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冷痛)+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常用药物:当归15,牛膝10,肉苁蓉30,泽泻15,升麻10,川朴15,枳实15,火麻仁30,北杏10,熟附子10(先煎),白术30,木香10(后下)。

中医内科学(八)-1

中医内科学(八)-1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某老年女性,既往有哮喘病史多年。平素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紫,脉沉细。 (总题数:4,分数:2.00) 1.若见喘脱危象,急予: ?A.参附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B.血府逐瘀汤送服至宝丹 ?C.真武汤送服参蛤散 ?D.参附汤送服肾气丸 ?E.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2.近期患者外感后出现面浮,下肢肿,腹部胀满,心悸,喘咳,咳痰清稀,脘痞纳差,面唇发绀,苔白滑,脉沉,其治疗应选用: ?A.实脾饮 ?B.参附汤 ?C.苓桂术甘汤 ?D.真武汤 ?E.猪苓汤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该病人辨证属: ?A.肺脾气虚 ?B.肺肾气虚 ?C.心肺气虚 ?D.肺实肾虚 ?E.阳虚水泛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4.该老年患者,若不及时控制病情,极易发生下述变证,除外: ?A.咳吐脓血痰 ?B.吐血、便血 ?C.谵妄昏迷 ?D.喘脱 ?E.抽搐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三、张某,女,28岁。1998年3月28日就诊。主诉:便秘2个月,患者发病的2个月前刮宫产一女婴,因术中出血过多,曾输血600毫升。分娩后至今,每次排便均需外用开塞露或服果导片,以后用药量渐增大.现每需服7~8片果导方能排便。现症见:大便干结如栗,面色萎黄,唇淡发脱,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心悸易惊,指尖麻木,口臭食少。检查:舌质淡白,脉细涩。血红蛋白:80克/升。 (总题数:5,分数:2.50)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一)肺系病证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 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用药:黄芩山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2.5.1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2)舌红苔黄 燥。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2)口干口臭。(3)心烦不寐。(4)小便短赤。(5)脉滑数。 2.5.2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次症:(1)肠鸣矢 气。(2)嗳气频作。(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4)纳 食减少。(5)舌苔薄腻。(6)脉弦。 2.5.3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1) 便后乏力。(2)神疲懒言。(3)舌淡苔白。(4)脉弱。 2.5.4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2)脉沉迟。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2)小 便清长。(3)四肢不温。(4)面色白光白。(5)舌淡苔白。 2.5.5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1)口干少津。(2)眩 晕耳鸣。(3)腰膝酸软。(4)心悸怔忡。(5)两颧红。(6)

脉弱。 3.1 辨证治疗 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伤寒论》)。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便秘的中医辨证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症状。本篇所讨论的是经常发作的习惯性便秘;至于并见于其他疾患过程中的便秘,则为一时性的现象,这里不予叙述。 【病因】 1.辛辣炙食品,进食过多,燥热内盛,热移于下,致令肠间干燥,宿垢滞留,发生便秘。 2.忧思郁结,气机失于疏畅,以致津液不行,肠失传导之职,形成便秘。 3.气血亏虚,气虚则传送无力,血虚则肠失濡润,而治便秘。一般多见于老年体弱,或产后失血过多,或大病之后气血未复的患者。 4.肾阳不足,蒸化无能,肠失温润,以致浊阴凝结,引起便秘。正如张景岳所说:“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 【辨证施治】 便秘的一般症状,是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三、五日或六、七日大便一次。有些患者除便秘外,并无其它兼证,但长期便秘患者,往往因粪便的燥结,引起痔核或肛门造裂;或有腹胀嗳气,头晕纳减等

现象。兹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分述如下: 1.燥热内结:口有热臭味,腑胀溲赤,苔薄黄腻,脉滑实有力,治宜清润通便,用麻子仁丸①或更衣丸②。 2.气滞不行,腹胀或痛,嗳气胸痞,苔薄腻,脉象多弦。治宜顺气行滞,用六磨汤③加减。 3.气血亏虚:气虚的,便后乏力,气短汗出,舌薄腻,脉虚软,治宜益气润肠,用黄芪汤④加味;血虚的,形瘦唇白,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多中剥,质淡红,脉细小,治宜滋阴润燥,用五仁丸⑤加生熟地、当归、鲜首乌之类。 4.浊阴凝结:一般多见于老人,很少伴有其它兼症,或有轻度腹痛,按之则舒,得温则减,口和舌淡,脉多沉迟,治宜温肾通便,用半硫丸⑥或苁蓉润肠丸⑦,随症选用。 【附方】 ①麻子仁丸(《伤寒论》):麻仁,杏仁,芍药,大黄,川朴,枳实。 ②更衣完(录自《时方妙用》):芦荟,朱砂。 ③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槟榔,木香,乌药,大黄,枳实。

中医内科学(便秘)-试卷1

中医内科学(便秘)-试 卷1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中医内科学(便秘)-试卷1 (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何人首倡便秘分“虚”“实”两类 (分数:2.00) A.张洁古√ B.李东垣 C.刘完素 D.张仲景 E.王清任 解析:解析:《伤寒杂病论》提出便秘当从阴阳分类。张洁古首倡实秘、虚秘之别。 2.便秘的基本病机是 (分数:2.00) A.肠胃不和 B.肝气郁结 C.湿热下注 D.肺失开合 E.大肠传导失常√ 解析: 3.便秘与何脏腑功能失调无关 (分数:2.00) A.肝 B.肺 C.心√ D.脾、胃 E.肾 解析: 4.便秘的病理关键是 (分数:2.00) A.阴寒内生,胃肠凝滞 B.气血亏虚,大肠无力 C.热盛伤津,肠道津枯 D.大肠传导功能失调√ E.气机阻滞,胃肠障碍 解析: 5.肠胃积热型便秘的代表方 (分数:2.00) A.麻子仁丸√ B.六磨汤 C.大承气汤 D.增液汤 E.润肠丸 解析: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热秘的辨证要点 (分数:2.00) A.口干口臭 B.尿赤便秘 C.肠鸣矢气√ D.腹胀腹痛 E.苔黄燥,脉滑实 解析: 7.便秘预防不包括 (分数:2.00) A.经常服用润肠通便药物√ B.勿过食辛辣厚味,饮酒过度 C.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水果 D.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 E.按时登厕,定时排便 解析: 二、 A3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 刘某,男,39岁,性情素喜抑郁。久患便秘,欲便不得,伴胸胁胀满,脘腹胀闷,食后尤甚,暖气频作,舌苔略腻,脉弦。(分数:6.00) (1).其中医辨证为(分数:2.00) A.肝脾气滞 B.胃肠气滞 C.肝脾胃肠气滞√ D.气滞食阻 E.气滞湿阻 解析: (2).其中医治法为(分数:2.00) A.疏肝理脾,通便 B.和胃宽肠,通便 C.行气化滞,消食 D.行气化滞,除湿 E.顺气行滞,通便√ 解析: (3).其常用方剂为(分数:2.00) A.柴胡疏肝散 B.四逆散 C.六磨汤√ D.大承气汤 E.木香顺气丸 解析: 三、 A3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 8.患者,男,68岁,大便艰涩难下,面色咣白,四肢不温,喜热畏冷,腹中冷痛,腰脊亦冷,小便清长,舌淡嫩苔白,脉沉迟。其治法是 (分数:2.00) A.益气通便

中医内科学方药总结

一、感冒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汤加味加减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玉屏风散)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 1.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凉燥——杏苏散)2.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三、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病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麦冬汤,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托—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生脉散 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阳虚-真武汤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 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 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3.病性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虚为气虚、阳虚、血虚、津亏、精亏;实为热结、气郁、寒凝。 4.病势初起多为其它脏腑失调而影响大肠致病,久则病势逐渐向大肠发展,大肠传导失常,伤阴耗液,反过来又影响其它脏腑。 5.病机转化初起多为肠道积热,耗伤津液,或七情不和,气机郁滞;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耗气伤津,形成虚实夹杂;久则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阴寒内生,乃成虚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排便时间延长,间隔3天以上,粪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2.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3.多见于老年、大病久病体弱、体质偏盛偏衰者。 二、鉴别诊断 1.大肠癌粪便形状进行性变细,原有排便正常而近期出现便秘,年龄在45岁以上,粪便表面可见鲜血,或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肛门指检多可触到结节状坚硬肿块,指尖常染有血迹,直肠

中医内科学辨证分型(新世纪二版)

第一章肺系疾病 一、感冒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2.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m华盖散 痰(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m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4)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5)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肝气乘肺(肺气郁痹症):开郁降气平喘m五磨饮子 6)水气凌心:温阳利水,泻壅平喘m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中医内科学治法方药总结(打印版)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学习总结

中医内科学 注意:1、是以7版为模板,5版补充。 2、黑色字体的是7版和5版相同的。 3、蓝色字体表明与7版不同之处,是5版的说法。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补肾摄钠——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5版: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附:表寒里饮,寒象甚者——小青龙汤病 哮证剧烈者——紫金丹 若病久,阴盛阳虚,发虚哦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晰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淡白,脉沉细——苏子降气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附: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麦门冬汤 哮证发作以痰气壅实为主,寒热不显,喘咳胸闷,作不得卧,痰涎壅盛,喉如拽据,咳痰粘腻难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 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症状类似,多见恶寒发热、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2.感冒的辩证分型? (1)实证感冒 ①风寒束表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甚则疼痛,鼻塞声重,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处方: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 ②风热犯表 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干甚则咽痛,鼻塞,流黄稠涕,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尖红,舌苔薄干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处方: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鼓、桔梗、牛蒡子、甘草、竹叶、芦根 ③暑湿伤表 主症:发热,微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 治法:消暑祛湿解表 处方: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鲜扁豆花 (2)虚体感冒 ①气虚感冒 主症:恶寒较甚,或并发热,鼻塞,流涕,气短,乏力,自汗,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或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处方:参苏饮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紫苏叶、葛根、前胡、桔梗、半夏、陈皮、枳壳、木香、生姜、大枣 ②阴虚感冒 主症: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盗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甚则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处方:加减葳蕤汤 组成:玉竹、白薇、煎白,薄荷、淡豆豉、桔梗、炙甘草、大枣 ③阳虚感冒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色晄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质

-中医内科方药歌诀

肺心脑脾胃肝胆,肾系气血和津液,肢体经络外妇儿。 肺感咳哮病喘痨。 心悸胸痹不寐癎。 头痛眩晕和中风。 脾胃病证胃腹痛,痢疾便秘呕吐泻。 肝胆胁痛和黄疸。 肾系水肿淋阳痿。 气血津液郁血证,内伤发热渴虚劳。 肢体腰痛痹痉痿。 外科乳癖肠蛇疮。 妇科崩痛前后证,带下胎漏动不安。 肺炎喘嗽小儿泻,传染水痘和痄腮。 【肺系病症】感冒、咳嗽、喘证、哮病、肺痨。 【心系病症】心悸、胸痹、不寐、癎病。 【脑系病证】头痛、眩晕、中风。 【脾胃病证】胃痛、腹痛、痢疾、便秘、呕吐、泄泻。 【肝胆病证】胁痛、黄疸。 【肾系病症】水肿、淋证、阳痿。 【气血津液病证】郁证、血证、内伤发热、消渴、虚劳。 【肢体经络病症】腰痛、痉证、痹证、痿证。 【外科】肠痈、乳癖、蛇串疮。 【妇科】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

【儿科】肺炎喘嗽、小儿泄泻、水痘、痄腮。 -------------------------------------------------------------------------- 【肺系病症】 感冒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银翘暑湿新,阴虚葳蕤气参苏。 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气虚感冒:参苏饮。 咳嗽(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伤肺桑杏汤。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桑菊饮、风燥伤肺证:桑杏汤。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泻白散、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哮病(发作期、缓解期) 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发作期】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热哮证:定喘汤或越脾加半夏汤、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喘脱危证: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脾肺气虚证:六君子汤、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君子煎。 喘证(实喘、虚喘) 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中医内科临床辨证分型熟记

中医内科学 (临床辨证分型)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署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1、外感 ⑴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和止嗽散 ⑵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⑶风燥犯肺证--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 2、内伤 ⑴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和三 子养亲汤 ⑵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⑶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和加减泻 白散 ⑷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门冬汤三、哮病 1、发作期 ⑴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⑵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⑶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 厚朴麻黄汤 ⑷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⑸虚喘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2、缓解期 ⑴脾肺气虚证—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⑵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⑴风痰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⑵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⑶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⑷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⑸肺气郁痹症—开郁降逆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⑴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⑵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⑶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五、肺痈 ⑴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⑵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意解毒散 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中医内科学方歌

中医内科120方必背歌诀 一、感冒 1.葱豉汤《肘后备急方》加味:(荆防葱豉苏叶杏)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二、咳嗽 4.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百合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三、哮病 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7.加味过敏煎(验方) 柴胡防风五味梅,白芍甘草敛阴配,钩藤地龙僵蚕白,桑皮降肺过敏备。 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冬花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验方》 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冬花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四、喘病 10.华盖散《和剂局方》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11.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火炎痰盛咳喘急,清泄痰热效可睹。 12.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五磨饮子沉木香,乌药枳实加槟榔,白酒浓磨煎温服,理气降逆功效强。 四、肺痈

13.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黄连解毒汤加桔梗、甘草)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14.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15.沙参清肺汤(验方) 太子沙参芪阴气,冬瓜薏仁甘草桔,白及合欢化止血,沙参清肺痈后期。 五、 肺痨 16.月华丸《医学心悟》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17.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知母当归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18.保真汤《十药神书》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地骨,柏知莲陈姜枣随。 19.补天大造丸《医学心悟》加减 补天参芪术苓山,酸枣远志杞龟版,地芍鹿归河车紫,培补阴阳有情擅。 六、肺胀 20.涤痰汤《济生方》 涤痰汤中用二陈,实栀胆星竹茹存。人参姜枣石菖蒲,涤痰开窍效如神。 21.补虚汤《圣济总录》 参芪苓草补肺脾,五味姜夏厚朴橘。 22.补肺汤《永类钤方》 补肺五味与参芪,熟地紫菀配桑皮,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莫迟疑。 七、痰饮 23.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加白芍、蜂蜜、甘草。 甘遂半夏枣连姜,白芍蜜草缓中帮,脘腹坚满灼急痛,清热逐饮此方堪。 24.柴枳半夏汤《医学入门》 柴胡黄芩半夏添,瓜蒌桔梗杏仁援,青皮枳壳疏肝气,和解少阳枢机宣。 25.香附旋复花汤《温病条辨》 吴瑭香附覆花汤,夏苓橘苡苏子霜,理气和络祛痰湿,痰饮胁痛服之康。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 一实秘的中医治疗 (1) 1.肠胃积热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1) 2.气机郁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 3.阴寒积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 二虚秘的中医治疗 (2) 1.气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 2.血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 3.阴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 4.阳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 三、治疗便秘预后 (3) 便秘的针灸治疗 (4) 【概说】 (4) 【病因病机】 (4) 【辨证治疗】 (4) (一)实秘 (4) (二)虚秘 (4) 【其它疗法】 (5) 【附注】 (5) 一实秘的中医治疗 1.肠胃积热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二虚秘的中医治疗 1.气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与方歌总结

1.感冒 感冒的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解表达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风寒束表 证候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二活草茯,柴枳桔芎前胡) 风热犯表 证候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暑湿伤表 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为香薷散(豆朴香薷)易扁豆为扁豆花,加银花连翘。)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湿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证候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饮。(益气解表参饮,二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枣配,尚需加入干根。) 方中为枳壳。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