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石油开发现状及中非石油合作战略

 非洲石油开发现状及中非石油合作战略
杨纪东

一、非洲石油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非洲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截至2004年底,非洲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122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9.4%,仅次于中东地区(61.7%)、欧洲及前苏联地区(11.7%),名列世界第三;2004年石油产量4.41亿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1.4%,目前国际市场新增产的非海湾石油中有25%来自非洲,主要产油国日产量依次为尼日利亚(233万桶)、利比亚(155万桶)、阿尔及利亚(121万桶)、安哥拉(115万桶)、埃及(71万桶)、苏丹(25.5万桶)、赤道几内亚(24.9万桶)、刚果(布)(24.4万桶)、加蓬(24万桶)、乍得(20万桶)、喀麦隆(8万桶);预计到2010年,非洲国家的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将上升到20%。相关研究也表明,今后10年,全球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几内亚湾周边国家,包括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加蓬、乍得和安哥拉在内的该地区石油储量估计有800多亿桶,这些国家10年后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翻一番。
非洲石油资源的地缘特点和产能相对独立的优势对于主要石油消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非洲油田大多位于大西洋海底或中西非沿海,与波斯湾或里海相比,其地理位置对于主要石油消费国家而言,运输和物流配送更加方便;非洲产油国的油气生产相对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产油国中只有尼日利亚是OPEC成员,加蓬已于1995年退出OPEC,大部分非洲产油国都不会受到同业联盟产量的限制。
(二)主要西方国家对非洲石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
西方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及管理经验、传统的政治影响和多年的经营,在非洲石油资源开发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在非洲从事石油勘探、开采、生产和储运业务的主要西方石油公司有50多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荷兰、爱尔兰、希腊和日本等国,其中,七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士古、道达尔、大陆菲利普斯和埃尼)处于绝对优势。
由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调整非洲战略,强占尚未完全开发的非洲能源和资源。美国总统布什一改非洲"不属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范围"的观点,在2003年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情咨文中,把美国与非洲能源生产国的合作确定为"加强美国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强调"美国经济的希望在非洲"。近年来,美国不断强化对非洲

主要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影响,通过高官访问、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增加投资等途径加快争夺非洲石油的步伐。布什总统在2005年7月参加8国集团峰会前宣布,美国在未来5年把每年对非洲援助的金额从目前的43亿美元提高到86亿美元。美国能源部仅2003年在非洲的石油投资就达100亿美元。美国公司更是斥巨资投资非洲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自利比亚同意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该国面向全球招标的大部分石油区块由美国公司中标;在安哥拉,仅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一家在深海石油开采项目中就投资近100亿美元;在乍得,美国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投资37亿美元,等等。目前,美国石油公司已经在最具开发潜力的西非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10年仅在几内亚湾地区的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美国从西非进口的石油将从目前占其进口总量的20%提高到2015年的25%,超过美国从整个海湾国家进口的石油总量。
法国除了抓紧巩固在西非的传统势力范围外,又鼓励该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开拓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的石油资源,拟在5年内投资100亿美元。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邀请52个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巴黎参加法非首脑会议,表示非洲是其外交战略的优先地区,并带领法国能源公司到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非洲产油国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尼日利亚最大的石油开发商,其日产量占尼日利亚出口量的一半,2004年又在利比亚投资10亿美元开发石油。为了增强对非洲的影响,英国2004年把英联邦会议安排在尼日利亚,首相布莱尔还率先访问利比亚以改善两国关系。
二、中非石油合作开发现状
(一) 我国对非洲外交政策及其总体趋向
我国与非洲有着传统友谊,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深化。加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政策和既定方针。我国对非外交政策的原则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这些政策原则与西方国家的干预主义和所谓"自由、人权"政策形成鲜明对照,在非洲国家受到广泛赞誉和欢迎。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对非政策也会适时调整,但核心内容和原则不会变,中非友好大局不会变。在我国的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的战略部署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是发展中国家分布最集中的大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我国的战略依托和同盟军。在我国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非洲能源、资源和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人权斗争、涉台问题和

联合国改革等方面也将继续需要非洲国家的支持。因此,今后一段时期,非洲国家在我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重要。
(二) 中非石油合作开发状况
近年来,能源外交和能源合作已成为我国对非经济外交和
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石油合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我国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3521万吨,比上一年增长66.3%,占我国同期原油进口总量的28.7%,是我国同期从非洲进口总额的60%。特别是我与苏丹、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国的石油合作已有较大进展。中石油在苏丹的油田开发项目、在喀土穆的炼油厂项目、从喀土穆到红海的输油管道项目等使苏丹一举成为新兴石油输出国。2004年,苏丹生产原油5138万桶,原油收入占其国家预算总收入的61%,原油出口占其总出口的52%。在建立起石油工业之后,苏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2000-2004年增长率达到91%,苏丹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石化与安哥拉政府石油公司合作的大型深海石油合作开发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储量120亿桶,目前日产原油120万桶,预计2010年将达到200万桶,是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的第二大产油国。目前外国公司在安哥拉开发的仅是海上油田,陆上油田尚未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三、中非石油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石油公司在区块权益上还没有实质性突破
目前中非石油合作的主要特点是:贸易合作多,投资合作少;在石油贸易方面,通过国际原油市场间接购买比较多,通过权益分成或者长期合约购买少;在项目合作方面,服务项目多,石油区块权益项目少;与中小产油国合作多,与产油大国合作少,在产油大国的石油投资甚至落后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巴西等国。我国石油公司在与西方石油公司的竞争中还处于被动地位,中非石油合作的难度还很大。
在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我石油公司在非洲石油区块权益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非洲产油国始终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保持着传统合作关系,加之西方发达国家在石油领域对我实施打压遏制政策,我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目前还主要局限在服务项目,拥有石油区块投资权益的项目很少,甚至还很难拿到区块勘探权。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和利比亚5大产油国(其石油产量约占非洲石油总产量的85%)中,我石油公司在安哥拉只拥有1个大型深海石油区块,占安哥拉已开发石油区块的1/76;在尼日利亚有4个小的边际区块,开采价值不大;在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利比亚均没有区块权益。
在苏丹、赤道几内亚、乍得等新

兴产油国中,苏丹的石油政策和石油领域的投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其主要政策趋向是开放石油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独家垄断、实现石油工业民族化。受此影响,我石油项目的发展空间已经受到限制。赤道几内亚近年来石油产量增长迅猛,2004年已达到1800万吨,预计2005年将超过2000万吨,但其石油区块几乎完全由埃克森-美孚等5家美欧公司控制,我石油公司还未进入。乍得的石油开发商主要来自美国和马来西亚,我国对乍得的石油资源涉猎更少。
(二)石油合作开发滞后于政治外交,各方面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石油权益涉及一国的战略利益,石油区块权益的获得以及合同的延期与有关国家的政治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非洲石油资源的实际控制权大多掌握在原来的宗主国和西方大国手里。这些西方国家一方面通过控制石油牟取暴利,另一方面又通过控制石油进一步控制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致使大多数非洲产油国形成单一经济结构,缺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和信心。西方国家在非洲的石油开发是建立在强权控制和利己主义的基础之上的,是难以持久的。相反,我对非一贯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已经赢得了广泛欢迎,中非友谊深入人心,开展中非石油合作有着丰厚的外交资源和坚实的政治基础。但目前中非石油合作的现状与双方的政治关系相比反差太大。原因是我国对非洲的石油合作还缺乏总体部署和规划,尚未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有关资源尤其是政治资源和经济外交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三)部分国家投资风险较大
大多数非洲国家是原来的殖民地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多非洲国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从原始部族一下跨越到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缺乏牢固的经济社会根基,遇有风浪就容易产生动荡。部分政府领导人观念保守,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巨大的石油利益不能普惠于民,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往往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起武装政变。非洲许多产油国如尼日利亚、安哥拉、苏丹、乍得、赤道几内亚等,或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或政局发展趋势不明朗,国别风险较大。
(四)我国油气勘探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各种资料表明,西非几内亚湾是非洲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矿脉所在,美国准备在2010年前在该地区投资500亿美元。该地区面向国际社会招标的区块绝大部分是深海油田,而我国目前在深海石油勘探和开采能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四、我国应加大支持中非石油合作开发

力度
中非石油合作开发融我国经济安全和经济外交于一体,是国家战略利益所在。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和论证,形成系统思路,从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重视中非石油合作。
例如:(1)完善和推广以项目换石油、换区块的"安哥拉模式"--与国别风险高、融资比较困难但又亟待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非洲产油国形成双赢合作模式;(2)考虑以联合融资促进中非石油合作开发。联合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在促进非洲石油开发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多边金融机构,共同在分享信息、拓展业务、联合融资、防范风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3)大力支持我石油公司建立海外合资公司,与西方石油公司或非洲当地石油公司合作,建立合资企业,或以强强联合解决深海勘探开发技术问题,或利用当地公司的本土优势以争取区块权益;(4)以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开放换石油、区块。大多数非洲产油国如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等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我开发这些国家石油资源的重要优势;(5)对于已经发生拖欠债务的非洲产油国,应探讨新的偿债方式,要求其以石油资源偿还债务。另外,我国政府在对非洲产油国免债时,应要求将免债资金优先用于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并优先给予我石油公司开发权。

(作者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
( 本文刊载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2006年第3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