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作者贺知章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作者贺知章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作者贺知章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作者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金龟换酒

贺知章,唐越州会稽人,晚年由京回乡,居会稽鉴湖,自号四明狂客,人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位咏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真是醉态可掬。与张旭、包融、张若虚称“吴中四士”,都是嗜酒如命的人。在贺知章50多年的官宦生活和他几十年的饮游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他赏识了李白。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两人相见恨

晚,遂成莫逆。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唐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深情难舍。作《送贺宾客归越》诗道:“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对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序曰:“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其一:“四

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其二:“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挚情。在《重忆》一首诗中,他还念着贺知章:“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后来的人对这两位诗仙、酒仙的相知十分羡慕,十分赞赏。

孝子贺知章

古人以孝为先。初唐大诗人贺知章更不例外,这里有关于他的一段美丽的箩婆河、箩婆桥的传说。

今天我们所说的箩婆河的“箩婆”,传说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母亲。相传在一千年前的萧山农村,“箩筐”是一种用来盛菱藕、担稻穗的常用农具,也可以担人。贺知章母亲因受山川中的邪气得了瘴病,不能行走。贺知章孝顺母亲,用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挑行于乡间,故乡人称贺知章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其它有关书籍也曾有记载,贺知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曾经用草书专门写了《孝经》。后来,贺知章拆宅建寺,名云门寺,俗称“箩婆寺”。旧萧山县志曾记载:萧山来苏云门寺,相传为贺担僧的宅。贺知章学问高深,熟通经书,但是直到三十七岁才去考取进士,这与他孝顺母亲不无关系,为此传下一段千古佳话。

今天,在萧山城南,箩婆河依然缓缓流淌,箩婆寺虽历尽艰辛,略显破败,但以它特有的古韵屹立于河的北岸,继续向我们述说着不朽的美丽传说。徜徉在古老而美丽的箩婆河畔,寻觅先人的足迹,心灵深深地被打上烙印。阳光倾泻而下,我眩晕了,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梦幻般的,那样撩人: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