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方言词

山西省忻州方言词
山西省忻州方言词

摘要

语气词是语气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种独立的词类,是典型的虚词,在有的语法著作和语法教材中也能被称为语气助词。一个语气助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本文着眼于山西省忻州市方言中典型突出的语气词,然后具体讨论各个语气助词并且与现代汉语有大致的对应,从而更充分的体现方言语气词的语法特点,通过对语气词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语音,语气意义,用法,系统上的若干特点。最后分析了忻州境内语气词使用的差异状况,这些情况反映了方言间的接触影响和语言的自身发展。

关键词: 语气词;方言语气词;忻州方言;差异

目录

一语气词研究概说 (1)

二.有关语气词的理论问题 (2)

(一)语气词 (2)

(二)语气词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3)

1.语气词的表音性 (3)

2.语气词的灵活性 (3)

3.语气词的易变性 (3)

4.语气词的能产性 (3)

5.语气词的系统性 (3)

(三)语气词在方言中的表现 (3)

三.忻州方言语气词 (3)

(一)忻州方言语气词的内部分类 (4)

(二)忻州方言中的典型语气词 (5)

1.事态语气词——咾、爾、嘞、来等 (5)

2.情态语气词——的、着、嘞、撒、么、哦、哇等 (7)

3.疑问语气词——哇、哦、来、嘞、咾等 (8)

(三)忻州方言语气词的的结合 (9)

四.方言发展的地域差异 (10)

五.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山西省忻州市典型方言语气词

一.语气词研究概说

语气词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理论上讲,汉语在产生之初就可能有语气词。但是,语气的表达手段多种多样,并非语气词一种,因此语气词究竟何时产生,还难以确认。从有关文献资料来看,至少在西周时期,语气词已经出现了。例如:《诗经·卷耳》“陟彼砠矣”其中的“矣”应该与后来的表示有新情况、新变化出现的语气词“矣”是一脉相承的。语气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更迭的过程,才成为今天的样子。以下是人们对语气词的研究情况。

在古代,基本没有研究语气词的专门著作和论文。即便到了近代,语气词也往往只是以“助词”的身份出现阿紫相关虚词的论著中,它们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这些著作只是对具体语气词的用法进行了描述和例释,并没有从语法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性分析。到了近代,随着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语气词进行的专门描写和分析的论著逐渐躲起来。以1926年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为开端,人们开始关注方言语法,也开始关注方言语气词的研究。尽管如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凤毛麟角。八十年代以来,方言学和语法学乃至整个语言学都以前所未有的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路俭明先生的《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1985)、以及邵敬敏先生的《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1989)等一系列文章,从句法、语法的角度对普通话语气词进行考察和分析,拜托了以往只是进行描写性分析的框架,这种语法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研究方言助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研究方言助词的论文也越来越多,如胡明扬的《北京话的语气语气助词和叹词》(1981)、宋秀令的《汾阳方言的语气词》(1994)等,这些文章都对语气词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如吕叔湘、刘叔新先生等。

但是,当前语气词的共时研究仍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无论是对普通话语气词还是对方言语气词的研究,都缺乏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多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理论还单纯地停留在描写层面。普通话语气词的研究较为深入,在方法和角度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但系统性较差;方言语气词的研究较为全面和细致,但不够深入,方法陈旧,这与通常人们认为前者属语言学范畴,后者属方言学范畴有关。事实上,二者是统一的,我们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才能

使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其次,语气词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虽然有很多学者已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但是总的来说,数量还不是很多,专门进行语气词研究的学者是屈指可数的。

在语气词的历时研究方面,近年来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文章对个别语气词源流、演变、语法特点进行了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如曹广顺《语气词“了”源流浅说》(1987)、江蓝生《说“么”与“们”同源》(1995)、钟兆华的《语气词“呀”的形成及其历时渊源》(1997)等,特别是孙锡信的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对语气词的更迭的重要时期作了全面的系统的阐释,对近代汉语语气词进行了有根有源的、系统清晰的考察推断,在语气词的历时研究方面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语气词所依赖的书面资料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语气词具有表音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书面材料中记录语气词的汉字在读音上可能与当时的实际读音会有一定的出入和偏差,这就给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单纯地从历时角度进行研究,要做到严密和严谨是非常难的。

如果我们把共时与历时结合在一起,结合语气词在方言中的表现和历史上语气词在方言中的流变对语气词进行考察,将会有新的突破。从以上分析好可以得出,语气词是语言系统中存在的一个词类,它既是通常意义上语法的内容,也是方言的内容。这是汉语史的内容,因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语言成分既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与发展,也存在地域上的分歧与差异。只有这样的认识,语气词的研究才能走向立体化、多维化,才能更加全面和科学。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你,从方言的角度进行语气词的研究这一方面还比较薄弱,而它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从方言中获得活得语料和证据,从语气词在方言中表现的复杂性中提炼和把握语气词的真正本质和特点,这无论对发言学本身的研究,还是对汉语史、普通话语法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关语气词的理论问题

(一)语气词

语气反映说活人的意愿和心态。话语中的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具体语气是由句中的语气、词语、语调、语法格式、语气词和语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语气词是语气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汉语中的典型语气词主要有“的、了、吗、呢、啊”这几个。语气词在有的语法著作或语法教材中也被称为语气助词。一个

语气助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来表达。语气词在句中不作句法结构的成分,但有表示停顿和成句的作用。有时候它也是必须的,是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如果去掉,句子就不能成立或者语义会发生变化。它不具备词汇意义,不作句法结构成分,往往无本字可求或无固定写法。

(二)语气词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语气词是典型的虚词,是为表达某种语气的需要配合语调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的一类虚词。语气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词类,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语气词的表音性

语气词记录的通常是人们在抒发情感过程中发出的某种声音。因此,语气词具有表音的特性。正如孙锡信先生所说:“语气是凭借声音表达的,表达语气的语调是由语音要素构成的,同样语气词首先也体现为一定的语音”,而且,语音变化也是语气词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2.语气词的灵活性

语气词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词类,如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语气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字形记录同一语气词的情况。说话者往往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而且,每个人实用语气词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3.语气词的易变性

语气词极易受所在句法格式、语境、说话人的情感、时地等要素的影响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有时是产生新的语气词,有时是产生新的变体格式,如音变、形变及合音形式等。

4.语气词的能产性

相比其他的词类,用以辅助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或态度的语气词是一个能产的词类,人类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容易多变,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也特别容易催生新的语气词,以精确表达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5.语气词的系统性

从语气词的产生以及演变的过程来看,无论是约定俗成还是因实词虚化、语音

派生而生,经过长期使用,语气词都会形成一定的系统。而且这种系统与时代、地域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语气词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变化。任何地点方言的语气词都自成系统,而不容许任意替换。

(三)语气词在方言中的表现

语气词应该包括普通话语气词和方言语气词。语气词在方言中的表现是非常复杂的,它有自己的特点和系统。

从语法上,语气词在各方言中的基本特点是相同的,它没有词汇意义,但它们主要的语法特点仍然是在句中充当状语,修饰动词、动词性结构或者主谓结构。

从语音上看,语气词的音虽然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这个音是受方言的语音系统制约的,一般没有方言系统之外的音。那么,有多少种方言,也就有多少种语气词语音系统,而且,在同一方言内部,语气词也存在地域上的差异例如“啊”的音变,再加上说话者自身使用语气词的特点,使语气词的音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局面。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方言词的语音差异。某一方面的语气词,它的声母和韵母都应该是方言系统中有的。在声调方面,普通话的语气词一般都为轻声,而在方言中语气词的声调较为复杂,有时同一方言中的语气词具有多种声调类型,既有入声,也有轻声,有时还会产生变调。同时还会产生几个语气词结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或者几种语气意义的情况,它们在结合是也会发生音变或者合音。

从语气词表达的语法意义上看,语气词表达的是说话者的某种情感或者态度,这种语气词在各方言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但语气词并非表达语气的唯一手段和方式,因此具体到某一方言的某句话、某种句式是否选用语气词,选用什么样的语气词,情况是不同的。同样的语气,有的方言用方言词,有的方言则可以不用。例如,普通话中的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不一定在其他方言中也存在。同时,即便两种方言都使用语气词,它们也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

三.忻州方言语气词

(一)忻州方言语气词的内部分类

由于同一词类的语法特征是一致的,那么它表达的语法意义就成为主要的划分依据。同时,因为方言语气词的特殊性,它的划分还应该考虑到某一方言自身的特点。

在忻州方言中,用于句中的语气词和句末的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有明显的区

别。句末语气词表示某种具体的语气意义,而句中语气词只表暂顿,没有较为具体的语气意义,有的语气意义是由整个句子的语义引申而来的。如:苹果嘞,梨儿嘞,都有。其中的“嘞”因用于列举项的暂顿,因而生发出来表示列举的语气意义。因此,我们先把忻州方言的语气词首先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俩个大类。

对于句末语气词,根据忻州方言句末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我们把它分为三类: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

事态语气词兼有俩种功能:一是表示事态,即“整句话所表示的事件的发生与否、出现与否、存在与否”(李小凡1998),也就是说,它是对整个事件状态的一种认定;二是表示语气,这种语气的是平淡的,平铺直叙的,不加任何渲染,是最普通最自然的一种收尾语气,它所在的句子的语气是平缓的。这类语气词最初是事态助词,因出现在句尾,有成句作用,所以兼表某种语气。事态语气词因具有两种功能,故与整个句子是粘合在一起的是句法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省掉后句子在句法上不能成立或者句义会发生变化,句子就不能成立。

情态语气词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等,描述的是客观事件、传达客观内容的同时,也要表达他人的主观看法和态度。这种语气词有较强的表达主观感情,来反映句子的整体的语义的作用。情泛指心理活动,态泛指肢体的活动,情态就指人的心理和肢体的活动情形。

疑问语气词就是用在句尾表达疑问语气的语气词,而且不同的疑问语气词的使用时不同的,它们有明确的分工,但都是语言中普遍应用的一种辅助疑问手段。

对于句中语气词,在忻州方言中,用于句中的语气词和句末的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有明显的区别。句末语气词表示某种具体的语气意义,而句中语气词最初只表暂顿,没有较为具体的语气意义,后来有的语气意义由整个句子的语义引申出各种各样的语气意义。如:苹果嘞,梨儿嘞,都有。其中的“嘞”因用于列举项的暂顿,因而生发出来表示列举的语气意义。

(二)忻州方言中的典型语气词

忻州方言中,各类语气词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以表示好几种语气,有好几种用法,因此有时一个句末语气词可以分属不同的类。例如,“嘞”既是事态语气词又是情态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常常是不同的语气词表示相同的语气意义,它们不部分与句末语气词同形,分开它们更是不容易。因此,它们回见的联系是

非常紧密的。下文将对它们的典型用法进行分析,来了解忻州方言中的语气词的特点。

1.事态语气词——咾、爾、嘞、来等

“咾”作为句末语气词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中,单字调为214,在句中受前面音节的影响,容易发生变调,变调调值不固定,有时是31,有时为53。其具体用法如下:

(1)用于陈述句,表示一种平铺直叙,平淡自然的语气,侧重于表示动作的状况,可以根据动词的不同翻译成不同的词。

这件事我才知道咾。(这件事我才知道的。)

我夜儿才来咾。(我昨天才来的。)

他刚吃咾。(他刚吃过。)

这件事我早知道咾。(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

他真儿早起就走咾。(他今天早上就走了。)

根据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咾”可以变成相应的“的、过、了等”,这表明,咾与动作状态紧密相关,可以根据动词的不同翻译成普通话中的不同的词。

(2)用于疑问句,句中的疑问语气由语气和疑问代词共同承担,“咾”表示的疑问语气与它在陈述句中是相同的。这里的咾可以在后边加“的”,表示的语气意义不变。试比较:

你多会儿来咾?(你多会儿来的?)你多会儿来?

他多会儿走咾?(他多会儿走的?)他多会儿走?

前一组去掉“咾”后,任然可以表示疑问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有“咾”的疑问句被问者的动作行为已经完成、实现,而没有“咾”的疑问句中被问者的动作行为还未开始,这是因为,“咾”除了表示某种语气外,还兼有表“动作完成,实现”的作用。

你甚会儿知道咾?(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你多会儿吃咾饭?(你什么时候吃的饭?)

你甚会儿才告诉我咾?(你什么时候才告诉我?)

这够多少咾?(这些够多少?)

“咾”用于询问数量是,是对数量的一种猜测和估量;其前面的动词要带宾语是,可

以加在咾后;在词语的搭配上,一般用“才”与咾搭配;在表示疑问时,一般询问的是时间。

(3)用于祈使句,这里的“咾”与前俩种的情况是相同的。

走咾!吃咾!把电视关咾!不要坏咾!把车给咱卖咾!

在这些句子中。“咾”仍然是与动作状态密切相关的,如“走咾”表示走的动作已经实现,但是“走”借助语调表示祈使时,意思是表示走这一动作的开始。

在陈述、疑问和祈使句中,“咾”一般读变调,但有时也可以读单字调,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如“卖咾”读31语气比较干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而读214时,语气中表示疑问,有不满的语气。

总之,“咾”的语气词用法,是因其在句末位置而逐渐产生的,它本身隐含有一些作为动态助词的特点,但已经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动态助词,我们一般把它作为语气词来论述。

2.情态语气词——的、着、嘞、撒、么、哦、哇等

忻州方言中的语气词“的”,主要读die轻声,用于句尾表示强烈的语气时可以读作die31,主要有语气词和结构助词两种用法,此处只讨论语气词的用法。语气词的“的”用于句尾表示一种肯定、强调、确认的语气,具有主观色彩,因而属情态语气词。含有“的”的句子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告诉听话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具体用法如下:

(1)用于陈述句,表述对整句话内容的确认和断定(包括对否定情况的确认)。“的”虽然是对整句话的内容起作用的,但同时可以表示强调、认定句中的某一成分,这个认定的对象常位于判断动词“是”之后。例如:

是他弄坏椅子的。

是羊把草吃咾的。

韭菜是妈妈栽上的。

这组句子表示对现实事件责任者的断定。“的”可以换为“来”,句义基本不变,他是坐汽车克(去)的。

他是年时(去年)考上大学的。

我是夜儿(昨天)回来的。

这组句子是表示对现实事件条件的强调。强调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方面。

他会骂你的。

我不会说给他的。

他肯定会xing55(找)你来的。

这组句子是对非现实事件的肯定推断,但是表示的是还没有发生的事件。

家儿(家里)乱七八糟的。

他挺能说的。

他是个看门子的的。

这组句子是对现实情况的认定,没有事态的内容,因此不能用“来”代替,来更多的表示曾经的事件的发生。它们在本质上不同的一个是表示肯定确认的情态语气词,一个是表曾然的事态语气词。

(2)用于疑问句尾,疑问语气由句中其他词来承担,“的”的语气意义与它在陈述句中的语气意义是相同的。例如:

谁把椅子弄坏的?

花儿是谁栽的?

你是咋个(怎么)克(去)的?

以上是对语气词“的”语气词用法的分析,那么对用于句尾的结构助词“的”要区别对待。传统观点则会认为,如果“的”后面可以添出一个名词,“的”就是结构助词,如果不能添出,而且句子的谓语是对主语的描写和说明,有强调的语气,“的”就是语气词。

3.疑问语气词——哇、哦、来、嘞、咾等

“哇”作句中语气词是,一般有以下用法;

(1)用作句首词语的暂顿,表强调或提请注意。例如:

他这个人哇就是心软。

人哇就是真个(这样)。

为会儿(为什么)哇连个这也没浪(连个这也没有)。

(2)用作让步句首前一分句的暂顿,表示“即使(就是)......也......”语气,后一分句则多用反问句。例如:

动弹(劳动)了一天哇?

就是老咾哇,也不能糊涂下个这吧!

不高兴哇,能咋(怎么样)?

(3)用作假设句前一句的暂顿,表示假设语气。例如:

年时(去年)要是种上麦子哇,可是背咾信(倒霉)啦。

你要是吃咾饭哇,我一个就不做饭啦。

你要是走咾哇,也没这回事儿啦。

这种假设句表示的是“如果有某种条件,就有可能会有相应的结果”,但是这个条件是已经成为事实的条件,要是肯定没有实现,就不会有设想的结果。因此,这个“哇”是对过去事实的假设,如果是对现在、未来的假设,则用“咾”。

(4)“哇”还可以用于正反对设的假设分句的暂顿,这种句子往往表现为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例如:

扔咾哇,舍不得;捡回来哇,土气。

做的多咾哇,剩下嘞;做的少咾哇,又不够吃嘞。

说他哇,他不给你你你听;不说他哇,你还耐不住(忍不住)。

(5)“哇”表列举时,还可以用“哇么”或“哇么的”,多用来列举少的项目,举出的项诸如此类的事物,而不是一项一项逐一列举。例如:

花花儿哇么(颜色鲜艳的)。

北京哇么的,上海哇么的,哪儿也克(去)过。

苹果哇么的,橘子哇么的,甚也吃不完。

到底用“哇”还是“哇么”“哇么的”,一般没有严格的限制,这要根据具体使用时个人习惯而异。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语气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在具体使用时的作用很大,而且在用法上不复杂。他们表示的语气意义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强调,敬请注意;一是表列举;还有一种是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中表暂顿和相应的语气。这三种用法的共同来源是表暂顿,这是句中语气词最根本的特征。

(四)忻州方言语气词的的结合

在此方言中不仅单纯使用某个语气词来表示语气意义,更存在几个语气词一起使用来表示语气意义的复杂用法,对于分析和把握这方面的内容的要求是很高的,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例如:“着嘞”结合在一起会表达一种新的不同于“着”或者“嘞”的语气。

(1).表示某一时态的未然,但是隐含着将然的意思。例如:

枣儿不红着嘞。

饭还不好着嘞。

他咋还不来着嘞?

(2).表示一种略带夸张的语气。常与“倒”连用。例如:

这倒日怪(奇怪)着嘞。

他倒会灰(坏)着嘞。

伢你倒会说着嘞。

(3).用于比较句的回答。这里的“着嘞”可以省去。例如:

小子喜人(漂亮)还是闺女喜人?——小子喜人着嘞么。

苹果香还是橘子香?——苹果香着嘞。

你们俩个谁高?——他高着嘞么。

这样的集合在一起使用的语气词还有很多,会产生新的语气意义,而且在一起使用时会产生音变,或合音,这都是比较复杂的使用。

六.方言发展的地域差异

忻州市地处山西省忻定盆地,分为西八县和东六县,在语言方面,忻州市当地的方言特征特别明显,在此之外,西八县和东六县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在一个县内部不同的乡镇都会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上文章分析的语气词都是各个地方或多或少在使用,或者已经很少使用但可以理解的,属于忻州市范围内的公用的方言语气词。除此之外,虽然分为西八县东六县,但是语言的地域分域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西八,东六只是在地理位置上倾向于两个大的地域范围,各自范围内地理位置更近一些。语言分域其实比这个地理上的划分更细,例如五台县和定襄县的语言更相近,它们也与忻州市的方言差距更小一些,五寨县和岢岚县以及宝德县的语料更是相近,但也与忻州市的语调以及语料有很大差别,而神池县和宁武县则更是比忻州市的方言在外地人听来更容易理解,更接近普通话。因此各县的方言状况是不同的,但是这也并没有影响在忻州市范围内使用时出现无法沟通的状况。至于各个地区的方言的渊源和是怎么发展而来的以及更细致的之间的差异,就有待后续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了。七.结语

语气词尤其是方言的语气词,他们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词类,虽然数量不多,具体的方法也是较为复杂,但是在语用过程会发挥很的作用,它与整个方言的用法系统是密切相关的。方言语气词对于语气词系统甚至是语法系统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希望可以通过揭示本人家乡所在地的内部语言规律和区域内存在的差异状况进一步为现代语法学服务。同时,语言是动态的也是有自身,我们也要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研究它的发展,做到语言学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 .[M]. 语文出版社,1993

[2]温熇政.忻州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

[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5]路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5

[6]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语气助词和叹词.[M].中国语文,1981

[7]宋秀令.汾阳方言的语气词.[D].语文研究1994,01期

忻州方言

忻州方言 双字类 馍馍扁食阳婆后楼巷廊叫唤圪蹴(蹲)捣拉、告诉、骗拉(聊天)戳鬼(闯祸)惜人(漂 亮)红火(热闹)值搂年时(去年)碰达、对达(碰巧、偶尔)周间(平时)各人(自己)难活谋 算(思考)挨鬼(吃亏)晾外圪柳磕梁圪揽公匀侉子客达(虐待)觉意咬京营生学扮漾气 妨主圪省圪隐圪出圪结相跟显气轮夺务营经长经柳觉计结差猴切圪料牙音直背鼻汁显形 打并麻懊拧眉裂眼糊拔朝理崩楼拾翻呲拉理弄日脏日厥瞅端老杀刀哇隔夹跟航滚宣肠干 爬长老汉(丈夫)倒衩 三,三字类圪搭子(面条)圪扭子(肘)圪膝盖(膝)全然明五明头溜钩子牙差股结客子外路人冷蛋子

黑洞洞白淋淋亮晃晃红丹丹 四,四字类 少生踏前古失六怪砍七楞八拔人不菜恨起刀落灰土马趴灰尘八土磕梁碗正圪旦洼切嚎声哇撒 不列弹正冷淘失哇更地亚菜油香喷气棍枪圪揽果不其然罗锅水灶迟年不瞪眉哄面愁抖神散发 捂流打烂人工礼发灰清老灶游眉打盹顶门垫户装鬼弄盘得流连挂年八捂气烟熏雾罩忙活七乱 沾牙调口圪丁碗块些来小份干模实嚼想生别法局死赶活倚老为实花麻吊嘴嚷黄闹黑热火打连 悄悄泯事习寡没味懒旦逍遥信马游江寡流淡水干猴拉切偶焦糊拔真沙捣人死温圪出雾马呼出 不开眉拌圪出打旦喧天驾雾年乎拉差日脏五烂昏天晕地圪柳八切受辛八苦尖完圪正血淋差乎

年哇圪刀黑眉洼道下哇圪刀局气砍脑 求眉杏眼小眉碎眼鬼眉六眼操眉架眼欧眉哇眼迟眉瞪眼年眉处眼贼眉六眼光眉俊眼白眉怪眼 皮眉色眼日眉漾眼死眉处眼瞎眉砍眼猪眉二眼青眉烫眼猪眉狮眼抠眉洼眼黑眉楚眼龙眉凤眼 傻眉酡眼熬眉扯眼眥眉疤眼猪眉畜眼精眉炯眼觑眉弄眼宽眉大眼皮眉瞪眼变眉克眼吊眉克眼 慈眉善眼恶眉恶眼鬼眉狼眼鬼眉怪眼瞥眉瞪眼瞅眉弯眼急眉泡眼支眉瞪眼倔眉霸眼欢眉俊眼 灰眉楚眼憨眉愣眼横眉立眼猾眉溜眼哭眉流眼恼眉肆眼土眉花眼猫眉蛇眼土眉悻眼脱眉少眼 小眉羊眼扬眉罕眼贼眉鼠眼精眉怪眼肿眉泡眼细眉细眼黑眉瘮眼 求眉兴眼,----形容五官长得不好 求势-------贬低别人的话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学说四川话常用语3000句 你是女孩子哦,那就说点常用的,男的那些就不用晓得了。 二天多(改天)早神(早上)少午(中午)黑了(晚上) 你要咋子,你要哪门,你要干啥子,你要爪子,(你要干嘛) 搞不抻tou,弄不醒活,(搞不明白) 整不松活,整不归一(没整完)整松活,整归一(整完了) 昨黑了(昨天晚上)今黑了(今天晚上) 搞锤子,搞铲铲,搞铲花儿(没戏了)哦豁(啊偶)要遭起(要完了)给你kuo到身上,给你一闷棒,给你龟儿一锭子,给你一坨子,老子给你zang起切!弄死你个狗日的(打你)不要批脸,臊皮(不要脸)批垮,日白(少说大话)行事,得行,攒劲,(可以)杀杠,洋盘(了不起),不成在,莫得啥子,不说辣西,(不存在) 啥子《什么的意思》。四川话用的最多的了,基本每天都要用到,干啥子,为啥子,做啥子,啥子哦...... 还有四川话"切",就是”去“的意思,走哪切,到哪切。 四川话”也“,多用于表示”惊讶“的情况,也经常用到哈。 某人街上捡到10块钱......你可以说:也,该你娃娃安逸,走了狗屎运哎。考试考的好,也,考弄求好,抄别个的哦。 还有太多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最简单的就是找个四川妹儿,天天和你说,过个十天半月的,基本上也像模像样了哈 你好----好啊,(比较熟悉的人这样说)第一次见面直接说你好 晚安----早点睡早上好----早啊再见----走了哈 吃饭了吗----吃饭没得累不累----中普通话一样 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啥子嘛有什么爱好----喜欢干啥子 我们是好朋友----基本上这样说:我们啥关系嘛,有些地方也说我们是穿一条裤儿的 对不起---不好意思哈谢谢---谢了哈 保重身体---跟普通话一样去哪里---到哪儿切 被吓到了---黑了一大跳,黑安逸了知道了---晓得了哈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最新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精品

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 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上游。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根据《湖南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一文中的描述,邵阳方言属于湘方言中的南片。邵阳方言语气词数量极多,其中有些语气词的语用功能与现代普通话里的语气词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将对仅邵阳方言特殊语气词做一个分析,分别从它的句法特征、语用功能和制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邵阳方言语气词的句法特征 邵阳方言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并一直占据优势,本文仅对邵阳方言的特殊单用单音节语气词做一个简要描述。它主要有:咋[tsa]、子[tsε]、是[s?蹋荨⒙?[man]、咧[liε]。 (一)咋[tsa]1.句末语气词咋[tsa]“咋”既可以位于句末,也可以位于句中。当它作句末语气词的时候,可用在陈述句、是非疑问句句末,来表达语气,具体用法如下:(1)果样个菜还是好恰咋。(2)喊你你嗯应,等哈咋。(3)小把戏,你切嗯切咋?嗯切我就切里。以上例(1)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对某一观点的赞同,有确认和肯定某一事实的语气;例(2)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无奈,一般含有警告之意。当“咋”用于是非问句末,如例(3)则表示缓和语气及不耐烦之意,要求对方作出肯定回答。另外“咋”还有一种表善意友好的意思,如在分发物品时,分发者可能会先发给小朋友,这时,他们会对着小孩儿说“先把你咋”。此时这个“咋“则表示自己很在乎对方,很关心对方。2.句中语气词咋[tsa]当“咋”作句中语气词时,主要用在句首词语或称呼语后,一般是位于主谓结构间。即可用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也可表示强调的语气。如例(4)、例(5)、例(6):(4)果样个菜咋还是恰得。(5)干部咋,当然要起带头作用。(6)喊我咋,喊我就单糖把你恰。例(4)中加上“咋”,是为了引起听者的注意,跟听者强调这种菜是很好吃的。例(5)中有了“咋”,则侧重是强调个别或特殊人群所具备或所应具备的特点。例(6)表示对“先决条件”的强调。 (二)子[tsε]“子”在邵阳方言中,是一个极具灵活力的句末语气词。其可附于多种句型后,语气意义丰富多样,又相当能凸显情感。当它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平和的语气,具有完句作用。且常用于肯定句,一般与“点 (滴)”“哈(下)”搭配使用。如“好恰就多恰滴子”“得空里进屋来坐哈子”,两句话加上“子”,会使句子的语气变得更具有亲切感。反之,若没有,句子便会显得生硬,别扭。“子”用在形容词谓语句句末,表示一种对积极意义的肯定和认可。含有轻微的赞叹语气。如“老妈炒各菜香喷喷里子,嗯是好恰”“各件衣衫捞软子,穿起舒服得很”,两句话附上“子”后,使得整个句子富有些许褒义色彩。也正是因为“子”有着赞叹语气,自然它也就不能和具有贬义色彩的句子在一起使用。比如,“其没黑”,我们就不能说成“其没黑子”。否则,听起来会感到很怪异。此外,“子”用于感叹句句末,使感叹句变成疑问句,即“子”作为语气词有成句作用,帮助构成疑问句,表询问。如:“那杂鱼好大子?”这个疑问句,若没有语气词“子”,在邵阳方言中就不能构成疑问句。

五十个最生僻的四川方言词语

最生僻的50个四川方言词语 1、死瘟丧 骂畜生的话。意思是该起瘟病而死的猪、羊、狗等。 2、猴刨刨的 又说猴抓武抓的。赶紧凑到人多的地方大张旗鼓地说话或参与其中做事。 3、扭到费 抓住别人的缺点、不当的行为不放,长时间地、持续地批评、攻击、要挟对方。 4、润 动词。添盐加醋地、无中生有地讥讽嘲弄得到奖励、获得上级信任等有进步的人。如,李师傅工作努力,今年年终得了个大红包。表彰大会一结束,就有人润他:“李师傅,你是老板身边的红人哟,得那么大一个红包,恐怕你的银行都容纳不了。” 5、跨尿骚 读作ká niào sāo。从别人头上跨过去。意思就从别人头上跨过去,尿骚气味就留在别人的头上了。这个动作意在侮辱别人。据说,被人跨尿骚后,长不高。如,别跨我尿骚,你跨过来,我要发鼓(发怒)。 6、熏儿 四川达州、重庆一带称弟弟为熏儿。这个词用哪个字,现在还不确定,暂用这个字代替。自己的亲兄弟叫熏儿,比自己年龄小的人也可以称熏儿。这样称呼显得亲切、友好。 7、栽桩 倒立。这个比较形象,人倒立就像树桩立在那里。如,今天哪个耍把戏的有功夫,栽桩、倒踢、梭一字样样做得很好。 8、方人 令人难堪,置人与尴尬境地。如,他叫我去拿钱,我去了,他又说没有钱给我,把人都方死了。 9、牵牛儿 小孩游戏。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鼻尖往外拉,让小孩做牛“哞、哞”地叫。 10、呱呱 四川人呼喊鸡的声音。如,呱呱,呱呱,背时的鸡哥哥来吃食。 11、不日栽 犹如骂人“不是好东西”。指人不务正业、不讲信用。如,那个不日栽的,今天又去赌博。真的是吃屎的狗不断那条路。 12、牙刷儿 形容人不讲信用、喜欢向上级打小报告。如,他太牙刷儿了,出卖朋友。 13、报打报 有时候,偶尔。如,他报打报来这里玩。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_________真正去认识一棵树,___________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___________只从细枝末节着眼,___________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 . 但却如果便 B . 因为就如果便 C . 而却因为就 D . 但就因为就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找出错字并改正。 万籁具寂残缺不全乱七八槽倾盆大雨 ________ 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3. (5分)(2014·莆田) 学校要出一期以“弘扬家风”为专题的校刊,下面是学生来稿中的一段话,请把段中划线处的文字替换为成语。 家风是不露形迹地教人于日常言行中的,在我国,朴实无华的家风、家训随处可睹,许多伟人的成长都得益于优良的家风,例如孟母熂杼、岳母刺字等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故事,都体现了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4. (5分)(2019·龙湖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 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 5. (12分) (2020九上·舒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

黄梅方言语气词

黄梅方言语气词小论 2008221102410033 李纯 摘要:黄梅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1个语气词的用法。 关键词:黄梅方言;语气词 湖北黄梅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传统上即有“吴头楚尾”的说法,当地居民又多是江西移民的后裔,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之一。 一、麽(咪)/mo/ “麽”可以表示疑问,它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可以构成是非问句(作用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吗”)。但是这种是非问句陈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例如: 1..恩孩子上学麽?(含义:问你的孩子上没上学) 2.爸爸下班麽?(含义:爸爸下班了没) 3.小红到恩屋去麽?(含义:小红到你家去了没) 陈述句加“麽”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对它的回答也是肯定或者否定的。“咪”一般表示的是长辈对晚班的提问,语气比较随便、轻蔑。例如:恩妈妈叫恩去上学,听到咪? 二、啵 “啵”也能表示疑问,他同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构成是非问句。但是他所问的事情是还没有发生的事,表示的是对将来发生的事的提问。例如: 1.小明来啵?(小明要来吗) 2.恩喜欢吃鱼啵?(你喜欢吃鱼吗) 3.他困醒啵?(他要睡觉吗) 简单的说,“啵”是对将来事情的提问,而“麽”却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提问,两者有着时态上的不同。 三、呢?/ni/ (1)“呢”也同样表示疑问,它的结构很简单,一般是“主语+呢”,表示对主语的提问。例如: 1.爸爸呢?(表示爸爸在哪,怎么样) 2.椅子呢?(表示椅子在哪,怎么样) (2)用于表示假设的句子,又让对方或自己思考的意思。例如: 1.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有么办法。 2.小红要是没来呢?恩将麽办? 在黄梅方言中还有“嘚”(表示对事实肯定的提问,如:恩来了嘚?),“哝”(加在陈述句后,如:恩屋有几口人哝?)等疑问词,也是用于陈述句末尾,但用的范围比较小。 四、哒[·ta] (一)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提醒、责怪等语气。 1.还有三个人冒来哒。(还有三个人没有来呢) 2.你不信我的话哒。(谁叫你不信我的话呢) (二)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催促、请求、建议等语气。例如: 1莫哭哒(你别哭呀) 2恩走快走哒(你走快点吧) (三)用于句中,表示列举。例如: 1恩家有么事人哝?(你家有些什么人呢?)爸爸哒,妈妈哒,奶奶哒。 2菜里放滴么事香物哒?(菜里放些什么作料呀)葱哒,生姜哒,茴香哒,味精哒。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摘要:“咧”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气词。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相当广泛。从它作为方言语气词的特殊性角度入手,可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同时它还有连用的现象;不论是单用还是连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汾阳方言语气词“咧” 汾阳位于山西晋中偏南部,因在汾河之北而得名。汾阳方言属山西晋语区吕梁片汾州小片方言,该方言中的语气词相当丰富。本文对汾阳方言词“咧”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一、汾阳方言语气词“咧”的分类 ?摹斑帧钡墓τ米攀郑?参照李小凡(1998)《苏州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一)事态语气词 作为事态语气词,“咧”一般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平白、客观地对实际发生的事进行铺叙;语调为平调。方言语气词“咧”在实际的应用中,显著地表现在对时间的界定上。 1.仍然态

指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事态的持续发生。通俗地来讲,就如同语法范畴中的现在时和进行体,二者常常共同表现出来。如: (1)下雪咧。 (2)睡觉咧。 在汾阳方言中,语气词“咧”可以表示说话时动作正在进行。可以单用,如例(1)和例(2)。也可以在前加“正”,组成“正……咧”的形式;还可以加汾阳方言中表示持续的词“的”,组成“……的……咧”或“正……的……咧”的形式。如: (3)正刷锅咧。(正在洗碗。) (4)睡的觉咧。 (5)孩儿耍的咧。(孩子正在玩着呢。) (6)爸爸正吸的烟咧。(爸爸正在抽烟。) “咧”多用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以及连谓句中。如: (7)他上课咧。 (8)小丽的脸红的咧。 (9)下雪咧。 (10)他低的头想事情咧。(他低头思考事情呢。) 2.将然态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说话人说话之后,一般出现在陈述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

<四川方言翻译> 01: “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0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 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 03: “萨过":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 0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 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 0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 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 06:“掘货":没水准,很不入流。比如:“你个掘货!” 07:“斩劲”用劲,努力。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 08:“苟”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 09:“歪”:凶的意思! 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 10:“狗儿麻糖":乱七八糟的意思! 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拖拉! 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 12:“求”:取代“什么”的意思! 比如:"你求都不懂!” 13:“吃刹午”:吃中午饭的意思。一般出现在农村。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快回来吃刹午! 14:“一哈":就是一起的意思! 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 15:“毛焦火辣”:烦躁,急躁的意思! 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 16:“落教":懂事,听话。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 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 17:“打捶”意思是打架的意思。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18:“背时":倒霉! 比如:“你该背时,哪个叫你不听老人言!” 19:“锤子":粗话,常用的旺苍哩语。 比如:锤子!鬼大哥信你的话。 20:“松活”:工作生活不忙不累比较轻松! 比如:“你干的这个活路好轻松哦!好久给我也介绍一下三!”21:“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 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2013-06-02 17:05:35) 转载▼ 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民俗种类 忻府区从古自今的民俗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例举最主要的说明。 1、供奉神祀 供奉神祀是忻府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到主要节日尤其如此。这显示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常见的神祀有如下几位: 灶王爷老百姓认为是家神,自己的吃饭离不开他,因此也和他最接近,供奉他的此数也比其他神灵要多。老百姓认为他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离去到天宫,除夕晚上才回来,一走七日。他上天的目的和活动当然是“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 财神爷老百姓一般都生活不富裕(当然富裕的希望是更富裕),因此希望通过供奉财神爷而得到其庇佑,赚的银钱。

因此他们在逢年过节首当其中的是要供奉财神爷。在过年的初一、初二凌晨还要专门接财神,举办一个小型的仪式。对联则一般写着:“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天地爷民间认为最高的神,老百姓特别敬畏。总是设在院中最显要的地方,并书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土地爷农村的必供之神,一般设在一进院门到照壁上。在照壁上建一个神龛,里面摆上陶制的土地爷。两侧的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马王爷农村过去是为牲畜而写。对联是:牛如南山虎,马似北海龙。 大仙爷民间认为是主宰个人前程和命运的女神。有的人家画有神案。一般在家里清净的地方供奉。对联是:恭敬神如在,虔诚圣有灵。 供奉牌位一般在过年过节或者举办喜事的日子里,都要供奉牌位。如在儿女婚嫁时一般摆设牌位,每一牌位代表一种神灵,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中央勾陈神、东王公、西王母、南朱雀、北元武、左青龙、右白虎、喜神、土神、值年太岁、本命星君及空中过往一切神灵等,其中喜神为婚嫁的主角。 2、扶梁谢土 扶梁盖房是忻府区农村老百姓的一件大事。到房屋立架或打顶这天,亲朋好友蒸上喜桃、带上香烛纸马前来庆贺,

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安庆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提要:安庆潜山方言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潜山方言语气词数量多,具有多功能性。句末语气词能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多种语气,可以独用也可以连用;句中语气词只能单用,有延缓语气和对比的功能。 关键词:赣语潜山方言独用连用 壹引言 1.1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潜山话与岳西话、太湖话、宿松话、望江话、怀宁话同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 1.2潜山方言的语气词特点: (一)数量比较多,共25个; (二)同一个语气词可表示多种意义; (三)语气词位置大部分位于句末,有的也可以位于句中; (四)语气词连用比较常见。如:“了啊,着吧,的哟”等。 贰单用于句末的语气词 潜山方言中单用于句末的单音节语气词有14个,分别是:“着、了、啊、噢、欸、哟、咧、那、耶、哇、呐、唛、咳、的、吧。”其中“噢”是“啊”发音开口度变小历时演化而来;“欸”出现在“u”韵尾的字后面连读时会有语流音变,用“喂”字来记字;“啊”前韵尾为“u”时,用“哇”记字。单用于句末的还有一个三音节的语气词“就是了”。 2.1着 (一)用于陈述句,表完成或事态发生变化,并有成句作用,不能删掉。如:(1)作业做好着。(着 2 ) (2)错误!未指定书签。渠家人来着。(着 1+着 2 ) (1)中“做好”表性状的实现,这里的“着”是语气词“着 2 ”;(2)中“着”在动词“来”后面表动作的实现,“着”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删掉一个。 (二)错误!未指定书签。用于正反问句,一般用在“可”字句中,希望对方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如: (3)错误!未指定书签。渠昨日可去着?(着 1+着 2 ) (4)错误!未指定书签。可好着?(着 1+着 2 ) (3)例的回答只用两个:“去着。”或“没有去”,对方只能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4)例也是只能选择肯定的回答或否定的回答。

最新的四川方言顺口溜大全

最新的四川方言顺口溜大全 1、你们妈,母夜叉,拿起叉叉到处叉,你们爸,蝙蝠侠,天上飞来地上爬;你们婆,爆鸡婆拿起杆杆到处夺 2、XX你好,潲水洗澡,米汤游泳(念yun),粪涌前进。 3、屁屁屁是一种含酸气,在人们的肚子里钻来钻去,一不留意,钻了出去。恐龙放屁CUD,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个屁,很不满意,专请科学家来研究这个屁,研究的结果是谁输了谁就是这个屁 4、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老要关门,门对门,虎对虎,刚刚对到中指拇。(儿歌都是很顺口的) 5、你好你好,你下河洗澡,你毛多肉少。(企业的愿景) 6、鲢邦郎,喝米汤,打烂碗,接婆娘,婆娘哭,回娘屋,娘屋远,买把伞,伞又高,买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咸,好放盐,盐又久,买根狗,狗又歪,咬你妈的猪奶奶。 7、太阳出来我爬电杆,爬上了电杆我耍电线,电线放出了高压电啊,把我送进了阎王殿,我给阎王上根烟,阎王把我送上天,过了一年又一年啊,我又回到了人世间。(《大花轿》的调子)(当时唱这个歌会被认为具有流氓气质) 8、说你瓜,你硬是瓜,半夜起来扫院坝,别个婆娘你喊?。 9、某某的头,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某某的腰像菜刀,切肉切菜切辣椒;某某的屁股像面包,五分儿钱,随便挑——

10、幺儿乖乖,骑马立刻街街。幺儿乖乖,来契点奶奶……(忘了我小时候是否也可爱过) 11、告告告开大炮老爷吃酒你吃尿 12、鸡公叫,鸭公叫,各人捡到各人要。(嘿嘿,这句也是印象深刻) 13、我给小姐打扇,小姐说我能干,我给小姐搬家,搬到茅斯卡卡 14、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15、告告告,开大炮,老爷吃酒你吃尿,老爷坐飞机,你坐烂撮箕。 16、星期天的早上雾茫茫,xxx的队伍排成行,端起机关枪,冲到女茅房,脱衣服脱裤儿耍流氓 17、你们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 18、你们妈,母夜叉,拿起叉叉到处叉;你们爸,蝙蝠侠,天上飞来地上爬;你们婆,爆鸡婆拿起杆杆到处夺(你们婆魂斗罗,拿起机枪到处锣/你们婆,魂斗罗,几个跟斗翻过河);你们爷,苍蝇拍,打死苍蝇不流血;你们姐,有点野,狮子老虎拿来扯。 19、牙尖十八怪偷油又炒菜先炒X妖精后炒X妖怪(X是某人的姓) 20、大字不出头,两边挂灯笼,三天不吃饭,围倒锅圈儿转,买了三根葱,三角三,买了一个大冬瓜,六角六,买了两根油条,九角九。(画三毛的口诀)(嗯,此刻无聊时我也会默念这个口诀画娃娃耍) 21、瓜兮兮,开飞机,神搓搓,骑摩托(开奥拓)。 22、报告司令官,莫得裤儿穿,捡了一DA布,缝个叉叉裤(个性女生签名) 23、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

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8题;共72分) 1. (2分)“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回答,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属于() A . 行星 B . 恒星 C . 流星 D . 星云 2. (4分) (2019高二下·深州期末)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下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天体系统的级别高于()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宜居带”内存在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大气成分 B . 恒星质量 C . 温度条件 D . 行星体积 3. (6分) (2016高一上·邹平期中)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 2022~2023年 B . 2000~2001年 C . 2006~2007年 D . 2087~2088年 (2)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 .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 .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 .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 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到达地球 B . 太阳辐射能与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关系不大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同方言中语气词“哒”都是“的啊”合音而成的。通过对网络语言“XX哒”结构中“哒”的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此外,作为新兴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网络合音语气词“哒”还具有方言“哒”所不具有的“萌化”“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等特性。 标签:哒网络合音语气词方言词汇化 一、合音词“哒”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哒”[ta55]是作为拟声词存在的,如“哒哒的马蹄声”,同“嗒”[ta55]。作为语气词的“哒”则是伴随着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的流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虽然在普通话中“哒”并不作语气词使用,但在方言中语气词“哒”的运用却十分广泛,例如:江苏仪征方言、湖北荆州方言、湖南新化方言、湖南长沙方言、湖南汝城方言等,其中,江苏仪征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嗒(哒)”是“的、啊”的合音,表示对已然状态的询问。这种疑问句的答句,在形式上都需要用“的”作为句末语气词。 普通话中语气词合音现象广泛存在,如:了啊→啦、了哟→喽、吧欸→呗、呢啊→哪、么啊→吗、嚜啊→嘛,这主要是因为语气词连用现象的普遍。丁恒顺(1985)将最基本的六个语气词“的、了、么、吧、呢、啊”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的”属甲组,“啊”属丁组,“的啊”连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对听话人的提醒或警告。有时也表示“不得不如此”的意思。于亮(2008)将6个常用语气词分为5类,其中“的啊”连用,“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舒缓语气,“的啊”表示用舒缓的语气来确认或肯定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例如: (1)那样的往昔,于任何女人来讲都是不堪回首的啊!(《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年轻人学手艺,就是要付出一番心血才行的啊!(《李嘉诚家族传》) (3)“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扰的啊!”孙中山先生哈哈大笑,殊不知此时病魔已在向他进攻。(《宋氏家族全传》) (4)“酱紫的啊!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去公园画肖像是为了体验生活呢!”她略显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中“酱紫的啊”为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酱紫哒”替换。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中的语气词“哒”也是“的啊”的一种合音形式,其意义也是“的啊”两者的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增值、减值、改值现象。

山西文化

从山西方言看丰富多彩的山西文化 认识山西晋方言 晋方言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无论就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文化,在汉语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研究晋方言对了解晋文化、汉民族文化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丰富的晋方言以及晋方言所承载的晋文化已经或正在消失,如不加紧调查整理就有绝迹的可能,而且这种“化石文化”消失后将无法复原。山西省语言学会与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担负起了这项重担,他们的研究团队早于十年前就积极组织力量对各县方言进行全方位研究整理,目前,已自筹资金出版了16本各县市方言研究。 晋方言是全国十大方言之一,作为北方方言中最具价值的方言理应作为晋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受到足够的重视。 晋方言这个名称早在60年前就有人提出,当时叫晋语,其方言范围与今天的理解略有不同。作为学术概念正式提出是20年前的事。中国社科院的李荣先生首次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晋方言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其他九大方言是:官话、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话、闽方言、粤方言、平话、徽方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县市。晋方言区共176个县市,面积仅小于官话;使用晋方言的人口约4500万,仅次于官话、吴方言,与闽方言、粤方言相当;晋方言区的人以山西省居民为最多。 晋方言目前分作八个片:并州(晋中)片、吕梁片、上党(晋东南)片、五台(忻州)片、大包(大同-包头)片、张呼(张家口-呼和浩特)片、邯新(邯郸-新乡)片、志延(志丹-延川)片。并州片是晋方言的核心地区,其次是吕梁片、五台片、志延片,其余是晋方言的边缘地区。山西省南部20多个县市今属中原官话区,称汾河(晋南)片,一般不包括在晋方言内。汾河片在历史上与晋西北方言接近,以后逐渐受到中原官话的影响,汾河片实为晋方言到中原官话的过渡区。所以与晋方言核心地区并州片有较多共同点,为称述方便,一般所说的“晋方言”,大体上也包括汾河片。 北京大学方言资深专家王福堂教授说:就现代晋方言而言,它“的确具有相当多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1.保留入声调并有喉塞韵尾,如:太原人读“不、说、国、别、局、一、六、七、八、十”这些字,调子读得很短,不能拉长。2.前后鼻音不分,如:读“陈旧”为“成就”,“深信”为“生性”。3.平舌、翘舌不分,如:“志愿”念成“自愿”,“擦手”念成“插手”。4、阴平、阳平不分,如:“天”同“田”、“诗”同“时”、“梯”同“题”。5、一个字分成两个音节,如:摆——不来、拌——不烂、杆——圪榄、巷——黑浪等。这不能不考虑晋方言区地理位置的闭塞,“恒山峙其北,大河绕其南,四塞襟之,五原控之”,“眺览其间,左山右河之势自若也,襟塞控原之腾自若也”。(康熙《山西通志》1681年)与官话区长期相对隔绝是方言保守的重要原因。 山西晋方言与醋文化 一位专家曾经说过:“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道出了晋方言的丰富。而我们要说:“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老陈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