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

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

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词。如“墨守成规”,形容顽固地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成规”就是陈旧的现成的办法、制度。

鲁班,又称公输盘,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被后世木匠尊为“祖师”。今有成语“班门弄斧”,比喻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不自量力就好比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可见鲁班,那是当时顶尖级的人才。可是偏有一人敢于“班”门弄斧,并且让鲁班输的是心服口服,哪是谁?那就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与鲁班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话还得从头开始。其实,是鲁班先向墨子发起挑战的。有一次,墨子做研制“飞机”的实验,“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参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墨子的弟子都非常赞叹,说老师您真行,用木头做个东西,能在天上飞。但墨子却说:“这个鸟东东,花了我三年的时间,只飞了一天就落下来了。还不如我以前做的车輗,用一尺长的木头,一个早上就能做好,可以载重三十石,而且很长时间都不散架。”。大概墨子就没有再去研制“飞机”了,而是去潜心钻研改进地上的交通工具了。鲁班知道了这个事,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也削竹、木做成鹊(做了多长时间?不知道),做成了让它飞上天,三天没有落下来。公输盘自己认为很精巧,到处夸耀。于是墨子对公输盘说:“你做的鹊,不如我们这些匠人现在做的车轴上的销子,一会儿削成一块三寸的木头,可以载重五十石。我们平常所做的事,有利于人,可称作精巧;不利于人,就叫作拙劣了。”(参见《墨子-鲁问》)——这是鲁班与墨子第一次较量。鲁班那个不服气啊,心想都是技术专家,凭什么你比我红,凭什么你的弟子比我多?现在我做个东西在天上飞,飞的时间比你做的要长,还被你批评为“不利于人”。

鲁班心中憋着一股气呢,于是存心要压倒墨子。有一次,鲁班从鲁国南游到了楚国,开始计划制造军火——船战用的武器“钩”、“镶”设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进攻就用镶推拒它。鲁班精确计算钩与镶的长度,制造了合适的兵器。楚国人的兵器适用,越国人的兵器不适用。楚国人凭着这种优势,又屡次打败了越国人。公输盘于是夸赞他制造的钩、镶的灵巧,告诉墨子说:“我船战有自己制造的钩、镶,不知道您所谓的‘义’是不是也有钩、镶?”墨子回答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我以‘义’为钩、镶,以爱钩,以恭敬推拒。不用爱钩就不会亲,不用恭敬推拒就容易轻慢,轻慢不亲近就会很快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敬,如此互相利。现在你用钩来阻止别人,别人也会用钩来阻止你;你用镶来推拒人,人也会用镶来推拒你。互相钩,互相推拒,如此互相残害。所以,我义的钩、镶,胜

过你船战的钩、镶。” (参见《墨子-鲁问》)——这是鲁班与墨子第二次较量。鲁班那个气啊,墨子你这不是唱高调吗?就不能来点实际的吗?鲁班决心要与墨子大大地PK一番,一定要决出个高低胜负:你墨子不是研制守城器具吗,那我鲁班就潜心研制进攻的武器,到底看谁厉害。

鲁班终于为楚国研制出了一项科技成果,尖端武器——“云梯”,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造好以后,马上实践应用,准备使用它攻打宋国。史上闻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此上演: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楚国郢都,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何指教?”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象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象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象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楚王说:“你说的很好!但是,公输盘已经给我造好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说:“我也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我也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真是一场惊心动魄,异常精彩的PK赛。同样是当时的技术专家,鲁班主战,墨子主和。有趣的问题是:墨子究竟是靠什么战胜了鲁班?南方在野以为:一靠“德行”;二靠“言谈”;三靠“道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是墨子提出的关于墨家贤者的三项标准(参见《墨子-尚贤上》)。墨子止楚攻宋,为墨家贤者树立了楷模,让人赞叹。南方在野试为网友浅说墨子战胜鲁班的三个法宝,让大家了解墨家“贤者气象”的独特魅力:

(1)“厚乎德行”:春秋战国,人民为战乱所害,于是墨子首创墨家学派,以兼爱非攻立教,反对大国攻小国,强国攻弱国。墨子以兼爱天下为德,以百姓苍生为念,考虑的是如何“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谓慈能生勇,仁者无敌,墨子真的是义之所在“虽千人去,吾独往”。庄子就赞扬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由于墨子人格强大的感召力,“墨子之门多勇士”,践行心中仁义。先秦墨家既是一个思想学派,又是一个由民间草根所结成的志愿

者社团。《淮南子—泰族训》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2)“辩乎言谈”:墨子非常重视“谈辩”的作用。《墨子-小取》指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也就是说:辩论的目的,是要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断决利害,解决疑惑。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论者要“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 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所谓“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就是要用名称反映事物,用言辞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墨家辩学”突出的特点:一是重视概念与定义,以实命名,墨子《经上》《经上说》《经下》《经下说》几乎全部都是名词、概念与定义;二是强调“知类”,即知道事物的类别,按类别归纳,按类别演绎;三是注重“明故”,明了根据、理由,认为辩论的规则之一,就是有理的服从无理的。墨子在止楚攻宋时,先与鲁班辩论,批评鲁班“不杀少而杀多”,后与楚王辩论,批评楚王“患了偷窃病”,令鲁班和楚王皆哑口无言。在这个过程中,墨子先是引蛇出洞,请对方来依据事实识别概念,为“义”“偷窃病”归类命名。等对方在不知觉中归类命名之后,墨子就运用类推的方法,按类别来演绎,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荒谬。是与非,在逻辑高手墨子眼里就黑白一般分明,鲁班和楚王岂能辩得过墨子。鲁班和楚王最终讲不出理由来了,又不想遵守辩论规则,于是楚王扔下一句话:“你说的虽然很好!但是公输盘已经给我造好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3)“博乎道术”:所谓艺高人胆大,墨子以一人之躯,入虎狼之国,非匹夫之勇也。墨子所带领的墨家学派,能工巧匠多得是。今有“墨守成规”之说,其实间接赞扬了墨家善于守城。墨子本人就是当时顶尖的防务专家。《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墨子》中的守城战术及其丰富,仅存的十一篇就几乎含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守城术。墨子兵法有三个特点:其一,专门研究防务问题;其二,在防务战略上强调“太上无败”的强国方略、居安思危的战备理论;其三,在防务战术上注重尖端科技与武器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如此,墨家学派中,有研究光学的,有研究力学的,有研究数学的,甚至有研究宇宙论,物质论的。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 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 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墨家非但长于实践,而且善于发现。先秦墨家学派可谓卧虎藏龙,有当时最高超的技术与理论专家,他们带着自己发明的“高科技武器”,心怀兼爱,胸藏兵法,奔走于战乱之间,面无惧色。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鲁班与墨子在楚王殿前进行“沙盘演练”,九番较量之后,公输盘黔驴技穷,墨子还有高招没有亮出来。公输盘技不如人,于是恶从胆边生,想杀死墨子。哪里知道,墨子早就料到了他们这一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已安排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手持守御器械,在宋国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墨子说:“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公输盘和楚王理屈词穷,技术又不如人,暴力手段又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休兵作罢了。

后人在称赞墨子的“言谈”与“道术”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墨子在“德行”方面强大的感召力。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一个细节。公输盘在技术发明方面是从不肯认输的。在此之前,公输盘曾两次与墨子公开较量,但都不服气。但墨子“止楚攻宋”,所展现出的“贤者气象”,可谓给鲁班先生一当头棒喝,使鲁班幡然觉醒。

后来,公输盘对墨子说:“我没有见到你的时候,我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我宋国,假如是不义的,我不会接受。”墨子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你想得到宋国。自从我见了你之后,给你宋国,假如是不义的,你不会接受,这是我把宋国送给你了。你努力维护义,我又将送给你天下。” (参见《墨子-鲁问》)

国际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权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在全球文学界享有盛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许许多多作家一生梦寐以求的向往和追求,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能够获得这一奖项,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诺贝尔文学奖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他在遗嘱中说奖金的一部分应颁给“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学奖的颁奖单位是瑞典文学院。

首届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得主是法国诗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历史上罗曼-罗兰、萧伯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此奖。在96名获奖作家中,欧洲作家占了73人、美国作家占了10人、中南美洲作家占了5人、亚洲作家占了4人、非洲作家占了3人、澳洲作家占了1人。1999年,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获得文学奖后,他的《铁皮鼓》等作品也因此在中国销量大增。

诺贝尔奖科学方面的奖项越发显示出其权威性,很少导致争论,但文学奖和和平奖由于其本身性质特殊,容易导致意见分歧。在诸奖项中,或许文学奖最受中国人关注,李敖、巴金、王蒙被提名之事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国外媒体选出的热门名单中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情况。使得诺贝尔奖称为中国知识界抹不掉的遗憾。亚洲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只有印度人泰戈尔、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色列人阿格农。

国外文学奖项

美国国家图书奖

该奖由非营利机构的国家图书基金会主办,每年一度。设最佳小说奖、最佳非小说奖、最佳诗歌奖和最佳少年文学奖四大奖项,并且设特别荣誉奖章。它是美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颁奖典礼是美国文坛的年度盛事。

美国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1917年由美国报纸发行人普利策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奖励为美国的新闻、文学、戏剧和音乐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该奖的文学奖中包括小说奖、表演剧本奖、美国历史奖、传记与自传奖、诗歌与大众非小说奖。每年春季颁发。

英国布克奖

“布克奖”是英国的主要文学奖之一,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当年出版的最佳长篇小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龚古尔文学奖”是1903年在法国设立的。早在1874年,法国作家埃德蒙·德·龚古尔

(1822-1896)为了纪念他早逝的弟弟于勒·德·龚古尔(1830-1870),在遗嘱中规定用他们的遗产作为基金,成立龚古尔学院,由10位著名作家担任院士,每年评选出一本当年出版的最佳小说,颁布龚古尔文学奖。它在法国文学界的影响非同小可,只要是获得龚古尔奖的小说,法国人都情愿闭着眼睛掏腰包。

日本芥川奖、直木奖

自1935年起,日本为纪念两位知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由文艺春秋出版公司创设“芥川奖”和“直木奖”,这两个奖项均为日本重要文学奖,主要颁给日本文坛的新人。

中国目前主要文学奖项

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鲁迅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

老舍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联和老舍文艺基金会主办的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用于奖励京籍作者的创作和北京出版、发表的优秀作品。奖励项目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冯牧文学奖

以鼓励新人为主,每年评选一次,下设三个奖项:1.青年批评家奖;2.文学新人奖;3.军旅文学创作奖。三个奖项把重点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评论家上。

春天文学奖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作者。

庄重文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人士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

项青年文学奖。主要用来奖励在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年轻作家和优秀的青年文学刊物。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有一天,鲁班正在帮助邻居修缮房屋,从外地来了一个牵着马,穿戴像模像样的人找他。鲁班一问,原来是一大户人家要盖新宅院,派人来请他去领班的。来人说:“俺这个主人走南闯北,做过生意,当过官,经多见广,他是在这周围百八十里打听,工匠数你最巧,才来请的。”他告诉鲁班:“主人要求新宅子建在龙凤山前,四进院子,大门朝南,二门朝东,中间是腰楼,后院堂楼二层五间,最东头那一间是三层方楼,二至三年建成。”最后问鲁班:“敢不敢接这个活?”鲁班一口答应下来,来人留下地址骑上马就走了。 施工的地方离家较远,习惯外出的鲁班准备准备就背着工具、行李离开了家。半路上,天就黑了,只好找个村庄住下。这家有祖孙二人,家里很穷。吃晚饭时,一张陈旧的地八仙桌,三个小板凳,其中一个还是三条腿。吃完饭拉呱时,忽然一阵风把门吹开,灯也被吹灭了。老人一边点灯一边说:“嘿!白天有野狗撞开门,我拿顶门杠撵它,随手放到院子里啦!”鲁班赶忙出去找到顶门杠,才把门关好顶上。原来古代,平常人家不论是大门、屋门,都是单扇门。所说的“扇”当时是指由竹苇杂木制成的门,是用木棍来顶的,大家俗称“顶门杠”。第二天,鲁班刚要走,下起了雨,真是人不留人,天留人,只有再多待天。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想给小板凳补上条腿,见墙旮旯里有根不长的木棍,但拾掇出来一看,边上被虫子啮蚀了一个洞。鲁班用斧砍凿剜,也没有找到虫子。木棍有了凹窝,不能用了,他生气把它放在饭桌上。不经意,木头的凹窝扣在了凿上。去抽凿时,又被凿把挡住。这一抽一挡,使他联想到昨天晚上手扶“门框”顶门时,曾想过:“如不用顶门杠,也能关上门,狗撞不开,风刮不进有多好!”两件事一联系,他立刻动手比着带凹窝的木头形状,又做了同样的一根,然后一根扣在门框上,一根扣在门边上,关上门对齐,让小伙子拿条木向里一插,门就开不开了。鲁班不由得喊了一声“管!”接着加工了一下,分别固定好,这样既安全又方便的“插

鲁班的经典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鲁班的经典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鲁班的传说故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鲁班的传说故事:土堆亭故事鲁班的徒弟承建了鲁国一个贵族的自家花园,画好图纸去找鲁班,鲁班看见图纸没有说话,顺手拿起块饼走到屋外放到几根草茎上,草茎摇晃了几下,便被饼压倒了。徒弟明白了师傅的用意,把亭子的木柱改成了石柱。等上亭子盖时,徒弟又犯了难,这么大的亭盖雕刻得很漂亮,可是怎么样才能放上去呢?于是,徒弟星夜兼程去找在外地的师傅求教。见到师傅,鲁班不慌不忙地让徒弟先吃饭,徒弟哪能吃得下去,鲁班也不劝他,端起两碗米饭倒在桌子上,把四根筷子插在米里,又把一只空碗倒扣在刚刚露出的筷子头上面。徒弟看了一会,搓着双手笑了。鲁班说:这叫土堆亭。徒弟按照师傅的指点,回去之后运土把四根石柱囤在中间,顺着土坡拽上亭盖,再把土运走,就把亭子建好了。 鲁班的传说故事:鱼抬梁故事鲁班常年在外,看见匠人遇到困难,他都能想出绝妙办法,帮助解决问题。有一次,他从卖鱼的摊贩那里听说,当地一位工匠正在建一座宗庙,好不容易找到一根做大梁的木料,不曾想,却偏偏让徒弟给截短了,正发愁呢。鲁班找到那位工匠,拱手道:打扰了,俺是鱼日村的木匠,看师傅有愁事,究竟

为何?匠人叹了口气说出了原委。鲁班看了一眼桌上还没有动筷的鱼说:你看鱼都快凉了,再难的事情也得先吃饭吧。匠人忙起身施礼道:你看,我慢待了远道的客人,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打点酒咱一块吃。匠人回来却不见了客人,再看桌上的鱼,两只碗里各放着一条,鱼尾朝向外,鱼嘴相对,中间用根筷子把两个鱼嘴串在了一起,突然悟道:哎呀,这不是鱼抬梁吗!匠人想着遇到了高人,再一想,鱼和日合起来是鲁字,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鲁班师傅。他呼喊着鲁班的名字,向路人打听鲁班的踪迹,但早已不知去向。鱼抬梁不仅解决了大梁尺寸不够的难题,还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美观。匠人们高兴地赞叹道:鲁班师傅真是巧夺天工啊! 鲁班的传说故事:鲁班抛斧砍椽头故事传说,曲阜城内建孔庙大成殿时,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这里干活,每次开饭时都会有一位白胡子老头在里面吃饭,但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当验收工程时,发现殿脊西山顶上露着一块木头,是一块忘记锯掉的木椽头。正当大家为难时,那个白胡子老头过来了,只见他拿起斧子朝着椽头抛了上去,不偏不斜齐刷刷把那块木头砍了下来,在场的人都很惊讶,围过来问他的来历,老人也不答话转身就走,工匠们紧追不舍,老人只好停下脚步说:不用赶了,去问问鲁班就能知道。工匠们不相信,老远得跟着他,结果走到东门外的涧水沟旁不见了,却看见考槃涧的石碑一块,于是这里建起了一座鲁班庙,成了工匠们前来祭祀鲁班的圣地。现在,明故城东护城河中段可以看到鲁班祖庙宅遗址的石碑,东关社区还有一条背街南北小巷就叫鲁班巷。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再说这春秋战国乃百家争鸣、百“子”并立的热闹时期,内中单道一位姓墨名翟人称墨子的先生。墨子是主张“非攻”的,是当时“绿色和平组织的领导者”,他与咱中国工程技术的祖师爷鲁班倒有过一段过节。 鲁班是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会造各种器械,后来楚王把他延揽了去,造了攻城的云梯,准备攻宋。 墨子一听,立即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鞋都走没了,就用破衣服裹一下脚。到得楚地,就给楚王做了番比喻,说了番道理。他说,你们楚国地方广阔,宋国才一点点;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还比较贫困,何必去攻宋呢?不有点像一个富人去偷穷邻居一样可笑吗? 楚王回答说,对是对,但现在鲁班高级工程师已经为寡人造了云梯了,一定要攻宋,没办法啦。 墨子笑道,那不要紧,我就和鲁先生演练一下,来一次沙盘演习。咱要是斗败了,掉脸就开路。 于是墨子解了衣带做一个城的模样,和鲁班演习起攻守之策。鲁工改变了9次攻城的战术,墨子都把他挡了回去。鲁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而墨老先生的守御办法还富富有余。 鲁班这时有些不起好心,对楚王说,我想还有最后一个办法。谁知墨子微微一笑说,鲁先生的意思是让楚杀掉我,可惜迟了,我的弟子早已拿着守城器械在宋国恭候您的大驾呢。 这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说明墨子和鲁班都有相当丰富的几何知识。试想想,没有几何方面的认识,城墙的建造,距离、高低、土方等测量,器械的修造,又怎么可能呢?要知道,当时建筑中已开始绘制平面图,图上有建筑物的墙线、名称和墙之间的距离等等。 墨子他老人家不仅实践上数得着,理论上也独树一帜,有相当水平。《墨子》就是一本包含着逻辑学、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内容的典籍。墨老先生用严格的逻辑方法来说明几何概念,这种做法和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有些相似。而“亚先生”正是形式逻辑的鼻祖。 《墨子》中有19条数学方面的内容,许多是与现代的观念一致的。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矩形和圆,我们曾说过这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图形。“方,柱隅四杂也”,墨子在这里所矩形说成是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构成的图形,完全准确、严密。对于圆,他是这样说的:“圆,一中同长也。”中,就是圆心。几乎不要解释大家都明白,它和我们现在圆的定义是多么的一致!不但有定义,而且有圆的作法,“圆,规写文也”,就是说圆是用圆规画出的,终点与起点相重合(“交”)的曲线。 《墨子》中还读到了分割问题,把一个物体从中间分开弃去一半,从剩余的一半中再弃去一半,如此分割下去,最后剩下一个不能分割的“端”,也就是一点。

大班综合鲁班的故事

大班综合活动鲁班的故事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

中国名人故事:鲁班学艺的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鲁班学艺的故事 鲁班年轻的时候,决心要上终南山拜师学艺。他拜别了爹妈,骑上马 直奔西方,越过一座座山岗,趟过一条条溪流,一连跑了30天,前面 没有路了,只见一座大山,高耸入云。鲁班想,怕是终南山到了。山 上弯弯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条,该从那一条上去呢鲁班正在为难,看见 山脚下有一所小房子,门口坐粢晃焕洗竽镌诜南。鲁班牵马上前,作 了个揖,问:“老奶奶,我要上终南山拜师学艺,该从哪条道上去” 老大娘说:“这儿九百九十九条道,正中间一条就是。”鲁班连忙道谢。他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选正中间那条小道, 打马跑上山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树林子里露出一带屋脊,走近一看,是三间 平房。他轻轻地推开门,屋子里破斧子,烂刨子摊了一地,连个插脚 的地方都没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伸袅教跬龋躺在床上睡大觉,打呼噜像擂鼓一般。鲁班想,这位老师傅一定就是精通木匠手艺的神 仙了。他把破斧子,烂刨子收拾在木箱里,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辽系 壤鲜Ω敌牙础 直到太阳落山,老师傅才睁开眼睛坐起来。鲁班走上前,跪在地 上说:“师傅啊,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师傅问:“你叫什麽名 字从哪儿来的”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外的鲁家湾来的。”老师傅说:“我要考考你,你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错了,你怎 样来还怎样回去。”鲁班不慌不忙地说:“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来了,师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 老师傅捋了捋胡子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 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

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檩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岁的时 候我就数过,师傅看对不对”老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粑剩骸耙患手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有的人得三 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不同”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老 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籼岢龅谌个问题:“两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下山去,师傅 送给他们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 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愿意跟哪个徒弟学”鲁班马上回答:“愿意跟第二个学。”老师傅听了哈哈大笑。 老师傅说:“好吧,你都答对了,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伙。可这家伙,我已经五百年没使唤了,你拿去 修理修理吧。” 鲁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来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长满了, 凿子又弯又秃,都该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来。 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两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 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一件件都闪闪发亮。他一件一件送 给老师傅看,老师傅看了不住地点头。 老师傅说:“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你去把门前那棵大树砍倒。 那棵大树已经长了五百年了。”

大班教案: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综合) 目标: 1、在多媒体故事形式下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创设情境,感受鲁班拜师学艺时能克服重重困难,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能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完成师傅的考验。 过程: 一、通过设置“悬念”引出故事《鲁班拜师》。在多媒体故事形式下,理解故事内容 1、小朋友们过完年后是不是有更多的新本领啦, 谁来说一说你的本领呢? 有个小朋友啊也想告诉你们他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家具漂亮吗?那这些漂亮的家具是谁做的呢? 告诉你们哦,这些漂亮的家具都是鲁班小朋友做的。鲁班小朋友是不是非常棒啊,这么小就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家具,我们给鲁班小朋友鼓鼓掌吧!如果你们也会做这些漂亮的家具,你们会怎么样呢?那鲁班是怎么做的呢!鲁班小朋友还想做出更加漂亮的家具,于是他去拜师啦! 那我们去拜一拜师傅吧。师傅就在门里,我们怎么把师傅请出来。(出现门) 请孩子说一说。然后再集体说一说。 出现师傅课件,师傅提出要求 二、重点学习《鲁班拜师》,让孩子感受鲁班锲而不舍的精神。 1 、教师通过图片分段讲故事,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分3段讲述故事: A第一段,,师傅要考考大家,看看师傅给我们出的第一个难题是什么呢?(修理工具) 出示斧子、凿子、锤子图片,让孩子理解:这些工具已经很旧了,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说:重新换新的,那这个答案其实就是放弃了,有的孩子会:磨,就问,要怎么磨,体验磨得辛苦。想要换新的或扔掉的,请举手,你们说一说为什么要扔掉呢?不同意他们意见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准备怎么修,怎么磨!想换新的小朋友贴上红色的标记,想要磨斧头的贴上绿色标记。不过都绣成这样了,能磨好吗?你准备怎么磨,不停地磨,你们觉得累不累啊? 磨这么长时间,手臂感觉怎么样啊?如果你觉得累了,可以休息一下。能坚持的小朋友我们在加油哦,就要磨好了。 那把我们磨好的斧子给师傅看看吧。播放PPT B段播放课件,师傅让我们用磨好的斧子做什么呀?你们看看这棵树怎么样啊? 这棵树非常的大,不光要把树砍倒还要把树皮刨光,最后还要凿出2400个眼,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啊?一天够吗?每天都做同一件事情,你们愿意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吗? 请你们商量一下,愿意的小朋友的贴上绿色标记,不愿意的贴上红色标记。让幼儿自由讨论,在请各组幼儿代表说出理由。 那我们来看看小鲁班的想法和谁是一样的呢? C最后师傅让我们做什么呢?啊?拆装模型,我们来看看师傅让鲁班拆装的模型,我们也来拆拆装装吧?我们来问问师傅吧,我们做得好不好啊?你们想对师傅说什么呢?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docx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气走了十天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九次用不同方法攻城,九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的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鲁班不肯认输,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 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 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词。如“墨守成规”,形容顽固地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成规”就是陈旧的现成的办法、制度。 鲁班,又称公输盘,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被后世木匠尊为“祖师”。今有成语“班门弄斧”,比喻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不自量力就好比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可见鲁班,那是当时顶尖级的人才。可是偏有一人敢于“班”门弄斧,并且让鲁班输的是心服口服,哪是谁?那就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子与鲁班之间的较量由来已久,话还得从头开始。其实,是鲁班先向墨子发起挑战的。有一次,墨子做研制“飞机”的实验,“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参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墨子的弟子都非常赞叹,说老师您真行,用木头做个东西,能在天上飞。但墨子却说:“这个鸟东东,花了我三年的时间,只飞了一天就落下来了。还不如我以前做的车輗,用一尺长的木头,一个早上就能做好,可以载重三十石,而且很长时间都不散架。”。大概墨子就没有再去研制“飞机”了,而是去潜心钻研改进地上的交通工具了。鲁班知道了这个事,心想,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也削竹、木做成鹊(做了多长时间?不知道)做成了让它飞上天,三天没有落下来。公输盘自己认为很精巧,到处夸耀。于是墨子对公输盘说:“你做的鹊,不如我们这些匠人现在做的车轴上的销子,一会儿削成一块三寸的木头,可以载重五十石。我们平常所做的事,有利于人,可称作精巧;不利于人,就叫作拙劣了。(参见《墨子-鲁问》)——这是鲁班与墨子第一次较量。鲁班那个不服气啊,心想都是技术专家,凭什么你比我红,凭什么你的弟子比我多?现在我做个东西在天上飞,飞的时间比你做的要长,还被你批评为“不利于人”。 鲁班心中憋着一股气呢,于是存心要压倒墨子。有一次,鲁班从鲁国南游到了楚国,开始计划制造军火——船战用的武器“钩”、“镶”设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进攻就用镶推拒它。鲁班精确计算钩与镶的长度,制造了合适的兵器。楚国人的兵器适用,越国人的兵器不适用。楚国人凭着这种优势,又屡次打败了越国人。公输盘于是夸赞他制造的钩、镶的灵巧,告诉墨子说:“我船战有自己制造的钩、镶,不知道您所谓的‘义'是不是也有钩、镶?墨子回答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我以‘义'为钩、镶,以爱钩,以恭敬推拒。不用爱钩就不会亲,不用恭敬推拒就容易轻慢,轻慢不亲近就会很快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敬,如此互相利。现在你用钩来阻止别人,别人也会用钩来阻止你;你用镶来推拒人,人也会用镶来推拒你。互相钩,互相推拒,如此互相残害。所以,我义的钩、镶,胜 过你船战的钩、镶。”(参见《墨子-鲁问》)——这是鲁班与墨子第二次较量。鲁班那个气啊,墨子你这不是唱高调吗?就不能来点实际的吗?鲁班决心要与墨子大大地PK—番,一 定要决出个高低胜负:你墨子不是研制守城器具吗,那我鲁班就潜心研制进攻的武器,到底看谁厉害。 鲁班终于为楚国研制出了一项科技成果,尖端武器——“云梯”,专门用来攻城的。云梯造好以后,马上实践应用,准备使用它攻打宋国。史上闻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此上演: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

鲁班的故事活动反思

鲁班的故事活动反思 鲁班的故事是一篇不错的幼儿园语言教案例文, 对于开展鲁班的故事语言活动都有哪些反 思呢?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鲁班的故事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鲁班的故事反思前天我组织孩子开展了语言活动《鲁班的故事》,开始当老师出示锯子时 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其名字:锯子。 小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是 ppt, 《鲁班和伞》 我找了一些视频,让幼儿能直接的观看,这样比老师讲,他们听会更加的感兴趣,尤其是讲野 草的样子的时候,视频中的也是画的非常形象,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 在一起欣赏了故事《鲁班造锯》和《鲁班造伞》后,通过这两个小故事,首先让孩子们初 步知道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木匠,发明了许多木匠的工具和其它有用的东西,被尊称为木匠 的“祖师。 然后,还让孩子们了解鲁班因为注意观察、爱动脑、肯动手试一试,所以才能发明很多有 用的东西。 最后,孩子们自发地要向鲁班学习,学习他多观察、多动脑、多动通过学习这两个故事。 我想通过这两个故事最应该让幼儿明白的是每一项成功的发明都付出了发明者的艰辛劳 动,只有敢于开动脑筋,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功地发明创造、动手尝试的 科学精神。 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进一步了解鲁班的更多发明,激发小朋友积极动脑,敢于动手操作 的探索精神,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开展了区域活动。 参加阅读区的小朋友有顾陆怡、陈伟、郑喆安、刘永福等小朋友参加。 我先让小朋友阅读画册上《鲁班的故事》,因为顾陆怡认识字,小朋友跟着她一会儿学会 讲述了,于是,就无聊的玩书。 的确,小朋友有点无事可做。 但是,小朋友了解鲁班的故事还是比较少,于是把下载好的关于《鲁班的其他发明故事》 播放给小朋友看,这下小朋友专注多了。 活动后小朋友也能讲述鲁班的其他发明,拓展了小朋友知识。 感悟:从小朋友的活动情况上看,小朋友光看幼儿画册有点枯燥,老师积极思考可以运用 多种方法让小朋友讲述,如:个别讲述,让小朋友讲述生活中的一些小发明。 调整:1.为了丰富小朋友的知识,可以播放有关鲁班的其他发明的故事或者其他科学家的 故事。 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钱学森等等,这样既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又能激发小 朋友喜欢观察、爱动脑多学多问多做才能变聪明的道理。 2.介绍自己身边人的发明。 前天我组织孩子开展了语言活动《鲁班的故事》,开始当老师出示锯子时大部分小朋友都 能说出其名字:锯子。

大班科学活动:鲁班的故事

大班科学活动:鲁班的故事?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鲁班的故事10个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一): 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个性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貌。"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个性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的故事(二): 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留意,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先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 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鲁班的故事(三): 鲁班发明墨斗的故事 鲁班创造了木匠划线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亲裁衣服时,用一个粉袋划,受到启发的结果。墨斗刚做好时,鲁班每次弹线,都得请母亲帮忙,捏住墨线的一头。有时,母亲正在做衣服或煮饭,也不得不放下,赶来帮忙。有一天,鲁班母亲对他说:“你做个小勺子,不就能够代替我捏着墨线了吗?”鲁班一听,对呀!他很快做成了一个。从此,一个人就能够弹墨线了。直到此刻,木工师傅们还把这个小勾子叫“班母”。 鲁班的故事(四): 鲁班托梦王秀才 有一天王秀才进城考举人,经过郊外的一片小树林的时候,一伙强盗冲了出来,把王秀才的钱都抢走了。 鲁班托梦王秀才王秀才好不容易才进到了城里,没有钱王秀才只能在城里四处游荡,最后在城里碰见了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的朋友是一个吝啬的人,但是最近签了很多订单,所以这天很高兴,就借了王秀才一大袋子钱,第二天他就去考举人了,但是不幸的是,没有考上名落孙山,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在城里住了下来,但是神奇的事情在一个梦中发生了。有一天他决定回到乡下修身养性,在他出发的前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了古代的工匠鲁班对他说:“有一个地方刚刚发了大水患,那里的桥被冲毁了,此刻那里很需要一座桥,你快去吧!”他去到了一个很贫穷的地方,果不其然听那里的老乡说:“前几天发大水,把那里唯一的一所桥冲毁了。”他立即按照鲁班教他的方法,但是鲁班教他做的是一座石桥,但是他们那里的石料严重缺乏,于是他就想到了用木材代替石料,但是木材终究是木材,石头终究是石头,木头的抗水流冲击潜力还是不如石头,虽然这座桥强硬坚持了一

鲁班的故事

鲁班的故事 鲁班姓智,父亲叫智贤,鲁国人;母亲是吴国人。周敬王十三年六月十三日,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五月初七日午时,母亲在鲁国公输老家生下鲁班,因取名叫公输般,般与班同音,公输般是鲁国人,后人以国为姓,叫他鲁班,尊称公输子。鲁班生下时,天气晴朗,彩云东现,白鹤群集,异香绕室,经月不散。父母亲感到奇怪,认为儿子长大后一定有过人之处,就连隔壁的马大妈也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鲁班自幼聪明机巧,父母想让他得到很好的教育,把他送去当地最好的私塾读书。可鲁班根本不爱读书写字,就爱玩一些木头木脑和观看邻里人家盖房子。只要有人盖房子,鲁班便逃学去细细观察,他见有钱人家要盖精致一点的房子,完全靠木匠用斧、刀砍、削、刮,将木料做精致,既费时又费力,还费料,就想:应该有一些木匠工具来制作这些木头。 一天,鲁班去放牛,手被锋利的茅草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鲁班顺手扯片树叶揉揉,敷在伤口上。然后摘下那片茅草细细观察,他发现茅草的锋利,正是来自于茅草边缘的那些小锯齿。 他放牛回家,就找来块铁片,去请当地铁匠师傅模仿茅草上的形状打上了据齿,他把有锯齿的铁片拿去锯木头,果然很好用。这就是最初的锯子。锯子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木匠随心所欲,要圆就圆,要方就方,要成片就成片。 鲁班十五岁,突然醒悟:要做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学问。于是背着盘缠,投到子贡的门下学习。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口才非常好。齐国攻打鲁国,子贡自告奋勇,说服齐国停止对鲁国的企图,充分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鲁班在子贡门下做成学问,因痛恨诸侯瓜分天下背叛周朝,想效仿乃师子贡大展三寸不烂之舌,到诸

国游说,想使诸侯老老实实共同尊周,可没有哪个国家肯听他的。他感到羞愧,于是退出江湖,归隐泰山南面的小和山。 在小和山,鲁班遇见了鲍老。鲍老是世外高人,隐居在小和山专门研究雕刻绘画的学问。鲍老见鲁班聪明机灵,便收他为徒。授他一部《雕镂经》,《雕镂经》是鲍老研究一生的成就,《经》里详细介绍了起房盖屋和雕龙画凤、山水草木、飞禽走兽、鱼虾蟹鳖的建筑和雕刻方法。鲍老还教给他一些民间的法术。鲁班十分喜欢这门手艺,他边学边研究,在鲍老的悉心指导下,鲁班改进了锯子,发明了墨斗、规、矩、量尺、推刨、铁凿等木匠工具。他发明的量尺叫“鲁班尺”,鲁班尺上标有“丁、害、旺、苦、义、官、死、兴、失、财”等字样,这些字有吉有凶,后世木匠师傅建房起屋量尺寸,都要落在鲁班尺上的吉字上为准,认为这样才吉利,否则不吉。 鲁班学成回家,砍来木头,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将原来家里居住的简易房子掀了,在原地盖起一间四合院的大瓦房。他盖的房子既好住又漂亮,四乡八里都来参观,大家都想建盖这样的房子,便请他去帮忙。他就广招徒弟,成立了一支专业建筑队,边培训边为人盖房子。这时的鲁班,已经远近闻名,成了大红人。 鲁班到齐国琅琊这个地方帮一家姓云的有钱人家盖房子,云太公有个漂亮的女儿。鲁班聪明的头脑,精湛的技艺深深打动了姑娘的心。姑娘将心思告诉父亲,父亲也很喜欢鲁班。便找了鲁班手下一个叫鲁大的徒弟帮撮合,在鲁大的热心撮合下,鲁班和云氏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冬天,天上乌云密布,地上昏昏暗暗,冷风飕飕,空气料峭。鲁班带着鲁大等几个弟子到卫国去给人修房子。刚进卫国,只觅有伙人在路旁使用自己发明的木匠工具帮人盖房子,有俩人在用大锯解木料;有一人正用墨斗弹木头;有一人在用锛锛木;有一人在刨木。旁边烧着一堆火,有两三个人正在烤火。

鲁班发明了什么的小故事40字

鲁班发明了什么的小故事40字 【篇一:鲁班发明了什么的小故事40字】 ??2017 联系方式: 【篇二:鲁班发明了什么的小故事40字】 鲁班的发明“刨” 在鲁班以前,木匠仅用斧子和刀来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结果既使 干得很好,也难也令人满意。后来鲁班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发现,他 使用的刀片越薄,所制造出来的表面越平,干起来也越容易。这样,这种刨逐渐地从鲁班的实践中加以演变,最初用较薄的斧刀片,后 来用一个刀片固定到一块木头上再横穿以手柄,最后刀片固定到木 槽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刨。鲁班的妻子也是一位发明家,前 启发了她的丈夫。当鲁班刨平木料时,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 住粗糙的厚板。由于她还要尽其它的义务,做这样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为刨木工作台发明了一个木槽以抵住鲁班刨木撞击的压力,使刨木成为可由一个人来干的工作。由她发明的木槽被称为班妻。 墨斗 鲁班发明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于设定建 筑工程),这项发明可能是受其母亲的启发。当时其母正在剪裁和 缝制衣服,鲁班注视着这一切,见她是用一个小粉末袋和一根线先 打印出所要的裁制的形状。鲁班把这种做法转到一个墨斗中,通过 一根线(用墨斗浸湿的线)捏住其两端放到即将制作的材料之上印 出所需的线条。最初需由鲁班和他母亲握住线的两端。后来他的母 亲建议他做一个小钩系在此线的一端,这样就把她从这种杂活中解 脱出来,使之可由一个人来进行。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工匠们至 今仍称这种墨斗为班母。 尺子 鲁班的另一发明标志是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 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 哪些是不吉的。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买到。锯对于锯的发明 鲁班是非常重视的。或是受一片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的启发,或 是看到一只蟋蟀用其锋利的牙齿切割并吃掉食物而离去。不管怎样,多数描述如下。鲁班和工匠们遇到一个任务,要求他们砍伐大量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