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201x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201X-201x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201X-201x高中物理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了解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3.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简单问题.4.会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填“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填“同种”或“不同”)性质的力.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2)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3)物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与反作用力垂直.(×)

(4)物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

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

(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

(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

答案(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

(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引力或都是斥力.

(3)两个.

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呢?

答案不是.

1.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F=-F′,式中的“-”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

(1)三个性质

(2)四个特征

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

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例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1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 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

图1

A.先有F1后有F2

B.一旦人离开跳板,F2立即消失,F1依旧存在

C.因人离开跳板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F2大于F1

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D

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正确.

【考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题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例2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C.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D.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答案B

解析马向前拉车的力和车向后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运动状态无关.加速运动或者减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故A、C、D错误,B正确.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题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讨论

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总是”的含义

“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成立.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大物体与小物体之间,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如图3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图3

(1)在图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G和支持力F N的示意图.

重力G和支持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吗?

(2)在图4中,画出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 N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 N′.

图4

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什么力?分别作用在什么物体上?性质相同吗?

答案(1)如图所示

重力和支持力属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性质不同

(2)如图所示

支持力F N和压力F N′属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支持力F N作用在木块上,压力F N′作用在水平面上性质总是相同的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内容

比较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作用对象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

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

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

个依然可存在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

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

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可以是同种性质的力,也可以

是不同种性质的力

例3如图5所示,一根轻绳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灯泡,则( )

图5

A.灯泡受的重力和灯泡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灯泡受的重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B错误;灯泡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泡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和天花板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项C正确,D错误.

【考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题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是等大、反向、共线.

2.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要点

(1)看研究对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看依存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生同灭,相互依存,而一对平衡力则彼此没有依存关系.针对训练如图6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可视为质点),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C

解析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D 错误;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考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题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三、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例4如图7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为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匀速上爬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图7

A.(M+m)g

B. mg

C.Mg

D.(M-m)g

答案A

解析杆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其中F N为“底人”对竿的支持力,f为人对竿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F N=f+Mg,对人分析知f′=mg,其中f′是竿对人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f′=mg,故F N=(m+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等于F N,故A 正确.

本题中“底人”对竿的支持力不是竿对“底人”的压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注意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A错误;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错误;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正确.

【考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题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掰手腕”是中学生课余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如图8所示,甲、乙两同学正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B.只有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才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C.甲、乙比赛对抗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D.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总是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

答案D

解析甲、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故D正确.【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题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讨论

3.(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多选)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答案BC

【考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题点】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4.(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磁环A、B先后套在光滑的木支架上,并使两磁环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此时可以看到上方的磁环A“悬浮”在空中,如图10所示.设磁环B 对木支架底座的压力为F1,B对A的排斥力为F2,关于这些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图10

A.F1>2G F2=G

B.F1=2G F2=G

C.F1>2G F2>G

D.F1=2G F2>G

答案B

解析磁环A受到重力G和磁环B对磁环A的排斥力F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2=G;磁环B受到重力G、磁环A对磁环B的排斥力F2′及木支架底座对磁环B的支持力F1′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得,F1′=F2′+G,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知F1=F2+G,因此F1=2G,选项B正确.

如果让你与一个力气比你大的人拔河(只有你们两个人拔),谁会赢?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他赢了.真的是这样吗?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对于拔河的两个人,你对对方施加了多大拉力,对方对你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那决定胜负的因素到底是

什么呢?

我们对你进行受力分析:你在水平方向受绳子的拉力与地面的摩擦力,你向前动说明绳子的拉力大于地面对你的最大静摩擦力.如果绳子的拉力小于地面对你的最大静摩擦力,你就不会被拉动.可见,增大你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我们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可以增大动摩擦因数,从而使摩擦力增大;当然如果你的体重比对方重,你对地面的压力越大,地面对你的最大静摩擦力也就越大,你取胜的机会也就越大.

你也许会问,既然地面对我的最大静摩擦力大,我应该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胜,怎么只是机会大得多呢?

原来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的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如果你掌握了技巧,体重又比对方大,还穿上底部有凹凸花纹的鞋子,就是大力士也会成为你的手下败将.

典题1(多选)如图11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图11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答案BC

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大人拉动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A、D错误.

典题2(多选)如图12所示,我国有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叫做“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2

A.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答案BD

解析以甲、乙两人及绳子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水平方向的外力就是地面分别对甲、乙两人的摩擦力;整体从静止到运动起来产生了加速度,故所受外力不平衡,由此可判断甲所受摩擦力大于乙所受摩擦力;甲拉乙的力与乙拉甲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因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

一、选择题

考点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多选)如图1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图1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答案CD

【考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题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如图2是中国运动员黄珊汕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中的精彩镜头,黄珊汕在与蹦床接触的时候她与其他物体间共有几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忽略空气阻力)( )

图2

A.一对

B.两对

C.三对

D.四对

答案B

解析与蹦床接触时,黄珊汕共受两个力,即重力和蹦床对她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她对地球的引力和她对蹦床的压力,故共有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正确.

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B.马拉车前进,马对车的拉力大小等于车对马的拉力大小

C.物体间的作用力在先的是作用力,在后的是反作用力

D.人压弹簧时“人弱它就强”说明人与弹簧间的相互作用力不是等大的

答案B

解析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故B正确,A、D错误;两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C错误.

4.如图3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接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

图3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正确.

5.(多选)如图4所示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卫星发射时火箭和卫星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4

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答案BC

6.(多选)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景海鹏和陈冬两名宇航员顺利飞入太空.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AD

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存在空气无关,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飞船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选项正确.

7.(多选)如图5所示,足球场上,足球受到运动员头部的作用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运动

员的头部受到了足球的作用力,感到疼痛.关于这两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如何建立运动中的相关概念,并体会用概念去描述相关质点运动的方法。了解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意义。 2、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学会用计时器测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通过学习思考及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模型和工具的特点,体会其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如质点的抽象、参考系的选择、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4、体会物理学中,相关条件的特征及作用,科学的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如瞬时速度、图象等。 ★复习重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及对这三个概念的应用。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框架图 2、基本概念图解

(二)本章专题剖析 [ 例1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 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解析: 对于A 选项来说,由于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因此A 错误。B 选项,t v a ??= ,速度变化量越大,有可能t ?更大,a 不一定大,B 也错。

C 选项,加速度a 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a 越大,所以C 对。 D 选项, t v ??称为速度变化率,t v a ??=,故有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D 对。故答案应选C 、D 。 点拨:本题往往会误将A 、B 选项作为正确选项而选择,原因是没有弄清楚a 与v 、v ?的关系。而D 选项部分同学却认为不正确而漏选,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加速度定义式 t v a ??= 所包含的本质意义,造成错解。 [ 例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1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 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甲乙同时出发 B .乙比甲先出发 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 0处 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出发时物体离原点的距离。当直线与t 轴平行时表示物体位置不变,处于静止,两直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离原点距离相等。 答案ACD 拓展思考:有人作出了如图2所示的x-t 图象,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同一时间不能对应两个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试分析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特点。 分析:开始计时时,物体沿着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 0= -20m/s ,并且是减速的,加速度a 是正的,大小为a =10m/s 2,经2秒钟,物体的速度减到零,然后又沿着规定的正方向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一直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题型复习

一.典型受力分析题目 (一).水平面上 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 A.F f<μmg B.F f=μmg C.F f>μmg D.不能确定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斜面上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已知 推力大小为F,斜面倾角为α,求:⑴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⑵斜面对物体的 支持力;⑶斜面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 C B F α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θ,一个重20N 的物体在斜面上静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 ,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竖直墙面上 1.重为30N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 F =50N 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二.判断受力个数 1.如图,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

(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唯一解的条件是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2.(单选)原长为10 cm的轻质弹簧被竖直悬挂,当其下端挂上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换上一个质量为l0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 A.4 cm B.8 cm C.14 cm D.16 cm 3.(单选)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10N,另一个大小为2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 A.2 N B.8 N C.10 N D.12 N 4.(单选)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 5.(单选)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D.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作用 6.(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是_光滑小球,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所有的接触画均光滑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对A 有弹力,且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 .D 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 D .A 、B 物体对C 在竖直向上没有弹力 7.(单选)如图所示,汽车B 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1v 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A 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若 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 .若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8.(单选)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 .弹力增大则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9.(多选)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重力 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0.(单选)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 、B 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 、D 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 、B 、C 、D 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 3 -

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册

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教具 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祝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我很高兴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同甘共苦。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了解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化的规律。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1到图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神奇的太空使者》)。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通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0-9到图0-11)、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 通过这些精彩的图片、视频或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最新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经典教案(含有章节练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月亮在云中穿行; (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离开不是一定要接触)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力的矢量运算,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 $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可同时产生。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5.重力 (1).重力的产生: -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g取米/秒方。 ○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假设的点) $ ○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发生超重和失

hao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第三章)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力是矢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在具体问题中 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4. 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主要内容: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 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 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 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 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5.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 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 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二、力的图示 1.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 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 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 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①选定标度:画出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并把该线段所表示的力的 大小写在该线段的上方。所选标度要适当(力的图示上刻度不能过少,也不能 多而密,要便于作图计算),一般标度的大小应是所图示的力的1/n,n为除“1” 以外的正整数。 ②画一个方块或一个点表示受力物体,并确定力的作用点。 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线段(根据所选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垂直于力线段的小短线)。 ④在表示力的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旁边标出表示这个力 的字母或数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 ,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 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3)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f N =μ·,N 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 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不能用f N =μ·来 计算,只能根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平衡条件或牛顿二定律求解。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正压力、滑动摩擦系数有关,而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思考: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吗?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1)F F 12,同一直线情况同向反向()F F F F F F F F =+=->??? 121212 (2)F F 12,成θ角情况: 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 ②应用方法作图法:严格作出力的合成图示,由图量出合力大小、方向。计算法:作出力的合成草图,根据几何知识算出大小、方向。F ????? ?? 2、二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2121F F F F F +≤≤-合 3、三力合成合力取值范围:321max F F F F ++= F min ???-+==最大) F F F F (0321 4、力的正交分解法: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 轴和y 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F x 和F y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力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 , 200N/m 。原长分别为 6cm,4cm 。在下端挂一重物G,物体受到的重 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1 。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配套全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配套全集 第一章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很小,所以原子就是质点 C.质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 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所以不能看做质点 解析: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假想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因此A错误,C正确.原子虽然很小,但是在研究其内部结构时,不能将原子看成质点.B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虽然很大,但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本身的形状和大

小可以忽略,地球可以看成质点,D错误. 答案:C 2.(2013~2014学年中山一中月考)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B.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 C.研究汽车过桥时,可将汽车看作质点 D.计算汽车从天津开往北京所用的时间 解析: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汽车的长度对研究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故汽车不能看作质点,选项A错误;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的形状对结果影响很大,故选项B错误;研究汽车过桥时,汽车的长度和桥的长度相比,不能认为远小于桥的长度,故此种情况下,汽车不能看作质点,选项C错误;研究汽车从天津天往北京所用时间时,汽车的长度可忽略不计,汽车可以看做质点,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13~2014学年洛阳市高一期中考试)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在下降,乙看见甲、丙都在下降,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的是( ) A.甲、乙上升,丙静止B.甲、乙上升,丙下降 C.乙、丙上升,甲下降D.甲、丙上升,乙下降 解析:以楼房为参考系,甲在上升,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所以以地面为参考系,甲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由此可知以地面为参考系乙也在上升;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说明丙相对地面可能静止,可能相对地面下降,也可能相对地面上升,故选项A、B正确.答案:AB 4.《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通常也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受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优题)含答案

2020—2021物理人教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优题)含答案 人教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稀世之宝,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A.马是空心的 B.马蹄大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2、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施廷懋夺得跳水女子三米板金牌.如图是运动员踩下跳板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板面受到弹力的作用,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发生了形变 B.跳板面受到弹力的作用,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 C.运动员踩跳板,跳板先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后发生形变 D.运动员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运动员的脚发生了形变 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物块位于水平面上.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ax,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max x1+x2B. 2F max x1+x2 C. 2F max x2-x1 D. F max x2-x1

4、射箭时,若刚释放的瞬间弓弦的拉力为100 N,对箭产生的作用力为120 N,其弓弦的拉力如图乙中F1和F2所示,对箭产生的作用力如图乙中F所示.弓弦的夹角应为(cos 53°=0.6)() 甲乙 A.53°B.127°C.143°D.106° 5、AB、AC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与水平面成30°角,如图所示.若把球的重力G按照作用效果分解,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A.1 2G和 3 2G B. 3 3G和3G C. 2 3G和 2 2G D. 2 2G和 3 2G *6、如图所示,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的质量为m,平衡时小球在A位置.今用力F将小球向下压缩x至新的平衡位置B,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A.kx B.mg+kx C.F D.mg-kx *7、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 *8、(双选)两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 A.集装箱太重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 C.集装箱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4.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5.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A.2倍B.3倍 C.4倍D.5倍 6.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有F1=5N,方向沿x轴的正向;F2=6N,沿y轴正向;F3=4N,沿x轴负向;F4=8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B.2.5N C.8.65N D.4.3N 9.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 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10.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 化情况是() 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4.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 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B.2.5N C.8.65N D.4.3N 7.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8.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7.5N,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F2=。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 这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 动。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 合力的方向。 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 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就是物体间得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得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A对B作用得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得同时也就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得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就是矢量。 (4)影响力得作用效果得因素——力得三要素:力得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得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得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得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得标度; ②从力得作用点沿力得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得长短按选定得标度与力得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得末端加箭头表示力得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得图示时,表示各力得标度应统一。 2、重力(1)概念:就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得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得吸引力,它只就是地球吸引力得一部分。 ②重力得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③重力就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得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得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得大小与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就是垂直向下 (4)重力得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得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得确定:形状规则得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得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就是物体上最重得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3、2弹力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得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得物体会产生力得作用, 这种力称为弹力。 ★2、产生条件:弹性形变、直接接触 ★3、弹力得方向: (1)压力与支持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F 2 v 0 F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一、选择题 1.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地球对较近的月球有引力的作用,对遥远的火星则没有引力作用。 B .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能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 C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D .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比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大。 2.关于重力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不能用天平测量。 B .物体放在支撑面上,重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撑面。 C .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D .物体形状固定不变,物体运动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变。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 .形变微小时,弹力很小。 B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重合。 C .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了形变而 产生的。 D .如右图所示,物块A 对斜面B 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 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同的。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B .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 C .握在手中的瓶子握得越紧越不容易滑落下来是因为握得越紧静摩擦力越大。 D .北京现代——伊兰特已成为轿车新三样中的排头兵,其性能良好,配置高,受到人们的喜 爱,它采取前轮驱动,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5.如图所示,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向左的力F =20N 作用 下,以初速度v 0沿水平面向右滑行。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 动摩擦因数为0.2,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B ) A .0 B .40N ,水平向左 C .20N ,水平向右 D .20N ,水平向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