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〇一九年九月

目录

文本

1总则 (1)

2目标与定位 (1)

3用地性质 (2)

4开发规模 (3)

5配套设施 (3)

6道路交通 (5)

7市政工程 (8)

8开发控制单元 (10)

9城市设计 (11)

10地下空间 (12)

11地名 (13)

1总则

1.1本规划适用范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宝安区大铲湾范围内,

与前海合作区、宝安中心区隔湾相望,规划用地面积132.61万平方

米。

1.2制定本规划遵循的总体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标准建设原则、

土地集约利用原则、刚弹性结合原则。

1.3本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

定。本规划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政策、

法律、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1.4本规划涉及的所有技术指标(其中特别注明者除外)均依据《深圳市

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8年局部修订稿)(以下简称《深标》)确定。

1.5本片区是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的标志性地区,所有土地

开发和用地建设必须符合高标准建设要求;本片区须通过高标准国际

咨询或竞赛等方式确定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规划,由市政府授

权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

1.6本规划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开始实施,其解释权属深圳市规

划和自然资源局。

2目标与定位

2.1本片区的发展目标:应与宝安、前海湾区一体化发展,以“立体城

市、绿色城市、未来城市”为理念,鼓励在基础设施、社区管理、建

筑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建设具有全球辐射引领作用的“互联网

+”未来科技城。

2.2本片区的功能导向:将研发生产功能与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协同发展,

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一体化。

2.3本片区的发展策略:

(1)立体开发、集约利用策略。集约化开发土地空间,形成

网络化、综合化、一体化、舒适化的立体城市空间。

(2)快慢结合、智能交通策略。加强对外交通连接,完善道

路路网结构,以智能交通、公交优先为导向构建以人为

本的绿色交通网络体系。

(3)功能混合、邻里社区策略。鼓励职住平衡、混合布局,

营造适合科技创新人才的充满活力的工作、居住、休闲

环境。

(4)绿色宜居、低碳健康策略。注重土地的综合利用、资源

能源节约和废物处置;市政设施小型化、分散化、集成

化、隐形化,形成绿色环保的城市运行系统。

3用地性质

3.1本片区的规划主导用地性质为新型产业用地混合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

用地(M0+GIC), 其他用地性质包括公用设施用地(U)、白色用地(WH)、

交通设施用地(S)、绿地与广场用地(G),详见本规划“图表”的规

定。

3.2用地性质中的白色用地是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地区规划编制经验,应对

发展不确定性、提高规划弹性而在本片区内特殊地段确定的土地使用

类型。白色用地适宜发展以公园绿地为主导,兼容商业、文化、娱乐

等功能,鼓励土地混合使用。该类用地的具体用地性质、功能比例、

开发规模须通过编制详细规划,由市政府授权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

门批准。

3.3本规划采用单元管控的方式,单元内具体用地性质可在下一阶段的详

细规划中予以进一步明确。

4开发规模

4.1本片区划定为DY01和DY02两个单元。DY01单元主导功能为研发,开发

规模为200万平方米,其中研发用房不小于15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不

小于12.9万平方米,其他功能包括宿舍、食堂、商业(包含酒店、会

议中心)等。DY02单元规划为白色用地,该单元的具体用地性质、功

能比例、开发规模须通过下一阶段编制详细规划予以确定。

4.2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可将新型产业用地中的三类居住、商业(包含

酒店、会议中心)功能分别集中布局,不视为调整本规划。

4.3本片区规划就业人口应与研发用房规模相匹配,不少于6.0万人,片

区内居住人口不宜超过0.95万人,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设标准以居住人

口上限规模予以配置。

4.4本规划执行过程中,单元开发规模的确定须同时满足工程地质安全建

设等相关规定。

4.5下一阶段详细规划中确定的地块用地面积,因地块合并、细分或调整

发生变化时,应保持地块建筑总量及配套设施规模不变,确定最终的

地块容积率。

5配套设施

5.1本片区内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市政设施、其他配套设

施。

5.2本规划中配套设施依据本片区开发规模综合确定,当实际开发建设的

总量超过规划总量一定限度,对本片区配套设施造成较大影响时,应

对本规划进行必要检讨。

5.3本规划确定的配套设施,在满足相关规范并取得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

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建设规模以扩大容量;配套设施布局

可在开发控制单元内部适当调整。

5.4本片区配套设施规模不少于12.9万平方米, DY02单元内配套设施参

考相关的公园设计规范执行,可在下一阶段详细规划中确定。配套设

施设置详见本文本“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表5.4)。

表 5.4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5.5本规划预留的不小于39000平方米其他教育设施,原则上以基础教育

为主,其他教育设施的具体类别可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

5.6本规划中配套设施的建设须同时满足相关法规和规划规定的卫生与安

全防护要求。

5.7上述配套设施的个数可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保证合理服务半径的前

提下,根据具体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但各分项设施的总体规模不能减

少。

6道路交通

6.1本片区交通原则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人车分流,鼓励新型清洁低

碳的交通设施,应实行智慧型交通管理。

6.2本片区规划有轨道交通15号线、9号线(预留),轨道控制走廊宽度各

30米,其中15号线控制走廊紧邻妈湾通道东侧,9号线控制走廊位于

DY02单元范围内,具体线位与站点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6.3地铁出入口、风亭等设施应与周边建筑衔接,鼓励15号线30米控制

走廊范围内的地铁站点综合上盖开发,若条件允许,可在用地西侧30

米宽轨道控制范围内进行轨道区间段上盖,但须保证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须满足轨道线路及周边防护区要求。

6.4本片区对外联系主要道路为妈湾通道、经一路、经二路、裕安一路和

海澜路。

6.5本片区规划道路分3个等级,道路的等级、宽度与线位根据最终批准

的相关规划确定:

(1)快速路:

妈湾通道(隧道):红线宽度70米-80米,双向6车道;

(2)主干路:

经一路:红线宽度70-80米,双向6车道;

裕安一路(桥梁):红线宽度38米,双向6车道;

海澜路(桥梁及隧道):红线宽度32米,双向4车道;

纬二路:红线宽度40米,双向6车道;

纬四路:红线宽度33米,双向6车道;

(3)次干路:

经二路:红线宽度37-49米,双向4车道;

纬一路:红线宽度29米,双向6车道;

纬三路:红线宽度29米,双向6车道;

纬五路:红线宽度29米,双向6车道;

纬六路:红线宽度26米,双向4车道;

(4)支路:

单元内部的支路系统允许在下一阶段详细规划中确定。

6.6本片区内规划道路为示意性布局,应与周边道路(妈湾通道、裕安一

路、海澜路等)进行工程衔接,道路路名、等级、宽度与线位可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允许调整,但总道路用地面积不得减少。其中,片

区次干路路网密度不得小于2.1公里/平方公里,片区支路路网密度不得小于6.5公里/平方公里,且建成后应保证24小时无偿对公众开放使用。

6.7本片区跨海桥梁(含裕安一路桥梁、海澜路桥梁等)高度均应满足相

关船只(含小型游艇、挖泥船、海监船等)通航高度相关要求,桥梁具体线位等参数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6.8本片区内各单元主要机动车出入口不宜设置在主干路上,也不宜设置

在行人集中与优先地区。主干路距平面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的端点80米范围内、次干路距平面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的端点50米范围内不宜设置机动车出入口。支路设置尽量减少与主干路相连,支路和主干路相交时,交叉口限制车辆左行。单位大巴车与社会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6.9本片区设置公交综合车站1处、公交首末站3处,均为非独立占地,

并结合对外联系通道与轨道站点合理布置,在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6.10本片区配建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9075个。其中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500

个,应分散布设,每处公共停车场宜配建300-500个停车位。配建停车位中30%应配置充电桩,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其他停车位配置标准按《深标》相关规定执行。所有停车场均应为残疾人提供不小于总数1.5%的专用停车位。

6.11本片区公共充电站场地总面积7500平方米,应分散布设,每处场地面

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

6.12本片区各单元内地铁站、公交场站、大型公共建筑、主要开放空间等

重要空间节点地区应设置自行车停放点,构建便利的自行车交通系统。

6.13本片区在有必要的地区可修建天桥或通道,所有慢行系统应按相关规

定进行无障碍设计。

6.14本片区预留前海湾公共交通环线,鼓励采用清洁能源的捷运公共交通

设施,对外连接前海主要交通枢纽、滨海活力休闲带等节点,对内联

系各开发控制单元。具体线位与站点以最终批准的相关规划为准。

6.15本片区应构建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包含绿色交通优先控制、低碳出行

信息服务、综合信息采集、交通环境监控与仿真等子系统。

7市政工程

7.1本片区应探索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基础设施创新,采用海绵城市、区域

供冷、充电设施、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综合管廊等低碳

生态技术。设施管线布局宜小型化、分散式、集约型、隐性化、景观

化处理。

7.2预测规划区平均日用水量 1.73-2.23万立方米/日,最高日用水量

2.04-2.63万立方米/日。现状用水来自朱坳水厂及新安水厂,朱坳水

厂原水取铁岗水库东部水,水厂标高11米,现状规模50万立方米/

日,规划规模85万立方米/日。新安水厂原水取铁岗水库东部水,现

状规模7万立方米/日。规划取消新安水厂,扩建朱坳水厂,规划水源

采用铁岗水库、东深东部混合水、西江水,规划扩建规模35万立方米

/日。区域规划新增DN200~DN800给水管。

7.3规划区平均日再生水预测量0.22-0.37万立方米/日,最高日再生水预

测量0.26-0.44万立方米/日。规划区再生水来自固戍再生水厂,现状

规模 3.9万立方米/日,规划规模20万立方米/日。规划区内敷设

DN200~DN400再生水管。

7.4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 1.71-2.21万立方米/日。规划区污水由

d600~d800污水规划管收集,经区内规划污水泵站提升最终排往固戍

水质净化厂。其中固戍水质净化厂,现状规模24万立方米/日,规划

规模76万立方米/日,控制规模90万立方米/日。

污水泵站规划规模3.0万立方米/日,控制规模5.0万立方米/日。污

水泵站应独立占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宜布置于规划区内

西北侧,宜采用地下或半地下建设方式,上盖可根据需求建设公园、

绿地和体育活动设施等。

7.5(1)规划区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区内雨水经收集由西

向东汇入前海湾。沿规划区道路新增d800~d2000雨水规划管。

(2)规划区防潮标准为200年一遇。

7.6预测规划区最高用电负荷约10.3-14.1万千瓦。区内规划新建2座110

千伏变电站为本区供电,主变容量均为3×63MVA,各需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规划2座道路照明箱式变电站,容量均为160千伏安。区内规划电缆沟的断面规格主要为 1.2m×1.2m、1.4m×1.7m和2×1.4m×1.7m。

7.7预测规划区电话主线约3.6-4.4万线,宽带用户约2.9-3.5万户,移

动通信用户约7-7.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约0.3-0.4万户。本区通信业务主要由区外的西乡电信机楼、宝安电信机楼和宝城移动通信机楼提供。区内规划邮政所1个,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片区汇聚机房3个,各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数据及智慧控制中心1个,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区内规划通信管道的容量为12-24孔。考虑到本片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规划区应设置快递集散中心,具体指标在下层次规划中可从研发用房指标中予以调剂。

7.8规划预测本区天然气年总用气量约为292-348万标准立方米/年,高峰

小时用气量为1103-1316标准立方米/小时,规划中压(A)一级配气系统供气,管道设计压力为0.3Mpa,规划沿市政道路敷设管径为DN200~DN300的燃气中压管道为区内供气,管道与区外市政中压管网连接。

7.9规划预测本区垃圾产生量约为61.8-72.1吨/日,年总垃圾产生量约为

2.26-2.63万吨,规划区现状及周边无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环卫

设施,区内规划新建两座两厢式垃圾转运站,均为附设式,实际建筑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设计处理规模均为60吨/日。

7.10根据本区用地功能及建筑规模,规划拟建设两座区域供冷站,两座区

域供冷站所需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区域供冷站可地下附建

于建筑内。由于区域供冷系统技术经济性、规模及方案与后阶段详细

的建筑方案等因素相关,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

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7.11各类市政管道随道路敷设,当道路方案有调整时,市政管道随道路统

一优化调整。

7.12若道路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应与本规划对接,入廊管线应满足本规划

的需求。

8开发控制单元

8.1本片区划定DY01(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DY02两个单元。

8.2DY01地块允许进行地块或街坊细分。细分后各地块或街坊具体用地性

质、功能比例、开发规模可通过编制下层次的详细规划予以确定。

8.3开发控制单元内控制内容包括“主导用地性质、总量控制、各功能控

制、配套设施”。具体控制内容详见“开发控制单元内容一览表”(表

8.3)

表 8.3开发控制单元内容一览表

备注:表中总量控制包含配套设施建筑面积。

8.4本规划确定的开发控制单元内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空

间的布局,在保证合理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同类型配套设施可合并以

及优化调整具体位置。鼓励公共设施与其它功能建筑采取一体化建

设,减少独立占地,提高土地效益。

9城市设计

9.1本片区整体风貌应体现岛屿特征,城市设计应注重与周边规划及城市

环境相协调,尤其是与前海、宝安中心区的衔接,强调湾区一体化风

貌塑造。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应对城市风貌、滨水景观、视线通廊

等方面予以重点研究。

9.2国际会议中心、科技展览馆及酒店应独立占地,规划布局于DY01单元

南端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不少于15公顷。应利用双向面海的滨水优势,

考虑最大化利用水景资源并形成标志性的形象。

9.3规划区DY02单元应塑造具有特色的滨水空间和滨水界面,与宝安、前

海滨海开放空间共筑一个公共、开放、多元、安全、连续的滨海休闲

带。DY02单元应兼顾防洪防潮工程安全要求及景观设计要求。

9.4本片区应打造富于变化的海湾天际线,建筑高度须符合航空限高管制

要求。应设置东西向视线通廊,避免布局连续高层建筑,对前海、宝

中片核心地区产生负面视觉影响,重点设计滨海建筑界面及立面,实

现前海湾区景观均好。

9.5本规划确定的重要城市设计节点地区包括轨道站周边、滨水地区、桥

梁门户地区。以上地区应注重整体风貌及建筑、场所的标志性、人性

化、绿色引领等方面的设计。

9.6应提供不少于室外场地面积50%的公共空间给予公众24小时免费开

放。公共空间内应进行具有创意的场所设计。

9.7DY02单元外侧海域可设置游艇码头,但不得阻隔DY02单元的连续性和

开放性。

9.8本单元步行系统强调立体复合、连续与方便可达,通过地面林荫道、

建筑连廊、跨街平台等形成三维步行网络,串联各单元。市政道路上

方允许采用平台、连廊等多种上跨形式。路面净空高度不小于5米,

且满足大巴和消防车辆的需求。上跨道路的平台或连廊水平投影面积

不宜超过道路红线面积的50%。

9.9本片区内建筑一级退线可允许零退线,但应满足市政管线敷设、消防

等相关规范要求。

9.10桥梁需体现慢行优先,景观优先的原则,采用轻盈大跨度结构。应开

展景观和桥梁形态的高水平设计。

9.11考虑到改善湾区水环境、加强前海内湾水动力的要求,建议未来进一

步研究规划范围北侧地块预留设置箱涵的可能性。

10地下空间

10.1本片区地下空间可设置地下商业、停车设施、轨道相关功能以及地块之

间的联络道,应采用整体设计、建设的模式,并须满足轨道交通、道路、

市政管线、消防、人防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施工安全相关要求,地下桩

基础施工和支护结构等不得超出地块范围线。

10.2鼓励利用轨道站作为片区重要的人流集散中心,在兼顾公共利益优先的

前提上,利用地上地下一体化的设计优先保证公共通道,使市民从轨道

站点方便的到达滨水地区。

10.3城市道路与地下道路连接通道的具体位置和宽度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情

况需要在下一层次规划中确定。

11地名

11.1按照一地一名、名实相符的原则,结合本片区现状地名特征,编制本片

区地名规划,保证地名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稳定性。

11.2本片区地名命名为暂定命名,具体情况详见“地名规划一览表”,地名可

在下一层次详细规划中确定(表11.2)。

表 11.2地名规划一览表

备注:本片区最终地名以批准生效后的相关地名的命名为准。

附:图表

控制性详细规划CAD制图要求规定(参考模板)

控制性详细规划CAD制图要求规定 一、图幅要求 控规成果统一采用A0或A0加长幅面,标准A0图幅的外框线尺寸为1189mm(宽)×841mm(高),电子数据单位为2378×1682(1:2000)。图幅的加长应是标准图幅的八分之一的整数倍,如下表: 加长倍数图纸尺寸电子图框尺寸 A0 1189×841 (1189×841)×K A0+1/8 1338×841 (1338×841)×K A0+2/8 1487×841 (1487×841)×K A0+3/8 1635×841 (1635×841)×K A0+4/8 1784×841 (1784×841)×K ……………… 注:K为比例系数,1:1000为1,1:2000为2,……。 二、字体要求 1、字体及字型: 全套控规电子文档的字体原则上只允许以下5种设置,除此五种字体外,图中不应出现其它字体名称。

序号字体名称 (text style name)字型名称 (font name)用途 1 Standard 宋体(黑体)限用于各种线型等缺省字体 2 黑体黑体用于图名、图例、图签等 3 宋体宋体用于说明、表格、地名(单位名称、河流)、路名、图签等 4 楷体楷体_GB2312 其他备用字体 5 英文数字 Romantic 用于各种工程及土地利用控制参数标注、比例及比例尺标注 注:可根据不同需要改变字体的Height和Width factor参数。 若需竖排字体时,字体名称应取为

“黑体0、宋体0,楷体0”,相对应的字型为“@黑体、@宋体、@楷体”。 2、字体大小: 标题:大标题字高25K~30K;小标题字高15K~20K;图名字高15K;字宽根据图面构图自定。 图例:图例字高5K,字宽1.2(特殊情况自定)。 路名:正图路名字高3K~5K;附加图(如结构图、区位图等)字高为2K~3K;字宽建议0.7。 地名:正图地名字高4K~6K;附加图字高为2K~3K。 说明:说明字高3.5K~5K(特殊情况可为3K);字宽为0.7(特殊情况可再小)。比例及比例尺:比例字体采用“英文数字”,字高10K;字宽为1;位于风玫瑰下方。比例尺字体采用“英文数字”,字高4K,字宽为0.7。 工程参数标注:字体为“英文数字”,字高为3~3.5K,字宽为0.7。 其他:图中大面积出现的字体字高宜为4K左右(纸质图纸实际字高约为5mm );其余个别特殊字体大小根据图面构图自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1\技术文件 1.1基础资料汇编(对编制区现状情况的资料汇总和分析评价) 1.1.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1.1.2 自然环境(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 1.1.3 人口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居住结构、居住密度) 1.1.4 土地利用现状(详细汇总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列出“现状用地汇总表”) 1.1.4.1 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 1.1.4.2 已拨划或出让用地的征地权属情况 1.1.4.3 已批准的设计要点情况 1.1.5 建筑物状况(编制区建筑物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与合法性等) 1.1.6 道路交通现状(等级系统、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1.7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对现状进行分析)1.1.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分布、规模、用地面积及管网等级和分布,并对现状进行分析)1.1.9 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编制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1.10环境保护现状(编制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及污染指标,并对环境保护状况分析)1.1.11其它 1.2说明书 1.2.1 前言(说明控规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和编制过程等) 1.2.2 规划依据与原则(说明依据与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划和其它依据,控规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1.2.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简述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分析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1.2.4 规划目标(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编制区发展条件,确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并预测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1.2.5 用地布局(分析影响编制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阐述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列出“规划用地汇总表”) 1.2.6 地块划分(分析评价影响编制区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按照4.2.3、5.2.3规定)的要素,明确地块划分(包括细分)的依据和原则,确定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的方法和结果 1.2.7 地块控制(按照规划控制的要求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区的各地块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有关要求详见4.2.4、4.2.5、5.2.4、5.2.5),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指标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1.1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3、多方案初步构思与甲方进行内部交流,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现状调研; 4、在多方案比选和与甲方充分沟通基础上,形成控规的方案成果。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规定

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规定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现状资料与分析 调查了解上层次规划对本地区的规划要求及其现状基础资料,分析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作出评价。须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对本地区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3、用地地籍:阐明已划拨或出让用地的用地单位的用地红线和性质等使用权情况。 4、人口分布现状。 5、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用途、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及已批未建建筑等。 6、公共配套设施类型、规模和分布。 7、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网现状。 8、道路交通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红线、坐标、标高、断面及交通设施的分布与面积等。 9、所在城市及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 10、自然条件及分析。 11、所在地区单位、居民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综合意见及规划意愿。 (二)文本要求 1、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必须重点阐明上一层次规划所确定的与本规划相关的规划内容。 2、土地使用性质:注明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要加强土地使用兼容性管理,特别要注明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审批权限。 3、土地开发强度:重点控制好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4、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以配套设施一览表的形式阐明对本地区各类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大类)的规划情况。重点控制各类配套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规模,特别是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设施要注明其地面、地下及上空的控制范围,安全防护距离、走廊等以及其保护要求。 5、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对本地区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交通组织、交叉口形式等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公交场站的位置、用地规模控制原则与措施。重点控制好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断面与禁止开口路段。 6、城市设计: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对本地区的城市设计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及其他环境提出要求,针对重点地段提出维护主要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视觉景观控制的原则要求。 (三)图纸 1、区域位置图:比例不限,须突出城市交通网络的衔接关系。 2、用地现状图:比例为1/1000-1/2000,标明各类用地范围、用地地籍、用地性质、道路网络等。 3、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比例1/1000-1/2000,标明建筑物现状、保留虿鹎ㄒ约耙雅 唇ńㄖ 惹榭觥?br> 4、土地利用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图面必须含现状地形。 5、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须标注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断面及宽度等,须包含现状地形。 6、控制指标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 7、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比例1:1000-1/2000,包括给水、雨水、污水及电力、电信、燃气

(完整版)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则 (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求 (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2) 5、附则 (13) 附录 (14) 附录A: (14) 附录B: (15) 附录C: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 (17) 附录E: (18)

1、总则 1.1 为统一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凡在成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1.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本技术规定所规定的强制性配套项目、强制性控制线、强制性控制指标及特殊要求为强制性内容。 1.5 强制性控制线指以下七种色线。 红线:规划道路线 蓝线:规划河堤线 紫线:文物保护、控制、协调三线 绿线:绿化控制线 黑线:地面轨道交通控制线 棕线:市政主管线控制线 黄线:特殊要求控制线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2.2.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性控制 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将用地划分至小类(必要时划分至中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范围作出规定。 2.2.2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要求,结合区位土地的级差和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要求,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四项强制性控制指标。 2.2.3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文本

控规文本标准化文件 注意:若地方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则文本形式与内容深度按照地方规定来。 注意:不同规划项目会有相应表达重点及增减内容。如旧城改造、工业园区要突出其特殊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文本第一条一般应阐明规划编制目的。 范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国家规范,城乡规划法及道路交通规范等,二是地方规范,编制区所在省、市、县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三是与编制区相关的上层规划,如总规、分区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注意:1、下位规划、同级控规不能作为规划依据 2、规划依据应注明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时间,政府文件应注明文号,相关规划应注明规划期限 3、上层次规划须经法定程序批准 范例: 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针对编制区的开发、建设、管理而制定的,对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省及××××××市有关的 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2)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报审稿) 南京市规划局 2005 年5 月

1. 总则 1.0.1 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该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 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为重要强制性控制内容;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 规划采取分级审批和分级调整的办法,由市政府负责总则的审批,市规划局负责分则的审批,规划调整也按照分级审批的原则在相应的权限内进行。 1.0.4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 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塑造特定意图区范围及控制引导。 1.0.5 为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了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 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 ,次单元应是规划单元的子单元。 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分详见《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1.0.6 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提高规划可操作性,除专家参与规划的讨论审查之外,还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引入地区政府、市民及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参与。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经验规定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经验规定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1总则 1.1为实现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国家、建设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1.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将逐步覆盖广州市行政辖区范围,为上一层次的规划提供技术基础,对下一层次的规划进行有效的导控,对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工程管线和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予以控制要求,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提供依据。 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在全面整合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动态信息和已审批各项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市的面向规划管理的“一张图”管理平台。 1.4本规定中所指“规划管理单元”是指结合行政街道界线、明显地理界线等因素划定的,用地规模适宜的,由多个规划地块所组成的规划管理范围。“规划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编制单位。 1.5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严格执行本规定第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计算机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 1.6在广州市域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照本规定执行。 1.7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8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2.1资料收集和现状调研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收集如下资料: (1)上层次规划对该地区的要求; (2)规划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 (3)规划区人口分布现状; (4)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重要企事业单位情况等技术经济资料; (5)现有居住、工业、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地、风景名胜等城市重要现状情况及发展要求; (6)城市环境及其它资料; (7)与本规划区有关的已审批规划; (8)规划管理审批信息: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划拨资料、已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已批规划用地许可证及其规划设计条件和建筑放线验线资料等。 2.2规划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经批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土地使用情况,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建设总量控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内容作出进一步规划安排,并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指标,提出道路、工程管线、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规划控制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规划依据和规划范围; (2)建设用地性质,包括不同地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具体控制要求,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 (3)建设用地使用强度,包括不同地块的开发建设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具体控制要求; (4)道路交通,包括道路系统的功能分级和交叉口形式,以及公共停车场、公交站场等的规划要求; (5)工程管线,包括各类工程管线的走向、位置等控制要求; (6)特定地区地段和其它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要求。

(完整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 1、用地性质 2、用地地块划分 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 4、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 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 6、与图则配套的地方规定。 7、每个地块内的建筑控制,包含一般经济指标、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规定等。 估计还有更多,随着逐步深入学习,将持续更新。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分区规划的内容、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针对各自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确保编制的控规能适用于规划局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必须研究的就是控规的编制单元确定,如何能在能在管理中进行弹性调整。因为我国没有类似美国的开发权转让制度,而国土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土地节约原则及鼓励向空中要地的做法加剧了对控规的侵害,因此如何科学地公平公正的做好弹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对编制单元内的建筑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公建设施配套等做好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控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

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将控规纳入法定规划,城市和镇都必须编制控规,经依法批准的控规具有法定效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和出让均应该符合控规要求;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批准的控规既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控规既能控制市场开发行为,避免市场失效,也能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但是,控规理论自身还不够完善,编制水平各地差距较大,编制方式也不尽相同。《城乡规划法》要求控规全覆盖,实际操作中有一次全覆盖、分区分期编制、根据出让情况临时编制小地块控规等多种。一次性全覆盖统观全局、整体性好,各项配套设施能够全盘考虑,但也有研究不足、针对性不强、编制粗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缺点。根据项目情况编制小地块控规优缺点正好相反,针对性强但缺乏全局观念,三大设施难以配套到位。以上两种方法对大城市弊端尤为突出。分区分期编制控规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既能纵观全局,也加强了各区域的针对性研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考虑控规的普适性,也考虑针对性,强调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全国编制控规较好的城市均采用分区分期编制方法,如北京市中心城共1088平方公里,划分成33个片区(平均约30平方公里)、300个街区(平均约3平方公里)、3万多个地块(3公顷左右)。各分区一次编制,逐步深化,分期审批,定期评估并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城市规划及建设上来。 就合肥市而言,控规编制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4年)以《城市规划法》实施为标志。《城市规划法》自1990年实施后,合肥市即启动了控规的编制工作。初期,主要结合道路改造和建设,编制道路两侧地区的控规,如马鞍山路地区控规等。中期,结合城市改造成片地区编制控规,如南七地区控规等。后期,即2000年以后,主要针对新区建设编制控规,如政务文化新区控规、望湖城地区控规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导 则 规划所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 (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

造、道路交通、基础没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同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 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 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定。 1.0.2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定为依据,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规划编制层次。 1.0.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对象主要是城市近、中期建设地域中的新区(含开发区)或旧城改建地区。其规划成果是城市建设管理、修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0.4 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法经当地人民政府或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生效。 1.0.5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技术规定。 1.0.6 本规定由湖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2 规划基础资料 2.0.1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对所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等情况作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2.0.2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2.0.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2.0. 3.1 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规划要求及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0. 3.2 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1/2000),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和补充细分类; 2.0. 3.3 人口分布现状资料: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2.0. 3.4 建筑物现状资料:建筑物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2.0. 3.5 公共设施规划与分布情况; 2.0. 3.6 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资料及专项工程规划资料; 2.0. 3.7 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2.0. 3.8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2.0. 3.9 所在城市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资料及城市环境质量资料; 2.0. 3.10 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要求及近期建设项目内容。 3 规划内容 3.0.1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编制内容: 3.0.1.1 确定规划区性质、规划、发展方向或目标,划定规划区用地范围,确定规划结构、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及用地构成,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3.0.1.2 详细规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3.0.1.3 规定各地块的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数等控制指标;提出建地间距、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等要求; 3.0.1.4 规定规划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项目、规模及分布位置等; 3.0.1.5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主次干路为依据,深化规划区内各级支路,并确定其走向、线型、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及标高,确定交通设施位置及规模,确定用地竖向规划原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版图文稿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 准则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 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表2.1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 则......................................................................................................................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 度...........................................................................................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 求.......................................................................................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 式.............................................................................................1..2. 5、附 则........................................................................................................................1..3.. 附 录......................................................................................................................1..4.. 附录 A :.......................................................................................................................1..4.. 附录 B :.......................................................................................................................1..5.. 附录C :.. . ...................附录D :.......................................................................................................................1..7.. 附录E :.......................................................................................................................1..8..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文本和说明书内容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1)规划背景、目标 简要说明规划编制的社会经济背景与规划目标,一般是就规划地区与周边环境的目前经济发展情况与未来变动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空间环境面临重大调整,城市开发需求与规划管理应对等情况予以说明,突出在新形势下进行规划编制的必要性,明确规划的经济、社会、环境目标。 (2)规划依据、原则 简要说明与规划区相关联并编制生效使用的上级规划规划,各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政府文件和技术规定,这些都是规划内容条款制定必须或应当遵照参考的依据;规划原则是对规划内容编制具体行为在规划指导思想和重大问题价值取向上的明确和界定。 (3)规划的范围、概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自然地理边界;说明规划区区位条件,现状用地的地形地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对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4)文本、图则之间的关系、各自作用、适用范围、强制性内容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与图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实现规划控制的意图,单靠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文字性控制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图形化控制都不能达到理性的效果,所以,一般应当将两者结合使用。此外,文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些方面使用,也要说明,即说明文本的适用范围。同时,规划文本、图则的法律地位、强制性条款指标内容设置也要明确说明。 (5)主管单位、解释权 规划文本的技术性和概括性较强,所以需要明确规划实施过程中,由谁来对各种问题的协调进行处理和解释,明确规划实施主管单位和规划解释主体的权限。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在一定区域环境中的功能定位,确定规划期内的人口控制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提出规划发展目标,确定本规划区用地结构与功能布局,明确主要用地的分布、规模。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与发展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征并且是几个改革开放城市中建设发展最为成功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经验无疑是试验田的宝贵果实。二十几年的发展让深圳极具吸引力,汇集了全国的高端人才,融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特区城市。正因为如此,深圳的融合文化优势、政策优势,在未来会起到引领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深圳发展历史,深入了解这座特殊的年轻城市如何建设发展,其规划发展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并给予解答。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深圳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临近珠江入海口,通过口岸可以直达香港。全市面积1991.65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深圳市的常住人口有1035万人,包括流动人口约有13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251万人。全市共有六个行政辖区,由西至东分别是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和龙岗区。另外,还设有龙华、坪山、大鹏以及光明四个功能区。深圳的发展是奇迹式的,从仅有几万人的边陲小镇摇身成为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仅仅只花了20多年的时间。目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必要和重要的过程,怎么样运用好城市规划是现在问题所在。深圳的城市规划作为实验地,它在市场经济的初期首次与市场接触,其不足反映了高速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问题与矛盾。因此,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试验田和代表,对其进行规划范式深入研究,其成果能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与借鉴。 1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考虑到深圳的政治、经济以及发历程等情况,在此用时间来划分深圳城市规划发展,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79年至1986年,深圳城市建设的基础时期。“文革”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发展停滞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后来的城市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上实质仍是50年代苏联模式的延续。因此在最初的深圳城市规划中,规划仅是延续了国民经济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计划具体的落实,并没有新的规划信息加入,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从城市建设角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