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教案-轴的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教案-轴的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教案-轴的结构设计

15.2轴的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轴结构设计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构设计

难点: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2.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视频课件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轴的用途与分类

1、功用:1)支承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

2、分类:按承载情况分

转轴——T和M的轴——齿轮轴

心轴——而不受扭矩:转动心轴;固定心轴

传动轴——主要受扭矩而不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

二轴的材料及其选择

碳素钢——价廉,应力集中不敏感——常用45#,可通过热处理改善机械性能,一般为正火调质

合金钢——机械性能(热处理性)更好,适合于大功率,结构要求紧凑的传动中,或有耐磨、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条件,但合金钢对应力集中较敏感。

注意:①由于碳素钢与合金钢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所以采用合金钢并不能提高轴的刚度。②轴的各种热处理(如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氰化等)以及表面强化处理(喷丸、滚压)对提高轴的疲劳强度有显著效果。

三轴的结构设计要求:

①轴和轴上零件要有准确、牢固的工作位置;

②轴上零件装拆、调整方便;

③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等。

④尽量避免应力集中

原则:1)轴的结构越简单越合理;2)装配越简单、方便越合理。

1轴上零件的定位

1、零件的轴向定位

1)轴肩和轴环——最常用,轴向传力大。要求r轴

2)套筒——轴上相邻零件定位,套筒不宜过长,由于套筒与轴配合较松

3)轴用圆螺母——传动力大,简单,但有应力集中(细牙),要防松:

要求为轴向定位可靠,l轴

4)轴端档圈——轴端零件的定位,应用较广

5)轴承端盖——对轴承外圈轴向定位,从而使轴有确定的轴向工作位置

6)弹性档圈——结构简单,定位方便,但有应力集中,适于轻载,

7)锁紧档圈、紧定螺钉或销——结构简单、但承载能力低,可同时周向定位8)圆锥面(+档圈、螺母)——适于轴端零件定位。兼作周向定位(靠摩擦)2、零件的周向定位

键——常用;

花键——承载大,定位精度高,适于动联接;

紧定螺钉、销——同时实现轴向定位,传力不大处;

过盈配合

3 轴的结构工艺性

1)轴肩圆角r——避免应力集中,查标准(手册)

2)轴端倒角C×45°——便于装配、去毛刺。

3)砂轮越程槽——磨削

4)螺纹退刀槽——切制螺纹

5)同一轴上键槽位于圆柱同一母线上,且取相同尺寸(均有标准)。圆角半径r也尽量一致。

6)轴端中心孔。

课后作业:

15-1、15-2、15-4

《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一、判断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3、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4、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5、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6、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7、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B ) A.机构 B.构件 C.部件 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 )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 D.两者没有区别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D )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 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 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 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 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B ) A.钉 B.起重吊钩 C.螺母 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D ) A.数控机床的刀架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 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执行)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它是(制造)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零件),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装配的单元称为(机构)。 4、从(运动)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机械)。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4-1解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 4-2解由可得模数 分度圆直径 4-3解由得

4-4解分度圆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基圆半径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0; 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4-5解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假定则解得 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 4-6解中心距 内齿轮分度圆直径 内齿轮齿顶圆直径 内齿轮齿根圆直径 4-7 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正好在刀具 的顶线上。此时有关系: 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图 4.7 题4-7解图 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即为渐开线的法线。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 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 AC 对于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测量结果。 图 4.8 题4-8图图4.9 题4-8解图 4-9解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两个齿轮,分度圆齿厚相等。但是齿数多的齿轮分度圆直径大,所以基圆直径就大。根据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小,则渐开线曲率大,基圆大,则渐开线越趋于平直。因此,齿数多的齿轮与齿数少的齿轮相比,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 厚均为大值。 4-10解切制变位齿轮与切制标准齿轮用同一把刀具,只是刀具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模数、压 力角、齿距均分别与刀具相同,从而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也相同。故参数、 、、不变。 变位齿轮分度圆不变,但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增大,且齿厚增大、齿槽宽变窄。因此、 、变大,变小。 啮合角与节圆直径是一对齿轮啮合传动的范畴。

最新同济大学机械设计教案轴

第 章轴第1节 概述一.作用:安装回转零件,传递转矩。 二.分类 转轴M +T 光轴 直轴心轴M 刚性轴传动轴T 阶梯轴 轴曲轴(例汽车) 柔性轴 三.轴的常用材料:碳钢及其合金钢 四.本章解决问题: 轴上零件轴向定位 1.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周向定位 轴的各部分尺寸初步确定 强度 2.轴的计算刚度 稳定性 第2节轴的结构设计 一.对轴的结构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调整方便 2.工艺性好 3.轴上零件定位可靠 1)轴向定位 2)周向定位 注意事项 a.轴肩圆角r<零件的倒角C(圆角r)<轴肩高度a<轴承内圈高度 R(倒角C)> a b:零件长度>对应轴段长度 a R R r R r R>r R

二.结构设计 例:设计减速器低速级轴系结构。已知功率P,低速级转速n. 设计 1.确定安装方式 2.确定最小直径1)轴承支点不确定2)旋转零件毂长不确定 A 0--与材料及受力有关的系数 3.确定各段直径和长度 三.例题:结构改错 第3节轴的强度计算 一.强度计算 1.按扭转条件计算 仅考虑扭转时:整理得: A 0--与材料和受力有关的系数 3 0n p A d T T T d n P W T ][2.09550000 33 0n p A d T T T d n P W T ][2.09550000 3

S K S m a 12.按弯扭组合较核计算 3.按疲劳强度较核计算 二.提高轴的强度措施 1)合理布置轴上零件减小轴的载荷 2)改进轴上零件结构减小轴的载荷。 3)改进轴的结构减小应力集中。 4)改进轴的表面质量提高疲劳强度。 轴小结 轴的分类 轴的结构设计:安装次序、轴上零件的定位(轴向,周向)、工艺性轴的计算:按扭矩计算,按弯扭组合计算、疲劳强度计算S S S S S S ca 22S K S m a 1 输入轮输出轮输入轮输出轮 输出轮T 4 T 3 T 2 T 1 T 4 T 3 T 1 T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中的传动装置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系15级 学号: 11111111111 学生姓名:宋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系 完成时间 2017年 7 月 7 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号:11111111111111 专业:电气工程系任务起止时间:2017年 7 月 3 日至 2017年 7 月 7 日 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中的传动装置 一、传动方案如图1所示: 1—电动机;2—V带传动; 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5—带式输送机;6—鼓轮;7—滚动轴承 图1 带式输送机减速装置方案图 二、原始数据 滚筒直径d /mm400 传送带运行速度v /(m/s) 1.6运输带上牵引力F/N2100每日工作时数T /h24三、设计任务: 1.低速轴系结构图1张(A2图纸); 2.设计说明书1份。 在1周内完成并通过答辩

目录 (一)电机的选择 (1) (二)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 (三)V带传动设计 (4) (四)减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6) (五)轴的结构设计及验算 (8) (六)轴承根据 (12) (七)联轴器的选择 (12) (八)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13) (九)心得体会 (16)

(一)电机的选择 1.选择电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依工作条件的要求,选择三相异步电机 封闭式结构 u=380v Y 型 2.电机容量的选择 工作机的功率P 工作机=F 牵*V 运输带/1000= 3.36 kW V 带效率: 0.96 滚动轴承效率: 0.99 齿轮传动效率(闭式): 0.97 x 1 (对) 联轴器效率: 0.99 传动滚筒效率: 0.96 传输总效率η= 0.859 则,电机功率 η 工作机 P P = d = 3.91 kW

机械设计教案

第五章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重点掌握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工作载荷及总载荷的计算方法,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及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连接螺纹及其主要的参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的结构设计及受力分析。 三、授课方式 多媒体与板书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 5.1螺纹 1.螺纹的分类 螺纹有外螺纹与内螺纹之分,它们共同组成螺旋副,螺纹按工作性质分为联接用螺纹和传动用螺纹。联接用螺纹的当量摩擦角较大,有利于实现可靠联接,传动用螺纹的当量摩擦角较小,有利于提高传动的效率。 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大径d-即螺纹的公称直径。 小径d1-常用于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杆的危险剖面)。 中径d2-常用于联接的几何计算(受力分析点)。 螺距P-螺纹相邻两个牙型在中径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

线数n-螺纹的螺旋线数目。 导程S-螺纹上任一点沿同一条螺旋线转一周所移动的轴向距离,S=nP。 牙型角a-螺纹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型两侧边的夹角。 牙侧角β-螺纹牙型的侧边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平面的夹角,对称牙型β=a/2 升角y-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5.2螺纹联接的类型与标准联接件 1.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除上述联接的基本类型外,在机器中,还有一些特殊结构的螺纹联接。如:T型槽螺栓联接、吊环螺钉联接和地脚螺栓联接等。 2.标准螺纹联接件 螺纹联接的类型很多,在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螺纹联接件的结构型式和尺寸都已经标准化,设计时可以根据有关标准选用。

5.3螺纹联接的预紧 大多数螺纹联接在装配时都需要拧紧,使之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力的作用,这个预加作用力称为预紧力。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移动。 拧紧后螺纹联接件的预紧应力不得超过其材料的屈服极限ss的80%,利用控制拧紧力矩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的大小。通常可采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对于重要的螺栓联接,也可以采用测定螺栓伸长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 5.4螺纹联接的防松 螺纹联接一般都能满足自锁条件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或在高温或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螺纹联接中的预紧力和摩擦力会逐渐减小或可能瞬时消失,导致联接失效。 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相对转动。按工作原理的不同,防松方法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防松方法,例如铆冲防松、在旋合螺纹间涂胶防松等。

机械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1.教材基本信息 教材名称:机械设计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濮良贵 出版时间:2013年5月第9版 2.章节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 第五章螺纹连接机螺旋传动 第六章键、花键、物件连接和销联结 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第八章带传动 第九章链传动 第十章齿轮传动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第十五章轴 第十六章弹簧 第十七章机座和箱体

第十八章减速器和变速器 3.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集体讨论、个别回答、师生互动启发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视频课件 4.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一:连接件认知(螺栓、键、销) 实训二:传动部件认知(带、齿轮、蜗杆、链传动) 实训三:轴系部件认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5.教材优缺点分析 优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设计(第9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编著,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八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编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结合拓宽专业面后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修订而成的。内容上能够反映现代机械设计的最新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后附录有常用量的名称、单位、符号及换算关系。教材覆盖面广,较为权威。 缺点:配套习题略少,没有配套的实验指导类教材 6.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指导手册(图书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习题集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正式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讲绪论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2.熟悉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 2.本课程的作用 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二)难点 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动画演示,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 一、机器的组成及特性 (一)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以内燃机为例 1、工作原理

内燃机是将燃气燃烧时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组成 内燃机由三部分组成: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 3、机器的特性 (二)机构、构件、零件 1、机构 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用运动副连接起来的构件系统。 一台机器可以由一个机构,也可以由多个机构组成。 常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 2、构件 构件是指机构的运动单元体。如键、齿轮、螺栓等。 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可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合的刚性体。如内燃机连杆就是由连杆体、连杆盖、螺母和螺栓等零件组成的构件,因为组合成连杆的各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 3、零件及其分类 机械零件是指机器的制造单元体。 机械零件又分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通用零件是指各种机器普遍用到的零件,如螺栓、螺母、键、销等;专用零件是指某种机器才用到的零件,如内燃机的曲轴、活塞等。 二、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 3、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轴的结构设计范例

四、低速轴系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的工作条件,选择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确定许用应力,由(二)(三)已算得从动齿轮转速n 2=71.7r/min 。齿轮分度圆直径d 2=360mm 。选用45号钢调质。查①表11-1得抗拉强度MPa 650b =σ,查①表11-9得许用弯曲应力[]MPa 60b 1=-σ。 2、按扭转强度估算最小直径 由(二)知,P 2=3.87kw ,T 2=516.1N.m 查①表11-5取A=110,按①式(11-3)计算得: mm 57.417 .7187.3110n P A d 33 2==≥ 考虑轴和联轴器用一个键联接,故将轴放大5%并取标准值,即取d=45mm 。 3、轴的结构设计 (1)将轴设计成阶梯轴,按T=516.1N.m ,从②查用TL8型弹性联轴器,孔径为45mm ,长L=112mm ,与轴头配合长度为84mm 。取轴头直径为45mm ,故靠近轴头的轴身直径为52mm ,轴颈直径取55mm 。轴两端选用6011型轴承,轴承宽度B=18mm ,外径D=90mm 。轴承由套筒和轴肩实现轴向定位,圆角r=1mm 。取齿轮轴头直径为60mm ,定位环高度h=5mm ,其余圆角r=1.5mm ,挡油盘外径取D=89mm 。 (2)在(三)已经求得轮毂长为90mm ,因此轴头长度为88mm ,轴颈长度与轴承宽度相等为18mm ,齿轮两端与箱体内壁间距离各取15mm ,由于转速较低,故轴承用润滑脂,所以轴承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取10mm 。这样可定出跨距为158mm 。伸出箱体的轴段长度取44mm 。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应将头长度取短一些,故取轴头长度为75mm 。 3、由于是单级齿轮减速器,因此齿轮布置在中央,轴承对称布置,齿轮与轴环、套筒实现轴向定位,以平键联接及选用过渡配合H7/n6实现周向固定。齿轮轴头有装配锥度,两端轴承分别以轴肩和套筒实现轴向定位,采用过盈配合k6实现周向固定。整个轴系以两端轴承盖实现轴向定位,联轴器以轴肩、平键和选用过渡配合H7/k6实现轴向定位和周向固定。 4、草图如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教案 (参考课堂教学学时:56) (汽车维修教研室) 0 绪论 学时分配:1 教学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目的、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简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特别注意讲清楚机械、机器与机构之间的区别,通用零件与专用零件的分类。 1 平面机构及其自由度 学时分配:3 教学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介绍机构、运动副、运动链、自由度与约束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等基本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简单介绍速度瞬心(包括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基本概念和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位置的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和计算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断是正确计算自由度的关键。讲解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时,应安排一次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4 教学内容: 教学要点:重点介绍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

位置、急回特性及其计算、曲柄存在的条件、杆机构的基本演化方法和典型杆机构的设计方法;简单介绍平面多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是本章的一个难点。不同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图解法直观,易理解,常用于解决给定位置的设计任务。解析法精确,借助解析法程序、优化设计程序,大大提高解析法的设计能力,已能完成复杂要求的的设计任务。 3 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4 教学内容: 教学要点:①重点介绍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特点。注意讲解清楚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和圆柱凸轮之间的转化关系。凸轮一般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可作连续或间歇的往复运动或摆动。凸轮机构的种类很多,各具特色。凸轮机构的优点:只需设计出合适的凸轮轮廓,就可使从动件获得所需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它的缺点:凸轮与从动件之间易于磨损:凸轮轮廓较复杂,加工困难;从动件的行程不能过大。②介绍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凸轮的轮廓是由从动件运动规律决定的,因此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及其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某种运动规律的加速度曲线是连续变化的,这种运动规律才能避免冲击。等速运动规律在某些点的加速度在理论上为无穷大,所以有刚性冲击;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在某些点的加速度会出现有限值的突然变化,所以有柔性冲击。③介绍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的基本方法。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是按照相对运动原理来绘制凸轮的轮廓曲线的,也就是“反转法”。用“反转法”绘制凸轮轮廓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将凸轮的转角和从动件位移线图分成对应的若干等份;用“反转法”画出反转后从动件各导路的位置;根据所分的等份量得从动件相应的位移,从而得到凸轮的轮廓曲线。④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在选择滚子半径,必须保证滚子半径小于理论轮廓外凸部分

结构模型设计方案示例1

湖南省“路桥杯”大学生结构模型创作竞赛 中南大学 参赛设计方案说明书 作品名称剑桥 学校名称中南大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目录 摘要 (2) 1 设计说明书 (3) 1.1 概述 (3) 1.2 方案简介 (3) 1.3 结构模型及方案特点 (4) 1.4 应用前景 (5) 1.5 施工流程: (5) 1.6 施工要点: (5) 2 结构方案图 (6) 2.1结构效果图 (6) 2.2结构俯视图 (6) 3 设计计算书 (7) 3.1结构计算模型 (7) 3.2结构强度计算 (8) 3.2.1 拱肋强度计算 (8) 3.2.2 拉杆强度计算 (9) 3.3 结构稳定分析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文根据湖南省“路桥杯”土木建筑类大学生结构模型创作竞赛规程和使用材料的特点要求,结合现代桥梁结构的特点,借鉴细杆拱桥结构设计概念构思了本结构模型。 在造型上,空间上主要采用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元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 在结构设计方面,充分根据木材的力学性能,主要受力构件采用格构式组合构件,利用斜向支撑增加结构空间作用,提高抗侧能力。并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空间分析,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沿杆件变化,采用了变截面的杆件,充分的利用材料,经过ANSYS 的计算表明,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均能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关键词:结构模型、设计大赛、模型制作

1 设计说明书 1.1 概述 对于结构模型,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选择合理有效的结构受力体系对结构模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模型设计中,主要应考虑充分利用木材薄片受力性能特点。就本次竞赛而言,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木材薄片受拉性能好,受压则需要组合成柱的特点,选择优化的结构模型,使结构模型能够接近竞赛规定的最大加载荷载,同时尽可能降低结构的自身重量。 本结构模型根据以上思想,进行结构的构思与设计。 1.2 方案简介 本结构整体外型为一个上承式桁架。其造型融入三角形和梯形等美学元素,整体造型简单、受力形式较好,符合本次竞赛的设计理念。 结构根据竞赛规程的要求,确定合理跨度和高度以后,以四根斜杆为主要受力构件向下传力,顶部做成一个加载平台。根据各个面内的抗弯刚度要求,灵活选用杆的形式,通过计算得出合理拱轴线的位置,合理布置杆拱的空间角度;再合理布置支撑杆件,用于抵抗荷载传来的水平力分力并减小侧移;并通过ANSYS软件模拟多种荷载情况下的破坏情况,找出结构构件的薄弱环节进行局部加强,使得结构的破坏向强度破坏靠近,从而使本结构模型具有足够的承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关于机械设计课程的说明 讲授任何一门课程,都得首先对它有个轮廓的了解,因而有必要先对机械设计课程作一简要说明。 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主门干课程,属技术基础课。因而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先修课程,而且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和机器的具体工作条件,去设计合用的零(部)件及简单的机械,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具有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本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所以是一般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属于设计性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 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的机械的能力。 2. 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 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动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三、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及特殊性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除了(包括自学)外,还应有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现场教学、答疑辅导、设计作业及课程设计等。虽然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它远非本课程的全部,因而企图通过单单学习书本知识就把这门课程学好,最后必将落得一知半解,缺乏实践能力和设计素养,不能达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务必提醒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注意,并随时加以警惕。如果学生在作习题、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时,不注意进行理论和技术分析,不认真查阅手册、图册和有关资料;做实验时不详细弄清实验目的、原理、仪表功能及测试方法;在现场教学中不细心观察零件的结构、材料、制法、工作情况、失效形式和有关机器的运转性能,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者。所以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固属重要,但在工程实际中,很少是靠单独运用书本知识就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而是还需掌握一定的经验资料和具备较强的工程判断能力。因为实际的机械设计问题几乎都不会只有一个答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市场信息等,都将使答案发生变化。所以一定要善于全面分析、综合协调、灵活处理,并富有想象力、洞察力、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从而对各式各样的设计问题作出机敏的工程判断。而这些能力是要靠一系列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来综合培养的。本课程应该负担培养的部分,则是通过前述全部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决不是单单课堂教学就能奏效。 四、本课程的特点 1.论述机械零(部)件设计时的一般顺序及目的 《机械设计》中,除第一篇“总论”是综合论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 案课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绪论 本章学习后,要使学生能解决三大问题,学什么,为啥学,怎样学三大问题。 01 机器的组成 人们广泛使用过,接触过机器,放一课件(单缸内燃机、颚式破碎机),图01,02所示,但定义如何,为什么称它为机器,学生们是不大清楚的。它要有三个特征,才能称上机器。 1)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 2)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 3)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什么叫能量转换,指的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或反之。这样具备三个条件者就称为机器,这样学生就可说出车床是机器吗电动机是否也是机器,电动机根据三个条件可得出一定为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各种新型机器,故对机器的定义也有了更广泛的定义,什么叫机器,是一种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能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那么一台机器由什么组成,从装配角度来看:由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因此设计制造一台机器必有零件开始,组装成构件,再由构件组装成机构,加上原动件装置就成为一台机器了。 接下来说说什么叫机构、构件、零件。 什么叫机构:具备前二个条件的称为机构,即为多个实物的组合,又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例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放课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 什么叫构件,构件为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例连杆,放课件(构件)从中可看连杆为多个零件装配而成的。 什么叫零件,零件是机械中不可拆的制造单元,因此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多个零件组成的。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1-5)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第五章) 2012.8

目录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章机械零件尺寸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___________ 4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章凸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 解:新型设计通常人们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如:新型机械手、动车、扑翼飞机、电动汽车等; 继承设计通常指人们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如:大众系列汽车、大家电产品等。 变型设计通常指人们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如:。各种工程机械、农田作业机械等。 1-2解:评价产品的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解:产品的性能、产品的 1-3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 解: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其又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等);其次是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玻璃、皮革、纸板、木材及纤维制品等)和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金属陶瓷等)。 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出合用的材料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通常应考虑下面的原则: 1)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应力的大小、性质及其分布状况 2)零件的工作条件 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 4)经济性 1-4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包括:构思和方案设计、强度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步骤:明确设计任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等。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第六章要点

第六章轴测图 第六章轴测图 §6-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6-2正等轴测图§6-3斜二轴测图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轴测图的形成 轴测图的投影特性: 1、平行直线段的轴测投影仍保持平行 2、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的轴测图,仍与相应的轴测轴平行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的轴测图与原线段的长度比,就是该轴测轴的轴向伸缩系数或简化系数 轴测图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也称轴测投影。P平面称为轴测投影面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二、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 轴测轴:坐标轴O0X0、O0Y0、O0Z0的轴测图OX、OY 、OZ 轴向伸缩系数: 轴测轴的单位长度与相应直角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的比值,分别称为X、Y 、Z 轴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简化伸缩系数(简化系数)分别用p、q、r表示轴间角: 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 、∠XOZ 、∠YOZ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二、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 轴测图的投影特性:1、平行直线段的轴测投影仍保持平行2、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的轴测图,仍与相应的轴测轴平行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段的轴测图与原线段的长度比,就是该轴测轴的轴向伸缩系数或简化系数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三、轴测图的分类 轴测图正轴测图斜轴测图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由正投影法得到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由斜投影法得到正等轴测图三个轴向伸缩系数均相等两个轴向伸缩系数相等三个轴向伸缩系数均不相等 三个轴向伸缩系数均相等轴测投影面平行于一个坐标平面,且平行于坐标平面的两个轴的轴向伸缩系数相等三个轴向伸缩系数均不相等正轴测图正二轴测图正三轴测图斜等轴测图斜轴测图斜二轴测图正三轴测图 §6-2 正等轴测图一、轴间角和各轴向的简化系数 1、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

贵州大学机械设计课程教案 第5章螺纹联接

第六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一、选择题 6-1、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__________。 (1)双头螺柱联接(2)螺栓联接(3)螺钉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 6-2、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__________。 (1)螺栓联接(2)螺钉联接(3)双头螺柱联接(4)紧定螺钉联接 6-3、普通螺纹的牙型角α为60o,当摩擦系数μ=0.10时,则该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μv =__________。 (1)0.105 (2)0.115 (3)0.1115 (4)0.104 6-4、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大方法,例如__________。 (1)增加拧紧力(2)增加扳手力臂(3)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 6-5、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__________。 (1)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2)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3)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4)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 6-6、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___。 (1)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2)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3)减小螺栓的刚性 6-7、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 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 b愈小,则__________。 (1)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2)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3)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4)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 6-8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的最大值和螺栓的刚度C b不变时,被联接件的刚度C m愈小,则__________。 (1)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2)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3)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4)螺栓疲劳强度愈高 6-9、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的紧螺栓联接,该联接中的螺_________。 (1)受剪切作用(2)受拉伸作用 (3)受剪切和拉伸作用(4)既可能受剪切作用又可能受拉伸作用 6-10、对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情况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 (1)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2)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3)增大螺栓的刚度 6-11、现有一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 b与被联接的刚度C m相等,联接的预紧力为F′,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达到与预紧力F′的大小相等时,则__________。 (1)被联接发生分离,联接失败(2)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 (3)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 (4)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还可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的两倍 6-12、有一气缸盖螺栓联接,若气缸内气体压力在0~2MPa之间循环变化,则螺栓中的应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新)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XX 》 教学大纲 课程属性:(属性指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教育层次:专科、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 学分: 学时: 编写(修改)单位:(填教研室) 制订或修订人:完成日期:年月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 第次修订适用年级: 审批人:审批日期:年月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或是机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零件、部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 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后继课 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先修课程 ……………………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2)…………… ……………. 2、能力目标 (1)…………… (2)…………… …………….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单元一绪论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3、能力培养 (1)……… (2)………. ………… 学生实验: 1、实验项目 (1) (2) …………. 2、能力培养 (1) (2) ……………….. 单元二联接 ……………….. 六、教学原则和建议 1、重点章节应尽可能放在机房里进行讲授,学生边学边练。 2、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实例,特别是工业产品的建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3

……………….. 七、教学参考书 《模拟电子线路》(一),郑应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XXX编著,校内使用。 ………………..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4

轴的结构设计

例1 已知传递的功率P=3.32kw,从动轮的转速n=76.4r/min,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直 径d2=250mm,传递的转矩T=415.82Nm (1)选择轴的材料确定许用应力 由已知条件知减速器传递的功率属于中小功率,材料无特殊要求,故选用45#钢调质处理,由表6-1查得强度极限σB=650Mpa,许用弯曲应力【σ-1b】=60Mpa (2)按扭矩强度估算直径 根据表6-2得C=118~107,又由式(6-5)得d≥c(p/n)1/3 =(107~118)×(3.32/76.4)1/3=37.6~41.5mm 考虑到轴的最小直径处要求安装联轴器,会有键槽存在,故将计算直径加3%~5%取38.73~41.5mm,由设计手册取标准直径d1=42mm (3)设计轴的结构并绘制草图 由于设计的是单级减速器,可将齿轮布置在箱体内部中央,将轴承对称安装在齿轮两 侧轴的外伸端安装半联轴器。 1)、确定轴上零件的位置和固定方式,要确定轴的结构形状,必须确定轴上零件的装 拆顺序和固定方式,确定齿轮从右端装入,齿轮的左端用轴肩(或轴环)定位,右端 用套筒固定,这样齿轮在轴上的轴向位置完全被确定,齿轮的周向固定采用平键联接, 轴承对称安装于齿轮的两侧,其轴向用轴肩固定,周向固定采用过盈配合。 2)、确定各轴段的直径,如图所示,轴段a(外伸端)直径最小,d1=42mm,考虑到要对 安装在轴段a上的联轴器进行定位,轴段b上应有轴肩,同时为能很顺利地在轴段c、 f 上安装轴承,轴段c、f必须满足轴承的内径的标准,故取轴段c、f的直径分别为 d3=55mm d6=55mm,用相同的方法确定轴段b、d、e的直径d2=50mm d4 =60mm d5=68mm,选用6211轴承。 3)、确定各轴段的长度,齿轮的轮毂宽为72mm,为保证齿轮固定可靠,轴段d的长度 应略短于齿轮轮毂宽,取L4=70mm。为保证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不相碰,齿轮端面与箱 体内壁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取该间距为13mm。为保证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孔中(轴承宽 度为21mm)并考虑轴承的润滑,取轴承端面距箱体内壁的距离为5mm。所以轴段e的 长度L5=18mm, 轴段f的长度L6=20mm。轴段c由轴承安装的对称性知,L3=40mm,轴段 b的长度L2=66mm,轴段 a的长度由联轴器的长度确定得L1=83mm(由轴颈d1=42mm知联 轴器和轴配合部分的长度为84mm),在轴段a 、d 上分别加工出键槽,使两键槽处于轴 的同一圆柱母线上,键槽的长度比相应的轮毂宽度小约5—10mm,键槽的宽度按轴段直 径查手册得到,a处选用平键12×8×70,d处选用平键18×11×60。 4)、选定轴的结构细节,如圆角、倒角、退刀槽等的尺寸。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时分配: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运动副及其分类,明确运动链和机构的区别。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自由度计算,虚约束。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 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 4.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长度和连杆的两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2. 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 3.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

第3章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能按运动规律绘制S-ф曲线 2. 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刚性冲击,柔性冲击,S-ф曲线绘制 2. 凸轮轮廓设计原理—反转法,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