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世的铜香炉私铸款113种款名

流传于世的铜香炉私铸款113种款名
流传于世的铜香炉私铸款113种款名

明代宣德三年三月,因見郊壇太廟內廷所陳設之鼎彝式樣鄙陋,遂以暹羅所貢的風磨銅仿造古式大量鑄作香爐,自上用以外,並頒賜各王府兩京文武衙門使用,第一次製作數量計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二次於當年十一月間復應需要補鑄一萬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計二萬零四十九件,件件著錄,是為有名的「宣德爐」。

宣德爐以其款式古雅、銅質精粹,百煉良金,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淡淡穆穆、玉毫金粟,隱躍膚理之間,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迴非他物可以比擬(註:明.項子京〈宣盧博論〉),因其質精物美,鑄造後仿鑄者眾,明末清初尤然。清張潮在其〈宣爐歌註小引〉稱:「宣爐一種,則誠前無所師,後莫能繼,------所恨贗鼎紛陳,不可勝詰,非巨眼莫能辨之,良由愛之者多,則其值益貴,則贗者日繁」,所鑄銅爐盡以「大明宣德年製」銘款,蔚為香爐的另一番文化景觀。宣德爐分廟堂之器與清玩之器兩大類,以方形及圓形為大宗,廟堂壯觀瞻,故尚大器如鼎彝之類,清玩以口徑三寸之乳爐為主,以便摩挲把玩。今且就不同角度試看宣爐之特徵:

(一)型式:初期造型以博古圖、考古圖中所載鼎、彝、鬲、敦各形及金烏、兔、象、麒麟、鳳首、獅首等為主,計八十八種,間以柴、汝、官、哥、鈞、定窯器及仿唐天寶局及元人郭守敬造型如:鼓墩、朝冠、丹爐、金猊、素腹、天雞、台几、爐盤、金鶴、辟邪、百摺、橘囊等,計二十九種,合計一一七種。第二次補鑄之造型則以簠、簋、壺、尊、俎豆、鹵簿、獻瓦、斝、鐘、金猊、竹節等式,豐富多彩。

(二)耳:有五十餘種,以衝天耳、橋耳、魚耳、索耳、螭耳、如意耳、環耳、連珠耳、戟耳、蚰龍耳、夔耳,象耳、鋬耳、椒圖耳、連環耳、飛鳳貼耳等。

(三)足:有四十多種,如:三足、四足、圈足、乳足、馬蹄足、象鼻足、鳳足、環足、戈足、花足、尖足、雲頭足、如意足、竹節足等。

(四)口:有十餘種,如:平口、侈口、反唇口、折唇口、捲邊口、花唇口等。

(五)色:〈宣爐小誌〉稱:「煉爐者視爐之小大輕重,放火得法,其色或日漸以深,或日漸以淡,深有深妙、淡有淡妙。」〈帝京景物略〉載宣爐色五等,為栗殼色(黑黃色)、茄皮色(紅紫色)、棠梨色(黃中間紅)、褐色(微黃而淨)、藏經紙色(淨極光如水者),尤以藏經紙色為最」,其餘有青錄、古銅、黃褐等多達六十餘種。〈遵生八箋〉稱:「古銅以褐色為上,水銀黑漆鼎彝為次,青綠者又次之」,蓋宣廟喜仿褐色,故宣銅此色最多。

(六)飾:除銅自身紋飾外,以金、銀鑲嵌,或泥、或滲、或流。紋飾有迴紋、雲紋、雷紋、百折紋、卦象紋、夔龍紋、雲雷紋、饕餮紋、蟠夔紋,垂花紋、蟠虬紋、蟬紋、萬壽紋、如意紋、螭首紋、錦邊紋等。

(七)款:〈遵生八箋〉謂:「其底識文用匾方印子,陽鑄大明宣德年製」真書,其書法自當時學士沈度之手,字劃完美,印地明晰。此外有少數作「宣德」二字之篆文款,僅作「宣」之一字篆文款及「宣德年製」之四字篆文款者,尤其補鑄者或作「宣德年製」四字小楷,或作「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或作「宣

德」二字篆文,或作「宣德年製」四字篆書,或作「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歐體長方款等,不一而足,於〈宣德彝器圖譜〉中均有詳細紀錄。

明清私款铜炉鉴赏

据历史记载,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铸铜炉,合计一万八千余件,现竟然失落得几乎无迹可寻,就连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也仅收藏了四座。其实,当时宣炉除了供御用外,也用来分赐给诸王、臣下及京内各郊祭坛,甚至于各地的闻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广泛,然而在改朝换代之际,许多宣炉(包括后仿炉和私款炉),不但失散了,甚至于销毁,至今宣炉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后仿炉、私款炉亦珍贵。原因是宣炉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间遭到了多种劫难。

一、崇祯铸钱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朝,内优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间的铜器。

二、咸丰铸钱

清代咸丰年,亦是内忧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为了发行钱币,不惜把皇宫、内廷保存的各种铜器(包括皇室历代旧藏的铜炉、薰炉、铜龟鹤等)毁掉用以铸钱。

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做枪炮缺乏铜料,于是在我国各地搜集铜器,熔化后改做枪炮。如北京大慧寺内正殿原有高达十几米的铜观音像,在民国时期被日本人毁掉,换成了木制观音像即是一例。

四、民间所藏铜炉的三次大劫难

第一次是在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战争需要大量的枪炮弹药,便发动民间收集“旧铜”,从各地所收集来的旧铜器中,自然有不少的铜炉。

第二次,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全民征集铜铁,老百姓家里的铜器,如铜盆、铜锅、铜勺、铜炉等都贡献出来了。

第三次,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古旧铜器,包括铜炉,自然作为迷信品“破四旧”被收集到铜材厂熔掉。虽然后来经文物部门拣选出不少,但已被熔化的自然也不在少数。这是建国后三次铜炉大劫难。

五、销洋庄

几十年来东西方的海外买家都大谈考古学,争相购买明清铜炉,然而有些人只会要求铜质精美,却不懂欣赏皮色的美丽,一些商人为了迎合买家,竟把旧炉磨成崭新的炉,破坏了不少好炉子。

六、敷色

有些玩家专门讲究炉色的绚烂,于是一些商人又将色皮剥蚀晦暗的旧炉,重新敷上色皮,破坏了原炉的美。

七、凿底

有些好炉,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怀疑是纯金铸造,就凿底部来化验,破坏了炉。或有部分铜炉的炉身镀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黄金,人为地“杀鸡取卵”。

正因为明清铜炉历史上经历诸多劫难,损失惨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炉已成凤毛麟角,后仿炉和私款炉亦成为珍罕的历史文物。

二、明清私款铜炉鉴赏

私款即指私家铸款,是当时官宦人家或富人自用的款识。此种铜炉一般是孤品,亦有后仿。

流传于世的部分私款炉的款名有:

1、琴书侣。即吴邦佐,是宣德铸炉时的工部吏臣。后来自行开铸仿宣,落款有八字款、

十六字款,亦有题为“琴书侣”三字款。2、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在这里没有称为臣,且是宣德五年,应是他私人铸造的,其实御制的宣炉是在宣德三年,以后年份均是私铸;3、宣德五年高氏监制;4、宣德年且闲主人监制;5、玉堂清玩。“玉堂”相传为严东楼的字号,严东楼是严嵩之子所建;6、大明宣德年仲师记;7、树德堂;8、品竹斋;9、宝鼎;10、赏心;

11、清玩;12、王旭;13、杲竹山房;14、乾清宫造(不是御制,或为宫中之人私铸);15、琴诗侣。此款少见,后仿的琴书侣多见;16、正德年制;17、松月侣;18、杏朴斋清正主人;

19、戊辰米山堂制;20、儆吾斋;21、珍赏;22、玉堂珍玩;23、月友琴居;24、飞云阁;

25、登月;26、永存珍玩;27、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28、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呈邦佐监造;29、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30、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宦吴邦任造;吴邦佐误为吴邦任,这是清初一仿作款;31、宝云居;32、内用;33、其旋;34、阳春有脚;35、大清乾隆元年恭制;36、巴格仿宣;37、太极含元;38、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没有御制,此款是官制,还是年份款不详);39、佃袅金猊弄水沉;40、明丁菊月闇生制;

41、康熙辛亥庚生氏。炉腹内底部施念峰制;42、康熙六十年制;43、明善堂冰玉主人制;

44、大清乾隆年制;45有琴居用;46、大明李大观制;47、万历乙卯洪羽仪监制;48、诸葛亮铸亮铸。诸葛亮称为孔明,孔就是大,孔明也就是大明的意思,而“铸”与“朱”的音相近,亮就是名字,最后一个“铸”字,就是铸炉的意思,所以这几个字是暗示“大明朱亮铸”的款名;

49、崇祯庚辰瑞图制于庆云斋中;50、少年一段风流事,尽在瑶琴不语中。王旭;51、大明宣德四年,内神宫太监掌监事臣阮安督造;52、物元清玩;53、宝月居;54、冰释;55、芰霞珍玩;56、宣德五年君赐谨身阁大学士陈山;57、大清康熙年制;58、弘亭;59、水云居;

60、子孙用之;61、子孙永保;62、乾隆年制;63、永世之宝;64、镇宅大吉;65、昌龙;

66、琴书清玩。炉颈上落款;67、云间胡文明制;68、胡文明制;69、红云山房;70、崇祯八年制;71、大明崇祯年制;72、内坛郊社。这是宫中道场旃坛所用的东西,应不属私款炉;

73、荣秦记;74、大明隆庆年制;75、藏云;76、啸园;77、孟嘉家藏;78、豕情家藏亘鼎;

79、万年永宝;80、御玩;81、家藏珍宝;82、门癸氏;83、陈赢家宝;85、神仙居;86、嘉靖;87、崇祯;88、花市敷制;89、永世宝;90、玉堂石叟;91、牧元清玩;92、兰嵨自藏;93、星闻轩制;94、飞云所作;95、文明;96、施口古制;97、崇祯辛末年制;98、吴兴庐次洲制;99、印铸局制;100、为君寿;101、飞云居;102、大明李弘光制;103、飞居;104、万寿宫用第捌号;105、大清宣统年制;106、大明成化年制;107、宣统年制;108、壬午冬子俊制;109、石叟珍藏;110、石叟;111、宣德贰年周羲叚修篁主人制;112、允锡家藏;113、云谷。

2003年11月26日中国嘉德(北京)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宝拍卖专场内有私款炉15个,款名有:湛氏之炉,李曲江制、玉堂清玩、在公家藏、深柳书堂、莫臣氏、奕文氏、弟子刘起龙造、完初家藏、孟博氏道光丁末秋定府行恒堂造、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供佛、奕出流芳。

铜炉体积太大不一定就好,因为用于庙宇神堂的大型铜炉往往制作粗糙,但用于文房的铜炉,由于文人专门订造,所以用料精,工艺好,大多是品位高的精、逸、妙、佳品,甚至是极品。而私款铜炉大部分属于官宦世家或富贵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内祭器,是专门铸造,所以属孤品,后有喜欢其传世的款名,亦有后记,但不会批量生产,所以形制好、、铜质精、皮色佳、款字优的私款炉,其文物价值、艺术品位和市场价值极高。2003年11月26日北京·中国嘉德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专场拍卖中,21个铜炉(其中15个是私款炉)拍出了一千多万的天价,其中一个拍出182.6万(包佣金),可见高品位的私款炉其文物、艺术、市场的价值可观。

国人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汉代的香炉中最著名的是“博山炉”,多用青铜铸成,偶有陶器成品出现。薰炉上有孔使香气发散,

这熏香除秽的观念和炉器的形制,都是受了神仙方士等流行思想的影响。到了魏晋玄风盛行后,士人们开始讲究姿仪,“薰衣剃面”成了士族优雅风仪的体现,于是香薰的样式更趋多样化,多由青磁烧制。唐时佛教大盛,香具的形制自然更加繁多。质地有铜制品、绞胎器甚至金银,到了明清,用铜制造的薰炉,更是出现不少。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

明清景德镇瓷器上的堂明款景德镇是中国古今制瓷业中心,从明代开始成为瓷都,至清代其瓷都地位更加突出,除了宫廷、王府用瓷外,社会上的民用瓷,几乎绝大多数由景德镇生产供应。但是,能代表瓷器生产水平的仍然是景德镇的御窑、官窑瓷。从明代嘉靖朝开始,私家订烧器大量使用堂名款以标明生产厂家的名称,从而使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开出了一只艳丽的奇葩。除了景德镇外,尚未发现其他地方瓷窑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因此,堂名款已成为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的一种特殊标识。 应该指出的是,古今收藏界有一种重官窑器而轻民窑器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有堂名款瓷器质量品级。甚至有些收藏和鉴定专家错误地以为堂名款是民窑品,这是缺乏堂名款瓷器知识的表现。其实,有些官窑、御窑也有使用堂名款的情况。如,“内膳房”款,是明代嘉靖朝王室用器;“乾惕斋”是清宫内府的堂名;“敬慎堂”、“彩华堂”是乾隆皇帝御用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御用器;“大雅斋”、“体和殿”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器;“居仁堂”是袁世凯的专用瓷等等。现将已知的堂名款瓷按笔划整理如下: 九思堂,道光朝器居德堂雍正朝某王府用器,道光年间白瓷罐亦有用此款者,称“居德堂罐”。因器底有“居德堂制”四字款,而名,器形不大,多做粉彩,花卉艳丽可赏。 云在草堂雍正朝瓷器 云溪精舍道光朝品 天宝堂雍正朝器 天宝堂制雍正朝器

天香书屋道光朝器 天宫制鼎明嘉靖红地金彩莲花 天禄书斋康熙朝器 天琛堂仿古制康熙朝器 内膳房明嘉靖王室用器,五彩云龙盘底有此款。 中和堂清宫内府堂名,传世有“康熙辛亥”(1671)中和堂制“及壬子(1672)”、癸丑(1673)三种八字款的青花釉里红盘,均属康熙时宫廷用器。 文章山斗康熙朝器 书锦堂康熙朝器 石居康熙朝器 双清阁道光朝彩器 甘泽堂光绪朝器 市锦堂康熙朝器 正玉堂制多见于康熙朝器 正谊书屋雍正朝器 古月轩景德镇瓷器堂名款。又有乾隆朝彩瓷器说三种:一是乾隆朝内府轩名;二是古月轩是“胡”(古、月)姓人所精画的料器;三是为清宫一轩名,历代精品均藏于此轩。其实,清宫内府并无“古月轩”之名,是为讹传。凡有“古月轩”款的所谓珐琅彩瓷均属伪品。特别以“古月轩”抹红款的鼻烟壶为多见。 古香书屋雍正斗彩器、道光彩瓷。 玉海堂制康熙朝器 玉梧书屋乾隆朝董蔗林制

明清瓷器常识

明清瓷器常识 一、中国古代艺术品门类 01、书画 02、陶瓷 03、玉石(和田、翡翠、寿山、田黄、鸡血、灵璧石、巴林石等) 04、青铜 05、铜器(景泰蓝、宣德炉) 06、漆器 07、古籍(善本、碑帖) 08、钱币 09、杂项(竹、木、象牙、犀角、虬角、琥珀、蜜蜡、珊瑚、珍珠等) 10、造像(铜质、木质、石质等) 11、家具(紫檀、黄花梨) 二、明代主要艺术品 01.太祖朱元璋 年号:洪武。即位时间:1368年。在位年数:31年。 历史要点:推翻蒙古统治,建立明朝。 ?主要艺术品:洪武釉里红。 02.惠帝朱允炆 年号:建文。即位时间:1398年。在位年数:4年。 历史要点: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主要艺术品:无 03.成祖朱棣 年号:永乐。即位时间:1402年。在位年数:22年。 历史要点:推翻惠帝自立、迁北京、建故宫、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 ?主要艺术品:永乐青花、永乐甜白釉、永乐龙泉、永乐造像、永乐剔红。 04.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即位时间:1424年。在位年数:1年。 历史要点: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艺术品:无 05.宣宗朱瞻基 年号:宣德。即位时间:1425年。在位年数:11年。 历史要点: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 ?主要艺术品:宣德青花、宣德炉、宣德贡笺。 06.英宗朱祁镇 年号:正统、天顺。在位时间:1435~1449,1457~1464年,共23年。 历史要点:土木之变。 ?主要艺术品:无

07.代宗朱祁钰 年号:景泰。即位时间:1450年。在位年数:8年。 历史要点:软禁英宗。 ?主要艺术品:景泰蓝 08.宪宗朱见深 年号:成化。即位时间1464年。在位年数:23年。 历史要点:万贵妃。 ?主要艺术品:成化青花、成化斗彩、成化鸡缸杯、成化天字罐。 【《神宗实录》:“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陶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 09.孝宗朱祐樘 年号:弘治。即位时间:1487年。在位年数:18年。 历史要点:弘治中兴。 ?主要艺术品:弘治黄釉、珐华。 10.武宗朱厚照 年号:正德。即位时间:1505年。在位年数:16年。 历史要点:自封官位、沉迷情色、率兵亲征。 ?主要艺术品:正德青花(伊斯兰文艺术品);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11.世宗朱厚熜 年号:嘉靖。即位时间:1521年。在位年数:45年。 历史要点:大议礼之争、炼丹、不理朝政、壬寅宫变。 ?主要艺术品:嘉靖五彩、嘉靖青花。 12.穆宗朱载垕 年号:隆庆。即位时间:1566年。在位年数:6年。 历史要点:隆庆开关。 ?主要艺术品:隆庆青花。 13.神宗朱翊钧 年号:万历。即位时间:1572年。在位年数:48年。 历史要点:张居正、30年不上朝。 ?主要艺术品:万历五彩、万历青花;董其昌。 14.光宗朱常洛 年号:泰昌。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8个月。 历史要点:移宫案、梃击案、红丸案。 ?主要艺术品:无 15.熹宗朱由校 年号:天启。即位时间:1620年。在位年数:7年。 历史要点:任用魏忠贤、做木匠。 ?主要艺术品:明代家具。 16.思宗朱由检 年号:崇祯。即位时间:1627年。在位年数:17年。 历史要点:诛杀魏忠贤、李自成攻入北京、煤山自缢、顺治入紫禁城。 ?主要艺术品:崇祯青花;王铎、傅山、倪元璐、黄道周。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的类型很多,它们在成因、形态、规模与大小及储层条件、遮挡条件,烃类相态等方面的差别很大。为了便于研究和指导油气田勘探,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上百种分类方案。 油气藏的分类要遵循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科学性:充分反映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成条件、各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实用性:能有效地指导勘探工作,比较简便实用。 本书的分类,分为五大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表7-1、7-2)。 表7-1 A A 表7-2

A §1 油田生产上的一些分类 一、按产量大小分 高产油藏:100t/d 中产:10~100t/d 低产:2~10t/d 二、按形态分: 层状油气藏:油气呈层状分布,如背斜油气藏。 块状油气藏:油气呈块状分布,如古潜山。 不规则油气藏:分布无一定形态,如断层油气藏。 三、按烃类组成分:油藏、油气藏、气藏、凝析气藏 §2 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由于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了构造油气藏。它是最重要的一类油气藏。它进一步可分为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称为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这是一类在勘探史上一直占据最重要位置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历史早期,因为这类油气藏易发现,所以认识较早。随后在1885年由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背斜学说”,在油气勘探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背斜油气藏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仍占居重要位置,并且是油气勘探早期阶段的主要对象。后来,随油气勘探的深入,易于发现的背斜油气藏越来越少,并发现了一些非背斜油气藏。到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莱复生,系统地提出了非背斜油气藏的学说并进行了系统分类。 背斜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油气聚集机理简单,也易于用地震方法发现,是油气勘探的首选对象。背斜油气藏从成因上看,也可分为五个亚类。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 由侧向挤压应力为主的褶皱作用而形成的背斜圈闭的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倾角陡,常呈不对称状;闭合度高,闭合面积小;常伴有断裂(图7-1)。 m 气水 界面 气水 界面 图7-1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剖面图 主要分布在挤压型盆地的变形带,我国西部盆地以此类为主。 (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由于基底断块热隆升的差异沉降作用而形成的平缓、巨大的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聚集。 特点:两翼地层倾角平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常呈穹窿状。 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坳陷和边缘坳陷中,常呈组或带出现,形成长垣或大隆起带。如大庆长垣,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加瓦尔。 (三)披覆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是由地形突起及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形成机理: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有各种地形突起,由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组成。当其上有新的沉积物堆积后,这些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一般较薄,而其周围的沉积物较厚,因而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沉积物厚度和自身重量的不同,所受到的压实程度不同,结果便在地形突起(潜山)的部位,上覆地层呈披覆隆起形态,形成圈闭。这种构造也有人称为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 特点:形态一般为穹隆状,顶平翼稍陡,闭合度和幅度下大上小,两翼倾角下大上小。如渤海湾盆地的济阳坳陷的孤岛及孤东油田。主要分布在台区。 (四)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 1.郭葆昌介绍: 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 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郭葆昌为

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郭葆昌逝于1942年,著述甚多,应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领军人物。尤以“洪宪”、“觯斋”瓷,于今更为举世珍品。据郭氏外孙马常先生见告,国内真正的“洪宪”、“觯斋”瓷极为罕见。 2.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堂名款: 堂名款系指瓷器上书写或刻划私人住所或书房名称,作为私家用瓷或收藏标志的款识,内容包括堂名、斋名、轩名、室名、书房名、楼名,阁名等。堂名款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后期形成风尚,清代则更为流行,民国时期继续出现,但已不及清代丰富。民国堂名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些达官贵人用瓷多有堂名,如袁世凯的“居仁堂制”、徐世昌的“静远堂制”、曹锟的“延庆楼制”等。这些瓷器均为当时名家所造,史载,1923年军阀曹锟曾出重金聘潘旬宇彩绘文具,但是否所有署“廷庆楼制”款识的皆为曹锟用瓷,或皆为潘氏所绘尚需考证。这部分堂名款均以印章形式出现在作品的底部。其次是文人雅士多有堂名,尤其是彩瓷名家,如潘甸宇之“古欢”、王琦之“甸甸斋”、程意亭之“佩古斋”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款识应称为艺人画室款识为妥。这部分款识见有印章形式,书写在器物的外底,亦有与书法款识相结合书在器物的外壁,而以后者居多。更为常见的是以书法形式的综合性堂名款识,如张志汤的“星江张志汤写于珠山亦陶斋西窗”。既有籍贯、姓名,也有斋名。由于这类款识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不再赘述。民国时期瓷器上署以堂名的器物较为多见,情况亦较为复杂,最为关键的是不能以款识中是否有“斋”、“轩”等字样便定性为堂名款。因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厂商号之名亦多见“轩”、“堂”、“斋”等字样。貌似堂名,实则为商号,与主人的关系不大。如活跃于1920-1937年的彩瓷名家梁兑石,民国初年毕业于饶州窑业学堂,回南昌后开丽泽轩瓷店,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瓷器,由于忙于经营,无暇自己彩绘。当时的南昌名家刘希任作品多被丽泽轩购买,而邹文侯、万云岩均曾受聘于丽泽轩瓷店彩绘。 民国时期的堂名款见有大德堂、古松斋,古月轩、乐陶斋、乐古堂、乐善堂、如意馆、竹清山房、竹萧山房、怀仁堂、廷庆楼、居仁堂、昭德堂、退思堂、惟一斋、慎德堂、静远堂、碧云山房、澄怀园、觯斋、藏经山房等。除居仁堂为袁世凯所用堂号、静远堂为徐世昌所用堂号、延庆楼为曹锟所用堂号、觯斋为郭葆昌所用堂号外多不可考。常见的艺人斋堂画室之名有甸甸斋(王琦)、希平草庐(王大凡)、愿闻吾过之斋(王步)、古石斋(田鹤仙)、平山草堂(汪野亭)、彤云山房(汪晓棠)、晴窗读书楼(邓碧珊)、饮冰斋、觉庵(刘雨岑)、再思轩、永华堂(刘希任)、石庐(梁兑石)、栖碧山馆(徐仲南)等。为使读者查阅方便,将目前所见私人堂名及艺人斋室名款识,按笔画加以介绍,由于艺人的书法款已在人名款中加以介绍,故此仅为印章款。 大德堂制大德堂款识最早见于清康熙时期,其意取《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谓品德高尚。民国时期署此款的器物较为常见,多为高档的陈设用瓷。 图8l为粉彩鸳鸯花卉纹瓶底款,款外没有边栏,款字书写工整,“德”字“心”上无横,“制”字“衣”上无点。书写规范工整,运笔顿挫有力。惜不知主人姓氏。双照楼制双照楼为汪精卫堂名,署此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图82为白釉碗底款,青花楷书“双照楼制”,款外不见有外框,字较为肥腴。“双”字上紧下松,“照”字右上起笔为二点,“楼”字左小右大,“制”字上密下疏,运笔流畅自如,青花色泽浓艳,为民国瓷器中的精品。 乐善堂制乐善堂款识最早见于清乾隆时器物,其意取《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谓乐于施善。书此款的器物多为高档陈设瓷。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基本上包括明代--清代历年来的瓷器上所出现的官窑和名窑款识。 洪武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造此 福、寿 永乐 永乐年制 福、禄、寿、辰 内府 宣德 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 福、寿 敬权、坛、大德吉详场 正统 正统元年正统捌年 天顺 天顺年造天顺年 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 成化 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 天、图案、银锭、 盘肠等 弘治 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 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长命富贵 金、上用、正 正德 正德年制、正德年造 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 何玉清造 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

嘉靖 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 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 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造佳器 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长春寿喜、国泰民安、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 金篆大蘸、坛用、茶、汤、酒、姜 隆庆 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 万古长春 万历 万历年制、大明年制、 大明万历年制 德府造用、于府造用、黔府应用、太和王府、徐享庆堂、沈府佳用、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督造、博物斋、秦府典膳所、芝兰斋、京兆郡寿房记、靳宅仙品 程廷梓造、沈氏、仙关吴震、荆桂、园贵隆制、少溪、李衙置用、茹城家藏、永兴卞玉奇明、 紫芝主人监制 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万悬佳器、长春佳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福寿康宁、金玉满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 福 金明汝平、城南隐耕、永兴九峰、上 天启 天启年制 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 天启元年米石隐造 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天理存心、状元及第、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 图案、兔、灵芝、方胜等 崇祯 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 翔风堂、丛菊斋、雨香斋、白玉斋、仿古斋、博古斋、绿阴堂、聚贤堂、吾斋、玉兰斋、松 石居、可竹斋 王远监造、王远监制甲戌春孟、赵府造用、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用、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瓷器品相大全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特点是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器物造形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那么了解明清瓷器的鉴定知识,能有助各位收藏家及瓷器爱好者更好的收藏瓷器珍宝。 明清瓷器的品相问题有: 1、口磕:器物口际胎釉,由于撞击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缺碴伤痕。 2、重皮:口部因受撞击而出现的断面隐患,但外观尙完整;胎釉已分裂却还未剥离,可能一触即脱落。 3、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起皮,不触及胎。 4、毛边:口面的覆釉因各种原因全部脱落,不触及胎。 5、冲口: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细裂纹,长短不等,一些细小裂纹常不易看出。裂纹有时会逐渐自然延伸(以盘、碗类最为多见)。 6、外冲里不冲:器口部因受冲力较小,只在外部形成釉裂,尙未冲透器胎,内壁的釉完整。 7、釉泡: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经受外力以致破开(常见于器口或其他部位),先天的不算。 8、磕伤:器身,口或足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有釉或胎剥落现象。 9、划伤: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所留下的伤痕,手摸有明显感觉。 10、磨釉、伤釉:由于釉面与其他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11、伤彩:色彩的表面局部或全部,被磨划致伤。 12、缺碴:器物损坏后缺失碎片。

13、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性裂纹(与冷璺类同,俗称“鸡爪纹”) 14、炸底:器物底部被投放入的物体撞击致伤,形成的裂纹。 15、开粘:分段相接的胎体,因粘接不牢固而断裂,或是伤残物经修复后再次分离。 16、窖粘:器物在窑内受火时发生变化,使二物相粘或与匣钵相粘结而留下不同程度的粘痕。 17、脱彩: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浸蚀变质而脱落(绘金彩的纹饰更易脱去),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拂扫而无存留。 18、剥釉: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从胎体上自行脱落,多见于孔雀绿釉和茄皮紫釉。等低温釉器。 19、脱釉: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年久受浸蚀而致剥落(老窰多见)。 20、凿伤:出土器物受金属工具锛凿致伤。 21、耍圈:器物胎底面与器身粘接处出现一圈裂纹,有的已断离,以明代的缸、罐最为常见。 22、折断:琢器胎体因相接处损坏,折成数段。 23、足磕:器足部位在搁置时不当心或用力过猛,触地发生撞击,致胎釉有明显缺损。 24、腹伤:器物腹部受伤。 25、磨足:足边因伤损、垂釉不平或歪斜之故,而用砣玉工具磨修光平(俗称“修脚”) 26、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他年代,而把釉磨去,使胎面沙化。 27、磨款:故意磨去靑花、红彩等款,冒充其他年代。明、淸官窑多见。 28、磨嘴:壶的口流部损伤后,进行修整。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讲解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 1、页岩气地质理论 页岩气藏因其自身的有效基质孔隙度很低,主要由大范围发育的区域性裂缝或热裂解生气阶段异常高压在沿应力集中面、岩性接触过渡面、脆性薄弱面产生的裂缝提供成藏所需的储集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最高仅为4%-5%,渗透率小于1x10-3μm2。 页岩在地层组成上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在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裂缝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为20%-85%,其成藏体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表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是“自生自储”式气藏,运移距离极短,现今保存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烃类运移时的状态,即天然气主要以游离相、吸附相和溶解相存在。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天然气首先吸附在有机质和岩石颗粒表面,饱和后则富余的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当达到热裂解生气阶段,由于压力升高,若页岩内部产生裂缝,则天然气以游离相为主向其中运移聚集,受周围致密页岩烃源岩层遮挡、圈闭,易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由于扩散作用对气态烃的运移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天然气继续大量生成,将因生烃膨胀作用使富余的天然气向外扩散运移,此时无论是页岩地层本身还是薄互层分布的砂岩储层,均表现为普遍的饱含气性。 在陆相盆地中,湖沼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产物一般是页岩气成藏的最好条件,但通常位于或接近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导致页岩气的有利分布区集中于盆地中心处。从天然气的生成角度分析,生物气的产生需要厌氧环境,而热成因气的产生也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因此靠近盆地中心方向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2、页岩气的主要特征 2.1页岩气的成因特征 页岩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成因型、热解成因型和热裂解成因3类型及其混合类型。对生物成因气而言,其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低,R o一般不到0.7%,所生成

明清瓷器

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传统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它的产品主要是三大类:青花、彩瓷和颜色釉瓷。青花瓷器已成为陶瓷产品的主流,各类彩瓷和多种颜色釉瓷器的烧成是此期景德镇制瓷工艺最为突出的成就。此外,故宫珐琅彩、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山西珐华也是这时著名的陶瓷品种。 一、青花 明官窑青花分六期,即洪武期、永乐宣德期、正统景泰天顺期、成化弘治正德期、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万历后期天启崇祯期。 洪武青花瓷胎粗细不一,胎骨厚重,瓷化程度不强。青花色泽灰暗。 永宣时期青花较有特色。此时以麻仓土为胎,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肥厚,多呈青白色,器物造型较多,有不少伊斯兰风格的造型,主要器形有压手杯、高足杯、梅瓶、玉壶春瓶、大盘、梨形壶等。除用国产青料外,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氧化铁含量高,烧成后呈色浓艳,蓝中透红紫,料厚处有铁黑斑点。图案内容以花卉为主,如缠枝莲、牡丹、石榴等,也有一些动物和山水人物,图案布局较密。明清官式的“某某年制”四字或“大明(大清)某某年制”六字年号款在宣德朝正式形成。 正统景泰天顺期为空白期,青花瓷器传世较少。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是明清青花瓷第二个较有特色时期。成化

青花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玉质感强釉色纯白。使用国产平等青,烧成后青色淡雅,蓝中微泛青灰,造型多小件,常见各种小杯、小碗,天字罐和鸡缸杯最有特色。布局疏朗,笔画线条纤细。正德后期大件器物明显增多,青料使用复杂,典型青料为石子青,蓝中泛灰,有晕散。末期改用回青,青中发紫。纹饰繁密,阿拉伯文字是特色纹饰。 嘉靖隆庆万历前期胎釉比前期略粗,大件器物较多,使用回青,青中泛红紫,嘉靖是特别流行道教题材的纹样。晚明青花改用高岭土,瓷胎硬度更大。改用国产浙料,及石子青,发色浅淡呈纯蓝或蓝中透灰。(此时期将青料热炒,所以即使同样青料也比前期更浓艳) 清代青花按其发展规律也可分五期,康熙青花代表了清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康熙青花釉色纯白,做工精细,造型总特点是古朴、敦厚,线条流畅。使用浙料和珠明料,呈色青翠明快、色泽鲜丽浓艳。彩色浓淡不一,层次鲜明,用来画山水图案,远山近水形象逼真(此技法称为“分水”或“混水”)。耕织图、戏曲人物、历史典故、佛道故事题材为此时特色。雍正时期胎呈白色,釉色纯净滋润。图案不如康熙丰富。主要以仿明为主,但不论仿何种,图案绘画风格皆为本朝。雍正时对铜红呈色能很好控制,发色好的作品多见。 乾隆期青花造型有的仿明朝有的仿康熙,也有不少新器形。向复杂精巧发展。青花瓷器开始走下坡路,但数量质量仍很可观。

瓷器款识

中国(含明\清)瓷器款一览表 款识一览表 年代铭款内容 秦右司空婴左司高瓦左贝右齐都昌寺水咸阳市于咸阳成(城)申安陆市亭栎市杜亭咸亭阳安驻器咸亭芮柳婴 三国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西晋先姑坤一枚紫是会稽上虞范休可作者也紫是鱼浦七也 东晋罂主姓黄名齐之朱 唐张何陈李赵冯庞庞家陈家陈琪李十造罗锡章王徐马朱红上大姜千示永合平项记阮记柴记朱伯远作杜家花枕裴家花枕元家记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丁道刚作瓶大好徐家沉丙午岁造蒋应 宋奉华凤华聚秀禁苑德寿慈福赵家吴舒家记陈家印记陈家号记段家合子记家国永安元丰治阍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书刘家印号郭立谢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汪家记正李十哥小四玄壶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丘小六泥颐草堂先生雕造成功夫后山颐草堂雕造功夫周家公夫练八郎公夫林立林罗军魏仁皓项里马永千上赵家王童呈赵和吉思刘杨惠同田李宋褚柳金苏崔郭马孔何花纪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梁伍任周莫一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蒋四蒋小八蒋子弟供舍张一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刘十好七封立木肖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绍圣四年四月十六日钟表博士谨记九政自造火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越一盘秦文殿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丘小六泥房乔位龙李小翁朝真归牛东宫 辽孙徐杜 金张家造赵家造刘家造张家枕张家记张家窑张大家造张大家枕古相张家造王氏寿明王氏天明漳滨逸人制佛光普渡大安二年张泰造大定二年六月六日家造刘三公瓦底于三叶子成泰和二年八月六三日亡过崔仙奴 元使司帅府公用至正拾壹年七月二十九日小河东陈家亲造张家造古相张家造李家造王家造相地张家造滏源王家造滏源陈家造滏源常家造张

明清瓷器鉴定

元明清瓷器鉴定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特征的比较 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都是在烃源岩内部形成的油气藏,是没有经过运移形成的油气藏类型,烃源岩即是储集层,因此其源储组合特征都是“源储一体”,其保存条件和烃源岩自身的有机质含量及其热演化程度是油气藏丰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致密油气则是在烃源岩以外的致密储集层中形成的油气藏,是经过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后形成的油气藏(相对油页岩’页岩油’页岩气和煤层气而言,致密油气源储组合比较复杂,主要存在2 种类型: 一种是源储叠置的’以纵向大面积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另一种是以横向推进式运移为主的致密油气藏,由于致密储集层孔渗性差,浮力作用不明显,故形成上水下气的“气水倒置”格局。 油气分布特征 由于非常规油气的成因类型主要受烃源岩和储集层特征控制,因此不同类型的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在地下空间有序分布(通常,在陆相盆地,从斜坡向盆地内,往往由以砂岩为主的沉积相向以泥岩为主的沉积相演变; 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大,源岩演化程度增大,由生油期向生气期演化,同时储集层也从常规储集层演化为致密储集层(因此,在同一烃源岩体系中,页岩气’致密气’页岩油’致密油’油页岩在空间上往往自深而浅分布。 勘探方法

非常规油气主要分布于前陆盆地坳陷—斜坡、坳陷盆地中心及克拉通向斜部位等负向构造单元中,油气分布多数游离于二级构造单元高部位以外,主体位于盆地中心及斜坡,呈大面积连续型或准连续型分布。非常规油气勘探,关键是寻找大面积层状储集体,核心工作是突破“甜点区”,确定甜点区的富有机质烃源岩、有利储集体、高含油气饱和度、易于流动的流体、异常超压、发育裂缝、适中的埋藏深度等主要控制因素,确立连续型油气区边界与空间展布。第一步,按照核心区评价标准,评价优选出核心区,结合储层、局部构造、断裂与微裂缝发育状况,筛选出“甜点区”;第二步,在“甜点区”进行开采试验,力争取得工业生产突破,同时探索适合该区的技术路线;第三步,外甩扩大评价范围,探索连续型含油气边界,确定油气资源潜力。 常规油气主要发育在断陷盆地大型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大型构造、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克拉通大型隆起等正向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控制油气分布。油气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或聚集于岩性圈闭、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规模的集群式分布。常规油气勘探,关键是寻找有效聚油圈闭,核心工作是预探获取发现,评价确定圈闭边界。 第一步,进行圈闭识别、圈闭优选和圈闭精细描述,落实有利钻探目标;第二步,选择最有利目标、最佳钻探位置进行预探,力求获得油气发现; 第三步,开展评价钻探,落实油气水界面,确定含油气范围与储

油气藏类型及油气田分类

油气藏类型及油气田分类 圈闭 油、气运移到储集层中以后,还不一定形成油气藏。只有在运移的道路上遇到遮挡,阻止它继续前进时,才能集中起来,形成油、气藏。这种由于遮挡而造成的适于油、气聚集的场所,通常称为圈闭。 圈闭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储集层,是具有储集油、气空间的岩层;二是盖层,它是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岩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三是遮挡物,它是指从各方面阻止油、气逸散的封闭条件。上述三方面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圈闭。在不同的地质环境里,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圈闭条件,根据圈闭成因,一般可将圈闭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三种类型。 油、气藏类型 根据圈闭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 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点是聚集油、气的圈闭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主要有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是指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岩性油气藏是由于沉积环境变迁,导致沉积物岩性变化,形成岩性尖灭体和透镜体圈闭,在这类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聚集。 常见的潜山油气藏是以地层圈闭为主,也有构造、岩性作用的复合成因的油气藏 根据油气藏油层中有无固定隔层,可以将油气藏分为层状油气藏和块状 油气藏。层状油气藏是指油层呈层状分布,油气聚集受固定层位限制,上下都被不渗透层分隔的油气藏,各层具有不同的油(气)水系统。块状油气藏是指油层顶部被不渗透岩层覆盖,而内部没有被不渗透岩层间隔,整个油层呈块状,具有统一油(气)水界面的油气藏。 根据地层中的原油性质,可以将油气藏分为稠油(重油)油藏、普通黑油油藏、挥发性油藏、凝析气藏和天然气藏。稠油(重油)油藏是指地下原油粘度大于50毫帕秒(原油比重大于0.9,API重度小于25度)的油藏,液体颜色一般为粘稠黑色。普通黑油油藏是指地下原油粘度低于50毫帕秒(原油比重在0.82~0.9之间,API重度在25~41度)的油藏,液体颜色一般为黑色。挥发性油藏和凝析气藏都是油品性质比较特殊的油气藏。挥发性油藏是指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原油与普通黑油相似,呈单一的液态,随着油藏流体的不断产出,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单一液体中开始有气体分离出来,从而形成气、液两相共存的这类油气藏。凝析气藏是指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地层流体呈单一的气态,随着油藏流体的不断产出,地层压力不断降低,气藏中开始有液体反凝析出来,形成气液两相共存状态的一类油气藏。表1中给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油品性质分布。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明清瓷器出口的种类和样式 (1)

明清瓷器出口的种类和样式 最初葡萄牙人从中国买回的瓷器应该是普通的中国风格瓷器,这类瓷器现在也还常能在西方看到。但是很快的葡萄牙人就开始订制他们喜欢的西方风味的瓷器,例如于基督教题材有关的瓷器,大家族的徽章瓷器以及少量写有船员名字的瓷器。 但是当时因为葡萄牙人没有稳定的据点来进行瓷器贸易,而且贸易业是非常的不固定,因此订制的东西往往拿不到。所以这类瓷器往往都是为王室或上层贵族定制的。目前据知最早的一件订制徽章瓷器是 1517 - 1521 年间,葡萄牙人为葡王曼奴埃尔一世订做的一件青花瓷罐。而另外一件较早的青花水壶上的家族徽章则被认为是嘉靖时期到中国贸易的帕首投父子。 因为订做特殊瓷器在这一时期不太现实,而且数量少,价格高,不利于大量出口,因此中国瓷器商人特别设计生产了符合西方人审美要求的克拉克瓷器,给中国瓷器赋予了符合西方的审美要求的形式,因此很快就大批量生产出口到欧洲。 万历时期的克拉克小碗,青花采用浙料,明亮淡雅,胎质细腻,釉水滋润从国外档案记载和中国窑业遗址的研究,目前知道最早的克拉克大概是万历初期出现的,而在此以前出口的瓷器大概都是明代的内销瓷器。最迟到崇祯时期,克拉克已经有多种样式可供选择。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1639年荷兰商人在定购瓷器时就按造样本指定了瓷器的模式和种类 [31] 。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商人已经制作了不同种类的模盘供西方商人选择。 克拉克瓷器最早是由景德镇生产的,其布局多半采用外圈由多个开光或锦地开光图案组成边饰围绕中间主要图案的形式,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物等样式,

到后来也出现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新颖的郁金香纹样和西方的神话,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 克拉克瓷器质地细腻,画工精美,胎体轻薄,釉水明亮,发色雅致,颇受欧洲贵族厚爱,几乎畅销整个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高档的景德镇克拉克瓷器,“ 以高岭山优质高岭土 ( 以土膏形态赋存的次生高岭土或伟晶岩的风化物 ) 掺合瓷石制作。器壁薄腻,胎骨洁白,透光度好,青花呈色兰翠,优雅、明快、绘制萧洒生动,完全可以和明清官窑最佳瓷器媲美” [32] 。 崇祯时期的克拉克瓷盘,中国主题加荷兰郁金香文饰 摘自Maura Rinald 《 Kraak Porcelain 》 当时内销的瓷器往往大都选用质量不太好的胎土,而克拉克瓷器则基本选用优质高岭土生产,秉承了中国人把优质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一贯原则。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出口瓷器的价格和利润高于内销而且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原因。 除景德镇外,国内福建地区也在十六世纪后期开始大量仿制生产类似的瓷器,其中最有名的是福建的漳州所属的一些窑口。此外在国外,日本也开始仿制景德镇的克拉克瓷器。

明清瓷器落款一览表

中国(含明清)瓷器落款一览表
2017-06-16 10:27:56
A-A+
唐宋时期的一些瓷器上刻、划有“官”或“新官”字款。其早已引起研究者 的注意。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出土的“官”、“新官”字款瓷器资料的 日益增多,研究者对其年代、产地和“官”字的涵义等问题展开了较全面 研究,取得了令人属目的成果。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与“官”、 “新官”字款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望各位同仁不吝指正。
一.“官”和“新官”字款瓷器的种类、年代、产地迄今发现的“官”、“新官” 字款瓷器的数量,据初步统计,已逾 200 件。 有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二种, 以白釉瓷器的数量为多。 器型有净瓶、 瓶、 注壶、壶、盖罐、罐、洗、碗、盘、碟、把杯、杯、盏托、盒、枕等, 以碗、盘为主。 它们的年代,最早者为晚唐时期,以浙江临安唐昭宗光化三年(900) 钱宽墓和约葬于唐昭宗天夏元年(901)的水邱氏墓出土的为代表;最 晚者,学术界意见不一,有的认为“约在赵宋建国前的辽代初年”,有的 则认为可到北宋后期。目前所见其出土单位有明确纪年的,以辽宁朝阳 辽圣宗开泰九年(1020 年)耿延毅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为最晚。窑址发 掘出土的,以 1985—1987 年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发现的为最晚,均出土 于该遗址的早期文化层中,其“年代不晚于北宋初年”。对于已知的非纪 年单位、窑址地层出土和传世的资料,我们参照纪年单位出土的资料和

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了粗略的排比,发现最晚者为北宋早期,即太祖至真 宗时期(960——1022)。由上述可见,“官”、“新官”字款瓷器的具体年 代为唐代晚期至北宋早期。 目前发现或可确定烧制“官”、“新官”字款瓷器的窑有:河北定窑、陕西 耀州窑、浙江越窑。 定窑遗址共发现“官”、“新官”字款瓷器 17 件,均为白釉瓷器。其历年来 调查采集 2 件,皆为“官”字款;1985——1987 年发掘出土 15 件,其中 “官”字款 14 件、“新官”字款 1 件。窑址以外出土或发现的“官”、“新官” 字款白釉瓷器的数量较多, 据谢明良先生 1987 年统计, 至少有 149 件, 加上 1985 年河南巩县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 (1988 年发表) 的 16 件、 1986 年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1993 年发表)的 1 件、1994 年河北曲阳五代墓出土的 1 件、 1995 年河北定州尧方头出土的 2 件等, 至少有 169 件了。 这些瓷器虽不能肯定全部是定窑所烧造, 但绝大部分 为定窑所生产应是没有问题的。 耀州窑遗址发现“官”字款瓷器 14 件, 1984——1992 年发掘出土 12 件, 采集 2 件,均为青釉瓷器,是五代时期所烧造。 越窑遗址发现“官”字款青釉瓷器 2 件,均为考古调查时采集,一件器型 是盘, 年代为五代时期; 另一件是盏, 年代为北宋早期偏晚。 此外, 1970 年浙江临安板桥五代墓出土的 1 件越窑青瓷双系瓶、1986 年内蒙古奈 曼旗辽开泰七年(1018 年)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1 件越窑青瓷花口盘, 分别在肩部、底外侧刻、划“官”字款。 二.“官”字不是“官窑”之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