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投资、消费、净流出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从核算的角度来看,“三驾马车”是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流出。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获得的减处置的固定资产与存货的净变动的合计,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流出是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除包括本地区对国外贸易和非贸易往来的净出口额外,还包括国内地区间货物和服务流出流入的净流出额。

“三驾马车”对国家、地区和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拉动效果有所不同,对重庆市来说,“三驾马车”主要以投资和消费拉动为主。本文通过直辖以来全市内需和外需结构变化的分析,提出扩大需求的几点建议。

一、三大需求的结构变化特征

直辖以来,我市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流出需求不论是在生产规模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三大需求规模分析,按支出法计算,全市GDP由1997年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30.01亿元,增加了3.33倍。消费需求由1997年的832.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184.33亿元,增加

了2.82倍;投资需求由1997年的543.3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18.61亿元,增加了6.03倍;而净流出需求则由1997年的133.47亿元减少到2009年-472.95亿元,减少了606.42亿元。

从三大需求结构分析,消费需求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55.2%下降到2009年的48.8%;投资需求占 GDP比重由1997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58.5%;净流出需求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8.8%下降到2007年的-7.3%。投资和消费,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直辖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扩张,投资率逐步上升。200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7.92亿元,增速31.5%。2009年我市资本形成总额为3818.61亿元,投资率58.5%,比1997年直辖之初上升了2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1997-2009年,平均投资率达4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这期间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67.0%。投资率的大幅度上升,为保证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前提条件,投资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能否保持投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最终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长。直辖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1997年的14.0%提高到2009年的18.6%。消费

率由直辖之初的55.2%下降到了2009年的48.8%,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较大。近两年,随着以住宅、通信、汽车等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对促进我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3、净流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短板”。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不仅要靠本地产品提供,还要从区域外调入一部分产品,同时本地生产的各种产品除供应自身需求外,还要依靠外地区的市场来实现其价值,这种产品调入调出是地区经济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总需求中,净流出需求对我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出口固然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可进口的增加对我市经济也会产生相应的挤出效应。我市是一个社会产品供需“两头在外”的内陆地区,大量的消费品、投资品从外地流入,并没有真正创造属于本地的增加值,而是拉动了生产地的增加值,使得构成全市三大需求中的净流出不断下降,到2002年由正转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起到拉力作用,反而对经济增长进行负向拉动。

二、从三大需求看我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三大需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消费动力略显不足。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决定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200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4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78元,比全国低675元。二是城乡消费差距大。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居民消费滞后于城镇居民消费,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3314元,

农村居民为3143元,不足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农民收入增长较慢,消费能力较弱,巨大的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有待开发。三是居民消费预期降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收入分配风险增大,居民教育、医疗、购房、买车等消费需求需要较长时间的储蓄积累,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健全和完善,居民养老、医疗等还需要自我储蓄。这些情况造成了新增收入不能或较少地转化为消费,出现需求压抑、消费预期降低的情况。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908.68亿元,比1997年增加4328.01亿元,增长7.45倍。而居民消费支出只比1997年增长了2.51倍。消费预期下降,不仅影响当前消费,而且会影响投资效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投资总量相对偏小。投资总体水平不高,对我市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一定影响。2009年我市资本形成总额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为山东的21.1%、江苏的21.7%、浙江的36.0%;与中部省份比较,为河南的28.7%、湖北的55.9%和湖南的56.4%;与西部省市比较,为四川的49.6%、内蒙古的50.9%、陕西的70.1%。从投资增速来看,2009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5%,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位列西部第8,全国第18位。

3、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2009年全国外贸依存度达到45.0%,我市仅为8.1%,表明我市经济对外依存度低,出口在贸易方式、产品结构和对外市场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一是贸易方式单一,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更能抗击风险

冲击和贸易壁垒阻碍。2009年我市加工贸易比重仅为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4个百分点。二是出口产品单一,重庆出口产品集中“汽摩”产业,抗风险能力低,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致使我市出口快速下滑。三是传统市场出口下降。美国、日本和德国是重庆传统的三大贸易伙伴,2009年对日本和德国出口均出现下滑,对美国出口长期保持的增长态势从8月起也转为下降。以上原因致使净流出需求对经济拉动力较小,甚至为负拉动。

三、国内外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及对我市的判断

1、发达国家的变化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表明,投资率存在一个从低到高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演变过程,整个演变过程类似一条平缓的“马鞍型”曲线;消费率演变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倒‘马鞍型’曲线”。投资率和消费率这一演变进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消费率大大高于投资率,而处于经济起飞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率一般较高。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世界投资率平均水平为22.4%,高收入国家为21.2%,中低收入国家为28.0%。其中美国投资率为19.6%,消费率为86.2%;英国投资率为18%,消费率为85.6%;日本投资率为24.0%,消费率为74.8%;韩国投资率为29.6%,消费率为69.0%;印度投资率为36.4%,消费率为66.7%。以上资料表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绝大部分用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社会公众较大程度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

2、国内发达地区的变化趋势。从我国各省情况来看,2009年全国投资率为47.7%,消费率为48.0%,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差距较大。这一差距表明:我国的生产成果,供消费(享用)的部分较少,而转化为投资的部分较多,持续的经济增长仍依靠高投资来支撑,属于高投资、低消费型经济。

分地区看,沿海发达地区投资率相对偏低,且投资率和消费率合计小于100%,说明这些地区生产的最终产品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本地需要,且为其他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提供需要,属于净流出地区。如2009年,北京投资率为43.2%,消费率为55.6%;上海投资率为45.0%,消费率为51.3%;浙江投资率为46.1%,消费率为46.4%;广东投资率为37.9%,消费率为47.1%。

3、全市的基本判断。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2009年投资率为58.5%,消费率为48.8%,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对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投资消费规模较小,流入稍大于流出,基本满足自身社会再生产和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市经济步入较快运行区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走旺,呈现投资、消费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我市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由轻工业阶段过渡到重工业发展阶段,重工业阶段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再加上我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适当较高投资率既是客观需要也有其合理性。近年来,我市投资率呈现总

体上升、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这是与我市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我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保持50%左右的投资率。

四、当前扩大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面临的机遇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短期内仍会进一步加强,消费需求伴随着收入增加再度升温,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世界经济衰退的趋势逐步放缓。外需的恢复性增长将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回升。我国也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促进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民间投资逐渐活跃,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步伐的不断加快,“五个重庆”、“六大功能”的加速推进,“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吸引了国内外资金涌入我市寻找商机,同时也会带动大量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陆续开工,这将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家出台的减免小排量轿车购置税、取消养路费,以及对家电、汽车、摩托车实施下乡补贴等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为消费品市场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全市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大力推进,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这将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全市交通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万村千乡工程”有力推进,商业网点进一步增多,为消费市场的扩大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随着居

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市民消费观念有所变化,对于汽车、住房、教育、旅游、娱乐、保健等消费渐成热点,呈现出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趋势。以上多种因素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市消费需求,为全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五、几点建议

近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发布,扩大内需成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第一要务,扩大消费需求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着力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扩大出口份额,最终实现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出口推动的新格局。

1、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投资是引领我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投资的规模和运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也证明,在初步实现工业化时期,无论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是结构的转换,都需要稳定的投资作为支撑。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狠抓项目不动摇。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对中央精神要吃得准、对策措施要拿得准、重大项目要看得准,以两江新区和保税港区为契机,尽快确定一批扩大内需见效快、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大、打基础管长远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关键项目建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林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增强投入,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2、增加居民收入,培育消费热点,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一是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积极培育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群体,增强消费拉动。二是制定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研究出台鼓励住房、交通、旅游、健康等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品及服务的供给结构。继续清理和规范涉及消费的各项收费政策,严格规范教育、医疗、涉农收费等市场价格秩序。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扩大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把经济增长、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成果体现在居民收入增长上。三是确立扩大消费需求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应以适应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为出发点。从当前我市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看,食品、衣着等消费支出有所下降,家用设备、住宅、

汽车、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因此,应大力发展符合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的产业,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拓展消费领域。四是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在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调控作用。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增加经常性业务支出财政预算,进而扩大最终消费。

3、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扩大出口,发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一是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二是继续发展和规范机电产品的出口。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新技术,大力扶持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含量高、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化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含量。三是发展适合重庆市情的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重庆的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发展适宜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现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四是积极改善出口环境,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在继续

巩固传

统市场的同时,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逐步形成以新兴市场为重点、周边国家为支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市场结构,以降低对某些区域、某种类型、某些联盟国家的市场依赖程度。

(核算处曾佳)转至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探寻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需要重点把握几个方向

探寻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需要重点把握几个方向 (一)要从市场的新变化中探寻培育新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确,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必然直接地并且最终地取决于市场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和培育新增长点。如: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就是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2014年福建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989.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2012-2014年福建“双11”当天在“淘宝”和“天猫”上的消费分别以7.8亿元、11.1亿元和15.6亿元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10强。如果说过去十年是互联网的十年,那么未来十年则是“互联网+”的十年,未来市场将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市场。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就需要市场创新,既要对现有市场作深度挖掘和推陈出新;又要对传统市场以外的新市场加以发现与另辟蹊径,以凝练有潜能的新增长点。 (二)要从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中探寻培育新增长点 福建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一是要着力配合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思,充分利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把福建的发展机遇紧密嵌入海上丝路的战略之中。2015年上半年,在出口总额高于15亿的国家(地区)中,福建对菲律宾、阿联酋、泰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伊朗、以色列和约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均超过18%;上半年,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增备案投资项目2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4.4亿美元,增长4.3倍,引进外资项目42项,合同外资2.7亿美元,同比增长55.1%。二是要着力用好建设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使这个集开放与改革为一身的试验区,对福建的经济增长产生新的引领作用。2015年上半年,具有自贸区和综合实验区双重优势的平潭综合实验区GDP同比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在九市一区中均位居第1名。三是要着力引入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理念,努力发挥福建对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要素对外流通的综合通道作用,建设功能型福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三)要从推动改革深化中探寻培育新增长点 从市场主体看,改革能够为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做大做强国民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从市场体系看,改革能够为各类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活力的增强构造更完善的机制,并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市场机制倒逼存量调整和激活增量的功能;从转变政府职能看,改革能够通过政府释放更多行政审批权和职能转移及强化服务为特征的自身革命,给社会和民间提供更加充实的自主发展的正能量。深化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由“强政府”向“巧政府”转变,充分发挥和释放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要多学习周边的广东、浙江等先进兄弟省份好的经验和做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扩大“负面清单”的实施范围,做到“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相对应,在改变“乱作为”的同时,也要纠正“不作为”,还要在新常态下“会作为”。随着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以往行之有效的一些工作方式可能不大“管用”,需要相应转换,比如:用过去搞基础设施和传统产业的办法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可以考虑不再设定具体目标和技术层面的产业政策,代之以发布战略性、前瞻性的预期信息,扩大企业决策时的选择空间。可以交给市场的要坚决交给市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干预主要限于环境、节能、安全、标准等社会性监管。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肾病内科的二次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竞选的舞台上,参与到肾病内科副主任的竞争中。我知道,也许在所有的竞争者中,我不是经验最丰富、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我愿意用自己对于医药事业的忠诚,对于肾病内科的热爱,对于专业能力不断钻研的冲劲来为自己加分打气,在这个竞争的舞台上接受检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到这一次的竞争之中。我知道,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责任就越重。我愿意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好这份工作,在当代医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大时代背景之下,积极寻求发展机遇,转变经营思路,为肾病内科的发展寻找到第二次发展机遇,和所有同事一起,带动科室的全面进步! 下面,让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XXX,今年XX岁,中共党员,医学学士,XXXXXXX在职研究生在读,现为肾病内科主治医师。自从进入科室工作以来,我始终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医疗水平,让自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平时注意观察总结,注意向科室里有经验的医师请教,和同事进行沟通交流,致力于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为病患做出更好的、更让人满意的医疗服务。同时,我还注意自己工作态度的改变,对待病人微笑以待,真诚相处,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服务态度,都得到了病人、科室上下的一致肯定。在常年的肾病内科工作中,我积累的不仅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攀登更高峰、不断追求更大的挑战的重要意义。这让我在工作中保持着不服输的冲劲和干劲,不仅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还获得了一些荣誉和肯定:在2002年,我以优异成绩从XX大学毕业后被广州军区政治部特招入伍,在部队工作期间先于163医院工作,后下基层锻炼,担任主治医师、卫生队队长等职,通过多年军旅生涯的磨砺,锻炼了自己坚韧的品质、坚定的执行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分别获得“非典防治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军区卫生技术比武先进个人”、“抗冰救灾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这些过往的荣誉,既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激励,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回望过去,我在工作中有付出,有收获,更有成长,有积累。在常年的一线工作中,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让我更加了解病人的辛苦,了解治疗的重要,了解将科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里? 原作/龚蕾 简单回顾: 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后,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启动,2001-2002年加速,大规模投资,其中包括房地产。2003-2005年,随着美国红火的泡沫经济、欧洲经济繁荣、日本开始加息走出零利率时代,使得我国出口迅速扩张。这期间,兴起了留学热。2005年后,全世界典型周期行业,比如钢铁行业产量增长,国际市场消化了中国的钢铁产能,中国还替代了一部分国际市场产能。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回落,对中国经济拖累较大。尽管2008年,我国出台了两千亿的刺激计划,到2010年底来看,对国内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家电下乡等内需消费计划也将结束。 产业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增长方式来看,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进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投入。如今,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都在上升,产业转型亟待解决。产业转型将面临一个艰苦的过程,大量低附加值企

业将推出市场,也就是说一大批没有技术含量和市场的小企业将面临很快倒闭。产业整合、行业整合、提高现金流的贡献。 教育方面: 随着产业转型,社会新一轮发展周期,随着对劳动力要求不同,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从微观个体来看,要适应发展及时更新学习,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比如,未来国有大型企业的一线工人的学历普遍提高,蓝领工人将普遍拥有大本以上学历,而且熟练本行业的技术,是高学历高技能的新一代蓝领工人。 正如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未来十年某些高校将破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18岁~22岁的人口将减少约4000万人。相应的,生源减少会加剧高校的竞争和淘汰,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学校会陷入困境。 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将培养更多研究型的博士,以充实国家各个领域研究需要。 三驾马车: 从郎咸平老师的“三驾马车”理论来分析:消费、出口、投资三方面,出口目前依然不乐观,政府投资还是很有限,所以,消费依然是拉动经济的主要方面。如何扩大消费,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吃、穿、用、住、行,不仅要消化掉前几年大规模投资的那一部分,还要有新的发展。 房地产和汽车产业是一个高消费、高奢侈的行业,只有发达国家才可以靠房地产和汽车维持,中国的支柱产业更应侧向教育、科技、文化、

(完整版)重庆周边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 一、重庆周边工业园区 1 两江新区工业园区 重庆市 170平方公里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的一部分,两江新区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国家级 2 西永综合保税区 沙坪坝区 10.3平方公里 A区位于沙坪坝西永镇中梁山以西、襄渝铁路以东及周边地块;B区位于沙坪坝陈家桥镇寨山坪以西、虎曾路以东地块,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为主,按照功能不同大致可划分为通关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服务四大功能区,国家级 3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江北区 8.37平方公里位于江北寸滩,包括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及周边交通枢纽,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致力于发挥保税仓储、物流和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国家级 4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岸区 90平方公里处在重庆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茶园地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是移动通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G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物联网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

5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 长寿区 31.3平方公里位于长寿区晏家街道境内,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重庆市集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园区,是重庆市资源加工业的重要平台,国家级 6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渝中区 70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新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20平方公里和北部新区高新园50平公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国家级 7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州区 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园、盐气化工园、五桥园三个分园,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业等五大产,国家级 8 重庆北部新区 重庆市 136.6平方公里位于重庆主城区,南临渝中半岛,北靠江北国际空港区,西接嘉陵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沙坪坝区、北碚区数桥相连,东依长江寸滩港区,北部新区产业布局以发展“十里汽车城”和光电产业基地为重点,市级 9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綦江区 150平方公里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东部,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市南部地区重点煤电化产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 杨成 50110202706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实力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了更准确定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实力,并制定应地适宜的经济发展战略,平衡并加快重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必要对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和研究。研究结果将重庆市39个区(县)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实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一、引言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之便,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幅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经济指标都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速度和水平在全国各大主要省市中都处于领先,但跟北京、上海、天津相比,重庆仍处于“直辖市初级阶段”,差距较为明显,并且其所辖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差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实力不仅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而且也决定了重庆市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自200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全国百强县排名活动以来,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研究内容丰富、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因此,为了促进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持续、平衡、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对全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对于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适合全市各区(县)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概念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内涵的研究,由于兴起的比较晚,理论界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是一个决定经济发展状况的时间概念和地区概念。冒小栋和李燕辉认为,经济发展和实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经济发展全貌,综合反映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志刚则认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实力,不仅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应考察各区域经济对上一级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高辉灵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中,影响并决定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定义为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2011-2020年全球经济四大新增长点

2011-2020年全球经济四大新增长点 来源:经济日报时间:2011-4-9 8:46:46 4月4日,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参 观者走过一台风力发电机齿轮变速箱。 当日,世界最大工业博 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向公众开放。本届博览会为期6 天,主题为能源技术和效率。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家参 展商将展示其最新技术。 新华社发 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咨询管理 公司埃森哲日前携手牛津经济学研究院,采用宏观经济模型,对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于日前 发表题为《新一波的增长》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未来十年(2011-2020),全球经济在四大领域潜力巨大,即银发经济、 资源经济、多样化的技术以及新兴市场。埃森哲全球首席运营官 欧思薇告诉记者,按照现有发展趋势,美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年均 增长率预计将为3.1%,而上述四大新增长点的潜力如果能够得到 充分挖掘,其年均增长率可以提升到3.8%,德国可以从1.9%提 高到2.8%,英国从2.5%提高到3.1%,印度从8.0%提高到8.7%。

新增长点之银发经济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全球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据联合国“老龄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5亿的峰值,其中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22%,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则将增至16%;届时每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仅能依靠3.9个年龄介于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供养,而在2010年这个比例还是1比8.7。由此可见,假如无法为人口老龄化挑战找到应对之策,没有与之配套的经济、科技、社会的转型,随之而来的问题不言而喻。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埃森哲研究报告则揭示了事物的另一面,即老龄化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中,除了诸如旅游等休闲娱乐产品以及保健产品和服务等传统商机外,还包括老龄教育,即为老年人延长工作时间提供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培训;无缝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囊括了健康状况分析、病人信息和诊断的电子管理、自助工具、上门的移动健康服务等;终生金融服务,如资产释出产品、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自动提款机等;满足老年人生理需求的各种消费品等。总之,老龄产业方兴未艾,在国际上被看作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事实上,目前不少企业为迎接老龄化挑战,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决定雇用一批到2017年年龄将会相当大的工人组成一条生产线。虽然一开始“老龄工人生产线”的生产力并不高,但是该公司做了近70项小调整,如新式椅子、更舒适的鞋、放大眼镜以及可调节的桌子等,从而使这条生产线的生产力提高到与工厂里其他生产线同样的水平。英国金融机构已推出两类资产释出产品,帮助老年人为养老融资:一种是终生贷款,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摘要:重庆市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直辖10年)、经济最落后(与京、津、沪相比),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重庆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高速健康发展。研究或制订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要跳出重庆看重庆,把重庆的发展思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定位,切忌封建落后的行政或地域割据心态;二是务必要打破“城、乡”界限看城乡,统筹考虑城乡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积极培育国际比较优势,切忌愚昧的行业、产业或“城、乡”保护心态。只要重庆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实现超速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重庆市在未来的10-20年中领跑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速度,将必然从梦想变为现实(就像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和9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那样)。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本人对重庆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一、区位优势概论 从沿海、沿边的角度来看,重庆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从第一产业的角度来看,重庆也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缺乏大宗农牧业支柱产业);从能源、交通、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来看,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不突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重庆市除了没有海洋产业外,几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能够在重庆找到适当的发展空间。 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粮、棉、油、畜、禽、渔、果、林等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因此,绝对不能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希望,不切实际的寄托在依靠重庆本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方面。只有全力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永久保持山城及周遍地区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才是重庆市最大的资源、财富和吸引力之所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东施效颦”心态乃是制订重庆发展战略的大忌,低水平模仿和重复建设现象,是拖累重庆市过去以及直辖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二、产业格局分析 常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官员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二、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对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并不太大。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强求形成某个所谓合理的产业比重,肯定会引导地方经济走上歧途。 重庆市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优势并不突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什么都能搞、什么都搞不大,是重庆市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责任和根源肯定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关注的只有某个行业的世界前几强,至少也是国内前几强,所谓的地区领先早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重庆经济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龙头产业和航母型企业,虽然造成这种结局并非那一个人的过失,但现实状况的确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庆这些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其实首先是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带动和大量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其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精编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 精编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 在第一届市情报告会上的讲话 (根据讲话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二OO三年九月八日 地点:万豪酒店 主持人: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先生 报告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主持人: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银行、外国机构等陆续进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家是以极大的热情在关注重庆的发展,关注重庆的变化,希望能够正常的更多的了解重庆,参与重庆的建设。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我们按照奇帆市长指示,创办了重庆市市情报告会,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报告会为大家提供更加广泛的、有效的、重庆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重庆市情报告会我们将定期举办,并将邀请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定期为大家介绍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听取大家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就大家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今天是我们市情报告会的第一场报告,我们请到了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先生为我们作第一

场报告,奇帆市长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从上海调到重庆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重庆城市建设、金融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等广泛领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的思路。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奇帆市长果断的解决了城市道路的收费、烂尾楼等一大批难题,领导进行了全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胆推进了CBD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促成了中法水务、瑞安集团、法国罗兰等一大批外资的进入。奇帆市长以他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务实的作风、忘我的热情迎得了全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今天他将以“重庆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为题,向大家介绍重庆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良好前景,并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在渝外商投资企业、外国驻渝领事机构和外资企业在渝的办事机构,约150人。下面我提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奇帆市长为我们作报告。 报告人:好,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通报一下,重庆市目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经后一段时间市政府和有关方面将着重推进的一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我想利用一小时四十五

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 重庆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一是重庆市政府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的方式对经济活动加以干预,将各产业、各种产品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确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列的重要参考,鼓励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和对环境无害或有益的产业(包括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乃至禁止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取消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和保护,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并把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区域政策 极为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及造成的大量贫困人口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拥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重庆市政府把消除贫困和缩差共富作为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一是通过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产业政策,加大对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支持力度,加大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重要成效;二是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政策。重庆市各级政府一直把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作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低碳型资源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三是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政策,重庆市出台了对主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做出安排,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及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与防治政策。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资政策 经济发展是由一连串的投资项目的实施而实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又要保护和维持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环境资源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资金投入。重庆市合理的投资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对关系到经济增长、人类生活与健康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重大领域或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和政府担保的形式鼓励银行信贷资金加大投入;二是在投资主体方面,在存在着大量的非市场效益,难以运用市场机制调节的公益性项目,如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治理,重庆市各级政府充分

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

决策咨询委项目 项目编号: 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 (研究报告) 大学课题组

“关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课题组 课题承担学校:大学 课题委托单位:市委、市人民政府 决策咨询委员会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员:

目录 (一)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新格局的分析 (1) 1.1我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 1.2新格局下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 (1) (二)我市经济增长现状 (3) (三)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存在的问题 (5) 3.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程较慢 (5) 3.2文化产品链不完整及价值链低端化 (6) 3.3相关政府职能与新的经济格局不匹配 (8) 3.4进口贸易亟待开发 (9) (四)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10) 4.1扶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0) 4.2完善调整产业结构及优化资源配置 (12) 4.3建立我市自由贸易区 (13) 4.4促进我市进口贸易发展 (15) 4.5创新投融资体制 (16)

(一)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新格局的分析 1.1我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际经济走势持续动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发展也受“三期叠加”影响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当前,“十二五”已接近尾声,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很多新成就,但是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矛盾和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产业结构上涉及能源、原材料的重化工业比重偏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主体存在科技含量低、投入高、效益低等弊病;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等。 去年以来,全市出现了工业经济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乏力、财政收入滑坡现象。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市能否实现新一轮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十三五”时期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尽快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支撑。因此,我市在今年将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民营经济六大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这些增长点是省政府深度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研判我市发展基础与优势后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只有紧紧围绕新增长点落实发展目标和对策,才能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更加有力的支撑。 1.2新格局下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 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将科技研发转化为生产力会使得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我市在2012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多达280家,其中省级水平的就有122家,国家水平上的技术中心企业也有20家之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这主要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上,与此同时聚集效应也日益发挥作用;我市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众多,在人才和技术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给予了很多支持;企业创新纵向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核心技术领域。 经济开放程度加深。过去的十年里,我市的对外贸易量不断增加,吸引外商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

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协调发展对策(一) 摘要:本文以人均GDP为基本评价指标,运用衡量区域经济的基本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区域的经济差异的现状以及从1997—2003年差异变化的特征,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经济差异调控对策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也是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直辖市。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条件以及原有发展基础的差异等因素的作用,重庆市域内部存在着巨大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构成了基本市情。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现状、特点以及调控对策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特征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非均衡现象。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一般需要选择某一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各种统计方法来进行测算。由于资料收集的限制,本文主要依据人均GDP研究重庆市的区域经济差异。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了重庆市区县和三个经济区人均GDP 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极值比率,可发现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县际经济差异悬殊 重庆市共有区县40个,在反映县际经济差异的主要指标方面,首先,全市县际两极差异很突出。2003年全市人均GDP最高的渝中区达25517元,最低的是酉阳县仅为1977元,两者的绝对差异高达23540元,相对差异(极值比率)高达12.91倍,而同年全国31个省市的两极绝对差异为43115元,极值比率为12.97。重庆区县两极绝对差异低于全国,但相对差异接近全国水平。其次,区县总体差异也相当大。2003年全市区县人均GDP的标准差为6080元,反映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的加权变异系数为0.7165,而同年全国31个省市两个指标分别为8163元和0.627。重庆区县人均GDP的标准差低于全国,但加权变异系数高于全国水平,说明重庆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大的相对差异。 2、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地带性差异显著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按照重庆直辖以前的行政区划,可将重庆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带。西部为直辖前的小重庆市,东部则为原涪陵、万县、黔江三地市。重庆西部地区面积不到全市的30%,人口约占全市的一半,但2003年GDP占全市的比例达70.9%,而东部仅占29.1%;西部地区人均GDP达10086元,而东部仅4228元。重庆市经济重心明显向西部地区倾斜。其次,三大经济区差异显著。重庆市的“十五”规划进一步根据经济地理特点将市域划分为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都市经济圈包括重庆市主城区再加上近郊的渝北区、巴南区9个区;渝西经济区主要由原重庆市除都市经济区以外的12个区县构成;三峡经济区主要由原涪、万、黔三地的绝大部分区县组成,共19个区县。2003年,都市经济区、渝西经济区和三峡经济区的人均GDP的标准差为5273元,加权变异系数为0.584,加权变异系数也略高于全国东、中、西三个地带水平。2003年都市经济区与渝西经济句的绝对差异为8882元,相对差异为2.31倍;渝西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绝对差异为2660元,相对差异为1.59倍;都市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的绝对差异达11542元,相对差异达3.68倍。重庆三个地区的经济差异明显,其中尤其以都市经济区与三峡经济区差异最显著。 3、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圈层分布格局 根据重庆市区县人均GDP指数,还可将重庆所辖区县划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人均GDP 指数高于全市平均值的1.5倍,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双桥区、沙坪坝区、南岸区、北碚区,除双桥外,其余皆属于重庆市主城区。该圈层是重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人口占全市的比例分别为2.7%和12.6%,但创造了全市33.6%的GDP,为

宏观经济学GDP数据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情况一览表: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世界排名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 7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7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亿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亿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0 1991 21781.5亿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亿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亿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亿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亿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7 1996 71176.6亿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亿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亿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亿元 700.9 7.6% 7159元 864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