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会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七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七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七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

第三章习题七答案2.会计练习题答案

(1)

借:生产成本——A产品21900

——B产品18100

贷:原材料40000

(2)

借:制造费用2000

贷:原材料2000

(3)

借:库存现金3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4)

借:应付职工薪酬24000

贷:库存现金24000

(5)

借1:材料采购——甲材料1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380

贷:银行存款17380

借2:原材料——甲材料150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15000

(6)

借:材料采购——乙材料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6800

贷:应付票据——八一厂46800

(7)

借1:材料采购——乙材料600

贷:库存现金600

借2:原材料——乙材料40600

贷:材料采购——乙材料40600

(8)

借:银行存款3000

贷:应收账款——新华厂3000

(9)

借:应交税费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10)

借:生产成本——A产品10000

——B产品10000

制造费用3000

管理费用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0

(11)

借:生产成本——A产品1400

——B产品1400

制造费用420

管理费用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3360

(12)

借:制造费用2380

管理费用780

贷:累计折旧3160

(13)

借:制造费用1400

贷:银行存款1400

(14)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92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9200/20000=0.46(元)

A产品分担制造费用=10000×0.46=4600(元)

B产品分担制造费用=10000×0.46=4600(元)

借:生产成本——A产品4600

——B产品4600

贷:制造费用9200

(15)

借:库存商品——A产品37900

贷:生产成本——A产品37900

(16)

借:应收账款——新华工厂131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1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9040

(17)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

贷:库存商品——A产品36000

——B产品44000

(18)

借:销售费用1100

贷:库存现金1100

(19)

借:财务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0)

借:管理费用1200

贷:银行存款1200

(21)

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1120

按正规的处理方法应分为两个步骤:

①生辅助材料损坏,在报经批准前(假设不考虑应交增值税问题):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120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1120

②报经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1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120

(22)

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300

贷:营业外收入300

(23)

借1:银行存款234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340

借2:其他业务成本1500

贷:原材料1500

(24-1)

借:主营业务收入112000

其他业务收入2000

营业外收入300

贷:本年利润114300

(24-2)

借:本年利润91840

贷:主营业务成本80000

其他业务成本1500

管理费用3120

销售费用1100

财务费用5000

营业外支出1120

12月份利润总额=114300-91840=22460

(25-1)

12月份应交所得税=22460×25%=5615(元)借:所得税费用56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615

(25-2)

借:本年利润5615

贷:所得税费用5615 (26)

12月份净利润=22460-5615=16845(元)

12月份应提取盈余公积=16845×10%=1684.5(元)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684.5

贷: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1684.5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微观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微观第七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价格歧视博弈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二、选择题 1、对于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会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会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的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1; B、Ed<1; C、Ed=1; D、Ed=0。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A市场的需求弹性等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D、以上都对。 6、以下关于价格歧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其进行划分; B、一级价格歧视引起无谓损失; C、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 D、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就必定不能进行套利活动。 7、垄断竞争的厂商短期均衡时,()。 A、一定能获得差额利润; B、一定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经济利润、发生亏损和获得正常利润都有可能。 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耐性; B、每一个寡头都认定对方的产量保持不变; C、每一个寡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11、斯威齐模型是()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就一定跟着提高价格; B、说明为什么每个厂商要保持现有的价格,而不管别的厂商如何行动; 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的变动价格)而不是说明价格如 何决定; 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具有弹性。 12、在斯威齐模型中,弯折需求曲线拐点左右两边的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13、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 A、垄断利润 B、垄断亏损 C、产品的过度生产 D、产品的生产不足。 三、判断题 1、垄断厂商后可以任意定价。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3、一级价格歧视是有市场效率的,尽管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剥夺了。 4、寡头之间的串谋是不稳定的,因为串谋的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5、垄断厂商生产了有效产量,但它仍然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收取的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取的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 6、完全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实际需求曲线得到的。 8、由于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它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 (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PDU。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traffic analysis)。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 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0.改革的性质是()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

分析化学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概要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配位效应; (2)沉淀效应; (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0.4V(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0.4V ,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3)碘量法3I2+6HO-===IO3-+3H2O, 2S2O32-+I2===2I-+2H2O Cr2O72-+6I-+14H+===3I2+3Cr3++7H2O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第七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2003年6月2日杜某将自己家的耕牛借给邻居刘某使用。6月8日刘某向杜某提出将耕牛卖给自己,杜某表示同意。双方商定了价格,并约定3天后交付价款。但6月10日,该头耕牛失脚坠下山崖摔死。对于该耕牛死亡的财产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C) A.杜某 B.杜某与刘某各承担一半 C.刘某 D.杜某承担1/3,刘某承担2/3 本题涉及交付时间的确定问题。依《合同法》第140条规定,标的物在订立合同之前已为买受人占有的,合同生效的时间为交付时间。本题中,刘某已经占有了杜某的耕牛。6月8日双方达成买卖协议,该时间即为标的物的交付时间。再依《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刘某和杜某对风险负担未有约定,耕牛已经交付于刘某,故刘某应承担该风险责任。本题正确选项为C。 2、甲方购买一批货物,约定于6月15日提货,但其因没有安排好汽车而未能提货。当天傍晚,出卖人的仓库遭雷击起火,货物被烧。你认为应如何确定损失的承担? A、出卖人,因为货物是在其控制之下 B、出卖人,因为货物所有权没有转移 C、买受人,因为他未能按时提货 D、双方分提,因为谁都没有过错 【答案】C 【考点】买卖合同的风险承担 【详解】根据《合同法》第143条的规定:因买受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不能按约定的期限交付的,买受人应当自违反约定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因此C正确。 3、甲向乙购进一批玉米,双方约定,合同履行地在乙所在城市S市。5月1日乙为甲代办托运运往M县。在运输过程中,5月3日甲与丙签订协议,将将批玉米转让给丙,在M县火车站交货。5月4日由于遇到洪爆发,火车在运输途中出轨,玉米损失。该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甲承担 B、乙承担 C、丙承担

第7章图习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7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的度为与它相关联的()的数目。 A. 顶点 B. 边 C. 权 D. 权值 2.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 v i与v j之间的路径为从v i到达v j的一个()。 A. 顶点序列 B. 边序列 C. 权值总和 D. 边的条数 3.图的简单路径是指()不重复的路径。 A. 权值 B. 顶点 C. 边 D. 边与顶点均 4.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 n-1 B. n(n-1)/2 C. n(n+1)/2 D. n(n-1) 5.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 n-1 B. n C. n+1 D. 0 6.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 ) 倍。 A. 3 B. 2 C. 1 D. 1/2 7.若采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该邻接矩阵是一个 ( )。 A. 上三角矩阵 B. 稀疏矩阵 C. 对角矩阵 D. 对称矩阵 8.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9.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10.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选择权值最小的边的原则是该边不能在 图中构成()。 A. 重边 B. 有向环 C. 回路 D. 权值重复的边 11.在用Dijkstra算法求解带权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要求图中每条边所带的权值必须是()。 A. 非零 B. 非整 C. 非负 D. 非正 12.设G1 = (V1, E1) 和G2 = (V2, E2) 为两个图,如果V1 ? V2,E1 ? E2,则称()。 A. G1是G2的子图 B. G2是G1的子图 C. G1是G2的连通分量 D. G2是G1的连通分量 13.有向图的一个顶点的度为该顶点的()。 A. 入度 B. 出度 C. 入度与出度之和 D. (入度﹢出度))/2 14.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包含图中所有顶点的一个()子图。 A. 极小 B. 连通 C. 极小连通 D. 无环 15.n (n>1) 个顶点的强连通图中至少含有()条有向边。 A. n-1 B. n n(n-1)/2 D. n(n-1) 16.在一个带权连通图G中,权值最小的边一定包含在G的()生成树中。 A. 某个最小 B. 任何最小 C. 广度优先 D.深度优先 17.对于具有e条边的无向图,它的邻接表中有()个结点。 A. e-1 B. e C. 2(e-1) D. 2e 18.对于如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从顶点1到顶点5的最短路径为()。 A.1, 4, 5 B. 1, 2, 3, 5 C. 1, 4, 3, 5 D. 1, 2, 4, 3, 5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7.13 电池电动势与温度 的关系为 263)/(109.2/10881.10694.0/K T K T V E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计算25℃时该反应的Θ Θ Θ ???m r m r m r H S G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 过程的。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相同温度下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极反应为 阳极 +-→-H e H 22 1 阴极 --+→+Cl Hg e Cl Hg 222 1 电池反应为 (2)25 ℃时 {} V V E 3724.015.298109.215.19810881.10694.0263=??-??+=-- 1416310517.115.298108.510881.1)( -----??=???-?=??K V K V T E

因此, 1193.35)3724.0309.964851(--?-=???-=-=?mol kJ mol kJ zEF G m r 1111464.1410157.1309.964851-----??=?????=??=?K mol J K mol J T E zF S m r 11357.3164.1415.2981093.35--?-=??+?-=?+?=?mol kJ mol kJ S T G H m r m r m r 11,365.479.1615.298--?=??=?=mol kJ mol kJ S T Q m r m r (3)1,57.31-?-=?=mol kJ H Q m r m p 7.14 25℃时,电池AgCl s AgCl kg mol ZnCl Zn )()555.0(1-?电动势E=1.015V ,已知,,7620.0)(2V Zn Zn E -=+ΘV Ag AgCl Cl E 2222.0)(=-Θ,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141002.4)( --??-=??K V T E p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电池的标准平衡常数;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 (4)求溶液中2ZnCl 的标准粒子活度因子。 解:(2)ΘΘ Θ= -k F RT E E ln z 左右可以得到331088.1?=Θk (3)P m r m r T E TzF S T Q )( ,??=?=得到 =m r Q ,-23.131-?mol kJ (4)3 3 2)(4)(Θ ±± ==b b r a ZnCl a

概率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参数估计习题参考答案 1.设,0 ()0, 0x e x f x x θθ-?>=?≤?,求θ的矩估计。 解 ,0 dx xe EX x ?+∞ -=θθ设du dx u x x u θ θ θ1 ,1 ,= = = 则0 0011 1()0()u u u EX ue du ue e du e θθθθ+∞+∞--+∞--+∞ ????==-+=+-??? ?????=θ 1 故1EX θ= ,所以x 1?=θ 。 2. 设总体X 在[]b a ,上服从均匀分布,求a 和b 的矩估计。 解 由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知 1 ()()2 E X a b =+ (1) 21()()12 D X b a =- (2) 由(1)解得a EX b -=2,代入(2)得2)22(12 1 a EX DX -= , 整理得2)(3 1 a EX DX -=,解得 ()()a E X b E X ?=-?? =?? 故得b a ,的矩估计为 ??a x b x ?=??=+??其中∑=-=n i i x x n 1 22 )(1?σ 。 3.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x e f x x θ θθ-= ,求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设)!)...(!)(!(),()(2111n n x n i i x x x e x f L n i i θ θ θθ-=∑===∏,则

1 1 ln ()()ln ln(!)n n i i i i L x n x θθθ===--∑∑ 11 ln ()11?0, n n i i i i d L x n x x d n θθθθ===-===∑∑ 4.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为 , 其中 (θ>0), 求θ的 极大似然估计量. 解. 设(X 1, X 2,…, X n )是来自X 的一样本. 由极大似然估计原理,参数θ的似然函数为: , 上式两边取对数 似然方程为 解似然方程得θ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是 . 5.设总体X 的密度函数1(,)()(a a x f x a x e a θθθ--=已知),求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 解 1 1121 ()(,)(...)n a i i n x n n a i n i L f x a x x x e θ θθθ=--=∑==∏ 1 1 ln ()ln ln (1)ln n n a i i i i L n n a a x x θθθ===++--∑∑ 1 ln ()0n a i i d L n x d θθθ==-=∑ 解得 ∑==n i a i x n 1 1θ。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着。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沉淀,在相同质量时,颗粒越小,沉淀结构越不稳定,其溶解度越大,反之亦反。综上所述,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大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这种现象为共沉淀,其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性物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无论是共沉淀还是后沉淀,它们都会在沉淀中引入杂质,对重量分析产生误差。但有时候利用共沉淀可以富集分离溶液中的某些微量成分。 5.在测定Ba2+时,如果BaSO4中有少量BaCl2共沉淀,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如有Na2S04、Fe2(SO4)3、BaCrO4共沉淀,它们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果测定S042-时,BaSO4中带有少量BaCl2、Na2S04、BaCrO4、Fe2(S04)3,对测定结果又分别有何影响? 答:如果BaSO4中有少量BaCl2共沉淀,测定结果将偏低,因为M BaO<M BaSO4。如有Na2S04、Fe2(SO4)3、BaCrO4共沉淀,测定结果偏高。如果测定S042-时,BaSO4中带有少量BaCl2、Na2S04、BaCrO4、Fe2(S04)3,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BaCl2偏高、Na2S04偏低、BaCrO4偏高、Fe2(S04)3偏低。 6.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本质决定?哪些因素与沉淀条件有关?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计量课后习题第七章答案

习题 解释概念 (1)分类变量 (2)定量变量 (3)虚拟变量 ( 4)虚拟变量陷阱 (5)交互项 (6)结构不稳定 (7)经季节调整后的时间序列 答:(1)分类变量: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分类变量。 (2)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如工资、工作年数、受教育年数等,这些变量就称为定量变量。 (3)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 )。 (4)虚拟变量陷阱是指回归方程包含了所有类别(特征)对应的虚拟变量以及截距项,从而导致了完全共线性问题。 (5)交互项是指虚拟变量与定量变量相乘,或者两个定量变量相乘或是两个虚拟变量相乘,甚至更复杂的形式。比如模型: 12345i i i i i i i household lwage female married female married u βββββ=++++?+ female married ?就是交互项。 (6)如果利用不同的样本数据估计同一形式的计量模型,可能会得到1β、2β不同的估计结果。如果估计的参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就称为模型结构不稳定。 (7)一些重要的经济时间序列,如果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数据,利用季节虚拟变量或者其他方法将其中的季节成分去除,这一过程被称为经季节调整的时间序列。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命名下列化合物。 ^ OH OH OH O C H 3CH 3 Ph CHCH 2CH 2CH 3OH C 2H 5OCH 2CH 2O C 2H 5 (7) (8) (9)(10) CH 3OH NO 2 O CH 2OH CH 3O CH 2CH 3 CH 3 CH 3 H O H O CH 3(11) (12) (13) (14) 解:(1) 4-丙基-4-庚醇 (2) 2-甲基-3-戊炔-2-醇 (3) 3-氯-2-溴-1-丁醇 (4) (E )-2,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 (5) (2R ,3R )-3-甲基-4-戊烯-2-醇 (6) (E )-2-丁烯-1,4-二醇 (7) 4-环戊烯-1,3-二醇 (8) 3-甲基-5-甲氧基苯酚 (9) 1-苯基-1-丁醇 (10) 乙二醇二乙醚 (11) 2-硝基-1-萘酚 (12) 4-甲氧基环己基甲醇 (13) 1,2-环氧丁烷 (14) (2S ,3R )-2,3-二甲氧基丁烷 ~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3,3-二甲基环戊醇 (2) 肉桂醇 (3) 环戊基叔丁基醚 (4) 3-环己烯基异丙基醚 (5) 顺-1,2-环己二醇 (6) 2,3-二巯基-1-丙醇 (7) 4-丁基-1,3-苯二酚 (8) 二苯并-18-冠-6 解: CH CH CH 2OH OH C H 3C H 3(1) (2) O O C(CH 3)3 CH(CH 3)2 (3) (4) ~ SH SH CH 2CH CHOH (5) (6) OH OH C(CH 3)3 O O O O O (7) (8)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成序。 (1)丙三醇,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 (2)3-己醇,正己醇,正辛醇,2-甲基-2-戊醇 解:(1)丙三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 (2)正辛醇>正己醇>3-己醇>2-甲基-2-戊醇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与卢卡斯试剂作用的速率快慢排列成序。 (1)1-丁醇,2-丁烯-1-醇,3-丁烯-2-醇,2-丁醇 , (2)叔丁醇,正丁醇,环己醇 (3)对甲氧基苄醇,对硝基苄醇,苄醇 解:(1)3-丁烯-2-醇>2-丁烯-1-醇>2-丁醇>1-丁醇 (2)叔丁醇>环己醇>正丁醇 (3)对甲氧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

第七章选择题精选.

选择题 7-1在影响挡土墙土压力的诸多因素中,( C )是最主要的因素。 A. 挡土墙的高度 B. 挡土墙的刚度 C.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及大小 D. 墙后填土类型 7-2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C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倾斜 7-3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A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4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5设计仅起挡土作用的重力式挡土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A )计算。 A. 如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6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C )计算。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7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基本假设之一是( B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填土为无黏性土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光滑 7-8下列指标或系数中,哪一个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无关?( A ) 。 A. γ B. α C. δ D. ? 7-9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A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0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B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1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 C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2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A. E a< E0< E p B. E a

第7章习题及解答

本章解答只给出算法描述,1~7题略。 ⒈一棵度为2 ⒉对于图2所示的树,试给出: ⑴双亲数组表示法示意图; ⑵孩子链表表示法示意图; ⑶孩子兄弟链表表示法示意图。 ⒊画出下图所示的森林经转换后所对应的二叉树,并指出在二叉链表中某结点所对应的森林中结点为叶子结点的条件。 (3题图) (4题图) ⒋将右上图所示的二叉树转换成相应的森林。 ⒌在具有n(n>1)个结点的各棵树中,其中深度最小的那棵树的深度是多少?它共有多少叶子和非叶子结点?其中深度最大的那棵树的深度是多少?它共有多少叶子和非叶子结点? ⒍画出和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树T: 树的先根次序访问序列为:GFKDAIEBCHJ; 树的后根访问次序为:DIAEKFCJHBG。 ⒎画出和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森林F: 森林的先序次序访问序列为:ABCDEFGHIJKL; 森林的中序访问次序为:CBEFDGAJIKLH。 ⒏对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 typedef struct TreeNode{ datatype data; struct TreeNode *child, *nextsibling ; }NodeTtpe , *CSTree; int high(CSTree t ) { if ( t= =NULL ) return ( 0 ) ; (2题图)

else { h1=high(t->child ) ; h2=high(t->nextsibling ); return(max(h1+1,h2)); } } ⒐对以孩子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算法略 ⒑对以双亲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 int parent ; }NodeType; int high(NodeType t[ ], int n) { maxh=0; for (i=0 ;imax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