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溶解度专题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

,且可以相互

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

溶解度越低。

(4)溶解度曲线

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

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

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

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

析出的有 C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

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石灰水B.液氧 C.牛奶D.冰水

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6、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10、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

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生石灰

D、烧碱

12、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掉一部分溶液

17、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c)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升高水的温度

D. 降低水的温度

19、 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D )

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10.在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10%,如再加入5gA 或蒸发掉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 的溶解度为( B )

A B C D 无法计算

12.现有40℃时KNO 3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此时

需加水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 3的溶解度是( B)

A 32g

B 64g

C D

13.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 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 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C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2)(OH Ca 溶液

D. NH 4Cl 溶液

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D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

和溶液( C )

A. 15 g

B. 14 g

C. g

D. g

6. 20℃时,25g 水中溶解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C )

A. 难溶

B. 易溶

C. 可溶

D. 微溶

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

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D )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比较

10. t ℃时,在m g 水中溶解某物质ng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

正确的是( B ) A. n m 100 B. m n 100(g ) C.n m n

+100 D.m n (g )

12. t ℃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S g ,则b g M 物质在t ℃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 ) A. g S S b )100(+ B.(100+S +b )g C. g b b S )100(+ D. g S b 100

15. 有A 、B 、C 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A 物质1 g 溶解后

得到11 g 饱和溶液;B 物质130 g 制成1150 g 溶液;C 物质25 g 溶解在350 g 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A. A > B >C

B. B>A>C

C. B> C > A

D. C >B>A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克,其含义是( A )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克

℃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克

C.把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C )

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时KClO 3的溶解度为10g ,424g KClO 3溶液中加入10g KClO 3和6g 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液中含溶剂为( D )

1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 ℃的KNO 3溶液100克蒸发掉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 克水,又析出5克晶体,则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是( D )

克 克 克 克

14.将某物质溶液蒸发50g 水后,温度降到t ℃,析出8g 该物质晶体(不含结晶水);再蒸发50g 水,仍保持t ℃,又析出10g 晶体,那么原溶液欲达到t ℃时的饱和溶液,至少应( AB )

A.蒸发掉10g 水

B.加入2g 该物质

C.蒸发掉15g 水

D.加入8g 该物质

℃时,Mg 某物质A 的饱和溶液,A 溶解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W ,该物质在t ℃时溶解 度可表示为( A )

N N -100100 B.W M W 100- g C.W M N M +- g W

M 100 16.某温度下,对于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D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解度=g 100 C.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解度溶解度=+g 100 D.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解度=g 100 4.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 的是( D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

3.同一温度下,从100 mL 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 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溶液变稀

B .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 .仍为饱和溶液

D .以上均不对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 )

A .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

B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C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味冲到鼻腔

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5.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C )

A .浓溶液

B .稀溶液

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20、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B )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乙加入100g水中可得l60g溶液

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 l℃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11.(2011.无锡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

B.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3℃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12.(2011.烟台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2011.河南省)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2、(2011年江苏南京,15题)右图为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

Ba浓的溶液中含有少量的b,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

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

C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

D、1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溶剂配成的饱和溶液,再

加热到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

溶解b的质量小于析出c的质量

6、(2011年山东滨州,21题)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氯化钠

的溶解度。

(2)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用法提纯硝酸钾。

(3)硝酸钾、氯化钠都属于(填“易溶”、“可

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1)>(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3)易溶

7、(2011年广东广州,22题)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70'C 时,在l00g 水中加入ll0g 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

液是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将上述溶液降温到l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

是________g 。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

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①析出的晶体中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只含氯化钠,不含硝酸钾,且氯化钠达到饱和

B .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

C .含有氯化钠,叉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

(1)把20℃时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z 。

溶质 溶剂 溶液

24g (100-24)=76g 100g

x y 350g

78g z (78+z )g

g g y g x g 3501007624== 解得x=84g ,y=266g

z g g 767824= 解得z=247g

[例1] 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克。30℃时将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 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 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解析:

(1)30℃时将克氯化铵配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x 。

30℃时,溶质 溶剂 溶液

100g

x (x+)g

x g g g 1007.688.45=解得x=150g ,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150g=<400g ,是不饱和溶液。

(2)

① 需蒸发水的质量=400g -=

② 方法一:设使溶液成为饱和溶液需再加入氯化铵的质量为x.

30℃时,溶质 溶剂 溶液

100g

+x 400g+x

x g g x g g +=+4008.1457.688.45 解得x=

方法二:因为蒸发掉水可成为饱和溶液,也可考虑若向水中加入氯化铵至饱和,也可使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0℃时,溶质 溶剂

100g

x

g g x g 3.1811008.45= 解得x=

[例2] t ℃时,NaNO 3的溶解度是25g ,现向盛有200g 10%NaNO 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 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

A. 溶液质量是230g

B. 溶质质量是50g

C. 溶剂质量是170g

D. 溶质质量是45g

解析: t ℃时原NaNO 3溶液中m (NaNO 3)=200g ×10%=20g ,m (H 2O )=200g ×90%=180g ,设达到饱和时,需加入NaNO 3的质量为x 。

溶质 溶剂 溶液

25g 100g 125g

20g +x 180g 200g+x

解得x=25g ,此时NaNO 3饱和溶液中m (NaNO 3)=45g ,m (H 2O )= 180g ,m (溶液)=225g

答案:D

[例3] 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 ,乙为1000g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 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

解析: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个定值,甲、乙两份饱和溶液的质量虽然不相等,但每15g 水中溶有的食盐是相等的。若各蒸发掉15g 水,原来溶解在这15g 水中的食盐就析出,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而与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无关。

答案:A

[例4] 现有500g20℃的A 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 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 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解析:20℃时500g A 溶液??

???????→?g

g 520水,析晶蒸发(500-25)gA 溶液(饱和)?????????→?g g 720水,析晶蒸发(500-25-27)g A 溶液(饱和) ∴ 20℃时A 饱和溶液中 溶质 溶剂

S 100g

7 20g

∴ S=35g

答案:35g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

一.选择题溶解度曲线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 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 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 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 溶液 D.t 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 液为饱和溶液 3.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 最多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 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 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D.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二.分析题 1. 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 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g水中溶解9.7g 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2. 右图为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 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使甲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 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 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初三化学溶解度

初三化学专题------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1: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练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2: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 (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例2] 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A. 溶液质量是230g B. 溶质质量是50g C. 溶剂质量是170g D. 溶质质量是45g [例3] 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判断 [例4] 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例5] t℃,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水,然后冷却至t℃,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10g、20g、30g,析出A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c=a+b B. c=2b-a C. c=2a+b D. c=2a-b [例6] 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NH4NO3的溶解度。⑵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 [例7] t℃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a)g是() 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 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 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溶解性表

1.2Mg+O2点燃或Δ2MgO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应用:白色信号弹

2.2Hg+O2点燃或Δ2HgO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3.4Al+3O2Δ2Al2O3 化学反应现象: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4.3Fe+2O2点燃Fe3O4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5.C+O2点燃C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6.S+O2点燃SO2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2H2+O2点燃2H2O 化学反应现象: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应用:高能燃料 8.4P+5O2点燃2P2O5 化学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应用: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9.CH4+2O2点燃2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应用: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10.2KClO3 MnO2Δ 2KCl +3O2↑ 化学反应现象: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1.2KMnO4Δ K2MnO4+MnO2+O2↑ 化学反应现象: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备氧气 12.2HgOΔ2Hg+O2↑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应用:拉瓦锡实验 13.2H2O通电2H2↑+O2↑ 化学反应现象: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应用:电解水 14.Cu2(OH)2CO3Δ2CuO+H2O+CO2↑ 化学反应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铜绿加热 15.NH4HCO3ΔNH3↑+ H2O +CO2↑ 化学反应现象: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应用: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16.Zn+H2SO4=Zn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应用:实验室制备氢气 17.Fe+H2SO4=Fe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8.Mg+H2SO4 =MgSO4+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19.2Al+3H2SO4=Al2(SO4)3+3H2↑ 化学反应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0.Fe2O3+3H2Δ 2Fe+3H2O 化学反应现象: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 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溶解度知识点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 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 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 7 14 56 70 /g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 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第3题图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 号)。 ① 蒸发水② 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 加入水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答案】(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完整版)初三化学有关溶液的计算)

课题 有关溶液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有关溶液的计算 教学内容 有关溶液计算的复习 ■基本公式 (1)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2)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100s (3)%100?=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注意点:(1)一定温度下(2)饱和状态 ■质量分数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注意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4)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1)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3)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4)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 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溶解度S 与质量分数C%之间的换算 (1)c%=100 s s +×100%(2)S =c -100c ×100g 换算前提:温度不变、饱和状态 ■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方区域点表示在该温度下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并有溶质析 出, 即没有全部溶解,如图中点a (2)曲线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没有溶质析出也不能继续溶解,如图中点b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 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专题练习2(含答案) (总分:100.0 考试时间:107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选择题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8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8小题每题1.0分小计8.0分;共计8.0分。 1、在一定温度下, 从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倒出10g, 对于倒出的溶液, 数值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解度 2、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述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有5g 氯化钠 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会[]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判断 5、10℃时将162g 溶解在300g14.9%的溶液中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4.8g B.81g C.162g D.362g 6、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密度为ρ的酒精的浓溶液v mL,向其中加入x mL水稀释,则有关酒精稀溶液的计算正确的是[] 7、在100g稀硫酸中加入20%的硫酸100g,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2%,则原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 B.8% C.4% D.10% 8、往质量分数为30%的烧碱溶液中再加入4g烧碱和1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则[] A.A<30B.A=30C.30<A<40D.A=4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第9小题为1.0分;从第10小题到第17小题每题2.0分小计16.0分;从第18小题到第19小题每题3.0分小计6.0分;从第20小题到第22小题每题4.0分小计12.0分;第23小题为6.0分;共计41.0分。 9、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________(填“浓”或“稀”). 10、将100g10%的KNO3溶液稀释成5%的KNO3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1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 12、要增大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时的KNO3饱和溶液中(见图中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中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温”或“降温”)________,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填“增多”或“减少”)________.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 4g 。 (2)线 ○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C B A O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设计

溶解度重要知识点

溶解度曲线相关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 .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说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 .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0- 40- 30- 20- 10- 甲 乙 温度/ t 1 t 2 溶 解度/g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