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7 运动型问题

2015届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7 运动型问题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之质点的直线运动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1.图10中游标卡尺读数为 mm ,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 . 1.【答案】(1)5 2.35 4.686—4.689 2.如图是质量为2.0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 ~t 图象,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 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1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1m /s B .在0~3.0 s 时间内,物体一直向右运动 C .3.0s 末,合力的功率为16W D .在1~6.0s 时间内,合外力做正功 2.【答案】C 3.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13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 s 2.求: (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1a 、2a ;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 (3)斜面的倾角θ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解析】(1)由图得,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2211 1/8/5.04v a s m s m t ==??= 下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2 2122/2/12v a s m s m t ==??= (2)由图得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 =S 面=1m (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上滑过程:1cos sin mg m a m g =?+?θμθ 下滑过程:2cos sin mg ma mg =?-?θμθ 代入数据求得:θ=300

.3505 3==μ 4.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斜槽AB 和水平槽BC 平滑连接,斜槽AB 的竖直高度H =6.0m ,倾角θ=37°。水平槽BC 长d=2.0m ,BC 面与水面的 距离h=0.80m ,人与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0。取重力加速度 g =10m/s 2,cos37°=0.8,sin37°=0.6。一小朋友从滑梯顶端A 点无初速地自由 滑下,求: (1)小朋友沿斜槽AB 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 ; (2)小朋友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υ; (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在水平方向位移的大小x 。 4.【解析】(1)小朋友沿AB 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 F mg a f -=θsin 又 N f F F μ= θcos mg F N = 得小朋友沿AB 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 a=g sin θ-μg cos θ = 5.2 m/s 2 (2)小朋友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02 1sin 2-=--mv mgd H F mgH f μθ 得小朋友滑到C 点时速度的大小 v= 10 m/s (3)在从C 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小朋友做平抛运动,设此过程经 历的时间为t , 22 1gt h = 小孩在水平方向的位移 x=vt 解得 x=4.0m 5.一辆长为l 1 = 14 m 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v 1 = 8 m/s 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一辆 长为l 2 = 10 m 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a = 2 m/s 2的加速度由东向西匀加速行驶,已 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前端相距s 0 = 240 m ,当货车的速度达到v 2 = 24 m/s 时即保 持该速度匀速行驶,求两车错车所用的时间。 5.【解析】由已知客车长l = 14 m ,它做匀速运动,v 客= 8 m/s 货车长d = 10 m ,加速度为a = 2 m/s ,两车开始相距s 0 = 240 m ,设经过t 1 时间两车车头相遇,并设想火车始终在做匀加速运动 A B C θ H h d mg F N F f 【图1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x 2·x 3=x 6 B 、(a -1)2=a 2-1 C 、3a +2a =5a 2 D 、(ab)3=a 3b 3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3.在下面4个条件:①AB=CD ;②AD=BC ;③AB ∥CD ;④AD ∥BC 中任意选出两个,能判断出四 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是( ) A 、 65 B 、 31 C 、 21 D 、 3 2 4.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②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 行四边形 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 边形.其中真命题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2m-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x 1,x 2,x 12+x 22=7,则(x 1-x 2)2 的值是( ) A 、-11 B 、13或-11 C 、25或13 D 、13 6. 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ACB =90°,AC =3,AD =2,则sinB 的值是( ) A 、 32 B 、2 3 C 、35 D 、25 7.某商店有5袋面粉,各袋重量在25~30公斤之间,店里有一磅秤,但只有能称50~70 公斤重量的秤砣,现要确定各袋面粉的重量,至少要称( ) D C B A

L p Q (C) (A ) M M L L Q p (D) (B) M L (D) (B) M L L Q p (C) M L A 、7次 B 、6次 C 、5次 D 、4次 8.二次函数y=ax 2+x+a 2-1的图象可能是( ) 9.如图,直线l 是一条河,P 、Q 两地相距8千米,P 、Q 两地到l 的距离分别是2千米、5千米,欲在l 上的某点M 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 、Q 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铺设的管道最短的是( ) 10.如图,将ABC △绕点C 旋转60o 得到A B C ''△,已知6AC =, 4BC =,则线段AB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 ) A .32π B .83π C .6π D .310π 二.填空题( 24分) 11. 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 384 000千米,将这个距离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表示应 A. B. C. D. A '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为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期我继续授九(2)(4)班的数学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努力,两个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加上本学期是最关键的时期,面临中考,课程进度要加快,才能有计划的复习。 2、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 第一章《二次函数》共分三节。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然后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最后通过设置探究栏目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章《相似》是在前面研究图形的全等和一些全等变换基础上的拓广与发展。全章共分三小节内容。第一小节“图形的相似”主要介绍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并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

小节“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小节“位似”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相似——位似,研究了位似图形的画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 第三章《锐角三角函数》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第二节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第一节内容是第二节的基础,第二节是第一节的应用,并对第一节的学习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第四章《投影与视图》分为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投影的基础知识;视图、三视图等概念,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地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3.教学疑点:平均数简化公式的应用,a如何选择. 4.解决办法:分清两个公式,公式②的运用要选择一个适当的a.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教师出示幻灯片)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1.怎样比较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加射击比赛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部分学生可能想到去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让学生动手具体算一下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它们相等在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说明,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写出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提高训练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提高训练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 F mg θ=(2)43d L = 【解析】 【详解】 (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 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 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 sin 4 F mg θ= (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 21 4sin 6cos 32)4v 2 mg L mg L L L m θμθ?-??++= ?( 可得:v 3sin gL θ=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 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浏阳市2005年下学期期终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同学:希望你树立信心,迎难而上,胜利将一定会属于你的! 一、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0分) 1、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出现点数为偶数的概率为 。 2、约分x 2-4x+4 x 2-4 = 3、一元二次方程(2x-1)2-7=x 化为一般形式 4、a 8÷a 2= 5、如图1,点A 、B 、C 在⊙O 上,∠ACB =25°, 则∠AOB = 。 6、已知圆锥底面半径为2cm ,每线长为6cm ,则 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 7、已知如图2,△ABC 中,D 在BC 上,且∠1= ∠ 2,请你在空白处填一个适当的条件:当 时,则有△ABD ≌△ACD 。 8、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9、方程x 2=x 的根是

10、一段时间里,某学生记录了其中7天他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结果如下(单位:分钟)80、90、70、60、50、80、60,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该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约为 分钟。 二、认真选一选。(将每小题内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入下表中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3分,共30 11、计算2006°+(3 )-1 的结果是: A 、20061 3 B 、2009 C 、4 D 、43 12、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有一锐角对应相等 B 、有两锐角对应相等 C 、两条边分别相等 D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 应相等 13、若x =1是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与K 的值是: A 、 2,3 B 、-2,3 C 、-2,-3 D 、2,-3 14、三角形的外心是指: A 、三角形三角平分线交点 B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 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D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15、已知如图3,AC 是线段B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计划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二班,学生上学期成绩居全县第四,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以下内容是品才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参考! 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二班,学生上学期成绩居全县第四,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做事慢慢腾腾,有几个学生应该考优生的学生都没有考到优生,如连清,赵熙,马晓宇,李功奎,张信心,夏

森,柯昭君,许鑫鑫,徐婷婷等,这些也许是老师督导不到位,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四、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

内蒙古兴安盟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内蒙古兴安盟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九上·娄底期中) A,B两城间的距离为15千米,一人行路的平均速度每小时不少于3千米,也不多于5千米,则表示此人由A到B的行路速度x(千米/小时)与所用时间y(小时)的关系y= 的函数图象是() A . B . C . D . 2. (2分)一个容量为100立方米的水池,原有水60立方米,现以每分钟2立方米的速度匀速向水池中注水,设注水时间t分钟,水池有水Q立方米,则注满水池的时间t为() A . 50分钟 B . 20分钟 C . 30分钟 D . 40分钟

3. (2分) (2019八下·北京期中) 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5九上·崇州期末)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 A . 第一、三象限 B . 第一、二象限 C . 第二、四象限 D . 第三、四象限 5. (2分)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它的解析式是() A . B . C . D . 6. (2分) (2017九上·鞍山期末) 如图,在长为8cm、宽为4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的矩形面积是() A . 2 cm2 B . 4 cm2 C . 8 cm2 D . 16 cm2 7. (2分) (2020九上·鄞州期末) 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那么它们的周长之比是() A . 1:2 B . 1:4 C . 1:8 D . 1:16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简易版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 划简易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简易版温馨提示:本计划文件应用在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谈谈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中考总复习具体做法。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周课时 13. 1-3.6注册、缴费5 2 3.T3.2复习;3. 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3 3. 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第三章回顾与思考;课题学习:设计遮阳篷第三章复习与练习;5 4第三章复习与测试4. 150年的变化4. 2

哪种方式更分分合算5 5 4. 3游戏公平吗第四章 回顾与思考第四 章 复习与测试5 6第一章数与式1.1有理数1.2实数1.3 代数式 1.4整式5 7 1.5分式第一章练习与测试第二章方程 与 不等式2. 1方程与方程组校第五次月考5 8 2.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二章练习与测 试 第三章 函数3. 1平面直角坐标系3. 2函数5 9 3. 3 一次函数3. 4反比例函数3. 5二次函 数第三章练习与测试5 10第四章基本图形4.1角、相交线和平 11第四章 练习与测试第五章 图形与变换 行线4. 2三角形4. 3四边形4. 4 !i!

高中物理专题训练一:力与运动基础练习题

专题训练一、力和运动一.选择题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 的个数和性质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静止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14.如图所示,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直角三角形,BC水平,AC边竖直,∠ABC=α,AB及AC两边上分别套有细线连着的铜环,当它们静止时,细线跟A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细线长度小于BC) A.θ=α B.θ> 2 π C.θ<α D.α<θ< 2 π 2.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1-1所示。不计滑轮摩擦,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25m/s2 B.5m/s2 C.10m/s2 D.15m/s2() 3.小木块m从光滑曲面上P点滑下,通过粗糙静止的水平传送带落于地面上的Q点,如图1-2所示。现让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逆时针转 动,让m从P处重新滑下,则此次木块的落地点将 A.仍在Q点 B.在Q点右边() C.在Q点左边 D.木块可能落不到地面 4.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则捅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是图1-3中的哪一个(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 5.把一个重为G的物体用水平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墙面上,则从t=0开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 图1-1 P m Q 图1-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f/N t 2 1 -1 -2 图1-3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数 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设要求的,请把你认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写在下表内) 1.若反比例函数)0(≠= k x y 的图象经过点P (-1,1),则k 的值是 A .0 B .-2 C .2 D .-1 2.一元二次方程652=+x x 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A. 1,5 B. 1,-6 C. 5,-6 D. 5,6 3.一元二次方程210x x ++=的根的情况为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没有实根; C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是2:3,其中较小多边形的面积为4cm 2,则较大多边形的面积为 A .9cm 2 B .16cm 2 C .56cm 2 D .24cm 2

5.000sin30tan 45cos60+-的值等于 A.3 B.0 C.1 D. 3- 6.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已 知∠C=90°,∠A=60°,AC=103,则BC 等于 A .30 B .10 C .20 D .53 7.如图1,Rt △ABC ∽Rt △DEF ,∠A=35°,则∠ E 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5° 图1 图2 图3 8.如图2,为测量河两岸相对两电线杆A 、B 间的距离,在距A 点16m 的C 处(AC ⊥AB ),测得∠ACB =52°,则A 、B 之间的距离应为 A .16sin 52°m B .16cos 52°m C .16tan 52°m D.16 tan 52° m 9.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为了了解某池塘里青蛙的数量,先从池塘里捕捞20只青蛙,作上标记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池塘中捕捞出40只青蛙,其中有标记的青蛙有4只,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池塘里有多少只青蛙? A .100只 B .150只 C .180只 D .200只 10.如图3,△ABC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 ⊥A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完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授九(1)(2)班的数学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著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地位。 2.学习内容分析 本期教学进程主要分为新课教学和总复习教学两大阶段。新课教学共分四章。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总复习是本期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总复习使学生全面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娴熟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学期就将开始进入专题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

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5)阅读理解能力偏差,见到字数比较多的解答题先产生畏惧心理。 (6)不能对知识灵活应用。 二、学习目标 师生共同努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课标》的要求,注重基础训练,顾及多数人的水平和接受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为提高学习质量设想采取的措施 1.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觉得这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 初三数学教学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地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简化计算. 3.教学疑点:平均数简化公式的应用,a如何选择. 4.解决办法:分清两个公式,公式②的运用要选择一个适当的a.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第二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教师出示幻灯片) 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 8 6 8 6 5 9 10 7 4 乙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样比较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加射击比赛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部分学生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计算题专题训练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20m/s,求: (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 2、某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40m/s,一辆小车以30m/s的速度在该路段紧急刹车,滑行距离 为60m.(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小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 (2)若该小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s,求该车的安全距离为 多少?(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停止,车运动的距离) 18. 解:(1)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v=at得: (2)由静止加速到20m/s,根据得: 答:(1)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2)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0m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秒内的位移比第5秒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

4、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s速度变为6m/s,求:(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刹车后前进9m所用时间;(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答案】(1)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出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x= = t= ×2=16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a= m/s2=﹣2m/s2 (2)解: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根据x=v0t+ 得:9=10t﹣ 解得:t=1s (3)解:根据(2)可知汽车经10s停下,所以刹车后12s前进的距离即汽车刹车10s前进的距离, 由逆向思维法可得:x= = =50m 5、如图所示,小球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 到达底端的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 7 15 L,其中L为斜面长,则 (1)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2)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14:3s 15m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4 4 2 2020~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 1、在2,-3,-5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积的最小值为 ( ) A.-6 B.-10 C.-15 D.15 2、在Rt △ABC 中,∠C=90°,若sinA=21,则∠A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P 点的坐标(。。,45tan 30cos ),则P 点关于轴对称点P '的 坐标为 ( ) A .( 1,23 ) B .(23,1-) C . (1,23-) D . (23 -,-1) 4、袋中有3个红球,2个白球,若从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 A .51 B . 52 C .32 D .31 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都 是腰长为4、底边为2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 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 A .π2 B .π2 1 C .π4 D .π8

A B C D P E 第6题 第7题 A B C D F E B (4,4) A (1,40 x y O C D 第10题 O x y B A D C E 第9题 A D E F B C I H G 第8题 6、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AE 的垂线交DE 于点P .若AE =AP =1,PB =5.下列结论:①△APD ≌△AEB ;②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为2;③EB ⊥ED ;④S △APD +S △APB =1+6.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E 、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 = 2,BC =5,CD =3,则tan C 等于 A .43 B .34 C .53 D .54 8、如图,在△ABC 中,AD=DE=EF=FB ,DG ∥EH ∥FI ∥BC ,已知BC=a ,则DG+EH+FI 的长是( ). A .52a B .32a C .2a D .43 a 9、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D 与y 轴交于点E ,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3 B .311 C .3 10 D .4 10、如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 4)和(4, 4),抛物线2()y a x m n =-+的顶点在线段AB 上运动,与x 轴交于C 、D 两点(C 在D 的左侧),点C 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 的横坐标最大值为( ) A .-3 B .1 C .5 D . 8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8 分) 11、.计算:x y ax y 4232 ÷??? ??-=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直线运动》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直线运动专题训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第29届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跳水比赛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某运动员正 在进行10m 跳台跳水训练,若只研究运动员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为了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 .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 .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2.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 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0~t1, 21 v v = B .t1~t2, 22 1v v v += C .t1~t2, 22 1v v v +> D .t1~t2, 22 1v v v +< 3.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 、60 cm 、84 cm ,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 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 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个垫圈( ) A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 .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l :2:3:2 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23(-: )32(- 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

期末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玉林中考)sin30°=( B ) A .22 B .12 C .32 D .33 2.(2020·凉山州)如图,下列几何体的左视图不是矩形的是( B ) 3.(2020·黔西南州)如图,某停车场入口的栏杆AB ,从水平位置绕点O 旋转到A ′B ′的位置,已知AO 的长为4米.若栏杆的旋转角∠AOA ′=α,则栏杆A 端升高的高度为( B ) A .4sin α 米 B .4sin α米 C .4cos α 米 D .4cos α米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4.(新疆中考)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DE =12 BC B .AD AB =AE AC C .△ADE ∽△ABC D .S △AD E ∶S △ABC =1∶2 5.(2020·怀化)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1=k 1x +b 与反比例函数y 2=k 2x (x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 1>y 2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D ) A .x <1 B .x >3 C .0<x <1 D .1<x <3 6.(2020·宜宾)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圆上一点,连接AC 和BC ,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且CD =4,BD =3,则⊙O 的周长是( A ) A .253 π B .503 π C .6259 π D .62536 π 7.(2020·自贡)函数y =k x 与y =ax 2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kx -b 的大致图象为( D )

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江苏省启东市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下列图案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 ) 2、如图,AB 是⊙O 的弦,半径OA =2,∠AOB =120°,则弦AB 的长是 ( ) A 、2 2 B 、2 3 C 、 5 D3 2 3、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若干个除颜色不同外其余都相同的 球,如果袋中有3个红球且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4 ,那么袋中球的总 个数为 ( ) A 、15个 B 、12个 C 、9个 D 、3个 4、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 3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2— 3 B 、—1— 3 C 、—2+ 3 D 、1+ 3 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 —6x +m =0的两个根互为 倒数,则m 的值为 ( ) A 、12 B 、—12 C 、2 D 、—2 6、如图,若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B ′C ,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 是( ) A 、(—3,—2) B 、(2,2) C 、(3,0) D 、(2,1) 7、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母线长为10cm ,则 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 ) A 、15πcm 2 B 、30πcm 2 C 、60πcm 2 D 、391 cm 2 8、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 —2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1 B 、k >—1且k ≠0 C 、k <1 D 、k <1 且k ≠0 9、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是A ,B , 如果OP =4,PA =2 3 ,那么∠AOB 等于( ) A 、90° B 、100° C 、110° D 、120°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四个顶点均在坐 标轴上,A (0,,2),∠ABC =60°,把一条长为2013个单位长 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菱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 坐标是 ( ) A 、(32 3 ,12 ) B 、(32 3 ,—12 ) C 、(—32 3 ,12 )D 、(—12 ,32 3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点A (—2m +4,3m —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位于第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3、方程(2x +3)(x —2)=0的根是 . 14、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是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1场比赛, 则参赛球队的个数是 . 15、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 ′C ′D ′的位置,旋转角为a(0°

初三数学课件资料

初三数学课件资料 初三数学课件资料 初三数学课件资料制作关键还是在内容上,作为数学老师为了学生更好的体验,做好初三数学课件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初三数学课件资料【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 教学用具:CAI课件、剪刀、学生用三角板、透明胶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投影:让学生走进央视栏目“开心辞典”节目现场,观察图形。 [学生活动]观看影片后抢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师:是的,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拼出下列图案: 师: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刚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问题(1):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四边形的纸片吗? [教师活动]演示课件,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个叠放的`三角形纸板。 [学生活动]按照课件的演示,两个同学合作,叠、剪、拼。 2、问题(2):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交流的结果。

[教师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甲)(乙) 3、问题(3):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着平行四边形。并指出: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4、做一做:先复制一个刚才拼的平行四边形,再绕其顶点旋转1800,然后平移,看能否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 三、运用新知,反馈练习 例、学校准备修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要想使其一个角为450,那么其它三个角应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作尝试性解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要求学生学好几何,设计更多更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家园。A30C 随堂练习: 1、填空:如图,ABCD中∠B=560,AB=(),CB=()25 ∠D=(),∠C=(),∠A=()。BD 2、在ABCD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快乐套餐 1、P85习题4.1T1、 2、3; 2、请你以平行四边形为主设计一个图案,并制作成网页发布在互连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