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戎翔左洪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摘要]航空发动机是一类高度复杂的、可修复的多部件系统,是航空维修保障的重点。航空发动机的维修策略经历了故障后维修、定时维修、视情维修即基于状态的维修等多种维修策略,尤其因为视情维修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已成为航空发动机所采用的主要维修策略,数十年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单元体结构设计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一重要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管理、寿命管理和视情维修决策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跟踪了最新的自治维修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和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视情维修发动机状态管理发动机寿命管理维修决策优化

1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工业领域的变革带来了维修思想的变化,也促进了维修策略的改进。按照莫布雷的观点,维修思想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故障后维修、以预防为主的维修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1]。目前应用在工业领域的一般维修理论是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的基础,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控和视情维修维修决策体系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维修策略[2-5]。

图1:一般维修策略的分类

按维修方式分,有更改设计的维修DOM(Design-Out Maintenance)、基于故障的维修FBM (Failure Based Maintenance)、基于时间维修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等维修策略。CBM属于预防性维修PM(Preventive Maintenance),也称为on-condition maintenance。CBM的假设条件是:失效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渐变形成的(P-F曲线)。当设定的系统参数值(接近)超过了预定值(例如,振动增加,温度升高)时,就进行CBM。CBM以系统的个体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理论上可以避免“过修”和“失修”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权衡安全和经济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风险,优化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度[6]。因此,国际上军、民用发动机都逐渐采用以视情为主的维修策略。

CBM最初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的后期,发展到现在,引起了工业领域的工程专家和技术及理论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7],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归纳他们的工作:第一是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层面,研究人员获取数据、处理信号,建立对象的状态模型,提取状态特征,根据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具有了一定的维修决策能力[8];第二是CBM优化决策层面,研究人员一般先假设状态模型已经建立,从概率论、随机过程、运筹学等理论基础上对被研究系统的费用、可用度等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典型的CBM优化模型有状态空间模型[9]、延迟时间模型[10]、计数过程[11]、冲击模型[12]、比例危险模型、马尔可夫模型等[7];第三是CBM系统技术层面,有一些组织对CBM的技术框架进行研究,机械信息管理开放系统联盟MIMOSA(Machine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pen System Alliance)制定了CBM系统架构OSA-CBM[13, 14]。

由于CBM的建模理论和优化方法很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才能解决实际推广应用问题。因此,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针对特定的设备研究CBM决策软件等[15]。著名的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A.Jardine和V.Makis教授组建了CBM实验室,研究开发了CBM软件包EXAKT tm [16]。

总的来说,借助于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维修决策等技术和理论的发展,CBM策略也在不断地进步,在电力、航空、船舶、核电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航空领域,无论是RCM思想[1]还是FAA的MSG-3规范[17],都将CBM作为一类维修方式或维修工作而采纳,在军、民用航空器维修设计、运营与管理中普遍应用。而且,发动机状态管理、发动机寿命管理和维修决策优化构成了航空发动机的CBM维修策略的主要内容,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发动机CBM相应的方法、模型与技术。

2 CBM策略下的航空发动机状态管理health management

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管理核心是发动机的状态监控,而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控又常常与故障诊断结合起来,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与故障征候,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行为。现代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复杂,且在高温、高压、大应力等苛刻条件下工作。目前不论发动机的设计、材料和工艺水平,还是使用、维修管理水平多高,都不能保障发动机在使用中不出故障,所以现代的军、民用飞机和直升飞机都装备了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EMS(Engine Monitoring System),该系统可以包括或不包括故障诊断系统[18]。这些机载系统、地面系统结合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构成了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管理体系。

2.1 民航发动机状态监控的发展历程

发动机状态监控主要包括系统化的数据采集(机载的on-board);采集的数据由单个的点参数改变为趋势参数;使用计算机网络,又使监控数据构成全机队的综合数据库(地面的off-board)。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由100%的人工监控发展到100%的机器监控,形成了完备的监控方法[18, 19]。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表1: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技术回顾

状态监控技术特点

人工记录在飞机稳定巡航状态,由机组人工记录驾驶舱仪表数据,然后录入计算机,再利用软件进行分析。费用较低,对飞机设备无特殊要求,易于制订程序,是早期发

动机监控的通用方式。但该方法易出现读出、抄写和输入错误,工作效率低,监

控参数少,存在滞后,准确性差,数据的再开发利用比较困难。

机载记录利用数字飞行记录器(DFDR)或快速记录器(QAR)中连续记录的参数重放,对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控,该方法避免了中间环节的错误,提高了性能监控的准

确度,可随时译码或重放,获得大量数据,但获得的发动机监控参数种类和数据

有限,不能选择记录器规定数据以外的参数监控。

飞机状态监控系统利用飞机状态监控系统(ACMS)连续监控飞行数据链(ARINC)并汇总数据,以报告的方式记录。该方法操作简单,监控范围广,减少了输出的数据量,提高了精

度。但最初投入费用高,对监控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实时监控和人工智能飞机状态监控系统(ACMS)与飞机通信寻址和报告系统(ACARS)实时将发动机状态传递给地面维修工程部门,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故障隔离和判断,及时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该方法除具有飞机状态监控的优点外,还增加了“实时(Real Time)”性,地面能对机组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提前做好地面维修准备。这样可以提高飞行安全性,减少地面维修停场时间。

以上四种方法,实际上反映了发动机状态监控的发展过程。它由100%的人工监控发展到100%的机器监控,形成了完备的监控方法。发动机状态监控主要包括系统化的数据采集(机载的on-board);采集的数据由单个的点参数改变为趋势参数;使用计算机网络,又使监控数据构成全机队的综合数据库(地面的off-board)。

图2:发动机监控的发展

2.2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内容

按照航空公司日常的工程管理实际,有如下几类主要的监控内容:

(1)气路性能监控

民航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气路系统部件,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气路部件的一些热力参数可反映发动机性能状态变化,这些参数有:温度、压力、转子转速、燃油流量等,也叫做发动机可测参数,如:起飞状态下的EGT裕度是衡量民航发动机性能状态的主要指标。

气路性能分析是发动机状态监控的主要内容,也是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有效工具。有很多算法应用到发动机气路性能监控中,文献中常见的方法有: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 (KF)、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糊逻辑Fuzzy Logic (FL)、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隐马尔可夫Hidden Markov Model (HMM)、贝叶斯理论Bayesian Theory (BT)、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ES)、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等[20-22]。Li 对这些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模型的复杂度进行了评估[23]。

(2)滑油监控

滑油监控技术是润滑系统部件及其封严系统状况的一种监控手段,适用于机械磨损类故障监控与诊断。发动机是复杂的技术密集型机械产品,其中包含大量的齿轮、轴承等机械旋转部件,因此滑油监测也是发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航空发动机的滑油监控,一般包括:滑油消耗率监控、滑油磨粒监控、滑油品质状况监控和滑油温度和压力监控。其中滑油磨粒监控又可以分为在线监控和离线检测分析[24]。

(3)振动监控

振动信号是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常用的数据。发动机的高、低压转子是由叶片、盘、轴、轴承等旋转零部件构成。在装配过程中,这些部件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这种不平衡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振动信号,这些振动信号就是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的征兆信息。另外,由于磨损或损伤等原因也会引起转子的振动。因此在飞机上都装有发动机振动监控系统,用来监控发动机的振动情况[20]。

(4)寿命件监控

寿命监控是对诸如盘、叶片等关键旋转部件的使用、损伤和剩余寿命等进行监控,包括在翼on-board运营时间和循环的跟踪和离翼off-board寿命预测。寿命监控对保证发动机在高性能水平下安全、可靠地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监控方法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过分的保守或者潜在的不安全的寿命预测,关于寿命监控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接下来的章节会详细介绍。

2.3故障预测与状态管理(PHM)方法

故障预测与状态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状态管理思想,它代表了一种方法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诊断转向基于智能系统的预测,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如无线微机电系统(MEMS)等)的集成,并借助各种算法(如快速傅里叶变换等)和智能模型(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来预测、监控和管理飞机和发动机的状态[25]。

PHM技术首先在直升机上得到了应用,并演变成使用和状态管理系统(HUMS)[26]。波音公司和洛克西德. 马丁公司在投标下一代联合攻击战斗机JSF(Joint Strike Fighter)时都在其设计中综合了PHM能力[27]。波音公司还将PHM应用到民用航空领域,称作“飞机状态管理”(AHM)系统,用来保证航空公司减少飞行延误、航班取消等事件,实现高效率运营,降低运行成本[25]。PHM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可以实现故障预报failure forecasting 、寿命预测life predication等,辅助发动机的运营和CBM管理。Jaw就提出一个基于web的平台ICEMS(Integrated Condition-based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可以实现发动机的PHM[28]。Fisher讨论了气路磨粒监控在发动机PHM中的应用[29]。Suarez等人介绍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旋转结构的寿命预测系统,该系统综合PHM系统[30]。可以看出,PHM赋予了航空发动机CBM新的内容,美国国防部就在此基础上,将CBM扩展到武器保障领域,产生了CBM+的概念[31]。

3 发动机寿命管理Engine Life Management

(1)必要性

航空发动机的寿命是其竞争力与耐久性的重要特性之一,而后者又和发动机使用中的安全与效率密切相关。此外,现代燃气发动机的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很大程度上是材料的改进、寿命预测能力的改进、高的保守设计和维修思想的联合作用,所以发动机中的寿命管理是CBM策略的重要内容[32]。(2)发展历程

随着新一代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的增加,以及经济条件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的变化,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管理也在不断地变化[33]。

第一代航空发动机是以短寿命来开发的,成功的寿命试验、以及试验、运营中缺陷的减少都可以增加发动机寿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航空发动机以长寿命来开发,发动机的运营寿命由加速寿命试验accelerated mission tests (AMT)和发动机中的关键零件来确定。但是,发动机根据定时送修between overhauls (TBO)来进行维修,发动机的下发与其状态无关。虽然这种方法虽然能保证安全性,却要花费很长时间在维修中,所以不是经济有效的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管理方法有了显著的变化,在适航规章等文件中也得到了体现[32]。现存的规章允许根据TBO 以及CBM 策略来维护发动机,使得发动机的关键零件的寿命在安全限度内。

可以看出,随着维修策略的改进,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在不断增加。

(3)发动机寿命管理方法

显然,发动机的寿命与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密切相关的。S. Vittal 等人提出旋转类零件的寿命管理影响安全性,气路部分的寿命管理影响经济性。归纳了多种航空发动机常见的寿命管理方法,如Life To First Crack (LTFC)、Retirement For Cause (RFC)、Risk-based Inspection & Repair 、the “2/3 dysfunction approach ”、Damage Tolerant Lifing 等概率设计算法[32]。也有用3D 有限元和概率方法分析旋转零件的裂纹增长,定量研究结构破裂的风险,预测发动机涡轮旋转件的寿命

[34]。或者将与发动机性能数据相关的参数方程应用到部件的寿命跟踪里,这与传统的发动机寿命管理方法不同[35]。

有一种重要的寿命管理方法来自于可靠性工程,用故障分布函数来预测零件的安全运行寿命,最常用的是Weibull 分布(Weibull analysis are extremely popular )[36, 37],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样本数据很少、故障数据是区间截尾型interval-censored (因为要在发动机检测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故障数据,也就是说零件的确切故障时间是不知道的。),必须使用一些近似的方法来修改这些错误数据,如区间截尾最大似然估计等。

这些生存数据统计方法影响了发动机寿命管理,如比例危险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PHM),这种方法最初由Cox 应用在生物领域[38],后来人们用它将视情维修CBM 数据与零件寿命信息综合起来,常见到形式是Weibull 比例危险模型(WPHM ),公式如下:

-11

()=()exp ()n i i i t t X X ββλγηη=?∑

其中:X = [X 1, X 2, … X n ]为n 个协变量的组成的向量,γ为对应的协变量系数向量,待估计的参数为:β,η,γ = [γ1, γ2, … γn ],可用最大似然估计来计算这些参数。

可以看出,寿命管理方法能进行发动机或其零件的剩余寿命remain useful life 预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提前安排维修计划。但是,WPHM 等统计方法缺乏考虑发动机故障的物理根源,不能反过来对发动机的设计进行指导。然而,前面提到的几种概率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改善发动机设计的可靠性[32]。

4 航空发动机维修决策优化

发动机CBM 就是根据发动机的状态监控信息,决定采用何种维修行为的策略。它能减少不必要的拆换发动机或单元体,从而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的利用率,减少总的维修费用;而且因故障和故障部位能被及时查出,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所以对于航空发动机这类昂贵和复杂的设备的状态和寿命管理,CBM 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中,航空发动机的CBM 策略必须为发动机的寿命与其他特性(如:可靠性、维修(包括修理)成本、发动机价格等)之间提供安全和最优的平衡[35]。

航空发动机维修决策优化的对象是发动机或其中的零件,根据其状态变化情况,通过控制一定的决策变量,使得需要的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其中,决策变量包括维修间隔、状态阈值、维修工作类型等;目标函数包括成本、可用度等,如单位周期内,单位时间平均费用最小或可用度最大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传统的维修优化模型理论,涉及概率论、随机过程、运筹学等知识。有用最优停

止模型描述航空发动机的维修行为,用随机动态规划来决策发动机送修[39]。也有研究人员将多部件联合更换的启发式方法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40]。文献[41]和[42]都提到了发动机的硬寿命和软寿命soft life,并以此概念最优化维修成本。文献[43]建立了确定最优空中停车率的数学规划方法。也有用再生和半再生过程描述航空发动机寿命周期劣化过程,以期望维修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关于状态阈值和下次检查间隔的优化模型。或者运用统计粗集模型,通过发动机性能状态来预测各单元体的维修等级,辅助维修决策[44]。另外还有一些纯粹关于发动机维修成本方面的文章,一般是将发动机维修成本进行分解,然后找到影响成本的因素,以此进一步预测或估算发动机维修费用[45, 46]。

可以看出,关于发动机维修决策优化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我们也看出这些方法要求使用者掌握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模型的实际应用比较困难。

5航空发动机CBM的技术体系

上面回顾了发动机CBM策略中的状态管理、寿命管理与维修决策优化中所用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为了完成准确的监控任务和必要的维修工作,需要有一套系统来实现上面的方法和技术,这就是发动机CBM的技术体系。

文献[47]综述了商用飞机、直升飞机、火箭等的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该文章认为可靠的特征提取和诊断工具对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自诊断、基于模型、基于神经网络等诊断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文献[48]也提出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目标是要实现状态的预测功能。

目前,应用到发动机CBM中的最新技术体系是MIMOSA制定和发布了CBM系统的七层架构OSA-CBM,以及ISO针对状态监控提出的六层模型[20],这两者都是开放式架构。IMPACT技术公司就初步应用此体系,实现了状态的预测[49]。还有一些关于寿命管理的系统,可以预测剩余寿命,并带有一些寿命跟踪和维修决策功能[30]。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大部分体系是能实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诊断、预测等功能的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全面的发动机CBM体系还在形成中。

6 自治维修理论

要实现有效的CBM,其基础是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th management,PHM)。故障预测与状态管理是预计性诊断部件或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状态,并根据预测和诊断的信息,预测发动机寿命。2002年美国国防部提出的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Plus)扩展了CBM的基本内涵,它包括了CBM的思想、流程和程序,同时采用RCM思想将定时维修和CBM统一起来,并通过联合全资产可视化思想(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JTAV)和自动保障系统形成一体化,以实现维修的低成本和高效率[50-53]。CBM+的概念包括了故障监测、诊断和预测,寿命管理和维修决策、交互式维修系统、交互式训练系统和维修资源自动保障等功能,是一个完全由状态和故障信息为“驱动”的主动式系统,我们称之为自治维修系统。CBM+的基本思想是RCM和JTAV (Joint Total Asset Visibility),涉及的技术包括预测、诊断、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交互式电子手册、交互式训练、数据分析、集成化信息系统和自动识别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应用CBM+尚有一段距离。2004年起,美国国防部陆续在陆军中的未来对抗系统(Future Combat System)项目、空军的联合战斗机(JSF)项目中开始推行CBM+计划,当前正处于关键技术的研制阶段。海军等部门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要实现航空发动机CBM+的功能,当前要解决以下几项关键技术,即静电式监测系统和嵌入式监测系统、全机监测系统集成设计评估技术与智能诊断方法、全机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方法、人机自然交

互维修诱导技术、机队资源智能计划与动态调度方法、机队资源智能计划与动态调度方法研究和全资产可视化保障网络系统。

7 结论和展望

航空发动机CBM策略包含了发动机状态管理、寿命管理和维修决策优化三个方面,航空发动机CBM技术体系为实现CBM策略提供了保证。多传感器融合、多参数性能排队、网络在线web-based的

状态管理、故障预测与状态管理PHM、更有效的寿命监控与管理、多部件和复杂系统的维修策略综合

优化、开发式系统架构等新兴技术与理论将继续称为航空发动机CBM策略的发展点。同时,CBM策略

与发动机的备发、备件保障相结合将会产生是新的研究内容。作者相信,这些发展会促使航空发动机CBM策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英)J. 莫布雷 (199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2] Hongzhou, W. (2002). “A survey of maintenance policies of deteriorating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39, pp. 469-489.

[3] Bengtsson, M. (2003). Standardization Issues in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MADEM).

[4] Waeyenbergh, G., Pintelon, L., 2002. Maintenance concept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the 12th International Working Seminar on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1, pp. 347–359. [5] Waeyenbergh, G., Pintelon, L., 2002. “A framework for maintenance concep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 77, pp. 299–313.

[6] Baldin, A. E. (1981).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Vol. 10, No. 16, pp. 89-95.

[7] Jardine, A. K. S. and D. Lin, et al. (2006). “A review on machinery diagnostics and prognostics implementing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 pressing (in press), pp. 1-28.

[8] J. H. Williams, A. Davies, P. R. Drake(1994),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and machine diagnostics, Chapman & Hall.

[9] Christer, A. H. and W. W, et al. (1997). “A state space condition monitoring model for furnace erosion prediction and replac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01, pp. 1-14.

[10] Wang, W. (1997). “Subjective estimation of the delay time distribution in maintenance model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99, pp. 516-529. [11] Aven, T. (1996), Condition based replacement policies—a counting process approach,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 51, Issue 3, pp. 275-281.

[12] Lam Yeh and Zhang Yuan Lin (2004), “A shock model for the maintenance problem of a repairable system”,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Vol. 31, Issue 11, pp. 1807-1820.

[13]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

[14]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

[15]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maintenance_software_CM.shtml

[16] http://www.mie.utoronto.ca/labs/cbm/

[17] 常士基 (2002). 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太原.

[18] 陈光 (2000). 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3册:可靠性与维修性. 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

[19] 常继百 (2004). 民航发动机性能监控和预测方法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 硕士.

[20] Jaw, L. C. (2005), Recent Advancements in Aircraft Engine Health Management (EHM) Technolo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Next Step, Turbo Expo 2005: 50th ASME International Gas Turbine & Aeroengine Technical Congress, Reno-Tahoe, Nevada.

[21] 孙春林, 范作民 (1998). 发动机故障诊断的主成分算法. 航空学报, Vol. 19, No. 3, pp. 342-245.

[22] 尉询楷, 陆波, 汪诚, 路建明, 李应红 (2004), 支持向量机在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航空动力学报, Vol.19, No.6, pp. 844-848.

[23] Li Y.G. (2002). “Performance-analysis-based gas turbine diagnostics: a review”, Proceedings of the I MECH E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Vol. 216, No. 5, pp. 363-377

[24] 陈果, 左洪福 (2002), 润滑油金属磨粒的分类参数研究, 航空学报, Vol. 23, No. 3, pp. 279-281.

[25] 张宝珍, 曾天翔 (2003). 先进的故障预测与状态管理技术. 测控技术,Vol. 22, No. 11, pp. 4-6.

[26] J. J. Gill, B. F. G. Aerosp, M. A. Bedford (2000), Lessons Learned from Rotary-and Fixed-Wing HUMS Applications, Aerospa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EEE.

[27] Hess A. (2001), The joint strike fighter (JSF)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4th Annual System Engineering Conference, JSF Program Office.

[28] Jaw, L. C. and R. Friend (2001), ICEMS: a platform for advanced condition-based health management, Aerospace Conference, IEEE Proceedings.

[29] C. E. Fisher Gas Path Debris Monitoring–A 21st Century PHM Tool,

[30] E. L. Suarez, M. J. Duffy, R. N. Gamache, R. Morris, A. J. Hess (2004), Jet engine life prediction systems integrated with prognostics health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

[31] CBM+,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log/mppr/cbm+/.

[32] S. Vittal, P. Hajela, A. Joshi (2004), Review of Approaches to gas turbine life management, 10th AIAA/ISSMO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nference, New York.

[33] Kuevda, Y. A. et al (2000), Evolution of aviation engine life management in CIS, Central Institute of Aviation Motors, Moscow, Russia.

[34] M. P. Enright, L. Huyse, R. C. McClung, H. R. Millwater (2004), Probabilistic Methodology for Life Prediction of Aircraft Turbine Ro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Biennial ASCE Aerospace Division.

[35] Suarez, E. L. Hansen, J. P. Duffy, M. J. Gatlin, P. K. (1997), New approach to tracking engine life,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 Exhibit, 33rd. [36] Jardine, A.K.S, etc. (1987), “Applications of the Weibull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Aircraft and Marine Engine Failure Data”, Quality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Vol. 3, pp. 77-82.

[37] Newby, M. (1994), “Perspective on Weibull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Vol. 43, No. 2, pp. 217-223.

[38] Lawless, J. F. (1982). Statistical Models and Methods for Lifetime Data , Wiley.

[39] David Mark Kennet (1994). “A Structural Model of Aircraft Engine Maintenanc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Vol. 9, issue 4, pp. 351-368.

[40] W. J. Hopp, Y. L. Kuo (1998), “Heuristics for multicomponent joint replacement: Applications to aircraft engine maintenance”,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Vol. 45, pp.

435-458.

[41] Dinesh Kumar, U. Crocker, J. (1999), Knezevic,Evolutionary maintenance for aircraft engines, Proceedings of 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 pp. 62-68. [42] J Crocker, UD Kumar (2000). “Age-related maintenance versus reliability centred maintenance: a case study on aero-engine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 67, pp. 113-118.

[43] 白广忱, 王延荣 (2000), 航空发动机空中停车率的优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Vol. 26, no. 4, pp. 393-395.

[44] 梁剑 (2005), 基于成本优化的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决策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博士.

[55] Liang Jian, Zuo Hongfu (2004), The predictive models of maintenance costs for a

civil airplane, Proceedings of the I MECH E Part G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No.

5 October 2004, pp. 347-351.

[46] DoD, Use of cost estimating relationship versus accounting models for estimat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osts: a methodology demonstration, DoD: AD-A186932.

[47] Y. Tumer, A Bajwa (1999), A survey of aircraft engin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IAA/ASME/SAE/ASEE Joint Propulsion Conference and Exhibit, AIAA-99-2528.

[48] Powrie, H. E. and C. E. Fisher (1999), Engine health monitoring: Towards total prognostics, Aerospac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EEE.

[49] C. S. Byington, M. J. Roemer, T. Galie (2002), Prognostic enhancements to diagnostic systems for improved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IEEE Proceedings of Aerospace Conference.

[50] Andy Hess.[A]. NDIA 4th Annual System Engneering Conference[C],2001.

[51] USAF.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plus(CBM+) initiative[R].Air force Logististics Management Agnecy,2003/

[52]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research/cbm.html

[53]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condition_based_maintenance.html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作者:戎翔, 左洪福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李·安·泰格梅尔新发动机的维修策略[期刊论文]-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3)

2.尉询楷.李应红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诊断现状及发展趋势[会议论文]-2007

3.郭迎清.李睿.薛薇.GUO Ying-qing.LI Rui.XUE Wei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系统研究[期刊论文]-航空发动机2010,36(5)

4.陈志英.孙若鹏维修性设计案例库建立与分析准则研究[会议论文]-2008

5.姚晨榕基于状态的民航发动机维修管理研究[学位论文]2006

6.查春林.李名魁浅论状态监控及故障诊断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航空维修与工程2004(2)

7.唐庆如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期刊论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8(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Conference_7073954.aspx

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论文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简介: 图像识别是指图形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人们辨认出它是经验过的某一图形的过程,也叫图像再认。在图像识别中,既要有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也要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只有通过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的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对图像的再认。图像识别技术是以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的,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知觉机制必须排除输入的多余信息,抽出关键的信息。在人类图像识别系统中,对复杂图像的识别往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加工才能实现。对于熟悉的图形,由于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就会把它当作一个单元来识别,而不再注意它的细节了。这种由孤立的单元材料组成的整体单位叫做组块,每一个组块是同时被感知的。图像在人类的感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类随时随处都要接触图像。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出现了另一类问题,就是不要求其结果输出是一幅完整的图像,而是将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再经过分割和描述提取有效的特征,进而加以判决分类,这就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一图像识别。它以研究某些对象或过程的分类与描述为主要内容,以研制能够自动处理某些信息的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传统的人工完成分类和辨识的任务为目的。 图像识别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文字识别、图像处理和识别及物体识别:文字识别的研究是从1950年开始的,一般是识别字母、数字和符号,并从印刷文字识别到手写文字识别,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已经研制了许多专用设备。图像处理和识别的研究,是从1965年开始的。过去人们主要是对照相技术、光学技术的研究,而现在则是利用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图像处理不但可以消除图像的失真、噪声,同时还可以进行图像的增强与复原,然后进行图像的判读、解析与识别,如航空照片的解析、遥感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等,其用途之广,不胜枚举。物体识别也就是对三维世界的认识,它是和机器人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领域,在图像处理上没有特殊的难点,但必须知道距离信息,并且必须将环境模型化。在自动化技术已从体力劳动向部分智力劳动自动化发展的今天,尽管机器人的研究非常盛行,还只限于视觉能够观察到的场景。进入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的研究已成为新的动向 图像识别与图像处理的关系: 在研究图像时,首先要对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前处理)以滤去干扰、噪声,作几何、彩色校正等,以提供一个满足要求的图像。图像处理包括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复原、图像分割等。对于图像处理来说,输入是图像,输出(即经过处理后的结果)也是图像。图像处理主要用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判断图像中有无需要的信息;二是确定这些信息是什么。图像识别是指对上述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类,确定类别名称,它可以在分割的基础上选择需要提取的特征,并对某些参数进行测量,再提取这些特征,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分类。为了更好地识别图像,还要对整个图像做结构上的分析,对图像进行描述,以便对图像的主要信息做一个好的解释,并通过许多对象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对图像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帮助和识别。故图像识别是在上述分割后的每个部分中,找出它的形状及纹理特征,以便对图像进行分类,并对整个图像做结构上的分析。因而对图像识别环节来说,输入是图像(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图像),输出是类别和图像的结构分析,而结构分析的结果则

1.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综述.

第一章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综述 (2 第一节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回顾 (2 一、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出现,使飞机性能大幅度提高 (2 二、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出现,再次改变了航空业的面貌 (3 三、宽体、大型、远程飞机要求发展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4 四、九十年代新型旅客机要求发展性能更好的发动机 (5 五、新一代战斗机要求发展推重比为10一级的发动机 (5 六、小结 (6 第二节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 (6 一、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 (6 二、第三代战斗机及所用发动机 (7 三、第四代战斗机及所用发动机 (7 四、第五代发动机的发展 (8 第三节大涵道比风扇发动机发展 (10 一、前言 (10 二、飞机的发展 (10 三、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发展 (12 第四节现代涡轮轴发动机发展 (13 一、早期涡轮轴发动机的发展 (13

二、第三代涡轮轴发动机 (13 三、第四代涡轮轴发动机发展 (14 第一章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综述 第一节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回顾 二次大战中,各种飞机用的发动机均是活塞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工作时只输出功率,不能直接产生推进飞机前进的推力或拉力,因此需采用空气螺旋桨(简称螺旋桨作为推进器,螺旋桨由发动机带转后,在桨叶上产生推进飞机前进的拉力。这种由活塞式发动机与螺旋桨组成的飞机动力装置,在二战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发动机最大的功率达到3500kW左右,发动机的耗油率低的约为0.28kg/(kW.h,发动机的功率重量比(功率/重量达到2马力/公斤,成为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的动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它却限制了飞机飞行速度的提高, 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推进飞机前进的推进功率与飞机的飞行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当飞行速度提高后,飞机所需的大功率发动机根本无法实现,例如,一架装有2000马力、重4吨的飞机, 要将它的飞行速度由400km/h提高到800km/h时, 姑不考虑螺旋桨在高速飞行时效率大幅度降低的因素,就需将发动机功率提高8倍即需16000马力, 这么大功率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能实现,其重量将高达8吨,比飞机还重。另外,当飞机飞行速度增大后,空气作用在桨叶叶尖处的相对速度大大提高,超出声速很多,损失大增,使桨叶的效率大幅度降低,为了能得到足够的拉力,要求再增大发动机的功率,使发动机的功率还要再增加很多。由此可以看出,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的飞机,飞行速度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接近声速,更不可能达到声速、超过声速,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飞行速度也只有600-700km/h。 一、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出现,使飞机性能大幅度提高 早在二战中、后期,一些国家已开始研制涡轮喷气发动机,但真正用于飞机上却是在距今半个世纪前、即四十年代末期。涡轮喷气发动机一出现,由于它具有活塞式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优点,很快改变了航空界的面貌,飞机性能得到质的飞跃。

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技术应用分析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技术应用分析简易版

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技术应用分析 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作为汽车的动力装置,发动机会随着汽车 运行时间的增长而产生一些故障,从而影响汽 车的稳定和驾驶的安全。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 机常见的故障和检测方法,分析了故障产生的 原因,并剖析了相应的维修要点。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优良的运行性能 是汽车的正常行驶的保证,也是增加汽车使用 寿命的保证。但是,因为汽车发动机的设计质 量缺陷、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和恶劣的气候条 件恶劣等原因,发动机产生故障是难免的。因 此,准确发现发动机的故障并及时维修有着重

要的意义 1.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1.1常见故障 对汽车发动机而言,完美的状态是其自始至终处在高效运转的状态,还要在制动的过程中做到存储回收能量。点火系统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系统,如果点火系统发生故障,发动机就无法正常点火,汽车燃料也就不能充分燃烧,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随之下降。因点火系统故障导致发动机的故障有高压火花太弱、无高压火、偶有断火等。其他故障还有发动机过热、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失速等。 1.2检测方法 检测汽车发动机状况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和仪器设备检测法。人工经验诊

图像识别技术发展状况及前景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 罗述谦综述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100054) 吕维雪审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310027) 摘要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分析的基本课题,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价 值。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医学图像配准的概念、分类、配准原理、主要的配准技术及评 估方法。 关键词医学图像配准多模 1 医学图像配准的概念 在做医学图像分析时,经常要将同一患者的几幅图像放在一起分析,从而得到该患者的多方面的综合信息,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对几幅不同的图像作定量分析,首先要解决这几幅图像的严格对齐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图像的配准。 医学图像配准是指对于一幅医学图像寻求一种(或一系列)空间变换,使它与另一幅医学图像上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上的一致。这种一致是指人体上的同一解剖点在两张匹配图像上有相的空间位置。配准的结果应使两幅图像上所有的解剖点,或至少是所有具有诊断意义的点及手术感兴趣的点都达到匹配。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是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配准”的技术名词除registration外,mapping、matching、co-registration、integration、align-ment和fusion 等说法也经常使用。从多数文章的内容看,mapping偏重于空间映射;fu-sion指图像融合,即不仅包括配准,而且包括数据集成后的图像显示。虽然在成像过程之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小由身体移动等因素引起的空间位置误差,提高配准精度(称作数据获取前的配准preacquisition),但医学图像配准技术主要讨论的是数据获取后的(post-acquisition)配准,也称作回顾式配准(retrospective registration)。当前,国际上关于医学图像配准的研究集中在断层扫描图像( tomographic images,例如CT、MRI、SPECT、PET等)及时序图像(time seriesimages,例如fMRI及4D心动图像)的配准问题。 2 医学图像基本变换 对于在不同时间或/和不同条件下获取的两幅图像I1(x1,y1,z1)和I2(x2,y2,z2)配准,就是寻找一个映射关系P:(x1,y1,z1) (x2,y2,z2),使I1的每一个点在I2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相对应。并且这两点应对应同一解剖位置。映射关系P表现为一组连续的空间变换。常用的空间几何变换有刚体变换(Rigid body transformation)、仿射变换(Affine transformation)、投影变换(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和非线性变换(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1)刚体变换: 所谓刚体,是指物体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例如,可将人脑看作是一个刚体。 处理人脑图像,对不同方向成像的图像配准常使用刚体变换。刚体变换可以分解为旋转和平移:P(x)=Ax+b(1) x=(x,y,z)是像素的空间位置;A是3×3的旋转矩阵,b是3×1的平移向量。

机械故障诊断综合大作业—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机械系统故障诊断 综合大作业 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航空发动机不但结构复杂,且工作在高温、大压力的苛刻条件下。从发动机发展现状看,无论设计、材料和工艺水平,抑或使用、维护和管理水平,都不可能完全保证其使用中的可靠性。而发动机故障在飞机飞行故障中往往是致命的,并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因发动机的故障导致飞行中的灾难性事故。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总结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和使用中的经验教训,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结构完整性已愈来愈受到关注。自70年代初期即逐步明确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应全面满足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也就是在保证达到发动机性能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可靠性工作应贯穿在发动机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全过程的始终。对新研制的发动机,应在设计阶段就同时进行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预估;对在役的发动机,应经常进行可靠性评估、监视和维护。军机和民用飞机的主管部门,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等各部门,应形成有机的、闭环式的可靠性管理体制,共同促进航空发动机可靠性的完善和提高。 2.国内外进展 自70年代前期,国外一些先进的民用和军用航空公司即着手研究和装备发动机的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至今,监视与诊断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应用已日趋广泛和完善。 按民航适航条例规定航空发动机必须有15个以上的监视参数。现今美国普?惠公司由有限监视到扩展监视,逐步完善了其TEAMIII等系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不断在发展其ADEPT系统。 从各国空军飞机发动机的资料来看,大都采用了发动机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系统。包括发动机监视系统EMS,发动机使用情况监视系统EUMS和低循环疲劳计数器LCFC等,同时为了帮助查找故障,近年来还发展了发动机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如XMAN和JET—X。美国自动车工程协会(SAE)E-32航空燃气涡轮监视委员会研究并颁布了一系列指南,包括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监视系统指南、有限监视系统指南、滑油系统监视指南、振动监视系统指南、使用寿命监视及零件管理指南等。 我国相关民用航空公司和院校开展的发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已初见成效。并且对于新研制的高性能发动机已将实施状态监视列为重要的技、战术指标,因此正较全面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总的看来,国内该项工作开展得还不够,亟待有计划、有步骤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并推广我们自己的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技术,以适应飞机和发展的需要。

《航空发动机》知识点总结

1. 理想气体的定义是:分子本身只有质量而不占有体积,分子间不存在吸引力 的气体。 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pv = RT ,R 为气体常数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dp = du + pdv ,u 为空气内能,pv 为位能 4. 热力发动机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 5.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二行程 直列式活塞式吸气式四行程对列式增压式星型发动机冲压式航空发动机冲压式(无压气机) 脉动冲压式涡喷 空气喷气式涡扇 涡轮式(有压气机)涡轴 涡桨 6. 发动机的推力与每秒钟流过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之比,叫做发动机的单位 推力。F s = F / q m 7. 产生一牛(或十牛)推力每小时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单位燃油消耗率。sfc = 3600q mf / F 8. 单转子涡喷发动机的站位规定及相应气流参数有:0站位:发动机的远前方, 那里的气流参数为*0*0 0,,,,T p V T p o ;1站位:进气道的出口,压气机的进口,气流参数为*1*1 111,,,,T p V T p ;2站位:压气机的出口,燃烧室的进口,气流参数为 *2*2222,,,,T p V T p ;3站位:燃烧室的出口,涡轮的进口,气流参数为 *3*3333,,,,T p V T p ;4站位:涡轮的出口,喷管的进口,气流参数为 *4*4444,,,,T p V T p ;5站位:喷管的出口,气流参数为*5*5555,,,,T p V T p ; --------------------------------------------------------------------- 9. 进气道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气流经过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 数影响流经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还影响循环的热效率;二,进气道本身的工作稳定性和出口气流流场是否均匀,前者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后者会引起压气机效率下降甚至喘振;三,进气道对有效推力的影响,还包括 1.超音速飞行时会有附加阻力 2.进气道唇口的存在使外流急剧加速,可能引起气流分离或形成超音速区,使得外阻明显增加。 10. 燃气发生器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又称发动机核心机。 --------------------------------------------------------------------- 11. 当发动机在空气湿度比较高和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工作时,在压气机进口部 分,(如整流罩和支板处)会出现结冰现象,危害包括:(1)冰层会引起发

大型飞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

第23卷第6期2008年6月 航空动力学报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 er Vol.23No.6 J une 2008 文章编号:100028055(2008)0620976205 大型飞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 刘大响1,金 捷2,彭友梅1,胡晓煜3 (1.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北京100012;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3.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12) 摘 要:对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阐述,从国家大型飞机工程的战略目标、大型飞机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对我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需求、现状和差距进行了初步分析,简要介绍了我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发展我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主要关键技术,并分别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国际合作、材料工艺试验条件建设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关键技术解决途径与措施建议. 关 键 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综述;需求分析;关键技术;措施途径中图分类号:V2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208209;修订日期:2008204208 作者简介:刘大响(1937-),男,湖南祁东人,教授、博导、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发展战略、发动机总体、稳定性分析 和评定、发动机数值仿真技术等. Summarization of 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ies for large airplane engines L IU Da 2xiang 1,J IN Jie 2,PEN G Y ou 2mei 1,HU Xiao 2yu 3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0390276.html,mitte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 ry Corporation I , Beijing 100012,China ; 2.Aeroeng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Center ,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 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3.Develop 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Aviation Indust ry Corporation I ,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 ment stat us and trends of military and civil high bypass pressure ratio (BPR )t urbofan engines for large airplanes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 he paper.In t he as 2pect s of st rategical goals ,importance and marketing foreground of t he high BPR t urbofan engines for national large airplanes engineering in China ,t he requirement s ,stat us and gap s of high BPR t urbofan engines in China have been analysis briefly as well as t he int roduction of t he overall engine scheme for t he high BPR t urbofan engines wit h t he main key technolo 2gies for t he engines.In terms of military and civil high BPR t urbofan engines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and test facilities ,some suggestion and app roach have been discussed for t he technical challenges wit h t he develop ment of high BPR t urbofan engines in China. K ey w ords :highbypass pressure ratio (BPR )t urbofan engine ;summarization ; requirement s ;key technologies ;app roach

从国外几起严重故障谈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艰巨性

1 国外几起严重飞行事件 1.1 B一1B轰炸机在海湾战争中却阵 1.1.1风扇叶片甩脱使B—lB全面停飞 1991年1月l 7日,海湾战争爆发时.在美国空军服役共有97架b-1轰炸机。这XIE飞机却因F101发动机故障全部趴窝.影响了正常的飞行。1990年10月初,一架B-lB轰炸机刚飞到1 800 m高度时,l号发动机突然起火,飞机紧急着陆。检查发现发动机第1级风扇转子的一片叶片断裂.造成锁住所有叶片的卡环损坏,导致这级全部叶片从轮盘上甩出。使发动机失火。为研究这一故障原因及处理意见,空军当局下令B一1B轰炸机在10月5日至17日 期间停飞待处理。刚刚结束“禁闭”期恢复飞行后,又有一架飞机在着陆后立即复飞的训练中,地面人员发现飞机的3号发动机失火,立即命令飞机紧急着陆,经检查又是第l级风扇叶片锁叶片的卡环损坏,使8片叶片甩离轮盘,造成风扇部件严重损坏,并引起发动机失火。因此,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再次下令,驻扎在4个空军基地的97架B一1B再次停飞到1 991年2月5日。此时海湾战争爆发,这一故障致使B一1B轰炸机未能参战。 经过对故障的认真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原设计的锁住叶片的卡环强度不够,是这两次事件的肇事原因。据统计,自1 986年6月

29日第1架B-1B加入美国空军服役到1990年底,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0万小时,曾出现6次叶片甩离事件。 1.1.2造成叶片甩脱事件的原因 由于发动机风扇叶片工作一段时间后,叶片被吸入的细小沙石冲刷磨蚀,叶型略有变化因而改变了叶片的自然振动频率,在97%的风扇最大转速下叶片出现共振,振动应力很大。如果叶片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被外来沙石打出的小凹坑、锈蚀及加工中不注意留下来的某些划伤等,就会使叶片折断,转子上只要有l片叶片断裂,转子的平衡就被破坏,风扇转子就会产生高频振动.导致卡环断裂.造成更多的叶片从轮盘上甩出,结果引起发动机着火。 1.1.3改进措施 首先改进卡环的设计。将原来由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厚度为l.6 mm 的卡环.改用镍基合金制造,厚度加大到3.68mm.卡环厚度加大后,强度提高约 2.5倍。更换材料使它的疲劳强度与耐腐性能均得到提高。新的卡环于1991年2月开始在飞机上换装.每天换装20台发动机(即5架飞机).到8月底B-1B全部换装完毕。 为解决叶片断裂问题,发动机生产厂家GE公司还对风扇转子做了改进设计。在风扇叶片根部加装减振块,以降低风扇叶片的振动应力

航空发动机文献综述

X学院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2008级机制x班姓名:x x 学号:20081060xxxx 指导老师:xxx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 前言: 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核心部件,它是飞行器翱翔蓝天的动力源,其重要性可以用飞行器的“心脏”来形容,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飞行器飞行品质的高低,它的发展无不促进着人类航空事业的进步。 1883年汽油内燃机问世之后,为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首次飞入蓝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喷气式发动研制问世,让人类首次超越了声音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再蓝天中自由翱翔,地球因航空旅行时间缩短而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继而带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类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活塞式发动机才实现了蓝天梦,有了空气喷气式发动机才做到了在蓝天之中飞得更高更远。航空发动机改变了人类生活促进了世界进步,追根溯源还是发动机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所致。制造工艺是发动机进步的基石,也是人类前进的助力,它必将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更好的改变人类生活,人类生活也必将因装备更好发动机的飞机而愈加美好。 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国际国内现状: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必须由多团队、多领域、多部门共同参与。该工程涉及到大量的知识与信息,需要在严格的流程管理控制下实现信息之间的交互和协作,以支持并行的、协同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航空发动机产品零组件构型复杂,零部件数量庞大,加工制造精度高,所用工艺方法自然很是繁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 长期以来,国内的航空发动机的工艺设计与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企业的逐渐深入,大部分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已摆脱了手工方式的工艺编制,实现了“工艺设计计算机化”。但这种“工艺计算机化”的应用层次依旧较浅,计算机在工艺部门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工艺简图绘制等简单应用阶段,工艺编制效率虽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脱离传统工艺编制的模式,其缺陷依然存在。 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工艺设计重复工作多,工艺编制效率低。因发动机的工艺设计涉及的内容多,工作量巨大,传统的工艺设计是由工艺师逐件设计的,忽略了同类零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类零件之间在工艺上应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二,工艺设计环境不统一,工艺质量难以保证。不少企业片面追求所谓的“工艺计算机化”,利用基于文字、表格处理软件、二维制图软件等通用软件开发工艺卡片填写系统。这些系统虽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和“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风格,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由于工艺设计环境五花八门、层次不一,忽视了企业信息化中产品工艺数据间关联关系的重要性,造成工艺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难以保证,工艺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工艺信息集成困难等问题。 第三,工艺知识与经验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与利用,工艺设计智能化程度低。航空发动机的工艺设计与制造是一项技术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用到的信息量相当庞大,并与具体的生产环境及个人经验水平密切相关。现有的工艺设计系统未能提供较好的手段和方式来保留老一辈工艺人员的知识与经验,造成企业知识资源白白浪费、流失。 另外,国内制造工艺还存在各系统问集成性差、工艺信息交流、共享不畅通等问题依旧存在,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落后的局面需要改变。 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其现状优于国内的。国际先进航空企业已经大规模使用CAD、

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发动机总成大修 (4) 第一节发动机大修的条件 (4) 1.1.1 现代发动机大修送修标准 (4) 第二节发动机大修工艺 (6) 1.2.1发动机修理工艺流程 (6) 第三节发动机大修前的准备工作 (7) 1.3.1 清洗发动机外部 (7) 1.3.2 发动机从车架上的拆卸 (7) 第四节发动机总成的维修 (9) 1.4.1发动的解体 (9) 1.4.2 发动机部主要零件检查 (12) 第五节发动机大修验收标准 (22) 第二章发动机故障诊断与分析 (23) 第一节发动机故障诊断 (24) 2.1.1 故障成因 (24) 2.1.2 汽车行驶中发动机常见故障 (26) 第二节具体维修案例 (28)

2.2.1 发动机窜烧机油的故障现象 (28) 2.2.3 排除故障的措施和方法 (30) 第三章其他故障分析 (33) 第一节发动机失速故障 (33) 第二节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 (35) 第三节加速不良故障 (38) 第四章检测与维修时的注意事项 (41) 第一节电控发动机维修要点 (41) 第二节电控燃油系统检查要点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引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修车技术也在随着进步。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以及维修管理软件在汽车维修企业发挥的作用等,处处体现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维修工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拥有一套理念的发动机大修工艺流程不是每个维修工所能做到的。它代表着精湛的修车技艺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传统的大修工艺和以零件修复为主的作业容还要精通跨入机电一体化、检测诊断和维修一条龙的汽车发动机维修技术。本文将从传统维修工艺以及现代维修检测两个方面简单的谈一下发动机的维修技术。 所谓的传统诊断,就是不用任何的表、设备,对车辆故障进行人工诊断的方法。在汽车维修中最常用的直接诊断方法有“看、闻、听、问、试”,这些方法在国汽车维修方面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高级轿车保有量虽正大幅度增加,但部分维修的仪器及检测设备尚不能监测到位,给车辆故障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以至于造成误判。因此,充分利用成熟的维修经验也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汽车发展机电一体化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更多是靠专用的故障诊断仪器,但一些特殊故障仍然需要经验丰富的维修技术人员靠传统维修手段来判断故障,未来的汽车维修人员不仅仅需有外语基础,电脑常识等高科技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传统维修技术。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轻量化、整体化新型冷却结构件制造技术1 整体叶盘制造技术整体叶盘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与 技术跨越的关键部件,通过将传统结构的叶片和轮盘设计成整体结构,省去传统连接方式采用的榫头、榫槽和锁紧装置,结构重量减轻、零件数减少,避免了榫头的气流损失,使发动机整体结构大为简化,推重比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在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推重比10 发动机F119 和EJ200上,风扇、压气机和涡轮采用整体叶盘结构,使发动机重量减轻20%~30%,效率提高5%~10%,零件数量减少50% 以上。目前,整体叶盘的制造方法主要有:电子束焊接法;扩散连接法;线性摩擦焊接法;五坐标数控铣削加工或电解加工法;锻接法;热等静压法等。在未来推重比15~20 的高性能发动机上,如欧洲未来推重比15~20 的发动机和美国的IHPTET 计划中的推重比20的发动机,将采用效果更好的SiC 陶瓷基复合材料或抗氧化的C/C 复合材料制造整体涡轮叶盘。2 整体叶环(无盘转子)制造技术如果将整体叶盘中的轮盘部分去掉,就成为整体叶环,零件的重量将进一步降低。在推重比15~20 高性能发动机上的压气机拟采用整体叶环,由于采用密度较小的复合材料制造,叶片减轻,可以直接固定在承力环上,从而取消了轮盘,使结构质量减轻70%。目前正

在研制的整体叶环是用连续单根碳化硅长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制造的。推重比15~20 高性能发动机,如美国XTX16/1A 变循环发动机的核心机第3、4 级压气机为整体叶环转子结构。该整体叶环转子及其间的隔环采用TiMC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造。英、法、德研制了TiMMC 叶环,用于改进EJ200的3级风扇、高压压气机和涡轮。3 大小叶片转子制造技术大小叶片转子技术是整体叶盘的特例,即在整体叶盘全弦长叶片通道后部中间增加一组分流小叶片,此分流小叶片具有大大提高轴流压气机叶片级增压比和减少气流引起的振动等特点,是使轴流压气机级增压比达到3 或3 以上的有发展潜力的技术。4 发动机机匣制造技术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上有很多机匣,如进气道机匣、外涵机匣、风扇机匣、压气机机匣、燃烧室机匣、涡轮机匣等,由于各机匣在发动机上的部位不同,其工作温度差别很大,各机匣的选材也不同,分别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铁合金、高温合金。树脂基复合材料已广泛用于高性能发动机的低温部件,如F119 发动机的进气道机匣、外涵道筒体、中介机匣。至今成功应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有PMR-15(热固性聚酰亚胺)及其发展型、Avimid(热固性聚酰亚胺)AFR700 等,最高耐热温度为290℃~371℃,2020 年前的目标是研制出在425℃温度下仍具有热稳定性的新型树脂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技术是集自动铺带技术(ATL)、自动纤维铺放

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故障诊断途径

第34卷第3期航空发动机Vol.34No.3 2008年9月Aer oengine Sep.2008 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故障诊断途径 史秀宇 (南方航空公司沈阳飞机维修基地,沈阳110169) 摘要:发动机性能状态监控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航空专用数据链通信系统(ACARS)和快速数据存 取记录器(QAR)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各航空公司所采用。介绍了多个综合利用AC ARS、QAR译码巡航报告 等信息对V2500发动机进行性能故障诊断的案例,对如何利用多种手段和EHM软件对V2500发动机进行故 障诊断作了总结。 关键词:V2500发动机;性能监控;故障诊断 Fault D i a gnosis Approach of Perfor mance for C i v il Aeroeng i n e SH I Xiu-yu (Shenyang Maintenance&Overhaul Base,China Southern A irlines CO.LT D,Shenyang110169,China) Abstract:Engine Perfor m ance M onitoring is extre m ely i m portant for Flight Safety A ssurance.A ircraft A 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 m(ACARS)and Q uick A ccess Recorder(QAR)are adopted m ore and m ore w idely by the A irlines. So m e cases w ere presented w hich applied the infor m ation of decode cruise reports of ACARS and QAR and etc to perfor m perfor m ance fault diagnosis forV2500engine.The conclusions of ho w to use m ultiple tools and EH M soft w are to perfor m fault diagnosis for V2500engine are summ arized. Key words:V2500engine;perf or mance monit oring;fault diagnosis 1 引言 现代民用航空飞机发动机的使用维护以视情维护为主,而发动机性能状态监控是视情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航空市场中,航空专用数据链通信系统(ACARS)和快速数据存取记录器(QAR)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各航空公司所采用,在日常的飞机故障诊断特别是发动机性能监控工作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而分析发动机性能变化趋势,不仅可以了解发动机的性能状况,而且还可以判断一些与发动机相关联的系统故障,比如指示系统故障、放气系统故障等。 本文以V2500发动机为对象,对民用航空发动机性能故障诊断的途径进行分析。 收稿日期:2007-12-06 作者简介:史秀宇(1974),女,工程师,从事民用航空发动机维护工作。2 结合ACARS巡航报告进行发动机性能故障诊断 沈阳飞机维修基地对A320系列及MD90飞机所装的V2500系列发动机,采用P W公司开发的Engine Health Monit oring(简称EH M)软件来比较和分析巡航数据,进行性能监控。系统需要的飞机参数有气压高度(ALT)、马赫数(MN)和总温(T AT)等,需要的发动机参数有发动机压力比(EPR)、排气温度(EGT)、燃油流量(W F)、低压转速(N1)和高压转速(N2)等。利用EH M软件,将每天通过ACARS 和QAR获取的实际发动机性能数据,与相同条件下系统内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到主要性能参数的差值,即发动机性能参数值DEGT、DW F、DN1和DN2;根据这些差值,绘成对应的各种短期及长期性能变化趋势报告图。 2.1 飞机指示系统故障诊断 2006年12月29日,EH M趋势报告显示B-6270飞机(机型为A321)双发巡航参数偏移,即

电喷柴油发动机维修技术[1]

电喷柴油发动机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 ●一、概述 ●共轨系统由高压泵、喷油管、高压蓄压器(共轨)、喷油器、电控单元和传感器及执行器组成。 ●共轨式喷油系统主要的贡献就是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通过对共轨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基本无关。这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柴油发动机车型的振动和噪声,同时将油耗进一步降低,使排放更加清洁。但共轨技术的喷油压力低于泵喷嘴系统,一般只能达到160MPa左右。由于喷油压力调节宽泛,采用共轨技术的柴油车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工况,起步也不会困难。 ●第一代共轨高压泵总是保持在最高压力,导致燃油的浪费和很高的燃油温度。第一代共轨系统为商用车设计的,最高喷射压力为140MPa,乘用车喷射压力为135MPa。 ●第二代共轨系统可根据发动机需求而改变输出压力,并具有预喷射和后喷射功能。带有控制油量的油泵,喷射压力能达到160MPa。即使在压力较低的情况下,该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提供适量的喷油压力。不仅有助于降低燃油消耗,而且还可以降低燃油温度,从而省去燃油冷却装置。预喷射降低了发动机噪声:在主喷射之前百万分之一秒内少量的燃油被喷进了汽缸压燃,预热燃烧室。预热后的汽缸使主喷射后的压燃更加容易,缸内的压力和温度不再是突然地增加,有利于降低燃烧噪音。在膨胀过程中进行后喷射,产生二次燃烧,将缸内温度增加200~250℃,降低了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第三代共轨系统带有压电直列式喷油器。2003年,第三代共轨系统面世,压电式(piezo)共轨系统的压电执行器代替了电磁阀,于是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喷射控制。省去了回油管,在结构上更简单。压力从20~200MPa弹性调节。最小喷射量可控制在0.5mm3,减小了烟度和NOX的排放。最高喷射压力达到 180MPa。此套采用新研发的压电直列式喷油器的系统使带预喷和后喷的喷油率曲线范围更为自由。 ●与其它喷射系统相比,共轨系统把压力产生与实际燃油喷射过程分离。“轨”被作为高压蓄压器,其内部燃油压力始终保持与发动机具体工况相适应的最佳压力。共轨系统可被轻易地安装到各类不同的发动机中。除此之外,共轨系统还提供了更广阔的扩展功能和在燃烧过程设计上更多大的自由度,它可以使柴油发动机以更低的排放、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低噪声运行。电控共轨系统,是国内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水平最高、将来会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电控系统。其喷油器的特殊设计,可实行灵活的多次喷射,且喷射压力可在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任意调节,给发动机带来的好处是极为理想的指标。由于这些因素,电控共轨技术已普遍为新一代乘用车柴油发动机采用。 高压共轨系统示意图 二、共轨喷油系统主要特点

日产天籁发动机维修手册

日产天籁发动机维修手册 (一)机械系统 一.概述 1. VQ35DE 3.5升的VQ35DE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70KW/5600rpm,最大扭矩333Nm/2800rpm,具有良好的加速性与车辆的驾驶性。该发动机必须使用至少95号的高质量无铅汽油,如果没有高质量无铅汽油,91号以上的常规无铅汽油也可以使用,但发动机性能会有所下降。为了获得最佳发动机性能和最佳驾驶性,推荐使用高质量的无铅汽油。 NOx废气排放已经通过ECM,根据传感器信号和ECU内部数据图,可以得到严格控制,因此VQ35DE发动机取消了早期A33车VQ30DE发动机所采用的EGR阀。 2. 发动机布置和机械特性: VQ35DE是顶置双凸轮轴、24气门发动机,是以新款350Z的发动机为基础的,作了一些改进,以使发动机扭矩输出平滑;在低速时也有较大的扭矩输出,以适应变速箱性能及前轮驱动的结构。

3.5升的VQ35DE发动机特点是铝缸体、铝缸盖。曲轴轴颈和凸轮轴凸缘是经过精细加工,这样可减小摩擦系数;活塞表面通过镀钼以降低摩擦;连杆呈锥形设计,在小端(连接活塞端)变窄以减小重量;连杆轴承盖与连杆主体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螺栓拧入连杆主体的螺孔中,不再需要螺帽,这种设计可减轻重量,与QR系列发动机一样。 3. 缸盖 VQ35DE发动机采用铝缸盖,采用无调整垫片的挺柱,使发动机零件数减少。

气门挺柱由耐磨钢制成,因此不是常规维护项目,不需要经常调整。气门锁片由铝合金制成,可以减轻重量。挺柱的侧面呈桶形状,类似第1道活塞环的结构,以便于将其从缸盖中取出。 有一系列不同尺寸的气门挺柱可供选择,气门间隙的调整是通过更换合适高度尺寸的挺柱来完成的。因为发动机前端盖需拆下,才能对正时链轮进行操作,所以其工作量较大且较专业。在更换气门挺柱时,下列零件必须拆下: 驱动皮带曲轴皮带轮油底壳 正时链盖正时链 进气集气管气门室盖 凸轮轴气门挺柱 重装所拆件,并检查气门间隙。 4. C-VTC连续可变进气正时控制 VQ35DE发动机采用C-VTC连续可变进气门正时控制系统,进气凸轮轴装有叶片式C-VTC控制执行器,与QR、QG发动机设计类似。进气门正时控制电磁阀装在缸盖两侧凸轮轴的第一支架上,电磁阀控制油压流入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活塞两侧,可提前或推后进气门正时。下列是C-VTC工作油流图

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文献综述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摘要:在阅读关于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方面文献后,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介绍、研究历史,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主要研究方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并且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和当下研究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人脸识别;人脸检测;几何特征方法;模板匹配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统计方法;模板匹配;基于外观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1]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安全技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2]。 1. 人脸识别技术基本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过程一般包括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大部分,人脸检测是指计算机在包含有人脸的图像中检测出人脸,并给出人脸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的过程[3],人脸识别就是将待识别的人脸与已知人脸进行比较,得

出相似程度的相关信息。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象, 进而从中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技术环节[4]。首先是图像预处理,由于实际成像系统多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外界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图像的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对比度低、区域灰度不平衡等。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保证提取特征的有有效性,进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在提取特征之前,有必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出人脸及人脸所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对库中所有的人脸图像大小和各器官的位置归一化;最后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2.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历史 国内关于人脸自动识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由于人脸识别系统和视频解码的大量运用,人脸检测的研究才得到了新的发展利用运动、颜色和综合信息等更具有鲁棒性的方法被提出来变形模板,弹性曲线等在特征提取方面的许多进展使得人脸特征的定位变得更为准确。 人脸识别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Bertillon,Allen和Parke为代表,主要研究人脸识别所需要的面部特征;第二个阶段是人机交互识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机器自动识别阶段;第四个阶段是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阶段。目前,国外多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