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单选题: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D.④位于南半球

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读“海陆分布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某大洋,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若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D.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

4.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①地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

C.③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④地沿岸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5.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此时商船()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洋流形成中与盛行风关系密切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关于图中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受甲洋流影响,沿岸地区降水增加

B.在乙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丙处渔场的形成得益于上升补偿流

D.在丁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9.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10.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

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 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完成下列各题。

11.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

A.降水B.地下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

12.苏木吉林湖( )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13.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

区 ( )

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盛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

下图为加蓬共和国水文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加蓬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大旱季,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句为小旱季。其旱季的形成原因是()

A.副高控制,气流下沉B.信风影响,空气干燥

C.处于山地的背风地带D.受寒流降温降湿影响

15.图中港口建港的优势气象条件是()

A.淡水资源充足B.大气能见度高C.全年风力微弱D.昼夜温差较小16.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图中洋流的成因为风海流

②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沉积

③使沿岸地区形成荒漠景观

④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渔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夏季青海湖流域风力最小,湖水表层平均温度约为16℃,底层平均温度约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入湖径流减少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D.外泄河道下游断流

18.青海湖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19.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A.表层盐度高于底层B.底层水温高于表层

C.湖面中部结冰比湖岸早D.湖水含氧量增大

下图示意太平洋东部某海域洋流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a、b两处洋流的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21.M地沿岸海域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B.b洋流上升影响C.a洋流性质影响D.河流带来营养物质22.下列关于M处的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影响

B.热带草原气候──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C.热带沙漠气候──秘鲁寒流影响

D.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A.向北,暖流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D.向南,寒流

24.F地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2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B.①地C.① 地D.①地

2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南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不仅被誉为“石油湖”,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读下图,完成

下列各题。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水北淡南咸

B.图中①点受东南信风影响小,受风浪影响小

C.委内瑞拉湾的海水常年倒灌注入马拉开波湖

D.该湖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

28.关于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拉开波湖与委内瑞拉湾连接通道狭窄,鱼在湖中集聚

B.水温较高,鱼类生长、繁殖速度快

C.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与大洋相连,鱼类丰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9.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位上升

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30.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解决城市洪灾②补充地下水③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④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1.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B.降水C.冰雪融水D.跨流域调水

32.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33.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34.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下图是世界两区域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图中乙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优势区位因素是

A.土壤、水源B.光照、河流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36.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外流河B.甲地河流含沙量大

C.乙地河流有结冰期D.水位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湖东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图示为洞里萨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7.洞里萨湖作为湄公河天然蓄水池的时期是

A.2-6月B.5-9月C.8-12月D.11-次年4月38.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A.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B.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湖泊水域环境复杂,饵料来源丰富D.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少

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内流河,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 2008—2012 年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A.冰碛平原

B.三角洲

C.洪积扇

D.风蚀洼地

40.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A.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

B.沉积物厚度大,储量大

C.降水丰富,补给充足

D.农业活动少,耗水少

41.本区农场的灌溉水源主要利用地下水而不是河水,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比河水A.水量更大B.水质更好C.水温更高D.盐度更低

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2.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土壤入渗率D.绿化带面积

43.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44.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位季节变化小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D.流量大,航运发达

45.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4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4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下图中的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列各题。

48.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A.由西南季风吹拂下形成

B.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

C.流经沿海区等温线向北凸出

D.使向南航行的海轮速度加快

49.该地区每年8~9月迎来百花盛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B.气温低,蒸发量减小

C.正值太阳直射,光照强烈D.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50.若将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

1.②③洋流所在区域为副热带且为顺时针方向,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C正确;

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故①为寒流,A错误;

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②为暖流,B错误;

由④流向、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情况可知其应在北半球,D错误。

故选C

2.①洋流为北半球寒流,附近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A错误;

②为北半球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

③洋流为寒流,对周围环境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度差异,C正确;

④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

故选C

3.D4.C

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3.图示阴影部分代表某大洋,图中①处位于大洋西岸,大陆东岸,纬度是中高纬度海区。若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可能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D对。拉布拉多寒流位于大西洋,与北太平洋暖流不能交汇,A错。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在大洋东岸,B错。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不能交汇,C错。故选D。

4.若阴影部分是太平洋,其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①地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A错。②地沿岸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④地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D错。③地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对。故选C。

【点睛】

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根据纬度判断,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即分布在30度纬线附近,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即在60度纬线附近,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5.A

【解析】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在④海域吹西南季风,洋流方向与风向一致,顺风顺水。在①②海域盛行东南季风,有日本暖流经过,顺风顺水。此时商船顺风顺水,A对。B、C、D错。

点睛:6月份北半球是夏季,在④海域是南亚的孟加拉湾,夏季吹顺西南季风,该海域是季风洋流,洋流方向与风向一致,顺风顺水。①②海域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有日本暖流,此时顺风顺水。

6.D7.A

【解析】

6.图中①洋流属补偿作用形成的洋流,与盛行风没有直接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图中②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与盛行风关系密切,②符合题意;图中③洋流属补偿作用形成的洋流,与盛行风没有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图中④洋流是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与盛行风关系密切,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图中显示,甲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受甲洋流影响,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使得沿岸地区降水增加,A正确。图中显示,乙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在乙洋流影响下,大陆东北沿岸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部沿岸没有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图中显示,丙处渔场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因此形成渔场,渔场的形成与上升补偿流无关,C错误。丁洋流为秘鲁寒流,在其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由于受山地阻挡,当地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小,D错误。故选A。

8.C9.A10.B

【解析】

8.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

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9.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10.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

【点睛】

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11.B12.D13.C

【解析】

11.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排除其余选项。

12.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也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材料也已知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因为地势高所以只流入无流出,A错;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所以B错;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与冬季,C错。13.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C正确;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少,A错;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B错;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D 错。

【点睛】

首先需要对我国内外流区河湖特征有整体把握,此外能够读懂图表信息,理清收支关系:“补给量”就是“收入”,“排泄量”就是“支出”。还需要了解影响蒸发量的一般因素,并能针对特殊情况解题。

14.B15.C16.D

14.根据纬度,加蓬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高控制,A错。加蓬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气压带风带北移,加蓬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大旱季。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小旱季。其旱季的形成原因是信风影响,空气干燥,B对。位于山地的背风地带不是出现两个旱季的原因,C错。加蓬沿岸受暖流降温影响,D错。15.图中港口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无风带,建港的优势气象条件是全年风力微弱,风浪小,利于船舶停靠,C对。淡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较小不是影响建港的主要因素,A、D错。赤道地区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大,能见度低,B错。16.图中洋流属于补偿流,是因补偿区域流走海水的形成,风海流是受盛行风吹动形成,①错。图中寒流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附近,与暖流交汇,导致泥沙在港口沉积,②对。图中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不是荒漠景观成因,③错。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④对,D对。A、B、C错。

17.D18.C19.B

17.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倒淌河)下游断流,使进入湖泊的盐类物质在湖泊中不断累积。所以选D。

18.青海湖湖面夏季风力小,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大;秋季风力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减小。所以选C。

19.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底层水温高于表层。这主要是由于冬季青海湖表面结冰,底层水温季节变化小,温度较高,使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所以选B。

20. C 21. B 22. C

试题考查洋流。

20.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图中a表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b表示上升流,C正确。

21.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M地沿岸渔场为秘鲁渔场,成因是冷海水上泛,受上升洋流影响,B正确。

22.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受秘鲁寒流影响向低纬延伸,C正确。

23. A 24. C

23.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结合洋流G的流向,可以判断洋流E属于中低纬度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洋流E的流向是向北,位于大洋西部,性质是暖流,A对。B、C、D错。

24.F地的洋流位于中低纬度环流北侧,位于中纬度海域,向东流,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是西南风,C对。A、B、D错。

【点睛】

洋流E属于中低纬度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洋流E的流向是向北,位于大洋西部,性质是暖流。F地的洋流位于中低纬度环流北侧,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是西南风。

25.D26.C

25.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①、①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①地。

26.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27.D28.A

【解析】

27.据图可知,湖泊南部有多条河流的流入,可以稀释湖水,湖水较淡,故湖泊北咸南淡,故A项错误;图中①点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受东北信风影响,风浪较大,故B 项错误;委内瑞拉湾的海水季节性倒灌注入马拉开波湖,故C项错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断裂下陷形成构造湖,故D项正确。

28.马拉开波湖位于热带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鱼类生长,而且繁殖速度较快;多条河

流注入该湖泊,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与大洋相连通,鱼类种类多样;湖泊与海洋连通通道的宽窄与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故A项符合题意。

29. C 30. D

【解析】

29.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故C正确。

30.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伸径流汇聚的时间。

31.A

32.A

33.B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农业发展。

31.读材料可知,当地既没有河流也没有湖泊,可见当地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用水不可能是降水或冰雪融水(如果有大量的冰雪融水,一定会发育内流河),周边地区气候干燥,不会有跨流域调水,所以BCD错误;由于该地为深陷盆地,所以当地可能有承压地下水,故当地灌溉水源为地下水,A正确。故选A。

32.由于该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盆地中,由于山脉西部有缺口,所以强劲的西风对该地影响很大,而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主要盛行东南季风,而该地距海遥远,加上地形的重重阻挡,使得风力较小,所以可以退出播种时间来克服春季风力大的影响,A对。该地由于水资源缺乏,营造防护林不易成活且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B 错;塑料薄膜覆盖主要解决的是气温低以及蒸发强的问题,对于防风没有什么作用,C错误;由于该地地表主要为戈壁,而不是广大的沙漠,所以没有沙丘,也不需利用草方格沙

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D错误。故选A。

33.哈密瓜由于颜色较深,强烈紫外线会对瓜皮有一定影响,使得哈密瓜的品相变差,B 正确;套袋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瓜果的品相以及减少农药残留,对于防止水分蒸发没有多大作用,A错。套袋不能起到很大的保温作用,也不会使瓜迅速长大,C错。套袋后,削弱了太阳辐射,光合作用减弱,D错。故选B。

34.A

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操作,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无直接联系,D错。故本题选择A。

35.B36.C

35.读图,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乙为中亚地区的图兰平原,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光照充足,阿姆河、锡尔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所以乙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优势区位因素是光照和河流,故该题选B。

36.读图可以判断甲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为外流河,乙地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河流为内流河,故A错误;欧洲西部地势平坦,水流较慢,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阿姆河、锡尔河流经沙漠地区,含沙量大,故B错误;乙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有结冰期,故C正确;甲地河流以雨水为主,流域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所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乙地河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37.B

38.C

37.图示区域属于热带气候,洞里萨湖作为湄公河天然蓄水池的时期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的时期,是雨季,北半球在5-9月,B对。11-次年4月是旱季,湖泊补给河流,A、C、D错。

38.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湖泊水域环境复杂,饵料来源丰富,适宜多种鱼类生存,C对。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少不是物种丰富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练习

第一章地球光照图的判读专题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回答1~3题。 1.读图(图中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均匀的)图中C点的昼长为( C ) A.24小时B.12小时 a C.20小时 a D.10小时 2.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B ) A.太原 a a B.长春 a a C.南昌 a a D.昆明 3.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C ) A.4小时 a a B.10小时 C.20小时 a a D.24小时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约是20小时。第2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位置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第3题,半年后,时间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的夜长等于其在夏至日时的昼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C ) A.甲、乙B.甲、丁 C.乙、丁D.丙、丁 5.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C ) A.甲B.乙

C.丙D.丁 6.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A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从各图中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可推知,甲图表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上海日落时间最早;乙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北极有极昼出现,丙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丁图表示北极有极昼,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季。 二、综合题 7.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夏至__(节气)日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15__时(地方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B__,昼长是__18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45°W)__。 (4)图中ED表示__昏__线,DC表示__晨__线。(填“晨”或“昏”)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6)A点的地理坐标是__(23°26′N,0°)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3:00__。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左图中阴影部分又表示西半球,P地日期为某月22日,据此完成第1~2题。 1.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B ) A.0°经线B.160°E经线 C.180°经线 a D.20°W经线 2.此刻,地球位于上面右图中公转轨道的位置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D )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结构图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环境有内在联系的、地理环境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五大要素,即… 太阳辐射:热量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北纬30大陆东西两岸: 季风环流、局部环流 海陆差异 大陆性、海洋性气候 洋流: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拔: 阳坡: 下垫面地形坡向1 第阴坡: 三迎风坡: 章表现1.五大要素坡向2 相互作用、相互背风坡: 地地影响(以气候为例) 理理其他:地表对太阳辐射反射率 环环释放废热 境境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 的的改变下垫面性质 整整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体体 性性水文变化(流量季变、含沙量增大) 和表现2.一个要素变化,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暴雨集中)整个 区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植被破坏地貌变化(千沟万壑)环境 域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土壤变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变化 差(以黄土高原为例) 异 概念: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基础因素:热量,其次水分 明显地带:低纬和高纬地带地 理地带性规律概念: 环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基础因素:水分,其次热量 境明显地带:中纬地带 的概念: 地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基础因素:热量、水分 域明显地带:低纬度高山 分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异南纬60度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海陆分布:陆地缺失)非地带性规律西欧温海气候延伸至北纬60度以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实例赤道附近非洲东部非热雨而热草(地势:东非高原水热不足) 安第斯山南段西林东漠(地形起伏:山西迎风坡而东背风坡)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同步测试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B.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 2.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生物循环 3.若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 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③ C.环节④能给陆地补充淡水 D.环节②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4.若右上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型渔场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读下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B.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C.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D.乙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6.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风漂流属于暖流性质 B.一般来说,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 C.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 D.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D .甲洋流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 .能使海洋污染范围变小,污染程度减轻 C .甲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D .乙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永久冻土带融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植物提早开花,昆虫提早出现…… 。据此回答 9~10 题。 9.冰川消融对我国青藏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 A .导致山地雪线下降 B .改变冰川生态环境 C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 D .改善农业生态条件 10.资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 A .复杂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差异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2001年以来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回答11~12题。 11.华北平原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 A .华北地区多旱灾 B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C .华北地区水库干涸 D .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12.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措施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防止水污染 D .跨流域调水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13~15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 3) 2 202 8 952 18 245 3 356 8 900 每万元GDP 耗水量(m 3) 5 405 514 384 288 1 344 13.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 ° ° 甲 乙 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大气的风向: 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结构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 互 补 给 的 水 体 三态 固态:高山、高纬地区 液态:最多 气态:最广、最少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 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常情况下) 水体间的补给(以河流水补给考查为重点) 水 循 环 定义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最重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环节 蒸发 水汽输送--最不容易受人类干扰 降水 地表径流--最易受人类影响--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 下渗 地下径流 意义 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 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 流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西欧) 寒流:降温减湿--秘鲁沿岸干旱气候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海水上泛?离岸风:秘鲁渔场对航海的影响 顺洋流加快速度,节省燃料 海雾? 寒暖流交汇 冬季,暖流所经海域 对污染物的影响:利、弊 世 界 海 洋 表 层 洋 流 的 分 布 定义:常年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 类型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多东西方向) 密度流 补偿流(多南北方向) 按性质分类 暖流(较低纬度→较高纬度) 寒流(较高纬度→较低纬度)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熟记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名称) 分布模式 中低纬(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中高纬(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三章知识结构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 资 源 及 其 分 布 含义 广义: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丰歉程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分布 世界 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国家:巴西、俄罗斯 我国 地区分布:南>北,东>西 时间分配:夏秋>冬春 与 人 类 社 会 经济活动 数量--规模 质量--效益 生产力水平与水资源利用 较落后--沿河、湖发展 较发达 淡水资源利用增加 调节时空分布 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短缺? 供不应求--资源性缺水 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 措施 开源:地下水、水库、引水、淡化、增雨 节流:节水意识、农业灌溉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清单

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清单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P54 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由多到少的顺序: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表解如下:★★★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水循环的领域和环节: 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c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 、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 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3、海洋水体 运动 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 下渗降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案]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 2.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分布 2.水资源与人类的联系 3.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水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从日常生活入手,请同学叙述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概念:指陆地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3.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1)从大洲来看: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 (2)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3) 4.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 (1)从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 (2)从空间上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2.生产力提高,可使水的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人类可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活动]P63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剧: 2.污染和过度利用会加剧水资源短缺: [案例2]咸海的忧虑 3.开源与节流: (1)开源: (2)节流: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形态:①________、②________、液态。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③__________,数量最大的是④__________。 2.存在空间:⑤________、陆地、⑥_______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⑦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________连续运动的过程。 2.时空特点: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________范围内进行着。 3.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下渗、地下径流。 4.类型:?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__、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_________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_______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21____________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22________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 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D 2.C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3~4题。 3.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 A.西南季风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C.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D.西北季风东南信风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均为暖流 B.此时马六甲海峡海水向西北流动 C.①②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D.③④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案:3.A 4.D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6.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5.C 6.A 7.图1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2示意“图1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M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答案:D 8.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台湾岛水资源蒸发和入海两项损失数量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③下渗速度快,地下径流量大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读图,回答9~10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能源的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 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18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⑵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如:2018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周宁一中郑正宝 355400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标准解析: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而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认知水平处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天文知识,但空间想像能力差,对于天体位置、运动等天文知识的理解有难度。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教具,学具,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逐步归纳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四季的形成原因。同时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标中“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学具。通过完成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教资)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 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 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单元测试

毕节二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孕育于( ) A. 平原 B .海洋 C .高原 D .盆地 2.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 ) 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②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③青藏咼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④黄淮海地区,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 A.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地球上的人类形成于( ) A .古生代 B .中生代 C . 第三纪 D ?第四纪 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B.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5.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依据是( ) A. 地形类型名称 B.气候类型名称 C ?植物分布类型名称 D. 土壤类型名称 6. 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最显著的地区在( ) A.中高纬度地区 B.中低纬度地区 C.高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7?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B. 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C. 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 D. 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8. 气候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 的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太阳辐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 ②全球人口日益增多 业、家庭炉灶、各种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热直接使全球气温升高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⑤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 D. ③③⑤ 9. 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T 草原带T 荒漠带的分异 10. 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 B. 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其不同的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C. 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 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11.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工业和交通日趋发达,工矿企 ③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④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