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运动治疗学简答题答案

(未仔细核对,有疑问及时反馈)

1.制动对肌肉系统得影响

a)代谢影响:肌肉相对缺血缺氧,无氧酵解活动加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

b)肌纤维变化: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变细,排列紊乱,非收缩成分增加

c)肌肉形态得变化:肌肉得体积、重量减小,肌肉萎缩

d)肌肉对胰岛素得敏感性降低,皮质类固醇得水平升高降低了肌肉中蛋白质得合成

e)肌力影响:导致肌肉单位面积得张力下降,肌力、肌耐力下降

2.制动对骨关节系统得影响

a)对骨骼得影响:骨吸收加快,尤其就是骨小梁吸收增加;轴向应力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就是骨质

疏松得主要原因

b)对关节得影响:长期固定后关节出现僵直,导致滑膜粘连,纤维连接组织增生,关节挛缩, 产生严

重得关节退变

c)对关节韧带得影响:关节周围韧带强度降低,易于断裂,关节囊壁血管滑膜增生,纤维结缔组织与

软骨面之间发生粘连,出现疼痛,继而关节囊收缩,关节挛缩,活动范围减小

d)对关节软骨得影响:含水量下降,透明质酸盐与硫酸软骨素减少,非接触面纤维化蛋白多糖合成

减少形态,改变出现,软骨退变与损伤

3.影响肌力大小得因素

a)肌肉得横截面积

b)肌纤维类型

c)运动单位募集率与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d)收缩速度

e)肌肉得初长度

f)肌收缩类型

g)个体因素:年龄与性别等

h)其她力学因素:包括肌纤维走向、牵拉角度、力臂长度等

4.MRC徒手肌力分级评定标准

5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运动

5- 四级与五级之间

4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运动

4- 三级与四级得中间水平,能抗重力及弱得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运动

3+ 此级与4-只就是阻力大小程度得区别

3不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运动

3-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得50%以上

2+ 抗重力完成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得50%以下

2解除重力得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运动

2- 解除重力得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50%以上

1+ 解除重力得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得50%以下

1可触及肌肉得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得活动

0不能触及肌肉得收缩

5.肌肉收缩得类型

a)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1)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得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缩短,引起身体运动。其运动学功能就

是加速。

2)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得距离逐渐加大延长,其主要作用就是使动作得

快慢或肢体下落得速度得到控制,其运动学得功能就是减速。

b)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得起止点之间得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

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因而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

c)等速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得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得力量始终与与阻力相

等得肌肉收缩

6.痉挛得益处与弊端

a)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站立与行走

2)充当静脉肌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降低麻痹神经得依赖性水肿

4)在无承重得废用得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5)可相对保持肌容积

6)活动过强得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与离心自主收缩得肌力但向心收缩得力量弱

b)弊端:

1)影响站立平衡稳定性,与步态得摆动期

2)增加运动得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3)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以完成精巧得动作

4)由于主运动缓慢,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

5)强直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且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6)导致疼痛

7)增加骨折,异位骨化得危险性

8)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7.肌张力得概念及影响肌张力得因素

a)肌张力:就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得一种不随意得,持续得,微小得收缩。就是维持身体各种

姿势与正常活动得基础。

b)影响因素:

1)姿势与肢体位置

2)中枢神经系统得状态

3)紧张与焦虑等心理因素

4)患者对运动得主观作用

5)并发症得问题,如:疼痛,挛缩等

6)患者得整体健康水平

7)药物

8)环境温度

8.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 无肌张力得增加

1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与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 得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得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被移

3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僵直: 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活动。

9.痉挛得概念及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得区别

a)痉挛:痉挛就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得肌肉张力异常增高就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

致得,以速度依赖得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得运动障碍。

b)区别:肌张力过强时得阻力包括动态成分与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

性得)因素与非神经性(生物力学得)因素所致得阻力,静态成分则就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

常静息状态得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得活动由于牵张反射性高

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得痉挛,折刀样反射与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素则表现

为结缔组织得弹性成分与肌肉得粘弹性成分得改变,尤其就是在肌肉处于拉伸或短缩位制动时。

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性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得继发

性改变。

c)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得肌张力过强就是神经性因素与非神经性因素共同作用得结果,痉挛

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

10.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得原因

a)疼痛

b)痉挛

c)皮肤瘢痕

d)粘连

e)挛缩

f)肿胀、积液

g)关节内结构变化

11.维持平衡得生理机制

a)躯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触、压觉与本体感觉输入

b)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e)姿势控制中得预备性活动

f)中枢神经系统得整合作用

12.Berg平衡量表得检查项目?

a)从坐位站起

b)无支持站立

c)无支持坐位

d)从站立位坐下

e)转移

f)闭目站立

g)双脚并拢站立h)上肢向前伸展并向前移动

i)从地面拾起物品

j)转身向后瞧

k)转身360°

l)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m)两脚一前一后站立

n)单腿站立

13.描述步行周期得各个阶段?

a)首次着地:步行周期与站立相得起始点,指足跟或足底得其她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触得瞬间

b)负荷反应期: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接触瞬间得一段时间,就是重心由足跟转移至足底

得过程

c)站立中期:指从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为单腿支撑期,此时重心位于

支撑面正上方

d)站立末期:为单腿支撑期,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时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

e)迈步前期: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足趾离地之前得一段时间,为第二个双支撑期

f)迈步初期:从支撑腿离地至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

g)迈步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

h)迈步末期:指地面垂直得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14.评定步态常用得时空参数?

a)步频:参考值为95-125步/分

b)步速:参考值为1、2m/s

c)步长:即从一足跟着地处向后量至对侧足跟着地处之间得垂直距离,参考值为50-80cm

d)跨步长:即同一侧足跟着地处至再次足跟着地处之间得直线距离,参考值为100-160cm

e)步宽:即双足足中线之间得宽度,也就就是支撑面得宽度

f)足偏角:即足跟中点到第二趾得连线与前进方向之间得夹角

15.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得训练方法

a)保持肢体良好得体位

b)体位转移

c)被动运动

d)主动运动

e)牵张训练与自我牵张训练

f)关节功能牵引

g)持续关节被动活动

h)关节松动术

16.关节松动术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a)治疗作用:1、缓解疼痛;2、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增加本体感觉反馈

b)机制:就是以关节得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达到

1)缓解疼痛:刺激机械性感受器以抑制伤害性刺激得输入;促进关节内滑液流动,可加速肿胀

及伤害性刺激物吸收,并改善关节内及关节软骨或关节盘得营养;

2)改善ROM:牵张与延伸关节、关节囊、周围韧带等结缔组织,矫正紊乱得关节及关节半脱位

3)增加本体感觉反馈:通过刺激关节内本体感受器,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从而提供关节位置

与关节运动方面得反馈,促进稳定性

17.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

Ⅰ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得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得起始端与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得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得紧张

Ⅳ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得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得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得紧张

18.肌力训练得基本原则?

a)阻力原则:阻力得施加就是增强肌力得重要原则

b)超常负荷原则

c)肌肉收缩得疲劳度原则

19.根据肌力水平选择肌力训练方法得原则?

0级肌力:电刺激、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得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

1~2级肌力:肌肉电刺激疗法、主动—辅助训练、1级主要为被动运动

2级肌力:辅助运动、辅助主动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减除重力负荷得主动训练

3~4级肌力:3级为主动抗部分重力运动,由主动运动进展到抗阻运动

20.简述肌力训练基本方法得分类

a)根据训练目得得分类:①增强肌力训练;②增强肌肉耐力得训练

b)根据训练中施加得阻力分类:①徒手抗阻训练;②器械抗阻训练

c)根据训练时肌肉收缩得形式分类:①等长训练;②等张训练;③等速训练

21.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得区别与联系

a)联系:肌耐力训练与肌力训练密切相关。在发展肌力时,如重复次数过多或持续时间过久,必然导

致速度或肌力下降;在发展耐力中,如不增加负荷,则不可能较快地产生肌耐力,对肌力得增长也

不利。因此,临床上常将发展肌力与耐力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做功更为合理。

b)区别:耐力就是肌力所能维持得时间。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得方法不同,为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

较短得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并不需要很多(高强度,少重复);而发展耐力则需在较轻

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才能有效(小强度,多重复)。

22.牵张训练得生理机制

牵张训练针对得组织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收缩性组织与收缩性组织。牵伸训练主要通过非收缩性组织得机械力学特性及收缩性组织得机械力学特性与神经生理学学特性产生组织延展得作用。

a)非收缩性组织:包括皮肤、韧带、肌腱、关节囊、筋膜以及肌肉得非收缩组织。

1)机械力学特性:在牵伸过程中可发生弹性形变(弹性特征)、塑性形变(塑性特征)、蠕变(粘

性特征与水分重新分布)、应力-松弛现象(粘弹性与水分重新分布)、以及反复牵伸后得结

缔组织疲劳(胶原微损伤与修复),损伤后愈合得组织在长期牵伸下还可以发生纤维成分及

纤维排列方式得变化

b)收缩性组织:即肌纤维。

1)机械力学特性:首先就是连接肌纤维得非收缩性组织得弹性延长,之后横桥破坏,肌丝滑动

产生肌小节伸展,持续牵伸得组织发生塑性形变。

2)神经生理学特性:主要涉及到肌梭与高尔基腱器官。当肌肉被牵拉导致梭内、外肌被拉长时,

引起肌梭兴奋,通过Ⅰ、Ⅱ类纤维将信息传入脊髓,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α纤维

与γ纤维导致梭外、内肌收缩,产生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所以一个缓慢得、持续得、低强

度得牵伸就是必须得)。另一方面,在持续牵伸得情况下,高尔基腱器官感受到肌纤维牵伸张

力后对肌纤维作出抑制性反应(即自发抑制),使肌肉放松。

23.平衡训练基本原则

a)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b)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c)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d)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e)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到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

f)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g)破坏前庭器官得平衡来保持身体得平衡

24.Brunnstrom关于中风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第Ⅰ阶段:急性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为弛缓阶段。

第Ⅱ阶段:随着病情得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与联带运动得特点第Ⅲ阶段: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着联带运动得特点,因联带运动达到高峰,故此阶段称为联带运动阶段

第Ⅳ阶段: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得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得组合,被称为部分分离运动阶段

第Ⅴ阶段:运动逐渐失去联带运动得控制,出现了难度较大得分离运动得组合,被称为分离运动阶段第Ⅵ阶段:由于痉挛得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得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被称为正常阶段。

25.Brunnstrom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评价?

Ⅰ期:无随意运动

Ⅱ期:开始出现轻微得屈曲共同运动(肩伸展过度,肘屈曲,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

Ⅲ期:能充分进行上两项运动,能进行伸展共同运动(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

Ⅳ期:(1)肘屈曲位前臂能部分旋前,旋后;(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90°;(3)将手向腰后旋转

Ⅴ期:(1)肘伸展位肩能外展90°(前臂旋前位);(2)肘伸展位肩能前屈180°;(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Ⅵ期: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

26.Brunnstrom偏瘫手指运动功能评价?

Ⅰ期:无随意运动

Ⅱ期:稍出现指得联合屈曲

Ⅲ期:指能充分联合屈曲,但不能联合伸展

Ⅳ期:(1)全部手指稍能伸,总得伸展达不到全关节活动范围;(2)拇指能侧方捏握

Ⅴ期:(1)总得伸展可达全范围,能抓圆柱状物体,球形体,完成第三指对指;(2)指伸展位外展;(3)手掌抓握

Ⅵ期:指屈曲位外展,能投球,系纽扣,稍欠灵巧,大体上正常

27.Brunnstrom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评价?

Ⅰ期:无随意运动

Ⅱ期:下肢得轻微随意运动

Ⅲ期:坐位,立位时有髋,膝,足得屈曲

Ⅳ期:(1)坐位,膝屈曲90°时可将脚向后滑行;(2)坐位,足跟接地,足能背屈

Ⅴ期:(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足能背屈

Ⅵ期:(1)立位,髋能外展并能超过骨盆上提范围;(2)立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伴有足内翻及外翻

28.Brunnstrom技术常用反射及模式?

a)联合反应:对侧性联合反应、同侧性联合反应

b)共同运动

c)原始反射:同侧伸屈反射、交叉伸屈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对称

性紧张性颈反射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腰反射、、正,负支持反射

29.PNF得基本程序与操作技术?

a)基本程序:阻力、扩散与强化、手法接触、体位与身体力学、言语刺激(命令)、视觉接触、牵引

与挤压、牵张、时序、运动模式等

b)基本技术:节律性启动、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动态反转、静态反转、节律性稳定)、重复牵张、

收缩—放松、维持—放松

30.描述原始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紧张性迷路反射:就是由头部位置得改变诱发出来得。仰卧位时,全身伸肌张力升高,头部后仰、

脊柱伸直、肩后缩、四肢以伸肌模式伸展。俯卧位时,全身得屈肌张力升高

b)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就是本体感觉反射,由颈部肌肉与关节受到牵拉而引出。即头部伸展时,双

上肢伸展,伸肌张力升高,而双下肢得屈肌张力升高;头部屈曲时,屈肌张力占优势,而双下肢出

现伸肌张力升高

c)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就是颈部肌肉与关节得本体感觉反应。即当头转向一侧时,面部转向另

一侧上肢出现伸展,即伸肌张力升高,而另侧上肢出现屈肌张力升高。

31.简述: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联合运动

a)共同运动:就是脑损伤常见得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让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得某一个关

节时,相邻得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得运动,并形成特有得活动模式,这种模

式就成为共同运动。

b)联合反应:在某些环境下出现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得表现,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健

肢全力抗阻运动时,可以不同程度得诱发患肢发生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

c)联合运动:不就是联合反应,就是正常人两侧肢体得完全相同得运动,即一侧肢体得活动加强了

对侧,肢体相同得活动,就是伴随随意运动得、自动得姿势调整。

32.描述上肢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下肢伸肌共同运动模式

a)上肢屈曲共同运动模式:表现为腕与手指屈曲,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

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如同手抓同侧腋窝前得动作。

b)下肢伸展共同运动模式:表现为脚趾跖屈,踝跖屈、内翻,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内收、内旋。

33.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得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制定计划得步骤?

a)基本原理:功能重建得机制;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消除不必要得肌肉活动;重心得调整;反

馈对运动控制得重要性;创造恢复与学习得环境

b)组成部分:即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从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与坐下、站立平衡、

步行等

c)步骤:①分析作业;②练习丧失得成分;③练习作业;④训练得转移。

34.偏瘫病人得良肢位摆放

a)仰卧位:患侧肩胛与下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

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膝伸展微屈

b)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在患者身后放长枕或被子,以保持

稳定得侧卧位

c)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

上,健侧上肢放在躯干上,放松

35.脊髓损伤得ASIA分级(最新版本与此答案有出入,此处以书本为标准)

A级: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得残存。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得保留,但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在3级以下。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得保留,且至少一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

E级: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36.部分保留区、神经根逃逸与骶残留得概念

a)部分保留区 :就是损伤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功能残留得节段;或感觉与运动均保留而功能

弱于正常得区域。该概念只存在于完全性损伤,且范围不应超出三个节段

b)神经根逃逸:就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上一节段得神经根受到损伤,表现为神经平面上移。而神经根

功能有可能通过外周神经纤维生长得机制得到恢复,从而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平面“下

移”得假象,此情况称为神经根逃逸。

c)骶残留:就是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就是不完全性损伤得重要特征。骶残留得原因就

是由于不完全性损伤多属挫裂伤,容易引起出血,而脊髓中央灰质血运丰富,容易发生出血性坏

死,但皮质脊髓束下行到骶部得纤维最靠近外侧,因而常能幸免。

37.判断脊髓休克期得标准

a)球-海绵体反射

b)感觉与运动功能

c)腱反射与病理反射

d)肌张力

38.痉挛得治疗方法

a)解除诱因:诱发痉挛得因素有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与加重痉挛得药物。

b)姿势与体位: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得姿势体位,学会脑瘫患儿得正确抱姿

c)物理治疗:冷疗法;水疗;温热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等

d)运动疗法:(1)主动运动痉挛肌得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用,降低肌痉挛;(2)被动运动时也可

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3)深而持久得肌肉按摩,或温与地被动牵张

e)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f)药物治疗:口服药有巴氯芬、地西泮等,也可肌肉内注射肉毒素

g)康复工程学方法

39.挛缩得治疗方法

a)保持良好体位

b)物理治疗:如超声波、超短波、红外线、蜡疗、水疗与泥疗

c)运动疗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牵张训练

d)矫形器得应用:动态矫形器;静态矫形器;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学校体育的结构 (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 (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1)“普遍性目标”取向。

上体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又称训练原理。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体育保健学试题答卷

体育保健学试题答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体育保健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当人体血糖的浓度降低到正常值以下时,神经系统系统的功能将首先受到影响。 2、氟对牙齿具有保健作用,但摄入过量易引起斑牙症。 3、膝关节侧搬分离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内十字韧带损伤情况常采用抽屉试验对其进行检查。 4、健康成人每千克体重平均约有75ml血液,当出人体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 的30%时即可危及生命。 5、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的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镇痛、防肿和减轻炎症。 6、长时间在高热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作业易使人发生热射病,当此病发生时,应立即将病人移到荫凉通风处。 7、在运动损伤中并发休克的主要原因有大量出血和剧烈疼痛。 8、按摩是一种良性刺激,对神经系统可起到__兴奋___和_抑制__作用。 9、在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中,对伤口深、长且污染严重者,应注射_破伤风抗毒血清(T·A·T)__。 10、肌肉发生痉挛的主要原因与发病机理为寒冷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舒缩失调和运动性肌肉损伤。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能源物质中,作为人体运动主要能源物质的是(C) A、蛋白质 B、脂肪 C、糖 D、ATP 2、对于射击等视力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要注意提高其摄入量的维生素是(A)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 3、下列对蛋白质营养功用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蛋白质参与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的修复 B、蛋白质参与各种酶和激素的构成,具有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C、蛋白质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D、人体内旧的或已经破坏的蛋白质发生分解可释放出部分能量 4、某同学有轻度扁平足,但功能检查良好,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的锻炼基础,因此体育课健康分组时要将其安排在(A) A、基本组 B、准备组 C、医疗体育组 D、准备组或医疗体育组 5、前臂出血时,为了止血应指压(B)。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保健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体育保健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健康行为:指一个人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活动。 4.运动缺乏的含义:包括久坐习惯、机体缺乏运动应激刺激、不运动或很少运动。 5.体适能:指身体适应生活、活动与环境(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 6.出血: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外流称为出血。 7.骨折: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8.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病人员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伤病者的自主呼吸,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自主搏动。 9.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的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复杂综合征中的主要矛盾。 10.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而又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体操、足球、垒和棒球等运动中,也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常见损伤。(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收到普遍震荡所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和功能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 1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从创口流出。 12.闭合性软组织: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 13.骨化性肌炎:是严重挫伤的病发症。挫伤部位会续发感染化脓,肌肉挫伤有时会继发钙质沉着化骨。症状为局部疼痛,僵硬. 14.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15.肌肉拉伤:指由于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 16.不完全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未完全破坏,或骨小梁的一部分连续中断。 17.完全骨折:是指整个骨的连续性以及骨外膜完全破裂。 18.关节脱位:凡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成为关节脱位。P155 19.疤痕修复: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有肉芽组织代替,最后形成瘢痕,则称不完全再生或或疤痕修复。P167 二.填空题 1.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和医疗体育四个部分。 2.健康的分类: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 3.健康行为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预防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4.体育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 5.体适能分为: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两种。

体育保健学试题及答案

体育保健学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体育保健学: 2、肌肉拉伤: 3、运动按摩: 4、运动饮料: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体育锻炼是、、、的一种手段。 2、运动时,心脏的工作负荷,致使心率适当,血液流量, 全身血循环得到改善。 3、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身体的积极影响,除表面在运动、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外还 对、、等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 4、软组织挫伤是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或软组 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 5、按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可将运动损伤分为和。 6、一个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是由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四个方 面的教学效果综合体现的。 7、医疗运动是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 8、在穴位上拔罐对穴位是一种刺激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 三、问答题 1、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几个部分? 2、体格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3、如何判别心理健康? 4、运动中腹痛产生的主要的原因和发病原理是什么? 四、简述题 1、运动性中暑的类型和治疗。(16分) 2、按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2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保健学:绪论 2肌肉拉伤:p314 3运动按摩:p370 4运动饮料:p66 二、填空题 1、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防病抗老的一种手段。 2、运动时,心脏的工作负荷加大,致使心率适当增加,血液流量增大,全身血循环得到改善。 3、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身体的积极影响,除表面在运动、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外还对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 4软组织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 5、按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可将运动损伤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6、一个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是由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下午课外活动四个方面的教学 效果综合体现的。 7、医疗运动是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 8、在穴位上拔罐对穴位是一种刺激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三问答题 1、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几个部分?p2 2、体格检查的内容是什么?p44 3、如何判别心理健康?p85 4、运动中腹痛产生的主要的原因和发病原理是什么?p225 四简述题 1、运动性中暑的类型和治疗。(16分)P236 2、按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2分)p356

学校体育学答案

2012级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 2 学时。 2、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编订者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P132 3、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P67 4、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5、 2002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7、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有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P121 8、早在1917年,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9、口令是体育教学的特殊语言。 10、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作用的特征,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1、从竞赛的内容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娱乐体育项目、武术项目、体育节等体育比赛。P331 12、 1990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13、现代体育由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构成。 14、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有目标、媒介、教学手法、教学手段等。P173 15、 1956 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体育教学大纲。 16、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有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17、在一堂体育课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该项活动的专项密度。 18、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19、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 20、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体育课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按百分制计核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

体育保健学保健复习

体育运动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 体育运动适量运动过度运动运动缺乏体适能健康健康行为健康风险评估 二、问答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2、适量运动对运动系统有哪些促进作用? 3、适量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健康体适能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5、促进健康行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体育运动卫生 问答题: 1、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应如何注意? 2、冷环境下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应如何注意? 3、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有何特点? 5、根据儿童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 6、根据儿童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 7、根据儿童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 8、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9、中年人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要求? 10、老年人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要求? 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 一、名词解释: 1、医务监督 2、自我监督: 3、心肺耐力 4、基本组: 5、准备租: 6、过度训练: 7、医疗体育组 8、BMI 二、问答题: 1、身体姿势的检查包含哪些内容? 2、运动锻炼的医务监督包含哪些内容。 3、对于体育锻炼者,决定运动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4、学校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5、试述学校体育课健康分组的组别及相应的教学要求。 6、试述体育教学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7、试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内容。 8、自我监督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其中主观感觉包含哪些内容? 9、体育课健康分组转组的原则是什么? 10、日常运动中如何用脉搏进行自我医务监督? 11、如何运用脉搏进行运动负荷的医学监测? 12、产生过度训练的原因有哪些? 13、发生过度训练处理的原则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 14、过度训练早期有哪些症状?中期和后期又有哪些症状? 15、试述学校运动会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16、体育锻炼的禁忌症有哪些?

学校体育学真题

2008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常规: 2.体育教学评价: 3体育课运动负荷密度: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的? 2。简述影响体育课程实施因素?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4.简述终身体育打基础,体育教学原则及贯彻该原则的要求? 5.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解法时应注意些什么?(07,08) 1)划分动作的段落和部分时,不能破坏原动作的有机联系,2)使用学生明了所划分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3)要与完整法结合使用。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分解动作。 6.简述分解教学法及运用该方法是的注意事项? 7.简述水平教学设计的步骤? 8.简述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09年真题(学校体育学) 一.名词解释 1.发现式教学法: 又称问题法,它是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 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 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 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示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4.课外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某项运动特长的学 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5.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 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

体育保健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体育保健学 1.体育保健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3.第一状态----健康状态 第二状态----疾病状态 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疾病,但有虚弱现象,诸多不适和各种症状且常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与人处事较差,适应能力降低。 4.热损伤的预防 ●保证运动员身体状况良好 ●在热环境中,运动前,应避免运动员机体过热的情况出现 ●警惕应激的早期症状 ●体温过高的临床症状 ●运动员的跑速不应超过训练时的强度 ●运动员如有任何体温升高的疾病或运动前12小时内有体温升高的经历,都不应参加比 赛或训练 ●鼓励运动员在运动之前补水,运动中定时补水,运动后补盐 5.高原训练的要素 ●适宜的海拔高度,最佳高度为2000-2500米 ●适宜的训练强度(根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强度水平的高低) ●训练持续时间,最适宜的持续时间为4-6周 ●出现最佳运动效果的时间 ●训练方法与手段 6.营养素: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具有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 行正常物质代谢必须的物质 7.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重要的物质基础 ●供给热能 8.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 成人蛋白质的供热量应占一日膳食总热量的10-12% 儿童、青少年为12-14% 9.脂肪的分类 ●甘油三酯: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 ●复合脂-磷脂、糖脂、脂蛋白 ●类脂 10.糖的营养功能 ●供给热能 ●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保护肝脏 ●促进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抗生酮作用 ●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体育保健学试题模板

泗里河中学体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健康四大基石”:,,, 。 2、控制体重的最佳办法是调整饮食和。 3、传染病是有,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带有传染性的疾病。 4、自然力锻炼是指利用,,等自然条件进行的一种身体锻炼。 5、是磨练坚强品质的重要手段。 6、1924年,伦敦奥运会将马拉松赛的距离定为。 7、动脉血管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规律性搏动称为。 8、通常运用BMI数据来判断肥胖的标准,即是。 9、跑步过程中的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运动的次数称为。 10、在排球比赛中,击球时没有清晰地将球击出,或接触球有较长的时间停留,即为犯规。 二、选择题:(每空0.5,共5分) 1、中国营养学会将食物分为几大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第一类是蔬菜、水平和菌藻类;第二类是谷类及薯类;第三类 为动物性食物;第四类为奶类及其奶制品。 B、第一类是谷类和薯类;第二类是动植物油等纯能量食物;第三 类为动物性食物 C、第一类是谷类及薯类;第二类是蔬菜、水平和菌藻类;第三类 为动物性食物;第四类为奶类及奶制品;第五类是动植物等纯能 量食物。2、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除了做好平衡膳食外,还需要做到( ) A、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 B、三餐定时定量,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C、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的节食;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3、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 A、腮腺炎、肺结核、麻疹、流行性感冒 B、细菌性痢疾、红眼病、流行性感冒 C、肺结核、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 4、睡眠是促进生长、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重要方式,我们中学生每天正常的睡眠时间是() A、8 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5、发展短跑能力的最佳方式是() A、发展步频和步幅,增强腿部力量 B、提高起跑的反应速度、增强腿部力量和身体的敏捷性 C、提高起跑的反应速度,发展步频和步幅。争抢腿部力量和身体的敏捷性。 6、体育锻炼后,缓解肌肉酸痛的最佳方法() A、多做整理运动 B、坐下休息 C、不予理睬 7、学习与联系中长跑项目,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为() A、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水平,发展体能,磨练意志 B、提高身体素质,培养道德品质 C、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愉悦身心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体育保健学简答题

简述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及其预防原则。 一、基本原因: ○1缺乏运动损伤预防的常识。加强安全教育 ○2准备活动不合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3技术动作错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4运动量过大。正确掌握技术动做 ○5组织方法不当。加强易伤部位的的练习 ○6运动参加者的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不良。合理安排教学,比赛、训练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加强医务监督 ○8场地、器材设备、服装不符合要求及气候不良 二、潜在原因:人体局部解剖生理特点、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特点。 简述肌肉拉伤的损伤机制、症状与检查方法,急救原则和预防措施? 机制:当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局部肌肉过度疲劳或温度较低时,易发生肌肉拉伤症状:受伤史、疼痛、压痛、肿胀、 检查方法:肌肉等长抗阻试验、肌肉收缩畸形 预防措施:1、在剧烈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同时注意主要运动肌肉的拉伸练习; 2、正确掌握跑、跳、投的技术要领; 3、遵循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防治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4、注意锻炼环境的温度、温度和运动场地情况、运动间隙,要注意身体保暖; 5、运动后合理进行肌肉放松。 简述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以及机制? 原因:当膝关节屈曲时,小腿突然内收、内旋;或足和小腿固定时,大腿外展、外旋,使膝关节过度内翻,可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机制:如足球运动员铲球时,对方摔倒时身体压于铲球者膝内侧,而使膝发生内翻;剪式跳高落地时,足外侧着地,身体向后侧方摔倒等。 检查方法:单腿盘足试验;膝关节内搬试验 措施:1、认真做好准备活动;2、平时要注意加强力量训练,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固性与灵活性;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5、避免犯规或粗野动作。简述半月板损伤机制及病理。 原因:半月板本身产生矛盾运动,使其在股骨与胫骨平台之间发生剧烈研磨而致伤。 机制: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外展外旋,大腿突然内收内旋伸直膝关节是引起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若小腿内收内旋位,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直膝关节,是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典型机制;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半月板边缘分离。 诊断与症状 急性期难以确诊,待急性期症状缓解以后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 有典型的外伤史,受伤时膝内有撕裂感。常合并滑膜损伤,牵拉滑膜产生疼痛,患侧更明显。活动时出现“绞索”现象。 (一)受伤史(二)疼痛(三)关节肿胀(四)膝打软(五)关节交锁 检查方法 1.浮髌试验 2.研磨试验3、提拉试验4、摇摆试验5、鸭步试验 半月板损伤预防 1、做好准备活动,提高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 2、在运动中要掌握自我保护方法;疲劳时不要参加剧烈运动; 3、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4、初愈恢复训练时,要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保健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体育保健学课后习题作业 第一章 1、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 答: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答: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因素有七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健康的发育状态、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能力和支持、人类生物学和遗传、卫生服务。 4、试分析在当前社会中运动缺乏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 答:缺乏运动对健康有以下方面影响 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导致氧运输能力低下,血管弹力减弱、心脏收缩力不 足,心功能降低,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2、对呼吸机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肺血流量减少,气体交换效 率下降。 3、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缺乏运动可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使人的记忆力和大脑工 作的耐久力都比较差,大脑皮质分、综合和判断能力减弱,反应慢不敏锐,使大脑工作效率降低。 4、易导致肥胖:缺乏运动可使成人和儿童体内储存过多的脂肪,导致肥胖或体重超出正常。 5、对运动系统的影响:缺乏运动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使骨重量降低、活动功能下降、骨周 围肌肉组织肌力减弱、姿势不稳、容易跌倒,从而引发骨折。 6、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久坐不动胃肠蠕动慢,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肠胃,使胃肠负荷加 重,长此以往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出血等。 7、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运动缺乏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很难集中、精神不振…… 亚健康状态。 第二章运动与环境 1、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答:(1)急、慢性中毒 (2)致癌作用 (3)致突变作用 (4)致畸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其他 2、高温对人体从事运动有哪些影响? 答:高温环境从事运动时运动员会由于体表散热效率低而形成内淤热,而发生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热疾病。 3、高原缺氧环境对运动会产生那些影响? 答: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增多,增强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身体对缺氧产生了适应,其作用在于逐渐改善耐力项目和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讲解学习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填空题 1、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其中“骑士七艺”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相似,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 2、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与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3、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的标志是由德国的德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等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史称德绍五项 4、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5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二简答题 1、简述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特点 答: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教学原则上采用凯洛夫的五大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 2、简述21世纪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答:(1)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额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之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心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二、填空题 1、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 1、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体育保健学名词解释

体育保健学名词解释 1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5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载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变化、思想波动等,使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从而是主动运动变成被动的应激刺激。 8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简单易行的医学检查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9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以至于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10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一定特定水平上和/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1营养: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合理膳食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养分或养料)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即为营养。 12营养素:人类为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营养素,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最根本的物质 15完全蛋白质:是指蛋白质中所含的的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它们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也成为优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是指蛋白质中所含的必须氨基酸种类虽然齐全,但其中某一中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相对较低。不完全蛋白质:是指蛋白质中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的蛋白质。 19运动性应激综合症:是指运动负荷超过一定范围,超出体育运动参加者的最大耐受能力时(或过度负荷时)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过程。 20运动性猝死: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 1. 关节脱位:是指凡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 22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从创口流出。 23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 10、急救:急救是指在运动现场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属于损伤救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7、衰老:是一切多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表现为一定的组织改变,器官衰老及其功能、适应能力和抵抗力的减弱。 1、过度紧张:过度的或长时间的持续性紧张。 22、人工月经周期:改变周期办法,推迟或提前月经来潮。 23、骨折: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27、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利用专门的手法或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1 28、中暑: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体育保健学试卷 答案

盐城师范学院考试试卷答案卷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保健学》试卷A 班级体教103 学号10251333 姓名戴劭 一、名词解释(3分×5) 1、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之为运动损伤。 2、运动性血尿:是指健康人在运动过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单找不到其他原因。 3、运动性疲劳: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4、运动应激综合征:是指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5、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 二、是非题(1分×10) 1、过度训练是运动训练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生理状态。(错) 2、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它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对) 3、贫血的标准:成男120g/L(比积40.0%)成女110g/L(比积35.0%)低于上述数值即为贫血。(对) 4、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为主的项目的运动员不容易发生过度训练。(错) 5、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紊乱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所致的疾病。(对) 6、头部前额外伤大出血时,可指压同侧颞浅动脉止血。(对) 7、儿童少年应经常在坚硬的地板上进行跑跳运动以利促进其骨骼的成长。(错) 8、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出血口在近心端,血流缓慢,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错) 9、若需两人同时对某患者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时,两者操作频率之比应为1:5。(对) 10、苹果、梨等大多为碱性食物,肉、蛋、大米等多为酸性食物。(对) 三、填空题(0.5分×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