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酶 (1)

第三章 酶 (1)
第三章 酶 (1)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章酶(1)

第三章酶一、选择题 1.关于米氏常数 Km 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 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 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 速度达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 2. 酶的竞争性可逆抑制剂可以使() A.Vmax 减小,Km 减小 B.Vmax 增加,Km 增加 C.Vmax 不变,Km 增加 D.Vmax 不变,Km 减小 3.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 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可逆抑制 D.非竞争性可逆抑制 4.有机磷毒剂能使胆碱酯酶失活,这是 ( ) A 竞争性抑制 B 非竞争性抑制C 反竞争性抑制 D 不可逆抑制 5.酶分子经磷酸化作用进行的化学修饰主要发生在其分子中哪个氨基酸残基上()? A Phe B Ser C Lys D Cys 6.下列关于别构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所有别构酶都是寡聚体,而且亚基数目往往是偶数 B 别构酶除了活性部位外,还含有调节部位 C 亚基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因亚基构象不同而变化 D 亚基构象改变时,要发生肽键断裂的反应 7.酶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引起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变化是():

A Km 基本不变,Vmax 变大

B Km 减小,Vmax 变小

C Km 不变,Vmax 变小

D Km 变大,Vmax 不变 8.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 时():

1 / 6

A 反应速度最大;

B 反应速度难以测定

C 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 增加酶浓度,反应速度显著变大 9.在存在下列哪种物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和 km 值都变小() A 无抑制剂存在 B 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C 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D 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10.胰蛋白酶原经胰蛋白酶作用后切下六肽,使其形成有活性的酶,这一步骤是():

A 别构效应

B 酶原激活

C 诱导契合

D 正反馈调节11.酶的 Km 值大小与() A 酶性质有关 B 酶浓度有关 C 酶作用温度有关 D 酶的最适 pH 有关 12.变构酶的底物浓度曲线呈S 型,它说明():

A 此变构酶为具负协同效应的酶;

B 此变构酶中,底物分子与其中一亚基结合后能促进其它亚基与底物的结合;

C 变构酶是米氏酶的一种特例;

D 变构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一系列步骤

E 此变构酶的多个底物分子同时与酶快速结合; 13.诱导契合学说是指()A 酶原被其他酶激活; B 酶的绝对特异性; C 酶改变底物构象;

D 底物改变酶构象 14.哪一种情况下可以用增加[S]的方法减轻抑制程度() A 不可逆抑制作用 B 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C 非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D 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 15.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在于() A 提高反应的活化能;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促进正向反应速度提高;D 改变平衡常数 16. 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 活性部位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

---------------------------------------------------------------最新资料推荐------------------------------------------------------

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 C 酶活性部位的基团可以是

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 D 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

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17. 磺胺药物治病原理是() A 直接杀死细菌 B 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C 细菌生长某

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D 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18.

关于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酶活性中心

底物结合部位结合 B 与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因结合 C 与调节亚基或

调节部位结合 D 与酶活性中心外任何部位结合 19. 酶促反应速度

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max 的 80%时,底物浓度[S]为() A 1Km B 2Km C 3Km D 4Km 20. 利用二异丙基氟磷酸DIFP对胰凝乳蛋

白酶进行化学修饰,DIFP 在温和条件下只与酶上的一个 Serl95 结合,化学修饰后,酶失去活性,且此酶也不能再与最适底物类似物TPCK 结合,说明 Serl95 是() A 别构部位 B 活性中心外的

必需基团 C 调节部位 D 底物结合部位 21. 下列哪种酶不被DIFP

所抑制() A胰蛋白酶 B胰凝乳蛋白酶 C弹性蛋白酶

D胆碱酯酶二、填空题 1.酶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

能力的()。

2.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

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

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3.根据酶作用的专一性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可分为()()、

3 / 6

()和()。

4. 关于酶的作用专一性作用提出的假说有()、()和()。

5. 酶的活性中心包括()和()。

6. 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做图法(Lineweaver-Burk 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纵轴的截距为()。

7.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和()。

8. 某一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若[S]=1/2 Km,则 v=() V m ;当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m )的 80%时,底物浓度[S]是 K m 的()倍。

9. 某酶催化底物S 1 反应的K m =410 -4 摩尔/升,若[S 1 ]=110 -3 摩尔/升,则v/ V m =( );若同一条件下,该酶催化底物 S 2 反应的 K m =410 -2 摩尔/升,则该酶的这两种底物中最适底物是( ) 。

10.大肠杆菌天冬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是一种别构酶,它的激活剂是(),抑制剂是()。

11.丝氨酸蛋白酶的电荷中继网是由()、()和()形成的氢键体系,使其中的()上的()成为强烈的亲核基团。

12. 和一般的催化剂一样,酶通过降低反应体系中的反应分子的()来加快反应速度。

13. K cat /K m 可以反映酶的()和()。

---------------------------------------------------------------最新资料推荐------------------------------------------------------

三、名词解释 1. 辅酶和辅基 2. 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3. 酶原激活 4. 同工酶 5. 变构酶 6. 米氏方程和Km 7. 酶的最适温度 8. 抑制剂 9. 不可逆抑制作用 10.竞争性抑制作用 11.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12.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13. 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14. 酶活力和活力单位 15. 活化能 16. 抗体酶 17. 米氏方程 18. 核酶19.诱导契合 20. Kcat 四、判断题 1. 酶的 Km 是酶的特征常数,它不随着测定的 PH 值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别构酶的动力学曲的特点是 S 型曲线(); 3. 对于一个酶而言,其过渡态的底物类似物与底物类似物相比较,是更有效的竞争性抑制剂();

4. 凡是有抑制剂存在时,都会降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

5. 酶的必需基团不一定在酶的活性中心();

6. 当[ES]复合物的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度也增加();

7. 如果加入足够量的底物,即使存在非竞争性抑制剂,酶催化的反应也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8. 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酶变性失活的结果();

9. 虽然 Km 可以近似的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但是用 Ks 表示则更加有效(); 10.酶促反应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五、问答题 1. 对于一个遵循米氏动力学的酶而言,当[S]=Km 时,如果 v=35mol/min,Vmax 是多少?当[s]=2X10 -5 mol/l,v=40mol/min,这个酶的 Km 是多少? 2. 己糖激酶与 D-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 Km 分别为 0.05mmol/L 和 10mmol/L,试问哪个酶催化活力高,这两种酶作为同工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3.酶的不可逆抑

5 / 6

制有哪几种?原理分别是什么? 4. 酶的可逆抑制作用包括哪几种?原理分别是什么? 5. 什么是别构酶?它的特点是什么? 6. 简述过渡稳态学说? 7. 论述酶的六种催化作用机制? 8. 论述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9. 胰凝乳蛋白酶催化机制是什么?

酶的本质和特性

酶 一、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特殊蛋白质。按其组成的不同,将酶分成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例如,大多数水解酶属单纯由蛋白质组成的酶; 黄素单核苷酸酶则属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结合蛋白酶。结合蛋白质中的酶蛋白为蛋白质部分,辅助因子为非蛋白质部分,两者结合成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二、酶的形态结构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按照酶的化学组成可将酶分为单纯酶和复合酶两类。 单纯酶分子中只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 结合酶分子中则除了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还有非蛋白成分,如金属离子、铁卟啉或含B 族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物。结合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统称为辅助因子(cofactor),两者一起组成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如果两者分开则酶活力消失。非蛋白质部分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若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基(prosthetic group),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与酶蛋白分开;反之两者以非共价键相连的称为辅酶(coenzyme),可用上述方法把两者分开。辅助因子有两大类,一类是金属离子,且常为辅基,起传递电子的作用;另一类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起传递氢原子、电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 结合酶中的金属离子有多方面功能,它们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有的可能在稳定酶分子的构象上起作用;有的可能作为桥梁使酶与底物相连接。辅酶与辅基在催化反应中作为氢(H+和e)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起传递氢或化学基团的作用。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酶的辅助因子种类并不多,常见到几种酶均用某种相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例子,同样的情况亦见于辅酶与辅基,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均以NAD+作为辅酶。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而辅酶与辅基的作用是参与具体的反应过程中氢(H+和e)及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运载。 酶属生物大分子,分子质量至少在1万以上,大的可达百万。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酶所催化的反应物即底物(substrate),却大多为小分物质它们的分子质量比酶要小几个数量级。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蛋白的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并不与底物接触。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存在不同的功能基团,如-NH2。-COOH、-SH、-OH和咪唑基等,它们来自酶分子多肽链的不同部位。有的基团在与底物结合时起结合基团(binding group)的作用,有的在催化反应中起催化基团(catalytic group)的作用。但有的基团既在结合中起作用,又在催化中起作用,所以常将活性部位的功能基团统称为必需基团(essential group)。它们通过多肽链的盘曲折叠,组成一个在酶分子表面、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孔穴或裂隙,以容纳进入的底物与之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这个区域即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而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功能集团则在形成并维持酶的空间构象上也是必需的,故称为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对需要辅助因子的酶来说,辅助因子也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实际上决定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及其空间结构。

生物化学酶

习题——酶 一、选择题 1.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B) A.蛋白质B.RNA C.DNA D.糖蛋白 2.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活性中心。3.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B) 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D.增加活化能 4.酶原作为酶的前体,其特性为(B) A.有活性B.无活性C.提高活性D.降低活性5.如果有一酶促方反应,[S]=1/2Km,v等于(B ) A.0.25Vmax B.0.33Vmax C.0.50Vmax D.0.75Vmax 6.一种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将有的动力学效应是( A ) A.K m值增加,V max不变B.K m值减小,V max不变 C.K m值不变,V max增大D.K m值不变,V max减小 7.K m值与底物亲和力大小关系为(A) A.K m值越小,亲和力越大B.K m值越大,亲和力越大 C.K m值与底物亲和力无关D.1/K m越小,亲和力越大 8.乳酸脱氢酶属于(A) A.氧化还原酶类B.转移酶类C.水解酶类D.异构酶类9.转氨酶的辅酶是(D) A.NAD+B.NADP+C.FAD D.磷酸吡哆醛10.辅酶不具有的功能是(D ) A.转移基团B.传递氢和电子 C.某些物质分解代谢时的载体D.决定酶的专一性 11.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是(C) A.加速代谢B.促进生长C.避免自身损伤D.保护酶的活性12.某种酶活性需要以—SH为必需集团,能保护此酶不被氧化的物质是(B )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汇总

Acc65I识别位点AccI识别位点AciI识别位点AclI识别位点AcuI识别位点 AfeI识别位点AflII识别位点AflIII识别位点AgeI识别位点AhdI识别位点AleI识别位点AluI识别位点AlwI识别位点AlwNI识别位点ApaI识别位点ApaLI识别位点ApeKI识别位点ApoI识别位点AscI识别位点AseI识别位点AsiSI识别位点AvaI识别位点AvaII识别位点AvrII识别位点BaeI识别位点BamHI识别位点BanI识别位点BanII识别位点

BbvCI识别位点BbvI识别位点 BccI识别位点BceAI识别位点BcgI识别位点 BciVI识别位点 BclI识别位点 BfaI识别位点 BfuAI识别位点 BglI识别位点 BglII识别位点 BlpI识别位点 Bme1580I识别位点BmgBI识别位点BmrI识别位点BmtI识别位点BpmI识别位点Bpu10I识别位点BpuEI识别位点BsaAI识别位点BsaBI识别位点BsaHI识别位点BsaI识别位点BsaJI识别位点BsaWI识别位点BsaXI识别位点BseRI识别位点BseYI识别位点

BsiEI 识别位点BsiHKAI 识别位点BsiWI识别位点BslI 识别位点BsmAI识别位点 BsmBI识别位点BsmFI识别位点BsmI识别位点BsoBI识别位点Bsp1286I识别位点BspCNI识别位点BspDI识别位点BspEI识别位点BspHI识别位点BspMI识别位点BspQI识别位点BsrBI识别位点BsrDI识别位点BsrFI识别位点BsrGI识别位点BsrI识别位点BssHII识别位点BssKI识别位点BssSI识别位点BstAPI识别位点BstBI识别位点BstEII识别位点BstNI识别位点

第 三 章 酶(试题与答案)

第三章酶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酶13.最适pH 2.固定化酶14.不可逆性抑制 3.同工酶15.可逆性抑制 4.酶的特异性16.激活剂 5.酶的活性中心17.抑制剂 6.酶原及酶原激活18.核酶 7.抗体酶19.变构酶 8.活化能20.酶的共价修饰 9.诱导契合假说21.酶的Vmax 10.初速度22.结合酶 11.Km值23.酶活力 12.最适温度24.比活力 二、填空题 25.酶是由产生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 26.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而不改变反应的。 27.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非蛋白质部分称,二者结合其复合物称。 28.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相结合那些基团称,而起催化作用的那些基团称。 29.当Km值近似ES的解离常数K S时,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 30.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特异性和特异性。 31.米曼二氏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V与[S]的数学方程式简称为,式中的..为米氏常数,它的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 32.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S]对酶促反应V作图呈线,双倒数作图呈线,而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33.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酶进行结合影响酶的反应速度,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 34.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对底物表观Km ,Vmax 。 35.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其实质是的形成和暴露过程。 36.丙二酸是酶的抑制剂,增加底物浓度可抑制。 37、同工酶是指催化化学反应,而酶蛋白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的一组酶。 38.辅酶与辅基的区别在于前者与酶蛋白,后者与酶蛋白。 39.肌酸激酶的亚基分型和型。 40.最适温度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时间有关,当反应时间延长时,最适温度可以。 41.某些酶以形式分泌,不仅可保护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可输送到特定的部位与环境转变成发挥其催化作用。 42.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以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43.当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Km ,Vmax 。 44.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底物浓度是Km的倍。 三、选择题 A型题 45.关于酶概念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蛋白质都有酶的活性 B.其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其催化活性都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都是酶 E.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优质课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宗健康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探究与分析”三大内容。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学生已自我构建。有关“酶具有专一性”的内容,隐含着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作用和不同的酶对同一种底物的作用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只要引导学生对前一节所学实验就底物和酶进行改变,通过亲自实验及分析,很容易突破。因此,“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而这一内容所包含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既是前面所学的“酶的作用与本质”知识的延续和进一步理解,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非常好的内容,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结合初中学习的人体内消化酶知识,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即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还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有关影响酶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特别是细节问题:如底物的选择、指示剂的运用等,对学生而言,要求较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为此采取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突破这一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路 酶的特性这一节的教学,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酶的催化作用做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所以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历”。通过钻研教材,我挖掘了较多的探究内容,对于酶的专一性,课本是以呈现的方式给出,为了使学生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我设计了专一性探究实验。 我的设计思想就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做科学”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汇总

Acc65I识别位点 AccI识别位点 AciI识别位点 AclI识别位点 AcuI识别位点 AfeI识别位点 AflII识别位点 AflIII识别位点 AgeI识别位点 AhdI识别位点 AleI识别位点 AluI识别位点 AlwI识别位点 AlwNI识别位点 ApaI识别位点 ApaLI识别位点 ApeKI识别位点 ApoI识别位点 AscI识别位点 AseI识别位点 AsiSI识别位点 AvaI识别位点 AvaII识别位点 AvrII识别位点 BaeI识别位点 BamHI识别位点 BanI识别位点 BanII识别位点

BbvCI识别位点 BbvI识别位点 BccI识别位点 BceAI识别位点 BcgI识别位点 BciVI识别位点 BclI识别位点 BfaI识别位点 BfuAI识别位点 BglI识别位点 BglII识别位点 BlpI识别位点 Bme1580I识别位点 BmgBI识别位点 BmrI识别位点 BmtI识别位点 BpmI识别位点 Bpu10I识别位点 BpuEI识别位点 BsaAI识别位点 BsaBI识别位点 BsaHI识别位点 BsaI识别位点 BsaJI识别位点 BsaWI识别位点 BsaXI识别位点 BseRI识别位点 BseYI识别位点

BsiEI识别位点 BsiHKAI识别位点 BsiWI识别位点 BslI识别位点 BsmAI识别位点 BsmBI识别位点 BsmFI识别位点 BsmI识别位点 BsoBI识别位点 Bsp1286I识别位点 BspCNI识别位点BspDI识别位点 BspEI识别位点 BspHI识别位点 BspMI识别位点 BspQI识别位点 BsrBI识别位点 BsrDI识别位点 BsrFI识别位点 BsrGI识别位点 BsrI识别位点 BssHII识别位点 BssKI识别位点 BssSI识别位点 BstAPI识别位点 BstBI识别位点 BstEII识别位点 BstNI识别位点

(完整版)生物化学-酶(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核酶 答案: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2 酶 答案: 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合成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3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占据酶的活性中心,形成EI复合物,而阻止ES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4 辅基 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牢固,催化反应时,不脱离酶蛋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易与酶蛋 白分开。 5 辅酶 答案: 与酶蛋白结合松散,催化反应时,与酶蛋白可逆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易与酶 蛋白分开。 6 酶的活性中心 答案: 酶与底物结合,并参与催化的部位。 7 酶原 答案: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前体 8 米氏常数 答案: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9 酶的激活剂 答案: 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 10 酶的抑制剂 答案: 虽不引起蛋白质变性,但能与酶分子结合,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活性,这 种使酶活性受到抑制的特殊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11 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答案: 与酶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使酶完全丧失活性,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 的抑制剂。 12 酶的可逆抑制剂 答案: 能与酶非共价结合,但可以用透析、超滤等简单的物理方法解除,而使酶恢复活性的抑制剂。 13 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答案: 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并不相似,不与底物抢占酶的活性中心,但能与酶活性中心 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14 酶活力 答案: 指酶加速化学反应的能力,也称酶活性。 15 比活力 答案: 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U/mg),也称比活性或简称比活。 二、填空题 1 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因而酶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和结构。 答案: 蛋白质,理化性质,各级结构 2 目前较公认的解释酶作用机制的学说分别是、、和。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思考题: 1、什么是酶?酶与化学催化剂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何谓酶作用的专一性?举例说明有哪几种类型? 3、解释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 4、什么是单纯酶和结合酶? 5、酶的辅助因子有哪些?什么是辅酶、辅基?二者是如何区分的? 6、什么叫全酶?全酶中酶蛋白和辅酶在催化反应中各有何作用? 7、什么是维生物?维生素与辅酶有何联系? 8、掌握TPP+辅酶、FMN和FAD辅酶、NAD+和NADP+辅酶、辅酶A的结构与功能。 9、何谓酶的活性中心?什么是酶的必需基团?必需基团有几类?它们的功能有哪些? 10、什么是酶原和酶原的激活?简述胰凝乳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 11、什么是过渡态和活化能? 12、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基本观点如何? 13、酶作用的高效性的机理有哪些? 14、什么是酶活力?测定酶活力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15、什么是酶活力单位?什么是比活力?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5、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如何?表示其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16、何谓Km?有何意义?怎样进行测定? 17、何谓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18、何谓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有几类?各有何特点? 19、举例说明何谓竞争性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动力学曲线有哪些特点? 20、温度和pH对酶反应速度有何影响? 21、何谓变构酶?何谓变构效应?变构酶动力学曲线有何特点? 22、以糖原磷酸化酶为例,说明何谓共价调节酶。 23、以哺乳动物乳酸脱氢酶为例,说明何谓同工酶。 24、酶命名的方式有几种?命名的原则是什么? 25、酶可分为几大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酶 2、酶作用的专一性 3、全酶 4、辅酶 5、辅基 6、单体酶 7、寡聚酶 8、多酶复合体 9、激活剂10、抑制剂11、别构酶12、同工酶13、酶的活性中心14、酶原及酶原激活15、酶活力16、酶的比活力17、米氏常数(K m值) 18、酶的抑制作用19、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20、竞争抑制作用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21、核酶22、共价调节酶23、维生素 二、英文缩写符号 1、NAD+ 2、NADP+ 3、FAD 4、FMN 5、CoA 6、TPP 三、填空题 1、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2、酶具有和两个最重要特征。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1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学习目标】 1.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制作模型,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剪切和拼接过程 3. 通过讨论,理解基因工程能使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突出情感教育。 【学习重难点】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和作用特点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拼接过程 【课前准备】制作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分子,以及质粒的模型。 【课中教学】 一、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讨论与分析】 1、EcoR I 5’-GAATTC-3’ EcoR V 5’-GATATC-3’ 3’-CTTAAG-5’ 3’-CTATAG-5’ Pst I 5’-CTGCAG-3’ Sam I 5’-GGGCCC-3’ 3’-GACGTC-5’ 3’-CCCGGG-5 小组讨论:利用手头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 问题一:不同限制酶识别的序列有何特点?是否相同?这体现了酶的什么特性? 问题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什么化学键?观察切割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试牛刀:分四个大组分别用四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片段,草稿纸上写出切割产生的粘性末端?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运载体及DNA 连接酶 【讨论与分析】 1. 小组讨论并利用手中模型进行拼接,如何实现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连接? 2. DNA 连接酶: (1) 作用: (2) 结果: (3) 连接部位: (4) 意义: 3.如何证明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成功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要想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质粒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练习检测】 1、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 B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 的切点不同 D 、限制酶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提取目的基因 2.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理由是( ) A 、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C .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为目的基因的表达提供条件 D 、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 3、DNA 连接酶催化的反应是( ) A .DNA 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 B .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 C .两个DNA 片段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的连接 D .A 、B 、C 都不正确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酶的特性习题

上学期高一生物限时练习 命题人:做题人:满分:90分时间:45分钟2013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人体和高等植物体内,pH由5上升到12的过程中,酶的催化速率将() A.先升后降 B.不断上升C?不断下降 D ?先降后升 2?进入冬眠的动物体,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A、体内酶活性降低 B、气温低 C、进食少 D、消耗能量少 3 ?下图纵轴为生成物量,横轴为反应时间,其中能正确表示酶浓度增加, 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图是(图中虚线表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 5.在唾液淀粉酶在催化淀粉水解的试验中,将唾液稀释果 一样,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B高效性 C多样性D稳定性 6?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将() A.继续催化淀粉水解 B.停止催化淀粉水解 C.自身被其他酶催化水解 D.受胃液保护不被水解 7.将乳清蛋白、淀粉、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容器,调节PH=2, 保存于37E C曲线C D曲线D 10倍与用唾液原液的效4.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 Q—R。下图中实线表示在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 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图中表示此反应进行过程的曲线是 P、Q、R的浓度)

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8.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沉淀就能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沉淀是氨基酸 9?向蔗糖滞液中注入适量的新鲜a 一淀粉酶溶液,放在60C下保温5 min,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发现() A.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B.混合溶液变成了紫色 C.混合溶液的颜色不变 D ?生成了橘红色的小颗粒 10.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除去细胞壁 () 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11分别用0C和100C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 A经过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C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C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能够恢复 D经过100 °C处理的酶被水解成氨基酸 12?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破坏了蛋白质的() A全部肽键B空间结构C氨基酸D双螺旋结构 13、将可溶性淀粉酶溶液与某液体混合后,再分别滴加适量的新鲜淀粉溶液,在适宜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再滴入碘液不变蓝,该液体是() A.蒸馏水 B.、盐酸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浓石灰水 14?根据下图依次指出每一图形最可能代表了什么因素对酶的作用的影响。曲线中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则a、b、c、d四曲线分别表示 ①酶浓度②底物的浓度③温度④pH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5.人在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体温超过37C,消化酶的活性下降D.胃没有排空 16.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最后阶段,加碘液不变蓝的试管是() A. 37C温水中放置的试管 B.沸水中放置的试管 C.冰块中放置的试管 D. A、B、C三项均可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_酶

酶 (一)名词解释 值) 1.米氏常数(K m 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 3.辅基(prosthetic group) 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 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7.激活剂(activator) 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 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10.同工酶(isozyme) 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 12.酶原(zymogen) 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二)英文缩写符号 1.NA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2.FAD(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3.THFA(tetrahydrofolic acid) 4.NADP+(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5.FMN(flavin mononucleotide) 6.CoA(coenzyme A) 7.ACP(acyl carrier protein) 8.BCCP(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 9.PLP(pyridoxal phosphate) (三)填空题

1.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2.酶具有、、和等催化特点。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和。 4.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主要含有、、和基,三者构成一个氢键体系,使其中的上的成为强烈的亲核基团,此系统称为系统或。 5.与酶催化的高效率有关的因素有、、、 、等。 6.丙二酸和戊二酸都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7.变构酶的特点是:(1),(2),它不符合一般的,当以V对[S]作图时,它表现出型曲线,而非曲线。它是酶。 8.转氨酶的辅因子为即维生素。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其中在氨基酸代谢中非常重要,是、和的辅酶。 9.叶酸以其起辅酶的作用,它有和两种还原形式,后者的功能作为载体。 10.一条多肽链Asn-His-Lys-Asp-Phe-Glu-Ile-Arg-Glu-Tyr-Gly-Arg经胰蛋白酶水解可得到个多肽。 11.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12.辅助因子包括、和等。其中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除去,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除去。13.T.R.Cech和S.Alman因各自发现了而共同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 14.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和。

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 第2节一.教材版本及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章第一节第二部分。二.内容分析酶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多项生物化学反应的联系纽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过程由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组成,这些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因此,本节内容即酶的三个特性是本章的基础。即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本节的“科学·技术·社会”,通过多个侧面,体现出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酶的特性;理解酶特性的实质和意义;②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参与酶的特性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四.教学重点酶的特性和实质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方法。五.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设计,实践,主动探究酶的特性,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影响

酶活性的各种因素。六.多媒体及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仪、powerpoint课件;试管、滴管、试管架、火柴、卫生香、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3%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快、碘液、斐林试剂。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适当补充 学生归纳总结,反馈练习 结束 开始 新课导入 酶的特性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回忆推理 教师指导 各代表组介绍实验方案

高中生物第3章酶的制备及应用第1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教案

第一节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一、酶的存在及提取 1.酶是在生物体活细胞中合成的。其参与反应部位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 2.在酶的提取过程中,温度、酸碱性等多种环境条件都可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变性,甚至丧失活力。因而提取出的酶首先需要检测酶的活力。 3.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在测定单位时间内麦芽糖的生成量来检测淀粉酶的活力的实验中,测麦芽糖的产量可用分光光度法。 二、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1.提取酶液:研磨水稻种子时需加石英砂,目的是充分研磨。制取匀浆并离心后,取上清液,其中一份要在水浴中加热,目的是使酶失活。 2.滴加酶液。 3.恒温处理。 4.钝化处理:酶促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向反应液中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的NaOH溶液,目的是钝化酶的活性,使反应终止。 5.测定吸光值:测定吸光值时要把反应液与2_mL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混匀,并沸水浴5 min,才能产生麦芽糖产物。然后分别移入四支比色杯,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20 nm 处进行比色。 6.绘制标准曲线。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一、植物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原理: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橘红色,在52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如果在反应系统中加入适当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经酶促反应后,在酸性条件下,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多余的H2O2,反应如下: 5H2O2+2KMnO4+4H2SO4―→5O2+2KHSO4+8H2O+2MnSO4 根据消耗的H2O2的量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力。 酶活力用每克鲜重样品1 min内分解H2O2的毫克数表示。 过氧化氢酶活力[mg/(g·min)]=(A-B)×(V T/V S)×1.7/W×t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 一、填空题 1、根据酶对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可将酶的专一性分为、、和三大类。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 和。 3、米氏常数(Km)为反应速度达到一半时的,其单位为。 4、某些调节酶(寡聚酶)ひ对[S]作图时形成型曲线,这是底物与酶分子上专一性结合部位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效应而引起的。 5、维生素B5构成的两种辅酶为和,这两种辅酶的作用是。 6、酶的动力学曲线为型;但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呈型。 7、酶的调节分为与调节。 8、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分别是、。 9、硫胺素在体内形成的辅酶和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缺乏维生素C 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原因是酶能够() A、升高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2、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了能够表示整合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公式的两位科学家是() A、Michaelis和Menten B、Meselson和Stahl C、Hatch和Slack D、Miescher和Hoppe 3、酶活性中心是() A、在一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B、在二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C、在三级结构水平上形成 D、在核酸指导下形成 4、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底物 C、辅酶或辅基 D、催化基团 5、某酶今有4种底物(S),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 B、S2:Km=1×10-5M C、S3:Km=10×10-5M D、S4:Km=0.1×10-5M 6、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Vmax不变,Km增大 B、Vmax不变,Km减小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7、有机磷农药是酶的()

实验1 酶的特性

实验1 酶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H、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2、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酶的特点之一对环境酸碱度敏感,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值称为酶的最适pH值,一般酶的最适pH值在4~8之间;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大多数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有些酶的干燥制剂,虽加热到100℃其活性无明显变化,但在100℃的溶液中却很快的完全失活;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 淀粉与各级糊精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在不同pH、温度以及激活剂、抑制剂存在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水解活力的高低可通过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颜色的不同来判断。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恒温水浴锅、pH试纸等 2、试剂: 新配制的溶于0.3%NaCl的0.5%淀粉溶液; 0.2mol/L Na 2HPO 4 溶液、0.1mol/L柠檬酸溶液 KI-碘溶液:将碘化钾20克及碘10克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3、材料:唾液淀粉酶溶液:用矿泉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矿泉水,半分钟后流入量筒并稀释200倍(稀释倍数可调节),混匀备用。 四、实验步骤 1.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最适温度测定 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取试管5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摇匀,将2号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1号试管放入冰水中,3号管放入沸水浴。用KI-碘溶液检验各管内淀粉被水解的程度。记录水解时间。

2.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1)反应时间的确定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0.5%淀粉液(0.3%氯化钠)和2滴KI-I溶液,加入1ml唾液淀粉酶,37℃保温,记录颜色褪去的时间。 然后按下表所列的次序操作: 摇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检测淀粉水解程度,并测定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按照第(1)步试管的保温时间保温后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KI-碘溶液1滴。观察各管呈现的颜色,观察pH对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确定其最适pH。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pH值、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有何实践意义? 2. 什么是酶的最适pH?它是否是一个常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这种性质对于选择测定酶活力的条件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酶习题资料讲解

第三章酶习题

第三章酶 小结 酶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核酶是具催化活性的RNA。仅由多肽链组成的酶为单纯酶,含有非蛋白辅助因子的酶称为结合酶。它的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辅助因子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程度可将辅助因子分为辅基和辅酶。金属离子多为辅基,许多B族维生素是辅基或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和高效性取决于酶蛋白。辅酶或辅基决定酶促反应类型。酶的活性中心是由一些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的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疏水口袋”。酶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易失活、反应条件温和、酶活性可调控等特点。其催化机制是酶与底物诱导契合形成中间复合物而降低反应活化能,并通过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及表面效应等使酶发挥高效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和抑制剂等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氏方程是反映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之间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米氏常数K 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可用来表示酶和底物亲和力的大小。米氏常数与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无关,而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竞争性抑制剂K m 增大,V 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剂K m不变,V max减小;反竞争性抑制剂K m减小,V max速度减小。 机体对酶活性和酶含量的调节是代谢调节的重要途径。无催化活性的酶原经蛋白酶水解断裂几处肽键,并去除几个肽段后形成活性中心而具有了催化活性。变构酶是重要的调节酶,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是体内代谢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 先天性与后天性酶的异常均可引起疾病。血液中细胞内酶活性的改变可协助诊断疾病,同工酶谱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诊断。酶可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20 道) 1. 全酶是指: A. 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B.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复合物 C. 结构完整无缺的酶 D. 酶蛋白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E. 酶蛋白与激活剂的复合物 2.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 A.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 B. 分子大小不同 C.催化能力不同 D. 化学本质不同 E.辅助催化方式不同 3. NAD+及NADP+中含有哪种维生素?

生物化学---酶类

单元测试二:酶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酶的化学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 2.酶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其转化成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3.根据酶的催化反应类型,把酶分为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和水解酶类。 4.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它具有催化效率高,高度的专一性,易失活 (条件温和)和活性受调节控制的特点。 5.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有两种,一种是催化基团,还有一种是结合基团。还有一些必需基团位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部位。 6.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其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作用。 7.抑制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 判断题 1.结合蛋白酶中的辅酶(不牢固,易出错)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错(辅酶应该改为辅基) 2.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错 3.并不是所有的酶都含有辅酶或辅基错 4.所有的酶都能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对 5.酶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对 6.所有酶(应改为一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都以酶原形式存在,须经过激活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酶。错 7.一种酶仅能催化一种反应或仅对一种底物起催化作用,称为相对特异性。错 8.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对 9.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种应改为类)酶蛋白结合。错 10.醛缩酶属于水解酶类。错(应为裂解酶类) 11.酶能大幅度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对 12.酶对底物的相对特异性是指酶对底物没有严格的选择性。错 13.只有维生素B可以作为酶的辅酶。错 14.同工酶都是寡聚酶。对(寡聚酶:几个或几十个亚基) 15.对结合酶来说,辅基与辅酶也在酶的活性中心。对 16.酶的抑制剂与变性剂对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方式是相同的错 17.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其作用与一般催化剂完全相同。错 18.酶分子中形成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位置往往并不相连, 而在空间结构上却处于相近位置。对 19.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删去)相同的酶。错

(整理)《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与辅酶及答案.

第三章酶化学与辅酶 一、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B.二氢叶酸C.对氨基苯甲酸D.叶酸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B.核黄素C.叶酸D.尼克酰胺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 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8〕=1/2Km,则v值应等于多少Vmax? A.0.25 B.0.33 C.0.50 D.0.67 E.0.75 8.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

第一章 基因工程-第一节 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第一节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载体 【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正确;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DNA连接酶,B正确;D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的合成,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C错误;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需要运载体,D正确. 2.下列一般不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的是() A.四环素抗性基因 B.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C.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 D.贮藏蛋白的基因 【答案】D 【解析】四环素抗性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四环素的功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A正确;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绿色荧光现象,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B正确;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产生特定的颜色,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C正确;贮藏蛋白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不能观察到任何特殊的实验现象,所以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标记基因,D错误。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工具酶和载体的发现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C.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D.基因工程必须在同物种间进行 【答案】D 【解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遗传密码的破译都为基因工程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理论铺垫,而这些科学的发现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等载体和逆转录酶的发现,则直接促进了基因工程的诞生,故ABC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而基因工程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打破了生殖隔离的界限。 4. 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在特定位点对DNA分子进行切割;DNA聚合酶在DNA分子复制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DNA连接酶可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连接在一起;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双链解开螺旋,为复制或转录提供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