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摘要】目的证实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病人康复。方法选取不能进口进食胃肠手术后患者,同时对比肠外营养,行经空肠肠内营养。结果术后采用肠内营养能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饮食恢复时间,增加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减少护理并发症。结论胃肠手术后可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费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12-01 本文对胃肠手术患者营养代谢改变与营养支持,并对术后een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胃肠营养的理论基础

een即术后24h内通过鼻-空肠营养管等途径向患者肠腔内注入营养制剂以提供机体所必需的能量及营养素,改善胃肠道功能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1]。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支持方法,能尽早恢复肠道的通畅性,防止肠源性感染,避免肠功能衰竭,纠正代谢紊乱,但也存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何加强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en护理工作的重点。与pn相比,安全有效的en能更好的维护正常肠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

2.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应用时机

en的优点:(1)维持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维持肠粘膜的正常结构;(2)减少肠道菌群易位,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3)抑制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道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内脏的血流,维持正常的肠道代谢;(4)操作并不复杂,并发症少,费用低,避免了静脉炎、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加强en护理师的教育培训是保证een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3.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式

3.1 肠内营养途径

en实施的途径有3种:经鼻空肠置管、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及手术空肠造瘘置入导管。胃空肠造瘘有以下优点:(1)可放置时间较长,避免鼻胃空肠管营养带来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导管易缝合固定,且不易引起消化道漏及胃腔狭窄;(3)胃壁位置较高,不易浸泡于大量腹水中,而空肠上段造瘘管位置较低,易浸泡于腹水中,有诱发肠瘘、腹腔感染的风险;(4)返流少,可同时经口少量摄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2肠内营养的方式

en输注方式有一次性输注、间歇性滴注和经输液泵连续泵入三种方式。临床实践表明,经输液泵连续输注时,营养素吸收较间歇性滴注效果好,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管,如无明显反应,再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输注营养液,可同时使用输液管加热装置。使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40℃。营养液后需尽快使用,每瓶营养液(500m1)悬挂输注时间不超过8 h,如暂不输注,需置于冰箱内( 2-10℃)保存,并于24h内使用完。

4 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4.1 肠内营养的护理

4.1.1 注重心理护理

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大多数患者对留置胃肠管有一定的畏惧和困惑,向患者介绍en的优点,增加患者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置管恐惧心理。避免患者不接受或因感觉不适自行拔管。

4.1.2 严格无菌操作

其次正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制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肠道相关症状。随时检查并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大便性质和量,定期冲洗营养管,预防管道的阻塞。遵守en使用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又慢到快,输注量由少

到多”,保持营养液温度。

4.1.3 营养液输注管理

en液要现配现用,开启后室温下放置不宜超过 4 h。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术后24h开始输注生理盐水和部分稀米汤,72h输注2500-3000ml自制混合en液,分次滴入,每次250-300ml,计24h出入量。输注速度由40-60ml/h开始,如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逐渐增加至100-125ml/h。营养液的温度以37-40℃为宜。于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每隔4h或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输注过程中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定期评价患者营养状况。

4.2 并发症的护理

4.2.1 胃肠道并发症

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是en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原因与营养液浓度过高、温度过低或过高、输注速度过快、配制污染等有关。针对上述原因,应每隔30~60min巡视一次,注意营养液温度、滴速,营养液配置保存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肠鸣音变化及大便性质及量。

4.2.2 误吸

误吸是en最严重的并发症。因胃排空不良、营养液返流所致。可采取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的仰卧位以防返流,输注结束后应维持此体位30min。如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输注,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鼓励患者咳嗽,吸出气道内误吸营养液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返流,同时静滴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4.2.3 消化道出血

如胃肠减压管显示胃液呈咖啡色或大便为黑色,立即通知医生,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出血量较少(大便潜血阳性)时,可应用制酸、胃黏膜保护剂、止血药物,同时继续鼻饲。如出血量较大,应立即禁食,静脉应用止血药和制酸药,积极补充血容量,每2~3 h鼻饲冰盐水50ml加去甲肾上腺素2-4mg,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4.2.4代谢性并发症

必须在严密监测血糖的情况下补充胰岛素,调整血糖浓度。en开始时及改变输注的速度或量时,每2~ 4h监测手指血糖和尿糖1次,待血糖稳定后,可每 4-6h监测1次血糖,可根据血糖的变化随时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和速度。

5.小结

综上所述,和pn相比,en不仅能加速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密切een支持更为符合人体生理需求。临床效果观察表明,术后采用en能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饮食恢复时间,增加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减少护理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 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干预措施 (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 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2.空肠营养管应每班检查缝线是否牢固,必要时及时加固。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一)(精)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一)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四、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合作 (2)饮食摄人不足和营养不良对机体可能造成危害。

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护理 肠内营养(EN)?是指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营养物质经门静脉吸收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改善和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肠内营养适合生理状态,体重增加及氮潴留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较少,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是EN护理不当,会发生腹泻、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因管道护理不当,会发生堵管、脱管、治疗错误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护理差错事故。如何做好EN护理,确保治疗有效、患者安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不能经口摄入足够的食物,但能通过鼻饲管将注入胃肠道的营养液消化吸收的患者。如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昏迷等。适用于【:①意识障碍或昏迷; ②吞咽咀嚼困难;③消化道瘘;④高代谢状态、营养不良;⑤炎性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⑥胰腺炎;⑦脏器功能障碍及脏器移植;⑧口/咽、食道手术。 1.1肠内营养的途径和输注方式:20世纪70年代,肠内营养主要于经鼻胃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来实现营养供给;20世纪80年代后期,技术大大进步,采用经鼻十二指肠、空肠置管,经皮内窥镜胃、空肠穿刺或空肠造瘘口置管均可实现肠内营养(EN)3I。 1.2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有一次性投给、间歇性重力滴注和连续性经泵滴注3种方法。连续性经泵滴注效果最佳。肠内营养速度应该由慢到快,初起应采用低浓度的营养液,使胃肠道逐步适应营养液。 2肠内营养护理的要点 2.1心理护理5l:在置管前向患者介绍留置营养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合作。老年人对术后不能经口进食不易接受,耐心向患者解释,介绍其优点及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告知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的应对方法,使患者顺利度过置管期。术前和术后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告知术后肠内营养的配合要点以及在输注过程中易发生的护理问题,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遵从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有腹胀、腹痛、腹泻时及时向医生护士反映,有问题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督促患者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动,有轻度腹胀、腹痛时积极与医生护士沟通,并对患者进行鼓励与安抚。 2.2营养管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并保证其通畅,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防止营养管的脱出;每次喂养前后均要用30~50ml的温水或盐水冲洗管道,持续滴注时应每4h冲洗1次,以防管道堵塞。保护黏膜与皮肤:长期留置鼻饲管可因压迫鼻咽部黏膜而引起溃疡,应每日用石蜡油涂拭润滑鼻黏膜;管饲时由于缺乏食物对口腔腺体的刺激而使唾液减少,细菌容易滋生,因此每天应给予口腔护理2次或咀嚼木糖醇口香糖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日,若为胃肠造瘘口应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2.3掌握好灌注的三度:输入营养时掌握好浓度、速度及温度。由低浓度、低速度开始,逐渐增加到患者可耐受的浓度和速度。若初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速度更应缓慢,一般为25~50ml/h,以后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1 10~125ml/h。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易致腹痛、腹泻,温度过高,则可灼伤肠道黏膜,甚至可引起溃疡和出血网。 2.4病情观察和监测营养状况[81:在鼻饲营养液的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 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 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 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1.腹泻/腹痛/腹胀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护理措施

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 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我国应用于治疗胃溃疡和早期胃癌最普遍的手术方法;传统的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和部分十二指肠球部;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的重建有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接受胃大部分切除病人,对接受大型手术常顾虑重重, 必须耐心给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顾虑,调动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治疗 2.饮食和营养择期手术病人饮食宜少食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 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3.消化道准备术前3天给予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以清洁肠道, 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术前置保留尿管。 4.贫血的护理遵医嘱予输血、输液;多吃红小豆,红枣等补血食 物。

护理诊断: 1.切开疼痛:由手术损失引起 2.恐惧、焦虑: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恐惧手术引起,了解病情者因器 官缺损、损形而引起 3.知识缺乏:由于未接受专门教育及文化程度有限引起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减少或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术后梗阻、倾倒综合征、吻合口溃疡、碱性反流性胃炎、营养障碍、贫血、感染 预期目标: 1.病人能够认识疼痛的原因,病人能够采用放松技术有效的缓解疼 痛 2.病人对残胃癌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勇敢面对 3.给予术前宣教,使患者理解主动配合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 术后的治疗 4.病人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5.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与处理 术后护理 进行监护,全麻未清醒前,按全麻常规护理,专人陪护,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常规氧气吸入(3升/分)。清醒后,取30度斜坡位,利于腹腔渗出液低位引流,腹部上腹带,这不仅有利于病人呼吸,而且还可减少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与不适,要鼓励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 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滴注过程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肠内营养液的温度可视病人习惯而定,一般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热可灼伤肠黏膜,过冷可刺激肠道,引起痉挛或腹泻。 2 结果 本组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鼻胃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方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27例病人痊愈出院,1例因高龄在术后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死亡。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下降20%~30%,平均住院日为13天,出院时体重与入院时无明显减轻。 3 讨论 病人术后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既往这些病人无营养支持或依靠胃肠外营养,但胃肠外营养有许多并发症。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操作简

综述论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摘要: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被认为是营养支持的两大支柱。肠外营养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万能的营养良方。但随着营养支持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胃肠道功能认识的不断加深,肠内营养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其具有价廉、安全、有效、合乎生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已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1]。随着肠内营养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其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措施也逐渐完善。现就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护理;进展 营养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熟知,无论在传统医学或现代医学中都很强调营养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肠内营养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且能改善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于是,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从肠外营养多于肠内营养逐渐转向为肠内营养多于肠外营养[2]。 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肠内营养的目的 营养支持按营养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可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仅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使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这是单纯肠外营养所不具备的作用[3]。 2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1适应症: 由于肠内营养用于临床的时间比较晚,所以适应症尚不规范,普遍认为当病人因原发疾病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无法经口、和不愿经口摄食,或摄入的食物不足以满足生理需要,且小肠吸收功能尚可耐受时,均可采用肠内营养[4]。根据近几年来的资料统计, 有以下几种情况[5]:①营养不良患者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 ②严重的创伤、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患者。③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④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⑥中风、昏迷等管喂治疗的患者。⑦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患者。⑧消化管及食管的手术,术中可置胃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从第3 d 可以进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氮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与生理功能的恢复。 2.2禁忌症: 下列情况不宜应用或慎用肠内营养: ①小肠广泛切除后早期(1 个月内) 。②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顽固性呕吐或严重急性期腹泻。③空肠瘘缺乏足够小肠吸收面积的病人。④年龄< 3 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的肠内营养。⑤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及糖耐量异常的病人,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高糖负荷。⑥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⑦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⑧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期病人。⑨没有明显肠内营养适应证的病人。⑩休克病人[6]。 3 肠内营养液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随着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营养制剂也不断改进和发展,尤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以下这些物质的添加[7]。①谷氨酰胺。其是肠道的主要供能物质,肠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远超过其它任何一种氨基酸。尤其在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上。谷氨酰胺可以减少肠管通透性,预防肠道细菌易位,改善生存。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1.肠内营养的定义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 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2.1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2.2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2.3 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4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 持;长期肠内营养(>4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因为危重患者胃麻痹和误吸的发生率较高;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3.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 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3.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 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 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4.肠内营养液的选择根据营养液的组成成分,肠内营养液分以下三种:整蛋白配方、短肽配方以及氨基酸配方,此外还有接近正常饮食的匀浆膳和混合奶,重症患者常选用前三者。

4.1整蛋白配方:蛋白在小肠消化吸收,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正常者。 4.2短肽配方:简单消化即可吸收,极少残渣,粪便形成少,适用于胃肠道有部分消 化功能者。 4.3氨基酸单体配方:以氨基酸为蛋白质来源的营养液,不需胃液、胰液、胆液等参 与消化,可直接吸收,不含残渣,粪便形成很少,适用于重症胰腺炎、部分短肠综合征及其他消化功能障碍者。 5.胃内残余量检查流程图: 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摘要】目的证实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方便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病人康复。方法选取不能进口进食胃肠手术后患者,同时对比肠外营养,行经空肠肠内营养。结果术后采用肠内营养能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饮食恢复时间,增加患者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减少护理并发症。结论胃肠手术后可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降低费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12-01 本文对胃肠手术患者营养代谢改变与营养支持,并对术后een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胃肠营养的理论基础 een即术后24h内通过鼻-空肠营养管等途径向患者肠腔内注入营养制剂以提供机体所必需的能量及营养素,改善胃肠道功能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1]。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支持方法,能尽早恢复肠道的通畅性,防止肠源性感染,避免肠功能衰竭,纠正代谢紊乱,但也存在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何加强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en护理工作的重点。与pn相比,安全有效的en能更好的维护正常肠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 2.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应用时机 en的优点:(1)维持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维持肠粘膜的正常结构;(2)减少肠道菌群易位,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3)抑制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道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内脏的血流,维持正常的肠道代谢;(4)操作并不复杂,并发症少,费用低,避免了静脉炎、导管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加强en护理师的教育培训是保证een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3.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式 3.1 肠内营养途径 en实施的途径有3种:经鼻空肠置管、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及手术空肠造瘘置入导管。胃空肠造瘘有以下优点:(1)可放置时间较长,避免鼻胃空肠管营养带来的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导管易缝合固定,且不易引起消化道漏及胃腔狭窄;(3)胃壁位置较高,不易浸泡于大量腹水中,而空肠上段造瘘管位置较低,易浸泡于腹水中,有诱发肠瘘、腹腔感染的风险;(4)返流少,可同时经口少量摄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2肠内营养的方式 en输注方式有一次性输注、间歇性滴注和经输液泵连续泵入三种方式。临床实践表明,经输液泵连续输注时,营养素吸收较间歇性滴注效果好,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管,如无明显反应,再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输注营养液,可同时使用输液管加热装置。使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7~40℃。营养液后需尽快使用,每瓶营养液(500m1)悬挂输注时间不超过8 h,如暂不输注,需置于冰箱内( 2-10℃)保存,并于24h内使用完。 4 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4.1 肠内营养的护理 4.1.1 注重心理护理 首先应根据患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大多数患者对留置胃肠管有一定的畏惧和困惑,向患者介绍en的优点,增加患者的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置管恐惧心理。避免患者不接受或因感觉不适自行拔管。 4.1.2 严格无菌操作 其次正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制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肠道相关症状。随时检查并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大便性质和量,定期冲洗营养管,预防管道的阻塞。遵守en使用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又慢到快,输注量由少

重症医学科100例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的护理体会

重症医学科100例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7-04T10:21:09.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云华[导读] 及时处理大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杨云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新都 610500)【摘要】重症医学科的病人病情危重,多以昏迷、长期卧床病人多,需要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多选用肠内营养剂为病人鼻饲。此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有效,易于保管,耐受性好等优点,更符合正常生理要求。肠内营养剂的目的: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保存电解质、液体平衡、而且能维持肠道的完整性,提供足够的热能,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保护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维护细胞的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的恢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继发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创伤、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剂适应症:由于长期昏迷、严重口腔疾患、存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功能正常,或者胃肠功能不良,胃肠功能基本正常但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不良者,不能经口进食者。肠内营养剂的禁忌症:不能口服或肠内进食的患者,包括肠梗阻、肠麻痹、短肠症、上消化道出血、半乳糖血症及牛乳或豆蛋白过敏者。肠内营养剂鼻饲后出现的并发症:常见的有食物返流、腹胀、便秘、高血糖、腹泻、低血糖、胃潴留、导管阻塞、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现将我科100例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的护理体会如下:【关键词】危重病人鼻饲肠内营养剂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333-02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危重病人100例,肠内营养鼻饲病人,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心肺脑复苏术后5例,脑外伤术后病人44例,呼吸衰竭病人24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例,多脏器损伤病人6例,脑血管意外病人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入院后留置胃管的时间为7—98天。3例出现腹胀、便秘,2例出现低血糖、1例出现高血糖,1例出现胃潴留,2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2 护理体会 2.1置管的护理: 选用优质硅胶管,对意识清楚的病人操作前后做好心理护理,置管的目的和方法,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在置管中如何配合置管,置管前病情允许情况下,抬高床头35°—45°,置管过程中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如发生立即停止置管,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应彻底吸痰后,气囊暂时放气再行置管易于成功。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速度要快,成人胃管放置长度为45—55cm。 2.2胃管的护理: 放置胃管后,躁动的、不配合的病人应将双上肢适当的约束,以防拔管,我科采用棉带固定胃管,再固定于头部。或蝶形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部,胃管置入15天更换一次,更换时从另一侧鼻腔置入,在护理过程中要检查管道情况,妥善固定,班班交接。 2.3肠内营养剂的选择: 雅培、维沃、瑞素、安素。我科常用瑞素、荷兰生产的安素,它含身体所需要的电解质、矿物质、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生物素、烟酸、叶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较均衡。 2.4鼻饲供给的方法: 鼻饲前后应抬高床头35°—45°,或者采取半坐卧位,鼻饲前应先抽吸胃液,确保胃管保留于胃内,观察胃液的颜色,判断有无胃潴留,鼻饲肠内营养剂液前后均要注入30—50m l温开水,防止胃管堵塞,循序渐进,使胃肠功能逐渐适应,无腹泻,逐渐加量。鼻饲液应缓慢注入(可用注射泵泵入或输液器滴入),鼻饲液温度37℃—42℃,每日4次,病人无腹泻,鼻饲肠内营养剂液中,间隔为病人鼻饲鸡汤、鱼汤、果汁,鼻饲液要现配现用,用物要保持清洁,减少污染环节。 2.5口腔护理: 鼻饲期间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3次,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防止口腔真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漱口液最好据口腔PH试纸结果选定。 2.6对出现腹胀,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鼻饲后要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肠蠕动亢进,胃潴留、腹泻、呕吐、便秘等情况。病人出现腹胀和便秘时,可以被动按摩病人腹部,可以在肚脐按左、右顺时针方交叉按摩,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以用肛管排气,缓解腹胀和便秘,有明显的作用,对便秘者可服用大黄苏打片,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腹泻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查明腹泻的原因,为控制腹泻提供依据,据腹泻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大便培养呈阳性者,可据细菌种类选择适宜有效的抗生素,以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大便培养阴性者,可暂停或减量肠内营养剂,必要时可口服思密达,每次1包,每日3次,2—3天后好转。严重腹泻的患者,可采用气管插管与胸腔闭式瓶连接进行引流,气管插管插入肛门5~10c m,气囊保持18~20m m Hg,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减少清洗皮肤的次数,防止肛周皮肤受损,节省人力,减少护理工作量。严重腹泻的患者,必要时停止肠内营养剂。 2.7出现低血糖、高血糖、低白蛋白血症的护理: 重症医学科病人病情危重,当危重病人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对标准食物不耐受,会出现腹泻。病人应先采用肠外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发生脱水,遵医嘱监测电解质、蛋白质、血糖,为病人纠正低蛋白血症、低血糖、高血糖,补充电解质,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引起肠道感染。 2.8肛周皮肤护理: 及时处理大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温水清洗,或用湿巾轻擦,切勿用力擦。病人腹泻次数多、量少时,可用棉垫、纱布填塞肛门,减少刺激肛周皮肤,可用紫草油外涂保护皮肤,出现红肿时可用氧化锌软膏,破皮时可用抗生素软膏,皮肤糜烂时可用贝复济外喷,或者红外线频谱理疗。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及必要性,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3 小结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完整版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肠内外营养护理进展

肠内外营养护理进展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1、在PICC冲管和封管的过程中要选择大于()毫升的注射器 C、10 2、肘部及上臂静脉的血流速度为() A、100-300 ml/分 3、上腔静脉管腔的直径在()毫米左右 D、20 4、PICC导管的总长度为()厘米 D、65 5、PICC穿刺点的消毒,应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为() B、10 × 10cm 安全型PICC置管操作 1、PICC置管操作程序的第一步是() B、洗手、戴口罩 2、PICC置管时以()度的角度进行穿刺

C、15-30 3、PICC置管()小时后需换药1次 C、24 4、80%-90%的PICC置管选择() D、贵要静脉 5、PICC应用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 B、穿刺部位有损伤或感染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多在置管后() A、2-10天 2、PICC置管后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 C、血栓性感染 3、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中,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为()级 C、3 4、PICC置管后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以下哪种护理对策是错误的()

D、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5、以下哪项不属于PICC置管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原因() D、脂类堵塞 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管理 1、肠内营养支持的管道护理,要求定期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小时用温水冲洗喂养管1次 C、4-6 2、肠内营养制剂的污染问题,认识错误的是() D、尽量使用粉状制剂而非液态制剂 3、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前48小时内,每()小时需检查1次胃残留内容物的量 B、4 4、肠内营养用法,最全面的是() D、以上均是 5、以下对经肠内营养管路给药的认识,错误的是() B、可以将所有药物混在一起 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培养与发展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相关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相关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 年11月26 日第15卷第33期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王秀荣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 EN)是近代医学史上发展快的领域之一。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我国已近40多年的历史,1963 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曾宪九教授建立了“营养代谢实验室”;1971 年开创有关肠外肠内营养的研、教、医工作,并做了 大量的营养药物输入体内的代谢研究工作,从而得出了专家共识,认为当患者肠功能受到障碍时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患者的生命,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整体治疗的水平。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工作与天然饮食营养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在患者不能正常进食的条件下,经过静脉或管饲提供人体必需营养素。在这些年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了解此技术,国内及国外组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有关肠外肠内营养普及应用知识的研讨会。这种交流对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规范使用肠外肠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并已被多学科关注。目前,我国的临床肠外肠内营养的护理领域,还没有明确形成专业领域,无固定床位。因此,患者也基本上是处于分散管理阶段。这也意味着应该需要培养更多的医护人员掌握本领域相关技术,才有可能避免重大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多年的临床工作证实护理工作在肠外肠内营养领域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工作量大约占60%~70%。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当医院内有营养支持小组( NST) ,人员包括: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 、护士、药师、营养师等。有了专业人员,可降低治疗中的并发症,特别是输液和导管方面的。可避免不合理的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时造成的并发症致费用增高也可完善肠外肠内营养的相关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需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和相关技术治疗量的患者逐年增多。因此,需要做 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包括:医疗、教学、研究、患者的宣教等,所有资源都需要细致的管理才有可能发展临床需要的领域。2006 年北京协和医院在成立了“肠外肠内营养科” 开始培养了专业护理人员,目的是为了给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避免重大并发症发生和医疗纠纷现象。 1、重视专业护士在肠外肠内营养工作中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并且,在 其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可能因原发疾病而加重。有研究表明, 患有营养不良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 并对住院费用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已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显然,决定患者是否使用营养支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该患者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者具有营养风险,这就直接面临营养评价方法 的问题。在营养治疗中医生制订配方后,下一部的工作基本上由护士完成。它包括:导管的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技术、营养液的输注技术、建立患者的心理治疗及相关知识的宣教问题,所有相关领域工作的管理资料保管。因此,要想健康地发展肠外肠内营养领域,培养临床肠外肠内营养护 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肠外肠内营养工作中的作用,是肠外肠内营养 领域中的当务之急。因为,领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需有专业护士,只有专业护士工作,才有可降低治疗中的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医疗纠纷。 2、掌握PN/EN 置管相关技术 无论是PN 支持还是EN 支持,大部分患者均离不开置管技术。也就是说,置管技术是肠外肠内营养领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这就要求专业医生和专业护士,必需要掌握的技能,以便能及时给患者进行营养输液治疗和重要的药物治疗。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力求将其痛苦降到最低点,所以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置管技术和对导管相应并发症的预防及准确的处理。如何选择输注途径和置管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手段之

外科空肠造口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业务学习 时间:2011-05-05 地点:护士长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吉芳殷春芳巫荣萍张丹花杨静怡倪益益贺明静苗振英何萍陆薇汪春琴徐燕虞红叶吉志娟 外科空肠造口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肠内营养(EN)是目前人们普遍公认的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具有符合生理要求、有助于维持肠道形态和功能、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是一种常用的营养方式,是指通过手术方式行空肠造口置入空肠造口管,以管饲来提供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早期行空肠造口EN,对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粘膜萎缩,预防创伤应激时发生的肠道菌群移位,减轻腹胀,降低感染率,加速伤口愈合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而加强护理对保证术后顺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肠内营养及护理] 1、及时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实施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J)的病人24h后可开始肠内营养,开始第一天可给予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患者若无不适可开始滴入肠内营养液。 2、输注时的浓度及温度 营养制剂宜用等渗浓度(5~10%),开始速度宜慢,应以30~40ml/h为起始速度,如患者耐受良好,则可以20ml/h的速度递增,6~24小时后根据患者对开始阶段或前一阶段肠内营养输注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输注的浓度和速度,条件允许时可以用肠内营养泵控制滴速,每日营养应在20h内匀速滴入。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应加温,保持37℃左右,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胃肠道并发症。 3、营养液的保存 营养液应新鲜配制,暂未输注应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瓶装营养液开封后,室温下放

置不应超过4小时,以确保其无变质和污染。 4、无菌操作 营养制剂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配制容器要光洁易清洗,配制液要用温开水,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日更换用物1次,每日灌注后空针、容器清洗后煮沸消毒,备下次用。每天营养液滴完后,营养管要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好,备用。 [并发症的防治] 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不适当的营养液配方的选择,或不恰当的输注浓度与速度以及营养液输注温度过低有关。这在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开始阶段较易发生,特别是当患者腹腔及严重全身感染时,肠吸收及运动功能较差,血清白蛋白浓度较低时,肠壁缺血、水肿且肠绒毛吸收能力下降。在输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倾听病人主诉,一旦出现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减慢输注速度,稀释营养液浓度和减少输注总量,缓解胃肠道症状,之后缓慢增加“三度”直至患者耐受。 2、反流和误吸 对年老体弱、卧床、意识模糊的病人,行肠内营养时应将床头抬高30℃或更高,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反流和误吸。在输注前,应检查病人有无腹部膨胀。 3、空肠造口周围皮肤的感染 应像外科各种管道一样护理空肠造口管及周围皮肤,每天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渗出、红肿,有渗出应及时更换敷料。 [注意事项] 1、空肠造口管连接处应牢靠,以防肠液外流,营养液滴注完毕后,应将管腔夹闭,以防营 养液外流造成污染和浪费。 2、低血糖多发生于长期EN而突然停止者,而高血糖主要发生于老年或胰腺疾病过程中,所 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以防引起低血糖昏迷和高渗性非酮性昏迷。3、由于不经口饮食,要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以防真菌感染、腮腺炎等,每日口腔护理3次, 以增进舒适,并观察口腔粘膜状态。 4、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微量蛋白变化,进行人体测量,准确留24小时尿,测定氮平衡,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