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教程》笔记

《音韵学教程》笔记
《音韵学教程》笔记

第一節音韻學的對象

音韵学是專門研究漢語的語音系統的,而且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字讀音及其變化,屬於歷史語音學範疇。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裏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物件的學科稱為等韻學。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

第二節音韻學的功用

一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現代漢語的語音系統。

二音韻學對於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及漢語史的作用

1、學習古代漢語,首先要運用許多工具書,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編排的。

2、一種語言的三個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辭彙、語法都和語音有密切的聯繫。

3、掌握了古音還可以用來考查詞源,研究漢語詞源學。

4、古代漢語語法和音韻學的關係也是容易看出來的。

三、音韻學和其他學科的關係

四、音韻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音韻學的基本知識

(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三十六個字母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

幫滂並明(重唇音)

誹敷奉微(輕唇音);

}

端透定泥(舌頭音);

知徹澄娘(舌上音);

精清從心邪(齒頭音);

照穿床審禅(正齒音);

見溪群疑(牙音);

影喻曉匣(喉音);

來(半舌音);

日(半齒音).

\

(3)反切

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反切的產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雲:“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孫炎,字叔然,名炎)陸德明《經典釋文》也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漢服虔注《漢書》“惴,音章瑞反”。孫炎對反切進行了整理,並編成了〖爾雅音義〗。

反切是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一個漢字的讀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黃侃在《音略》中雲:“反切之理,上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

反切原稱為反或翻,安史之亂後,因忌諱反,改稱為切。

反切的缺點如下:

1,做不到一聲一符,一韻一符。同一聲母,可以用許多漢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韻母,也可以用許多漢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聲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當德得冬等七個。《廣韻》一書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個,反切下字有一千多個。

~

2,由於語音的變化,方音的關係,給人們掌握反切帶來了困難。

(4)清濁

分析發音方法時所使用的術語。清音,反聲帶不振動的輔音,濁音,把聲帶振動的輔音,音韻學上共分為四種:全清,次清,全濁,次濁。

全清:不送氣不帶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氣不帶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濁:帶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濁:帶音的鼻音、邊音和半母音。

(5)等呼

!

根據開口度的大小,把韻分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母音的U的叫合口呼,反之叫開口呼。

(6)韻,韻部,韻目,韻類,韻攝

韻:只要韻腹和韻尾相同,就是同韻。

韻部:同韻的字歸納在一起,就成了一個韻部。

韻目:韻部的代表字。哪一東,二冬。

韻類:類似韻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都相同。

韻攝:把韻腹和韻尾相同或相近的歸納在一起稱為韻攝。如〖廣韻〗中的二百另六韻,歸為十六個韻攝: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6)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按韻尾進行分類,可以把韻分以上三類。

陰聲韻:以母音收尾或沒有韻尾的韻母。A,AO。

陽聲韻:以鼻音M,N等收尾的韻。

入聲韻: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7)聲調

聲調是南北朝時周颙,沈約提出來的。

(8)平仄,舒促

平:平聲。仄:上去入三聲。

舒:平上去三聲。促:入聲

3,古今語音的不同

A,韻母的不同: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按今音讀之,與古音有較大的不同:

輻 u ( ) 側 e( )

直 -i( ) 億i( )

特 e( ) 食 _i( )

>

B,聲母的不同:

繽紛:原為雙聲,今天一為[b],一為[f]。

C,聲調的不同:古有平上去入,今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第六節等韻圖

它用“字母”表示漢字的聲母系統,用“五音”、“七音”說明字母的發音部位,用“清濁”描述聲母的發音方法,用“等呼”分析韻母的結構,用“攝”概括韻的歸類,用圖表的形式具體顯示反切所表示的讀音。由於突出的特點在用“等”的概念分析字音,便被稱為“等韻學”,簡稱“等韻”。

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

韻圖就是古代的一種語音表,將屬於某個發音的字寫在一張表上,讓人從此字屬於哪一列、哪一行來決定此字的發音。韻書表示的反切,都可以在表上有系統的表示出來。現存最古的韻圖是韻鏡。

韻圖的由來

今現存最早的韻圖《韻鏡》的作者尚未考明,所以對韻圖的由來只能根據歷史背景推斷。一般認為,韻圖的起源跟佛教有關,一個比較合理的推測是這樣的:

來華傳敎的僧人爲了學習漢語的語音,他們很自然地會採用在印度通行的一種練音方式,這種練音方式所使用的敎本在梵語裏稱作悉曇(siddham),悉曇就是將梵文的母音一個個輪流與輔音相拼而製成的音節表。於是就有人對韻書加以分析後仿照悉曇的模式繪製成了漢語的音節表,這就是韻圖

韻圖的形式

頂端橫欄列聲紐(聲母),左側縱欄列韻目,右側標明目次(頁碼)、轉和呼,中間圓圈與字雜錯的部分就是正文。正文中的每一格都能根據它的縱橫位置(類似數學裏的坐標)得出相映的讀音,有字的,就是該字的讀音,也是對映韻書中那一個小韻的讀音,畫成圓圈的,就是有其音而無其字。

韻圖的分析和概念

聲母

韻圖的聲母通常有兩種標注方式:如上圖《韻鏡》那樣採用「牙音」、「清」、「濁」之類的可稱作五音或七音類。另有就是直接用字母的,多用三十六字母。

?韻圖中的清濁是就發音方法而論的。傳統音韻學在這方面的術語有一些是含混不清的。:

o 一般而言清或全清指現代語音學中的清擦音或不送氣清塞音,若兩種術語並舉,則全清指塞音,清指擦音;

o 濁或全濁指濁擦音或濁塞音,若兩者並舉則前指擦音後指塞音。

o 清濁或次濁指鼻音、流音。

在《韻鏡》中脣、舌、牙、齒音的右數第一列,上標「清」者爲不送氣塞音,即全清。右數第三列,上標「濁」者爲濁塞音,即全濁。喉音欄右屬首列是零聲母——也可以理解成喉塞音[?]。其他單標「清」或「濁」字的列都是所在欄相同部位的擦音。喉音的「清濁」對映的音位是中古聲母的喻三和喻四,實際音值如何,有爭議。「舌音齒」的右、左分別對映三十六字母中的「半舌」、「半齒」。

?《韻鏡》中的脣音無輕重的區別,這與《切韻》、《廣韻》的音系一致;舌音亦不分舌頭、舌上,但這兩類音在等的安排上的涇渭分明,所以學界一分認為,舌頭、舌上無論在《韻鏡》還是《切韻》中都是截然不同的兩套聲母。齒音在《切韻》音系中雖然有三套(見文末「中古漢語聲母表」),但在《韻鏡》中卻僅列一欄,人們同樣能夠通過觀查它等的安排方式,分出這三套聲母來。

1 聲調:韻圖一般是先分聲調後別韻類的。如上《韻鏡》圖,正文的四個橫欄由上至下即「平、上、去、入」四聲。但是,這種格局又不是絕對的,翻看《韻鏡》的時候,你會看到有的篇目注有「去聲寄此」的字樣——如「外轉第十四合」:第四橫欄左標韻目「夬」又注「去聲寄此」。也就是說,有些入聲欄被去聲鳩占雀巢了。其實在《韻鏡》中只有「夬」「廢」兩韻出現的這漾的情況。而「祭、泰、夬、廢」這四個在《廣韻》中只有去聲而早期常和入聲通押的韻我們可以看成的特例吧,因為對它們特殊性至今尚無定論,本條目亦無須探討。

2 呼:呼就是合口、開口,大體上等同於介音[-u-]的有無,但是又不盡然如此。韻圖中不合此例的「開、合」劃分,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傳抄刊印的錯誤。另一些則主要涉及到古人對脣音字,和合口韻尾等音的語感。古人有將脣音字和合口韻腹、韻尾看成是合口呼的傾向,而不管這些字是否帶介音[-u-]——如《韻鏡》「外轉第二十六」所列的霄、小、笑韻就被界定爲「合口呼」。開口、合口與介音[-u-]的有無也往往是學術上爭論的焦點。

3 等:如《韻鏡》的每一橫欄的四行,由上而下就是一、二、三、四四等,從表面上看就是這樣。等是等韻圖的一個基本概念,也是等韻學的核心。「等」既是對韻母的分析又是對聲母和介音的分析,非常複雜難於理解,所以下面分條敘述:

韻母分等:清代小學家江永雲:「音韻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細,而四尤細」。現在普遍認為韻母的分等是對韻母中介音[-i-]的有無和韻腹(字的主要母音)開口度大小和發音部位前後的分析。王力學派認為:一、二等無介音[-i-],三、四等有介音[-i-];一等韻韻腹的發音部位偏後(如模韻、歌韻),二、四等多偏前(如麻韻、先韻)。三等韻中有的就是帶介音的一等韻(如東韻的一、三等),有的是相對於四等韻而言韻腹爲開口度較大的前母音(如王力認為三等的仙韻和四等的先韻都帶[-i-]介音,然而仙的韻腹爲[?] ,先的韻腹爲[e],前者的開口度大於後者)。

李榮則提出四等韻無[-i-]介音,[-i-]介音是三等韻的專屬特徵。後來的學者多從李說。

聲母分等:如前文在聲母分析中提到的,舌音的舌頭、舌上兩類,齒音的精組、莊組、章組三類在《韻鏡》裏都是合在一縱欄中表示的,爲了區分這些不同類型的聲母,韻圖的作者採用了給聲母分等的辦法。具體說來:舌上音實際撘配的韻母大多是二、三等,舌頭音則大多是一、四等,兩者基本上互補,所以不必作特殊的安排,憑韻母的等即可判別兩類聲母。而齒音中,精組可配一、三、四等韻、莊組可配二、三等韻,章組僅配三等韻。在三種聲母並見的情況下,精組的三等改列入四等,莊組的三等改列入二等。如《韻鏡》「內轉十二,

模韻,齒音,第一列」:一、四等「租、諏」實爲精紐聲母的一、三等;二等「?」,實爲莊紐聲母的三等;三等的「朱」則仍爲章紐聲母的的三等,未作變動。還有,喉音的「清濁音」(對映三十六字母的喻母),實際上在切韻音裏是兩個音位——雲母和以母,而且都只配三等韻,韻圖中處理方法就是將雲母列入三等將以母列入四等,音韻學者因之將雲母稱作喻三,以母稱作喻四。雲、以的名目是後來才有的。

4 轉:轉也是借用悉曇的概念,取悉曇中梵文母音與輔音輾轉相拼之義。簡單地說,一轉就是一頁——即韻圖中的一圖。一轉中可以只包含韻書中的一韻(不分聲調),也可以包含多達四個韻,分列四等,甚至五個韻——如「《韻鏡》外轉十三開的去聲欄」列有代、怪、祭、霽四韻,而入聲欄裏還有一個「去聲寄此」的夬。

刨除開合兩呼的因素不計,同轉的四等「韻母」必然有一些共同特徵。如,同聲調的各等字,韻尾一定相同;各等韻母的韻腹一定是相同或是接近的。概括說就是同轉各等韻母都是發音接近的韻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諧聲通押。

「轉」還分爲內外兩種類型。外轉就是包括純二等韻的轉,無純二等韻的則是內轉。純二等韻就是依韻母分等的二等。相對的,依聲母分等的二等被稱作假二等。爲甚麼單憑有否純二等就能分出內外轉來呢。現在學界傾向於認為:純二等字有一個特殊的介音——在音位上可以寫成/r/。這個介音由上古音的聲母後加成分墊介音/r/轉化而來。它在中古音中的真實音直尚無定論,但它作為一個音位是顯然存在的,且性質不同於以往分析出來的介音 -i-和-u-。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憑其有無即可使韻圖分出內外兩轉以及造成韻書中重紐的現象,但是又不能通過聲韻相拼的反切將其音位特徵嚴密地表述出來。

5 攝:攝是比轉更寬泛一級的韻母分類。分類原則與「轉」相似,要求韻尾相同(或發音部位一致——指同攝入聲),韻腹發音相近,而對四聲、開合口、介音則不作區別。「攝」有統攝的意思,即將相近的韻歸納在一起。宋、元之間等韻學家,對《廣韻》韻目按以上原則歸納爲十六類,即十六攝。攝即是從十六攝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一般,音韻學中提到某一攝,指的就是十六攝中的某一類。

韻圖的功用

韻圖是韻書的審音參考書。因為古代中國沒有音標和拼音文字確切地說是漢族沒有自己的拼音文字,而通過反切給漢字注音並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字音的結構特點來。反切的拼字法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母和調,但相同的聲母可以用不同的反切上字,相同的韻母和聲調也可以用不同的反切下字,所以反切對聲、韻、調的描述缺乏科學抽象性,不容易透過它體現出字音的結構及整個語音系統的音節特點來。另外,反切的兩個組成部分僅對字音分析到了聲母和韻母加聲調。而比韻母加聲調更細微的語音成分呢顯然反切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那麼,等韻圖就是爲了彌補反切的這些缺欠而產生的。通過韻圖,我們可以將漢語的音節分析到音位的程度;通過韻圖,我們也可以瞭解整個語音系統的面貌。

過去常有人說,韻圖是用來解釋反切的,似乎通過觀摩韻圖就能夠參透反切的真諦似的,其實這種解釋是很成問題的。韻圖中每一種字音只列一個代表字,而代表字又通常是韻書中相映小韻的首字,韻圖並不專文收錄反切上下字,因此你在韻圖中不見得就能查到想查的反切上下字,找不到反切字也就無從得知其所屬的聲、韻、調等,又怎麼能夠知道拼出來的是甚麼音呢!韻圖的實際功用就是相當於現代的聲韻調配合表,即如上文所提到的悉曇一樣的練音表。

韻圖的缺點

?早期韻圖為了結構整齊勻稱,或者是爲了節省空間,或是拘泥於傳統的等韻學概念(如「五音」、「三十六字母」),經常將特殊的字音安排到特殊的位置,在整體佈局之外造成了非常多的特例,如:「聲母分等」破壞了「一個聲母一列」的原則;「去聲寄此」破壞了「四

橫欄對四聲」的原則,等等。其結果就是,讀圖者很難掌握與所有特例相關的細則,因而往往無法通過某字所屬的行列得出其正確的讀音來。

?此外,韻圖雖然可以將字音的結構分析到「音位」的程度,但它對音位的描述是籠統模糊的,缺乏科學抽象性。比如,不計特例,一轉之內韻尾相同或發音部位一致(入聲),但具體哪一轉是甚麼韻尾韻圖本身竝沒有表示出來,還得靠讀圖者自己來歸納。又如,不計特例,同轉同等有相同的韻腹(韻母中的主要母音),但這個母音具體如何,韻圖同樣無法表示出來,切韻音的韻腹,依王力擬音有12個音位,依李榮擬音有11個音位,而《韻鏡》《七音略》等韻圖卻只有四個等,韻圖對韻腹音位分析的模糊程度可以想見。

?韻圖也常常遷就古代的反切與古代的分類——即韻圖多是用來分析經典韻書的,而不是當時語音的分析,後代讀書人的發音要是和韻圖作者不同,便很難瞭解韻圖代表的發音。最後導致韻圖的作者與其他學者必須再編寫韻圖的「門法」,來對韻圖做解釋。隨著時間推移,語音的演變,門法就越寫越多,最後到了明清時代,韻圖附的門法可以多到十幾條,不僅沒有使韻圖變簡單,反而讓韻圖成為「天書」。

總之,韻圖的功能雖然與今日的聲韻調配合表相似但科學性和清晰度卻遠遠不及,所以其實用價值是大打折扣的。

FLUENT中文全教程1-250

FLUENT 教程 赵玉新 I、目录 第一章、开始 第二章、操作界面 第三章、文件的读写 第四章、单位系统 第五章、读入和操作网格 第六章、边界条件 第七章、物理特性 第八章、基本物理模型 第九章、湍流模型 第十章、辐射模型 第十一章、化学输运与反应流 第十二章、污染形成模型 第十三章、相变模拟 第十四章、多相流模型 第十五章、动坐标系下的流动 第十六章、解算器的使用 第十七章、网格适应 第十八章、数据显示与报告界面的产生 第十九章、图形与可视化 第二十章、Alphanumeric Reporting 第二十一章、流场函数定义 第二十二章、并行处理 第二十三章、自定义函数 第二十四章、参考向导 第二十五章、索引(Bibliography) 第二十六章、命令索引 II、如何使用该教程 概述 本教程主要介绍了FLUENT 的使用,其中附带了相关的算例,从而能够使每一位使用 者在学习的同时积累相关的经验。本教程大致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介绍信息、用户界面信息、文件输入输出、单位系统、网格、边界条件以及物理特性。第二和第三部分包含物理模型,解以及网格适应的信息。第四部分包括界面的生成、后处理、图形报告、并行处理、自定义函数以及FLUENT 所使用的流场函数与变量的定义。 下面是各章的简略概括 第一部分: z开始使用: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与其它程序的接口。介绍了如何对具体的应用选择适当的解形式,并且概述了问题解决的大致步骤。在本章中,我们给出

了一个可以在你自己计算机上运行的简单的算例。 z使用界面:本章描述了用户界面、文本界面以及在线帮助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提供了远程处理与批处理的一些方法。(请参考关于特定的文本界面命令的在线帮助) z读写文件:本章描述了FLUENT 可以读写的文件以及硬拷贝文件。 z单位系统:本章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 所提供的标准与自定义单位系统。 z读和操纵网格:本章描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网格来源,并解释了如何获取关于网格的诊断信息,以及通过尺度化(scale)、分区(partition)等方法对网格的修改。本章还描述了非一致(nonconformal)网格的使用. z边界条件:本章描述了FLUENT 所提供的各种类型边界条件,如何使用它们,如何定义它们and how to define boundary profiles and volumetric sources. z物理特性: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流体的物理特性与方程。FLUENT 采用这些信息来处理你的输入信息。 第二部分: z基本物理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计算流体流动和热传导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包括自然对流、周期流、热传导、swirling、旋转流、可压流、无粘流以及时间相关流)。以及在使用这些模型时你需要输入的数据,本章也包含了自定义标量的信息。 z湍流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湍流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z辐射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热辐射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z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本章描述了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的模型及其使用方法。本章详细的叙述了prePDF 的使用方法。 z污染形成模型:本章描述了NOx 和烟尘的形成的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 z相变模拟: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离散相变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离散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多相流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多相流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 Flows in Moving Zones(移动坐标系下的流动):本章描述了FLUENT 中单一旋转坐标系,多重移动坐标系,以及滑动网格的使用方法。 z Solver 的使用:本章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 的解法器(solver)。 z网格适应:本章描述了explains the solution-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feature in FLUENT and how to use it 第四部分: z显示和报告数据界面的创建:本章描述了explains how to create surfaces in the domain on which you can examine FLUENT solution data z图形和可视化:本章描述了检验FLUENT 解的图形工具 z Alphanumeric Reporting:本章描述了如何获取流动、力、表面积分以及其它解的数据。 z流场函数的定义: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FLUENT 面板内出现的变量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流动变量,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流场函数。 z并行处理: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并行处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z自定义函数:本章描述了如何通过用户定义边界条件,物理性质函数来形成自己的FLUENT 软件。 如何使用该手册 z根据你对CFD 以及FLUENT 公司的熟悉,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用该手册 对于初学者,建议如下: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完整版)《FLUENT中文手册(简化版)》

FLUENT中文手册(简化版) 本手册介绍FLUENT的使用方法,并附带了相关的算例。下面是本教程各部分各章节的简略概括。 第一部分: ?开始使用:描述了FLUENT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与其它程序的接口。介绍了如何对具体的应用选择适当的解形式,并且概述了问题解决的大致步骤。在本章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 ?使用界面:描述用户界面、文本界面以及在线帮助的使用方法,还有远程处理与批处理的一些方法。?读写文件:描述了FLUENT可以读写的文件以及硬拷贝文件。 ?单位系统: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所提供的标准与自定义单位系统。 ?使用网格:描述了各种计算网格来源,并解释了如何获取关于网格的诊断信息,以及通过尺度化(scale)、分区(partition)等方法对网格的修改。还描述了非一致(nonconformal)网格的使用. ?边界条件:描述了FLUENT所提供的各种类型边界条件和源项,如何使用它们,如何定义它们等 ?物理特性:描述了如何定义流体的物理特性与方程。FLUENT采用这些信息来处理你的输入信息。 第二部分: ?基本物理模型:描述了计算流动和传热所用的物理模型(包括自然对流、周期流、热传导、swirling、旋转流、可压流、无粘流以及时间相关流)及其使用方法,还有自定义标量的信息。 ?湍流模型:描述了FLUENT的湍流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辐射模型:描述了FLUENT的热辐射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描述了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的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并详细叙述了prePDF 的使用方法。 ?污染形成模型:描述了NOx和烟尘的形成的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 ?相变模拟:描述了FLUENT的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离散相变模型:描述了FLUENT的离散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多相流模型:描述了FLUENT的多相流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移动坐标系下的流动:描述单一旋转坐标系、多重移动坐标系、以及滑动网格的使用方法。 ?解法器(solver)的使用: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的解法器。 ?网格适应:描述了如何优化网格以适应计算需求。 第四部分: ?显示和报告数据界面的创建:本章描述了explains how to create surfaces in the domain on which you can examine FLUENT solution data ?图形和可视化:本章描述了检验FLUENT解的图形工具 ?Alphanumeric Reporting:本章描述了如何获取流动、力、表面积分以及其它解的数据。 ?流场函数的定义: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FLUENT面板内出现的变量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流动变量,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流场函数。 ?并行处理:本章描述了FLUENT的并行处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自定义函数:本章描述了如何通过用户定义边界条件,物理性质函数来形成自己的FLUENT软件。 如何使用该手册 对于初学者,建议从阅读“开始”这一章起步。 对于有经验的使用者,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供你使用该手册:按照特定程序的步骤从按程序顺序排列的目录列表和主题列表中查找相关资料;从命令索引查找特定的面板和文本命令的使用方法;从分类索引查找特定类别信息(在线帮助中没有此类索引,只能在印刷手册中找到它)。 什么时候使用Support Engineer:Support Engineer能帮你计划CFD模拟工程并解决在使用FLUENT 中所遇到的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建议你使用Support Engineer。但是在使用之前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仔细阅读手册中关于你使用并产生问题的命令的信息 ●回忆导致你产生问题的每一步 ●如果可能的话,请记下所出现的错误信息 ●对于特别困难的问题,保存FLUENT出现问题时的日志以及手稿。在解决问题时,它是最好的资源。

信息管理学作业

信息的理解 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基本概念: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2.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绪论 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 新的解释是信息本质是能量本身概述和能量互换传递的概述,信息本质也是能量的一种,但信息最重要的功能是表现能量的差别。 “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 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相关资料:图片信息(又称作讯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文献是信息的一种,即通常讲到的文献信息。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 信息是有价值的,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所以说,信息的传播是极具重要与有效的。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它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

(单选题) 1: 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 信息传播学 B: 管理学 C: 信息科学 D: 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 CSF B: BPR C: U/C矩阵 D: BSP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 多媒体 B: 超文本 C: 图片 D: 文字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 系统设计 B: 系统维护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 企业信息 B: .产业信息 C: 外源性信息 D: 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人力资源战略 B: 信息资源战略 C: 计算机发展战略 D: 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 哈佛 B: 麻省理工 C: 里海 D: 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 信栈 B: 信源 C: 信宿 D: 信道

(单选题) 9: 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 信息整理 B: 信息存储 C: 信息采集 D: 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 非文献信息源 B: 静态信息源 C: 网络信息源 D: 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A: 数字密钥 B: 数字证书 C: 认证中心 D: 支付网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从基本组成上来说,信息系统是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接口层等4个层次组成。 A: 规划层 B: 系统层 C: 设计层 D: 应用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企业领导者的信息查询行为会受到企业组织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其规律可归纳为:可近性和()。 A: 易用性 B: 准确性 C: 及时性 D: 适用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 A: 信息活动 B: 信息流向 C: 信息技术 D: 信息资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 计算机发展战略 B: 信息系统战略 C: 信息资源战略 D: 人力资源战略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信息流的主要功能包括联结功能、()和()。 A: 统计功能 B: 调控功能 C: 决策功能 D: 查询功能

fluent学习笔记

fluent技术基础与应用实例 4.2.2 fluent数值模拟步骤简介 主要步骤: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2D或3Dfluent求解器从而进行数值模拟。 2、导入网格(File→Read→Case,然后选择有gambit导出的.msh文件) 3、检查网格(Grid→Check)。如果网格最小体积为负值,就要重新 进行网格划分。 4、选择计算模型。 5、确定流体物理性质(Define→Material)。 6、定义操作环境(Define→operating condition) 7、制定边界条件(Define→Boundary Conditions) 8、求解方法的设置及其控制。 9、流场初始化(Solve→Initialize) 10、迭代求解(Solve→Iterate) 11、检查结果。 12、保存结果,后处理等。 具体操作步骤: 1、fluent2d或3d求解器的选择。 2、网格的相关操作 (1)、读入网格文件 (2)、检查网格文件 文件读入后,一定要对网格进行检查。上述的操作可以得到网格信息,从中看出几何区域的大小。另外从minimum volume 可以知道最小网格的体积,若是它的值大于零,网格可以用于计算,否则就要重新划 分网格。 (3)、设置计算区域 在gambit中画出的图形是没有单位的,它是一个纯数量的模型。故 在进行实际计算的时候,要根据实际将模型放大或缩小。方法是改变fluent总求解器的单位。 (4)、显示网格。 Display→Grid 3、选择计算模型

(1)、基本求解器的定义 Define→Models→Solver Fluent中提供了三种求解方法: ·非耦合求解 segregated ·耦合隐式求解 coupled implicit ·耦合显示求解 coupled explicit 非耦合求解方法主要用于不可压缩流体或者压缩性不强的流体。 耦合求解方法用在高速可压缩流体 fluent默认设置是非耦合求解方法,但对于高速可压缩流动,有强的体积力(浮力或离心力)的流动,求解问题时网格要比较密集,建 议采用耦合隐式求解方法。耦合能量和动量方程,可以较快的得到收敛值。耦合隐式求解的短板:运行所需要的存比较大。若果必须要耦合求解而机器存不够用,可以考虑采用耦合显示求解方法。盖求解方法也耦合了动量,能量和组分方程,但是存却比隐式求解方法要小。 需要指出的是,非耦合求解器的一些模型在耦合求解器里并不一定都有。耦合求解器里没有的模型包括:多相流模型、混合分数/PDF燃烧模型、预混燃烧模型。污染物生成模型、相变模型、Rosseland辐射模型、确定质量流率的周期性流动模型和周期性换热模型。 %%%有点重复,但是可以看看加深理解 Fluent提供三种不同的求解方法;分离解、隐式耦合解、显示耦合解。分理解和耦合解的主要区别在于: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 组分方程解的步骤不同。 分离解按照顺序解,耦合解是同时解。两种解法都是最后解附加的标量方程。隐式解和显示解的区别在于线性耦合方程的方式不同。 Fluent默认使用分离求解器,但是对于高速可压流动,强体积力导致 的强烈耦合流动(流体流动耦合流体换热耦合流体的混合,三者相互耦合的过程—文档整理者注)(浮力或者旋转力),或者在非常精细的网格上的流动,需要考虑隐式解。这一解法耦合了流动和能量方程, 收敛很快。%%% (2)、其他求解器的选择 在实际问题中,除了要计算流场,有时还要计算温度场或者浓度场等,因此还需要其他的模型。主要的模型有: Multiphase(多相流动)viscous(层流或湍流)energy(是否考虑传热)species(反应及其传热相关) (3)操作环境的设置 Define→operation→condition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FLUENT UDF 教程

FLUENT UDF 教程 第一章. 介绍 本章简要地介绍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及其在Fluent中的用法。在1.1到1.6节中我们会介绍一下什么是UDF;如何使用UDF,以及为什么要使用UDF,在1.7中将一步步的演示一个UDF例子。 1.1 什么是UDF? 1.2 为什么要使用UDF? 1.3 UDF的局限 1.4 Fluent5到Fluent6 UDF的变化 1.5 UDF基础 1.6 解释和编译UDF的比较 1.7一个step-by-stepUDF例子 1.1什么是UDF? 用户自定义函数,或UDF,是用户自编的程序,它可以动态的连接到Fluent求解器上来提高求解器性能。用户自定义函数用C语言编写。使用DEFINE宏来定义。UDF中可使用标准C 语言的库函数,也可使用Fluent Inc.提供的预定义宏,通过这些预定义宏,可以获得Flu ent求解器得到的数据。 UDF使用时可以被当作解释函数或编译函数。解释函数在运行时读入并解释。而编译UDF则在编译时被嵌入共享库中并与Fluent连接。解释UDF用起来简单,但是有源代码和速度方面的限制不足。编译UDF执行起来较快,也没有源代码限制,但设置和使用较为麻烦。 1.2为什么要使用UDF?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软件都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FLUENT也一样,其标准界面及功能并不能满足每个用户的需要。UDF正是为解决这种问题而来,使用它我们可以编写FLUEN T代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当然,FLUENT的UDF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就会具体介绍一下FLUENT UDF的具体功能。现在先简要介绍一下UDF的一些功能: 定制边界条件,定义材料属性,定义表面和体积反应率,定义FLUENT输运方程中的源项,用户自定义标量输运方程(UDS)中的源项扩散率函数等等。λ 在每次迭代的基础上调节计算值λ 方案的初始化λ (需要时)UDF的异步执行λ 后处理功能的改善λ FLUENT模型的改进(例如离散项模型,多项混合物模型,离散发射辐射模型)λ 由上可以看出FLUENT UDF并不涉及到各种算法的改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当然为了源代码的保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这样的做法的。其实,如果这些代码能够部分开放,哪怕就一点点,我想FLUENT会像LINUX一样发展更为迅速,使用更为广泛。遗憾的是,从目前来看,这只是一种幻想。什么时候中国人可以出自己的精品? 1.3 UDF的局限 尽管UDF在FLUENT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是并非所有的情况都可以使用UDF。UDF并不能访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1答案

东财《信息管理学》在线作业1-0026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信息管理学是()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A.信息传播学 B.管理学 C.信息科学 D.信息经济学 正确答案:B 2.企业系统规划法的重要工具是()。 A.CSF B.BPR C.U/C矩阵 D.BSP 正确答案:C 3.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可分为文本检索和()检索。 A.多媒体 B.超文本 C.图片 D.文字 正确答案:A 4.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思想,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需经过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等阶段。 A.系统设计 B.系统维护 C.系统调查 D.系统规划 正确答案:A 5.按信息来源,信息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 A.企业信息 B..产业信息 C.外源性信息 D.行业信息 正确答案:C

6.信息战略规划包括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管理体制战略等三方面规划内容。 A.人力资源战略 B.信息资源战略 C.计算机发展战略 D.信息系统战略 正确答案:B 7.1991年,美国()大学的三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 A.哈佛 B.麻省理工 C.里海 D.普林斯顿 正确答案:C 8.信息接收者或信息接收端称作()。 A.信栈 B.信源 C.信宿 D.信道 正确答案:C 9.逻辑顺序方法的步骤是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与登记、()。 A.信息整理 B.信息存储 C.信息采集 D.信息分析 正确答案:D 10.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也称为()。 A.非文献信息源 B.静态信息源 C.网络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正确答案:A 11.()是法律承认的权威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电子证书,对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各方进行身份确认。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fluent中文简明教程

第一章Fluent 软件的介绍 fluent 软件的组成: 软件功能介绍: GAMBIT 专用的CFD 前置处理器(几何/网格生成) Fluent4.5 基于结构化网格的通用CFD 求解器 Fluent6.0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通用CFD 求解器 Fidap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通用CFD 求解器 Polyflow 针对粘弹性流动的专用CFD 求解器 Mixsim 针对搅拌混合问题的专用CFD 软件 Icepak 专用的热控分析CFD 软件 软件安装步骤: 前 处 理 gambit 软 件 Fluent6.0 Fluent5.5&4.5 Fidap Polyflow Mixsim Icepack 通用软件 专用软件

step 1: 首先安装exceed软件,推荐是exceed6.2版本,再装exceed3d,按提示步骤完成即可,提问设定密码等,可忽略或随便填写。 step 2: 点击gambit文件夹的setup.exe,按步骤安装; step 3: FLUENT和GAMBIT需要把相应license.dat文件拷贝到FLUENT.INC/license目录下; step 4:安装完之后,把x:\FLUENT.INC\ntbin\ntx86\gambit.exe命令符拖到桌面(x为安装的盘符); step 5: 点击fluent源文件夹的setup.exe,按步骤安装; step 6: 从程序里找到fluent应用程序,发到桌面上。 注:安装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1.出错信息“unable find/open license.dat",第三步没执行; 2.gambit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正常退出时可能会产生*.lok文件,下次使用不能打开该工作文件时,进入x:\FLUENT.INC\ntbin\ntx86\,把*.lok文件删除即可; 3.安装好FLUENT和GAMBIT最好设置一下用户默认路径,推荐设置办法,在非系统分区建一个目录,如d:\users a)win2k用户在控制面板-用户和密码-高级-高级,在使用fluent用户的配置文件 修改本地路径为d:\users,重起到该用户运行命令提示符,检查用户路径是否修改; b)xp用户,把命令提示符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右键单击命令提示符快捷方式在快捷方式-起始位置加入D:\users,重起检查。 几种主要文件形式: jou文件-日志文档,可以编辑运行; dbs文件-gambit工作文件; msh文件-从gambit输出得网格文件; cas文件-经fluent定义后的文件; dat文件-经fluent计算数据结果文件。 第二章专用的CFD前置处理器——Gambit GAMBIT软件是面向CFD的前处理器软件,它包含全面的几何建模能力和功能强大的网格划分工具,可以划分出包含边界层等CFD特殊要求的高质量的网格。GAMBIT可以生成FLUENT5、FLUENT4.5、FIDAP、POL YFLOW等求解器所需要的网格。Gambit软件将功能强大的几何建模能力和灵活易用的网格生成技术集成在一起。使用Gambit软件,将大大减小CFD应用过程中,建立几何模型和流场和划分网格所需要的时间。用户可以直接使用Gambit软件建立复杂的实体模型,也可以从主流的CAD/CAE系统中直接读入数据。Gambit软件高度自动化,所生成的网格可以是非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组成的混合网格。 一. Gambit图形用户界面:

企业信息管理作业四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四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是指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情况,为求得和长期生存和持续的均衡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管理与谋略。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2.()决定并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确定 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等,主要问题是确定企业的整体企业经营范围,在全企业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3.()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市场中竞争,开发哪些产品或服务,这些产品和服 务提供给哪些市场,如何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A.竞争战略B.企业战略C.总体战略D.职能战略 4.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的( )工作。 A.企业信息战略制订B.企业信息战略实施 C.企业信息战略匹配D.企业信息战略规划 5.()是系统成功的头等重要因素。 A.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B.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 C.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D.管理者对企业各业务活动的理解 6.()是评价IT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个标准,是对IT项目解 决方案的成本有效性的度量。 A.技术可行性B.经济可行性C.运行可行性D.实施可行性7.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开发系统。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8.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的开发公司为企业建设信息化项目,但 是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企业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调研、分析、论证工作。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9.IT项目建设模式中,()是指聘请专业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发系统,但在开 发过程中本企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0.IT项目建设模式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情况向专业的信息系统公司购买功 能较为强大的信息系统软件来满足信息需求。这种方式()。 A.自主开发方式B.委托开发方式C.联合开发方式D.购买软件包11.自主开发方式的优点有() A.开发费用低B.省时省力C.专业性高D.开发周期长 12.自主开发方式的缺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