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的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工艺三个方对它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的具体、细致。

学情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的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的比较粗浅,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更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多引用事例说明,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纪念品,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还可以让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增强大家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工艺,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4、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工艺,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指的什么呢?(对,他们指的是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板书课题并齐读。

2、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影视资料。

刚才观看了秦始皇兵马俑影视资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3、交流资料,释题引趣:根据查找的资料对秦始皇兵马俑进行介绍。

(1)俑: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奴隶”的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兵马俑:在我国的陕西临潼县城城东五公里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千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78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并结合课外资料的交流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效果?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

结合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快乐的学习之旅,看看秦始皇兵马俑究竟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小记号。

(2)把文章中你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有没有难读的字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工艺

小结:只要我们抓住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运用搜索关键词语的方法进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板书设计: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并且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整堂课的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乐搜索大行动一:两千年前的地下大军。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乐搜索行动,自己阅读“两千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那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谁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那位同学能够当一次小小军事家,把同学们按照主力军阵的样子排列一下。

小军事家请全班学生起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练习,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活起来,以读代讲,以读悟情。)(2)二号坑是由四个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

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

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象:这样的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

(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当的引导)

(3)三号坑是战车和护卫战士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你们想对这气势宏伟的兵马俑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吗?快速阅读资料卡。

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理解兵马俑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

4、教师小结: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舍,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发挥关键词语的作用,使学生快速度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二)快乐搜索大行动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你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兵马俑,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看看它为什么让人们如此推崇?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那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

齐读:“站在他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4、同学们,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和这些兵马俑们进行一次难忘的心灵对话吧。看看谁能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感受到他们的内心独白。

(1)学生练习朗读后,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评价)

(2)你读懂了哪个战士的内心独白,你想和他交谈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齐读这一段。

5、这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加深理解。

教师小结:这8000多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个个栩栩如生,古代的雕塑家可真是了不起,秦始皇兵马俑也的确称得上是无与伦比。

(设计意图:学习中,既要发挥朗读的多元功能,做到以读代讲,以读答问,使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认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快乐搜索大行动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引导过渡:对,老师和你们一样,迫切的想了解兵马俑究竟是怎样制作而成。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快乐搜索,了解兵马俑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一会,老师要请你们这些小小艺术家们来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教师巡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像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

(2)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3)教师小结:秦俑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和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以才会令国外的科学家惊叹不已。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他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1号坑图)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

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

你怎样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至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

大屏幕出示,请学生朗读: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建都。如果对西安或秦皇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知识素材。)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1. 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3. 写一篇读后感:“由秦始皇兵马俑想到的-----”

六、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巨大

高超艺术栩栩如生无与伦比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挖掘语文的审美因素,把学生带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抓紧语言文字,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塑造心灵,陶冶情操。 3、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⑶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2、情感目标: 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

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当然类型和个性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便是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电脑、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着他们个性的张扬、控制着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期待的是开放性的课堂,充分发挥自我、大胆猜想、富于挑战的课堂。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制作】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在《秦兵马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知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课文阅读”──全篇课文内容,重点词语的跟踪解释,声频、视频欣赏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资源站点”──给学生提供查找资料的信息。“学生作品”──个性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BBS论坛”──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是哪八大奇迹? 生讲述世界八大奇迹。 2、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 生齐读课题。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案

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案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 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 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 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 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 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情 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 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受到心灵的熏陶,使自身情感 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与作者情感的 脉搏形成强烈共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 马俑,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气势恢弘、举世无双…… 2、秦兵马俑之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因为它——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指导朗读。

3、同学们,在出土的近8000多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中,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节课,让 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兵马俑。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1、学习4——9小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9小节,思考:课文向 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的确,大厅里的兵马俑类型众多,每一件都是极为 精湛的艺术珍品。板书:类型众多 (2)出示第4小节 出示: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 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 重任的高级将领。 师:每一种类型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穿着打扮,也有着 不同的动作神态,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 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将军俑的这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将军俑的样子,并思考可以用 哪些词语来形容将军俑。。 学生交流: 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沉着镇定、英姿飒爽、气宇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科书上安排了4页的版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课本上最大的图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的局部,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感受兵阵庞大的气势。第43、44页的图片还展示=了身份不同、姿态各异的军俑形象:“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跪射俑”身穿战袍,夕「披铠甲,左腿蹲曲,右膝着地,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枣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器、铜马车的图片更是让学生对秦兵为俑阵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教科书上的图片是非常有限的,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更多的图片和兵马俑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4、《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中心小学孙二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重点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举世无双”、“战车千乘”等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理清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领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积淀素养 1、背诵古诗《石头城》。 2、诵读《气节篇》。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二、预习反馈,生成问题 1、课前大家搜集了秦兵马俑的资料。让我们先资源共享。你们了解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课件出示:秦兵马俑知多少? 3、学生交流资料。 4、有谁搜集了世界各界对秦兵马俑的赞美? 5、出示课件:①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赞美:“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②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③美国总统里根赞扬:“兵马俑制造工艺真好”。 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喜爱秦俑的服饰。 ⑤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说:“我完全被感动了”。 ⑥泰国公主诗琳通认为秦陵兵马俑的“学问很深”。 三、揭示课题,理解秦兵马俑的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 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 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

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 B、胡须; C、脸部表情; D、姿势; E、装束; 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 (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秦始皇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 1、同学们,如今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然而在地底下却杀出了一支古代帝王的雄兵。(出示课件) 2、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3、点击佣字,问:佣是什么东西?请参考你收集的资料,用一两句话作介绍。 二、检查资料收集情况,观看课文录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收集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资料? 2、播放课文录象,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

内容? 交流:随机投影出示: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博物馆的建筑物 兵马俑的阵容 兵马俑的神态 三、感悟课文3、4两节。 1、引入第四小节: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互不雷同。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它们的风采吧!(出示投影)

(1)、请大家先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生齐读) (2)、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3)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先自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生自由练读) 交流:随机出示: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师:这个老战士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看出来?

师:老战士很勇敢,很会打仗,他对敌人充满了仇恨,那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谁先来? 师: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师: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喜欢)喜欢他什么? 一脸稚气就是 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读出他的天真、活泼、可爱? 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完整word)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6、《秦陵兵马俑》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 课题6、秦陵兵马俑教师梁丽娟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六年级 1~8班总第11课时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 过程目标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情感与 态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 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具学具准备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人形纸片。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勾线笔、彩色笔。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课题: (1)游戏“翻翻看”:谁能最快猜出图 片后是什么?生:兵马俑。 (2)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生:中国历史上 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 量衡。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 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 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 个庞大的地 下军事王国 ——秦陵兵 马俑(板书 课题) ppt课件。 第31页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 二、初探秦陵兵马俑: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 四、小试牛刀: (1)什么是“俑”?兵马俑是怎样被发 现的? (2)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 (3)看了刚刚的图片介绍,你觉得兵马 俑怎么样? (4)到底多大?让我们用一组一号坑的 数据来回答。 (5)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 刻? 生:头发、五官、衣服都进行了精雕细 刻。头发:发丝清晰可见。细致入微。 五官:眉目清晰,表情丰富细腻。 衣服:铠甲一块块 的,甲丁历历可 数,皱褶生动。马 俑:两耳竖立、双 眼炯炯有神、喘着 粗气的鼻孔、马嘴 象发出嘶鸣一般。 师:这么多的细节 说明兵马俑还有 什么特点?(生: 细致、精美、逼 真……) 教师总结板书: 精美 1、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国组织把秦陵兵 马俑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 世界遗产和我国世界遗产。)现在让我们怀 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对秦陵兵马俑做一 次整体的欣赏。 2、谈感受。你有什么感受和感想吗?(也 可先给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学生 汇报:兵马俑太宏大了;兵马俑象活的一样; 古代劳动人民太了不起了…… 结合所学知识,与同学共同制作一个简 单的兵马俑阵。 课件演示过程。 ppt课件。 ppt课件演示。 课件欣赏:兵马 俑整体欣赏 ppt课件播放背 景音乐。 投影仪展示学生 作品。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 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瑰宝《秦陵兵马俑》P20 师问:1.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2.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陵兵马俑 (二):初探秦陵兵马俑 视频介绍(内容:时代背景、历史意义、考古知识了解、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师:(1)通过视频的介绍,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巧的塑造工艺、高超的写实能力。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一欣赏图片来分析(分组讨论) 1:看两千年前的陶土战士对视,从他的五官去发现(眼神、眉毛、胡须、神态……) PPT图片(与陕北老人对比观察) 2:看秦军的铠甲、发饰有什么特点?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PPT图片

2020《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2020《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2020《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2020《秦兵马俑》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感悟,注重情感体验,积累文中有特色的语言。教学中再结合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们记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去西湖公园旁的省博物馆里参观过什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文章。昨晚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并查找一些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2、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怎样? 二、整体感知课文 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什么? 全班朗读这句话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课题: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占有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音 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 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 的战争场面)看他们来了[课 件起] 学生看视频,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课件音乐循环]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这个奇迹在什么地方吗?(西安) 好,让我们走进西安,去欣赏举世无 双的秦兵马俑[课件:西安—兵马俑]。 2、初步欣赏:(课件秦兵马俑) ①初谈感受。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能谈谈吗。 生谈自己的感受:大,多,威武,宏 大。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秦俑“规模宏大, 数量众多”的特点,总结板书:大, 多。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读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一主要内容,文章的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3、齐读第3节渡:文章哪一段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二、学习第二段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2、指名交流读书所得。3、这么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想不想一睹为快?放课件。4、指导朗读。5、小结: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数字、举例的写作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气势恢弘,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渡:文章哪一段又介绍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呢?三、学习第三段1、快速浏览第2-9节,课文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渡:这么多的兵马俑却个性鲜明,让我们分小组再次读一读2-9节。2、分四人一小组学习,幻灯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兵马俑读一读。 (2)想一想,这类兵马俑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3、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播放相关兵马俑的幻灯片,加深理解。5、引导朗读:你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6、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和朗读,我真感到了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

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7、默读第10节。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句,用“==”画出作者想象的词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8、这么优美的句子你记住了吗?出示填空: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有的,好象……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出示:“还有的,好象”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1、如此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有什么价值呢2、朗读第四段3、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4、总结课文,小结本课的写作方法。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把秦兵马俑介绍给自己的亲友听。2、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兵马俑。3、学习课文运用过度段的写法,介绍某一物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进行练习。板书: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小学六年级语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与反思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n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Qin Shihuang Mausoleu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案 设计) [学习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阅读提示]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威武,气势上空前绝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三个坑共发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战车、4000余匹陶马、10万多件兵器。坑内出土的剑、矛、戟、弯刀等青铜兵器,虽然埋在土里已有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可谓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秦俑以写实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将军佣昂首挺胸,站在队伍的前面,像在指挥。他们显得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态严峻,威武刚烈。骑兵佣坚守岗位,坚毅地驾驶着战车,保护着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随时准备将箭发出去。这些陶俑乍看一样,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地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用搜索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 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2012)

秦陵兵马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是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兵马俑的发掘过程,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难点:画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 三、教具、学具 教具:PPT,范画 学具:素描纸,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秦始皇。 以秦始皇图片引入课题,《秦陵兵马俑》。 师:提问什么是“俑”?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出示图片,就是1974年春,西安临潼县西杨村村民打

井的时候发现了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出示陶俑图片 1.2】 2.观察分析 这是当时兵马俑发掘现场的照片,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套陶俑身上的泥土,这是已经发掘出来的一号坑的局部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在看了刚刚的照片后,请你来找找有没有哪个兵马俑是一摸一样的? 生:没有 师:没错,每一个陶俑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五官还是身高又或者是服饰都找不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这就需要制作的工匠花费很多时间和心血来雕刻、描绘、制作。 那么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先完整兵马俑图片展示再出示局部展示,请同学们回答。 今天兵马俑的考古人员发来一封邮件,希望咋们班的同学能够帮会组考古人员绘制几张兵马俑的线描图。 五、学生作品创作 1.教师展示范画。 2.学生利用所准备的工具进行绘画。 3.教师巡回辅导。

秦兵马俑教案

《秦兵马俑》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 多音字。 3、通过默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要点。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默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要点。 三、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①解题: “秦”:指秦朝,秦始皇皇陵的兵马俑。 “俑”:古代殉葬用的一种陶制或木制的人形或兽形的模型。秦始皇嬴政由于在公元前221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为了显示秦王朝军事力量的强大,秦始皇便在自己的皇陵里建造了一支陶俑军队,世称“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一起去领略秦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②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请你们来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总体印 象? 举世无双珍贵的历史文物精美的艺术珍品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③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段落: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1自然段 规模宏大——2自然段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3自然段 神态各异精美——10自然段 惟妙惟肖绝无仅有——11自然段 ④咱们再仔细阅读这些词语所在的段落,想一想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

特点? 总——分——总 第1自然段:从整体上评价秦兵马俑的价值、地位及其影响。 第2-10自然段:从规模、类型、神态等方面具体生动的介绍秦兵马俑。 第11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秦兵马俑的惟妙惟肖及其地位。 2、初读课文 刚刚我们已经基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 你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选用黑板上的词语来概括。 A.指名朗读课文。 B.在文中画出默写词语,讲解“千乘之国”:剩: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为一 剩。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形容一个国家军事力量雄厚。 “军吏”:军队中的官员,简称军官。“吏”:古代大小官员。 C.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 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3、精读课文 ①咱们一起将目光聚焦到第2自然段,作者是怎么写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 大的?(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先别急着举手,老师知道大家 预习过,有了一定的收获,但咱们再自学一分钟,让这个收获更大更多。)列数字:总面积——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兵俑近8000个,多。 一号坑面积大;兵俑最多。 抓重点,抓典型:具体描写“一号坑” 侧面烘托:写人们的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这是双重否定,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一号俑坑的规模宏大。) 哪位同学来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走进大厅,人们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已发掘”:说明还有许多“未发掘”的,这也从侧面烘托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小学美术教案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能简单说出兵马俑主要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分析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兵马俑的了解和感受。凝聚集体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 难点 了解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 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法学法 欣赏、评析、自主表现、创意指导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模仿秀游戏。 ●二、观察分析、丰富想象 1、课件欣赏秦俑兵阵图片。 图1,概况: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布阵特色:变化统一,静中有动。图2,号坑:有武士佣和拖战车的陶马,排成方阵。图3,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图4,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 2、课出示件陶俑、陶马、陶车的图片。 图5,神态各异的陶俑:将军俑、军吏佣、跪射佣、骑士佣、跪坐佣、立射佣、军士佣等,它们有的呈站姿,有的呈跪姿,还有骑射、驾车等不同姿势。 图6,陶马、陶车赏析。

●三、方法指导、小组创作 1、重点解决兵佣正面与背面相结合的绘制方法。 2、小训练,了解兵马俑阵制作步骤: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用剪刀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3、学生作业,教师随堂巡视。 ●四、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实地感受秦兵马佣独特的艺术魅力。 全班同学模仿兵佣。 观察分析陶俑、陶马、陶车的结构及其形态特点,为佣阵的细节设计做准备。 1、听讲、领会。 2、尝试练习,按要求完成课本学习活动二作业。 3、作业形式:小组合作形式。 小组作品展示,学生互评。 教学反思

《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占有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同学们,音乐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音乐:(音乐《兵马俑幻想曲》), 师: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千军万马,严正以待的战争场面)看他们来了[课件起] 学生看视频,感受情境。 师:这支威武之师正是当年秦始皇率领的千军万马,说到秦始皇,同学们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课件音乐循环]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始皇陵兵马俑[板题] 二、发展阶段: 1、谈话解决:什么是俑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师:同学们,你知道是什么俑吗? 俑是古代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在1974年春天,一个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教师出事实物模型]这才最终发现了秦陵兵马俑。全世界都震惊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看过兵

秦兵马俑课文_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课文_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课文《秦兵马俑》出自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orG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 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 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1、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挖掘语文的审美因素,把学生带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抓紧语言文字,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塑造心灵,陶冶情操。 3、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2册第19课《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C、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2、情感目标: 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C、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章不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

写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怎样表现兵马俑众多的类型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当然类型和个性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释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便是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电脑、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着他们个性的张扬、控制着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期待的是开放性的课堂,充分发挥自我、大胆猜想、富于挑战的课堂。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制作: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在《秦兵马俑》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知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