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教案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案

课题: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知识与技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教学重点:高血压的危害及其严重后果教学难点: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

教学内容:

1、导入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高血压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病因分类最常用,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不清楚而以血压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故又称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因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

关,故亦称多原因性高血压,其发生原因比较简单而清楚,故又称单原因性高因压。占5%-1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 又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流行最广、危害最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

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原发性高血压从发病

机理致临床防治的研究。

高血压的诱导因素

1性别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2、年龄与高血压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3、饮食与高血压:中国人饮食中盐的含量高于西方人群。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12至18克食盐;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8克左右的食盐。我国的饮食特点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有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的倾向。所以,高钠饮食是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一重要因素,而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饮食结构又会加重高钠对血压的不

利影响。

4、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5、性格与高血压:性格与高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据许多研究者所报道的与高血压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高度敏感性、脱离实际、顺从、受抑制的愤怒和敌意、表露的愤怒、情绪的压抑、自由漂泊、恐怖、焦虑、抑郁、强迫性冲动行为、A型行为(成人)、各种形式的神经质、不稳定性、易变性。但是,没有一种特质是特异的。

6、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通

常有家族史,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 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7、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

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在20—30 多岁时体重增加的人危险性最大。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吸两支烟10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而且烟叶中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9、饮酒与高血压:过量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一反应的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压发病率增大。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mg约1两白酒),女性应不超过20mg。每日饮酒32?34g以上者,其收缩压较不饮酒者高5mmHg,舒张压高2mmHg。与不饮酒的人群相比,持续饮酒的男性在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40%。由此可见,少饮酒或禁酒也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10、情绪波动与高血压:人们都知道,在外界的激发因素作用下,情绪波动会很大或激动或生气,或性格暴躁,或精神过度紧张。由于神经系统及内体液因素控制失调,血管壁中的平滑肌收缩力加强,引起周身动脉的管径变

窄。增加了血液流动的压力,导致血压增高;而且, 如果不正确地对待高血压病本身也会产生情绪紧张和忧虑。

11精神紧张与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

激(如噪音),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12生活不规律与高血压: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者患高血压病较多。

13缺少锻炼与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经研究已确认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坐位工作者。从一级预防高血压发生的角度说,应从青少年起开始有规律的锻炼。

2、揭示课题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