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目录

一、监测目的 (2)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布点网络?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2、采样仪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3、数据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分析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样品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监测报告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校园环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监测分析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2、点位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监测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十二、?评价标准?

十三、?监测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参考文献、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基础资料的搜集

①气象资料

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年平均风速1.1~2.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是以喀斯特溶岩地形为主,其两面环绕着石山,其中还有一条公路从学校穿过即社湾路。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宿舍混合区(坡上)、宿舍区(睿智园、至善园)、教学区(坡下)、附近居民区(坡上)等多功能区组成,整个学院占地面积75.3万平米。

③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状况

我们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万余人,教职工686人。人口分布主要在坡上的明德园、十五栋、居民区、睿智园、至善园,人群健康状况良好。

三、监测项目

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

SO

2、NO

2

、TSP,所以我们对校园监测项目有:SO

2

、NO

2

、TSP、pH(空气降水监

测项目)。

四、设计布点网络

1、采样点布设及布点数目

根据学校的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我校的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我们组的采样点布设方法采用的是功能区布点法(由于校园分为多个功能区:主要以居住区、教学区、活动区为主)、网格布点法(由于我校没有较大的

污染源,且属于面源)相结合的,采样点的数目是4个,它们分别是竞择楼前、睿智园门口、A区食堂、B区篮球场。采样点确定的理由:竞择楼前——属于教学区、活动区;A区食堂——离人流、车流区、至善园有一定的距离;B区篮球场——离汽车维修厂、食堂、活动区(篮球场)、公路,还有坡下各教学区等有一定的距离;睿智园门口——生活居住区。

校园的采样点平面布设图如下,比例尺为3:100,方格的边长为3×3cm,即实际距离为100×100m。

注:图中代表采样点

2、采样时间和频率

中国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例行监测规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如下:

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

二氧化硫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二氧化氮同二氧化硫

TSP 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5~6天,每年12个

标准的采样时间表如下:

3、现场采样记录

气态污染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______年___月____日地点_____天气______

污染物名称______ 采样方法_____采样仪器型号___

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

TSP现场采样记录表

天气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采样者______ 审核者______

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因学校附近无严重污染源,大气中被测物质浓度很低,因此我们总体采用富集采样法(浓缩采样法)。

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如下表列出: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2、采样仪器

气态污染物质(SO

2、NO

)采样仪器:气体吸收管

总悬浮颗粒采样器:中流量TSP/PM

10

采样器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采样动力:电动抽气泵

测pH值用烧杯采集水样

3、数据处理

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如Q检验法、T检验法),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计算样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计算式为c(SO

2,mg/m3)=(A-A

)B

Vt/(V

sVa)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

S

—校正因子,ug;

Vt—样品溶液总体积,mL;

Va—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Vs—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2)样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计算式为c(NO

2, mg/m3)=( A-A

-a)VD/(bfV

式中A—样品溶液吸光度;

A0—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 —标准曲线的斜率,mL/ug ; a —标准曲线的截距; V —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 D —样品的稀释倍数;

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f —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NO 2的浓度高于0.720 mg/m 3时,f值为0.77)。 (3)样气中T SP 的含量计算式TSP( ug/m 3)=K(m 1-m 0)/(Q n t) 式中m 1——采样后滤膜质量,g; m 0——采样前滤膜质量,

g ; t—累计采样时间,min ; Q n—采样器平均抽泣流量,m 3/min; K —常数(中流量采样器K=109)。

4.分析结果

将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下表统计分析结果。

TSP 监测结果统计[ ug/m 3(标准状态)]

SO 2 监测结果统计[ mg/m 3(标准状态)]

NO

监测结果统计[ mg/m3(标准状态)]

2

注:超标率=[(实测浓度-标准浓度)/实测浓度]×100%

检出率=实测浓度÷总浓度×100%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

程序:

注:平行双样平行双样分析包括密码平行双样分析,它反映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1 测定率要求:每批测试样品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或密码平行样)进行平行双样测定。若样品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样测定比例。

2 允许差:可根据允许差进行评定并统计合格数;未列入该表者,可参照所用分析方法规定的允许差值进行判断。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空白试验值:采用与正式试验相同的器具、试剂和操作分析方法,对一种假定不含待测物质的空白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保存

保存项目保存方法

TSP 放于干燥器中

二氧化硫加CDTA稳定剂

氮氧化物在0~4℃冷藏、避光、密封条件下措施

1.采样严格按要求进行,方法正确,采集样品要有代表性。

2.选择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或推荐方法,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对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监测项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核查数据并进行离群值检

验。

4.绘制质量控制图。

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站

监测报告

鄂环监检字[2011] 号

项目名称: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委托人:

监测类别:委托监测

报告日期:2015年月日

(加盖业务专用章)

八、监测报告说明

1、报告无本站业务专用章、骑缝章及章无效。

.

2、报告内容需填写齐全、清楚、涂改无效;无三级审核、签发者签字无效。

3、监测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无法保存、复现的样品不受理申诉。

4、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5、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品广告,违者必究。

本机构通讯资料:

环境监测中心站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监测内容:

、NOX项目进行监测。

对校园环境范围内的TSP、pH、SO

2.监测地点:达理楼前、行政后面、海纳楼旁边草坪、睿智园内3.监测时间:

十、校园环境概况

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监测分析方法:

2、点位布设

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达理楼前、行政后面、海纳楼旁边草坪、睿智园内。具体点位布设见附图。

3、监测仪器

TSP:中流量采样器;SO

2、NO

2

:722型分光光度计

评价标准

监测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因此我们采用二级标准

国家标准见下表:

十二、监测结果

十三、结论

报告编制复核审核签发

日期日期日期日期

进度计划

1、实验的前一天做好校园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

2、TSP的采样,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5~6天,每年12个月,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3、二氧化硫采样,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4、二氧化氮的采样,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h,每月14~16天每年2个月在田径场采样,在接下来的一天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处理好数据。

7、对降水中的pH进行测定,时间看天气情况再定。

8、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十四、参考文献、资料

【1】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2】化学工业部.大气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3】吴鹏鸣等主编.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4】国家环保局.空气废弃监测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5】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6】.

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表2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

分析者_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_

四、计算

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W/(Q

n

·t)

式中:W——采样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

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

n= Q

2

[(T

3

/T

)·(P

2

/P

)]1/2(273×P

)÷(101.3×T

3

=Q

2[(P

/T

)·(P

/T

)]1/2(273/101.3)

=2.69×Q

2[(P

2

/T

2

)·(P

/T

3

)]1/2

式中:Q

2

——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

2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2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T

3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

3、P

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

2

、P

相近,可用T

、P

代之。

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甲醛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2.2测定下限:

当用10mL吸收液采样30L时,本法测定下限为0.007mg/m3;当用50mL吸收液连续24h采样300L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下限为0.003mg/m3。

1.2.3干扰与消除:

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动分解;加入氨磺酸钠溶液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加入CDTA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在10mL样品中存在50μg钙、镁、铁、镍、镉、铜等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不干扰测定。

2原理

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测定。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日十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氢氧化钠溶液,c(NaOH)=1.5mo1/L。

3.2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CDTA-2Na)=0.05mo1/L。

称取1.82g反式1,2-环已二胺四乙酸[(trans-l,2-cyclohexylenedinitilo)

tetraaceticacid,简称CDT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3.4)6.5mL,用水稀释至100mL。

3.3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吸取36%~38%的甲醛溶液5.5mL,CDTA-2Na溶液(3.2)20.00mL;称取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小量水中;将三种溶液合并,再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冰箱可保存1年。

3.4甲醛缓冲吸收液。

用水将甲醛缓冲吸收液贮备液(3.3)稀释100倍而成。临用现配。

3.5氨磺酸钠溶液,0.608/100mL。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 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四.监测时间和频次: 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 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 -6.00 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TSP/PM10的测试方法—重量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SP/PM10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2.了解环保学院TSP/PM10的浓度。 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二.实验原理 利用空气流体力学的原理,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采集到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总体积,计算出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浓度。 三.仪器

校园景观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校园景观河流水质监测 组员:唐树凯、黄山、 韩凯、陈浩洋 一﹑校园景观河概况 景观河为封闭式,河宽最大处小于20米,河深低于5米,为了进一步熟悉水环境常规项目的检测过程,我们进行了此项工作。由于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根据我们已知的知识及其地表水功能,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我们所检测的水区水质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为Ⅴ类水质。 二﹑监测内容 我们河取水样,测量水温(水温计法),PH(玻璃电极法),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 ()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及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 COD(重铬酸钾法),BOD 5 三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标准依据(GB 3838-2002) 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项目一:水温 PH值溶解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个仪器的使用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水质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过程: 采样前的准备: 1)容器:先将采水器用冲去灰尘等杂物,用洗涤剂去除油污,自来水冲洗后,再用10% 的盐酸或硝酸,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 2)取样:用已清洗过的采水器在河的中央取样50Ml。 3)温度的测定:将水温计插入水中一定深度,五分钟后迅速拿出并读数 溶解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是一个用选择性薄膜封闭的小室,室内有两个金属电极并充有电解质。氧和一定数量的其他气体及亲液物质可透过这层薄膜,但水和可溶性物质的离子几乎不能透过这层膜。将探头浸入水中进行溶解氧的测定时,由于电池作用或外加电压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电位差,使金属离子在阳极进入溶液,同时氧气通过薄膜扩散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的电流与穿过薄膜和电解质层的氧的传递速度成正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该电流与水中氧的分压(或浓度)成正比。薄膜对气体的渗透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要采用数学方法对温度进行校正,也可在电路中安装热敏元件对温度变化进行自动补偿。 若仪器在电路中未安装压力传感器不能对压力进行补偿时,仪器仅显示与气压有关的表观读数,当测定样品的气压与校准仪器时的气压不同时,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校正。 (2)仪器和设备 a) 溶解氧测量仪。 b) 测量探头:极谱型(例如银/金),探头上宜附有温度补偿装置。 c) 仪表:直接显示溶解氧的质量浓度或饱和百分率。 d) 电导率仪:测量范围2~100 mS/cm。温度计:最小分度为0.5℃。气压表:最小分度为10 Pa。溶 解氧瓶。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3)测量步骤 a) 全充满待测的样品,让探头在搅拌的溶液中稳定2~3分钟以后,调节仪器读数至样品已知的溶 解氧质量浓度。容器能密封以隔绝空气并带有搅拌器。将样品充满容器至溢出,密闭后进行测量。 b) 调整搅拌速度,使读数达到平衡后保持稳定,并不得夹带空气。将探头浸入样品,不能有空气 泡截留在膜上,停留足够的时间,待探头温度与水温达到平衡,且数字显示稳定时读数。 探头的膜接触样品时,样品要保持一定的流速(≥5m/s),防止与膜接触的瞬间将该部位样品中的溶解氧耗尽,使读数发生波动。 测定PH值: 1消除“钠差”的方法,选用与被测溶液的pH值相近似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水的电离平衡。须注意调节仪器的补偿装置与溶液的温度一致,并使被测样品与校正仪器用的标准缓冲溶液温度误差在±1℃之内。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1)

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03-28 第一部分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一、被动房样板间测控解决方案 依据校园布局特点,本测控方案包括室内(教室、封闭场馆)、室外(操场、跑道)两部分,采用物联网平台,构建一个远程测控、多用户联动的综合监测与展示网。同时,本方案采用的室内测试模块具有485通信和无线通信,可以和新风设备或净化设备构成智能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达到测控精确、节约能源的目的。 方案主要测试内容: 1、室内环境指标:温度、湿度、、甲醛、TVOC、二氧化碳等。 2、室外环境指标:风速、风向、噪声、温湿度、10、甲醛、TVOC、苯类气体等。 3、展示功能:户内大屏幕、户外LED、用户或项目LOGO、户型位置示意、传感器布置点位示意图等。

4、 信息推送:远程APP 推送给多用户,室内实时数据+室外环境参数+公共室外空气质量。 方案示意图: 第二部分 技术指标 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模块 ● 安装方式:壁挂 ● 温度精度:±°C ● 湿度精度: 3% ● CO ?精度:±50 ppm ● 甲醛精度:±10%读数 ● TVOC : ±10%读数 ● : ±10%读数 ● 供 电: DC5V ,miniUSB (用户提供86盒标准安装基座位置,预留220V 电源) ● 显示方式:彩色LED 预警 ● 通讯方式:内置WiFi 建通科技云平台 室外环境监测模块 室外噪声监测模块 室外气象测试模块 远程大屏显示(选购) 室外气象监测模块 建通服务器 室内显示 室外大屏显示(选购)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模块

●设备尺寸:150mm*150mm 二、校园室外环境监测模块 ●安装方式:立式 ●监测参数:温湿度、PM10、甲醛、TVOC、苯类;噪声(选配);风速风向(选配) ●温度精度:±°C;3% ●甲醛精度:±10%读数 ●TVOC:±10%读数 ●:±10%读数 ●供电: 220V ●显示方式:彩色LED ●通讯方式:485、433M、GPRS ●设备尺寸:300mm*200mm*2000mm 三、显示与展示界面 第三部分设备汇总与报价 组件配件数量单位市场单价市场小计市场价备注 环境监测物远程物联网平台 1 套18000 含3年服务费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 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 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 必测项目

第一组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 123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周 题目(校园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姓名李宏阳 学号 B13070328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王小庆苏艳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1) 一、设计任务 (1) 二、实习要求 (1) 第二部分校园及周边水环境调查 (2) 一、学校概况 (2) 二、污染源及受纳水体的调查 (2) 三、质量控制 (3) 四、校园区域划分 (3) 第三部分水环境监测分析实施方案 (4) 一、监测项目与范围 (4) 二、监测点布设、监测时间和采样方法 (4) 三、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5) 四、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10) 附录 (12) 小结 (13) 参考文献 (13)

前言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有的指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问的环境。 在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与总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最(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水环境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第一部分概述 一、设计任务 根据洛阳理工学院的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通过对校园水环境检测判断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二、实习要求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地调查,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制订方案,设计分析操作过程,处理实验数据,写出实习报告。实事求是地报出监测结果,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首都师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案 院系: 姓名: 学号: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 1、学校简介 首都师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米。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 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 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 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

2)校园边空气污染源调查: 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 园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 烹饪废气排放 学校食堂校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 、CO 、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 表2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 表3气象资料调查

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 、PM 10、SO 2、NO X 、CO 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1必测项目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监测目的 (1)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 (2)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 (3)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 2.气象 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1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园内水质监测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与评价报告

校园环境空气监测方案的制定 1.环境空气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 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 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 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 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 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学校位于交通干线旁,交通干线穿越大学校园,因此 、CO、烟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 尘等污染物。

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 2.环境空气监测项目的筛选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 结果,可选SO 2、NO X 、TSP、PM 10 、PM 2.5 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3.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 ①采样点布设: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 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②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 实际情况而定,SO 2、NO X 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 4.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①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 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4列出。 并列出详细分析方法。

水环境监测方案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①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②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③采样点的确定 ④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⑤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采样断面——﹥采样垂线——﹥采样点位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 (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6)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说明: (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 (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上述设垂线 说明: (1)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

(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 中层指水深 (3)封冻时在冰下0.5m处,水深不到0.5m时,在水深1/2处 (4)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上述设采样点 (三)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 (1)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辋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 (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①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重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③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④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⑤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三次。 ⑥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泊、水库全年采样9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姚显阳 学号:B11070412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王齐浩、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DOC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王齐浩 学号:B11070415 课题名称: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组员:康耀宗、姚显阳、潘凯飞、雷斌 专业班级:B110704 系(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指导老师:葛晓燕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 (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 (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3)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5) 6.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 (15) 6.1.2气体的采样 (15) 6.2气体的保存 (18)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9)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 (20) 8.1质量保证 (20) 8.2评价方法 (21) 8.3实施计划 (25)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 (26) 9.1 NO2的防治 (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 (26) 9.3 PM10的防治 (26) 第10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检测背景 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大气和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A、巩固、消化《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知识; B、熟悉环境监测的全过程; C、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监测原理、方法、操作技能; D、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和操作动手的能力; E、熟悉在监测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的方法; F、具备制定和实施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治理工程所必需的监测方 案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形式及要求 A、设计形式:教师先介绍课程设计方法,安排课程设计进度表,定时答疑、现场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分组协调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学生独立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B、基本要求: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区域水或大气环境的特点,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四、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及设计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分。课程设计按五级打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环节之一。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 2、任务 进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拟定监测方案,优化布点,采集样品分析测试,撰写《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二、设计内容(任选一) 1、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TSP、SO2、NO2;改善校园空气环境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2、洛阳理工学院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优化布设三个采样点,监测四个项目:pH、六价铬、COD、DO;改善镜月湖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总结。 3、 三、设计要求 符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数据可靠、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四、时间安排 2012年5月16日--5月22日2个教学周。 五、成绩评定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并以30%计入期末总分。 六、参考文献

校园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doc

第一部分校园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污染源的调查 1、校园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食堂水、实验室废水、生活污水等。 2、食堂水包括洗碗水、洗菜水以及其它污水,洗碗水主要含有N、P 等营养物质和 油脂,洗菜水含有的沙粒等较少的污染物,其它污水含有较多有机污染物。主要排 入下水道和校园内小水沟。 3、实验室废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排水量不大。生活污水的排水量占主要部分。 二、校园区域划分 校园功能分区按宿舍区、教学楼区、行政区、生活区进行划分,校园空气质量执行 GB3838-88 三类区标准。水样采样连续两天,对于校园内小沟直接在沟中心采样,取两个采样点(食堂小水沟,俊秀小水沟),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 1 次样。 三、监测项目及方法 (一)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一、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 通常可在波长 410—425nm 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 L(光度法), 测定上限为 2mg/L。 二、仪器 1、具 20mm比色皿。 2. 50mL具塞比色管。(7 个) 3.分光光度计。 4.氨氮蒸馏装置:由 500mL凯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组成,冷凝管末端可连接 一段适当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入吸收液液面下。。 三、试剂 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2. 25%氢氧化钠溶液和10%硫酸锌溶液。 3.纳氏试剂:称取16g 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 7g 碘化钾和碘化汞(HgI2) 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4.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 50g 酒石酸钾钠 (KNaC4H4O6·4H2O)溶于 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 除去氨,放冷,定容至 100mL。 5.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经 100℃干燥过的氯化铵 (NH4Cl) 溶于水中,移入 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氨氮。 6.铵标准使用溶液:移取铵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 升含氨氮。 四、测定步骤 1.水样预处理: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浑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 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0、、、、、和铵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 加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 1 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3.水样的测定:分取适量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加酒石酸钾钠溶液(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的 纳氏试剂,混匀,放置 10min。 4.空白试验: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五、计算 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氨氮含量(mg)。 氨氮 (N,mg/L)=m×1000/V 式中: m——由校准曲线查得样品管的氨氮含量(mg); V ——水样体积(mL)。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长沙环保学院大气监测方案 TWB监测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5日

目录 一、监测目的 (3) 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 (3) 1、污染源调查 (3) 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4) 3、气象资料收集 (4) 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 (5) 四、大气监测方案 (5) 1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5) 2环境项目和分析方法的确定 (6) 五、数据处理 (7) 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

一、监测目的 (1)了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对环保学院空气影响;(2)评价长沙环保学院空气质量; (3)寻找污染源,追踪污染路线,为环保学院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 1、污染源调查 调研时间:2014.3.15 调研人员:万冬,李捷,陶侽侽,秦芬,律婷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排放源,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

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时间:2014.3.15 地点:洞井中路,木莲路,南门校园大道 记录者:律婷审核者:陶侽侽3、气象资料收集 收集长沙气象数据,包含风向,风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

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 环保学院主要污染为SO 2、NO 2 、CO 、TSP 、PM10,因技术条件限制, 我们监测项目主要为SO2、NO2、PM10。 四、大气监测方案 环保学院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食堂废气排放,建筑扬尘三类,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方向次主导风向为南,围绕污染源地结合风向,布点在污染源下方向,故布点如下 1测点名称及相对方位

校园中心为第一教学楼,图中1、2、3、4所示为布点位置2环境项目和分析方法的确定 监测项目采样 方法 流量 (L/min) 采气量 (L) 分析方法检出下限 (mg/m3) PM10滤膜 阻留 法 100120000 重量法0.010 二氧化硫溶液 吸收 法 0.5 30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 光度法 0.007 二氧化氮溶液 吸收 0.4 24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 度法 0.015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精心整理 北京世纪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7-03-28 第一部分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一、被动房样板间测控解决方案 依据校园布局特点,本测控方案包括室内(教室、封闭场馆)、室外(操场、跑道)两部分,采用物联网平台,构建一个远程测控、多用户联动的综合监测与展示网。同时,本方案采用的室内测试模块具有485通信和无线通信,可以和新风设备或净化设备构成智能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达到测控精确、节约能源的目的。 方案主要测试内容: 1、 室内环境指标:温度、湿度、PM2.5、甲醛、TVOC 、二氧化碳等。 2、 室外环境指标:风速、风向、噪声、温湿度、PM2.5/10、甲醛、TVOC 、苯类气体等。 3、 展示功能:户内大屏幕、户外LED 、用户或项目LOGO 、户型位置示意、传感器布置点位示意图等。 4、 信息推送:远程APP 推送给多用户,室内实时数据+室外环境参数+公共室外空气质量。 方案示意图: 第二部分技术指标 建通科技室外环境监测模块 室 远程大屏显示(选购) 建通服 室内显示 室外大屏显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模块

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模块 ●安装方式:壁挂 ●温度精度:±0.5°C ●湿度精度:3% ●CO?精度:±50ppm ●甲醛精度:±10%读数 ●TVOC:±10%读数 ●PM2.5:±10%读数 ●供电:DC5V,miniUSB(用户提供86盒标准安装基座位置,预留 220V电源) ●显示方式:彩色LED预警 ●通讯方式:内置WiFi ●设备尺寸:150mm*150mm 二、校园室外环境监测模块 ●安装方式:立式 ●监测参数:温湿度、PM2.5/PM10、甲醛、TVOC、苯类;噪声(选配);风速风向(选 配) ●温度精度:±0.5°C;3% ●甲醛精度:±10%读数 ●TVOC:±10%读数 ●PM2.5:±10%读数 ●供电:220V ●显示方式:彩色LED ●通讯方式:485、433M、GPRS ●设备尺寸:300mm*200mm*2000mm 三、显示与展示界面 第三部分设备汇总与报价 位:万元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实施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作者:————————————————————————————————日期: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一.明确监测目的 (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 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 1.地形地貌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 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 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 导语: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校园土壤监测方案设计一、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 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 1、自然环境 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

等。2、社会环境 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3、历史情况 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 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 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 布设原则 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覆盖不同土壤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