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10生本蒋莎莎 10112324120

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致危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现状;致危原因;措施

引言

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分布于泥滩上,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中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 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这类树种的皮,含有丰富的单宁素,当它曝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红色,故生物学家赋予其“红树”的美称。【2】

一、我国红树林的现状

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寒流或暖流的存在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其分布。中国有20科37种,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自然分布北界为27。27,,人工引种北界为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浙江省乐清县(具体见表1)。【3】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红树林群落。【4】

表1.我国各省(区)红树林面积及主要分布【5】

一般认为,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hm2,50年代(如1956年热带亚热带资源勘测或1956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4万hm2或4.2万hm2。【6】由于20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和80年代初围垦养殖,至1986年锐减为21283hm2;80年代末又遭围垦造陆破坏,至90年代初仅余15122 hm2。在我国海岸线最长、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广东省,1956年、1986年和90年代初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21273、3526和3813hm2,最高减少了将近85%。【7】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至今,海南红树林面积减少了52%;广西减少了66%;广东减少了83.5%;福建减少了50%。【8】

以厦门为例,在1960年前后,厦门约有320hm2的天然红树林。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

建设,使得厦门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到1979年,厦门的天然红树林面积下降为106.7hm2;到2000年,厦门天然红树林面积仅有32.6hm2【9】,和1960年相比,90%以上的天然红树林已经消失;近期调查结果表明,到2005年4月,厦门市现有天然红树林面积仅有21hm2,加上人工造林达43.4hm2。【10】(详见表2)

表2.厦门市红树林变迁及分布情况【11】

红树林的价值

1958年8月23日,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2005年7月18日,湛江东海岛沿海防护林遭受蝗害(据新华社电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因受今年持续高温少雨的影响,750亩沿海防护林遭受蝗虫危害。目前,蝗虫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周边防护林和农作物耕种区没有受到影响。湛江市东海岛是湛江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沿海防护林带面积近5万亩,长达30多公里,保护着沿海2.7万亩农田。这次虫害主要集中在东海岛东简镇,受害的沿海防护林木麻黄面积有750亩,严重受害面积300多亩。在遭受蝗害的沿海防护林区,记者看到被蝗虫危害过的木麻黄树树叶几乎被吃光。据林业技术人员介绍,危害东海岛沿海防护林的这种蝗虫叫棉蝗,现大部分处于3龄至6龄期,成虫数量极少,现在是除治的关键期。) 19世纪50年代14000公顷 1985年5800 2006年7700 10年来北海红树林面积扩大了12%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些湿地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湿地保护的脆弱性令人担忧:是把湿地当成“摇钱树”,还是还其环境“调节器”的原有功能?如何找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1. 红树林湿地的价值- 相信,现在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一些报导事迹也了解到一些红树林的功能价值,或者说多数人还对它不够深切的了解到。但是,这些事迹无论是之前的还是现在的,都已经成为了铁证。例如:1958年8月23日,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或者1986年,广西沿海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的海堤被海浪冲垮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被冲垮,经济损失就小,当地群众便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红树林也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开始受收到人们的尊重。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开始自发性的形成了一些民间组织来保护红树林。 下面就具体说一下红树林的功能价值以及它给湛江市人民所带来的福利。 它的价值,通过两点来分析 1、直接价值

广东红树林现状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广东红树林现状与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24T16:30:05.5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全吉文[导读] 促进广东省环境资源保护及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其他地区红树林保护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湛江市林科所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红树林根系发达,多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滩涂地带,属于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这类树种不仅能够防浪护堤,还有助于净化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文章简要论述红树林生态功能,分析广东红树林现状,深入探讨广东林业建设及红树林保护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建设;林业保护;森林资源 一直以来,广东省都很重视灭荒绿化工作,在林业建设方面实施战略调整,始终把林业大省作为生态建设目标。结合广东省湛江市区域特征,了解红树林分布情况、种类和生态功能等,提出具体的林业生态建设方法,在该地区营造良好宜居环境,达到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净化污染等良好的生态效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红树林生态功能 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涨潮时,会有一些红树林被海水浸泡,退潮后又浮出水面,因而,其又被冠以“海岸带森林资源”称呼。据统计,红树林植物一共28科38属98种,我国占19科21属29种,有真红树和半红树之分,前者的生长环境为潮间带,后者属于两栖木本植物,既可生于潮间带,又能够在非盐渍土地中生长。 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缓冲地带种植红树林,生态环境特殊,植株根系发达,能够避免海浪侵蚀海岸、冲击海堤等,还能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具体而言,红树林枝繁叶茂,能够抵御风浪,规避或者减少暴风潮危害。除此之外,该树种还能够对环境进行绿化,拦截污染物等,避免陆地垃圾流入海洋[1]。红树林作为珍贵的木材资源,还能够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为水生禽类、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无论环保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比较好。 2.广东红树林现状 广东省的海岸线比较长,大小河流共计92条,最终都汇入了海洋。无论河流,还是海洋,都为红树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该区域红树林资源比较丰富,净化海水的同时,还有效避免了海啸、滩涂流失等问题。其中,湛江市境内有鉴河、南渡河、九州河。 2.1红树林种类、面积及分布 据统计,广东省红树植物共计29种,其中,秋茄、桐花树等真红树占13种,海芒果、水黄皮等半红树则有16种之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在2000hm2以上。该保护区中,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共计15科22种。其中,白骨壤、红海榄等品种数量多,分布广。在引种造林工作中,可优选海桑、无瓣海桑等树种。 当前,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占据我国红树林种植总面积一半以上。据统计,郁闭度0.2以上红树林面积达5021hm2,其中,尤以湛江市红树林面积最多。如表1所示,湛江市红树林分布情况。由于区域气候条件、地理情况差异,该树种以南部居多,北部则偏少,维度越低,树种越丰富[2]。 表1 湛江市红树林分布情况 2.2广东红树林存在的问题 (1)面积减少,沿海生态环境恶化。湛江市红树林面积共计2000hm2以上,因海岸线开发不合理,使湛江地区岛屿海滩、海湾河口的很多红树林被破坏、占用等,该树种面积越来越少。相较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红树林面积丧失73%,由原来的55万公顷减少至15万公顷。据专家预测,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加剧,大概到2030年,随着海平面上升,部分红树林很有可能被潮汐淹没,树种资源面积日益减少,沿海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 (2)协调不足,违规侵占红树林用地。因实际工作中,没有结合区域气候、环境特征等,对红树林建设发展实施总体规划,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加之,海域、滩涂管理使用权等都对红树林建设产生了限制,导致很多红树林面积被占用,还包括一些宜林滩涂面积等。又因海域和红树林主管部门分别为海洋渔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前者在海域使用权审批过程中,很少与林业部门沟通,导致大面积红树林用地和宜林滩涂被开发,林业部门红树林种植用地难以保障。 (3)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类经费不足。红树林资源管理需要以具体法律法规为支撑,倘若非法采伐或破坏生态公益林会受到法律制裁。但红树林建设和资源保护方面无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也没有具体的立案标准,导致红树林生存环境被破坏,面积减少,甚至出现物种灭绝,却不能够追求刑事主体责任的情况[3]。加之,红树林保护管理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足等,增加林业管理工作难度,制约红树林种植及保护。 3.广东林业建设及红树林保护措施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建成28年,1997年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hm2,其中红树林面积9200hm2,占全国33%,广东省79%。该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种类多,分布集中,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截止目前,这个地区红树林面积已经恢复到9200hm2以上,并且每年以5%的速度持续恢复。尽管,近年湛江市红树林资源恢复状态良好,但海南海桑、红榄李、银叶树等红树林品种仍然处于濒危状态,需要引起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视,从多个方面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及生态建设工作。 3.1林业生态建设措施 (1)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依据湛江市具体情况,在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区域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开展造林工程,增加红树林种植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把景观林地带拓宽,使城市绿色空间面积不断扩大,充分融合绿色城市理念和生态工程建设,将红树林用于防风防潮减灾中,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

Projects / 046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澳,地质遗迹保护面积56.3km 2。园内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海岸地貌景观类型和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探索深圳市地质历史演变发展的天然窗口和实验室,是体现深圳生态、旅游、滨海三大特征的主要载体。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作为先行启动项目,旨在保护、恢复、完善园内的古火山地质遗迹、海岸地貌景观类型和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大鹏半岛地质遗迹和海岸地 “水火交融的地质记忆”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建设项目设计 A Geo-memory of Water and Fire Landscape Design for Shenzhen Dapeng Peninsular National Geo-Park 图01 总平面图 图02-05 博物馆效果图 图01 貌等多种自然资源,为游人与科研工作者提供认知、探索深圳地质历史演变发展的机会与场所。揭碑开园建设项目的圆满完成将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又为深圳这座生态园林城市增添一张新的绿色名片。 1 总体及景园设计 该项目主要包含“地质记忆”——地质博物馆设计、“水与火的印记”——海岸景 观道设计、“火山之旅”——山海径三部分的设计。山、海、石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元素,力求展现场地“水火共存,山海相依”的美妙自然景观与水火交融的独特地质记忆。设计中延伸地质本貌,诠释地质文明,运用地质语言于景观设计之中,使景观成为地质记忆中的亮点,并恰如其分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1.1 “日涉成趣”——传统山石游赏空间 1 主入口 2 主碑 3 停车场 4 户外展区 5 地质博物馆 6 博物馆主入口 7 综合楼 8 户外条形座凳 9 消防环道10 季节性旱溪11 室外展场12 冷却塔13 垃圾中转站14 卸货场15 新大管理站入口16 户外地质风貌景观17 恐龙雕塑18 登山道

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概括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植被土壤 福田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水热条件好,适合红树林生长。保护区红树林总面积为lll.lha,福田保护区内有真红树植物4科5属5种,半红树植物5科5属5种。保护区内除缺少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 )外,分布有大陆上所有的红树林种类。受半日潮周期淹浸,形成深厚的淤泥,土壤没有结构,表层土壤(0-3 Ocm)含盐量14.5 ,pH值为5.3;中层土壤(3 0-60cm)含盐量18.2,pH值为6.6;底层土壤(60-90cm)含盐量19.3,pH值为7.1。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植物主要组成种类 2.鸟类资源

福田保护区内有陆鸟5目19科55种。其中,数量较多的优势种有16种,占总种数的30.0%;珍稀保护鸟类有8种,占总种数的14.0%;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1种(白肩雕);II级保护鸟类有7种,分别为赤腹鹰、莺、鹜、白头鸦、游集、红集和褐翅鸦鹃,除了褐翅鸦鹃属杜鹃科外,其余的都属鹰科。从食性方面来看,食鱼兼食虫的鸟类有47种,占总种数的85.0%;食鼠的鸟类有6种,占总种数的11.0%。从觅食和栖息习性方面来看,喜欢空中盘旋和飞翔捕食的鸟类有12种;经常出现在乔灌林地的鸟类有20种;多在基围草灌丛活动的鸟类有12种;适应各种环境的鸟类有11种。从物候方面来看,冬候鸟有21种,夏候鸟有6种,迁徙鸟有4种,留鸟有24种。 3.底栖动物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外泥滩常见底栖动物是羽须鳃沙蚕、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 )、德氏狭口螺(Stenot 彻ra divalis )、尖刺樱虫(Potamilla acuminata )、寡鳃齿吻沙蚕

红树林

《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树林》写了作者在海南岛琼山看到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如仙境般美丽迷人的景象,不禁陶醉在这幽静而又神奇的仙境中。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文章从几个方面层层深入的介绍了海上奇观——红树林。1、远观红树林。2、近赏红树林。3、红树林的繁殖。4、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本文的中心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外桃源”“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不毛”等词语的意思.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让我们打开想象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要求:一人说一人听,有新的感受了,可以补充说一说,读一读。 三、汇报学习,共同感悟 1、汇报第2自然段后指导读,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那是涨潮的时候——生接读。——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一会儿退潮了,——生接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之欧阳光明创编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10生本蒋莎莎 10112324120 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致危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现状;致危原因;措施 引言 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分布于泥滩上,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中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 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这类树种的皮,含有丰富的单宁素,当它曝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红色,故生物学家赋予其“红树”的美称。【2】

一、我国红树林的现状 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寒流或暖流的存在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其分布。中国有20科37种,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自然分布北界为27。27,,人工引种北界为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浙江省乐清县(具体见表1)。【3】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红树林群落。【4】 表1.我国各省(区)红树林面积及主要分布【5】 一般认为,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hm2,50年代(如1956年热带亚热带资源勘测或1956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4万hm2或4.2万hm2。【6】由于20世纪70年代围海造田和80年代初围垦养殖,至1986年锐减为21283hm2;80年代末又遭围垦造陆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

第1题(单项选择)__年深圳市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 A. 1980 B. 1982 C. 1984 D. 1988 正确答案:C 第2题(单项选择)广东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于__年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 1984年 B. 1988年 C. 1990年 D. 1992年 正确答案:B 第3题(单项选择)红树林是__的特殊森林。 A. 海洋过渡到陆地 B. 陆地过渡到陆地 C. 陆地过渡到海洋 D. 海洋过渡到海洋 正确答案:C 第4题(判断对错)福田红树林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深圳市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曲线长约9公里。 正确答案:对 第5题(判断对错)填海不会对红树林保护区构成影响 正确答案:错 第1题(单项选择)所谓湿地,一般是指不管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__的水域。 A. 8米 B. 10米 C. 6米 D. 4米 正确答案:C 第2题(单项选择)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方,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和__、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A. 草地 B. 森林 C. 山脉 D. 湿地 正确答案:B 第3题(单项选择)直到20世纪__年代,湿地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仍未被人类所认识。 A. 50 B. 60 C. 70 D. 80 正确答案:D 第4题(单项选择)在__中,沉淀物常常是主要的水中污染物质,由于湿地通常位于低洼地区,可以充当沉淀物的沉降地点,加上芦苇和水草的生长使水流速度减慢,更有助于增加沉淀物的滞留和沉降。 A. 水库 B. 冰川 C. 湖泊 D. 河流 正确答案:D 第5题(单项选择)湿地提供的莲子、菱角及浅海水域的__、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食品 A. 鱼 B. 鸡 C. 鹅 D. 鸭 正确答案:A 第1题(多项选择)深圳市政府红树林四大修复工程是__ A. 河口水质净化 B. 红树林修复 C. 建筑与园林 D. 巡逻道改造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多项选择)红树林保护区两个外来红树是__ A. 海桑 B. 无瓣海桑 C. 秋茄 D. 海漆正确答案:AB 第3题(判断对错)现在红树林保护区滩涂以每年3厘米的速度在沉积 正确答案:对 第4题(单项选择)红树林保护区的原有面积是__ A. 304 B. 404 C. 204 D. 504 正确答案:A 第5题(单项选择)米埔保护区核心区外保留住__生态 A. 树林 B. 草地 C. 农田 D. 鱼塘 正确答案:D 第1题(判断对错)西部通道建设,对缓解现有口岸压力、促进粤港合作,意义非常重大。对 第2题(单项选择)深圳是内地惟一一个与香港连接的陆路交通枢纽城市,深港之间往来的公路运输车辆占全国出入境车辆的__%, A. 50% B. 60% C. 70% D. 80% 正确答案:D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 正式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 深圳市农林渔业局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年7月6日

前言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平方公里。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为滨海平原。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目前为止,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 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红树林的生长。目前仍然保存着多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86公顷的红树林湿地在生态保护、发展、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着成绩,在城市海岸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去年以来,印度洋海啸后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可减少海啸和暴风雨破坏的沿海绿色带(红树林和沿海森林)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沿海森林(包括红树林、海岸森林等)在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中所起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充分维护和提高红树林抵御海洋灾害的生态功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本次规划根据《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

红树林

红树林简介、作用及其防护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一种系统结构稳定、生产力较高的特殊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顶极群落景观。红树林适应海岸潮间滩涂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性,在保证生物多样性与减灾防灾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起的40年之间,红树林面积剧减60%,现有2.5万hm2红树林大部遭到破坏,结构受损,功能退化。(1)本文将对红树林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基本功能,并提出防护建议。 一、中国的红树林 我国红树林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1954—1965)开始进入群落生态学领域,从过去对红树植物只从分类学上认识它,进入到资源调查和群落分析阶段.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我国在红树林群落生态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红树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类型、外貌、结构、物种多样性和演替等方面。 1. 1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属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淤泥深厚的海湾或河口盐渍土壤上. 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万hm2 ; 20世纪50年代为4万hm2左右; 1986年公布的面积为17 035 hm2 (植被调查) 、21 283 hm2 (林业调查)或23 000 hm2 (地貌调查) .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浙江省也人工引种了部分的红树林植物. 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为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和浙江省乐清县,面积约1. 5万hm2 ,由北向南面积增大,种类增多. 根据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报告(2002年)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5省(区)红树林总面积为22 024. 9 hm2 ,其中,广东、广西、海南3省红树林面积分别为9 084. 0 hm2 、8 374. 9 hm2和3 930. 3 hm2 ,分别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精心整理
1
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致危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现状;致危原因;措施
引言
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 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 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分布于泥滩上, 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全世界约有 55 种红树林树种 中国红树林共有 37 种,分属 20 科、25 属( 另有资料为 16 科、20 属、 31 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 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这类树种的皮, 含有丰富的单宁素,当它曝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红色,故生物学家赋予其“红树” 的美称。【2】
一、我国红树林的现状
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 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寒流或 暖流的存在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其分布。中国有 20 科 37 种,包括 26 种真红树、11 种半红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沿 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自然分布北界为 27。27,,

精心整理 人工引种北界为 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浙江省乐清县(具体见表 1)。 【3】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 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 红树林群落。【4】
表 1.我国各省(区)红树林面积及主要分布【5】
海南
4836 35
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和崖
县等地
广西
5654 14
合浦、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
广东
3813 18
福田、湛江、珠海、江门、汕头和阳江等地
福建
260
9
厦门、云霄、晋江、莆田等地
台湾
120
17
台北、新竹和高雄等地
香港
263
11
米埔等地
澳门
1
5
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的大桥西侧海滩等地
浙江
8
1
瑞安等地
一般认为,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 25 万 hm2,50 年代(如 1956 年热带亚热
带资源勘测或 1956 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 4 万 hm2 或 4.2 万 hm2。【6】由于 20 世
纪 70 年代围海造田和 80 年代初围垦养殖,至 1986 年锐减为 21283hm2;80 年代末又
遭围垦造陆破坏,至 90 年代初仅余 15122 hm2。在我国海岸线最长、红树林分布面
积最大的广东省,1956 年、1986 年和 90 年代初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 21273、3526 和 3813hm2,最高减少了将近 85%。【7】据不完全统计,从 60 年代至今,海南红树林 面积减少了 52%;广西减少了 66%;广东减少了 83.5%;福建减少了 50%。【8】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应用实例研究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应用实例研究 摘要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其生物组成分为红树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鸟类和碎屑等15个功能组,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构建了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EWE模型,探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并评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当前的健康状况。 福田保护区内有陆鸟5目19科55种。其中,数量较多的优势种有16种,占总种数的30.0%;珍稀保护鸟类有8种,占总种数的14.0%;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1种(白肩雕);II级保护鸟类有7种,分别为赤腹鹰、莺、鹜、白头鸦、游集、红集和褐翅鸦鹃,除了褐翅鸦鹃属杜鹃科外,其余的都属鹰科。从食性方面来看,食鱼兼食虫的鸟类有47种,占总种数的85.0%;食鼠的鸟类有6种,占总种数的11.0%。从觅食和栖息习性方面来看,喜欢空中盘旋和飞翔捕食的鸟类有12种;经常出现在乔灌林地的鸟类有20种;多在基围草灌丛活动的鸟类有12种;适应各种环境的鸟类有11种。从物候方面来看,冬候鸟有21种,夏候鸟有6种,迁徙鸟有4种,留鸟有24种。3.底栖动物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外泥滩常见底栖动物是羽须鳃沙蚕、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德氏狭口螺(Stenot彻ra divalis)、尖刺樱虫(Potamilla acuminata)、寡鳃齿吻沙蚕

莫顿长尾虾(Apseudes mortoni)、沼蚓(Limnodriloides sp.)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几种大型底栖生物在3种深度的平均栖息密度及其t检验值 注:上一中表示某生物在上层与中层间平均栖急密度的r检验值,上一下表示某生物在上层与下层间平均栖急密度的r检验值,中一下表示某生物在中层与下层间平均栖急密度的r检验值.我们可以将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15个功能组,分别为:桐花树、秋茄(6年)、秋茄(20年)、海榄雌、无瓣海桑、海桑、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弹涂鱼类、多毛类、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鸟类和碎屑。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模型基本参数(黑体为模型估算的参数:B.生物量;p生产量;Q.消耗量;EE-生态营养转换效率为简化复杂的食物网关系,用聚合营养级的方法将来自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15个不同功能组的营养流合并为6个整合营养级。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总流量为4158t.km'2.y一,其中总摄食消耗量为160.5t,km-2·Y~,总输出量为3768tokm-20y一,总流入碎屑量为123.6t.km-2.y一,总呼吸量为105.4t.km-2.y~,和不再参与生态循环的矿化沉积物部分。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总能流(t.km-2·y-1)由于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红树植物,但在系统中没有被任何生物摄食,只能以碎屑的形式重新进入循环。所以能量流动中,直接来源于碎屑的占总能流的几乎全部,这说明系统的能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导。除第一营养级之外,营

红树林环境效应

海岸卫士——红树林 摘要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海滨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科植物为代表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本文介绍了我国红树林的分布概况及其生态功能,分析了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红树林分布现状生态功能保护措施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海滨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科植物为代表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属常绿阔叶林。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呼吸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另外,它还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红树林中的树种以红树科为主,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和大戟科的海漆等。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港澳台的沿海滩涂。浙江省南部沿海也有人工栽培的红树林,纬度位置最北的一片红树林在温州乐清。广东、广西、海南位列中国拥有红树林数量的前三名,共21389公顷,占了中国红树林面积的94.4%。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北部湾和海南东海岸,是中国红树林最集中分布的区域,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81%。目前,我国的红树林中,93%为天然起源的红树林,7%为人工林。 一、生态功能 红树林能经受大风大浪等各种恶劣自然环境和气候,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净化海水、促淤造陆和和调节气候等功能,素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和海水淡化器”的美誉。在抗风消浪方面,大面积的红树林,能让海啸、大浪、台风的能量减少70%左右,对保护海岸线和沿海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红树林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的支柱根不仅支持着植物本身,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高大茂密的枝体宛如一道道天然屏障,有效抵御风浪袭击。实验表明,50米宽的红树林带,可使1米高的波浪减至0.3米以下;红树林对潮水流动的阻碍,使林内水流速度仅为潮水沟流速的1/10;面对海风和巨浪,红树林能够以柔克刚,成为海堤和城市的“保护神”。据调查,出现海啸时,凡是有红树林的地方,建筑物几乎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人员也很少伤亡。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此外,红树林又厚又硬的叶子能减少水分蒸发,叶片上还有许多排盐腺,以排除海水中的盐分。在降解污染、净化海水方面,主要包括促进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利用其丰富的底栖生物对有机物的吸附和降解,以及其植株和底泥对重金属和营养盐的富集和吸收,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在促淤造陆方面,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绿篱,对水流具有滞缓作用,促进了淤泥的沉积,而密集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在大气环境方面,红树林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改善滨海地区小气候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红树

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由于课程安排,我们班全体同学于2014年5月27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参观学习。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进一步的的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1.茅尾海的概述 茅尾海是半封闭性海湾,位于广西钦州湾的顶部。注入茅尾海的主要河流,西有茅岭江、中有钦江、东有大风江3条河流,所依临的内陆多为馒头状的低丘,海拔<40 m,平坦的地势,加上多条河流与海水的共同作用,使得在茅尾海入海口形成泥沙质平滩和潮沟岛屿景观,构成典型的海叉地形,总面积约135km2。茅尾海海区资源丰富,水深较浅,滩涂约占海湾总面积的80%。海区内的环境因子中,水温16.2~31.2℃;盐度1.528~28.161,总体表现为湾内向湾外递增趋势。 2.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概述 红树林湿地是指生长着像红茄这类耐盐性常绿植物,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的河口、海湾和含盐沼泽等地带, 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也是野生动植物, 尤其是鸟类的最重要的栖息地。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 因此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广西沿海海湾或海河口汇合处的滩涂及其附近地区风力较小, 潮汐缓和, 海潮和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和碎屑等物质大量沉积,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发育, 从而形成红树林湿地。 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钦州市的钦南区和钦州港区,面向北部湾,总面积2784公顷。保护区分为康熙岭片、坚心围片、七十二泾片和大风江片,且4大片之间除康熙岭片、坚心围片连成一体外,七十二泾片和大风江片的分散距离达20 km以上,红树林总面积1892.7公顷,茅尾海的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植物共计11科16种 (含半红树、伴生红树植物),动物444种,其中有33种鸟是中澳、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保护鸟类。其中保护区内的红树植物占我国红树植物的43.2%,占广西区红树植物的69.6%.其中,主要有红树科的木榄、秋茄、红海榄,卤蕨科的卤蕨,使君子科的榄李,紫金牛科的桐花树,马鞭草科的钝叶臭黄荆,锦葵科的黄槿,夹竹桃科的海杧果。红树林伴生植物共有3科4种,主要有马鞭草科的苦朗树、苦槛蓝,草海桐科的海南草海桐,旋花科的二叶红薯。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树种3种,其中珍稀红树植物1种,即爵床科的老鼠筋,该树种分布零星,数量较少;濒危树种2种,分别为红树科的木榄]和红海榄,目前这2种红树植物保存数量很少,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红树林湿地改造工程

红树林湿地改造和景区土石方工程 5.1红树林湿地改造 5.1.1滩涂改建湿地设计要求 在海堤内侧用于公园建设、道路建设的部分采用填筑土方和吹填土增加高程至6.1左右,经过研究,地面高程填高后,有利于绿化的生长,有利于建设滨海绿化林带。海堤外侧滩涂全部保留用于湿地改造,采用吹填土方增加滩涂高程至3.0至4.5,4.5及以下部分湿地种植红树林,4.5以上部分可以种植多样树种。 方法和措施:重点是研究海滩湿地吹填土方施工方案,选择适合海边生长的耐盐碱植物,例如红树林。 5.1.2红树林生长习性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沿海沼泽的植物群,于全球南北纬二十五度间的河口及海湾,地区主要由红树目的常绿灌木组成,一般生长在潮汐与海浪比较弱的海湾里,非常适应潮间带缺氧和盐量高的土壤。大部分生长在较少受到风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海湾浅滩,其基质是通气不良、含盐量很大的深厚淤泥,并且是受海水潮涨潮落的规律性浸淹的环境。 5.1.2红树林的生态学意义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

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5.1.3适合本地发展的红树林品种 我国的红树资源相比其他地区来讲是比较丰富的,仅广东、海南就有26种,分属于17个科。主要是红树科的红树林是由一类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组成。 适合本地发展的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见下图。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红树林知识简介

附件1: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红树林相关知识简介 一、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简介: 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岸,区域范围在北纬22°30’- 22°32’,东经113°56’- 114°3’之间,总面积3.68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红树林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共有鸟类约200种,其中23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如卷羽鹈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嘴鸥、褐翅鸦鹃等。每年都有数十万只以上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停歇,是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停歇地”和“加油站”。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由红树植物、其它陆地植被、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生物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大气、海水等环境要素共同组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发挥生态功能。 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受城市扩张和环境污染影响较为严重,红树林湿地面积不断缩减,滩涂淤积导致海床升高、高楼林立阻断鸟类迁飞通道、水环境污染导致鱼虾死亡、外来物种海桑疯狂扩散已然构成生物入侵、虫害频繁爆发导致红树植物白骨壤不能自然繁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整个生态系统在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自我调节与更新能力以及对外部胁迫的恢复能力等方面,均呈现出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征兆。 二、红树林相关知识简介 (摘自深圳市政协2015年3月第三次“委员议事厅”节目台本)

(一)、红树林的基本概念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生物群落(见图1)。 图1 红树林海岸生长区域 由于涨潮时,红树植物被海水部分或全部淹没,落潮时红树林完全露出水面,所以红树林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底森林”(图2)。 图2 “海底森林”红树林

红树林

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 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 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

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 全球热带海岸的红树林在外貌、结构和成分等方面基本一致,这是由热带海岸盐土所决定的一种生物群落。亚洲红树林在种类方面最复杂;热带美洲包括加勒比地区的红树林,在科属方面与亚洲的类似,只是种不同,而且区系成分比亚洲的简单些。非洲西海岸的红树林与美洲的是同一种类;同澳洲的红树林则更接近于亚洲。 树种分布 红树林的分布虽受气候限制,但海流的作用使它的分布超出了热带海区。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红树林到达百慕大群岛,在亚洲则见于日本南部,它们都超过北纬32°的界线,在南半球红树林分布范围比北半球更远离赤道,可见于南纬42°的新西兰北部。 生物种类 红树林里的动物主要是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粒核果螺和几种寄居蟹。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硅藻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辐杆藻、三角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真哲水蚤、丽哲水蚤、隆哲水蚤、真刺水蚤、胸刺水蚤、平头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随之而至的是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岛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一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偶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出没其间。红树林里也招致了某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植物是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其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因而红树林和其他树林一样,碎屑食物链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因而保护和发展红树林是开发热带及亚热带沿海资源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红树作用 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 药用价值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据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