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设计

压铸模设计
压铸模设计

压铸模结构设计

一>简化、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方法(P25)

1>铸件的分型面上,应尽量避免带有圆角。

2>避免模具局部过薄。

3>避免在压铸件上设计互相交叉的盲孔。

4>消除内侧凹,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直浇道的设计要点(P64)

1>根据压铸件质量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d1.

2>A、B、C各段均在脱模斜度,A段为1度30分,B段为1度30分~3度,C段为斜度由

模具设计者根据镶块厚度来确定,镶块厚度小,反之则大。

3>直浇道各阶递连接处单边阶递宽度为0.5~1mm。

4>由镶块与分流锥构成的环形通道截面积一般为喷嘴导入口面积的1.2倍左右。直浇道底

部分流环形面处的直径d3通常可下式计算。

式中 d2----直浇道底部环形截面处的外径;

d1----直浇道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

并且要求

5>直浇道与横浇道连接处要求圆滑过渡。

三>浇口套设计要点(P65)

1>浇口套一般镶在定模座板上,采用浇口套可以节省模具钢和便于加工。

2>浇口套一个端面A与喷嘴端面相吻合,控制好配合间隙不允许金属液窜入接合面,否则

将影响直浇道从定模中脱出。浇口套端面B与定模镶块相接,接触面上的镶块孔比浇口套大1~2mm。

3>对小批量生产用的简易模具,直浇道直接在定模镶块上加工出来,省去浇口套。

4>应固定牢固,拆装方便。

四>分流锥设计要点(P65)

1>分流加工后装在镶块内,不允许在模具镶块上直接做出。

2>分流锥的结构应能起到分流金属液和带出直浇道的作用。

3>对直径较大的分流在中心设置推杆,推杆能平稳推出直浇道,其间间隙有利于排气。

五>直浇道设计要点(P66)

1>直浇道的直径D根据压铸件所需的比压确定。

2>直浇道厚度H一般取直径D的1/3~1/2。

3>浇口套靠近分型面一端在长度15~25mm范围的内孔上加工出1度30分~2度的脱模斜

度。

4>与直浇道相连接的横浇道一般设置在浇口套的上方,防止金属液在压射前流入型腔。

5>当卧式室压铸机采用中心浇口时,直浇道的设计同立式室压铸机。可在浇口套制成2~3

条螺旋槽,在压射冲头的作用下,随着开模动作余料沿着浇口套中的螺旋槽方向,而将余料从直浇道上扭断。

六>热压室压铸机用直浇道由压铸机喷嘴模械具上的浇口套及分流锥形成。设计要点:(P66)

1>根据压铸件的结构和质量来选择直浇道尺寸。

2>直浇道环形截面处壁厚对小件取2~3mm,对于中等压铸件取3~5mm。

3>直浇道脱模斜度取2度~6度。

4>在喷嘴、浇口套和分流部设置冷却系统以发挥热压室压铸机的高效率。

七>横浇道的设计原则(P67)

1>横浇道截面积应大于内浇口面积,在压射过程中浇注系统呈充满状态,内浇口为控制金

属液流量的部位,否则用压铸机特性线进行的一切计算是无效的。

2>为了减速少流动阻力和减少回炉横浇道,横浇道的长度应尽可能地短,转弯处应采取圆

弧过渡。

3>液体金属通过横浇道时的热量损失应尽可能地小,保证横浇道比压铸件和内浇口后凝

固。

4>横浇道的截面积应从直浇道开始向内浇口方向逐渐缩小。

八>内浇口的设计要点(P70)

1>由内浇口导入的金属液流方向考虑:1)应首先充填型腔难以排气的部位,而不应指向

分型面,封闭分型面上的排气槽会影响排气。

2)除低熔点的合金外,进入型腔的金属液不应正面冲击型芯,以减少动反损耗、防止型芯因被金属液冲击而受侵蚀。

2>从内浇口设置的部位考虑:1)选择在充填型腔各部分时具有最短流程,防止金属液在

充填过程中热量失过多而产生冷隔或花纹等缺陷。

2)设置在压铸件的厚壁或压铸件的热节处,在较厚的内浇口配合下提高补缩效果。

3)内浇口处热量较集中,温度较高,凡在型腔中带有螺纹的部位不宜直接布置内浇口,以防螺纹被冲击而受侵蚀。

3>内浇口的数量以单道为主,以防止多道金属液进这入型腔后相互冲击,产生涡流、裹气

和夹渣等缺陷。而大型压铸件、箱件及框架类压铸件和结构比较特殊的压铸件则可采用多道浇口。

4>薄壁复杂压铸件,宜采用较薄的内浇口,以保持必要的充填速度。一般结构的压铸件以

取较厚的内浇口为主,使金属液充填平稳,有利于排气和有效地传递静压力。

5>对于压铸件上精度要求高和表粗糙度的数值小且不加工的部位,不宜布置内浇口,以防

在去除浇口后留下痕迹。

6>布置内浇口时就考虑压铸件切边或采用其他清理方法的可能性。

九>溢流槽的设计要点(P98~99)

1>正确布置溢流槽在模具中的位置。

2>溢流槽的溢流口总截面积应小于内浇口的总截面积。

3>采用多个单独的溢流槽要比一个同等容积的溢流槽,更易控制从压铸件周围任何部分外

流的金属液。

4>根据溢流槽的作用确定其容积。

十>排气槽的设计要点(P100)

1>排气槽与溢流槽配合使用,能降低溢流槽内的气体压力,更好地发挥溢流槽的作用。

2>排气槽的总面积为内浇口总面积的一半。

3>通常排气槽为扁宽的缝隙式,其深度与浇注合金的流动性有关,一般为0.05~0.3mm。

十>确定分型面时应考虑下列有关问题(P101)

1>考虑压铸件的技术要求。如从分型面算起的或被分型面截过互相关联的尺寸精度、脱模

斜度大小和方向相关尺寸精度的影响。

2>考虑压铸件几可形状和金属液的流动形态,分型面应有利于合理布置内浇口的位置和浇

注系统以及排溢系统的位置。

3>考虑如何简化压铸模的基本结构,确定定模和动模和各自所包含的成型部分的配置。

4>考虑压铸件在模具内的方位和脱出压铸件的方案,确认压铸机规格和工艺条件。

5>考虑压铸模机械加工工艺性,尽量延长压铸模使用寿命。

6>考虑压铸件的生产批量和生产操作。

十二>选择分型面的具体原则(P103~104)

1>分型面尽可能地使铸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部分,以便于脱模。

2>分型面应适应合理的浇注系统的布置,有利于内浇口的位置和方向的安排,使金属液进

入型腔顺畅,有良好的填充环境。

3>分型面应铸模型腔有良好的溢流排气条件,使先进入型腔的冷金属和型腔内气体进入排

溢系统排出。

4>分型面应开设在压铸件断面轮廓最大的地方,使压铸件能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

5>尽可能选用平直分型面,避免用阶梯、曲面、倾斜或垂直分型面。

6>分型面应避免与压铸件基准面相重合,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和对同轴度要求高的外

形或内孔,应尽可能设在同一半模内。

7>应考虑型腔的构成方案,以尽量简化模具结构为宜。

8>分型面应考虑型腔在动模和定模内的深度,过深的型腔不但不利于金属液填充、排气以

及上涂料,同时会增加模具的质量。

9>选择低于压铸机锁模力的压铸件投影面积为分型面。

10>活动侧抽芯机构应尽可能设置在动模内,避免使用定模抽芯结构。

11>应考虑金属液的流程,尤其对粘度大的合金流程不应过长。

12>分型面应当考虑到压铸件美观和容易去除飞边,尽可能避免在平直面的中间或无法抛光处设置分型面。

十三>镶拼式结构的设计要点(P111)

1>便于机械加工,以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镶块间的配合精度。

2>保证镶块和型芯的强度以及提高镶块、型芯与模块间相对位置和稳定性。

3>不应具有锐边和薄壁。因为型芯和镶块上的薄壁和锐角,在压铸生产及热处理过程中,

会产生变形和裂纹。

4>使镶拼间隙处的飞边方向与脱模方向一致。因模具加工或因模具长期使用,而造成的镶

拼间隙处压铸件的飞边,其方向若与脱模方向不一致,会影响压铸件脱模。

十四>定模座板的设计要求(P125)

1>设计时要精确计算模具上浇口套与压室或喷嘴之间的配合尺寸。

2>留出安装压板或紧固螺钉的位置。一般为30~60mm。

3>当定模套板为盲孔时,即以定模模板替代定模座板时,仍然需要留出安装压板或紧固螺

钉的位置。

4>定模座板与定模套板由两个定位销定位,用若干个内六角螺钉紧固。

十五>导柱和导套的设计要点(P126~127)

1>导柱需具有足够的刚度,保证动、定模在合模时的正确位置,且在开、合模过程应运动

灵活无卡死现象。

2>导柱应高出型芯高度,以免型芯在合模、搬运中损坏。

3>为了便于取出压铸件,导柱一般安装在定模上。

4>卧式压铸机上采用中心浇口的模具,导柱设在定模座板上。

5>模具采用卸料板卸料时,导柱安装在动模上,以便于卸料板在导柱上滑动进行卸料。十六>推出部分的选择原则(P131)

1>设在受压铸件包紧的成型部位周围以及收缩后互相拉紧的孔或侧壁部位。

2>设在脱模斜度较小或垂直于分型面方向的深凹处成型表面附近。

3>尽量设在压铸件凸缘、加强肋及强度较高的部位。

4>位于动的浇道上或受压铸件包紧力较高的分流锥周围。

5>推出元件在压铸件上的作用部位应对称均匀,防止压铸件推出时变形。

6>避免设置在压铸件重要表面和基准表面,以免在这些部位留下推痕。

7>推出元件的设置应避免与活动型芯发生干扰。

十六>推杆推出机构的主要特点(P133)

1>推出元件形状较简单,制造维修方便。

2>推出动作简单、准确,不易发生故障,安全可靠。

3>可根据压铸件对模具包紧力的大小,选择推杆直径和数量,使推出力均衡。

4>推杆设置在动模或定模深腔部位,兼起排气、溢流作用。

5>在压铸件的被推部分会留有推杆印痕。

十七>复位机构的设计要点(P139~140)

1>复位元件及限位元件的位置通常在型腔、抽芯机构、推出机构设计确定后,选择合理间

位置设置4根或2根复位杆和4个限位钉,应对称布置,使推板受力均衡。

2>限位元件尽可能布置在压铸件投影面积范围内,以改善推板受力状况。

3>采用推杆或推管推出机构时,应设复位杆。设计中也可用复位杆作为推杆推出压铸件。

4>在卸料板推出机构和斜滑块推出机构中,卸料板和斜滑块本身具有机构复位的功能,可

不另设复位机构。

5>推板导柱的端部用内六角螺钉固定限位环,中间设有弹簧垫圈。加工方便,但限位不

够精确,适用于通用模座的不型模具。

十八>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P144~145)

1>计算抽芯力,并根据抽芯力的大小,设计抽芯机构的构件。

2>活动型芯插入型腔后应有定位面,以保持准确的型芯位置。

3>型芯与滑块一般采用镶接的形式,镶接处要求牢固可靠。

4>采用机械抽芯机构,借助开模力完成抽芯动作时,除在活动型芯投影面积范围内尽量不

设推出元件外,还应尽量避免定模抽芯。

5>需设置限位装置,开模抽芯后滑块停留在一定位置上,不致因滑块自重或抽芯时的惯性

而越位。

十九>斜滑块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P156~157)

1>为了使斜滑块与镶块、斜滑块与斜滑块与斜滑块的侧向分型面间完全密合,防止压金

属液窜入形成飞边,影响压铸件尺寸精度,斜滑块与动模套板装配合的要求如下:

1)斜滑块底面留有0.5~1mm的空隙。(便于合模,保证合模的紧密程度。)

2)斜滑块端面需高出动模套板分型面一小段距离δ。取δ的制造偏差上限+0.05。

δ=0.05/tgα

式中δ---斜滑块端面高出套板分型面的高度;

α---斜滑块的导向斜角。

3)为了便于清除斜滑块底部残留的金属碎屑、余料油污,应在斜滑块底部的动模支承板平面上,开出深度为3~4mm的排屑槽。

4)在定模型芯包紧力较大的情况下,开模时,斜滑块和压铸件可能被留在定模型芯上,或滑块产生位移,为此应增设强制装置,确定开模后斜滑块稳定地留在

动模套板内。

5)斜滑块端面上设置浇注系统,要防止金属液窜入套板和斜滑块的配合间隙。垂直分型面上设置缝隙式浇口,则以不阻碍斜滑块径向顺利移动为原则。

二十>铸造斜度的确定(P20)

其大小要根据压铸件的脱模深度、合金性质、形状复杂程度以及壁厚而定。一般规定的铸造斜度是:

1> 脱模深度浅的大于深的;

2> 高熔点合金大于低熔点合金;

3> 形状复杂的大于简单的;

4> 厚壁大于薄壁;

5> 内侧大于外侧;

二十一>压铸对壁厚的要求{由于激冷作用,压铸件表面会有一层厚约0.85~1.2mm的保护层}(P18)

1> 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4.5mm;

2> 中小型压铸件适宜的壁厚:锌合金1~3mm,铝、镁合金1.5~4mm,铜合金2~4mm;

3> 压铸件总体尺寸愈大,壁厚亦应愈来愈厚;

4> 壁厚一定时,面积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十二>当有嵌件在压铸件时的注意事项(P30~31)

1> 嵌件与压铸件本体的金属之间不产生严重的电化学腐蚀,必要时嵌件外表可镀层。

2> 嵌件不应离浇口太远,以免熔接不牢,如必须远离者,应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3> 嵌件上不允许有尖角,尤其在压铸镁合金时,更应注意,以免压铸件在尖角处开裂。

4> 有嵌件的压铸件应避免热处理,以免因两种合金的相变而产生不同的体积变化后,嵌件在压铸件内松动。

5> 嵌件应能满足放入模具内的公差配合的要求。

6> 嵌件应进行清、污秽、并预热,预热温度与模具温度相近。

二十三>当由其他方法改为压铸法时,结构修改时的注意事项(P31)

1> 根据压铸机的规格,对零件的大小进行分析,或将几个小型零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压铸件或将一个大型零件分成几个较小的部分进行压铸,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 按照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要求,对用其他方法成形的零件结构进行必要的修改设计,以适应压铸法的特点。

3> 采用间设和合理布置加强肋的结构,以满足压铸件的强度和要求。

4>将实心结构改为空心结构,消除热节,均匀壁厚,减轻压铸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十四>压铸机结构与压铸模设计的相关内容(P39)

1> 压铸机的模具安装尺寸,包括压室的偏心距离、顶杆和顶杆孔的直径及相互间的尺寸、紧固压铸模的螺钉过孔直径及相互间的尺寸等。

2> 立式冷室压铸机喷嘴的尺寸规格。

3> 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室的凸台规格尺寸。

4> 安装液压抽芯器的支架和连接型芯用的接合器的规格尺寸等。

二十五>压铸模配合间隙满足的条件(P166)

1> 对于装配后固定的零件,在金属液冲击下,不产生位置上的偏差。受热膨胀后变形不能使配合过紧,从而使模具镶块和套板局部严重过载,导致敬模具开裂。

2> 对于工作时活动的零件,受热后,应维持间隙配合的配合性质,保证动作正常,而在填充过程中,金属液不致窜入配合间隙。

二十六>导致压铸模失效的原因(P170)

1> 在每次压铸作业过程中,由于热交换而引起的热—机械的交变应力而使模具失效。

2> 压铸作业时,金属液对模具材料的化学—物理作用使模具失效。

3> 在脱模时所产生的局部应力使模具失效。

二十七>设计压铸件时的注意事项(P171)

1> 满足压铸件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宜采用薄壁结构,这不仅减轻了压铸件的质量,而且减少了模具的热载荷。

2> 压铸件壁厚应均匀,避免热节,以减少局部热量集中引起模具过早地热疲劳失效。

3> 压铸件所有转角处,应有适当的铸造圆角,以避免模具相应部位形成棱角,产生裂纹和塌陷。

4> 压铸件上应尽量避免窄而深的凹穴,以避免模具相应部位出现尖角,使散热条件恶化而产生断裂。

5> 铸件应有合理的脱模斜度,以避免开模抽芯脱模取件时擦伤模具型腔。

二十八>压铸模设计不当时常出现的现象(P171)

1>因压铸模设计不合理,无论在材料和工艺上进行何种改进,都无法提高其寿命。

2>因套板和镶块壁厚不足,使模具变形超出允许值甚至断裂。

3>模具变形后,其尖角和圆角半径很小的过渡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4> 模具的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造成对型壁或型芯严重的冲蚀,金属液进入型腔后又形成了强烈的涡流,对型腔表面侵蚀,造成成模具局部拉毛。

5> 模具零件的配合精度等级选用不当,或者间隙太大,引起导热性能下降,过早地产生热疲劳。

6> 模具零件装配尺寸过紧,形成预应力,在压铸过程,模具出现爆裂。

7> 模具冷却通道的位置或间距不合理时,模具各部分的温差将增大,造成不同程度的膨胀而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模具变形。

8> 模具产生热变形后,闭合的模具分型面上不是面接角,而是点接触,此时压铸机的全部压力仅仅作用于很小的范围内,使模具局部超载,导致模具开裂等等。

二十九>设计压铸模时的注意事项(P171)

1> 模具中各种结构组成应有足够的刚性,以承受锁模力和金属液填充时的反压力,且不产生超出允许值的变形。

2> 正确选择各种零件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等级,使模具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其活动部分不致咬合和窜入金属液,固定部位不致产生松动。

3> 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远离型芯和型壁,要开设在较厚的压铸件壁上,最重要的是要尽量防止金属液正面冲击或冲刷型芯,避免浇口流入处受冲蚀。

4> 采用圈套的内浇口截面和保持模具的热平衡,以利于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5> 合理选用模具的镶拼组合结构形式,避免锐角,尖劈,以适用热处理的要求。

6> 镶块上设置推杆孔和型芯孔,应注意边缘的尺寸不宜过小。

7> 对于截面尺寸很大的压铸模,淬火时局部冷却速度较低,直接影响模具的热疲劳,采用镶拼组合结构形式可以适应热处理的要求。

8> 在模具易损部位,因受金属液的激烈冲击,容易产生裂纹或塌陷。设计时宜采用局部镶拼法,以便对损坏部位更换,不致影响整个型腔或型芯的使用寿命。

三十>内浇口的尺寸确定(P73)

1>内浇口的厚度与相连的压铸件壁厚有一定的关系.(壁厚需在2mm以上才能达到流束充填.当壁厚小于2mm时,始终是冲击式充填.只有满足内浇口厚度d/压铸件壁厚<1/4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金属是流充填.对于那些不能达到这一关系的薄壁厚压铸件,内浇口厚度可取0.5~2.0 mm.

2> 内浇口的宽度b一般取压铸件边长度或周长的0.4~0.6,内浇口的长度一般取2~3mm.也可愈短愈好.

三十一>成型零件采用镶拼结构的优点(P111)

1> 其能合理使用模具钢,降低成本;

2> 其便于易损件的更换和修理;

3> 拼合处的适当间隙有利于型腔排气;

4> 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模具制造质量,容易满足成型部位的精度要求。

三十二>推管的设计要点(P137~138)

1>为避免推管损伤镶块及型芯表面,推管的外径尺寸应较筒形压铸件外壁尺寸小

12~0.5mm,推管的内径应较压铸件内壁尺寸大0.2~0.5mm。

2>通常推管内径在直径为10~50mm范围内选用,推管壁厚在1.5~6mm范围内选用。]

3>推管的导滑封闭段长度L=(S推+10)≥20mm。S推——压铸件推出距离。

4>推管与镶块、型芯的配合选H8/f7~H8/e8。

5>推管的非导滑部位尺寸可查表。

模具设计的详细流程

模具设计的详细流程 产品的前期处理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进入了一个学习误区(拿着一个产品就开始急急忙忙的分模)首先我们拿到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产品公差的修改,拔模,一些产品还会有段差的出现。当你前期处理完后那么产品的分型面,结构基本就能确定出来了,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确认产品的不合理处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不能。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修修改的话,那么一定要了解客户对模具的要求,这些是一定要达到客户要求

的。 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甚至模架的大小,模具的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好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模具大小厚度跟客户的注塑机对不上,客户是不会验收你设计好的模具,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分析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ABS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 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常看到一些人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

垫板-设计说明书.doc

实用标准文案 宁波大红鹰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 学生 系别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先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结合零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排样图;根据排样图,计算利用率、冲载力、压力、选用设备及刃口的尺寸。根据资料再用 PRO/E,对模具进行设计,然后将三维图转成二维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标注,并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卡。 关键词:落料 ; 冲孔 Abstract First analysis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part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mold; combination of parts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layout graph; layout plan based on calculat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red edge is contained, pressure, choice of equipment and cutting the size of .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re-use PRO / E, the design of the mold, and then converted into two-dimensional three-dimensional map of assembly drawings and parts marked maps and compile card processing parts. Key words:Blanking ; Punching

常见的压铸模具结构及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 压铸模具材料与结构设计目录 1 压铸模具的结构 压铸模具一般的结构如图 1.导柱 2.固定外模(母模) 3分流子镶套 4.分流子5固定内模6角销7滑块挡片 8滑块9.可动内模10.可动外模(公模) 11.模脚12.顶出板13.顶出销承板14.回位销 15.导套 2.压铸模具结构设计应注意事项 (1)模具应有足够的刚性,在承受压铸机锁模力的情况下不会变形。 (2)模具不宜过于笨重,以方便装卸修理和搬运,并减轻压铸机负荷。 (3)模穴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接近压铸机合模力的中心,以防压铸机受力不均,造成锁模不密,铸件产生毛边。 (4)模具的外形要考虑到与压铸机的规格的配合: (a)模具的长度不要与系杆干涉。 (b)模具的总厚度不要太厚或太薄,超出压铸机可夹持的范围。 (c)注意与料管(冷室机)或喷嘴(热室机)之配合。 (d)当使用拉回杆拉回顶出出机构时,注意拉回杆之尺寸与位置之配合。 (5)为便于模具的搬运和装配,在固定模和可动模上方及两侧应钻螺孔,以便可旋入环首螺栓。 3 内模(母模模仁) (1)内模壁厚 内模壁厚基本上不必计算其强度,起壁厚大小决定于是否可容纳冷却水管通过,安排溢流井,及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可攻螺纹,以便将内模固定于外模。由于冷却水管一般直径约10mm,距离模穴约25mm,因此内模壁厚至少要50mm。内模壁厚的参考值如下表。 内模的高度应该比外模高出0.05-0.1mm,以便模面可确实密合,并使空气可顺利排出。其与外模的配合精度可用H8配h7,如下图所示。 (3)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 分流子的功用是将熔汤由压铸机导至模穴内,因此其高度视固定模的厚度而定。分流子的底部与内模相接,使流道不会接触外模,如下图,内模与分流子的配合可用H7配h6。 4外模 (1)固定外模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端盖塑料模具设计 系部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 班级模具081班 学生姓名韩雪飞 学号081304129 指导教师于智宏 2011年 3 月15 日 目录 绪论…………………………………………………………………………………… 1

一、模塑工艺工艺规程的编制 (2) 1.塑件工艺性分析 (2)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 1.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3) 1.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3) 1.4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4) 1.5塑件成型设备的选取 (4) 二、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5) 2.1分型面选择 (5) 2.2.1确定型腔数目和排列方式 (6) 2.2.1.1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量 (6) 2.2.1.2按注射机的注塑量确定型腔数量 (6) 2.2.2型腔的排列方式 (7) 2.3浇注系统的设计 (8) 2.4.推出机构的设计 (9) 2.5凹模的设计 (10) 三、端盖注塑模具的有关计算 (11) 四、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

计 (12) 五、模具闭合高度确定 (13) 六、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3) 七、注塑模具的安装和调试 (13) 八、结论 (16) 九、参考文献 (17)

绪论 大学三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及所掌握的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换型不断加快。使模具的需要补断增加。而对模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模具工业才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年,不仅国有模具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个体)模具企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但与需求相比,显然供不应求,其主要缺口集中于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领域。由于在模具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生产能力等方面,中国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每年需要大量进口模具。中国模具产业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今后更要着重于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调整方面,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档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大,主要表现在,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一般模具产品;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专业模具厂数量及其生产能力增加;“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目前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经过在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洛阳中国一拖的生产实习,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并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相关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将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困难,但有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相信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老师指正

压铸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姓名:吴远发学号:080803110033 年级:成形082 任课教师: 丁旭

目录 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2) 第二章选用分型面及浇注系统 (3) 第三章压铸机的选用 (4) 第四章计算压铸模成型部分尺寸 (6) 第五章设计零件图 (8)

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图1所示为管接头零件图,材料为YL102,按卧式冷室压铸机设计压铸模。 图1 管接头零件图 该零件结构简单,但是两端存在凸台,不利于分型,因此在压铸模具设计时需要设计抽芯机构抽芯。零件表面大部分为圆柱曲面和平面,用一般的机械加工模具即可得到。铸件壁厚基本均匀,铸造难度适中。零件未标注尺寸公差,按要求公差取IT12级,用压铸方法生产该零件能达到相应的尺寸要求。压铸材料为ZL102,为压铸铝合金,可以作为该零件的材料,查手册可知道,其平均收缩率为0.7%。

第二章选用分型面及浇注系统 该零件形状为一圆筒两端带凸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如图所示的分型面。该零件在卧式冷室压铸机上成型,零件的两端不利于脱模,采用抽芯机构,如图所示。 图2 分型面的确定

图3 浇注系统的确定 第三章 压铸机的选用 计算主胀型力F 主= 10 AP ,查表取该零件的压射比压P 为90Mpa 。面积A 为铸件及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经估算,A 约为40cm 2。所以F 主=90×1÷10=360KN 。 计算分胀型力F 分=∑( 10 P 芯A tan α),F 分=2×(50×90÷10)tan1o=15.7KN; α为楔紧块的楔紧角。 计算锁模力F 锁≥K (F 主+F 分)=1.25×(360+15.7)=470KN 。 现在预选用J1118H 型压铸机,其主要参数:锁模力为1800KN 最大压射力Fmax 为200000N ,现在去压室直径为40mm ,则其对应的最大压射比P: P=4Fmax ×10-6/πD=6 210 4014.3200000 4-???×10-6=159Mpa 。 校核锁模力:F 主=159×40÷10=636KN F 分=159×50÷10=795KN

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A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工件名称:手柄 工件简图: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A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φ8mm的孔和5个φ5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3.5mm(大端4个φ5mm的孔与φ8mm孔、φ5mm的孔与R16mm外圆之间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 3.5mm 接近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3.2mm,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不方便。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3、主要设计计算 (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设计级进模,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手柄的形状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直排时材料利用率低,应采用直对排,如图8.2.2手柄排样图所示的排样方法,设计成隔位冲压,可显著地减少废料。隔位冲压就是将第一遍冲压以后的条料水平方向旋转180°,再冲第二遍,在第一次冲裁的间隔中冲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边值取 2.5mm和 3.5mm,条料宽度为

压铸模具设计简介

一、压铸简介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一种将熔融合金液倒入压室内,以高速充填钢制模具的型腔,并使合金液在压力下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压铸区别于其它铸造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压和高速。①金属液是在压力下填充型腔的,并在更高的压力下结晶凝固,常见的压力为15—100MPa。②金属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还可超过80米/秒,(通过内浇口导入型腔的线速度—内浇口速度),因此金属液的充型时间极短,约0.01—0.2秒(须视铸件的大小而不同)内即可填满型腔。压铸机、压铸合金与压铸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1、压铸机(1)压铸机的分类压铸机按压室的受热条件可分为热压室与冷压室两大类。而按压室和模具安放位置的不同,冷室压铸机又可分为立式、卧式和全立式三种形式的压铸机。热室压铸机立式冷室卧室全立式(2)压铸机的主要参数a合型力(锁模力)(千牛)————————KN b压射力(千牛)—————————————KN c动、定型板间的最大开距——————————mm d动、定型板间的最小开距——————————mm e动型板的行程———————————————mm f大杠内间距(水平×垂直)—————————mm g大杠直径—————————————————mm h顶出力——————————————————KN i顶出行程—————————————————mm j压射位置(中心、偏心)——————————mm k一次金属浇入量(Zn、Al、Cu)———————Kg l压室内径(Ф)——————————————mm m空循环周期————————————————s n铸件在分型面上的各种比压条件下的投影面积注:还应有动型板、定型板的安装尺寸图等。2、压铸合金压铸件所采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于黑色金属(钢、铁等)由于模具材料等问题,目前较少使用。而有色合金压铸件中又以铝合金使用较广泛,锌合金次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压铸有色金属的情况。(1)、压铸有色合金的分类受阻收缩混合收缩自由收缩 铅合金-----0.2-0.3% 0.3-0.4% 0.4-0.5% 低熔点合金锡合金锌合金--------0.3-0.4% 0.4-0.6% 0.6-0.8% 铝硅系--0.3-0.5% 0.5-0.7% 0.7-0.9% 压铸有色合金铝合金铝铜系 铝镁系---0.5-0.7% 0.7-0.9% 0.9-1.1% 高熔点合金铝 锌系镁合金----------0.5-0.7% 0.7-0.9% 0.9-1.1%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第一步:对制品2D图及3D图的分析,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品的几何形状。 2、制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3、制品的技术要求(即技术条件)。 4、制品所用塑料名称、缩水及颜色。 5、制品的表面要求。 第二步: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料制品的大小及生产批量。设计人员在选择注射机时,主要考虑其塑化率、注射量、锁模力、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注射机拉杆内间距)、容模量、顶顶出形式及定出长度、动模托板移动行程。倘若客户已提供所用注射剂的型号或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参数进行校核,若满足不了要求,则必须与客户商量更换。 第三部: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排列 模具型腔数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侧抽芯)、制品精度、批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 型腔数量主要依据以下因素进行确定: 1、制品的生产批量(月批量或年批量)。 2、制品有无侧抽芯及其处理方法。 3、模具外形尺寸与注射剂安装模具的有效面积(或注射机拉杆内间距)。 4、制品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5、制品的投影面积与锁模力。 6、制品精度。 7、制品颜色。 8、经济效益(每套模的生产值)。 以上这些因素有时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型腔数量确定之后,便进行型腔的排列,以及型腔位置的布局。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镶件型芯的设计以及热流道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由于分型面及浇口位置的选择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最完美的设计。 第四步: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在一些国外的制品图中已作具体规定,但在很多的模具设计中要由模具人员来确定,一般来讲,在平面上的分型面比较容易处理,有时碰到立体形式的分型面就应当特别注意。其分型面的选择应遵照以下原则: 1、不影响制品的外观,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制品,更应注意分型面对外观的影响。 2、利于保证制品的精度。 3,、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先复机构。 4、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5、利于制品的脱模,确保在开模时使制品留于动模一侧。 6、便于金属嵌件。 在设计侧向分型机构时,应确保其安全可靠,尽量避免与定出机构发生干扰,否则在模具上应设置先复机构。 第五步: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以上内容全部确定之后,便根据所定内容设计模架。在设计模架时,尽可能地选用便准模架,确定出标准模架的形式、规格及A、B板厚度。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二次分型机构及精密定位用标准组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模具时,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商品化,随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是极其有利的。 买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和刚性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六步: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的设计包括主流道的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广达电脑铝镁合金压铸模流道设计参考2010版

工作说明书版次 A 壓鑄模流道設計標準作業規範 页数 壓鑄模 流道設計 標準作業規範 发行日期修订日期原发行单位核准审查拟稿

工作说明书版次 A 壓鑄模流道設計標準作業規範 页数1 目 錄 前言 一、 模具流道設計基本流程 二、 模具流道設計前相關資料 2.1、說明 2.2、設計時产品3D电子档确认及檢討 2.3、壓鑄機車壁圖設計確認及要求事由 2.4、产品外观面及特殊要求确认方能設計流道 2.5、产品流道設計及模流分析 三、 模具流道設計分析 3.1、模具流道设计要点 3.2、流道分析与检讨 四、 流道設計(鎂鋁鋅流道設計) 4.1、鎂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1.1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4.1.2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下) 4.1.3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下) 4.1.4 鎂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中) 4.1.5 鎂合金流道設計(150t)(灌口置中) 4.1.6 鎂合金流道設計(200t)(灌口置中) 4.1.7 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中) 4.1.8 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中)

X X科技(y y)有限公司 作业办法/规定(续页)编号 工作说明书版次 A 壓鑄模流道設計標準作業規範 页数2 4.1.9 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中) 4.1.10鎂合金流道設計(350t)(灌口置下) 4.1.11鎂合金流道設計(500t)(灌口置下) 4.1.12鎂合金流道設計(650t)(灌口置下) 4.2、鋁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2.1鋁合金流道設計(125t)(灌口置下) 4.2.2鋁合金流道設計(250t)(灌口置下) 4.3、鋅合金壓鑄模設計標準化 4.3.1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中) 4.3.2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中) 4.3.3 鋅合金流道設計(75t)(灌口置下) 4.3.4 鋅合金流道設計(100t)(灌口置下) 五、產品豎流道長度限制規範標準化 5.1、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1.1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150t,200t) 5.1.2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350t,500t,650t)(12”,13.4”,15”) (產品尺寸) 5.1.3 鎂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500t.650t)(17”,19”)(產品尺寸) 5.2、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2.1 鋅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75t,100t) 5.3、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標準化 5.3.1 鋁合金豎流道長度設計限制(125t,250t) 六、模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 6.1鎂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具結構 設計規範標準化。 6.1.1鎂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 具結構設計規範標準化(模具無滑結構)。 6.1.2合金(125T,150T,200T),鋅合金(75T,100T),鋁合金(125T,250T)模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讲解.doc

第二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 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 二、微型汽车水泵叶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一、摩托车侧盖前支承冲压工艺设计 图12-1所示为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材料Q215钢,厚度1.5mm,年生产量5万件,要求编制该冲压工艺方案。 ⒈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 mm的凸包定位且焊接组合在车架的电气元件支架上,腰圆孔用于摩托车侧盖前支承零件是以2个9.5 侧盖的装配,故腰圆孔位置是该零件需要保证的重点。另外,该零件属隐蔽件,被侧盖完全遮蔽,外观上要求不高,只需平整。

图12-1侧盖前支承零件示意图 该零件端部四角为尖角,若采用落料工艺,则工艺性较差,根据该零件的装配使用情况,为了改善落料的工艺性,故将四角修改为圆角,取圆角半径为2mm。此外零件的“腿”较长,若能有效地利用过弯曲和校正弯曲来控制回弹,则可以得到形状和尺寸比较准确的零件。 腰圆孔边至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为2.5mm。大于材料厚度(1.5mm),从而腰圆孔位于变形区之外,弯曲时不会引起孔变形,故该孔可在弯曲前冲出。

⒉确定工艺方案 首先根据零件形状确定冲压工序类型和选择工序顺序。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剪切(或落料)、冲腰圆孔、一次弯曲、二次弯曲和冲凸包。其中弯曲决定了零件的总体形状和尺寸,因此选择合理的弯曲方法十分重要。 (1) 弯曲变形的方法及比较该零件弯曲变形的方法可采用如图12-2所示中的任何一种。 第一种方法(图12-2a)为一次成形,其优点是用一副模具成形,可以提高生产率,减少所需设备和操作人员。缺点是毛坯的整个面积几乎都参与激烈的变形,零件表面擦伤严重,且擦伤面积大,零件形状与尺寸都不精确,弯曲处变薄严重,这些缺陷将随零件“腿”长的增加和“腿”长的减小而愈加明显。 第二种方法(图12-2b)是先用一副模具弯曲端部两角,然后在另一副模具上弯曲中间两角。这显然比第一种方法弯曲变形的激烈程度缓和的多,但回弹现象难以控制,且增加了模具、设备和操作人员。 第三种方法(图12-2c)是先在一副模具上弯曲端部两角并使中间两角预弯45°,然后在另一副模具上弯曲成形,这样由于能够实现过弯曲和校正弯曲来控制回弹,故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度高。此外,由于成形过程中材料受凸、凹模圆角的阻力较小,零件的表面质量较好。这种弯曲变形方法对于精度要求高或长“脚”短“脚”弯曲件的成形特别有利。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进行冲压生产的重要技术准备工作。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应结合工厂的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 从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劳动强度、环境的保护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和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 以使冲压件的生产在保证达到设计图样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冲压的工艺成本和保证安全生产。 一般来讲,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包括: 1?工艺设计 (1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 根据冲压件产品图,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2 确定工艺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一 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通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 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寿命高低、生产成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此外,了解零件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对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有帮助的 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等。计算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工艺参数可以计算得比较准确,如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等;

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

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压铸模具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内容 1、带浇铸系统的铸件图设计 2、模具型腔部分设计 二、压铸机的选择 铸件材料:铝合金冲头直径d=Ф40 铸件体积V1=3.14x120x28 -3.14x108x20=133387.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射力Fy=P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4200N 压射比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5 L为压射室长度350 冲头直径d=Ф40 压射室合金溶液体积:V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L/4=4396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充满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7% 铸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浇注系统与溢流槽的面积取铸件的30%)A=A1(1+0.3)=188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胀模力F=pA=75x18812=1410900N 合模力(锁模力)实际压铸时要率大于胀模力 三、浇铸系统的设计

铸件的平均壁厚b=7.6mm 填充时间t=0.2s (查铸造手册)填充速度v=30m/s(查铸造手册) 铝合金的密度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浇注金属液的重量G=G1(铸件重量)+G2(浇注系统和溢流槽的重量) G1=ρV1=320.2g G2=10%G1=32g G=352.3g 1)内浇口的尺寸 内浇口的截面积Ag=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0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8.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浇口深度D=2mm 则宽度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9.5≈40mm(取整) 2)横浇道的尺寸 横浇道的截面积取Ar=3Ag(查铸造手册) 深度D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7≈10mm(查铸造手册) 则宽度C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4.3≈24mm(查铸造手册)横浇道长度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xCr=40mm 取L=50mm(查铸造手册) 横浇道设计成扇形横浇道 3)直浇道的尺寸 冲头直径d=Ф50 浇口套尺寸如图(查铸造手册) 4)溢流槽的设计 参照铸造手册:全部的溢流槽的溢流口截面积的总和An应等于内浇口截面积Ag 的60%~70% 取An=0.7Ag=0.7x78.4≈5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计3个弓形溢流槽每个溢流口的截面积为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

压铸模具设计实例 前言: 本章将藉由几个例子,介绍压铸模具设计的程序,及设计时所应考虑的一些因素。经由实际的计算,读者可以知道一些设计参数的来源,最后每个例子都会有一套模具图供读者参考, 以便了解压铸模具的实际结构。 1铝合金气压缸盖模具设计实例 1.1.1 方案设计 1. 铸件基本数据体积=116cm3(由计算得知) 材质=ADC12 铸件投影面积=65m M 65mm= 4225mfri 图1.1铝合金气压缸盖铸品图 2. 模具设计参数 铝合金气压缸盖最薄处平均厚度为3mm根据前面章节所述充填时间范围在0.05?0.10秒之间(表2.2 ),在此取充填时间为0.06秒。 依据前面章节所述浇口速度范围在34m/sec?43m/sec (表2.5 ),在此取浇口速度为 36m/sec。 所需浇口面积Ag: —充填伯積〔含迤井1 ■ L 充填時間册口速度 A匚A■制

含溢流井) 0.06t&)x36(rfl/3ec) 依据前面章节所述浇口厚度范围1.5?2.5mm(表2.8 ),因为在分模面浇口处铸件壁较厚,在此取浇口厚度为2.5mm浇口长度25mm 所需逃气道面积Av: A申N 丄* Ag ? 取加 =21 nun1 3. 射出条件计算 锁模力: 此铸件属于有气密性要求之耐压铸件,故铸造压力选定为800kg/cm2 (表2.1 ) 所需锁模力二铸造压力X铸造投影面积(包含铸件、料头、流道、溢流井等,约略估算相当于铸件投影面积的两倍) =800(kg/cm2)X 42.25(cm 2)X 2 =67600(kg) =76.6 吨 据此数据可选择锁模力适当的压铸机 考虑压铸锁模力安全系数,在此例中我们选择125吨冷室压铸机,使用直径50mn之柱塞头。压铸机柱塞头高速速度Vp: 无塡醴哨〔;「;;「」: P充塡時間X拄塞頭面積 =1J3 m/scc 4. 流道设计

压铸件设计规范

?压铸件设计规范 ?一、壁厚 压铸件的壁厚对铸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以铝合金为例,薄壁比厚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致密性。因此,在保证铸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其壁厚,并保持壁厚均匀一致。 铸件壁太薄时,使金属熔接不好,影响铸件的强度,同时给成型带来困难;壁厚过大或严重不均匀则易产生缩瘪及裂纹。随着壁厚的增加,铸件内部气孔、缩松等缺陷也随之增多,同样降低铸件的强度。 压铸件的壁厚一般以2.5~4mm为宜,壁厚超过6mm的零件不宜采用压铸。 推荐采用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见表1。 表1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 我司现使用的绝大多数为铝压铸件,其壁厚一般控制在2.0~2.5mm。 二、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 1)铸造圆角 压铸件各部分相交应有圆角(分型面处除外),使金属填充时流动平稳,气体容易排出,并可避免因锐角而产生裂纹。对于需要进行电镀和涂饰的压铸件,圆角可以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涂料堆积。 压铸件的圆角半径R一般不宜小于1mm,最小圆角半径为0.5 mm,见表2。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见表3。

表2 压铸件的最小圆角半径(mm) 我司现采用的圆角一般取R1.5。 表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mm) 说明:①、对锌合金铸件,K=1/4;对铝、镁、合金铸件,K=1/2。 ②、计算后的最小圆角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脱模斜度 设计压铸件时,就应在结构上留有结构斜度,无结构斜度时,在需要之处,必须有脱模的工艺斜度。斜度的方向,必须与铸件的脱模方向一致。推荐的脱模斜度见表4。

表4 脱模斜度 说明:①、由此斜度而引起的铸件尺寸偏差,不计入尺寸公差值内。 ②、表中数值仅适用型腔深度或型芯高度≤50mm,表面粗糙度在Ra0.1,大端与小端尺寸的单面差的最小值为0.03mm。当深度或高度>50mm,或表面粗糙度超过Ra0.1时,则脱模斜度可适当增加。 我司现采用的脱模斜度一般取1.5°。 一般采用的加强筋的尺寸按图1选取: t1=2 t /3~t;t2=3 t /4~t; R≥t/2~t; h≤5t;r≤0.5mm (t—压铸件壁厚,最大不超过6~8mm)。 四、铸孔和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 1)铸孔 压铸件的孔径和孔深,对要求不高的孔可以直接压出,按表5。 表5 最小孔径和最大孔深

铝合金压铸工艺

压铸产品基本工艺流程 压铸工艺是将压铸机、压铸模和合金三大要素有机地组合而加以综合运用 的过程。而压铸时金属按填充型腔的过程,是将压力、速度、温度以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得到统一的过程。模具结构设计、热处理工艺、模具制造及模具装配对铝合金压铸模寿命的影响。 压铸工艺流程图示

1.11压铸工艺原理 压铸工艺原理是利用高压将金属液高速压入一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而形成铸件。冷、热室压铸是压铸工艺的两种基本方式,其原理如图1-1所示。冷室压铸中金属液由手工或自动浇注装置浇入压室内,然后压射冲头前进,将金属液压入型腔。在热室压铸工艺中,压室垂直于坩埚内,金属液通过压室上的进料口自动流入压室。压射冲头向下运动,推动金属液通过鹅颈管进入型腔。金属液凝固后,压铸模具打开,取出铸件,完成一个压铸循环。 1.12压铸工艺的特点 优点 (1)可以制造形状复杂、轮廓清晰、薄壁深腔的金属零件。。压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达Ra0.8—3.2um,互换性好。 (2)材料利用率高。由于压铸件的精度较高,只需经过少量机械加工即可装配使用,有的压铸件可直接装配使用。生产效率高。由于高速充型,充型时间短,金属业凝固迅速,压铸作业循环速度快。方便使用镶嵌件。 (3)缺点 (1)由于高速填充,快速冷却,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致使压铸件常有气孔及氧化夹杂物存在,从而降低了压铸件质量。不能进行热处理。 (2)压铸机和压铸模费用昂贵,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3)压铸件尺寸受到限制。压铸合金种类受到限制。主要用来压铸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及铜合金。 1.13压铸工艺的应用范围 压铸生产效率高,能压铸形状复杂、尺寸精确、轮廓清晰、表面质量及强度、硬度都较高的压铸件,故应用较广,发展较快。目前,铝合金压铸件产量较多,其次为锌合金压铸件。 第二章压铸合金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毕业设计34电机端盖压铸模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图 如图1-1所示制件为电机端盖,材料为锌合金,属大批量生产。 图1-1 一、该压铸件的材料分析和工艺性分析 1. 材料分析 该产品的成型材料是锌合金,该材料密度大,铸造性能好,可压铸复杂的零件,压铸时不粘模,压铸件表面易镀Cr、Ni等金属,机械切削性能好,但易老化,抗腐蚀性能不高。 2. 工艺性分析 1)锌合金压铸,其锌不容易就粘在模具表面上。 2)该压铸件壁厚比较均匀,各个孔小且浅,工艺性好。 3)为了方便加工与成型及脱模,型腔、型芯均采用组合式结构。 4)该压铸件是一般精度等级。为降低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应采一模一腔,且需要对压铸件去除浇口废料。 二、拟定的成型工艺 1.成型方法 该压铸件采用冲头下压式全立式压铸机压铸。 2.各工艺参数 1)经查教材(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32页表3.2可知压射比压为30Mpa

2)经查教材第33页表3.4可知压射冲头空行程压射速度为0.3~0.5m/s 3)经查教材第34页表3.5可知充填速度为15 m/s 4)经查教材第36页表3.7可知持压时间3~4s 5)经查教材第36页表3.8可知留模时间推荐值为7~12s 6)经查教材第37页表3.9可知浇注温度为410~540C 。 7)经查教材第38页表3.10可知模具预热温度130~180C 。 和工作温度180~200C 。 3. 确定型腔数目 1)为降低设计难度和设计周期,应采单型腔,且需要对压铸件去除浇口废料。 2)计算压铸的体积和重量 通过三维制图PRO/E 软件测量得: 单件压铸件投影面积 S=14257㎜2 ;体积V=153645㎜3 查有关资料可知Al 的密度为6.8g/cm 3 则压铸件重量m=1044.8g 三、初选压铸机 1.压铸机的锁模力 模具型腔胀型力中心与压铸机压力中心重合时压铸机锁模力 S F K ≥Z N (F +F ) 式中 S F —压铸机锁模力,N ; Z F —作用于模具型腔且垂直与分型面方向的胀型力,N ; N F —作用于滑快楔紧块面上的法向压力,N ; K —安全系数(一般取K=1~1.3) 型腔胀型力 Z F =P (123A +A +A ) 式中 P —最终的压射比压,Pa ; 1A —铸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2A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压铸件投影面积不重叠部分,㎡; 3A —溢流槽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压铸机所容许的压射比压 2 0.785n F p D = 式中 n p —压铸机所容许的压射比压,Pa ; F —压射力,N ; D —压室直径,m 。 n p =9500N ÷(0.785×2 0.05)≈35MPa Z F = 35MPa ×18256㎜2 ≈63MPa S F =1.15×(63 MPa +0)=72.5 MPa 2.选压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