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

课题七章第2节《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工具教学方法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1)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2)能灵活运用公式W=Fscosa。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

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

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理解功的概念,推导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对正、负功含

义的理解。

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粉笔、题纸、教科书

主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个趣闻:2006年6月29日,

紫金山天文台观察到一颗相当于400m环形运动场大小的

陨石进入地球轨道,随后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落在了一

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陨石把干硬的地面砸了一个大坑,这

就是现场拍下的照片。“砸了一个大坑”这个现象,涉及了

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功。

学生活动

1.听趣闻,产生强烈的

学习愿望,明确学习目

的。

2.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初

中已学过的功的概

念。

引入

(板书:功)

在初中,我们已经初步学过功的概念和计算,请同学3.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

新们边回忆、边完成两道填空:两个必要因素。课(1)如果一个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通过了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4.完成填空。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高中对做功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本节课,我们分四

个主题进行探究。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

对比分析,

引导扩展:高中我们已经学过位移的知识,因此,现

在我们可以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例1:下列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举铅球站着不动的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足球运动员对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做了功;

1.在老师的引导下思

考、回答问题。

2.讨论得出不同点:①

高中讲“位移”,初中

讲“距离”。②高中讲

“发生”一段位移,初

功 F 1s ,分力 F 2 的方向跟

建 C .在水平路上推着自行车前进时人对自行车做了功; 立 D .行车吊着工件水平匀速运动时,吊绳的拉力对工件做了 概 功。 中讲“通过”的距离。 3.通过分析、讨论、归

念 那么,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纳,认识做功的两个必

比较知道,主要是用“位移”代替了“距离”,用“发 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

生”代替了“通过”。 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

那么,高中对功的计算是否跟初中也有不同呢?这就 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 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二。

二:如何计算功的多少?

1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题,根据功的概念独立

1.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如何计算功的 推导功的计算公式。

多少呢?

在问题二中,由于

展示问题一:物体 m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水平向前移动的 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

迁 位移为 s ,如图所示,求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

移 拓 展 , 总 W =Fs

结 2.如果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夹 规 角,又该如何计算功的多少呢?

律 展示问题二:物体 m 在与水平方向成 α 角的力 F 的作用下,

沿水平方向向前移动的位移为 s ,如图所示,求力 F 对物体 所做的功。

动方向成一夹角 α ,可 根据力 F 的作用效果把 F 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 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 F 1,

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

F 2,如图所示:

据做功的两个要素可

3.展示学生的推导结果,点评、总结,得出功的定义式。 知:分力 F 1 对物体所做

W =Fscosα

即:力 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 位移方向垂直,对物体

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单位:F ( N )、s (m )、W (J )。

请看一个问题:

例 2:在如图所示四种情况下,物体都是在大小相同的力F

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相同的位移 s ,且θ >α ,则力 F 对物体做的功( )

(1)μ=0 (2)μ≠0 (3)μ=0 (4)μ≠0

A. W 1>W 2;

B. W 1=W 4;

C. W 1>W 4;

D. W 2>W 3

在(4)中,摩擦力做的功怎么求?是正值还是负值?

可见,功有正、负之分,正功和负功又有何区别呢?

不做功。所以,力 F 所 做的功为:

W =W 1+W 2=W 1 =F 1s=Fs cosα。

2.体会:①功是标量、

过程量;② F 一般为恒 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 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但 要求这个合力也是恒 力,若是变力,公式就 不能直接应用;③S 为力 F 作用时物体所发生的 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

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主题三。向上的位移;④要计算

功只要找F、S和α就可

以了,不必考虑物体是

做怎样的运动。

分析讨论,深化理解

三:正功和负功有何区别?

1.从数学的角度讲,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α的取值范

围是0°≤α≤180°,在这个范围之内,cosα可能大于0,可能

等于0,也可能小于0,因而,功W也就可能大于0、等于

0、或小于0,这就出现了正功和负功。从物理的角度讲,

正功和负功有什么不同呢?

请看教材:(三种方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的图片)

2.教材上图7.2—4,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重力和支持力

对小球是否做功?

3.教材上图7.2—5,人用绳子拉小车前进时,图中绳子拉

力的方向跟速度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车做什么功?

4.教材上图7.2—6,人逆着小车运动的方向用力拉小车,

拉力与小车速度方向成怎样的角度?拉力对小车做什么

功?

正功的意义是:力促进物体运动,是动力;

负功的意义是:力阻碍物体运动,是阻力。力对物体

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总之,功的正负表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效

果。

例如:在前面的陨石“砸了一个大坑”的现象中,陨

石“砸”地面的力对地面做了正功,地面对陨石的作用力

对陨石做了负功,也可以说成是陨石克服地面阻力做了正

功,正是地面对陨石的这个阻力,阻碍陨石的运动,才使

得陨石很快停止运动。

以后,我们还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讨论正功和负功

的意义。

上面所求的都是单个的力对物体做的功,如果有多个

力对物体做功,这多个力做的总功又该怎样求呢?下面我

们来探究主题四。

四:如何计算合力的功?

1.认真阅读教材,思考

老师提出的问题。

①当α=π/2时,cosα=0,

W=0。力F和位移s的方

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表示该力对物体的运动

快慢没有影响;

②当α<π/2时,cosα>0,

W>0。这表示力F对物

体做正功,它将对物体

的运动起推动作用;

③当π/2<α≤π时,cosα

<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它将对

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

用;

散1.展示问题三(拓展问题):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拉力1.思考问题,部分学生思F

1

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动位移为s,求各个力对物体做的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维功各是多少?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是多少?物体

,所受的合外力是多少?合外力所做的功是多少?尝

应2.比较各力做功的代数和与合外力所做的功,得出相应的结论: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的功

用的代数和。

任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①物体受到哪

些力的作用?②分析哪

务以教材P110例题(见图7-7)为例,我们看一下,哪些力些力对物体做功?做正

驱动,课堂小结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其中F

1

做的功为多少?

(先求合力后求功;先求各力的功后求功的代数和)。

§7-1功

功还是负功?哪些力对

物体不做功?回答老师

提出的为什么。让学生

在问题解决中理解物理

知识,掌握物理原理,

这种任务驱动式课堂小

结,有利于促进知识内

化,提升学习品质。

板书设计

一:怎样才算做了功?

1.功的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F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s。(F和s具有同体性、同过程)

二:如何计算功的多少?

1.公式:W=FScosα,α是F、s正向间的夹角,且F一般为恒力。

2.单位:F(N),s(m),W(J)。

三:正功和负功有什么不同?

①当0≤α<π/2时,做正功,是动力

②当π/2<α≤π时,做负功,是阻力

③当α=π/2时,不做功,不影响运动快慢

四:如何计算合外力的功?

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分力的功的代数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