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植物

五加科植物
五加科植物

五加科

*K5C5-10A5-10?(1-15:1-15:1)

一、主要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植物体为乔木、藤本或多年草本。叶多复生,掌状复叶、羽状复叶、或为单叶(多掌状分裂)。常有刺,茎枝的髓大,体内有分泌管或分泌腔,含挥发油、树脂、树胶或乳状汁;花整齐,多两性,稀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排成伞形花序,或再集合成圆锥状或总状花序;萼齿小,花冠绿白色或黄绿色,子房下位,子房室与心皮同数,心皮1~15,合生,常2~5室,每室有一倒生胚珠;花瓣5~10,分离,有时顶部连合成帽状;雄蕊与花瓣同数,互生,稀为花瓣的二倍或更多;花盘位于子房顶部;虽花小而色不艳,但具香味,花盘隆起且分泌组织发达,伞形花序(或其他花序)常再密集成鲜明而突出的大圆锥花序,适应虫媒传粉,果实为浆果或具多核之核果,鸟类传播种子。种子有丰富胚乳,胚小。染色体:X=11,12,13。

二、代表性植物的具体介绍

1、人参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雄蕊5,花丝短,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头2裂。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个,扁圆形,黄白色。

临床应用:1.元气虚脱证。该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回阳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该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以补气养阴。2.肺脾心肾气虚证。该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药同用。

2、鹅掌柴

亦称伞树(umbrella tree)。常绿大乔木或灌木,栽培条件下株高30~

80cm不等,在原产地可达40m。分枝多,枝条紧密。掌状复叶,小叶5~9枚,椭圆形,卵状椭圆形,长9~17cm,宽3~5cm,端有长尖,叶革质,浓绿,有光泽。花小,多数白色,有香气,花期冬春;浆果球形,果期12月至翌年1月份。

临床应用:祛风止痛;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肿痛;骨折。

3、丁桐皮

也名刺楸。伞形花序合成顶生的圆锥花丛,直径15~25厘米;伞梗长4~14厘米;花梗长5~12毫米;萼光滑,具五齿;花瓣5,三角状圆卵形,呈镊合状排列;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愈合呈圆筒状,先端2裂宿存。

果实近于圆球形,直径约5毫米。蓝黑色种子2颗,扁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临床应用:1.祛风,除湿,杀虫,活血。2.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2.治腰膝疼痛,风寒湿痹及疥癣。3.治恶疮,疽瘘,痈肿,疳痔,咳逆上气,口疮。4.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关节炎。

4、辽东楤木

小乔木,高1.5~3米。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渐脱落;小枝淡黄色,疏生细刺。叶大,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长可达1米,常集生于枝端;叶柄有刺;小叶多数,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5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或微心形,边缘为粗阔的大牙齿或为尖锐小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粉绿带灰蓝色。由多数小伞形花序合咸圆锥花序,大而密,主轴短,长2~5厘米,花轴及花梗上密生短柔毛;苞片披针形;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淡黄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离生。浆果状核果,球形,黑色,径约4毫米,花柱宿存。花期7~8月。果期9月。

临床应用:芽用于健胃,止泻,利水。治胃痉挛,痢疾,水肿。其根皮可补气活血,健脾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气虚无力,颅外伤后无力综合症,肾虚,阳痿,风湿痛,胃痛,肝炎,消渴,肾炎水肿。

5、常春藤

常绿吸附藤本。茎枝有气生根,幼枝被鳞片状柔毛。叶互生,两裂,长10cm,宽3~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3浅裂;花枝上的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表,长5~12cm,宽1~8cm,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伞形花序单生或2~7个顶生;花小,黄白色或绿白色,花5数;子房下位,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圆球形,浆果状,黄色或红色。花期5~8月,果期9~11月。

临床应用: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平肝,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肝炎、头晕、口眼蜗斜、衄血、目翳、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痈疽肿毒,荨麻疹,湿疹。

6、刺五加

落叶灌木,高1~6m。茎密生细长倒刺。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稀4或3,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或锯齿。伞形花序顶生,单一或2~4个聚生,花多而密;花萼具5齿;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或卵形,干后具5棱,有宿存花柱。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临床应用: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对于脾肾脏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尤为有效。阴虚火旺者忌服。

7、三七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临床应用:止血;散血;定痛。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孕妇忌服。

8、八角金盘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茎光滑无刺。叶柄长10-30cm;叶片大,革质,近圆形,直径12-30cm,掌状7-9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疏离粗锯齿,上表面暗亮绿以,下面色较浅,有粒状突起,边缘有时呈金黄色;侧脉搏在两面隆起,网脉在下面稍显著。圆锥花序顶生,长

20-40cm;伞形花序直径3-5cm,花序轴被褐色绒毛;花萼近全缘,无毛;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2.5-3mm,黄白色,无毛;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1胚球;花柱5,分离;花盘凸起半圆形。果产近球形,直径5mm,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4月。

临床作用: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治:治跌打损伤。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孕妇慎用。

9、食用土当归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长圆柱状根茎;地上茎高0.5-3米,粗壮,基部直径可达2厘米。叶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叶柄长15-30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锥形,长约3毫米,边缘有纤毛;羽片有小

叶3-5; 小叶片膜质或薄纸质,长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至心形,侧生小叶片基部歪斜,上面无毛,下面脉上疏生短柔毛,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有放射状脉3条,中脉有侧脉6-8对,上面不甚明显,下面隆起而明显,网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小叶柄长达2.5厘米,顶生的长可达5厘米。圆锥花序大,顶生或腋生,长达50厘米,稀疏;分枝少,着生数个总状排列的伞形花序;伞形花序直径1.5-2.5厘米,有花多数或少数;总花梗长1-5厘米,有短柔毛;苞片线形,长3-5毫米;花梗通常丝状,长10-12毫米,有短柔毛;小苞片长约2毫米;花白色;萼无毛,长 1.2-1.5毫米,边缘有5个三角形尖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长约2毫米;子房5室;花柱5,离生。果实球形,紫黑色,直径约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离生或仅基部合生。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临床应用:根状茎入药,可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消肿。用于风湿腰腿痛,腰肌痨损。祛风活血的效果极佳。

10、通草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m。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茎贿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果球形,趱戏约4mm,熟时紫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2、通草与鲫鱼或猪脚一起煲烫,下奶效果更佳。3、通草加上两只海马,用沙布包好,放在老母鸡肚子使劲煮,下奶效果最佳。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1、细柱五加皮

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

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临床应用:1.其正丁醇提取物及短梗五加醇提物均能提高痛阈,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2.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12、无梗五加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纵裂纹和粒状裂纹;枝灰色,无刺或疏生刺;刺粗壮,直或弯曲。叶有小叶3-5;叶柄长3-12厘米,无刺或有小刺;小叶片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长8-18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稀重锯齿状,侧脉5-7对,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头状花序紧密,球形,直径2-3.5厘米,有花多数,5-6个稀多至10个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或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0.5-3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无梗;萼密生白色绒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卵形,浓紫色,长1.5-2毫米,外面有短柔毛,后毛脱落;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果实倒卵状椭圆球形,黑色,长1-1.5厘米,稍有棱,宿存花柱长达3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临床应用:具有祛风化湿、健胃利尿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13、马蹄参

常绿乔木,高15一25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绿褐色,有长圆形皮孔。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9一16厘米,宽3.5一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沿中脉有稀疏的星状毛或无毛,全缘,侧脉6一11对;叶柄长26厘米。穗状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7厘米,上部的花单生,无花梗,下部的花排成有梗或无梗的伞形花序,主轴粗壮,幼时花序全被淡黄色柔毛;苞片宽卵形,早落;花菩密被短柔毛,边缘5齿裂;花瓣5,淡黄色,卵形,长3毫米,外面被毛;雄蕊10,其中5枚不育;于房下位,1室,胚珠1,花柱圆锥状。果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圆形,稍侧扁,十时坚硬,木质,长4.5一5.5厘米,外果皮厚,有稍明显的纵脉。种子一粒,侧扁而弯;胚弯曲,横切面呈马蹄形。

暂无临床应用的记载。但是马蹄参对研究五加科、山茱萸科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都具有科学价值。

14、红毛五加

灌木,高1-3米;枝灰色;小枝灰棕色,无毛或稍有毛,密生直刺,稀无刺;刺下向,细长针状。叶有小叶5,稀3;叶柄长3-7厘米,无毛,稀有细刺;小叶片薄纸质,倒卵状长圆形,稀卵形,长2.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狭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不整齐细重锯齿,侧脉约,对,两面不甚明显,网脉不明显;无小叶柄或几无小叶柄。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1.5-2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粗短,长5-7毫米,稀长至2厘米,有时几无总花梗,无毛;花梗长5-7毫米,无毛;花白色;萼长约2毫米,边缘近全缘,无毛;花瓣5,卵形,长约2毫米;雄蕊5,花丝长约2毫米;子房5室;花柱5,基部合生。果实球形,有5稜,黑色,直径8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临床应用:其树皮入药,能祛风湿,通关节,强筋骨。其具有抗炎、止痛、抗缺氧,适应原样及免疫调节作用。

15、西洋参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较人参短,根肉质,呈纺锤形,少有分技状。茎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项;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换形,边缘具粗锯齿。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等片绿色,钟状;花瓣5,绿白色。浆果,扁圆形,呈对状,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根部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临床应用: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16、树参

五加科小乔木,高2—8米;树皮灰褐色。叶革质或厚纸质,密生粗大、半透明、红棕色腺点,叶形变化大,不分裂叶通常椭圆形,长7-10厘米,宽1.5-4.5厘米;分裂叶为倒三角形,2-3深裂或浅裂;三出脉,侧脉4—6对。伞形花序单生或2—5枚聚生成复伞形花序;子房5室。果长圆形或近球形,熟时红色,具5棱,每棱各有纵脊3条,宿存花柱。乔木或灌木。叶无毛,有许多半透明红

棕色腺点,二型,不裂或掌状深裂;不裂叶生于枝下部,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4.5厘米;分裂叶生于枝顶,倒三角形,有2~3掌状深裂;全缘或有锯齿,三出脉。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5个组成复伞形花序;萼缘有5细齿;花瓣5,淡绿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果几球形,有5棱,每棱又有纵脊3条。

临床应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壮筋骨、活血。用于瘫痪、偏头痛,臂丛神经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痈疖,小儿麻痹后遗症,月经不调。常用量15g~60g用其根茎浸酒服,有祛风湿、通经络、散淤血、壮筋骨之效,治风湿痹痛、偏头痛及痈疖等。树参根、树皮功效同茎枝。叶有清热止渴作用。

17、幌伞枫

幌伞枫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根皮肥厚多汁,浅褐色。树干直立少分枝,表皮粗糙,灰黑色,有纵裂和横纹。多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纸质,椭圆形,长6~12厘米,全缘,两面无毛;侧脉6~10对;叶柄长15~30厘米。花数朵排成小伞形化序,花序复排列在10~20厘米的分枝上而组成大圆锥花序,全部密被褐色星状柔毛;萼有毡毛,几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齿;花瓣5;雄蕊5;子房2室,花柱2,离生。高达30m,树冠近球形,树皮淡褐色。3-5回羽状复叶,长1m余,小叶椭圆形,长5.5-13cm。伞形花序密集成头状,总状排列,花小、黄色,花期10-12月。果扁球形,翌年2-3月成熟。

临床应用:以根、树皮入药。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感冒,中暑头痛;外用治痈疖肿毒,淋巴结炎,骨折,烧烫伤,扭挫伤,蛇咬伤。

18、显脉罗伞

直立或蔓生灌木,高约2米;一年生枝有栗色短柔毛。叶有小叶3-4;叶柄长10-16厘米,无毛,散生细刺;小叶片纸质,长圆状椭圆形,长14-17厘米,宽5.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尖,侧生小叶片基部歪斜,外侧宽,两面均无毛,边缘有锯齿,侧脉约10对,两面均隆起而明显,网脉也隆起而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圆锥花序顶生,短而稀疏,长4-9厘米,只有几个伞形花序;主轴和分枝有棕色短柔毛,疏生或密生细刺;伞形花序直径约2.5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4.5厘米,花梗长1-1.5厘米,均密生栗色长毛;苞片卵形,先端渐尖,长5-7毫米,密生栗色长毛;小苞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白色;萼有锈色短柔毛,长约2毫米,边缘有5个三角形的齿;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长2.5-3毫米,初有锈色短柔毛,后毛脱净或仅先端有残留的毛;雄蕊5;子房2室,稀3-4室;花盘隆起,半球形;花柱合生成柱状,长1-1.2毫米。花期10月。

临床应用:可以祛风湿;通经络;壮阳。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阳痿。

19、五叶参

落叶乔木或藤状灌木,高3—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暗紫褐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连叶柄长20—30厘米,有小叶3—5;小叶纸质或亚革质,椭圆状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而略偏斜,边缘具刺毛状锯齿,两面平滑,下面仅沿脉腋被短柔毛,侧脉6—10对,上面略明显,下而隆起;小叶柄长3—10毫米,被柔毛。伞房花序顶生,长6-12厘米,有6—12个分枝,总轴长5-15毫米;分枝除顶端生1伞形花序外,上端还有1—4个伞形花序轮生,被短柔毛。伞形花序有花多数;小花梗长5-10毫米,被短柔毛或几无毛;花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萼齿5,长1-1.5毫米;花瓣5,长约2毫米,通常合生成帽状,早落;子房5室,花柱合生为柱状,长约1毫米。核果卵球形,直径3—4毫米,有5稜,褐黑色。花期5—7月,果期9—11月。

临床应用:补虚,清热,解毒。用于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20、党楠

常绿小乔木,高3—5米;枝淡黄棕色,幼时密被棕色绒毛,疏生短刺。叶大,直径30(-60)-45(-90)厘米,掌状5—9深裂;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又具小裂片,常在基部有扇形的弯缺裂片,先端渐尖至长渐尖或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或仅在下面散生棕黄色星状鳞片毛,侧脉在两面隆起;叶柄长30(-60)-90厘米,通常疏生短刺,密被棕色绒毛或无毛或仅基部被毛,具条纹;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二裂的鞘状。苞片长圆形,长2.5厘米。花序为伞形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长约30—45厘米,被铁锈色绒毛;伞形花序有花;多数,径4—5厘米;花梗长4-9厘米;花褐色,萼被铁锈色绒毛,长约4毫米,边缘具稍明显的10齿;花瓣7—12,长5毫米,常合生成一帽状体,密被铁锈色绒毛;雄蕊7—12,花丝与花瓣近等长;子房下位,7—12室,花盘肉质,花柱合生为短柱状,柱头呈钝齿状。果近球形,径1-1.2厘米,无毛,稜不明显;花柱宿存,内具7—12粒种子。花期3-5月,果期5-6月。

临床应用:叶可入药,用于跌打损伤、小便不利。消肿止痛、利尿。

常见植物科属拉丁名汇总

一.双子叶植物纲 (一)离瓣花亚纲 1. 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2. 胡椒科( Piperaceae) : 胡椒属 ( Piper) : 胡椒( Piper nigrum) 荜拨( Piper longum) 草椒属 ( Peperomia) 3.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金粟兰属( Chloranthus): 草珊瑚( Sarcandra glabra) 4. 桑科( Moraceae):桑属( Morus): 桑( Morus alba) 榕属( Ficus): 小叶榕( Ficus parvifolia ) 薜荔( Ficus pumila) 大麻属 ( Cannabis): 大麻( Cannabis sativa) 构属 ( Broussonetia):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5.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细辛属( Asarum): 细辛( Asarum sieboldii) 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 木通马兜铃 (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广防己( Aristolochia fangchi ) 6. 蓼科( Polygonaceae) 大黄属 ( Rheum):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Rheum palmatum var. tanguticum)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蓼属( Polygonum):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a) 虎杖( Reynoutria japonica) 红蓼 ( Polygonum orientale) 拳参 ( Polygonum bistorta) 萹蓄 ( Polygonum aviculare) 水蓼 ( Polygonum hydropiper) 酸模属 ( Rumex): 羊蹄 ( Rumex crispus var. japonicus) 荞麦属( Fagopyrum):荞麦 ( Fagopyrum esculentum) 7. 苋科( Amaranthaceae)牛膝属( Achyranthes):牛膝 ( Achyranthes bidentata) 土牛膝 ( Achyranthes aspera) 杯苋属( Cyathula): 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青藓属( Brachythecium/Celosia):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青葙( Celosia argentea) 8.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 商陆属( Phytolacca): 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垂序商 陆( Phytolacca americana) 9.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石竹属( Dianthus): 瞿麦( Dianthus superbus) 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繁缕属( Stellaria): 银柴胡( Stellaria dichotoma var. lanceolata) 麦蓝菜属( Vaccaria):麦蓝菜 ( Vaccaria hispanica) 10.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莲属( Nelumbo): 莲( Nelumbo nucifera) 芡属( Euryale): 芡实( Euryale ferox Salisb), 11.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乌头属( Aconitum ):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北乌头( Aconitum kusnezoffii ) 黄花乌头( Aconitum coreanum) 铁线莲属( Clematis):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ia 黄连属( Coptis):黄连( Coptis chinensis) 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a) 云南黄连( Coptis teeta) 白头翁属( Pulsatilla): 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升麻属( Cimicifuga): 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 大三 叶升麻 (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12. 芍药科( Paeoniaceae) 芍药属 ( Paeonia):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川赤芍( Paeonia anomala subsp.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刺五加栽培的适宜条件、繁育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采收的具体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xx 地区刺五加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适宜地块 野生刺五加多分布在林下或林缘腐殖土中。人工繁育、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壤土、土层厚的荒山坡地、林边空地、溪流两侧为主,也可选择房前屋后的园田地或耕地。 4 繁殖方式 4.1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4.1.1 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采摘成熟变黑的刺五加果实,趁鲜时揉搓,漂洗出成熟饱满的种子。播种用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为10.4-11.4 克,种子用多菌灵或百毒清300 倍液消毒后用3 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在10-20 度左右温度下沙藏3 个月,每隔7-10天翻动一次,约有50%左右的种子裂口时移至3 度以下低温储藏2 个月左右。 4.1.2 播种 4.1.2.1 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质壤土,地势要平坦、高燥。深翻25—30 厘米,施足底肥。南北向或东西向作床,床宽100—120 厘米,床高15—20 厘米,床长视其地块情况,有利于灌水排水即可。床土细碎,床面平整。 4.1.2.2 播种 于 4 月中旬播种。播前浇透底水。采用横床开沟条播,按行距10—15 厘米开沟,沟深4—5 厘米,将沟底压平,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种子间距离2厘米左右;也可按株行距8厘米X8厘米穴播,每穴播种子2—3粒。播后覆土2—3 厘米,稍压。床面用落叶或稻草覆盖3-5 厘米保湿。 4.1.2.3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量浇水保持床面湿润,5-7 天浇一次水,立秋后不再浇水。 除草主要靠人工用手拔草。除早、除小、除了,整个苗期床面要保持无杂草。作业道及床帮上草铲除后要清理出田外,保持床间清洁。除草时可用小铁钩将行间土壤钩松,注意不要伤及小苗根部。 追肥。为培养壮苗,生长前期适当追施一些含氮量高的肥料,生长后期适当追施一些含磷钾多的肥料。 4.1.2.4 出圃 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皆可出圃栽植。 4.2 无性繁殖

植物分类表

植物分类表 注:只列出有代表性的科属 藻类植物 蓝藻门蓝藻纲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1.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粘球藻属Gloeocapsa 粘杆藻属Gloeothece 束球藻属Gomphosphaeria 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隐球藻属Aphanocapsa 隐杆藻属Aphanothece 2.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 石囊藻属Entophysalis 3.蓝柄藻科Cyanostylon 蓝柄藻属Cyanostolonaceae 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 1.蓝枝藻科Hyellaceae 蓝枝藻属Hyella 2.宽球藻科Pleurocapsaceae 宽球藻属Pleurocapsa 颤藻目Oscillatoriales 1.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 布棱藻属Blennothrix 鞘丝藻属Lyngbya 颤藻属Oscillatoria 织线藻属Plectonema 2.席藻科Phormidiaceae 水鞘藻属Hydrocoleum 鞘丝藻属Lyngbyopsis 微鞘藻属Microcoleus 链鞘丝藻属Sirocoleum 节螺藻属Arthrospira 胶鞘藻属Phormidium 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 紫管藻属Porphyrosiphon 束藻属Symploca 束毛藻属Trichodesmium 紫管藻属Porphyrosiphon 绮藻属Pseudophormidium 束藻属Symploca 束毛藻属Trichodesmium 3.伪鱼腥藻科Pseudanabaenaceae 微丝藻属Tapinothrix 瘦鞘丝藻属Leptolyngbya 湖生蓝丝藻属Limnothrix 浮鞘丝藻Planktolyngbya 伪项圈藻属Pseudanabaena 罗氏藻属Romeria 螺旋藻属Spirulina 4.裂须藻科Schizotrichaceae 裂须藻属Schizothrix 节螺藻属Arthrospira 5.博氏藻科Borziaceae 博氏藻属Borzia 6.高门藻科Gomontiellaceae 发毛针藻属Crinalium 高门藻属Gomontiella 斯特藻属Starria 7.霍藻科Hormoscilloiceae 霍藻属Hormoscilla 念珠藻目Nostocales 1.念珠藻科Nostocaceae 念珠藻属Nostoc 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 鱼腥藻属Anabeana 2.胶须藻科Rivulariaceae 胶须藻属Rivularia 眉藻属Calothrix 3.伪枝藻科Scytonemataceae 伪枝藻属Scytonema 4.微毛藻科Microchaetaceae 微毛藻属Microchate 真枝藻目Stigonematales 1.真枝藻科Stigonemataceae 真枝藻属Stigonema 裸藻门裸藻纲 裸藻目Euglenales 1.裸藻科Euglenaceae 裸藻属Euglena 扁裸藻属Phacus 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 陀螺藻属Strombomonas 柄裸藻目Colaciales 1.柄裸藻科Colaciaceae 柄裸藻属Colacium 甲藻门纵裂甲藻纲 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 1.原甲藻科Prorocentraceae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甲藻门横裂甲藻纲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1.多甲藻科Peridiniaceae 多甲藻属Peridinium 2.角甲藻科Ceratiaceae 角甲藻属Ceratium 3.薄甲藻科Glenodiniaceae 薄甲藻属Glenodinium 丝甲藻目Dinotrichales 1.枝甲藻科Dinocloniaceae 枝甲藻属Dinoclonium 2.丝甲藻科Dinotrichaceae 丝甲藻属Dinothrix 球甲藻目Dinococcales 1.球甲藻科Dinococcaceae 球甲藻属Dissodinium 胶甲藻目Gloeodiniales 1.胶甲藻科Gloeodiniceae 胶甲藻属Gloeodinium 变形甲藻目Dinamoebidiales 1.变形甲藻科Dinamoebidiaceae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精排版)

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 一、裸子植物: 用种子进行繁殖(又称种子植物),因胚珠或种子外没有象被子植物那样的子房包着,故称裸子植物,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孢子体发达具强大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对陆地的适应性强。 1、苏铁科: 苏铁属:茎干粗短,不分枝或少分枝。叶有两种:一为呈褐色的鳞片状叶,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呈羽状的营养叶。雌雄异株,各成顶生大头状花序,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 代表植物:苏铁、华南苏铁等。 2、银杏科: 银杏属:枝有长、短枝之分,一年生的长枝呈浅棕黄色,后则变为灰白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端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呈柔荑花序状。 代表植物:银杏。 3、南洋杉科:

南洋杉属:大枝轮生,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或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 代表植物: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大叶南洋杉。 4、松科: ①雪松属:枝有长枝、短枝之分。叶针状,通常三棱形,坚硬,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叶灰绿色。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枝。代表植物:雪松。 ②松属:大枝轮生,叶有两种,一种为原生叶,呈褐色鳞片状,单生于长靶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种为次生叶,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为一束,生于苞片的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为8-12个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围,宿存或早落。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多数,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雌球花单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顶端处。 代表植物:五针松、马尾松。 5、杉科: 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雌球花单生顶端。 代表植物:杉木、柳杉、池杉、水杉。 6、柏科: ①侧柏属: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无白粉。叶为鳞片状。雌雄同株,单性,雌球花单生小枝顶端,雄球花有6对雄蕊;球果卵形,熟前绿色,肉质,种鳞顶端反尖头,成熟后变木质,开裂,红褐色。

野生刺五加籽

野生刺五加籽 功能: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小板凝聚、维持血压平稳,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和改善微循环。 2、改善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的血液流变特性。 3、对神经功能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镇静、抑制自发活动、催眠、抗惊厥。 4、临床上具有抗疲劳,促进男性生殖系统健康作用。 5、治疗抑郁症、脑血栓、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6、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其它功效 失眠、健忘、心悸、肾功能低下、体虚乏力、小便不净、腰背疼痛、脾虚、咳嗽、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血栓、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支气管炎、糖尿病、肿瘤、辐射、白血病、内分泌、风湿刺五加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滋补强壮之功能。 主要药效成分含水量多种糖甙、丁香甙、香豆精甙、多糖及果酸,是治疗体虚、咳嗽、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良药。东北刺五加籽能增加睡眠,对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效果明显,其作用与人参相似。

古代曾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对刺五加给予极高的评价。 【刺五加化学成分】含刺五加甙7和多糖等。 【性味】性温,味辛、微苦。 刺五加含有值得注意的成分:刺五加甙,其能刺激精神和身体活力。众多关于刺五加的科学出版物已证明了其抗疲劳作用,增强持久力和能力,增加机敏和学习能力。众多用法都已在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刺五加是病后康复,承受过多压力或紧张,工作过量,慢性病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以及那些需要达到生理和心理性能高峰的人中非常受欢迎的自我药疗药物。目前同样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报导指出其具有支持免疫系统,回复非正常低血压,改善循环系统,使紊乱的糖脂代谢正常化,肝部,睾丸,骨密度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谢的功效。 【功能】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和改善微循环。 2、改善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的血液流变特性。 3、对神经功能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镇静、抑制自发活动、催眠、抗惊厥。 4、临床上具有抗疲劳,促进男性生殖系统健康作用。 5、治疗抑郁症脑血栓高血脂底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细

植物科属分类汇总

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裸子植物门杉科北美红杉属:北美红杉水杉属:水杉水杉属:池杉三尖杉科 三尖杉属:三尖杉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红豆杉 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 罗汉松属:罗汉松柏科 圆柏属:圆柏扁柏属:日本扁柏侧柏属:侧柏刺柏属:刺柏松科金钱松属:金钱松松属:华山松,黑松,油松,火炬松,,红松,马尾松雪松属:雪松云杉属:云杉银杏科银杏 二.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一)离瓣花亚纲 1. 桑科( Moraceae ):桑属:桑榕属:小叶榕,薜荔大麻属:大麻构属:构树 2.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细辛属:细辛马兜铃属:马兜铃 3. 蓼科( Polygonaceae) 大黄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蓼属:何首乌,虎杖,红蓼,拳参,水蓼 酸模属:羊蹄 荞麦属:荞麦 4. 苋科( Amaranthaceae) 牛膝属:牛膝,土牛膝杯苋属:川牛膝青藓属:鸡冠花,青葙 5.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 石竹属:瞿麦,石竹繁缕属:银柴胡麦蓝菜属:麦蓝菜 6.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莲属:莲芡属:芡实 7. 毛茛科(Ranunculaceae),如牡丹 乌头属: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铁线莲属:威灵仙,棉团铁线莲黄连属:黄连 白头翁属:白头翁 升麻属:升麻 8. 芍药科( Paeoniaceae) 芍药属:芍药,川赤芍,草芍药, 牡丹 9.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小檗属:豪猪

刺,黄芦木淫羊藿属:三枝九叶草,淫羊藿, 阔叶十大功劳 鬼臼属:六角莲 南天竹属:南天竹 10.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木兰属:厚朴,凹叶厚朴,玉兰五味子属:五味子南五味子属:南五味子 11. 樟科( Lauraceae) 樟属:肉桂樟, 山胡椒属:乌药 木子属:山鸡椒 12. 罂粟科( Papaveracea)e 罂粟属:罂粟 紫堇属:延胡索白屈菜属:白屈菜 13.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 菘蓝属:菘蓝白芥属:白芥芸苔属:芥菜

植物分类学名词解释

小型叶:有1条叶脉或无脉,无叶隙、叶柄,延生起源或顶枝起源。 大型叶:多为二叉分枝的开放脉序,有叶柄、叶隙,顶枝起源。 次生根:又称侧根,主根垂直地面生长,长到一定长度后,生出许多的分枝即为次生根。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托叶3部分的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片。 两面叶:植物的叶片一般为扁平体,有背腹面之分,在两面叶中,叶肉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上下表皮也常发生差异,如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叶表面近轴面颜色为深绿色,远轴面为浅绿色。 总状花序:不分枝的花序轴上自下而上依次着生有柄的两性花,花柄等长。如紫藤、荠菜的花序。 伞房花序:变形的总状花序。其各花的花柄不等长,自下向上由长变短,使各花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如绣线菊属。 穗状花序:与总状花序不同之处在于:不分枝的花序轴上着生的是无梗的两性小花。 伞形花序:花序轴着生花柄部分极度短缩,使花着生花序轴顶端。每朵花的花柄等长,使花序的各花排成伞形。如人参。 头状花序:花序轴极度缩短膨大,扁形,铺展,着生无柄小花。菊科植物全为具总苞的头状花序。 轮伞花序:唇形花科的叶对生,每个叶腋内产生一个花序轴和花柄极短的聚伞花序,看上去好象花在节上轮生一样,称轮伞花序。如益母草 聚伞花序:有限花序,花轴顶端的花先开放,花轴顶端不再向上产生新的花芽,而是由顶花下部分化形成新的花芽,因而有限花序的花开放顺序是从上向下或从内到外。 柔荑花序:花序轴柔软下垂或直立,花后整个花序一起脱落,无花柄或具有短柄,单性花,无花被或具花被。 单体雄蕊:雄蕊群花丝结合成一体,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管。 心皮: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 离生雌蕊:多数植物雌蕊群有多个心皮,有的植物心皮彼此分离。 四强雄蕊:雄蕊6枚,外轮2枚短,内轮4枚长,十字花科特有。 二强雄蕊:雄蕊4枚,2长2短,常见于唇形科和玄参科。 等长雄蕊:雄蕊多数,分离,花丝等长。蔷薇科 合生雄蕊:花丝,花药联合 单体雄蕊(锦葵科植物):花药分离,花丝连为一体。 二体雄蕊(豆科植物)、三体、多体等。花丝联合花药分离。 花丝分离,花药联合—---聚药雄蕊(菊科植物)。 胎座:胚珠通常沿心皮的腹缝线着生在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就是胎座。 胚囊:由大孢子发育而成,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 珠心:相当于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囊。 合点:珠被、珠心、珠柄相结合的部位。 真果:纯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桃、李、杏。 假果:除了子房以外,花托、花被甚至是整个花序参与发育而成的果实。如梨、苹果等。 聚合果:离生雌蕊的每一枚雌蕊形成一小果,这样一朵花内有多枚小果聚合在一起,称聚合果。瓠果:由具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发育成的假果,花托和外果皮结合成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内

常见的20种植物

大叶女贞,又名高杆女贞,冬青,桢树,长叶女贞,蜡树,水蜡,木犀科,女贞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半常绿。幼枝及叶柄无毛或有微小短柔毛,有皮孔。叶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花梗短,花冠筒和花冠裂片略等长,花药和花冠裂片略等长。花期6月。生于海拔700—1300米处溪边或山坡下部灌木丛中。适应性强,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不耐干旱和瘠薄,适生于肥沃深厚、湿润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根系发达。萌蘖、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抗氯气、二氧化硫和氟化氢。 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长8-60厘米,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分布于西藏南部及印度和阿富汗。分布于阿富汗至印度,海拔1300-3300米地带,中国多地有栽培。

紫叶李,别名:红叶李,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原产亚洲西南部,中国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多分枝,枝条细长,开展,暗灰色,有时有棘刺;小枝暗红色,无毛;冬芽卵圆形,先端急尖,有数枚覆瓦状排列鳞片,紫红色,有时鳞片边缘有稀疏缘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极稀椭圆状披针形,长(2)3-6厘米,宽2-3(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有时混有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中脉微下陷,下面颜色较淡,除沿中脉有柔毛或脉腋有髯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中脉和侧脉均突起,侧脉5-8对;叶柄长6-12毫米,通常无毛或幼时微被短柔毛,无腺;托叶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尖,边有带腺细锯齿,早落。 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紫薇其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

东北刺五加产销分析

xx刺五加产销分析 刺五加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系东北三省道地药材,蕴藏量据全国之首。上世纪50年代之前,刺五加市场用量很少,不超过百吨,是个“小三类品种”,不为市场所重视。进入21世纪后,市场峰回路转,刺五加药用价值及用途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因此需求量逐年增长,价格连年上涨。刺五加应用范围拓宽,不但药用,还进入多个领域,并大量出口,2009年-2010年需求量(估算)已突破4000吨大关,成为药材市场上的主打品种之一,令多商刮目相看。 现将今年东北刺五加产销现状及2012-2013年后市走势分析如下,仅供业界同仁参考。 一、概述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五加参、刺五甲、五加皮等。为五加科五加属刺五加的干燥根茎或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皮中的一个药用种,原为东北三省民间草药,在20世纪60-70年代新开发药用品种,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为主产区,总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其余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产量很少。 主产区分布: xx产区: 五常、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宁安、通河、庆安、虎林、伊春、铁力、呼玛等地。 xx产区: 安图、和龙、靖宇、抚松、白山、通化、长白、吉林市等地。 xx产区: xx、xx、xx、xx等地。 二、野生资源枯竭

供应市场上的刺五加完全依靠野生。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东北三省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调查资料显示,野生刺五加蕴藏量约为1万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采挖,特别是2004年之后东北三省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开矿、修路、建房、毁林、开荒、修渠、放牧等多种人类活动,毁掉了大片刺五加林地,早年成片的刺五加如今已很少见到,部分产区已经绝迹,东北三省产量连年锐减。但国内外医药市场大量需求,产不足需,根统货价格由上世纪80年代的元(千克价,全国平均价,下同)上涨至2004年的元。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区广大群众一哄而起,成群结队开赴产区狂砍乱挖,如此年复一年,循环不已,造成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同时,产区政府出台禁挖禁运野生药材规定,以及近些年产区广大青壮年去城里务工,家中无人采药等因素,也导致野生刺五加产量减少。那么2008-2010东北三省野生刺五加产量究竟有多少?由于20多年没有进行野生药材资源普查,加之主产区跨省跨市,面积几千平方公里,涉及近百个市、县,近千个乡、镇、村、屯,难以做到精确统计。为此,笔者请教了业内资深人士,并电话连线采访了解东北三省主产区的十几位业界同仁及当地药农,还有常年在白上黑水收购药材的亳州、安国、三棵树等药市的几位前辈,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野生刺五加的产量2008-2009年为700-800吨,2010年减少至600-700 吨,今年将减少至500-600吨左右,2011年产量只有世纪初5000吨的,产量之少可见一斑。 前不久,一位去东北产地收购的老药商对笔者反映:30年前刺五加满山遍野,一个乡的收购点一个月坐等收购就可以达到百吨,不费什么劲,如今已是30年河西了,我跑了一个月,走了东三省的10个产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求亲靠友、走后门,才弄到2吨货,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老药商这番感慨道出了野生刺五加产量下降速度之快、资源枯竭之严重,充分说明刺五加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三、人工栽培滞后 市场需求刺五加,需求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也连年走高,但野生刺五加产不足需,于是高效益刺激东北产区部分林场和药农在2001年自发地开展人工栽培刺五加,总面积(估算,下同)约2000亩左右。但由于刺五加实生苗生长

植物科属分类汇总

植物科属种分类 一.裸子植物门 杉科 北美红杉属:北美红杉 水杉属:水杉 水杉属:池杉 三尖杉科 三尖杉属:三尖杉 红豆杉科 红豆杉属:红豆杉 罗汉松科 长叶竹柏 罗汉松属:罗汉松 柏科 圆柏属:圆柏 扁柏属:日本扁柏 侧柏属:侧柏 刺柏属:刺柏 松科 金钱松属:金钱松 松属:华山松,黑松,油松,火炬松, ,红松,马尾松 雪松属:雪松 云杉属:云杉 银杏科 银杏 二.被子植物门 一.双子叶植物纲 (一)离瓣花亚纲 1.桑科(Moraceae): 桑属:桑 榕属:小叶榕,薜荔 大麻属:大麻 构属:构树 2.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细辛属:细辛 马兜铃属:马兜铃 3.蓼科(Polygonaceae) 大黄属: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蓼属:何首乌,虎杖,红蓼,拳参,水蓼

酸模属:羊蹄 荞麦属:荞麦 4.苋科(Amaranthaceae) 牛膝属:牛膝,土牛膝 杯苋属:川牛膝 青藓属:鸡冠花,青葙 5.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石竹属:瞿麦,石竹 繁缕属:银柴胡 麦蓝菜属:麦蓝菜 6.睡莲科(Nymphaeaceae) 莲属:莲 芡属:芡实 7.毛茛科(Ranunculaceae),如牡丹乌头属:乌头,北乌头,黄花乌头铁线莲属:威灵仙,棉团铁线莲 黄连属:黄连 白头翁属:白头翁 升麻属:升麻 8.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属:芍药,川赤芍,草芍药,牡丹 9.小檗科(Berberidaceae) 小檗属:豪猪刺,黄芦木 淫羊藿属:三枝九叶草,淫羊藿,阔叶十大功劳 鬼臼属:六角莲 南天竹属:南天竹 10.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属:厚朴,凹叶厚朴,玉兰 五味子属:五味子 南五味子属:南五味子 11.樟科(Lauraceae) 樟属:肉桂樟, 山胡椒属:乌药 木姜子属:山鸡椒 12.罂粟科(Papaveraceae) 罂粟属:罂粟 紫堇属:延胡索 白屈菜属:白屈菜 13.十字花科(Cruciferae) 菘蓝属:菘蓝 白芥属:白芥 芸苔属:芥菜

高考生物常考植物花科分类

1.十字花科 歌诀:十字花科蔬菜多,果实种类为角果,萝卜白菜花椰菜,甘蓝芥菜在此科。 (十字花科为草本植物,有辛辣汁液,花两性,整齐,萼片4,十字花冠,角果。本科植物多为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球茎甘蓝(苤蓝)、甘蓝、花椰菜、芥菜、榨菜等。) 2.葫芦科 葫芦科、瓠果瓜,草质藤本单性花,黄瓜苦瓜和南瓜,西瓜香瓜都爱它。 (葫芦科为草质藤本,具茎卷须,茎5棱,具双韧维管束,单叶互生,掌状裂,花单性,花冠钟形,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一条分离,瓠果。本科常见的瓜果蔬菜有黄瓜、苦瓜、南瓜、西葫芦、西瓜、冬瓜、香瓜、葫芦等。) 3.茄科 土豆辣椒属茄科,茄子番茄为浆果,枸杞龙葵和烟草,蒴果代表曼陀罗。 (茄科的特征为草本植物,其内具双韧维管束,单叶互生,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萼宿存,花冠轮状,雄蕊5个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孔裂,子房上位,2心皮,2室,浆果或蒴果。本科常见植物有土豆、辣椒、茄子、番茄、枸杞、龙葵等植物为浆果,烟草和曼陀罗属于蒴果。) 4.芸香科 柑果常见餐桌上,柑桔橙柚和柠檬,蓇葖花椒不要忘。 (芸香科为木本植物,通常茎上具有刺,复叶或单生复叶,叶内具透明油腺点,雄蕊8-10,2轮,2轮对瓣,心皮4-5,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多柑果,少蓇葖果。本科常见植物有芦柑、桔子、橙子、柚子、柠檬等柑果类植物,同时花椒也属于本科,其为蓇葖果。) 5.禾本科 麦类谷子大多草,玉米高粱和水稻,芦苇甘蔗还有竹,果实颖果真奇妙。 禾本科主要特征是茎圆柱形,中空,有节,叶鞘开裂,叶二列,常有叶舌、叶耳,颖果。禾本科会多粮食和杂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禾本科(荞麦就属于廖科,其次还有豆科的一些植物也属于粮食),也不是某某草都是禾本科(酢浆草为酢浆草科) 6.百合科 黄花菜和韭蒜葱,文竹芦荟及黄精,蔬菜药材都存在,根茎鳞茎生土中。 (百合科特征为草本,具根状茎,鳞茎或球茎,花基数3,花被片花瓣状6片,雄蕊6且与花被片对生,3室,中轴胎座,蒴果或浆果。常见的蔬菜如韭菜、蒜、葱、黄花菜等属于本科,百合科内还有一些药材和观赏植物,如百合、文竹、芦荟、黄精、玉竹等。) 7蔷薇科 蔷薇植物真是好,花卉水果都不少,月季玫瑰和梅花,莓苹梨杏樱李桃。 (蔷薇科主要特征为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花筒,心皮联合或离生,周位花。本科不同的植物果实类型也是不同的,桃、杏、李、樱桃等为核果;苹果、梨、海棠、沙果等为梨果;草莓为聚合瘦骨。本科还有很多花卉植物如蔷薇、月季、玫瑰、梅花等。) 8.壳斗科 栗栎均为壳斗科,果实种类为坚果。 (壳斗科为木本植物,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单被花,花萼4-8裂,无花瓣,雄花成柔荑花序,雌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us(Rupr.et Maxim.)Harms.】又名豺节五加、老虎潦、刺拐棒、五加参等,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的根、茎和地上茎作药用,嫩茎和鲜叶是优良的山野菜,叶、果可做茶、饮料。刺五加原为东北地区民间用药,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作用,据我国及俄罗斯有关资料表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适应原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关节炎、老年病等症状,还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但由于近年来的大量不合理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五加属植物约4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以长江流域最繁盛。据《中国药典》中收藏的刺五加及其制剂的原植物均为刺五加一种植物。但我国各地供药用而形态与刺五加近似的同属植物有多种。短梗五加(又称无梗五加)即其中之一,可作为刺五加的替代品。 一、刺五加特征特性 刺五加为落叶灌木,高可达2~3米。树皮浅灰色,

纵沟裂,生有多数脆弱的刺。幼树黄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叶有密生细刺。叶为掌状复叶,重小叶5,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中间一枚较大,边缘具锐利重锯齿,上面粗糙,下面主、侧脉上有表皮刺和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常疏生细刺。茎直立,多纵生,1~2年生密生针状细刺。地下根状茎发达,横走,主根不明显。伞形花序1~6个顶生于枝顶,总花梗长5~7厘米,花梗长1~2厘米,花单性异株或杂性,花萼近全缘或具不明显5裂,花瓣5,黄白色,外面微带紫斑,卵形,长1~2毫米,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果实近球形,为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紫黑色,直径为7~9毫米,种子扁平,新月形,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8~9月。 二、短梗五加特征特性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又称拐棒芽、刺拐棒,属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药用部分根皮及果实。植物形态树皮灰褐色,小枝无刺或基部有少数硬刺。掌状复叶,互生,边缘有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暗紫色。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紫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由于植株嫩茎风味独特、口爽滑、营养丰富,是传统食用的最佳野生蔬菜之一。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野生短梗五

植物分类学各主要科属特征

被子植物的分纲 1.木兰科: 1.单叶、互生,有环状托叶痕。 2.花单生、雌、雄蕊均为多数,离生,螺旋排列于伸长的花脱上, 1.草本,叶分裂或复叶, 2.两性花,辐射对称,五基数,花萼、花冠均离生,雄蕊、雌蕊多数,离生 3.螺旋排列。聚合瘦果。 3.桑科: 1.木本,常有乳汁,单叶互生, 2.花小,单性,集成各种花序,单被花,常4基数。 3.坚果、核果集合为各种具花果。 4.壳斗科: 1.单叶互生。 2.单性花,雌雄同株,单被花。雄花成柔荑花序。雌花2—3朵生于总苞中,子房下位。 1.落叶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 2.雌雄同株,具柔荑花絮。单被花或无花被。 6.石竹科: 1.草本,单叶对生, 4基数,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1.草本,具泡状毛。 2.花小、单被,雄蕊对萼,雌蕊2—3心皮合生,子房1室,基生胎座。 1.草本,茎节膨大。 2.单叶,互生,全缘,托叶鞘包茎。 1.常绿木本。单叶互生。 2.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雄蕊多数。多轮排列,常集为数束,着生于花瓣上, 3.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4.常为蒴果。 10.锦葵科: 纤维发达,两性花,辐射对称,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11.葫芦科: 1.草质藤本,具卷须, 2.单性花,雄蕊常结合,

3.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4.瓠果。 12.杨柳科: 1.木本。 2.单叶互生。 3.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皆成柔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蜜腺,侧膜胎座。 4.蒴果,种子微小,基部有多数丝状长毛。 13.十字花科: 草本,常有辛辣汁液。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4,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子房1室,有2个侧膜胎座,具假隔膜,角果。 14.蔷薇科: 叶互生。具托叶。花5数,通常具杯状、盘状、或坛状花筒,形成子房上位周位花;雄蕊多数,轮生。种子无胚如乳。 15.蝶形花科: 1.复叶,具托叶。 2.蝶形花冠,二体雄蕊。 3.荚果。 16.大戟科: 1.具乳汁。 2.单性花。子房上位,3室,中轴胎座。 3.蒴果。 17.芸香科: 1.叶通常为羽状复叶或单身复叶,叶常具透明腺点。 4—5室;花柱单一。 通常羽状复叶;花常杂性,花瓣内侧基部常有腺体或鳞片,花盘发达,位于雄蕊外方,心皮3。种子常具假种皮,无胚乳。 19.伞形科: 1.芳香草本。 2.叶具叶鞘。 3.复伞形花序,子房下位,具上位花盘。 1.多木本。 2.单伞形花序,5基数, 3.下位子房,每室具1胚珠。 4.浆果 21.茄科: 1.叶互生。 2.花辐射对称,雄蕊5, 3.子房2室,偏斜,多胚珠。 4.双韧维管束。 22.旋花科: 1.草质藤本,常具乳汁,双韧维管束。

植物名词解释

1.蔷薇果(hip):假果(附果)一类,由杯状的花托和包含于其中 的瘦果组成,每一个蔷薇果上面具有细小的勾状毛。蔷薇果是蔷薇属的典型特征。 2.聚药雄蕊(synantherous stamen):植物的花中有雄蕊多枚,花丝 基部分离,而花药聚合为一体。 3.二强雄蕊(Didynamous):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种形式。 植物的花有雄蕊4枚,其中2枚较长,2枚较短,这种现象称二强雄蕊。 4.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 stamen):具有四枚长雄蕊和两枚短雌 蕊,如大多数十字花科植物。 5.单体雄蕊(monadelphous):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枚,花药完全 分离,而花丝彼此连结成筒状,包围在雌蕊外面。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以锦葵科的一些种类为代表。 6.聚合果(multiple fruit):聚合果是果实的一种也称作聚 心皮果,指单一果实由两个或多个心皮及茎轴发育而成。在一朵花内有多枚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许多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所形成的果实。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实。 7.聚花果(Collective Fruits):又称花序果、复果(multiple fruit),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 8.颖果(caryopsis):禾草特有的含一粒种子的乾果,果皮与种 皮结合,不用特殊的碾磨加工方法极难分开。见於除荞麦外的所有谷类植物。 9.角果(silicle):由2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侧膜胎座,子房 常因假隔膜分成2室,果实成熟后多沿2条腹缝线自下而上地开裂。角果有的细长,称长角果(silique),如油菜、甘蓝、桂竹香等的果实;有的角果呈三角形,圆球形,称短角果(silicle),如荠菜、独行菜等的果实。但长角果有不开裂的,如萝卜的果实。角果为十字花科植物所特有。 10.合蕊柱(columna):主要为兰科(Orchidaceae)植物花中的雌蕊 和雄蕊花柱及柱头愈合所成的器官,是兰科的特征之一。 11.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被子植物门的1纲。须根系, 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 12.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ae):种子体内有两片子叶,直根系, 叶脉网状;花的各部为五数 13.葇荑花序(catkin):似穗状花序,花轴下垂,较软,其上着生 多数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雄花或雌花),花无花被或有花被,花序柔韧,下垂或直立,开花后常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的花序;栎、榛等的雄花序。 14.壳斗(cupula):苞片聚集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 果实。指壳斗科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 15.单体雄蕊(monodelphous stamen):植物的一朵花内有雄蕊多

常用植物属性

常用植物属性 银杏 别名:公孙树、白果树 学名:Ginkgo bilobaL. 性状: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分布:仅1科1属1种,为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公园、庭院、路旁及古庙内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子可食、入药,叶可提取银杏醇。 白杆 别名:云杉、麦氏云杉 学名: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性状: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小枝上有叶枕。针叶线形,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种子核果状。 分布:北京密云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有分布。各公园广见栽培。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 华北落叶松 学名: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性状: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北京山区海拔800米以上有栽培。耐寒。 用途:用材树种。材质坚重,供建筑用。树干可采割松脂,树皮可提取取单宁。 雪松 学名:Cedrus deodara(Roxb.)G.Don 性状: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枝平展。叶针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原产喜马拉雅山等地,我国多引种栽培。北京广见于各大公园和庭院。 用途: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及用材树种。对HF和SO2较敏感。 白皮松 学名: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斑驳状,灰白色。针叶,3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北京各地有栽培,耐瘠薄,抗SO2。 用途:优良的绿化树种及庭院观赏树种。球果可入药,种子可食。 华山松 学名:Pinus armandii Franch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常见栽培。 用途:用材及庭院观赏树种。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 油松 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成年树树冠常平顶,树皮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各地广见栽培。耐寒,耐瘠薄。

刺五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刺五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围绕“中国药都标准化药材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2009年连山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特产刺五加之乡”。2012年,“连山关刺五加”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本溪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刺五加之乡”的称号;本溪县被市政府批准为“中国药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县”,“华本牌”刺五加茶、刺五加酒等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荣获多项畅销产品奖、优质农产品奖和最佳食品奖;2013年获省政府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2016年,本溪县刺五加及制品(铁刹山露酒)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下面,按照通知要求,将我县刺五加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是立足资源,壮大种植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县不断调整和优化“一县一业”结构,投资500万元,对种苗基地、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建设进行重点扶持。2016年、2017年县政府分别出台了以刺五加为主的中药材扶持政策,平地种植每亩补贴200元,加速形成

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截止2016年底,刺五加发展面积60万亩。其中:野生面积43.5万亩,人工栽培面积16.5万亩(林地栽培16.2万亩;平地栽培0.3万亩),资源蕴藏总量30万吨。与周边县区相比,发展面积居全国前列。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刺五加和短梗五加两种,2013年选育出了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刺五加新品种——“连山关五加1号”,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备案。我县百亩以上的刺五加示范园有50个。成立了6家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700多人,带动农户2000余户,研究探索出“红松混交刺五加”、“果树混交刺五加”等林药复合经营模式。 二是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发展。 我县现有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5家,且都在扩大产业规模。其中本溪森秀药业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刺五加红茶酵素”等“本C五加”系列产品,厂房正在装修,即将批量生产;辽宁铁刹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引进1条刺五加露酒生产线;本溪华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扩建厂房1500平方米,引进1条刺五加饮料生产线,目前正在安装设备;辽宁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以刺五加饮料为主,年创产值达1000万元;本溪天滋保健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刺五加保健酒已经投放市场,广受欢迎。除此之外,未被企业加工的原产品刺五加嫩茎叶,主要是在市场上零售,用于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