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复习整理

应用统计学复习整理
应用统计学复习整理

应用统计学(42学时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一、“统计”的三方面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指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是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为满足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管理需要或科学研究需要,而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系列统计活动过程。统计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

统计资料指统计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统计数据、统计报表、统计图表、统计分析报告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对统计资料的要求如下:①客观性②准确性③及时性④连续性⑤系统性

统计学指系统阐述统计实践活动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古典统计学时期②近代统计学时

期③现代统计学时期

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数理统计学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

①统计学对数学的依赖和吸收数学更多,大量的采用数学方法;

②数理统计学的新分支和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

③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应用范围更广,作用更大,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主流。

四、统计学的三个特点:

①数量性:它是研究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②总体性:统计研究强调对客观事物总体进行大量的观察,通过归纳推理来获得总体数量

方面的综合认识

③具体性:统计学是一门多科性的科学

五、统计总体:PPT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从数理统计中借用来的名词,在数理统计中又称母体,与样本相对应。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书:就是统计研究的对象的全体,简称“总体”。它是由统计研究的目的决定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多个个体构成的集合体。统计总体随研究的目的要求及范围的改变而改变。

六、总体单位:PPT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它是各项统计特征的原始承担者。书:就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基本单位,简称“单位”。根据研究问题的要求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班或一个企业。

七、统计总体基本特征

①大量性(这是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只有在大量事物

的普遍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统计总体数量要多。)

②同质性(总体的同质性是一切统计研究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

件。)

③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原因)

八、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品质

和属性特征的标志)和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即变量。用数值表示)九、统计指标,在具体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一定现象总体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

构成的五要素:①指标名称②计量单位③指标数值④时间⑤地点

特点:①数量性②综合性③客观性

分类:按照统计指标的作用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设计科学的指标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统计指标的内涵要科学②统计指标的外延要明确③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

一、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初始阶段,严格地说是统计工作开始实际进行之前的准备阶段,

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统筹考虑和安排。

分类:⑴按范围①整体设计②专项设计

⑵按过程和阶段①全过程设计②单阶段设计

统计整体设计的内容:①明确规定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③统计分类和分组设计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汇总整理的设计⑤统计力量的组织保证二、统计调查,按照统计设计和调查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工

作过程。

种类:(1)按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分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经典调查)(2)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三、统计调查方案内容5点: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设计调查表④

规定调查时间(明确: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和调查期限⑤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四、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

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五、统计报表的优越性①保证了统一资料的统一性和时效性②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全面性③

统计资料的可靠性较强④便于完整地积累统计资料,进行动态比较,从而系统地研究分析现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

六、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和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七、专门调查种类: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

八、普查的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另一种是在日常核算资料的基础上,由调查单

位自行填报资料。特点:一次性、全面性

九、抽样调查的特点:1.必须按照随机原则进行;2.目的是为了从数量上对总体参数进行估

计,或对某一假设进行调查;3.以概率论为基础,抽样误差和概率可以精确计算与控制。

十、重点调查:重点单位:是随着研究的目的而客观存在,不依主观意志而定。(数量性、

客观性)

重点调查具有两个特点:①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数量性②目的是为了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十一、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个别的或少数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十二、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基本要求是:①准确性②及时性③全面性④系统性十三、统计资料审核的前提是资料及时性、完整性,核心是准确性

十四、统计分组原则:穷尽性原则、互斥性原则

十五、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统计表、统计图(指标及指标体系)

十六、统计表的构成:外形(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行标题、数字资料),内容(主词——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也可以是总体经过分组形成的各个组;宾词——是指明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数值)

第三章(计算题)

一、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其表现形式是绝对数。

二、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活动过程总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状况或水平的总量指标。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

①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计数的,它的每一个数值是表示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生的总量;

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的,它的每一个数值表示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

②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而在不同时间的时

点指标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③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受时期长短制约;而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考填空题)

三、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用来对比的两个数,既

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平均数和相对数。

四、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1、有名数相对指标:有名数是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

计量单位结合使用,以表明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2、无名数相对指标: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一般分为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五、填空计算题: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X100%

六、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X100%(容易)

七、比较相对数=(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X100%

八、平均数:对数据分布集中趋势进行测定就是找出一组观察值的中心值或代表值,这个代

表值和中心值即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里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指标,它表明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内各单位参差不齐的标志值的代表值。(平均指标也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反映分布集中趋势的特征)

九、用于分布集中趋势测定的平均指标计算主要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对数平均数)、中位数(位置平均数)和众数等。

十、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够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十一、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关系

1) 运用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数量关系判别总体分布特征。

2) 利用位置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进行推算。Me—Mo=2X(x拔—Me)

十二、变异指标: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的程度。常用的有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变异指标的作用:衡量和比较(评价)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的依据;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衡量风险程度的尺度。(书上补充: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程度。)

十三、极差:也称全距,是指总体分布中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R=Xmax-Xmin。

缺点:只从两端数值考察,忽略了中间数据的变动,不能说明整体的差异程度,尤其是存在极端值情况下,使用极差往往会造成错误的结论。

十四、平均差:是各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绝对离差的算术平均,通常用A·D表示。

十五、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亦称

方差。

十六、离散系数:指消除平均数影响后的标志变异指标,其形式为相对数。因此,我们也称为标志变异相对数指标。常用的离散系数是平均差系数

计算题

第四章

一、时间序列,是指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指标数值。由两部分组成:现象所属

时间、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指标值(又称为发展水平)。

二、时期序列的特点:⑴时期序列中各期指标值可以直接累计相加,其结果可以表明现象在

更长的时期内发展的总量。⑵时期序列中各期指标值的大小与其对应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⑶时期学列中各期指标值往往是通过连续登记的办法来获取的。

三、时点序列的三个特点:⑴各个指标值一般不能相加⑵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没有

直接关系⑶各个指标值往往是采用一次性调查获取的。

四、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都是由绝对数时间序列转化而来的派生序列,它们各

期的指标值均不能直接相加。时期序列可加。

五、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①指标内容一致②总体范围一致③指标的计算方法一致④时期长

短一致

六、计算题

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基期发展水平

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x=

第五章

一、统计指数,说明总体或想象的数量特征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种类:㈠按反映现象的范围分类①个体指数个体物量指数=报告期数量/基期

数量;个体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②总指数

㈡按指数表明的现象性质分类①数量指标指数(以质量指标)②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指标)(三)按指数采用的基期分类①定基指数②环比指数

三、综合指数,是通过两个综合绝对数的对比计算出来的指数

四、同度量因素,在计算总数时,为解决不能直接加总而采用的变不同度量现象为同度量现

象的一种媒介因素,统计上称为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同度的作用和权衡轻重的作用

五、同度量因素的选择P102可以根据统计指数分析的目的,确定指数化指标和选择同度量

因素。在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确定必须从被研究的现象内容出发,根据现象总量变化与各因素直接变化的内在必然联系来确定。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必须以数理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必须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六、综合指数,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

第六章

一、相关关系的概念: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⑴按涉及的变量数量多少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偏相关⑵按变量间

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⑶按变量变化的方向:正相关、负相关⑷按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

三、相关系数的特点:⑴r的取值介于﹣1和1之间。⑵当r=0时,表明X和Y的样本观测

值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⑶0<| r |<1时,表明X和Y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r >0,X和Y正相关;r<0,X和Y负相关。⑷r=1表明X和Y完全正线性相关,r=﹣1表明X和Y完全负线性相关。

四、计算题,回归分析

五、计算题P135第三个公式And N个计算题的方法。

应用统计学复习重点

应用统计学 定义: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方法(或公式)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总体的科学认识。 1、参数(parameter):指用于说明总体的指标。 均值—μ, 标准差—σ,方差—σ2,率—P 2、统计量(statistics):指用于说明样本的指标。 均值—。标准差— s。方差— s2 ,率—p 数据的计量尺度 1列名尺度nominal scale (1)定义: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事物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划分的各类别之间无大小或优劣之分,且次序可以改变。 (2)适用:取值只能大体进行平行分类的品质型标志(变量)。 (3)记录方式: 变量名称:类别名罗列或用无意义数字表示。 例:性别:男/ 女 性别:(1)男(2)女 2顺序尺度ordinal scale (1)定义: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或分组基础 上,再将类别等级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序。 (2)适用:取值可以进行分类且各类别具有等级差异的品质 型标志(变量)。 (3)记录方式: 品质变量名:类别名序号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列。 例: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以上 3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 (1)定义:选定一个测量单位,对数值变量在分类 排序基础上测量其间距(差距)。测量出的数 值有加、减意义,无乘除意义。 (2)适用:可用数值记录其值而无比率意义的数值 型标志。 (3)记录形式: 数值变量名:________ 例:语文成绩:________ **表述语:甲(60分)比乙(30分)高30分 4比例尺度ratio scale (1)定义:选定一个测量单位,对数值型标 志(变量)在测量间距基础上,测量其比率。 (2)适用:可用数值记录其值且有比率意义的数值 型变量。 (3)记录形式: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复习资料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 0.884392.8 () x x R y y β-?= ==-∑∑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 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 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 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 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 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 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 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 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 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 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 式 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 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 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 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称为频数分布 3. 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 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 %表示 5. 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 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 pareto 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 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 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 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 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称为组距分组 14.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 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 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19.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应用统计学期末练习题+答案

班级: 课程名称: 应用统计学 一、单选题 1.统计指标按其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 A ) A、实物指示和价值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2.下列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D )。 A.女性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B.医生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C.党团员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D.北京人口相当于上海人口的百分比 3.当相关关系的一个变量动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发生变动,但这种变动是不均等的,这称为( C )。 A、线性相关 B、直线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非完全相关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的划分的。 A.反映对象范围的 B.对比的基期的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 D.同度量因素的 5.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法 E、方程法 6.某地区生活品零售价格上涨6%,生活品销售量增长8%,那么生活品销售额是( D )。 A.下降114.48% B.下降14.48% C.增长114.48% D.增长14.48% 7.200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3.7%、38.0%和58.3%,这些指标是( D ) A、动态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8.能形成连续变量数列的数量标志有( B ) A、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 B、企业的生产设备台数 C、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D、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E、企业的利税总额 9.对某市100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B )。 A.每个企业 B.每个职工 C.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D.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 10.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数值对总体指标数值做出( B )。 A、直接计算 B、估计和推断 C、最终结论 D、一定替代 11.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变异程度,应使用( D )。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2.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是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是上升,这是 ( B )。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库48832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3.统计活动具有. . .和的职能。 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5.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文化程度”是标志。 6.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7.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它分为和两种。 8.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个体是。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或两种结果。 10.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 .. . 和等构成。 1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1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指标称为指标。 14.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 和三个阶段。 15.经过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统计学。 16.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17.《关于死之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的作者是,他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 18. 提出了著名的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19.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指通过数来反映事物的量的.量的.量的和量的。 20.统计学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21.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 22.总体中的一个组或类,可被称为一个研究域或。 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24.统计理论与方法,事实上就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 25.总体的三大特征是. 和。 26.总体的差异性要求体现在至少具有一个用以说明个体特征的。 27.企业性质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产品质量等级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利润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产量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 28.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抽象化称为。它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按其数值的变化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和两种。 29.个体是的承担者。 3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种。 31.若干互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 32. 统计研究的一大任务就是要用的样本指标值去推断 的总体指标值。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应用统计学复习试题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 一简述 1.统计调查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三种主要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实际中有时也用到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2.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特征数有那几种 答:全距(又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交替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分数3为什么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答:因为总体是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征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总体的单位数通常用N来表示,N总是很大的数.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样本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样本容量n越大,就越接近总体单位数N,样本均值就越接近总体均值,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估计越精确。 4.区间估计与点估计的结果有何不同 答:点估计是使用估计量的单一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指定估计量的一个取值范围都为总体参数的估计。 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取显著性水平较大还是较小,为什么 答:取显著性水平较小,因为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那就说明在统计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要小,而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正是事先选定的显著性水平α 6.简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范围。 答: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比率的平均。一般地说,如果待平均的变量x与另外两个变量f 和m 有fx=m 的关系时,若取f为权数,应当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若取m 为权数,应当采用调和平均方法。 7.对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中,如何通过确定样本容量大小以控制两类错误 答:要控制两类错误就要减小误差,也就是提高精确性,决定样本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总体方差σ2的大小.总体方差大,抽样误差大,则应多抽一些样本容量.问题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道总体方差,因而必须作试验性调查,或以过去的历史资料作参考.(2)可靠性程度的高低.要求可靠性越高,所必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3)允许误差的范围.这主要由研究目的而定.若要求推断比较精确,允许误差范围应该小一些,随之抽取的样本单位数就要多一些. 可用最大允许抽样误差e 来表示区间估计的准确程度,其中 /2 e Z α = 对于无限总体, 22 /2 2 Z n e α σ = ;对于有限总体, 2 22 2 /2 n e Z N α σ σ = + ,

应用统计学公式复习

12-13.1统计学公式复习 A.设各组的组中值为:x 1 ,x 2 ,… ,x k 相应的频数为:f 1 , f 2 ,… ,f k 样本加权平均: i k i i i k i k k k f f x f f f f x f x f x x 11212211==∑∑= ++++++=ΛΛ 样本方差 1 )(1212 -∑-∑= ==i k i i i k i f f x x s 样本标准差 1 )(121-∑-∑= ==i k i i i k i f f x x s B .离散系数 x s v s = 及其应用。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C. 1.假定条件:大样本(n ≥ 30)或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 2已知。 总体均值 μ 在1-α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z x σα2/μ或 n s z x 2 /αμ(σ未知) D. 2.假定条件:正态分布,小样本 (n < 30), 总体方差σ 2未知, 总体均值 μ 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s n t x ) 1(2/-αμ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假定条件:np ≥5,n (1-p )≥5, 总体比例π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p p z x )1(2 /-αμ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2 2 22/D z n σα=其中n z D σα2/= E.估计总体比率时样本量的确定 估计总体比率时样本量n 为 2 22/) 1(D z n ππα-= 其中n z D )1(2 /ππα-= 总体均值μ的假设检验 假设建立:明确的命题设为原假设H 0,模糊的命题设为备择假设H 1。 F. 1.假定条件:大样本(n ≥ 30)或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 2已知, (一)建立假设a .H 0 : μ=μ0 H 1 : μ≠μ0 b .H 0 : μ≥μ0 H 1 : μ<μ0 c .H 0 : μ≤μ0 H 1 : μ>μ0 (二)检验统计量 n x z /0σμ-= 或n s x z /0 μ-=(σ未知) (三)拒绝域:a . 2/αz z ≥ b . αz z -< c . αz z > (四)拒绝域成立时,拒绝原假设;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G . 2.假定条件:正态分布,小样本 (n < 30), 总体方差σ 2未知 (一)建立假设a .H 0 : μ=μ0 H 1 : μ≠μ0 b .H 0 : μ≥μ0 H 1 : μ<μ0 c .H 0 : μ≤μ0 H 1 : μ>μ0 (二)检验统计量 n s x t /0 μ-= (三)拒绝域:a . )1(2/-≥n t t α b . )1(--n t t α (四)拒绝域成立时,拒绝原假设;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总体比例π的假设检验 假定条件:n π 0≥5,n (1-π 0)≥5, (一)建立假设a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b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c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二)检验统计量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学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统计学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人们要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2.应用统计学可以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讲故事式地阐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结果的解析;在编排上把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第11章阐述,保证了应用统计学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3.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2.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特点,统计学的应用——在经济 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重点:1统计学的应用 2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难点:1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2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数据与数据收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收集,次级数据的收集 重点:1数据的测量尺度 2数据的收集 3次级数据的收集 难点:1数据的测量长度 2次级数据的收集 三数据整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统计指标,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点:1数据汇总 2统计指标 3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1统计指标 2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应用统计分析复习要点和答案.doc

《应用统计学》复习要点 (要求:每人携带具有开方功能的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方差分析:是通过分析数据的误差判断各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研究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 3.假设检验: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分布形式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分为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一般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依据统计上的小概率原理。 4.置信区间:是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成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在统计学中,一个概率样本的置信区间是对这个样本的某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展现的是这个参数的真实值有一定概率落在测量结果的周围的成都。 5.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 6.抽样分布:从已知的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由样本的统计数所对应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抽样分布是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 7.方差分析:是通过分析数据的误差判断各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研究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重复啦) 8.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9.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包含两个内容:参数估计,即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假设检验,即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二、计算题 1.在某地区随机抽取 120 家企业,按照利润额进行分组后结果如下: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企业数(个) 300 以下19 300~400 30 400~500 42 500~600 18 600 以上11 合计120 计算 120 家企业利润额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注: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的组距按相邻组计算)。 解: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样本:是指在全及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的那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它的基本计算形式是用总体的单位总数去除总体的标志总量。 调和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的倒数计算的,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叫倒数平均数。 简单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指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的多层次分组。 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表明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总体中所占比重的相对指标,也叫比重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 类型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按某个主要标志进行分组(或分类),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组(类)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固定顺序和相等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本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 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为观察某个因素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其他因素指标固定下来计算出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法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来计算总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平均指数法可以进一步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变化上受随机因素的影响,非确定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虽然不是严格的函数关系,但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值,可以通过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来反映,这种表达式根据相关现象的实际对应资料,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这类数学方法称为回归分析。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的活动过程。 统计指数:广义指数泛指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及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狭义指数仅指反应不能直接想家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单位不做任何分类排队,而是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来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 季节分析的含义:是指某些现象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一年之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 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相对指标:是指说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来求得,其结果表现为相对数,故也将相对指标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水平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 1计算运用总量指标的原则。 (1)在计算实物指标时,应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2)统计总量指标时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和合理的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 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 统计和统计数据 1、举例说明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变量。 分类变量,是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例如性别、职业等。 顺序变量,是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例如等级、学历等。 数值变量,是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例如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量和年龄等都是数值变量。 第三章 用统计量描述数据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 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 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说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主要用于测度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也适用于作为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众数才有意义。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当然也适用于作为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分类和顺序数据。 3、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 有了平均数和标准差之后,可以计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值的标准分数,以测度每个数值在该组数据中的相对位置,并可以用它来判断一组数据是否有离群点。 4、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是对数据相对离散程度的测度,消除了数据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的影响,主要用于对不同组别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第五章 参数估计 1、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估计区间,该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的。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以对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的一个概率度量。 2、简述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1)无偏性 它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 它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 (3)一致性 它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总体的参数。 3、解释置信水平的含义。 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 4、2 /a Z n σ的含义是什么?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选择、填空、判断题型: 1、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 3、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4、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 6、统计调查工作要力求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这两个基本要求。 7、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8、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9、统计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不同,分为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 10、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工作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 11、统计分组的三方面作用是分别从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角度来 说明的。 1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两种:品质分配数列(简称品质 数列);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品质数列由各组名称和次数组成。 变量数列也是由各组名称(由变量值表示)和次数(或频率)组成。 13、组距数列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14、次数分布有三种主要类型: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7、根据客观现象的性质不同,5年计划指标数值的规定有水平法和累计法。 18、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19、平均指标能反映总体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20、动态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资料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习惯上称之为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21、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母项数值,则采用算术平均数形式;如果掌握的权数资料是基本公式的子项数值,则采用调和平均数形式。 2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23、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就成为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4、动态数列影响因素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归为: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