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专项规划文本教学内容

排水专项规划文本教学内容
排水专项规划文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地预测城镇的发展目标,协调经济发展与城镇布局、城镇发展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目标,配合城镇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特编制2012—2030年镇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博兴县陈户镇关于进行规划区内排水(雨水、污水)专项规划设计的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博兴县陈户镇总体规划(2012-2030)》

4、博兴县陈户镇提供的排水工程图纸文本资料

5、博兴县陈户镇地形图(1:1000)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16、《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7、《山东省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18、《“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1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依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博兴县陈户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排水工程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2.排水工程规划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区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3.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相协调。

4.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点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的关系。城市污水应以点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以城市集中处理为主。

5.城市污水是可贵的淡水资源,积极推进污水经再生处理的回用。城市污水回用是缺水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可行之路。

6.雨水排水工程应与城区水系、湖泊、灌溉渠、防洪工程等协调,以节省工程投资。

7.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尽可能利用已建排水管渠,考虑远期发展进行总体设计。

8.对城市和工业企业原有的排水工程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9、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同时,也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实行把防止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这是控制污染发展的重要政策。

第四条规划范围

东至府东五路,南至董府一路,西至府西五路,北至工业五路,规模1293.9公顷。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30年:

1.近期:2012年至2020年;

3.远期:2021年至2030年。

第六条规划内容

1.对城区现状排水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2.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制定排水规划方案。

3.规划确定城区污水厂、泵站的数量、位置、规模、服务范围。

4.对现状排水管道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现状排水管道的改造方案。

5.进行造价评估,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第七条本规划是指导博兴县陈户镇排水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所有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排水工程建设,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文本、图纸和相关附件组成。文本条文中的黑体字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排水系统现状

第九条排水系统现状存在问题

城区的排水系统有雨污合流管道。雨污水均排入工农河。对县城的水资源及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第十条解决方案

1. 董府七路(广青路)现状雨水管道进行改造,分段排入规划雨水管段中。

2. 董府六路合流管段作废,府西一路现状雨污合流管道进行改造后做为污水管道,并沿董府七路(广青路)修建污水管道收集排入工农河的污水,在规划范围内按规划逐步修建新的雨污水管道,至规划末期实现完全分流制。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废水受纳体的选择

第十一条排水体制的选择

规划设计中,博兴县陈户镇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

第十二条受纳水体的选择

博兴县陈户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以后,处理水排入工农河。

博兴县陈户镇雨水的受纳水体是打渔张河、工农河、北支新河和五斗排。

第四章排水管网定线原则与布置形式

第十三条排水管网定线原则

1、尽量重力流排出。

2、尽可能减少管渠的长度和埋深。

第十四条布置形式的确定

1. 污水系统主要采用截流式、分区式;

2. 雨水系统主要采用分散式、分区式。

第五章管(渠)的材料、基础和接口

第十五条管(渠)的材料

雨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污水管道采用HDPE塑钢缠绕管,压力管道采用玻璃钢夹砂管;在穿越河道时可考虑使用玻璃钢管或PE管。

第十六条管(渠)的基础

规划污水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带形基础

第十七条管(渠)接口形式

污水管道接口采用电热熔连接或卡箍连接。

雨水管道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第六章污水量规模

第十八条总污水水量(平均日)的预测

近期(2012年—2020年):1.7万m3/d

远期(2021年—2030年):3.0万m3/d

第十九条污水比流量的预测

博兴县陈户镇综合比流量近、远期值分别为:

Q近=24.1m3/(ha·d);

Q远=30.9m3/(ha·d)。

第七章污水系统规划

第二十条依据污水管道系统现状,提出分期建设改造方案

污水规划设计中,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管道系统,降低工程投资,考虑对现有污水管道系统进行分期改造建设,最终纳入远期规划污水管道系统。根据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的方案。按照近期(2012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进行分期改造、建设。分期改造、建设主要是随着陈户镇的发展,逐步修建新的雨污水管道,至规划末期实现完全分流制。

第二十一条污水系统分区

?一区:北起工业五路,南至工农河,西起四斗排、府西五路,东至创业四路。

?二区:北起工农河,南至董府一路,西起府西五路,东至府东五路。

第二十二条污水管网系统布置方案

1.一区污水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沿创业一路和创业四路由北向南布置污水干管,其他东西侧道路均设置污水支管,经董府八路污水主干管收集后排入博兴县陈户镇污水处理厂。

2.二区污水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沿着董府七路(广青路)由西向东布置污水主干管,在府西五路、府西一路(新博路)和府东二路由南向北布置污水干管。其他道路均布置污水支管,经污水主干管汇集后排入博兴县陈户镇污水处理厂。

第二十三条污水管道系统的计算

1、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曼宁公式:

1

6

1

C=R

n

流速公式:

21

32

1

V=R I

n

流量公式:

21

32

1

Q=AR I

n

式中 Q ——流量(m3/s);

A ——过水断面面积(m2);

V ——流速(m/s);

R ——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 ——水力坡度(等于水面坡度,也等于管底坡度);

C ——流速系数或称谢才系数。

n ——管壁粗糙系数。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的管壁粗糙系数一般采用0.014。

2、污水管道设计参数选择

①、设计充满度

污水管道按不满流进行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表1所示。

表1 最大设计充满度

②、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含有金属、矿物固体或重油杂质的生产污水管道,其最小设计流速宜适当加大,其值要根据试验或运行经验确定。

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l0m/s,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③、最小管径

博兴县陈户镇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500mm。

④、最小设计坡度

在地形不利情况下的起始管段,为降低下游管段的埋深,可考虑采用较小的流速和坡度,参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常用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见表2。

表2 常用管径最小设计坡度

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由于塑料管材的粗糙系数小,内壁较为光滑,地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采用表2中的规定最小坡度再小一个等级进行设计。

⑤、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

本次设计管线采用的最小覆土一般为1m,局部控制点取0.7m,满足冰冻线的要求。

为了减少泵站个数,降低运行管理费用,局部设计埋深可能较大。管网建设时,管渠标高必须按地面实际标高进行校核、调整。

⑥、污水管道的衔接

管道的衔接采用管顶平接。

第二十四条污水处理厂规划

博兴县陈户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总体规模5万吨/日,一期工程规模2万吨/日,二期规模3万吨/日。

第二十五条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博兴县陈户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第八章雨水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雨水管渠布置的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2、尽量不设置雨水泵站。

3、尽量利用现有河道排水,利用池塘的调蓄功能。

4、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

5、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当管道接入明渠时,管道应设置挡土的端墙,连接处的土明渠应加铺砌;铺砌高度不低于设计超高,铺砌长度自管道末端算起3~10m。宜适当跌水,当跌差为0.3~2m时,需作45°斜坡,斜坡应加铺砌。

明渠接入暗管时,除应采取上述措施外,尚应设置格栅,栅条间距100~150mm。也宜适当跌水,在跌水前3~5m处即需进行铺砌。

6、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

第二十七条雨水管渠设计基本思想

雨水管渠设计应满足汇水区域内雨水顺利排放的要求。

为使城区雨水顺利排入下游河流,采用下面三种方法提高主干渠的渠底和水面高程:

1、采用断面较大的渠道,降低坡度,提高下游渠道的渠底高程。

2、控制点的管道覆土取0.7m,减少整个管网的埋深。

3、由于下游河流深度较浅,为了满足城区主干渠与下游河流高程衔接的要求,同时降低城区内管渠造价,本次设计主干渠采用最大深度为4.0m的渠道。

第二十八条雨水管渠设计参数选择

1、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博兴县陈户镇地势比较平缓,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绿化率比较小(远期建议采用渗水路面)的市区,其综合径流系数取0.5;郊区建筑物稀疏,公园绿地比较多,还有部分农田的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取0.4或0.2。

2、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依据《博兴县陈户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并考虑投资能力等因素,规划设计采用的重现期为1.5a。

3、集水时间t确定

设计降雨历时t

12

t=t+mt

2

L

t=

60V

(min)

式中 m—折减系数,管道采用2,明渠采用1.2,陡坡地区管道采用1.2~2。

t1—地面集水时间,本次规划采用15min。

t2—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

L—各管段的长度(m);

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第二十九条雨水设计计算

1、暴雨强度公式

q=(850+773.5LgP)/ t0.6(L/s·ha)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年)

t—设计降雨历时(min);

2、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Q=Ψq 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

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

一、《郎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一章郎溪县概况 一、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km,东西宽约37km,状似犁铧。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县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区相连,南以鸭山岭与宣州区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297 km,至无锡167 km,至常州146 km,南至杭州226 km,西至宣城58 km,至芜湖130 km,西北至合肥268 km,北至南京130 km。 (二)行政区划 2004年郎溪县域共辖8个镇,4个乡。八个镇分别为建平镇、十字镇、南丰镇、梅渚镇、涛城镇、毕桥镇、东夏镇和新发镇。四个乡分别为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和幸福乡。 (三)历史沿革 郎溪县古为桐内地,春秋属吴,后属楚。汉时为故鄣县地,属丹阳郡。南梁置石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名绥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属广德县。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始置建平县。隶属广德军,后属广德府、广德州至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广德州,广德、建平不相统属,各自为县。1914年改称“郎溪县”,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载:“郎,居民之姓也”其地本广德之郎步镇,又名“郎川”,“县台之前,一溪襟带,上接桐水,下通湖阳,左浮塘,右赤山,镇岗拱于前,清润枕于后、故以郎溪名之”。 (四)自然条件与资源 1、地形地貌 郎川河自东而西横贯县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岗峦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县城地处老郎川河下游北岸,海拔高程10-14m,属冲击平原。东南部地势高爽,西北为低洼农田,沟塘密布。县城南有新、老郎川河,上接广德桐内河和无量溪河,流经县城入南漪湖至水阳江。 2、气象 郎溪县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平均降水量1143.2mm,年日照时数2107小时,年平均风速2.9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 3、水文 郎溪县的地表水多属两大水系,即郎溪盆地内的水阳江水系、盆地外的太湖水系,总属长江水系。盆地内各河流,均汇入南漪湖,然后泄注水阳江、青弋江入长江,较大的河流有郎川河、飞鲤河、长溪河、袁村溪,这些河各成小水系,入注南漪湖。太湖水系流域面积约70 km2,均属北流的短小沟渠,分别流入胥河与梅渚河,然后汇南河入太湖,为较典型的羽状水系。主要河流有梅渚河和胥河。县境内的主要湖泊有宣州、郎溪两县共管的南漪湖,在郎溪县境内约70 km2。另有荡南湖、浮湖等。 地下水分布情况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一为郎川河中下游地带,含水岩性为粉细纱、中细砂、含砾中粗砂和砂砾石层,上覆分布稳定的亚粘土层,水位埋深1-3m,均小于5m,普遍具有承压性。含水层的粒度从中游至下游,由河床向两侧及由下而上均具有由粗变细的分选性,富水程度好,单孔出水量在10-30 t/h,是县境地下水比较富集的地带。二为红色岗地地带,分布于县境内北部中桥、下湖以及南部十字铺、毕桥等地。含水岩组是中、新生界的一套红色内陆河湖相沉积。红层地下水的富存条件及富水性,严格受岩性、构造、地貌等自然因素的控制,县境红层地区的地下水一般表现为贫乏,单孔出水量仅3-10t/h不等,需靠引水灌溉。三为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东部及南部与广德县和宣州市相接部位。地下水的富水程度差,属于水量贫乏的网状裂隙水,水量小于10t/d。 4、工程地质 郎溪县的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陷褶断带的东北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境内形成了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郎川河断裂是郎溪县的重要地质界线,其南为背斜上升区,其北为向斜下降区,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其北部和东北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将郎溪县城划为基本烈度6度区。 5、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排水专项规划设计提资清单规划

排水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所需提供的基础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1.1提供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文本及基础资料 1.2城市内涝水位 2.城市概况 2.1县志。 2.2县城建成区面积(包括现状、近期、远期且说明年限) 2.3县城区近5年人口数据、城区用水情况(填写附表相关内容) 2.4近5年县城GDP数据;城区工农业经济状况,主导产业如城区主要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等发展状况;近5年城区工业产值,县发展计划经济指标等。提供上述相关文字资料。 2.5县城区地图(现状)、近远期城区规划图(1:10000或1:20000)、道路路网图(包括各道路控制标高)、人口分布或人口密度图等。 2.8发展规划纲要文本,计划主要建设项目情况的文字资料。 3.县城供排水现状 3.1城区排水系统设计规模,污水厂实际处理能力,采用的处理工艺、排水处理流域等情况的详实文字资料及相关设计文件。 3.2现有和拟建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及水泵主要运行参数。 3.3污水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图,水泵机组型号及运行方式,污水厂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污水厂进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情况报告。 3.5排水管网现状图(1:10000或1;20000)包括雨水、污水现状图,那

些地区采用合流制,那些地区采用分流制,各污水厂、提升压站、排污口及主要排污大户位置。 主要街区或街道的管道材料,管道长度(填写附表); 管网、管材统计表(填写附表); 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详实文字资料。 3.7近5年主要运行经济技术指标(填写附表)。 3.8城市污水水质 4.附表 历年供水主要指标 历年排水经济指标

现有污水处理构筑物、建筑物一览表 注:以污水厂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污水厂,按本表格格式另外制作填写。 排水管管径、管材统计表 污水厂人员编制一览表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细则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 1、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

山西省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xxxx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xx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xx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惠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抢抓中国加入WTO和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毗邻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贵阳为龙关的城市经济圈,合理布局生产力;突出规划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集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原则; 4、加强空间管制,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的原则; 5、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的原则; 6、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协调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 6、《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7、《惠水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7-2010年); 8、《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 9、《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 10、地方意见建议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期限 1、规划期:2005-2020年,16年; 2、近期:2005-2010年,6年; 3、远期:2011-2020年,1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及范围 1、本次规划范围按两个层次,一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二是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惠水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3、城区范围 东抵平寨,西至吴家寨大坡脚,南至猪场,北起赤土,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40.3平方公里。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范围。 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污水受纳水体。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郴州城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文本说明书图集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工程代号:2010-GH016工程项目名称: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设计单位名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郴州市规划局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 A143000700 发证机关:国家住建部 单位法定代表人: 陈忻 设计部门:市政工程研究设计院 主管院长:杨青山 市政二所所长:张文 项目负责人: 刘影 主要编制人: 周江徐延波刘新林王珊蒋家鑫 张文刘影邝沙许光眉张震芳徐俊杰廖志平 曹诗国刘洋李春平谢林卫唐威潘慧明曾昭东卢乐峰王许兵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前言 2010年3月,我院受郴州市规划局的委托,承担了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期间,我院设计人员得到了郴州市政府、郴州市规划局和城管局、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国土局、水利局等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单位、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编者 二〇一一年五月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1.01条法律地位 (1) 第1.02条规划依据 (1) 第1.03条规划期限 (2) 第1.04条规划范围 (2) 第1.05条规划目标 (2) 第1.06条条款说明 (2) 第2章给水规划 (3) 第2.01条用水量指标 (3) 第2.02条供水规模 (3) 第2.03条节约用水 (3) 第2.04条供水水质规划 (3) 第2.05条供水水压规划 (3) 第2.06条供水系统规划 (3) 第2.07条水源地保护 (3) 第2.08条城区给水 (3) 第2.09条管网设施 (3) 第2.10条管网建设目标 (3) 第2.11条给水工程管网规划措施 (3) 第2.12条控制措施 (4) 第2.13条消火栓设置 (4) 第2.14条应急供水措施 (4) 第2.15条分期建设 (4) 第2.16条近期建设 (4) 第3章排水规划 (5) 第3.01条排水体制 (5) 第3.02条污水去向 (5) 第3.03条郴州市污水处理厂选址 (5) 第3.04条污水处理规模 (5) 第3.05条工业废水处理规划 (5) 第3.06条西城区管网改造 (5) 第3.07条污水排水原则 (5) 第3.08条污水排水分区 (5) 第3.09条纳污管道布置 (5) 第3.10条城市雨水系统综合利用规划 (6) 第3.11条暴雨强度公式及设计参数 (6) 第3.12条雨水排水原则 (6) 第3.13条雨水排水分区 (6) 第3.14条雨水干管干渠布置 (6) 第3.15条水体保护 (6) 第3.16条污水系统实施计划 (6) 第3.17条雨水系统实施计划 (7) 第3.18条实施措施 (7) 第3.19条建议 (7) 第4章附则 (8) 第4.01条实施日期 (8) 第4.02条相关规划 (8) 第4.03条实施机关 (8) 第4.04条规划文件组成 (8) 第4.05条批准单位 (8)

排水说明模板

(三)穿集镇段管道排水 (1)设计依据 1)《合肥市总体规划》(2007-2020); 2)《合肥市雨水专项规划(2007-2020)》; 3)《合肥市污水专项规划(2007-2020)》;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8)1:10000地形图; 9)该工程道路设计平面及纵、横断面图; 10)《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1-2030)》(2013年3月); (2)设计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工程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以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为原则; 3)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3)设计标准和参数 1)雨水标准及参数 a) 暴雨强度公式: 本次设计采用合肥市暴雨强度公式: 式中: P —— 重现期(年),此处取1.5年 t —— 降雨历时(分钟),其中t=t1+2×t2,t1取10分钟 b) 径流系数: ψ=0.60 c) 降雨历时:t=t1+mt2(min) 式中t1为起始管道地面集水时间,t1采用10min ,t2为管内流行时间;m 为延缓系数,一般取m =2.0 2)污水标准及参数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 污水量公式:Q=KzFA (L /s ) 其中:Kz ——污水总变化系数 F ——服务面积(ha ) A ——城市污水量指标(L/(s·ha )) 按经验公式Kz 总=2.7/Q0.11计算,当Q≥1000L/s 时,K 总=1.3,当Q <5L/s 时,K 总=2.3。 3)其它 a) 管道设计充满度 b) 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满流时粗糙系数n =0.013;非满流时粗糙系数n n=0.014。 塑料管:粗糙系数=0.01 c) 管道设计流速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 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0m/s 。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 ,非金属管道为5 m/s 。 (4) 设计内容 1)雨水管道设计 a )起点至K2+310段,雨水自东西向排入K0+683处雨水箱涵,管径为d500~d2000; b )K2+460至K4+585段,雨水自西向东排入K4+585道路北侧明渠,管径为d500~d1400; c )K4+625至终点,雨水自东西向排入K4+935处道路北侧明渠,再经明渠在道路左侧路基外接临时d2000管道排入K5+539处盖板涵。 排水出路: 雨水管道排水出路共分为4处,为K0+683处4×2箱涵、K4+585乐平路侧明渠、、K4+932三河路侧明渠和K525+529盖板涵排出口。K4+585至K5+090段路北侧根据规划采用浆砌片石明渠,K5+090至 84 .0)14() lg 76.01(3600++=t P q

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项目委托方: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 项目承担方: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号:S12-233 工程勘察设计证书编号:A232020769 江苏省工程勘察设计出图专用章: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12年12月技术协助与指导人员: 单位姓名职务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 王德家局长 王振友副局长 李高峰科长 鲁蕾 参与编制人员: 单位职责姓名职务/职称签名 南京广元市政设计有限 公司 批准吴有香总经理 项目负责李朝晖总工程师 校对柳勇工程师 编制万清华工程师 参与人员 汤林 周文

前言 江宁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以南,面积155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空港工业园、滨江开发区等多个开发区型的管理主体。现状下辖东山、秣陵、汤山、淳化、湖熟、禄口、横溪、江宁、谷里和麒麟共10个街道。 自2002年,江宁撤县建区后,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江宁区城市建设步伐,至今,以逐步形成了以东山副城为中心,禄口、汤山、滨江、麒麟、湖熟五大新城拱卫,秣陵、淳化、谷里、土桥、铜山。丹阳、横溪、陆郎等新市镇环绕的城镇格局。 与城市化相对应市政排水设施建设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东山副城及各街道集镇,除老城区外,新建城区均采取雨、污分流体制,新建市政道路已基本建成雨、污水管网系统。并逐步形成了开发区污水收集系统(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科学园污水收集系统(科学园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8.0万m3/d)收集系统、东山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城北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收集系统、汤山启动区污水收集系统(汤山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0万m3/d)、滨江新城污水收集系统(滨江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3.5万m3/d)和禄口新城北部污水收集系统(空港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2.0万m3/d)。其余街道老集镇也基本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处理站。 然而,城市化发展速度之快,排水设施特别是污水系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 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存在污水无出路的尴尬局面,如江宁开发区二期、秣陵新市镇和谷里新市镇(东善桥)等大片区域污水规划排入南区污水处理厂(未建),又如禄口新城南部区域污水规划排入横溪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未建),市政道路下污水管道已建成,管道内污水无出路,导致建成管道淤积、堵塞、污水漫流至周边水系,即造成现状排水设施的浪费,又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土地使用功能改变,原有污水系统需进行调整,如滨江新城,在原有新城的基础上,新设立滨江建材园、静脉产业园等,污水接入滨江新城污水系统,对原有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近年来江宁区规划编制频繁,且多为分区编制,各自为政,导致规划结论多样,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偏大,甚至超出区域供水总规模,对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造成困扰。 四、各街道老集镇现状多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且多为明沟,卫生条件差,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五、部分新市镇圩区排涝泵站按农村圩区标准建设,无法满足城区的排涝要求。 在这一形势下,我公司受江宁区规划局委托,以《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基础,编制《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本规划重点需梳理江宁区现状污水系统,划分污水收集分区和进行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并计算各污水处理厂规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公司规划设计人员对现状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泵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调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排水管道测量资料和施工图设计资料。最终形成了城区排涝规划、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农村污水工程规划及尾水利用规划等规划成果。其目的是使城市免受污水污染之害和免受雨水洪涝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持城区可持续发展。

排水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地预测城镇的发展目标,协调经济发展与城镇布局、城镇发展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目标,配合城镇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特编制2012—2030年镇总体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博兴县陈户镇关于进行规划区内排水(雨水、污水)专项规划设计的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博兴县陈户镇总体规划(2012-2030)》 4、博兴县陈户镇提供的排水工程图纸文本资料 5、博兴县陈户镇地形图(1:1000)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16、《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7、《山东省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18、《“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1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依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博兴县陈户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排水工程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2.排水工程规划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区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中其他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3.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相协调。 4.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点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的关系。城市污水应以点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以城市集中处理为主。 5.城市污水是可贵的淡水资源,积极推进污水经再生处理的回用。城市污水回用是缺水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可行之路。 6.雨水排水工程应与城区水系、湖泊、灌溉渠、防洪工程等协调,以节省工程投资。 7.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尽可能利用已建排水管渠,考虑远期发展进行总体设计。 8.对城市和工业企业原有的排水工程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9、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同时,也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实行把防止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这是控制污染发展的重要政策。

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

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

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划 (2013~2020) 规划文本 无锡市市政和园林局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无锡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七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2) 第三章规划标准 (3) 第四章基本情况 (4) 第五章雨水规划 (5) 第六章管理规划 (7) 第七章规划实施意见 (8) 第八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无锡市排水的管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无锡市道路排水功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保 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锡市排水(雨水)专项规 划》(2013-2020)(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东北至沪宁高速公路,西至锡宜高速、钱荣路,南至五里湖、梁塘河、旺庄路,东至沪宁高速,总用地面积约 173平方公里。 第三条 规划基准年:2012年 规划年限:近期: 2015年;远期: 2020年。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第四条 规划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城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 文件;《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无锡市城市防 洪规划》、《无锡市中心城(173km2)控制性详细规划》、《无 锡市区水系规划》等相关规划文件。 第五条 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分期实施; 充分利用城市原有排水设施功能;雨水排水与雨水利用齐步; 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 处理的方法进行雨水综合管理,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给排水规划说明

4.5.1 给水规划 (1)规划目标 满足城市发展对用水量增长的需求,确保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卫生方面的更高要求。 (2)给水量预测 建水北部新区的规划用水指标为:一类居住生活用水最高日240升/人?日;二类居住生活用水最高日220升/人?日;行政办公建筑8升/m2?日(建筑面积,下同),商业金融建筑10升/m2?日,文化娱乐建筑5升/ m2?日,医疗卫生建筑15升/ m2?日,其他公共设施8升/ m2?日;工业建筑20升/ m2?日;道路广场用水25立方米/ha?日,绿化用地用水20立方米/ha?日;未预见用水以上述总用水量的15%计。合计,本区总用水量约为4.68万立方米m3/日。 (3) 水源规划 参见城市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的相关部分,本区及整个县城的水源为北山的城市新建水厂。 (4) 管网布置 在本区内的北山路、323国道、东正路、北横一路、北横三路、北横四路、车站北路下形成本区的给水主干环网,给水主干管管径为DN800-DN400,以保证供水安全。然后由枝状支管通至每个地块内部。 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东北两侧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1-2.5m,埋深一般为1 .5-2.5m。 4.5.2 排水规划

(1)规划目标 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 (2)排水体制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本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结合片区开发和道路建设加以实施。 (3)污水量预测 本区污水总量以总用水量的80%计算,合计约为3.74万立方米/日。 (4)污水设施及管网布置 本区污水进入规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污水在地块内收集后就近排入地块周围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然后依据地形和道路坡向,组织污水管道排放系统。在北横一路、北横二路、北横三路、北横四路、北横五路下布置污水干管,收集相应区域内的污水。为了适应分期建设计划,在永善路和泸江路设置污水干管,汇集各个片区的污水,然后接入车站北路下的污水主干管,最后排到污水处理厂。由于区内有些道路的坡度较大,为减小污水对管材的冲刷产生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选用耐冲刷的管材,另一方面要在坡度较大地段设立跌水井,减小污水管道的敷设坡度和流速。 污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东南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埋深控制在2.0-5.0m。 (5)雨水量预测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工作方案及报价

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工作方案及报价 一、给水专项规划 (一)工作内容 1、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2、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二、现状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供水设施配置、管理水平、现代化水平等问题。 第四章规划建设规模 一、城市规划用水量预测。依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现状用水水平调查结果和相关设计规范,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确定规划用水规模。 二、根据上述分析预测和现有供水能力进行供需平衡,确定总的供水规模和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排水体制及排放标准的确定第三章污水工程规划 第四章雨水工程规划 第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第六章近期排水工程建设规划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10一2030)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武潭镇中心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是《武潭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专业规划之一,是武潭镇城镇排水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和水务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编制依据 (1)《武潭镇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7)省市有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 第4条规划极限 本规划年限与《武潭镇城镇总体规划》相一致,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北至国道207北侧山体线,西至二广高速中心线,南到莲花城村与莲花坪村行政界线即东四路,东至武潭镇镇界限。规划区总面积为1087.35公顷。 第6条规划人口 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3.1万人;远期(2030 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4.2万人。 第7条规划原则 1、根据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指导方针,本着需要与可能利结 合的原则,合理制定分期建设项日。 2、充分考虑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排水体制。 3、按地势划分排水分区,并与各专业规划相协调。 4、依据《武潭镇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年),对排水一程提出全面的 综合治理力一案,逐步解决排水存在的问题,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5、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条件布置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以减少管道的理深, 尽量避免穿越障碍物。 6、工程没计中,因地制宜,力求方案合理、技术可行、节省投资,使工程 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其建设项目的效益。 第二章排水体制及排放标准的确定 第8条城区排水体制的确定 规划确定城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第9条污水排放标准 规划范围内排水系统所接纳的污水,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排入城镇下水管道并进入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的污水)执行,对超标的工业污水,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依据国家有关的行业排放标准,经过必要的预处理达到标准后,方能排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