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吴丹

层流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医疗安全的根本保障、现代化医院高端技术的重要标志。层流净化系统是目前保证手术室洁净环境的最先进的设备,而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更是保证洁净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

一、空气净化技术

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3级过滤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空气过滤是最有效、安全、经济、方便的除菌手段。由空气处理器、过滤器(初、中、高)、加压风机、空气加温器、加湿器,回风口及送风口组成。

初效过滤器为第一级过滤,设在新风口,对空气中≥5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中效过滤器为第二级过滤,设在回风口,对手术间回流空气中≥1um微粒滤除率在50%以上;

高效过滤器为第三级过滤,设在送风口,对新风、回风中≥0.5um 微粒滤除率在95%以上。

二、手术室空气净化分型

1、按气流分型:

乱流型:送风气流形成流线不平行、方向不单一,时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流过房间工作截面。除尘率较低.使用于污染手术间和急诊手术间。

层流型:分水平层流和垂直层流(手术室现用)

2、按净化空间分型:

全室净化:采用天花板或单面墙全部送风,整个手术间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

局部净化:仅对手术区采用局部顶部送风,只使手术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一般认为,以手术床为中心的2.4m×1.2m的范围是手术无菌要求最严格的部位,因此,局部净化在我国手术室空气净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级别及用途

空气的洁净程度是以含尘的浓度来衡量的,含尘浓度越高,洁净度越低;含尘浓度越低,洁净度越高。

特别洁净手术室(百级):关节置换手术、颅脑外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及眼科等无菌手术。

标准洁净手术室(千级):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

一般洁净手术室(万级):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和妇产科等手术。

准洁净手术室(30万级):肛肠外科及感染类手术。

目前我院手术室主要房间配置:百级1间(1术间),千级2间(2、

3术间),万级2间(4、5术间),负压1间(6术间),走廊和辅助用房为十万级,全部是垂直层流、局部净化。

四、层流洁净手术室建筑装饰要求:

1、手术室地面及墙面光滑、无缝隙、易擦洗、不易受化学消毒剂

侵蚀,墙壁没有不必要的凹凸,墙面下部的踢脚应与地面成一整体,不应有开放地漏。

2、洁净手术室采用人工照明,不应设外窗。

3、插座、开关、药品柜、观片灯等应嵌入墙内。

4、洁净手术室净高易为2.8—3.0m

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功能特点:

1、手术室低细菌数及低麻醉气体浓度

2、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20-25℃,湿度可在40-60%之

间调节),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3、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进入

4、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

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5、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6、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洁净手术室其“无菌”环境

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状态来维持。因此,针对其特点,要建立人、物流程及严格分区管理。

7、必须进行严格管理、科学使用,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切实保障手术室的环境要求。

六、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因素

卫生清洁

人员流动

进入人员的着装

手术间门的开放

进行污染手术

不能达到足够自净时间

净化系统的保养

七、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布局

分手术部和非手术部

手术部包括手术间和辅助间(无菌间、器械间、消毒间、麻醉复苏室、麻醉准备室等)

非手术部包括(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区、等候区、手术患者接收区等)

设立三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手术人员、患者和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作为污物流线,做到洁污分区,布局合理。

每个手术间前门与内走廊(洁净走廊)相通,供工作人员进出也是供应手术间无菌物品及清洁物品的通道。后门与外走廊(清洁走廊)相通,手术结束后污染的器械、敷料及其它污染物品进出的通道。八、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一)、环境管理

1、洁净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为40%—60%,保持手术间正压,才能起到层流的效果,手术期间保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禁止在开门状态中进行手术,保持前后门的关闭,减少开门次数(一次开门可使空气含菌量达52cfu/㎡),手术结束前不可打开后门。

2、手术结束后及时清理污物和垃圾,减少在手术间的停留时间,及时清洁地面。严禁在手术间折叠敷料、整理布包。

3、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设备系统运行时进行。

1)设备、物品进入洁净手术室前,应去除外包装,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2)清洁工具不宜使用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拖把使用完毕清洗晾干,污染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拭。

3)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不可混用,严格区分

4)手术间无影灯、手术床、器械台等设备的表面及地面的清洁,应在每天手术开始前用清水和消毒液各擦拭1遍,每周彻底清扫1次。

4、物品摆放和医务人员站立位置避开回风口,减少障碍物对气流的干扰。手术床放置于手术室净化区域的中心位置,头和面部进行手术时,将手术床适当向患者脚部靠近;下肢手术时,再将手术床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整个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域以内。二)、人员管理

1、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人数

一般情况下一台手术参观人次控制在3人以下。参观人员进

入手术间后应限制在指定的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不得随意走动互窜手术间。

据研究监测记录,手术室浮游菌降落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化:手术开始时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峰值。

2、严格着装要求,进入手术部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衣、裤、鞋、帽、口罩。女士不可用粉、头发喷雾剂和指甲油之类的化妆品,以减少污染来源。

3、手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更换病员服、肠道准备等,经交换车换车后进入手术室。

三)、物品管理

1、手术间器材、物品相对固定,专人保管。

2、手术间的手术床、输液架、器械台、脚踏、电刀、吸引器、麻醉机等常规物品放于手术间固定位置,洗手护士负责术后清洁,巡回护士负责术后整理工作。

3、各类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定数定位。

4、层流手术室无菌间物品摆放应在层流板下,左右通透性好,货架为镂空式,货架上端距屋顶50cm以上,距墙5cm以上,离地面20-25cm以上,柜面清洁干燥。

四)、预防感染管理

1、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及手术间层流级别安排手术。

2、感染和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

做感染手术。

3、每周清洗回风口、过滤网,若有污染应随时清洁,若有损失及时更换。

五)、监测管理

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对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每天对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监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六)、运行管理

1、每日第一台手术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调整适宜温度,术中禁止关闭,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提前3小时开启。

2、连台手术应在前一台手术结束后,立即清洁,达到自净时间后,再进行下一台。

自净时间要求:百级15分钟,千级25分钟,万级30分钟。

3、净化空调系统装置设备科专人检查维护:

初效、中效过滤器半年更换1次;

高效过滤器半年检修1次,1—2年更换1次;

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没年更换1次;

九、我院手术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设计布局和工程装修时存在一定缺陷:

1)工作人员入口大门未安装密码锁或IC卡,手术室无专职门卫,无法进行门户管理。

2)各区之间隔断门未采用感应电动门或双开弹簧门,进出各区

或平车接送病人无法自动关闭,需人工关闭,既不利工作方便性,也对保持各区洁净度带来影响。

3)污物通道未设置净化系统,未设计清洗间,清洁工具只能放在手术间,改造后清洗间不能与污物通道相连,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4)空调机组质量和技术上存在一定缺陷,运行不稳定,手术中时有故障发生,手术间温度和湿度不易调控,影响手术室洁净度。

2、术后手术间擦拭及每周大扫除存在死角。

3、因清洗间改造在刷手池清洗洁具、器械。(违反原则,吸引器桶坚决杜绝)

4、无菌通道门未随时关闭。

5、术中净化系统关闭,前门敞开。(增强消毒意识)

6、术中不必要的频繁出入、乱窜术间。(加强人员管理)

7、手术参观学习人员不规范行为。(做好监督)

作为手术室护士,除了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及工作态度以外,也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无菌原则是贯穿医务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管理好层流手术室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环境,预防手术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推荐)层流手术室是洁净手术室当中的一种类型

层流手术室是洁净手术室当中的一种类型。 空气净化技术有三种分型,其中手术室空气净化分别是按气流分型、按净化空间分型这两种。 一、按气流分型 1、乱流型流线不平行、流速不均匀、方向不单一而且时有交叉回旋的气流流过工作区整个截面。 2、层流型流线平行、流速均匀、方向单一的气流流过房间工作区整个截面的洁净室。又分为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气流垂直于地面的为垂直单向流洁净室;气流平行于地面的为水平单向流洁净室。水平空气流时,手术者身体或铺巾对气流的阻挡,影响了手术区空气的洁净度;垂直空气流时,切口在手术者头部的上风向,也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而且初投资及运行费约为水平空气流的1.7倍。由于重力作用,菌尘微粒容易沉降在水平表面,但很难在垂直面上聚集,垂直表面的菌落污染为水平表面的1/25左右;当一定风速(0.3~0.4m/s)时,水平层流空气流型的含菌浓度要大于垂直层流空气流型,故垂直表面容易保持清洁。目前我国手术室多采用垂直空气流型。 3、辅流型气流流线拟向一个方向流动,性

能接近水平单向流。 4、混流型又称局部单向流,用满布比来区分。垂直流满布比<60%,水平<40%,均属于局部单向流。

二、按净化空间分型 1、全室净化采用天花板或单侧墙全部送风,使整个手术间都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净化方式,但由于手术野以外的区域空气洁净对手术切口感染影响不大,而全室空气净化室造价高,因而建造受到一定限制。 2、局部净化仅对手术区采用局部顶部送风或侧送风,只使手术区达到所要求的洁净度。一般认为,以手术床为中心的2.6m×1.4m的范围是手术室无菌 要求最严格的部位。因此,局部净化是我国手术室空气净化的近期发展方向。 三、按用途分型 1、工业洁净室以无生命微粒的控制为对象。主要控制无生命微粒对工作对象的污染。适用于精密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照相工业等部门。

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一、层流净化的概念与作用 层流净化,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层流手术室即以此设计而得名。 层流系统是达到空气净化、创造洁净手术空间的一种先进设备,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空气除菌手段。 二、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 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造成的后果,很多医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得不加强对病人抗生素的用量,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伤害很大,目前国家也在立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所以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家医院的重视。 三、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

医院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

医院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一、层流净化的概念与作用 层流净化,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层流手术室即以此设计而得名。 层流系统是达到空气净化、创造洁净手术空间的一种先进设备,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空气除菌手段。 二、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 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造成的后果,很多医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得不加强对病人抗生素的用量,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伤害很大,目前国家也在立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所以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家医院的重视。 三、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

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除穿贴身内衣外要全部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服装、帽子、口罩和鞋。帽子要把头发全部覆盖并尽量减少外露的皮肤,手术的动作要轻,手术器械的传递要稳、准。 四、层流净化手术室分类 1、层流净化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 层流净化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在国内外主要有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等。 单向流气流流型示意图 在我国2002年“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规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100级洁净区域(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垂直单向流),而且高效过滤器的满布率应为75%-85%;对于Ⅱ级、Ⅲ级和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手术区是低于100级的洁净区,其气流流型为非单向流,但送风口宜设在手术区的上方,高效过滤器宜集中布置在手术区上方的送风口处,要求洁净的气流覆盖手术区,使手术区获得最佳的净化效果。 实验证明:在各种不同的送风速度情况下,垂直单向流比水平单向流手术室的细菌浓度低。 2、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风量、温度和湿度 根据2002年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规定: Ⅰ级洁净手术室的单向流断面风速为0.2-0.3m/s; Ⅱ级洁净手术室的换气次数为30-36次/h;

手术室层流净化基本原理

空气cfu/m3:≤10 物体表面cfu/cm3:≤5 医护人员手cfu/cm3 :≤5 随着现代医院条件、环境及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层流设备渐已装备、应用于手术室。1流层手术室-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层流是一股细小、薄层的气流,以均匀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输送;净化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层流式和水平层流式两种。垂直层流式(Supply air ceiling for operating theatre)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病床的正上方,气流垂直吹送,回风口设在墙面的四角,确保手术台洁净度达标,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层流手术室是一个"正压"环境,其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标准100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 颗。1000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依次类推。不同级别的层流系统,其控制空间环境中的空气置换率也不同,洁净度级别越高,置换率越快,反之亦然。层流手术室墙壁应用具有抑菌作用的特殊涂料粉刷,光线明亮,色彩柔和且不须用水清洁冲洗。 功能特点 2.1 手术室低细菌数及低麻醉气体浓度。 2.2 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15-25℃,湿度可在50-65%之间调节)。 2.3 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 2.4 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2.5 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2.6 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2.7 噪音:因层流设备的空气处理机(送风、回风等装置)及空调系统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成为层流手术室的一种噪音,也是层流手术室的一大缺点。所幸的是手术室内音量为42dB,可无不适;但手术室外音量≥65dB,形成噪音干扰。"心欲静而音不止",长期处之,尚有一个忍受和适应的过程。 2.8 层流手术室造价昂贵,"月耗斗金",非条件优越,恐难奢求。3层流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层流系统是创造洁净手术室的一种设备,无论它多么先进,但亦非"万能";因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手术室其"无菌"环境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状态来维持的。 强调 空气cfu/m3:≤10 物体表面cfu/cm3:≤5 医护人员手cfu/cm3 :≤5 随着现代医院条件、环境及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层流设备渐已装备、应用于手术室。1流层手术室-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层流是一股细小、薄层的气流,以均匀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输送;净化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层流式和水平层流式两种。垂直层流式(Supply air ceiling for operating theatre)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病床的正上方,气流垂直吹送,回风口设在墙面的四角,确保手术台洁净度达标,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层流手术室是一个"正压"环境,其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

层流手术室层流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管理。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 3.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4.急诊手术要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手术间内实施,感染手术要在靠近污物通道的手术间内实施。 5.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2预防感染管理) 6.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7.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8.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9.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10.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11.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12.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13.每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 14.每2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拭消毒一次。 15.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备案。 16.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3监测管理〕 17.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做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的监测抽检和监控工作整改小结。 18.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4.设备管理〕 19.设备科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每周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0.设备科专人做好层流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保养日志。 21.层流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 22.其他手术间至少应在术前1 h将层流打开,维持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40 min调至高速运行。 23.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 24.根据季节变换,相应调控适宜温湿度。 25.做好层流手术室的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安全通道位置。

层流手术室消毒与管理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病人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减低感染率,尤其是颅内手术和烧伤手术,保证病人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 操作要求 层流手术室的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标准1000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10000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0颗。依次类推。 具体操作 1)严格净化 各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在手术室墙面四角、净化机组、天花板、走廊、新风机、排风机都设有不同级别的过滤器,并对其进行定期清洁、维修和更换,严格保证室内空气的无菌;另外,层流手术室的卫生管理工作除了日常清洁工作和过去一样,不能有丝毫放松,还对室内的清洁工作有特殊的要求,室内墙角全部为弧形结构设计,找不到任何一个90°的墙角,使细菌无处藏身,避免了清除不尽的死角,并且室内无须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这样既节省劳动又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 2)正压通气 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超净装置),手术室内形成正压环境,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一股细小、薄层的气流,以均匀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输送,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目前,层流手术室分为垂直层流式和水平层流式两种。垂直层流式(Supply air ceiling for operating theatre)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病床的正上方,气流垂直吹送,回风口设在墙面的四角,确保手术台洁净度达标,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正是采用的这种垂直的层流式,在手术室内的顶部还设置了一个吊塔式的负压吸引系统,将医生在手术时呼出的空气吸出塔外,进一步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和无菌,降低手术的感染率。 3)单通道流向 医院在层流手术室与消毒柜之间制作了一堵墙,并设立进、出单通道,需消毒的物品经过“输出”通道直接从手术室转移到消毒柜,消毒后经过“输入”通道转移到手术室,这样避免了消毒物品在转移的过程中二次污染。 流程管理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具体如下: 1.1 严格着装管理进入手术室人员务必按规定穿高压灭菌的手术衣,戴一次性无菌口罩、帽子,离开时衣裤、鞋、帽、口罩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均穿清洁的病员服,用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 1.2 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及清洁每日早晨由夜班护士提前1h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调至22℃~25℃,湿度控制在40%~60%。每日手术结束后,有清洁工用标志明确、分区使用的卫生洁具将手术间打扫干净,关闭电动门,经1h层流后关闭空调系统。急诊手术间不关闭空调系统。连台手术在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室内湿式清洁,并关闭30min 后进行下一台手术。 1.3 手术床的放置手术床放于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头面部手术时将手术床向病人脚部适当移动,下肢手术时将手术床略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内。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层流手术室层流管理制度 (1环境管理)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管理。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 3.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4.急诊手术要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手术间内实施,感染手术要在靠近污物通道的手术间内实施。 5.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2预防感染管理) 6.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7.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8.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9.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10.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11.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12.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13.每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 14.每2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拭消毒一次。 15.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备案。 16.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3监测管理〕 17.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做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的监测抽检和监控工作整改小结。 18.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4.设备管理〕 19.设备科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每周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0.设备科专人做好层流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保养日志。 21.层流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 22.其他手术间至少应在术前1 h将层流打开,维持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40 min调至高速运行。 23.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 开机运行。 24.根据季节变换,相应调控适宜温湿度。 25.做好层流手术室的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安全通道位置。 2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2知识交流

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的出入管理,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洁净区域内的人员应更换产尘埃少的专用工作服;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洁净手术部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3.洁净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o C~25o C,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 4.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手术床、壁柜、回风口格栅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5.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连续运行,直至术后清洁、消毒工作完成。1号手术间的运转时间为术后清洁、消毒工作后20分钟,2号手术间的运转时间为术后清洁、消毒工作后30分钟;接台手术,净化空调系统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自净时间同上)。 6.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7.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8.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9.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10.每周对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11.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3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6个月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12.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13.手术室质控护士每季度对手术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物品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存档。若有不合格之处,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直至监测合格。

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标准

本来来自洲上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洁净手术室为医护人员创造出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满足手术过程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清新洁净度、噪声等的严格要求。因此,手术部建筑有着清洁区域、准清洁区域、一般区域的严格划分,有着明确的流向和严谨的平面功能区域。 (空气cfu/m3:≤10物体表面cfu/cm3:≤5医护人员手cfu/cm3:≤5)随着现代医院条件、环境及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层流设备渐已装备应用于手术室。下面就我公司设计理念作一简要的介绍。 流层手术室-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 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层流是一股细小、薄层的气流,以均匀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输送;净化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层流式和水平层流式 两种。垂直层流式(Supply air ceiling for operating theatre)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病人脚部一侧的墙面,气流水平吹送,回风口设在相对一侧近墙面的天花板上。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 层流手术室是一个"正压"环境,其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不 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标准100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颗或每升空气 中≤3.5颗。1000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依次类推。 不同级别的层流系统,其控制空间环境中的空气置换率也不同,洁净度级别越高,置换率越快,反之亦然。 层流手术室墙壁应用具有抑菌作用的特殊涂料粉刷,光线明亮,色彩柔和且不须用水清洁冲洗。 2层流手术室的功能特点 2.1手术室低细菌数。 2.2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15-25℃,湿度可在50-65%之间调节)。 2.3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 2.4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2.5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2.6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2.7噪音:因层流设备的空气处理机(送风、回风等装置)及空调系统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成为层流手术室的一种噪音,也是层流手术室的一大缺点。所幸的是手术室内音量为42dB,可无不适;但手术室外音量≥65dB,形成噪音干扰。 "心欲静而音不止",长期处之,尚有一个忍受和适应的过程。

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病人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减低感染率, 层流洁净手术室净化原理 气流→初效净化→空调→中效净化→风机送风→净化管道→高效送风口→吹入房间→带走尘埃细菌等颗粒→回风百叶窗→初效净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达到净化目的。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管理具体如下: 1.1 严格着装管理进入手术室人员务必按规定穿高压灭菌的手术衣,戴一次性无菌口罩、帽子,离开时衣裤、鞋、帽、口罩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均穿清洁的病员服,用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 1.2 空气净化系统的开关及清洁每日早晨由夜班护士提前1h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按需调至22℃~25℃,湿度控制在40%~60%。每日手术结束后,有清洁工用标志明确、分区使用的卫生洁具将手术间打扫干净,关闭电动门,经1h层流后关闭空调系统。急诊手术间不关闭空调系统。连台手术在前一台手术完成后立即进行室内湿式清洁,并关闭30min后进行下一台手术。 1.3 手术床的放置手术床放于手术间净化区域的中心。头面部手术时将手术床向病人脚部适当移动,下肢手术时将手术床略向头部移动,以保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完全处于净化区内。 1.4 保持手术间的正压手术中保持电动门处于关闭状态,尽量减少开关次数,严禁开门手术。因为手术室的环境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门关闭时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从而保证手术室内的洁净空气只能向室外流动,室外的空气不会进入室内,开门后就破坏了压差系统,手术间的净化质量也将受到影响。 1.5 污物处理流程手术完毕后,污染敷料和器械由洗手护士从传递窗向外走廊传送,迅速关闭传递窗内门,取出物品后立即关闭传递窗外门。外走廊有清洁工及时处理,污染物扎紧袋子后运送指定处存放。 2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维护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资料

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 一、环境管理 1.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管理。 2.层流手术室不得使用有粉手套。 3.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4.急诊手术要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手术间内实施,感染手术要在靠近污物通道的手术间内实施。 5.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间隔时间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 二、预防感染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场、擦拭、整理各类物品。 4、.术毕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5、.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所有设备及地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8、.每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 9、.每2周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湿拭消毒一次。

10、.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温湿度进行检测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备案。 11、.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网。 三、监测管理 1、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做空气、手、物表、消毒剂等的监测抽检和监控工作整改小结。 2、空气洁净度监测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静态法为主,动态法为辅。 四、设备管理 1、设备科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每周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 2、设备科专人做好层流维护保养工作。建立维护保养日志。 3、层流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 4、其他手术间至少应在术前1 h将层流打开,维持低速运行状态,术前30~40 min调至高速运行。 5、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 6、.根据季节变换,相应调控适宜温湿度。 7、.做好层流手术室的运行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安全通道位置。

层流手术室管理与监测要求

层流手术室管理与监测要求 一、建筑与布局要求: 1、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志明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2、手术室应分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有条件的可设净化手术间、手术准备间、麻醉室、复苏室、石膏冰冻切片室及家属等候室。 3、一般手术间面积为30~36m2,特殊为60m2(体外循环);高度为2.8~3m;室内温度为22~2 5℃,相对湿度为50~60%。 二、环境卫生学管理要求: 1、手术间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2、每天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用湿式擦拭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3、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间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使用不易脱落纤维的织物或者材料; 4、用于环境清洁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应当选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中、高效化学消毒剂; 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应严格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口罩; 2、实施手术者应进行外科洗手、戴手套,及穿无菌手术衣后,限制在无菌区域内活动,只能触及无菌物品; 3、在无菌区域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4、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6、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7、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四、手术器械和用品等消毒灭菌要求: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3、接触病人的麻醉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以及肉眼发现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5、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拆除外包装并进行清洁处理,凡需要灭菌的医疗器械及无菌物品,应严格进行检查、审核,灭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6、进入手术部无菌区域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存

层流间手术规范化管理

层流手术间规范化管理 目的:如何使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菌落数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空气环境卫生学标准,也符合洁净手术部的用房等级标准,并使之减少到最低程度。方法:通过从人员、环境和运行三个方面对层流手术室实施分类管理。结果:每月每间手术室空气培养符合标准。结论:这种管理模式是有效的。 【关键词】层流手术室;空气;环境;管理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手术对手术室的洁净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于2007年5月启用百级层流手术室。百级层流手术室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但如何有效管理,使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菌落符合卫生部颁发的空气环境卫生学的标准,又符合洁净手术室等级标准。是目前洁净手术室管理中值得探讨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我院层流手术室空气环境监测,提出如下管理模式供探讨。 1 健全管理监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器械打包护士、感染监控护士组成。科主任、护士长主要抓成员的养成教育和环节质量跟踪。器械打包护士负责落实物品定期的消毒及灭菌。感染监控护士则负责定期手术环境,物品表面及手术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分析,资料储存及信息上报工作。 2 严格人流、物流管理

2.1 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手术人员必须按“手术通知单” 上名单核对后入手术室,其他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室。特殊情况下,参观手术人员严格控制在两人以内,只允许在指定方位参观手术,不得在手术间随意走动。 2.2 严格着装管理要求: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 手术室所备的衣、裤、帽、鞋、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进入手术室人员穿戴要符合要求,头发、胡须不得外露,不能带各种首饰,不可涂指甲油,留长指甲。手术患者一律穿干净患者服,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患者应换鞋。 2.3 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2.3.1 控制人员流动:细菌是以空气中尘埃粒子为载体迁 移的,在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灰尘飞扬,以及咳嗽和打喷嚏时也可将细菌附着在飞沫中,由于细菌无法及时排出室外,易使有害菌沉降于手术区或伤口,所准备的无菌器械、布单上,致使手术部位污染。手术人员及参加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乱窜手术间。固定专科手术间减少人员走动 2.3.2 手术过程中,应保证门关闭:以避免频繁的开关门 时空气流动污染。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有物品应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2.4 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层流手术室的院感管理

层流手术室的院感管理 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将手术帽全部紧密遮盖头发,口罩完全紧密遮盖口鼻。手术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谈话。容易流汗的医务人员术前做好防汗准备工作,将额部用湿纱布包好以防汗液污染无菌区。参加手术人员术前一天沐浴后进入手术间,衣服尽量遮盖全身皮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防止皮屑播散,控制手术间人数。(2)手术服尽量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对使用次数过多及时更换,手术服禁止缝补。做矫形手术时最手使用无纺布手术衣。研究表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手术病人感染几率比使用棉布手术服降低2.5倍,能明显减少空气细菌污染, 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及物品洁净度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及物品洁净拟的措施有:(1)空气净化,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层流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本身无杀菌功能,是通过过滤尘埃极大限度消除细菌附着载体而达到空气净化效果。手术层流级别分别为(100)级、1万级和10万级(即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Ⅲ级—般洁净手术室)。术前分别空气净化≥15 min、25 min、30 min。送风口过滤网和回风口过滤网定期清洗。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间密闭性,尽量减少开门次数。禁止开通向污物通道的门,减少手术间空气微粒和含尘量。(2)提高手术灯及物体表面洁净度;手术灯及物体表现每天清晨用清水擦拭干净。尤其是手术灯,减少手术灯附近空气尘埃和微生物,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干燥。因为清洁干燥不仅可去除细菌、病毒作用,而且会破坏细菌赖以生存环境。手术完毕,清理物品,尽量减少手术间物品存放量,使层流空气无障碍。卫生员做完清洁后,空气净化30 min。 减少病人皮肤黏膜的含菌量嘱病人不要在接近手术前洗澡,减少皮屑。麻醉后用一次性刀头或电动剪子去除毛发、上导尿管及胃管。降低黏膜损伤,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当手术前一天晚上手术区域剃毛时,剃毛造成损伤促进细菌生长,这种操作比剪子剪除或不剃毛发的感染率增加近100%。广泛去除毛发并无必要。因此不应在术前一天剃毛避免手术操作中污染具体措施有:(1)锐利器械穿透无菌巾导致污染,器械台上缝针应正确放置,将持针器夹在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朝下,针尖与布单有一定的距离或将刀片、持针器和针放在弯盘上。巾钳只能夹手术切口周围的手术巾,不能在无菌单上夹持无菌物品。容易被浸湿的手术可巧用保护膜粘贴纸来保护无菌布类,浸湿后应更换,保持手术台上无菌布单的干燥。手术人员在铺单过程中避免手污染,如有污染应重新消毒手。(2)切开皮肤与切开组织器官的器械敷料应分开使用,切开实质器官与切开空腔脏器器械敷料应分开使用。空腔脏器缝合完毕后应更换无菌布单、手套、手术衣。因皮肤及脏器都有一定量细菌存在,在清洁—污染手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发生。(3)防止手套的污染: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细菌数量也会增加。最安全的方法是戴两副手套,可以降低病人血液污染手术人员,也可有效地防止手术人员手上细菌进入病人切口。需要较长时间手术应在2 h内更换手套。遵医嘱准确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在术前开始并在术中连续使用抗生素,以使整个手术期间血中抗生素浓度达到治疗水平,显然这种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更加有效。这样可以在任何可能形成血清肿和血肿的手术部位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在细菌污染1~2 h 后才开始使用抗生素则毫无价值。因此,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在准确时间内合理安排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使抗生素在手术过程中发挥杀菌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不断涌现,各种外科新的植入材料的应用,对预防性抗性素的过分发依赖,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做好各方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才能保证病人安全。

层流手术室类型、要求、布局、示意图

手术室设计的目的 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①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 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 ③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条件 ①合理的平面设计是手术室设计的前提。在建筑上,手术部作为医院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部的配置、层高、柱间距离、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等,将会对整体医院设计带来重大的影 响。同时,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为手术室留下足够大的可发展空间。在医学上我们 通过合理的流向设计和平面布局设计来防止医院内的交差感染。 ②能上充分考虑到其一般性和特殊功能。如BCR、术中放疗、当日手术等。 手术室设计的要点 ①手术室在医院中的最佳位置。它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 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②洁净区域的划分。在平面上根据其功能要求,大致可分成高度洁净区域、洁净区、亚洁净区和 非洁净区。 ③维持洁净度。出入口的管理。低洁净区和高洁净区的划分。空调系统的建立。 手术室的位置和面积 1. 医院内的手术部的位置和所占面积 手术部应该防止手术感染,院内感染和维持清洁的环境为第一目的,其次必须以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为考量来决定手术部的位置。最佳的方案是利用整个层面或外科病房的端部。尽可能与中心材料供应室、集中诊疗室、特殊放射科治疗室同一层面或设置专用的电梯来与这些部门连结。 2. 手术室的数量 ①每100个病床设计2个手术室的判断标准似乎最为普遍。 3.手术室的形状和大小: 手术室里,正中央是长方形的手术台,其两侧是手术医生、护士和手术器械,其头部是麻醉医生、麻醉器械、监视仪器等等。手术台的周围有巡回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所以,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似乎最适合于手术室。最近,为了避免积灰和诱导空调回风口的流向,常常切去四个墙角把手术室做成八角形。

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守则课案.doc

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制度课案1 第一部分: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一、层流净化的概念与作用 层流净化,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层流手术室即以此设计而得名。 层流系统是达到空气净化、创造洁净手术空间的一种先进设备,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空气除菌手段。 二、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 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造成的后果,很多医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得不加强对病人抗生素的用量,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伤害很大,目前国家也在立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所以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家医院的重视。 三、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除穿贴身内衣外要全部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服装、帽子、口罩和鞋。帽子要把头发全部覆盖并尽量减少外露的皮肤,手术的动作要轻,手术器械的传递要稳、准。 四、层流净化手术室分类 1、层流净化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 层流净化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在国内外主要有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等。 单向流气流流型示意图 在我国2002年“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规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100级洁净区域(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垂直单向流),而且高效过滤器的满布率应为75%-85%;对于Ⅱ级、Ⅲ级和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手术区是低于100级的洁净区,其气流流型为非单向流,但送风口宜设在手术区的上方,高

什么是层流手术室

什么叫层流净化手术室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要求: 空气cfu/m3:≤10 物体表面cfu/cm3:≤5 医护人员手cfu/cm3:≤5 随着现代医院条件、环境及医疗质量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层流设备渐已装备、应用于手术室。下面就我院层流手术室使用情况及体会作一简要的介绍。 1流层手术室-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层流手术室是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 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首先须经高效过滤器净化),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即采用层流超净装置),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尘粒)和细菌;层流是一股细小、薄层的气流,以均匀的流速向同一方向输送;净化气流的方向分为垂直层流式和水平层流式两种。垂直层流式(Supply air ceiling for operating theatre)高效过滤器装在手术病人脚部一侧的墙面,气流水平吹送,回风口设在相对一侧近墙面的天花板上。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效果较好。 层流手术室是一个"正压"环境,其空气压力根据其不同区域(如手术间、无菌准备间、刷手间、麻醉间和周围干净区域等)洁净度不同要求而不同。 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例如美国联邦标准100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1000级为每立方尺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1000颗或每升空气中≤35颗。

依次类推。 不同级别的层流系统,其控制空间环境中的空气置换率也不同,洁净度级别越高,置换率越快,反之亦然。 层流手术室墙壁应用具有抑菌作用的特殊涂料粉刷,光线明亮,色彩柔和且不须用水清洁冲洗。 2层流手术室的功能特点 2.1手术室低细菌数及低麻醉气体浓度。 2.2可供舒适的气流(室内温度可在15-25℃,湿度可在50-65%之间调节)。 2.3手术室正压气流(+23-25Pa)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 2.4手术室内空气清新、爽洁,工作环境舒适。 2.5层流手术室,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既节省劳动,又免除了不良气影响。 2.6院内感染率(尤其是手术和烧伤感染率)大大降低。 2.7噪音:因层流设备的空气处理机(送风、回风等装置)及空调系统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成为层流手术室的一种噪音,也是层流手术室的一大缺点。所幸的是手术室内音量为42dB,可无不适;但手术室外音量≥65dB,形成噪音干扰。"心欲静而音不止",长期处之,尚有一个忍受和适应的过程。 2.8层流手术室造价昂贵,"月耗斗金",非条件优越,恐难奢求。 3层流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层流系统是创造洁净手术室的一种设备,无论它多么先进,但亦非"万能";因层流系统并无消毒灭菌之功效,层流手术室其"无菌"环境主要是通过空气的"过滤"、"层流"以及室内维持"正压"状态来维持的。因此,层流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