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大纲

(供七年制及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实验一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练习

【目的要求】

1.熟悉耳鼻咽喉的临床检查方法;

2.掌握额镜、压舌板的用法;

3.熟悉鼻窥、音叉和电耳镜的用法。

【实验内容】

1.介绍耳鼻咽喉的常用临床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坐姿、额镜戴法、压舌板、鼻窥、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电耳镜、音叉以及耳部徒手检查法等;

2.观看老师进行检查法示范;

3.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检查练习操作。

《耳鼻咽喉的常用检查法》实验教学指导

(供七年制及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实验一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练习

【课时数】

2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耳鼻咽喉的临床检查方法;

2.掌握额镜、压舌板的用法;

3.熟悉鼻窥、音叉和电耳镜的用法。

【标本教具】

耳鼻喉科专用检查操作台、额镜、压舌板、鼻窥、间接鼻咽镜、间接喉镜、电耳镜、音叉、枪状镊、膝状镊、棉枝、纱块等。

【实验原理】

通过进行专科检查法的操作,正确掌握各种检查器械的名称及操作方法、检查部位。

【实验方法与技巧】

一、额镜的使用法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

2.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

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

(二)注意事项

1.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

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

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

二、前鼻镜检查法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戴额镜,对光。

2、握持前鼻镜:左手执前鼻镜,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镜的关节(或拇指附于关节处,食指附于受检者鼻尖),前鼻镜之一柄贴于掌心,余三指握于另一柄上司前鼻镜的开闭。右手扶持受检者的下颌部或头顶以调整其头位。

3、放入前鼻镜:将前鼻镜的两叶合拢,与鼻腔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然后将前鼻镜的两叶轻轻上下张开,抬起鼻翼,扩大鼻前庭。

4、第一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位稍低,观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分及总鼻道的下段。在下鼻甲萎缩者,可直接看到鼻咽部。

5、第二位置观察:瞩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到30°,观察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的一部分。

6、第三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至约60°,观察鼻中隔的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中鼻道的前下部以及鼻顶。

7、撤出前鼻镜:观察完毕后,将两叶微张开,轻轻撤出前鼻镜。

(二)注意事项

1. 前鼻镜伸入鼻前庭的深度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粘膜引起出血。

2. 撤出前鼻镜时切勿将两叶合拢,以免夹住鼻毛引起疼痛。

3. 检查过程中可视需要将受检者的头部左右转动,以便能详细检查鼻腔内壁和外壁。

4. 如下鼻甲肿大妨碍检查,可用1%麻黄素棉片贴附于下鼻甲内侧面3~5分钟,或以1%麻黄素喷雾鼻腔1~2次,以收缩鼻粘膜,便于观察。

三、口咽部检查法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 戴额镜,对光。

2. 瞩受检者正坐,头微前倾,张口。检查者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2/3处,使舌背低下。

3. 观察咽部粘膜变化,注意有无充血、肿胀、隆起、干燥、脓痂、溃疡、假膜或异物等。

4. 观察两侧扁桃体的形态、大小、隐窝情况及腭舌弓、腭咽弓的变化。扁桃体的大小分三度:在腭咽弓以内为Ⅰ度,超出腭咽弓为Ⅱ度,接近或达到口咽部中线为Ⅲ度。

5. 观察两咽侧索有无红肿。

6. 观察咽后壁形态,注意有无淋巴滤泡增生。

(二)注意事项

1. 压舌板不宜超过舌前2/3处,以免引起恶心而影响观察。

2. 咽部粘膜色泽可与硬腭粘膜进行对比,以判断有无充血。

3. 检查时切勿在受检者由于恶心的一瞬间迅速“完成”,因为该情况下的咽部粘膜色泽、前后腭弓的位置、扁桃体的大小都不代表真正的情况。

四、鼓膜检查法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 检查方法

(1)徒手检查法

①戴额镜,对光。

②受检者侧坐位,被检耳朝向检查者。

③检查者一手将耳廓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食指将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口扩大,以便观察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应向下牵拉耳廓,方能使外耳道变直。

④若单手检查,查左耳时,左手从耳廓下方以拇指和中指夹持并牵拉耳廓,食指向前推压耳屏;查右耳时,左手从耳廓上方以同法牵拉耳廓及推压耳屏。

(2)耳镜检查法

①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

②根据外耳道的宽窄选用口径适当的耳镜。

③双手检查时,用左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右手将耳镜轻轻置入外耳道内,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观察鼓膜。

④单手检查时,牵拉耳廓及持镜动作均由左手完成,腾出右手进行操作。

(3)鼓气耳镜检查法

鼓气耳镜是在耳镜的一侧开一小孔,通过一细橡皮管使小孔与一橡皮球相连,在耳镜底部安装一放大镜,借以密封之。检查步骤如下:

①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

②选用适当大小的鼓气耳镜置入外耳道内,注意使耳镜与外耳道皮肤紧贴,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

③反复挤压及放松橡皮球,使外耳道内交替产生正负压,同时观察鼓膜向内外的活动度。

(4)电耳镜检查法

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因此检查时不需戴额镜和对光,受检者可在任何体位下接受检查。利用电耳镜可更方便地观察鼓膜的细微改变。

2. 检查内容

(1)鼓膜的表面标志:如光锥、锤骨短突、锤纹、前后皱襞、紧张部、松弛部等。

(2)鼓膜的色泽:如灰白、充血、混浊等。

(3)鼓膜的形态:如内陷、外凸、增厚、萎缩、穿孔、钙斑、瘢痕、液平等。

(4)鼓膜活动度。

(二)注意事项

1. 鼓膜检查时,应注意牵拉耳廓的方向以使外耳道变直,否则不能窥及鼓膜。

2. 使用耳镜时,其前端抵达外耳道软骨部即可,勿超过软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

3. 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从一个方向均只能窥及鼓膜的一个部分,欲察看鼓膜的全貌,必须随时调整受检者的头位,或将耳镜的方向向上、下、前、后轻轻移动,方能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

4. 初学时宜从正常鼓膜开始检查,将鼓膜的正常标志牢记于心,若正常标志发生改变,则提示有病变发生。在鼓膜的各标志中,以光锥最易辨别,可先找到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及短突、前后皱襞,区分松弛部与紧张部。

5. 鼓膜松弛部的穿孔较为隐蔽,易为胆脂瘤上皮所覆盖而不易辨识,应特别注意。

五、音叉试验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 选用合适的音叉,常用频率为256Hz或512Hz的音叉。

2. 林纳试验(Rinne Test,RT):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将振动的音叉臂置于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处,以检查气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动音叉,使音叉柄部末端接触乳突部的鼓窦区以检查骨导,如果此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骨导大于气导(BC>AC),称为林纳试验阴性(-)。重新振动音叉,并检查骨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音叉检查气导,若此

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气导大于骨导(AC>BC),称为林纳试验阳性(+)。若气导与骨导相等(AC=BC),以“(±)”示之。正常听力:气导大于骨导约1~2倍,传导性耳聋为骨导大于气导,感音神经性耳聋则气导大于骨导,但气导、骨导时间均较正常耳缩短。

3.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把振动的音叉柄部放在被检者颅骨的中线上,询问被检者何侧听到声音。正常人两耳听到音叉声音是相等的;传导性耳聋,声音偏向患侧或耳聋较重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声音偏向健侧或耳聋较轻侧。

4.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又称骨导比较试验。把振动音叉的柄部放在被检者的乳突部鼓窦区,至听不到声音时,立即移至检查者的鼓窦区(检查者的听力必须正常),如此时检查者仍能听闻,则表示被检者的骨导比正常人缩短,反之则为延长。正常听力:被检者与检查者骨导时间相等;传导性耳聋,骨导时间延长;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时间缩短。不同类型耳聋的音叉试验结果见附表。

附表音叉试验结果比较

5.盖莱试验(Gelle test,GT):用于检查其镫骨底板是否活动。方法: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当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减压力的同时,将振

动音叉的叉柄底部置于鼓窦区。若镫骨活动正常,受试者感觉到随耳道压力的变化一致的音叉声强弱变化,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二)注意事项

1. 音叉检查时只能手持音叉柄,勿持叉臂。

2. 敲击音叉时,可将叉臂向第一掌骨外缘、肘关节或膝关节等处轻轻敲击,使其振动,动作要迅速,用力要适当,如用力过猛,或敲击硬物,可产生泛音,影响检查结果。

3. 检查气导时,两叉臂末端应与外耳道口在同一平面,且距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处。

4. 检查骨导时,应将叉柄末端底部压置于颅面上或乳突区,亦可置于上切压处。

5. 音叉试验只能初步鉴别耳聋为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但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无法进行前后比较。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一、名解 1.旋耳疮:指环绕耳周而发的疮疡,多发于耳前或耳后缝间,也有波及整个耳廓,以局部耳部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水泡、糜烂、渗液、结痂甚或脱屑、皲裂为其主要特征。(西医学的外耳湿疹) 2.断耳疮: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3.利特尓区:鼻中隔前下部粘膜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称为利特尓区。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4.鼻疳:是指由于邪毒侵袭或湿热郁蒸及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或皲裂,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5.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不任风寒,或禀质特异,异气侵袭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6.鼻痔(鼻息肉):是指脏腑失调,湿热蕴结,或脏腑虚损,寒湿凝聚所致的以鼻塞、涕多、鼻内可见半透明之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病。常并发于鼻鼽、鼻渊等。 7.鼻槁:是指由于燥邪侵袭,内灼肺鼻,或肺肾阴虚、脾气虚弱,鼻失滋养所致的以鼻内干燥感、肌膜猥琐,甚或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西医学的萎缩性鼻炎) 8.鼻渊:是指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或脏腑虚损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西医学的急性、慢性鼻窦炎) 9.内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 10.慢喉喑(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和用声不当引起,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 11.急喉风:是指因脏腑热盛或风热痰火上攻咽喉,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常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痰涎涌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12.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充血肿胀、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咽喉梗阻,而窒息死亡。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分类完美打印版

1. 喉最狭窄处位于:A.喉入口 B.喉室 C.声门裂 D.声门下区 E.声门上区 2.喉痹的病位主要在:A.喉粘膜 B.咽粘膜 C.悬雍垂 D.喉核 E.会厌 3.鼓膜望诊时,应注意到光锥位于鼓膜的: A.前下方 B.后下方 C.前上方 D.后上方 E.中央 4.耳疖多发生于:A.耳廓 B.耳屏 C.耳周 D.外耳道 E.鼓膜 5.耳胀患者,若鼻涕较多时以下哪项治疗是不适宜的: A.滴鼻 B.鼓膜按摩 C.咽鼓管吹张 D.穴位磁疗 E.超短波理疗 6.耳内流脓量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辨证应首先考虑: A.风热外侵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肾元亏损 E.阴虚火旺 7.耳后附骨痈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发热 B.耳痛 C.耳内流脓 D.鼓膜穿孔 E.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8.鼻疔最突出的症状是:A.鼻痛 B.鼻塞 C.流涕 D.鼻痒 E.鼻衄 9.对外鼻损伤24小时以内的瘀肿疼痛的处理最恰当的是: A.冷敷 B.热敷 C.湿热敷 D.玉露膏外敷 E.红花油外搽 10.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鼻中隔中上部 B.鼻中隔后上部 C.鼻中隔前下部 D.下鼻甲前端E.中鼻甲前端11.患者,男,30岁。经常鼻塞2年,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安静时加重,检查见双下鼻甲肿胀,中鼻道及嗅裂未见分泌物潴留。该病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伤风鼻塞 B.鼻窒 C.鼻鼽 D.鼻渊 E.鼻息肉 12.喉关痈最主要特征是: A.一侧腭舌弓前上方红肿隆起 B.会厌红肿如球状 C.咽后壁红肿隆起 D.喉核红肿有脓点 E.一侧颈部及颌下红肿 13.声带小结多发生于: A..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 B.一侧声带的后1/3处 C..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D.双侧声带的后1/3 处 E.双侧声带的前1/3处 14.急喉风最主要的特征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咽喉红肿疼痛 C.语言难出 D.痰涎壅盛 E.汤水难下15.最早描述梅核气症状特点的是: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诸病源候论》 E.《景岳全书》 16.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 A.咽隐窝 B.咽后壁 C.鼻咽底壁 D.后鼻孔 E.破裂孔 17.喉菌的病变部位是:A.鼻咽部 B.口咽部C.喉咽部 D.喉部 E.食道上段18.检查成人鼓膜时,为使外耳道变直以利于观察,牵拉耳廓的方向最好是: A.前上方 B.前下方 C.后上方 D.后下方 E.外上方 19.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在: A.下鼻道后外侧壁 B.下鼻道前外侧壁 C.中鼻道前外侧壁 D.中鼻道后外侧壁 E.上鼻道前外侧壁 20.检查口咽部时,用压舌板轻压病人舌部的最适宜位置是: A.舌前1/3 B.舌前2/3 C.舌前1/2 D.舌前3/4 E.舌前3/5 (二)B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A.肺胃热盛 B.风热犯肺 C.肺脾气虚 D.肺肾阴虚 E.气滞血瘀痰凝21.声嘶日久,语音低微,讲话费力,气短乏力,声带松弛,闭合欠佳。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22.声嘶日久,咽喉干涩微痛,咽痒干咳,痰粘少,午后尤甚,声带微红肿。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 A.喉关 B.会厌 C.喉底 D.喉核 E.颌下 23.里喉痈发生于: 24.喉关痈发生于: 25.会厌痈发生于: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精品文档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较大异物常嵌于此。中耳:是个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与汤(《医宗金鉴》) 中与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 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 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 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中医耳鼻喉重点笔记

绪论 1.约生存于公元前5世纪的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2.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最早记载小儿五官科专科全书。 3.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到用柳枝蘸药拮齿法,大概是世界上关于刷牙的最早记载。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重楼玉钥yue》首选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其他 1. 2. 3. 4.啄治法: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样动作,每侧4到5下,伴少量 出血,以吐2到3口血为度。2到3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治疗可起到放血排脓,疏导瘀阻作用,使邪热外泄,脉络疏通,瘀血消散。 聋,耳鸣。其方法是:调整好呼吸,先用两手掌按摩耳廓,再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两手食,中,无名,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5..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6.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 端坐一垂直线,两线交点处为切口点。用百分之2丁卡因溶液涂于切口周围。切开时刀尖刺入深度不宜超过1cm,以免损伤大血管。随后用止血钳向后方逐层分离,直达脓腔,将切口扩大至脓排尽为止。

耳鼻咽喉口齿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耳 1 2.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 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3.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如六面箱形,有上,下,内,外,前,后。 光锥为鼓膜穿刺的部位,(鼓膜的后下,前下部位) 4. 结。镫骨肌被骨索神经支配(面神经的分支) 5.咽鼓管:成人咽鼓管长约3.5cm,外内(鼻咽部) 咽鼓管的功能: 1.调节鼓室气压(保持中耳气压稳定) 2.排除中耳 分泌物。婴儿与成人的咽鼓管比较:故感染较成人多见。支配咽鼓管开和闭的肌肉为: 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等4种。4,邻 近颅底 6. 7. 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 8. 鼻 1 鼻中隔结构:鼻中隔软骨,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 2.鼻窦.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炎为鼻窦炎中最常见。 3.. 一.呼吸和保护功能:1鼻阻力:正常的鼻呼吸依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正常鼻阻力的存在有助于肺泡气体的交换2.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是依靠鼻粘膜下丰富的血管及粘液腺的作用,使空气经过鼻腔到达喉腔时,温度接近正常,相对湿度可达百分之753.过虑和自洁作用:主要是靠鼻粘膜纤毛运动及其所分泌粘液的作用,使鼻腔在正常状态下保持无菌及清洁。4.反射功能:喷嚏反射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二.嗅觉功能三.共鸣作用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之欧阳家百创编

1、三蚣散(《奇效良方》) 欧阳家百(2021.03.07)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考试复习指导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考试复习指导 考试题型 1、考试题来源:多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每人出二套(A、B卷),因此,有多套试题,最终选取其中一套题作为试卷用,也可以从历年出题的试题库中抽取一套试题作为试卷。 2、试题库的考试题型主要有(本次试题卷不一定全部都会涉及到): A型题、B型题、X型题(不明)、判断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病案分析题。 其中,简答题包括名词解释(中医病名解释为主。中医病名解释的基本格式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病变部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西医病名);病案分析题的答案主要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医证型、治法、选用方剂、中药处方(包括药物剂量)、外治方法2-3种。 3、考试出题教材蓝本:为以下3种教材,大同小异,复习其中任何一本教材,并结合老师课堂教学课件,即可) A、熊大经、刘蓬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B、阮岩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C、熊大经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复习指导 一、考试范围 (一)考试目的与指导思想 1、通过考试,促进自学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对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不是主干课程,而是一门拓展专业视野的课程。故考试难度不大,但考试涉及面较广。因此,采用浏览式的复习为主,结合归纳式学习方法进行复习。 (二)考试涉及的主要范围 1、耳鼻咽喉解剖、生理学知识 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与脏腑关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3、耳鼻咽喉疾病 二、复习方法与诀窍 1、全书通览(重点是课堂已经讲授过的范围) 2、重点熟悉(不需要背诵)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

B 半夏厚朴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气互结,治则以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为法,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0g生姜10g厚朴10g茯苓10g xx10g 方中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厚朴行气导滞;茯苓健脾利湿除痰;紫苏行气宽中。精神症状明显者加炙甘草、浮小麦、大枣;胸闷痰多者加瓜蒌仁、薤白;纳呆、苔腻者加砂仁、陈皮;脾虚者,合用四君子汤。 百合固xx方义: 中医证属肺肾阴虚,治当滋养肺肾,生津润燥为法,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拟方如下: 熟地10g生地10g百合10g麦冬10g 玄参10g白芍10g当归10g桔梗10g xx10g甘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熟地、生地、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耳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鼻衄者见白茅根、旱莲草、藕节凉血止血。 补中xx方义: 中医证属脾气虚弱,治当健脾益气,祛湿化浊为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8g甘草10g人参6g升麻6g xx6g橘皮6g当归6g白术6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升麻、柴胡以升举下陷之清阳,配以陈皮以调理气机之升降,并使补而不滞。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浊中阻,治当燥湿健脾,涤痰止眩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拟方如下: 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 天麻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天麻熄风止眩;甘草调和诸药。湿重者,倍半夏,加泽泻;痰火互结者,加黄芩、胆南星、黄连;呕恶较甚者,加竹茹。 补阳还五汤方义: 中医证属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生黄芪补气活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活血通络;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通络。 F 复元活血汤方义: 中医证属血瘀耳窍,治当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法,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拟方如下: 大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 穿山甲10gxx10g天花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1.鼻窒的病因病机包括有( )。 C.肺脾亏虚,邪毒滞留 2.鼻槁病人出现鼻塞,可选用( )。 C.复方薄荷油 3.鼻渊的鼻涕多积留在( )。 C.嗅裂或中鼻道 4.伤风鼻塞与急鼻渊的鉴别最主要点在于( )。 C.是否有全身症状 5.下列疾病除哪一项之外其余均需与鼻息肉进行鉴别( )。 C.鼻前庭湿疹 6.咽喉部最狭窄的部位是:( )。 C.声门裂 7.属慢喉疒音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病因病机多为( )。 D.气滞血瘀痰凝 8.乳蛾、喉痹辨证治疗常选用( )。 B.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 9.下列哪项不属于咽喉与胃在病理上的表现( )。 C.胃气虚弱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火喉痹的局部临床表现( )。 D.咽粘膜变薄发亮,咽后壁上粘附痂皮 12.耳痒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上有痂皮或鳞屑,多为:( )。 B.血虚失养 13.按中医理论,下列哪项提法不妥当:( )。 A.咽喉为气血循行的通道 14.急性咽喉病,多责之于:( )。 C.肺脾壅热 15.鼓膜增厚,灰白色沉积斑,属于耳胀耳闭的:( )。 C.气血瘀阻型 16.慢脓耳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X线及CT提示轻微骨质破坏,其分型属:( )。 C.胆脂瘤型 17.眩晕时作,劳累加重,面色无华,应选方:( )。 D.归脾汤加减 1.鼓膜按摩术适用于治疗( ) B.耳闭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急鼻渊的病因病机( ) C.气滞血瘀 3.下列哪一组符合鼻息肉的描述( ) A.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 4.慢鼻渊最突出的症状是( ) D.流大量浊涕

5.耳前瘘相当于西医学的( ) B.先天性耳前瘘管 6.治疗肝胆湿热上壅所致的耳疖、耳疮的代表方剂是( ) C.龙胆泻肝汤 7.鼻出血常发生于( ) D.鼻中隔前下方 8.慢脓耳胆脂瘤型的穿孔部位多在鼓膜的( ) A.松弛部或后上方边缘 9.耳根毒相当于西医学的( ) C.耳后骨膜下脓肿 10.突发性耳聋患者,检查多见( ) D.鼓膜完整 1.鼻塞交替,鼻涕白粘,遇寒加重,下鼻甲肿胀光滑,中道、嗅裂无涕,可诊断为( )。 A.鼻窒肺脾气虚型 2.鼻痒,喷嚏,清涕难敛,早晚尤甚,局部见:鼻甲水肿呈息肉样变,属下列哪项鼻病的分型?( ) D.以上三型都不是 3.鼻塞,鼻甲暗红肥厚,表面粗糙,质地硬实,下列哪项外治不适合?( ) A.呋麻滴鼻剂 4.患者鼻塞重而持续,鼻腔内红肿,尤以肿胀为甚,涕黄浊而量多,全身症见头晕,头重,头痛较剧,体倦,食欲不振,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应拟用

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歌

、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1.鼻窒的病因病机包括有( )。 C.肺脾亏虚,邪毒滞留 2.鼻槁病人出现鼻塞,可选用( )。 C.复方薄荷油 3.鼻渊的鼻涕多积留在( )。 C.嗅裂或中鼻道 4.伤风鼻塞与急鼻渊的鉴别最主要点在于( )。 C.是否有全身症状 5.下列疾病除哪一项之外其余均需与鼻息肉进行鉴别( )。 C.鼻前庭湿疹 6.咽喉部最狭窄的部位是:( )。 C.声门裂 7.属慢喉疒音的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病因病机多为( )。

D.气滞血瘀痰凝 8.乳蛾、喉痹辨证治疗常选用( )。 B.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 9.下列哪项不属于咽喉与胃在病理上的表现( )。 C.胃气虚弱 10.下列哪一项不是虚火喉痹的局部临床表现( )。 D.咽粘膜变薄发亮,咽后壁上粘附痂皮 12.耳痒局部皮肤增厚、粗糙,上有痂皮或鳞屑,多为:( )。 B.血虚失养 13.按中医理论,下列哪项提法不妥当:( )。 A.咽喉为气血循行的通道 14.急性咽喉病,多责之于:( )。 C.肺脾壅热 15.鼓膜增厚,灰白色沉积斑,属于耳胀耳闭的: ( )。 C.气血瘀阻型 16.慢脓耳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X线及CT提示轻微骨质破坏,其分型属:( )。

C.胆脂瘤型 17.眩晕时作,劳累加重,面色无华,应选方:( )。 D.归脾汤加减 1.鼓膜按摩术适用于治疗( ) B.耳闭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急鼻渊的病因病机( ) C.气滞血瘀 3.下列哪一组符合鼻息肉的描述( ) A.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 4.慢鼻渊最突出的症状是( ) D.流大量浊涕 5.耳前瘘相当于西医学的( ) B.先天性耳前瘘管 6.治疗肝胆湿热上壅所致的耳疖、耳疮的代表方剂是( ) C.龙胆泻肝汤 7.鼻出血常发生于( ) D.鼻中隔前下方 8.慢脓耳胆脂瘤型的穿孔部位多在鼓膜的( ) A.松弛部或后上方边缘 9.耳根毒相当于西医学的( )

耳鼻喉科鼻渊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黄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趣记

耳科 消风散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 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 趣记:术麻通知老膏当地荆参蝉风牛→ 朱妈通知老高当地竟生产疯牛。 地黄饮 生地黄熟地黄首乌当归丹皮玄参 白蒺藜僵蚕红花甘草 趣记:二地参牡僵红老当首蒺→二弟生母将红老当(四声)手机。牵正散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趣记:牵正散蚕全附→牵正散惨全覆。 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趣记:当地穹仁赤红芪→当地穷人持红旗。 通气散 柴胡香附川芎 趣记:通气散穹香柴→通气散穷想财。 通窍活血汤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老葱麝香红枣 黄酒

趣记:芍黄芎老香找红仁→少皇兄老想找红人。 托里消毒散 黄芪皂角刺金银花甘草桔梗白芷 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 趣记:八珍少地皂桔黄人老白银→八珍少地招集黄人捞白银。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趣记:白天二陈枣生姜→白天二陈找生姜。 真武汤 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 趣记:术姜芍附苓→珠江少妇灵。 耳聋左慈丸 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 五味子磁石石菖蒲 趣记:五六味磁石→五六位吃屎。 鼻科 苍耳子散 白芷薄荷辛夷花苍耳子 趣记:苍白荷花→苍白荷花。 温肺止流丹 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石趣记:诃人老桔鱼荆细→客人捞鲫鱼精细。

咽喉科 六味汤 荆芥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趣记:老僵桔荷黄金→老将急喝黄金。 清咽利膈汤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金银花玄参大黄桔梗黄连甘草趣记:老桔芩连荆防荷参芒牛银连黄栀→ 老纪清廉尽防和珅盲留银联房子。 养阴清肺汤 玄参甘草白芍麦冬生地薄荷贝母丹皮趣记:老荷参麦地贝白皮→老和珅卖地被白批。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趣记:梅核气生夏厚苏茯→梅核气生下后舒服。

耳鼻喉试卷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上的纤维素膜一般形成于 ( ) A、术后6小时内 B、术后6~12小时 C、术后24小时以后 D、术后5~6天 E、以上均不是 2、腺样体属于 ( ) 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淋巴组织 D、肌肉组织 E、退化器官,无实际功能 3、腭扁桃体是位于( )之间。 ( ) A、腭舌弓和舌根 B、腭舌弓和腭咽弓 C、腭咽弓和咽侧索 D、咽侧索和咽后壁 E、硬腭和软腭 4、对总鼻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上、中、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B、下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腔隙 C、中鼻甲前下方游离缘水平以下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 D、鼻腔的整个腔隙 E、下鼻甲与鼻腔内侧壁之间的腔隙 5、不属于咽的生理功能是 ( ) A、呼吸 B、吞咽 C、保护 D、免疫 E、屏气 6、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鼻涕增多的原因 ( ) A、鼻腔阻力血管收缩,鼻涕增多 B、鼻腔容量血管扩张,粘膜水肿 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 E、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减少 7、鼻咽癌患者Ⅸ、Ⅹ、Ⅺ、Ⅻ脑神经受累的原因是 ( ) A、局部扩散 B、血行转移 C、脑转移 D、种植转移 E、转移淋巴结压迫所致 8、半规管接受的适宜刺激是 ( ) A、匀速旋转刺激 B、匀速直线运动刺激 C、变速旋转刺激 D、变速直线运动刺激 E、直线运动刺激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鼓膜穿孔后需立即停用2%酚甘油滴耳液滴耳是因为酚甘油( ) A、仅有止痛作用 B、对鼓室粘膜及鼓膜有腐蚀作用 C、没有抗生素水溶液效果佳 D、油剂不易经穿孔进入中耳 E、以上都不是 10、一般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 ( ) A、新生儿 B、1岁以下儿童 C、6个月~3岁儿童 D、3岁~6岁儿童 E、6岁~12岁儿童 11、下面关于声门型癌的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引起呼吸困难 C、不易向颈淋巴结转移 D、预后较好 E、声嘶 12、喉部中最大的软骨是 ( )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详解

《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中医耳鼻咽喉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不分,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系统的阐述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病因病理﹑辨证﹑论治概要,以及耳﹑鼻﹑咽喉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原则。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能熟悉本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新进展﹑科研新成果。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于临床实践,掌握处理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和对急病重病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临床课,采用课堂教学﹑临床实习﹑自学讨论等相结合。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教学的难点在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以及必须借助特殊的光源和器械的检查方法,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因此,无论大课、小课或实习讲授,应尽可能利用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提问﹑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课余活动等形式。 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1. 掌握耳鼻咽喉的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生理特点、病因病机; 2. 熟悉耳鼻咽喉论治概要,以及耳鼻咽喉病的中医疗法、用药规律; 3.熟悉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 4.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 5.掌握“四炎一聋”、恶性肿瘤(鼻咽癌)的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熟悉耳鼻咽喉外伤的中西医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 7.熟悉耳鼻咽喉异物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预防知识; 8.耳眩晕、耳带疮、鼻衄、鼻槁、喉风、梅尼埃病等,以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和症状亦在了解和熟悉之列,可作总的介绍或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7.熟悉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8.了解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原理及基本特点。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中西医对“四炎一聋”诊治方法;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的基本规律, 耳鼻咽喉科的主要内、外治法和主要操作技能,了解临床常见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难点是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难点章节是第九章、第十一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以课堂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临床实习、自学讨论

中医耳鼻喉习题

单选题: 2 ?喉痹的病位主要在:B A. 喉粘膜 B.咽粘膜C ?悬雍垂D ?喉核 E.会厌 12 ?喉关痈最主要特征是:A A. —侧腭舌弓前上方红肿隆起 B ?会厌红肿如球状C ?咽 后壁红肿隆起 D ?喉 核红肿有脓点 E ?一侧颈部及颌下红肿 13 .声带小结多发生于:C A. 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 B. 一侧声带的后1/3处C ?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 D .双侧声带的后1/3处 E .双侧声带的前1/3处 14. 急喉风最主要的特征是:A A .吸气性呼吸困难 B .咽喉红肿疼痛 C .语言难出 D .痰涎壅盛 E .汤水难下 15. 最早描述梅核气症状特点的是:C A.《内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 D .《诸病源候论》E .《景岳全书》 21. 声嘶日久,语音低微,讲话费力,气短乏力,声带松弛,闭合欠佳。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C A.肺胃热盛B .风热犯肺C .肺脾气虚D .肺肾阴虚E .气滞血瘀痰凝 22. 声嘶日久,咽喉干涩微痛,咽痒干咳,痰粘少,午后尤甚,声带微红肿。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D A.肺胃热盛 B .风热犯肺C.肺脾气虚D.肺肾阴虚 E .气滞血瘀痰凝 23 .里喉痈发生于C A.喉关B . 会厌C.喉底D.喉核 E . 颌下 24 .喉关痈发生于A A.喉关B . 会厌C.喉底D.喉核 E . 颌下 25 .会厌痈发生于B A.喉关B . 会厌C.喉底D.喉核 E . 颌下 26. 患儿,男,3岁。患感冒已3天,声哑发热,昨夜开始哭闹时出现喉鸣及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缺盆、肋间处凹陷,此时属于:A A. 一度呼吸困难B .二度呼吸困难C .三度呼吸困难D .四度呼吸困难E .五度呼吸困难 27. 患者,男,40岁。咽痛伴吞咽时疼痛加剧,半小时前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喉鸣较 响,继而烦躁,自汗,吸气时天突、缺盆、肋间处凹陷,此时属于:C A. 一度呼吸困难B .二度呼吸困难C .三度呼吸困难D .四度呼吸困难E .五度呼吸困难 22.下列疾病,属于耳鼻喉科急重证的是:C A急性鼻炎B急性咽炎 C喉梗阻D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E急性喉炎 33 .慢性喉炎属中医哪个病的范畴?A A喉痹 B 喉痈 C喉风 D 喉喑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