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复习题1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1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1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简称“四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为主旨;重视的联系;倡导以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功能。

3、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 ___顺序和_____ _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4、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亦多法和。”

5、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 、____ _、____ 。

6、说课内容大致包括六部分,即说学情、___ _ 、说教法、说学法、____ _和说板书设计。

7、化学教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准备阶段、、。

8、1988年11月用“”替代“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等名称。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9、“以学论教”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包含的四个一级指标是学生学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时间顺序把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划分为:、、。

1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诊断作用、。

12、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____ _、化学与技术、_ _ ___ 、化学反应原理、 ___ __ 和实验化学。

13、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 _ 、协作、会话和____ 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的需要,又要顾及。

15、我国教育部于 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6、课堂提问的程序包括:引入阶段、、提名阶段、、。

17、板书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图表式、。

18、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主动性、独特性、、问题性

和六个方面。

19、我国教育部于 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板书常见的类型、、图表式、。

21、影响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 、兴趣、、意志、。

22、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_________ 、物质的量、_________ _ 、_____ _____。

23、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是:绪言课、、理论知识课、、、复习课、测验课、考试课。

2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

25、从人们对评价结果做出解释和价值判断所依照的标准来看可把化学教学评价分为:

和。

26、终身教育理念是 (人名)于年提出。

27、制约化学课程设计的三大因素是:、、。

28、化学学习中的逻辑方法主要分类有:、、、

、归纳和演绎、证明和反驳。

29、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

、序列性。

30、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实验法、。

31、化学教学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3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常见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3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

34、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 、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35、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___ 顺序和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36、化学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是:、、和化学教学信息源。

37、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是开放性、____ _、实践性、____ 、问题性和。

38、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类型主要有:实验研究类、读书报告类、____ 、

和。

39、常用的现代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法、、实验法、。

40、低层次的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称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化学教学论,整理

复习提纲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 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 2.化学教学的课程 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4.化学教学的测量 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 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 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 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 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 课程基本理念P18 (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学教学论》试题5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 1.正确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2018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 B.敏锐 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 B.感觉 C.知觉。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 D.示范法 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 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 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柯尔伯格1.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 C.恒常性D.间接性 2.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 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4.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 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肖大妈版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3、学科,活动 4、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二、模块名称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细看】 四、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选修【记住一一对应】 五、修读要求【记住数据】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 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第四章【理解为主】 一、教学问题【都看看】 第五章 一、传统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知道】 ◆概念:形成(强化理论、样例理论)、同化 ◆原理(规则):单个概念含义、概念间关系、内化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5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 2、化学教学策略: 3、教学情境: 4、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共5道,共40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6分) 2、化学教学活动是指什么?包括了哪些活动?(8分) 3、化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又是什么?(8分) 4、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5、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构成。(12分) 四、论述题(共2道,每道15分,共30分) 1、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15分) 2、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15分) 化学教学论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 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 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每空2分,共5题,总计10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2.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3.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完整word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试题合集

绪言 1.你对教师专业是怎样认识的?你心目中的化学教师形象是怎样的? 2.结合学习化学课程(中学或大学阶段)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实例,谈谈你对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的认识。 3.当今化学教育发展趋向如何?你对此有什么认识? 4.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主题1 化学课程 1. 何为科学素养?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为什么要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试结合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的实例,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3、化学教学大纲一般包括那几方面内容?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建构的内容体系有何特点? 5.中学化学教学应培养什么能力? 6.我国义务制教学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是什么? 8.高中化学新课程有哪些特点?各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9.化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0.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1.从哪些方面评价化学教材? 主题2 化学教学的设计与方法 1.化学教学特征是什么?如何阐明这一特征? 2.化学教学论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关系? 3.现代教学设计跟“备课”是不是一回事?请详细论述。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处理好那些关系? 5.实现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统一的关键是什么? 6.化学教学活动由哪几个因素组成? 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8.化学学习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化学学习要求培养的发展学生那些能力? 9.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取哪些方法? 10.直观教具在化学教学中有什么作用?使用时有什么基本要求?- 主题3 化学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1.化学教学系统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 2.化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学习控制主要的体现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3.化学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4.备课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5.学期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哪些内容?综合式教职工案包括哪些内容? 6.做好化学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以什么? 7.化学课堂教党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8.在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处理好那些关系?9.化学课堂教学分析评价要注意什么? 10.组织化学课处作业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1.化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2.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是什么?活动形式主要有哪几种?主题4 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 1.测量和评价化学成绩对化学质量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2.如何进行书面考试测量?(程序) 3.考试质量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4.依据什么对化学教学进行评价? 主题5 化学具体教学策略 5.1化学用语教学 1.化学用语如何进行分类? 5.2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它们的方法是什么? 2.化学基本概念如何分类?各类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处理? 3.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方法总的要求是什么? 4.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结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试举例说明。5.3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1.化学基础理论在化学教材和教学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2.中学化教材中化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各部分理论教材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4.在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4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 1.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材的依据是什么? 2.中学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体系有什么特点? 3.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5.5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1.有机化合物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有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编排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在编排体系上如何具体体现? 3.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6 化学与生活知识的教学 1.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生产联系知识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 2.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知识教学基本要求是什么? 3.如何进行化学生产知识教学? 4.教材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时,可采用哪几种教学方法? 5.6化学习题的教学 1.化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练习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如何上好习题课? 4.指导学生解简答题的思路是什么? 5. 解化学计算习题的要领是什么?

普通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个人得了脑中风,在()发生血栓时,说话的功能会受到影响。收藏 A. 书写中枢 B. 听话中枢 C. 说话中枢 D. 阅读中枢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作家创作时常以身旁的人为原型,其运用了联想中的() 收藏 A. 对比联想 B. 接近联想 C. 以上三种的综合 D. 类似联想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作家创作时常以身旁的人为原型,其运用了联想中的() 收藏 A. 对比联想 B. 接近联想 C. 以上三种的综合 D. 类似联想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而不知道它的新功能。这是干扰创造思维的一个因素,它是: 收藏 A. 知觉情景 B. 情绪 C. 功能固着 D.

思维定势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马斯洛认为,人最基本,强烈,明显的需要是 收藏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认知需要 C. 生理需要 D. 审美需要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时,都想避开又不能全避开时,其产生的心理矛盾是()收藏 A. 双趋斗争 B. 趋避斗争 C. 多趋避斗争

D. 双避斗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构成神经元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收藏 A. 细胞 B. 反射弧 C. 突触 D. 神经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记忆的品质不包括: 收藏 A. 记忆的准确性 B. 记忆的持久性 C.

记忆的敏捷性 D. 记忆的自觉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有一种比喻,现代学校有两个轮子:如果一个是教学,那另一个是收藏 A. 师资 B. 心理健康教育 C. 设备 D. 环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有的人早年成才,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 收藏 A. 特殊能力差异 B.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换言之,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2、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3、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底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5、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6、化学教学策略: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7、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8、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9、化学教学实验:所谓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0、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 11、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规划。 1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14、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B心理概念C心理现象D 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B脑C脊髓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B心理C思维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B稳定C转移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B时间知觉C社会知觉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B反比C对数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B正加速曲线C负加速曲线D“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B逻辑性C间接性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 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B变式C同化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 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 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A兴趣B需要C动机D 认知 33、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获得成就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情 34、出乎意料的紧张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简称“三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为主旨;重视的联系;倡导以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功能。 3、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 ___顺序和_____ _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4、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亦多法和。” 5、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 、____ _、____ 。 6、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___ _ 、说教法、说学法、____ _和说板书设计。 7、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 、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8、1988年11月用“”替代“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等名称。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9、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化学课程和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10、按时间顺序把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划分为:、、。 1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诊断作用、。 12、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____ _、化学与技术、_ _ ___ 、化学反应原理、 ___ __ 和实验化学。 13、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 _ 、协作、会话和 ____ 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的需要,又要顾及。 15、我国教育部于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6、课堂提问的程序包括:引入阶段、、提名阶段、、。 17、板书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图表式、。 18、《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目标可细为知识、、 、课堂教学能力、终身自我教育导向五个部分。 19、我国教育部于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化学教学论试题 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2、教学目标是指()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预期的学习结果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