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

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

作者作品简介: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

3、熟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4、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

(1)解释:风烟共色从流飘荡许独绝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

(3)总结本段写法: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2、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缥碧直视无碍急湍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

(1)解释: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忘反横柯上蔽

(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四、布置作业:熟读成诵,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学常识

2、解释:共色独绝缥碧急湍奔负势竞上轩邈戾天经纶横柯上蔽

3、背诵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②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整理学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学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出两者相映照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则百叫不绝。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你能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收获了哪些?

(写景散文的秘诀就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写景要讲究层次,还要从多角度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这样才能写的全面细腻。)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山水景观,试写一篇山水游记。

七、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异水

分写

奇山

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