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厨房管理制度

幼儿园厨房管理制度
幼儿园厨房管理制度

幼儿园炊事员岗位职责

一、主食组人员岗位职责

1、在班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有计划的安排好当日当餐的主食品种,加工制作和认真完成其他各项任务。

2、要认真掌握主食加工中对碱、发酵、蒸、烤、烙、煮等技术,米饭做到洁白、松软适度;面食要做到数量足,形状标准,色面美观,花样品种繁多。

3、要认真搞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食品无交叉感染,盛器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个人工作服、帽、围裙洁净整齐,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4、注意落实生产安全措施,遵守规章制度,按操作规程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5、主食加工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使用,经常擦洗养护保持良好状态。

二、副食组人员岗位职责

1、在班组长的组织安排下,严格按当日当餐食谱计划标准投料,完成当日当餐的工作任务。

2、严格按照择菜、清洗、切配、烹调的加工程序操作,做到摘菜细致认真,无草、无腐叶、无虫无杂物,要做到洗菜无泥、无沙;切配要刀功成型均匀美观,厚薄划一配菜合理,菜肴色、香、味、形具佳。

3、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落实《卫生五四制》,做到餐具、用具生熟分开无交叉感染,餐具、盛具用后要及时刷洗干净,定期消毒,用具要清洁,摆放整齐;个人工作服、帽、围裙要洁净整齐,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4、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做到油下锅不离灶台,使用加工机械要思想集中,落实好各项安全制度,避免发生事故。

幼儿园食堂操作间管理制度

操作间是烹调食品的重要场所,也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特制定操作间管理制度。

一、负责烹调加工的厨师要认真学期《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提高其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二、厨师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各种烹调技艺,提高业务能。

三、厨师要根据不同事物的特性,采取合理的烹调方式,尽量不破坏事物的营养价值。

四、烹调的菜肴尽量做到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具佳,增进幼儿食欲。

五、幼儿园食堂严禁加工凉菜、凉面、野生菌和皮蛋。四季豆、土豆等蔬菜的干煸,需经高温煮熟烧透后才能食用。烘、烧、炒要掌握火候,要翻铲均匀,使其熟透。

六、操作人员在加工时要严格按卫生要求操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工食品是不能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扣鼻屎、耳垢,上厕所后要洗手。

七、食品调味时要严格按烹调卫生要求进行,切忌用手指直接沾汤品尝,不能用汤勺、锅铲盛汤汁放入口中品尝。

八、制作好的成品材要直接用清洁、卫生消过毒的容器盛装,不能用抹布或围裙擦拭容器。

九、成品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防止异物带入容器对食品造成第二次污染。

十、抹布、锅盖、防蝇罩等要保持清洁,分类使用。

十一、充分发挥“三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

十二、操作台上的调味品要分类摆放,并及时加盖。

十三、未经食堂管理人员允许,从业人员不能随意换岗。

十四、煮熟的饭菜要及时进入配菜间。

洗消间管理制度

一、洗碗消毒必须有专人看管,食具必须有足够周转。

二、食具清洗必须做到一洗、二刷、四消毒、五保洁。

三、清洗完后的食具必须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

四、消毒完的食具应无水干爽,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无异味,并应做到抽检合格。

五、消毒的食具不能与未消毒的食具混放,防止交叉污染,不能将未消毒的食具拿给幼儿使用。

六、保洁柜必须用消毒水每天清洗一次,做到无杂物,无苍蝇,无蟑螂。

七、食物残渣管道必须用消毒水每天下班后冲洗干净。

八、每天上班前必须检查各自工作岗位的卫生,下班后搞好各自岗位工作,如发现上班卫生有问题的,应及时向食品卫生管理员或领导反映,并做好补救措施。

幼儿园食堂粗加工间管理制度

1、分设肉类、水产品类、蔬菜、原料加工洗涤区或池,并要有明显标志。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再相应场所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

2、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盛放海水产品的容器要专用。

3、各种食品原料不得就地堆放。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必须先检查质量,发现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或其他感染状异常,不得加工。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拣、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无杂草、无烂叶。

5、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要在专用加工区、池进行,肉类清洗后无血、毛、污,鱼类清洗后无鳞、腮、内脏。

6、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工结束及时清洗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刀具用后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在刀架内。

7、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每日清洗,保持内外清洁卫生。

8、不能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抹布。

一、原材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即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原料;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原料;售食品人员不卖腐烂变质食品。

二、成品(食物)存放实行“四隔离”

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食品与药物隔离。

三、饮食用具“四过关”

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四、环境卫生采取“四定”

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分分工,包干负责。

五、个人卫生做到“四勤”

勤洗、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1、食品原辅料入库前必须严格检查验收。发现有不符合卫生要求,大众食品无合格卫生检验报告书、供货票据者,不得入库。

2、坚持出入库登记和先进先出原则。

3、各类食品原辅料须分类(库)、分架存放,隔墙离地,加盖标识清楚,食品添加剂须专柜保管。

4、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辅料,对未及时处理的食品原辅料应标明“待处理”。

5、保持库房整洁、干燥。通风、透气,冰箱(柜、库)须定期清理、除霜,做到无血水、冰渣。

6、库房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非食用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

1、加工前检查食品原料质量,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

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透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C。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内生,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已经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3、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需冷藏的熟食应放凉后再冷藏。

4、隔餐隔夜熟食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5、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清洁。不用抹布揩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要用消毒抹布揩擦。

6、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要求,手机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7、剩余食品及原料按照熟食、半成品、生食的卫生要求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8、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汤,不留卫生死角。

幼儿园食堂配餐间管理制度

1、进入配餐间的食品必须是熟食品或经洗涤、消毒的水果,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觉性状。对未经煮熟的饭菜或未经清洗消毒的水果不得进入配餐间。

2、保持配餐间内环境卫生和食品工用具整洁,要有防蝇、防虫、防鼠、防尘灯设施,配餐间开紫外线灯进行空间及物体表面消毒20-30分钟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配餐间内操作。

3、配餐间要做到“三专”;专用于配餐的工用具由专人负责,非厨房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4、配餐间只能存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及必要的工用具,任何杂物及私人用品不准放入,配餐间内的冰箱为专用,配餐间剩下的饭菜、熟食要及时放在冰箱内。

5、注意个人卫生,进入配餐间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白色工作服、白帽、口罩,并在预进间内洗手消毒,不准留长指甲、戴戒指、手表等饰物;不准在配餐间看书报、抽烟、进食和带进任何杂物,上洗手间必须把工作服脱下,再进入工作是要重新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

6、煮熟的饭菜在配餐间不能存放过长时间,最多不超过1.5小时,留取食物样品72小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