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分析基础第十章名词解释

第十章名词解释

频谱:一组频率和幅度不同、且有适当相位关系的正弦波。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构成特定

的时域信号。

频谱分量:组成频谱的正弦波之一。

频谱分析仪:一种能进行有效傅立叶变换并显示出构成时域信号的各个频谱分量(正弦波)的设备。相位信息是否保留取决于分析仪的类型和设计。

FFT (快速傅立叶变换):对时域信号进行数学运算,从而产生构成信号的各个独立的频谱分量。参见“频谱”。

输入阻抗:分析仪对信号源呈现的终端阻抗。射频和微波分析仪的额定阻抗通常是50 ? 。对于某些系统(如有线电视),标准阻抗是75 ? 。额定输入阻抗与实际输入阻抗之间的失配程度由电压驻波比(VSWR )给出。

隔直电容:一个阻止低频信号(包括直流)对电路造成破坏的滤波器,隔直电容限制了频谱仪能准确测量的最低频率。

输入衰减器:位于频谱分析仪输入连接器与第一混频器之间的步进衰减器,也叫做射频衰减器。输入衰减器用来调节输入到第一混频器上的信号电平。衰减器用来防止由高电平和(或)宽带信号引起的增益压缩,以及通过控制内部产生的失真程度来设定动态范围。在某些分析仪中,当改变输入衰减器设置时,被显示信号的垂直位置会发生变化,参考电平也相应地改变。在新型安捷伦频谱分析仪中,通过改变中频增益来补偿输入衰减器的变化,所以,信号可以在显示器上保持恒定,参考电平也保持不变。

预选器:一个可调的带通滤波器。位于频谱分析仪的输入混频器之前并使用合适的混频模式。预选器一般只应用在2 GHz 以上。使用预选器能基本消除多重响应和镜像响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扩大动态范围。

前置放大器:一个外部低噪声系数放大器。改善了系统(前置放大器和频谱分析仪)灵敏度,使之超过分析仪自身的灵敏度。

混频模式:对在频谱分析仪上建立给定响应的特殊环境的描述。混频模式(如1+)表示输入信号是高于(+)还是低于(-)在混频过程中所使用的本振谐波。

外部混频器:一个通常是与波导输入端口相连接的独立混频器。用来对那些可以连接外混频器的频谱分析仪进行频率扩展。分析仪提供本振信号。如需要,混频器还可以将其产生的偏压混频分量反馈到分析仪的中频输入端。

增益压缩:当显示的信号幅度由于混频器饱和,比正常电平低于规定的dB 数时,频谱分析仪混频器输入端的信号电平。这个信号电平通常针对1 dB 的压缩而规定,且根据频谱仪型号的不同,一般处于+3 dBm 到-10 dBm 之间。

谐波混频:利用混频器产生的本振谐波将频谱分析仪的调谐范围扩大到超过只用本振基波所能达到的范围。

谐波失真:由于器件(如混频器、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信号通过它而被附加上了多余频率分量。这些多余的分量与原始信号谐波相关。

互调失真:通过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器件(如混频器、放大器)的两个或多个频谱分量相互作用形成的无用频谱分量。无用分量与基波有关,它是由基波和各个谐波的和与差组成,例如f1 ± f2, 2f1 f2±,2f2 f±1, 3f1 2±f2 等等。

杂散响输入信号在频谱分析仪显示器上引起的非正常响应。分析仪内部产生的失真分

量是杂散响应,如镜像响应和多重响应。

多重响应:在频谱分析仪上显示出的单一输入信号的两个或多个响应。多重响应只出现在混频模式重叠以及本振扫过足够宽的范围而使输入信号不止在一个混频模式上相混频时,通常不会发生在带预选器的分析仪中。

本振辐射或泄漏:从频谱分析仪输入端漏出的本振信号。对无预选的频谱分析仪辐射电平可能大于0 dBm,而对有预选的分析仪通常小于-70 dBm 。

本振馈通:当频谱分析仪调谐到0 Hz,即当本振调谐到中频时,显示器上的响应。本振馈通可用作0 Hz 的标记,没有频率误差。

漂移:由于本振频率随扫描电压的变化引起的显示器上信号位置的缓慢(相对于扫描时间)变化。最初造成漂移的原因是频谱仪的温度稳定性和频率参考的老化率。

噪声系数:器件(混频器、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噪比与器件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通常以dB 表示。

数字中频:新型频谱仪所采用的一种结构,信号从射频下变频至中频后立即进行数字化,此后所有的信号处理都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完成。

频率分辨率:频谱分析仪辨别彼此接近的频谱分量并将它们分别显示出来的能力。对于等幅信号,分辨率取决于分辨率带宽;对于不等幅信号,分辨率则由分辨率带宽和带宽选择性共同决定。

分辨率带宽:在低于最小插入损耗点的某个位置上,频谱分析仪分辨率带宽(IF )滤波器

的带宽。安捷伦频谱仪指定了3 dB带宽,其它有的分析仪则规定了6 dB 带宽。

分辨率:参见“频率分辨率”。

带宽选择性:分析仪分辨不等幅信号的能力。带宽选择性也称为波形因子,定义为给定分辨率(IF)滤波器的60 dB带宽与3 dB带宽之比。某些分析仪使用6 dB 带宽代替3 dB 带宽。无论哪种情况,带宽选择性都表示滤波器边缘的陡峭程度。

波形因子:参见“带宽选择性”。

频率响应:一个信号的显示幅度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平坦度)。通常用± dB 表示两个极值之间的值。也可以相对于校准信号加以规定。

平坦度:参见“频率响应”。

中频增益/中频衰减:可以控制调节信号在显示器上的垂直位置而并不影响混频器的输入信号电平。当它改变时,参考电平相应发生变化。

中频馈通:中频上的输入信号通过了输入混频器而使显示器上的基本迹线抬升。通常,这只是无预选频谱分析仪的一个潜在问题。由于信号总是处在中频上,即无需与本振混频,而使整个迹线上升。

镜像频率:存在于频谱仪输入端的两个或多个真实信号与同一个本振频率产生的中频响应,由于这些混频分量出现在同一个本振和中频频率处,所以无法区分。

镜像响应:距离频谱分析仪所指示频率的两倍中频处显示的信号。对于本振的每个谐波,都有一对镜像:一个比本振低一个中频和一个比本振高一个中频。镜像通常只出现在无预选的频谱分析仪上。

残余调频:没有任何别的调制时,振荡器的固有短期频率不稳定度。对于频谱分析仪,通常将定义扩大到包括本振扫描的情况。残余调频通常由峰-峰值表示,因为如果它们是可见的,便很容易在显示器上测出。

噪声边带:频谱分析仪本振(主要是第一本振)系统短期不稳定度的调制边带。调制信号是本振电路本身和(或)本振稳定电路中的噪声,边带由噪声谱组成。混频过程会将任何本振不稳定性转换为混频分量,所以,噪声边带显示在分析仪频谱分量中,位于底噪上方足够远处。由于边带是噪声,故它们相对于频谱分量的电平随分辨率带宽而改变。噪声边带通常以相对载波给定偏离处的dBc/ Hz 数值(相对于载波1Hz 带宽内的幅度)表示,载波是在显示器上观察到的频谱分量。

相位噪声:参见“噪声边带”。

频谱纯度:参见“噪声边带”。

扫描时间:本振调谐扫过已选扫宽所需要的时间。扫描时间不包括本次扫描完成与下一次扫描开始之间的停滞时间。在零扫宽下,频谱分析仪的本振是固定的。所以,显示器的水平轴只对时间校准。在非零扫宽下,水平轴对频率和时间两者校准,扫描时间通常随频率跨度、分辨率带宽和视频带宽而变化。

频率范围:频谱分析仪可调谐的最低频率到最高频率的范围。虽然通常认为最高频率是由分析仪的同轴输入信号来决定的,但许多微波分析仪的频率范围可通过使用外部波导混频器来扩展。

扫宽:显示器水平轴表示的频率范围。通常,扫宽由显示器整个屏幕所对应的总频率跨度给出。一些早期的分析仪会标出每格的频率跨度(扫描宽度)。

扫宽精度:显示器上任何两个信号所指示的频率间隔的不确定度。

全扫宽:对于大多数新型频谱分析仪,全扫宽是指覆盖分析仪整个调谐范围的频率跨度。这类分析仪包括单波段射频分析仪和微波分析仪(如利用固态开关在低频段和预选频段之间切换)。注意:在某些早期分析仪中,全扫宽指的是一个子频段。例如,利用机械开关在低频段和预选频段之间转换的安捷伦8566B 微波频谱分析仪,全扫宽既可指非预选的低频段,也可指经预选的高频段。

零扫宽:指将频谱分析仪的本振保持在给定频率上,因而分析仪变成一个固定调谐接收机的情况。该接收机的带宽就是分辨率(IF)带宽,它用于显示信号幅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了避免信号信息有任何损失,分辨率带宽必须同信号带宽一样宽。为了避免任何平滑,视频带宽必须设置得比分辨带宽更宽。

包络检波器:一种输出能随着它的输入信号包络(但不是瞬时)变化的电路元件。在超外差式频谱分析仪中,包络检波器的输入来自最后中频,输出是视频信号。当将分析仪置于零扫宽时,包络检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在显示器上我们能观察到调制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视频:频谱分析仪中描述包络检波器输出的一个术语。频率范围从0 Hz延伸到通常远远超出分析仪所提供的最宽分辨带宽的频率。不过,视频链路的最终带宽由视频滤波器的设置决定。

视频放大器:在检波器之后用来驱动垂直显示的直流耦合放大器。参见“视频带宽”和“视频

滤波器”。

视频平均:指频谱分析仪迹线数据的平均。平均是单独在显示的各点处进行并在用户所选择的

扫描次数完成后结束。平均算法将加权系数(1/n,这里n 是当前扫描次数)应用于当前扫描给定点的幅值,将另一个加权系数[(n-1)/n] 应用于前面贮存的平均值,再将两者合并得出当前的平均值。在指定的扫描次数完成之后,加权系数保持不变,显示成为动态平均。

视频带宽:视频电路中,可调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3 dB 点)。当视频带宽等于或小于分辨率带宽时,视频电路就不能充分对包络检波器输出端的快速起伏作出响应,结果是迹线被加以平滑,即降低了宽带信号(如在宽带模式下观察的噪声和射频脉冲)的峰-峰起伏。这种平均或平滑的程度随着视频带宽和分辨率带宽的比值变化。

视频滤波器:位于检波之后、决定视频放大器带宽的低通滤波器,用于对迹线进行平滑或平均,参见“视频带宽”。

模拟显示:直接将模拟信号信息(来自包络检波器)写入显示器的方法,通常由CRT (阴

极射线管)实现。模拟显示器曾经是频谱仪的标准显示方式。不过,新型频谱仪已经不再使用这个方法,取代它的是数字显示器。

数字显示:通过数字化处理的轨迹信息被存入存储器中并显示在屏幕上的一种技术。被显示的迹线是一串点,它们展示一条连续的轨迹。不同型号设备的默认显示点数不同,而多数新型频谱仪允许用户通过控制显示点的数量来选择期望的分辨率。显示以无闪烁速率被刷新(即将数据重新写入存储器)。存储器中的数据则以扫描速率被更新。几乎所有新型频谱仪都配有数字平板LCD 显示器,优于早期分析仪所使用的基于CRT 的模拟显示器。

显示范围:针对特定的显示方式和刻度范围已经校准了的显示范围。参见“线性显示”、“对

数显示”和“比例因子”。

线性显示:显示器上的纵轴与输入信号电压成正比的显示模式。刻度线的底端代表0 V,

顶端代表参考电平,其它值取决于不同的频谱分析仪。对于大多数新型频谱仪,当参考电平确定,比例因子就是参考电平值除以格子刻度数。尽管显示为线性,但新型分析仪仍允许使用dBm、dBmV 、dBμV还有某些情况下的W和V来指示参考电平和标记值。

对数显示:显示器上的纵轴按对数方式随输入信号电压改变而变化的显示模式。通过选择格子刻度线顶端值、参考电平和比例因子(dB/ 格)来设置显示器的校准。在安捷伦频谱分

析仪中,格子刻度线底端代表对于10 dB/格或更大比例因子时的0 V,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底端格子不被校准。新型分析仪允许使用dBm、dBmV、dBμV 还有某些情况下的W来

指示参考电平和标记值。早期的分析仪一般只提供一种单位选择,dBm 是最常用的选择。

单位:被测参数的量纲。在新型频谱分析仪中,可用的幅度单位有dBm(相对于分析仪额

定输入阻抗耗散1 mW 功率的dB 数)、dBmV (相对于1 mV 的dB 数)、dBμV (相对于1 μV 的dB 数)、V ,在某些分析仪中还有W 。在安捷伦分析仪中,可以在对数和线性两种显示中设定单位。

光栅显示器:类似电视显示,图像通过电子束对显示屏幕的横轴进行快速与缓慢相结合的扫描并适当选通,扫描速度快到足以形成无闪烁显示。也见“矢量显示”和“扫描时

间”。

矢量显示器:早期频谱仪设计的一种显示类型。其中,电子束的指向使得图像(迹线、刻度、格子注释)直接写在CRT 的屏幕上,而不是像现在普遍使用的光栅显示器那样由一串光点组成。

信号识别:一种手动或自动程序,指出频谱仪显示器上的特定响应是否由显示被校准的混频模式产生。若为自动程序,则程序可以改变分析仪的调谐以显示信号处于正确的混频模式上;或者告诉我们信号的频率并且让我们选择是忽视信号还是针对信号对调谐分析仪自身作适当调谐。这些通常对于带预选的分析仪并不需要。

比例因子:显示器纵轴每格所代表的刻度。

显示检波器工作模式:信号信息在被显示之前进行的处理方式。参见“正峰值模式”、“负峰值模式”、“Rosenfell模式”和“取样模式”。

正峰值:一种显示检波方式。其中,每个被显示的点表示该点所代表的某一部分频率间隔和(或)时间间隔的视频信号的最大值。

负峰值:一种显示检波方式。其中,每个被显示的点表示该点所代表的某一部分频率间隔和(或)时间间隔的视频信号的最小值。

准峰值检波(QPD ):一种输出随信号幅度和脉冲重复速率而变化的检波方式。脉冲重复速率越高,QPD 检测的加权也越大。极限情况下,在测量连续波信号时QPD 显示出与峰

值检波器相同的幅度。

Rosenfell:一种显示的检波方式。其中,每一点所显示的值是建立在由该点表示的频率间隔和(或)时间间隔期间,视频信号是上升还是下降的基础上。如果视频信号只上升或只下降,则显示最大值。如果视频信号既上升又下降,则由间隔期间的奇数点显示最大值,偶数点显示最小值。为了防止只出现在偶数间隔的信号产生损失,在此间隔期内的最大值将被保留,在下一个(奇数)间隔期内,显示被保存值和当前时间间隔中的最大值。

取样模一种显示的检波方式。其中,每点上所显示的值是该点表示的频率间隔和(或)

时间间隔终止处视频信号的瞬时值。

平均检波:对一定频率间隔内的功率进行求和的检波方式,通常用于测量复杂的、数字调制的信号以及其它具有类噪声特性的信号。新型安捷伦频谱分析仪一般提供三种平均检波方式:功率(rms)平均,测量一个信号收集单元(bucket)内的真实平均功率;电压平均,测量一个信号收集单元内的平均电压值;对数功率(视频)平均,测量一个信号收集单元内的信号包络的对

数值,以dB 表示。

显示保真度:在频谱分析仪上进行幅度相对差测量的不确定度。在采用模拟中频技术的频谱仪中,对数或线性中频放大器不可能具有理想的对数或线性响应,因此会产生不确定度。采用数字中频技术的新型频谱仪大大改善了显示保真度。

显示平均噪声电平:为了降低峰-峰噪声波动,将视频带宽调节到足够窄使显示的噪声看上去几乎是一条直线时,分析仪显示器上看到的噪声电平。通常,将由分析仪本身产生的内部噪声作为灵敏度的度量,并常在最小分辨带宽和最小输入衰减的条件下用单位dBm 来表示。

灵敏度:频谱分析仪上可以观察到的最小正弦波电平。通常是在最小分辨带宽、0 dB 射频

输入衰减和最小视频带宽的最佳条件下。安捷伦公司将灵敏度定义为显示的平均噪声电平。在该电平上的正弦波的显示将高于噪声2 dB 左右。

测量范围:可测量的最大信号电平(通常为最大安全输入电平)与可达到的最低平均噪声电平之比,以dB 表示。这个比值几乎总是远大于单次测量中可能实现的值。参见“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在分析仪的输入端同时出现的以可用给定精度加以测量的最大信号与最小信号之比,以dB 表示。动态范围通常与失真或互调分量的测量有关。

平均噪声电平:参见“显示平均噪声电平显示动态范围:在显示器上可以同时观察到的较大信号和较小信号时的最大动态范围。对于最大对数显示为10 dB/格的分析仪,实际动态范围(参见“动态范围”)可能大于显示动态范围。

残余响应:当没有信号输入时,频谱分析仪显示器上看到的离散响应。

寄生调频:在设备(信号源、放大器)的输出端由(附带的)某些别的频率调制,如幅度调制调制形式引起的多余频率调制。

标记:可以放在显示信号迹线上任意位置的可见指示标识,读数表示迹线在标记点上的绝对频率和绝对幅度值。以当前选用的单位给出。参见“参考标记”和“噪声标记”。

参考标记:一种标记方式。先确定一个固定的标记,再建立第二个标记,这个标记是可以被放在显示迹线上任何位置的活动标记。显示的读数表示固定标记与活动标记之间的相对频率间隔和幅度差。

噪声标记:一种标记,其值表示1 Hz 噪声功率带宽内的噪声电平。当选择噪声标记时,取样检波模式被启动,标记周围的若干连续迹线点的值(点数取决于分析仪)会取平均,此平均值再归一化至1 Hz 噪声功率带宽。归一化过程需要考虑检波模式和带宽,在选择对数显示方式时,还要考虑对数放大器的影响。

幅度精度:幅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可以用绝对幅度或相对幅度表示。

绝对幅度精度:以绝对单位(伏或功率)表示的幅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它包含相对不确定度(参见“相对幅度精度”)加上校准器不确定度。为了得到改进的精度,某些频谱分析仪的频率响应相对校准器和峰-峰值之间的中间点指定。

相对幅度精度:幅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其中一个信号的幅度与另一个信号的幅度作比较,而不考虑这两个信号的绝对幅度。失真测量是相对测量。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频率响应、显示保真度和输入衰减量的变化、中频增益、比例因子和分辨率带宽。

幅度参考信号:频谱仪用来进行自身校准的具有精确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频率精度:信号或频谱分量的频率不确定度,以绝对值或相对某个信号或频谱分量的相对值表示。绝对频率精度和相对频率精度的指标是分别进行规定的。

频率稳定度:一个包括本振短期和长期不稳定性的通用词语。调谐本振的扫描斜坡电压还确定了信号将在显示器上出现的位置。任何本振频率相对于扫描斜坡电压的长期变化(漂移)都将引起信号在显示器上的水平位置的缓慢移动。短期本振不稳定度在原本稳定的信号上可能表现为随机调频或相位噪声。

星座图:分析数字调制信号时的一种常用的显示方式,被检测到的符号点绘制在IQ 坐标图上。

矢量图:分析数字调制信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显示方式。与星座图类似,不同的是,在IQ 坐标图中除了显示被测符号点外,还描绘出了状态转换过程中的瞬时功率电平。

时间门:一种根据被测信号特性来控制频谱仪频率扫描过程的方法。通常用于分析测量脉冲或突发调制信号、时间复用信号以及非连续信号。

ACPR :邻道功率比,测量有多少信道功率从该信道扩散(或泄漏)到相邻信道。它对于数字通信部件和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度量,因为过多的信号功率泄漏将造成对相邻信道的干扰。有时也称它为ACLR ,即邻道泄漏比。

误差矢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 ):数字通信系统中对调制信号质量的一种度量。EVM 是在给定时间点上被测信号与理想参考信号之间矢量误差的幅度。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数字标准。它基于TDMA 技术,

是一个多路不同的数据流在时域上进行复用,从而可以共享同一个频率信道的系统。

TDMA: 时分多址,是一种数字通信方法。其中,多路数据流时间复用,从而它们可以共用一个频率信道。

CDMA :码分多址接入。它是一种数字通信方式,多路信息数据流正交编码,从而可以共用一个频率信道,目前许多移动通信系统都采用这种技术。

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性能指标及实用技巧

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性能指标及实用技巧 频谱分析仪是用来显示频域信号幅度的仪器,在射频领域有“射频万用表”的美称。在射频领域,传统的万用表已经不能有效测量信号的幅度,示波器测量频率很高的信号也比较困难,而这正是频谱分析仪的强项。本讲从频谱分析仪的种类与应用入手,介绍频谱分析仪的基本性能指标、操作要点和使用方法,供初级工程师入门学习;同时深入总结频谱分析仪的实用技巧,对频谱分析仪的常见问题以Q/A的形式进行归纳,帮助高级射频的工程师和爱好者 进一步提高。 频谱分析仪的种类与应用 频谱分析仪主要用于显示频域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依据信号处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即时频谱分析仪和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仪两种。完成频谱分析有扫频式和FFT两种方式:FFT适合于窄分析带宽,快速测量场合;扫频方式适合于宽频带分析场合。 即时频谱分析仪可在同一时间显示频域的信号振幅,其工作原理是针对不同的频率信号设置相对应的滤波器与检知器,并经由同步多工扫瞄器将信号输出至萤幕,优点在于能够显示周期性杂散波的瞬时反应,但缺点是价格昂贵,且频宽范围、滤波器的数目与最大多工交换时间都将对其性能表现造成限制。 扫瞄调谐频谱分析仪是最常用的频谱分析仪类型,它的基本结构与超外差式接收器类似,主要工作原理是输入信号透过衰减器直接加入混波器中,可调变的本地振荡器经由与CRT 萤幕同步的扫瞄产生器产生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振荡频率,再将混波器与输入信号混波降频后的中频信号放大后、滤波与检波传送至CRT萤幕,因此CRT萤幕的纵轴将显示信号振幅与频率的相对关系。 基于快速傅立叶转换(FFT)的频谱分析仪透过傅立叶运算将被测信号分解成分立的频率分量,进而达到与传统频谱分析仪同样的结果。新型的频谱分析仪采用数位方式,直接由类比/数位转换器(ADC)对输入信号取样,再经傅立叶运算处理后而得到频谱分布图。 频谱分析仪透过频域对信号进行分析,广泛应用于监测电磁环境、无线电频谱监测、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量、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特性、信号源输出信号品质、反无线窃听器等领域,是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检验的常用工具,特别针对无线通讯信号的测量更是必要工具。另外,由于频谱仪具有图示化射频信号的能力,频谱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号的特性和类型,有助于最终了解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发射机的类型。在军事领域,频谱仪在电子对抗和频谱监

Agilent频谱分析仪基础

Agilent频谱分析仪基础 目录 Agilent频谱分析仪基础目录 1 目录 2 第1章简介5 频域与时域 5 什么是频谱? 6 为什么测量频谱?7 测试种类8 信号分析仪的类型8 第二章:频谱分析仪的基本组成9 RF衰减器11 低通滤波器/预选器12 调节分析仪12 中频增益14 分解信号15 模拟滤波器15 数字滤波器17 FM残留17 相位噪声18 扫描时间19 模拟分辨滤波器19 数字分辨滤波器20 包络检测器20 显示器21 检测器类型22 采样检测22 峰值(正)检测23 负峰值检测23 普通检测23 平均检测24 平均及准峰值检测24 均匀化处理24 视频滤波24 轨迹均匀化25 时间控制26 为什么需要时间控制26 第三章数字中频概述27 数字滤波器27 全数字中频28 传统信号处理IC 28 附加视频处理特色28 频率计数28 关于全数字中频的更多优点28

第四章幅度与频率的准确度29 相对不确定度30 绝对幅度精确度30 提高总体不确定度31 规范,典型值,标称值31 数字IF部分31 RBW开关不确定度32 频率准确度32 第5章灵敏度与噪声32 灵敏度32 噪声系数34 噪声信号34 预放对噪声测量的影响35 第6章动态范围35 定义35 动态范围与内部失真35 衰减器测试36 噪声36 动态范围与测量不确定度36 增益压缩36 显示范围与测量范围36 邻信道功率测量37 第7章扩展频率范围37 内部谐波混频37 预选37 幅度校准37 相位噪声38 增加动态范围38 加上及减去预选38 扩展谐波混频38 信号识别38 第8章现代频谱分析仪38 特别应用测量39 数字调制分析39 保存并打印数据39 数据传输与远程控制39 固件升级39 校准,发现并修理故障,诊断,修复39 总结39 术语表40 第1章简介 本文致力于解说下列内容:超外差频谱分析仪基本功能、目前最先进的频谱分析仪的功能。

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

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 一、频谱分析仪概述 频谱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信号频率和功率的仪器。它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频率谱,以图形方式显示信号的频率成分。频谱分析仪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雷达、声音和医疗等领域。 二、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再经过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检波器进行解调,最后通过显示器将频率谱显示出来。 三、频谱分析仪主要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指频谱分析仪能够测量的频率范围。 2、分辨率带宽:指能够分辨出的最小频率间隔。 3、扫描时间:指从低频到高频一次扫描所需的时间。 4、灵敏度:指能够检测到的最小信号幅度。 5、非线性失真:指由于仪器内部非线性元件所引起的信号失真。

6、动态范围:指能够同时测量到的最大和最小信号幅度。 7、抗干扰能力:指仪器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抵抗能力。 四、频谱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2、避免在强电磁场中使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信号源与仪器之间的干扰。 4、使用完毕后应关闭仪器,并妥善保管。 五、总结 频谱分析仪是电子、通信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测量仪器之一。它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频率谱,以图形方式显示信号的频率成分。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应注意检查仪器是否正常、避免在强电磁场中使用、避免信号源与仪器之间的干扰以及使用完毕后应关闭仪器等事项。了解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对于正确使用它进行测量和调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频谱分析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频谱分析仪作为频谱分析的核心工具,在科研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频谱分析原理、频谱分析仪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频谱分析是指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成分,并分析这些成分的幅度、相位、频率等特性的一种方法。频谱分析可以用于测量信号的频率范围、识别信号中的谐波成分、了解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判断信号的来源等。 频谱分析基于傅里叶变换原理,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通过将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成分,并测量各成分的幅度和相位,可以揭示信号在频率域中的特征。 频谱分析仪主要由输入信号调理器、频率转换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输入信号调理器用于将输入信号调整为适合测量的电平,频率转换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不同频率的成分,信号处理器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测量和显示。 频谱分析仪主要分为台式和便携式两种类型,具有宽频带、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特点。频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将信号中不同频率的成分分离出来,再经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快速傅

名词解释

1、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分为: ①单工②半双工③全双工 ①单工,例如:寻呼 ②半双工,例如:对讲机 ③全双工,例如:手机 其中全双工又分为:时分双工TDD,与频分双工FDD。 TDD: 时间轴被周期性的分为时间帧,而时间帧又被一分为二,前半部分用于 A (或移动台)至B(基站),后一部分用于B(基站)至A(移动台)。从而实现双向通信,其实这种更准确的说是同步半双工,由于时间差距极短,几乎没有感知所以也是双工通信。FDD; 是指通信双方占用了两个频道进行信息交互。比如现在的GSM网。(FDD与TDD的区别: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是频分双工,有两个独立的信道,一个用来向下传送信息,另一个用来向上传送信息。两个信道之间存在一个保护频段,以防止邻近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产生相互干扰。而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是时分双工,发射和接收信号是在同一频率信道的不同时隙中进行的,彼此之间采用一定的保证时间予以分离。除此以外没有什么不同了,FDD在全球已经应用广泛了,而TDD是运营商和厂商主导的,发展稍微落后一些。但目前主流的电信设备厂商都能很好地支持TDD和FDD,而芯片方面,高通的LTE芯片可以同时支持TDD和FDD。) 2、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3、信道带宽:我们有两种带宽的概念,在模拟信道,带宽按照公式W=f2-f1 计算;数字信道的带宽为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两者可通过香农定理互相转换。模拟信道:模拟信道的带宽 W=f2-f1 其中f1是信道能够通过的最低频率,f2是信道能够通过的最高频率,两者都是由信道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当组成信道的电路制成了,信道的带宽就决定了。为了使信号的传输的失真小些,信道要有足够的带宽。数字信道:数字信道是一种离散信道,它只能传送离散值的数字信号,信道的带宽决定了信道中能不失真的传输脉序列的最高速率。 我们有两种带宽的概念,在模拟信道,带宽按照公式W=f2-f1 计算,例如CATV电缆的带宽为600HZ或1000HZ;数字信道的带宽为信道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速率,例如以太网的带宽为10MB/S或100MB/S,两者可通过香农定理互相转换。 4、信道和时隙的区别:准确的说,时隙是信道的一个特性。给你打个比方,街道上有多辆车要通行,是怎么控制交通的,也就是说要让所有的车都过去而不冲突,首先是把街道划分为多个车道,然后每个车道上排好次序,一个一个过去。信道也一样,要让不同的用户传递信息而不互相冲突,首先就是把整个频带划分为不同的频段,然后同一个频段上的用户再分配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占用的频段,时隙就是一个信道。CDMA中又给信道增加了一个码道的特性。到3G以后,比如TD-SCDMA,信道就由特定的频点,时隙和码道组成。

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史上最好的

史上最好的频谱分析仪基础知识(收藏必备) 前言 频谱分析是观察和测量信号幅度和信号失真的一种快速方法,其显示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输入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的幅度。信号频域分析的测量范围极其宽广,超过140dB,这使得频谱分析仪成为适合现代通信和微波领域的多用途仪器。频谱分析实质上是考察给定信号源,天线,或信号分配系统的幅度与频率的关系,这种分析能给出有关信号的重要信息,如稳定度,失真,幅度以及调制的类型和质量。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进行电路或系统的调试,以提高效率或验证在所需要的信息发射和不需要的信号发射方面是否符合不断涌现的各种规章条例。 现代频谱分析仪已经得到许多综合利用,从研究开发到生产制造,到现场维护。新型频谱分析仪已经改名叫信号分析仪,已经成为具有重要价值的实验室仪器,能够快速观察大的频谱宽度,然后迅速移近放大来观察信号细节已受到工程师的高度重视。在制造领域,测量速度结合通过计算机来存取数据的能力,可以快速,精确和重复地完成一些极其复杂的测量。 有两种技术方法可完成信号频域测量(统称为频谱分析)。 1.FFT分析仪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处理一定时间周期的信号,可提供频率;幅度和相位信息。这种仪器同样能分析周期和非周期信号。FFT 的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但其分析频率带宽受ADC采样速率限制,适合分析窄带宽信号。 2.扫频式频谱分析仪可分析稳定和周期变化信号,可提供信号幅度和频率信息,适合于宽频带快速扫描测试。 图1 信号的频域分析技术 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分析仪 快速傅立叶变换可用来确定时域信号的频谱。信号必须在时域中被数字化,然后执行FFT算法来求出频谱。

一般FFT分析仪的结构是:输入信号首先通过一个可变衰减器,以提供不同的测量范围,然后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除去处于仪器频率范围之外的不希望的高频分量,再对波形进行取样即模拟到数字转换,转换为数字形式后,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字电路如FPGA,DSP)接收取样波形,利用FFT计算波形的频谱,并将结果记录和显示在屏幕上。 FFT分析仪能够完成多通道滤波器式同样的功能,但无需使用许多带通滤波器,它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多个独立滤波器相当的功能。从概念上讲,FFT方法是简单明确的: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再计算频谱。实际上,为了使测量具有意义,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FFT的实质是基带变换,换句话说,FFT的频率范围总是从0Hz开始并延伸到某个最高频率处。这对需要分析较窄频带(不是从直流开始)的测量情况可能是一个重大限制。例如,FFT分析仪具有取样频率,FFT 的频率范围是0Hz到128KHz。若N=1024,则频率分辨力将是,故不能分辨间隔小于250Hz的谱线。 提高频率分辨力的一种方法是增大时间记录中的取样点数N,这也增大FFT输出的节点数。不过,问题在于,这会增加FFT所要处理的数组长度,从而增加计算时间。FFT算法的计算时间往往限制了仪器的性能(比如屏幕刷新速度),所以增加FFT的长度往往是可取的。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数字下变频器,对于带限信号,进行数字下变频,这样等效降低了采样速率,可以提高频率分辨力。ADC的输出与数字正弦波相乘,借助数字混频使数字正弦波的频率降低。再用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数字滤波器通过利用适当的抽选因子来形成适当的频率间隔,这个带宽可以做得很窄,可以形成窄到1Hz的频率间隔和频率分辨力。 图2 在FFT分析仪中利用数字混频器可以为频变分析提供频带选择 扫频式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 频谱仪就是采用扫频式原理来完成信号的频域测试。 频谱分析仪的功能是要分辨输入信号中各个频率成份并测量各频率成份的频率和功率。为完成以上功能,在扫描-调谐频谱分析中采用超外差方式,它能提供宽的频率覆盖范围,同时允许在中频(IF)进行信号处理。图3是超外差式扫频频谱分析仪的结构框图。 输入信号进入频谱仪后与本振(LO)混频,当混频产物等于中频(IF)时,这个信号送到检波器,检波器

频谱分析仪的基础使用法

频谱分析仪的基础使用法 一、使用前须知 在使用频谱分析仪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分贝(dB)和分贝毫瓦(dBm)的基本概念,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1.分贝(dB) 分贝是增益的一种电量单位,常用来表示放大器的放大能力、衰减量等,表示的是一个相对量,分贝对功率、电压、电流的定义如下: 分贝数:101g(dB) 分贝数=201g(dB) 分贝数=201g(dB) 例如:A 功率比 B 功率大一倍,那么,101gA /B=10182'3d B ,也就是说, A 功率比 B 功率大3dB, 2.分贝毫瓦(dBm) 分贝毫瓦(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计算公式为: 分贝毫瓦=101g(dBm) 例如,如果发射功率为lmw,则按dBm进行折算后应为:101glmw / 1mw=OdBm。如果发射功率为40mw, 则 10g40w / 1mw--46dBm。 二、频谱分析仪介绍 生产频谱分析仪的厂家不多。我们通常所知的频谱分析仪有惠普(现在惠普的测试设备分离出来,为安捷 伦)、马可尼、惠美以及国产的安泰信。相比之下,惠普的频谱分析仪性能最好,但其价格也相当可观,早期惠美的5010 频谱分析仪比较便宜,国产的安泰5010频谱分析仪的功能与惠美的5010差不多,其价格却便宜得多。 下面以国产安泰5010 频谱分析仪为例进行介绍。 1 .性能特点 AT5010最低能测到2.24uv,即是-100dBm。一般示波器在Imv,频率计要在20mv以上,跟频谱仪比相差 10000 倍。如用频率计测频率时,有的频率点测量很难,有的频率点测最不准,频率数字显示不稳定,甚至测不出来。这主要足频率计灵敏度问题,即信号低于20mv 频率计就无能为力了,如用示波器测量时,信号5%失真示波器看不出来,在频谱仪上万分之一的失真都能看出来。 但需注意的是,频谱仪测量的是高频信号,其高灵敏度也就决定了,要注意被测信号的幅度范围,以免损坏高频头,在 2.24uv-1V 之间,超过其范围应另加相应的衰减器。 AT5010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在0.15〜1000MHz(1G),其系列还有3G、8G、12G等产品。

频谱分析基础第十章名词解释

第十章名词解释 频谱:一组频率和幅度不同、且有适当相位关系的正弦波。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构成特定的时域信号。 频谱分量:组成频谱的正弦波之一。 频谱分析仪:一种能进行有效傅立叶变换并显示出构成时域信号的各个频谱分量〔正弦波〕的设备。相位信息是否保存取决于分析仪的类型和设计。 FFT 〔快速傅立叶变换〕:对时域信号进行数学运算,从而产生构成信号的各个独立的频谱分量。参见“频谱"O 输入阻抗:分析仪对信号源呈现的终端阻抗。射频和微波分析仪的额定阻抗通常是50 ?。对于某些系统〔如有线电视〕,标准阻抗是75 ? o额定输入阻抗与实际输入阻抗之间的失配程度由电压驻波比〔VSWR 〕给出。 隔直电容:一个阻止低频信号〔包括直流〕对电路造成破坏的滤波器,隔直电容限制了频谱仪能准确测量的最低频率。 输入衰减器:位于频谱分析仪输入连接器与第一混频器之间的步进衰减器,也叫做射频衰减器。输入衰减器用来调节输入到第一混频器上的信号电平。衰减器用来防止由高电平和〔或〕宽带信号引起的增益压缩,以及通过控制内部产生的失真程度来设定动态范围。在某些分析仪中,当改变输入衰减器设置时,被显示信号的垂直位置会发生变化,参考电平也相应地改变。在新型安捷伦频谱分析仪中,通过改变中频增益来补偿输入衰减器的变化,所以,信号可以在显示器上保持恒定,参考电平也保持不变。 预选器:一个可调的带通滤波器。位于频谱分析仪的输入混频器之前并使用适宜的混频模式。预选器一般只应用在2 GHz以上。使用预选器能根本消除多重响应和镜像响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扩大动态范围。 前置放大器:一个外部低噪声系数放大器。改善了系统〔前置放大器和频谱分析仪〕灵敏度,使之超过分析仪自身的灵敏度。 混频模式:对在频谱分析仪上建立给定响应的特殊环境的描述。混频模式〔如r〕表示输入信号是高于〔+〕还是低于〔-〕在混频过程中所使用的本振谐波。

特征峰的名词解释

特征峰的名词解释 特征峰是信号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 征峰是指信号中频率集中的区域,它代表了信号中重要的频率成分。通过对特征峰的分析和提取,可以获得信号的关键信息,进而实现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故障检测等应用。 特征峰的定义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进行调整。在频 谱分析中,特征峰常常用于描述频谱中能量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频率成分。对于音频信号的频谱,特征峰通常指代音调的谱峰,即声音中最突出和明显的频率成分。对于图像信号的频谱,特征峰则用于表示图像中最明亮的区域,例如图像中的亮点或高频噪声。 特征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提取和分析。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 小波变换、自相关函数等。这些方法可以将信号从时域或空域转换到频域,并将频率信息可视化为信号的频谱图。通过观察频谱图,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信号中的特征峰,并提取出它们的频率、幅度、相位等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特征峰的提取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音频信号为例, 特征峰的识别可以用于音乐信息检索、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任务。通过提取歌曲的特征峰,可以将其与音乐数据库中的曲目进行匹配,实现音乐的自动分类和推荐。同时,特征峰的提取也可以用于语音信号的转录和识别,在语音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图像处理中,特征峰的分析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和识别。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 征峰,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并将其与已知的模式进行比较,实现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征峰的分析还可以用于图像匹配和图像检索,例如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音频和图像处理,特征峰的概念也在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 地震学和地质勘探中,特征峰可以用于分析地震波形和地震信号,从而确定地壳中的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特征峰的提取可以用于心电图信号的分析和心脏疾病的诊断。在工业生产中,特征峰可以用于故障检测和质量控制,通过分析信号中的特征峰,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产品缺陷。 总之,特征峰作为信号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对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特征峰的提取和分析,可以获得信号中的关键信息,帮助人们进行各种任务和决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征峰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相信将为更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创新。

倍频峰的名词解释

倍频峰的名词解释 倍频峰是指在频谱分析中出现的频率分布图中的峰状突出部分。频谱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方法,通过将信号转换为频域表示,可以直观地展示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强度。 在频谱分析中,倍频峰的出现意味着信号中存在特定频率的能量集中。这种能量集中可以是周期性波动信号中频率的倍数,也可以是非周期信号中的特定频率。倍频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信号特性的重要信息,如信号的频率、周期性和稳定性。 倍频峰通常呈现为频谱图中高度突起的峰状结构。这种突起是由特定频率分量的能量集中所引起的,而这些频率分量可能是由信号本身或信号经过处理产生的。例如,当一个周期性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转换为频域表示时,其频谱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倍频峰,每个峰对应着信号中一个频率分量。 倍频峰不仅仅存在于周期性信号中,非周期信号中同样可能出现倍频峰。这是因为非周期信号中可能存在特定的频率成分,产生一定的频谱结构。比如,声音信号中的人声波形通常是非周期性的,但频谱分析后可以看到明显的倍频峰,这是由于人声信号中的声带振动频率存在特定的倍频关系。 在频谱分析中,倍频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信号特性的有用信息。通过观察倍频峰的位置,我们可以了解到信号中存在的主要频率分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倍频关系。而倍频峰的强度则反映了信号中特定频率分量的能量大小。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对信号的频率和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总之,倍频峰是频谱分析中频率分布图中突出的峰状结构,反映了信号中特定频率分量的能量集中情况。通过观察倍频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信号频率和特性的重要信息。这种分析方法在信号处理领域和音频处理中广泛应用,对于理解和处理各种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传递函数名词解释

传递函数名词解释 传递函数是反映一个系统输入,输出及扰动对系统影响程度的一个数字或者字母表达式。它可以描述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和系统在该特性下运行的性能。使用频谱分析仪(频域采集,时域显示), 由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和参数表可以计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从而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理解传递函数是电路分析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下面是传递函数名词解释: 1、直接测试法直接测试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有关物理量的大小 来推断被测系统的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测试值不与真实值相差很远时,一般可认为被测系统具有线性动态性能,即传递函数是一个常数。直接测试法是研究传递函数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实际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也称为间接校正法或替代法。它是根 据待求传递函数中各变量在其他变量附近的变化,将被测系统中其他变量按某种规律变化,从而使被测系统传递函数近似地接近传递函数中某一已知函数的方法。通过这种变换,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传递函数转化为比较简单的线性传递函数。 这类方法主要用于系统响应信号中只包含一个或少数几个信号 的情况。 3、虚功原理虚功原理是工程上常用的一个原理,用虚功原理来研究电子电路系统具有十分简单和方便的优点。在电子学中,电路动态响应的描述一般采用方块图或者波特图来进行。在系统分析中,一般使用传递函数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所以一般说来,只要能够

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就可以得到整个系统的动态性能。 4、极点配置法极点配置法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系统的特征方程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写成最简形式,使系统的传递函数在某些点处的数值取极小值,或者取极大值,从而求出该点的频率响应的方法。 5、波特图法波特图是描述系统内部输入、输出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图,又称输入-输 出特性图,即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它用来表示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 间的动态联系,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工程上,波特图也称为奈奎斯特图,它是奈奎斯特最初发明的。用波特图法分析系统时,只需要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相应的方块图,就可以分析系统的全部动态特性。

傅立叶变换的意义

傅立叶变换的意义 1.频谱分析:傅立叶变换是频谱分析的基础。频谱分析是指将信号分 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特性。通过 傅立叶变换,我们可以将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域,得到信号的频谱信息。例如,在音频处理中,使用傅立叶变换可以将音频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 音调,从而实现音频合成、音频压缩等功能。 2.信号滤波:傅立叶变换提供了一种将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方法。在 频域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或强调特定频率的成分来调整信号的 频率特性。这对于去除噪声、提取信号和增强信号等方面非常有用。例如,在图像处理中,使用傅立叶变换可以将图像从时域转换到频域,然后可以 通过滤波器选择性地去除高频噪声或低频噪声,从而使图像更清晰。 3.数据压缩:傅立叶变换在数据压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将数 据从时域转换到频域,我们可以将信号表示为其频域成分的系数。由于信 号在频域上往往存在较低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保留较大的频域系数, 而丢弃较小的系数,从而实现数据压缩。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音频、视 频等大容量的数据压缩中,例如MP3、JPEG等压缩算法。 4.解决微分方程:傅立叶变换在解决微分方程方面非常有用。通过将 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求解微分方程的解。傅立叶 变换通过将微分方程在频域上进行变换,可以将微分方程的导数变换为频 域上的乘积运算。这使得解微分方程变得简单而直观。因此,傅立叶变换 在电路理论、控制系统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5.量子力学:傅立叶变换在量子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量子力学中 的波函数通常在动量空间中表示,并且动量空间中的运算相对于位置空间

频谱的名词解释

频谱的名词解释 频谱,是指某一信号在所有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在通信和无线电领域中, 频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能力。本文将对频谱的概念、特性和应用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频谱的基本概念 频谱是一个信号在频率上的表示,它可以用图像或者数学函数来描述。频谱图 是观测信号频率分布的一种常用方式。频谱图通常以频率为横轴,信号能量或功率为纵轴进行展示。根据信号的类型和特征,频谱可以分为连续频谱和离散频谱。 连续频谱是指信号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都有能量存在。具体而言,它是指无线信 号的频率连续变化的情况,如无线电广播和调频电台的信号。 离散频谱是指信号只在特定的频率上有能量存在。举例来说,数字通信系统中 的信号就属于离散频谱,它只在特定的载波频率上存在,并且通过组合不同的频率来传输数字信息。 二、频谱的特性 1. 频谱带宽 频谱带宽是指一个信号在频率上占据的范围。它是描述信号频谱分布宽度的一 个重要参数。带宽的大小决定了信号所占用的频率范围,它也是决定信号传输容量和速率的关键因素。 2. 频谱形状 频谱的形状可以揭示信号的特征和属性。不同信号的频谱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常见的频谱形状包括正弦波形、方波形和脉冲形。通过对频谱形状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号的特性和特征。

3. 频谱分辨率 频谱分辨率是指信号在频域上能够分辨出的最小频率间隔。它是表示频率分辨 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较高的频谱分辨率意味着能够更精确地测量信号频率成分的差异。 三、频谱的应用 1. 无线通信 频谱在无线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线通信设备需要使用频谱来传输和 接收信号。各种通信技术和协议都需要在频谱分配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以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 2. 无线电广播 无线电广播使用频谱传输音频信号,在不同的频率上广播不同的广播电台。这 需要对广播频段进行频谱分配和管理,以确保各个广播电台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 3. 无线电频谱监测 无线电频谱监测是指对频谱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和管理无线电频谱的使用情况。这对于避免频谱浪费和干扰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相关机构进行频谱分配和规划。 4. 信号处理 频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它通常用于分析和处理信号的频域特性。通过对信号频谱的分析,可以提取出信号的频率成分和特征,进而进行信号处理和解调。 四、总结

随机信号名词解释

随机信号名词解释 一、定义 随机信号是指在任何时间都无法确定其确切值的信号。这种信号的值是随机的,即每个样本函数都是不同的,且遵循某种统计规律。 二、特点 1.随机性:随机信号的值是不确定的,其具体取值无法事前预测。 2.统计规律性:尽管随机信号的每个样本函数是不同的,但它们遵循一定的统计规律。这些规律可以通过概率论和统计学进行描述。 3.功率谱密度: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一种描述信号中各种频率分量所占的能量比例的函数。 三、产生方式 随机信号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或人为生成的方式产生。例如,大气噪声、机械振动、电子噪声等都可以作为随机信号的来源。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或数字方式生成具有特定统计特性的随机信号。 四、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是研究随机信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随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了解信号中各个频率分量的能量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信号。 五、相关函数 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之间时间关联性的函数。如果两个信号在某一时刻之前的值相同或相似,则可以说这两个信号在该时刻是相关的。相关函数在信号处理、系统分析和物理测量等领域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六、随机过程 随机过程是随机信号的扩展,它不仅考虑单个样本函数的随机性,还考虑多个样本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随机过程在概率论、统计学、通信工程、金融数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信号处理 对于随机信号的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滤波、预测、估计和编码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随机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者对信号进行有效的传输和存储。 八、应用领域 随机信号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通信、雷达、声呐、地震学、气象学、经济学等。在这些领域中,我们需要处理大量的随机信号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频谱图的名词解释

频谱图的名词解释 频谱图是指用图表的形式来展示信号频率成分的图像。它以信号频率为横坐标,信号强度为纵坐标,利用不同的颜色或灰度来显示不同频率处的信号强度,从而清晰地展示出信号的频谱特征。 频谱图起源于频谱分析的概念,是在频谱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频 谱分析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信号频率和振幅特性的方法。而频谱图则是将频谱分析所得到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频谱图的制作需要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对原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将分析结果 可视化。常见的制作频谱图的方式有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和窗函数等。其中,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理论的算法,能够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得到信号的频谱信息。而功率谱估计则是一种通过对信号进行块处理,计算每个块内的频率成分来估计频谱的算法。窗函数则是用于减少信号的频谱泄漏现象,提高频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频谱图的应用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在通信领域中,频谱图被用于观察和分 析信号的频谱特性,以确定信号的带宽和频率分布,对于无线电频谱管理和频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音频和音乐领域,频谱图可以展示声音的频率分布和音乐的谱特征,方便音频处理和音乐创作。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频谱图也可以用于图像的频域分析和特征提取。 除了展示频谱特征,频谱图还可以用于识别和分析信号中的噪声、干扰和杂波 等异常信息。通过观察频谱图中的不正常频率成分,可以判断信号是否受到干扰或被篡改,对于信号的合法性验证和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频谱图作为一种常用的频谱分析工具,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信号的频谱特性,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为相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卓越周期名词解释

1.卓越周期的定义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表层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沉积层,当深部传来的剪切波通过它向地面传播时就会发生多次反射,由于波的叠加而增强,使长周期的波尤为卓越.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震波的振动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巨厚冲积层上低加速度的远震,可以使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共振. 2. 几种周期及相关概念 自振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是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与结构的高度H、宽度B有关. 基本周期T1: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振型: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的振型称为基本振型:任一地震波都可以分解为若干谐波的叠加,多质点体系按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可以简化为具有基本振型的等效单质点体系进行分析.而对建筑结构而言,有时又称为主振型,一般是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 高阶振型:相对于低阶振型而言.一般来说,低阶振型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要大于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般较规则的建筑物,选择的振型个数可以取其地震作用计算时的质点数(大多数情况下为楼层数),若质点数较多时,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只取前几个振型(即低阶振型)进行叠加. 特征周期Tg:即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是建筑物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水平段与下降段交点的横坐标,反映了地震震级,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地震本身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场地的特性;如软弱土层的厚度,类型等场地类别等.

GIC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结晶学 晶质: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其内部质点做规则排列。非晶质:不具格子构造,内部质点杂乱无章,不做规则排列。 单晶质:指单个宝石晶体(可以是有完整晶体的,也可以是布局完整晶型的或碎块,甚至是磨 圆的砾石。) 多晶质:由许多小晶体组成的矿物材料或岩石,不具整体的外部晶型(我国宝石界把多晶质的 宝石叫玉石。) 显晶质:肉眼可见晶体颗粒,如翡翠、大理岩。 微晶质:宝石显微镜下可见晶体颗粒,如某些石英岩。 隐晶质:宝石显微镜下看不出晶体颗粒,如玉髓、玛瑙。 晶轴:穿过晶体结构的一条假想线,它表明了晶格结点的重复方向,也表明了结点沿该方向的相对重复距离。 对称轴:为一假想直线穿过晶体结构的一个方向,当晶体围绕此轴转动一周时,相出现几次即是几次对

称轴。 光轴:光沿此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 双晶:由具结构连续性但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晶体。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能以一种以上可替换的晶体结构存在的材料(即化学成分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 类质同象:晶体结构相同,但某些化学成分可被置换的矿物。 非光学物理性质 硬度:材料抵抗外来物质的刻划、压入、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 摩氏硬度: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差异硬度:宝石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各个方向质点的排列密度不同,显示了各个方向的硬度不同。 解理:在外力作用下,沿原子键合的特定平面发生方向性破裂,并留下或多或少的平面能力。 裂理:晶体受外力作用,沿双晶接合面或出熔包裹体分布面等结构薄弱面裂开,呈光华平面的性质。断口:晶质、非晶材料在撞击、持续施压、快速冷却

等外力作用下出现的随机的、无方向性的破裂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易破碎的性质。 韧性:材料抗拒外力穿过它发生分裂和破碎的能力。比重:物质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的比值。 阿基米德定律: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相当于其排开同体积液体的重量。 SG=空气中重量/(空气中的重量-水中的重量) 光学性质 自然光与偏振光:一束光线是由朝同一个方向传播的亿万条光波组成的,正常情况下振动方向是全方位的,叫自然光。如果震动被局限于一个方向,叫偏振光。 单色光:是具单一波长的“纯的”589nm的黄色光。透明度:指材料透光的程度。 消光:光透过正交偏光时发生全黑的现象。 全消光:正交偏光下,均质体宝石转动一周全暗的现象。 四明四暗:透明材料在在正交偏振滤光片间旋转一周呈明暗交替,而且严格地以90°的转动间隔出现的

无线电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无线电基础知识 一、无线电通信名词解释 【音频】又称声频,是人耳所能听见的频率。通常指15~20000赫(Hz)间的频率。 【话频】是指音频范围内的语言频率。在一般电话通路中,通常指300~3400赫(Hz)间的频率。 【射频】无线电发射机通过天线能有效地发射至空间的电磁波的频率,统称为射频。若频率太低,发射的有效性很低,故习惯上所称的射频系指100千赫(KHz)以上的频率。 【视频】电视信号所包含的频率范围自几十赫至几兆赫,视频是这一频率的统称。 【载波】起运载信息作用的正弦波或周期性脉冲,叫做载波(或载频),随着信号波的变化,使载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作相应的变化。 【信号】用来表达或携带信息的电量。 【信道】按传递信息的特性而划分的通路。包括可能实现而尚未实现的通路在内。 【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对某一参量可以取无限个值的信号。 【数字信号】所谓数字信号,是指信号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这是信号只能按有限多个阶梯或增量变化和取值。换言之,对于数字信号,只需计算阶梯的数目而无需考虑阶梯内信号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二进

制编码)。 【波段】在无线电技术中,波段这个名词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电磁波频谱的划分,例如长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其二是指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的划分。若把工作频率范围分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也称为波段,例如三波段收音机等。 【波道】通信设备工作时所占用的通频带叫波道。通常一个通信设备在它所具有的频率范围内有许多个波道。 【通频带】一个电路所允许顺利通过的电流的频率范围,称为该电路的通频带。一般规定在电流等于最大电流值的0.707倍范围内上下两个频率之间的宽度为通频带。 【频率覆盖】通信设备工作的频率范围,称为频率覆盖。而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称为频率覆盖系数。 【截止频率】用来说明电路频率特性指标的特殊频率。当保持电路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或某一特殊额定值时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在高频端和低频端各有一个截止频率,分别称为上截止频率和下截止频率。两个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频率稳定度】振荡器产生的频率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化,这种频率变化的大小与额定频率的比值称为频率稳定度。它是衡量通信系统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提高频率稳定度多采用参数稳频,晶体稳频及频率合成等。 【残波辐射功率容许限度】系指除基波辐射以外的谐波辐射、寄生辐

无线电频谱监测分析解析

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规范 (试行)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七年十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1.1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参考文件 (4) 1.4名词解释 (5) 第二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职责 (6) 2.1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 2.1.1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6) 2.1.2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的工作职责 (6) 2.2各地以上市(含地级)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6) 第三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内容 (7) 3.1无线电频谱监测工作计划的制定 (7) 3.2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7) 3.2.1监测频段范围 (7) 3.2.2监测时间要求 (7) 3.2.3监测内容及技术方法 (7) 3.3监测情况总结 (8) 3.4监测统计结果的上报 (8) 第四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技术规范 (9) 4.1频道占用度 (9)

4.1.1频道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9) 4.1.2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定 (9) 4.1.3频道占用度测试的设定 (10) 4.2频段占用度 (10) 4.2.1频段占用度的计算公式 (10) 4.2.2频段占用度统计方法 (11) 4.2.2.1同城单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 4.2.2.2同城多站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1) 4.2.3全省频段占用度数据统计方法 (12) 4.3测量结果记录和上报要求 (12) 4.3.1测量数据记录要求 (12) 4.3.2测量数据上报要求 (12) 第五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报送要求 (13) 5.1《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3) 5.1.1文字部分 (13) 5.1.2报表部分 (13) 5.2报送时间及报送方式要求 (14) 第六章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评价指标体系 (15) 6.1评价机制 (15) 6.2评价指标 (15) 附件1:《频段占用度测量记录表》 (17) 附件2:广东省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格式 (1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