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到污染物运移的情况,而且凭借水

中泥沙悬浮物和浮游植物作为判读指示物,可追踪出污染源〔8〕。

(4)水体热污染调查

使用红外传感器,能根据热效应的差异有效地

探测出热污染排放源。热红外扫描图像主要反映目标的热辐射信息,无论白天、黑夜,在热红外像片上排热水口的位置、排放热水的分布范围和扩散状态都十分明显,水温的差异在像片上也能识别出来。利用光学技术或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同步实测水温,可正确地绘出水体的等温线。因此热红外图像能基本上反映热污染区温度的特征,达到定量解译的目的〔2〕。

(5)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里浮游植物大量繁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显

著标志。由于浮游植物体内含的叶绿素对可见和近红外光具有特殊的“陡坡效应”,使那些浮游植物含

量大的水体兼有水体和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随浮游植物含量的增高,其光谱曲线与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越近似。因此,为了调查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及叶绿素含量,最好采用0. 45~0. 65μm附近的光谱线段。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较低;在近红外波段,

反射率明显升高,因此,在彩色红外图像上,富营养

化水体呈红褐色或紫红色〔9〕。

3.2大气污染遥感监测

大气遥感是利用遥感器监测大气结构、状态及

变化。大气遥感器除了测量气温、水蒸汽、大气中的微量成分气体、气溶胶等的三维分布以外,还用来进

行风的测量及地球辐射收支的测量等。

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溶胶含量和

各种有害气体。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遥感手段

直接识别。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气体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辐射和吸收光谱,所以,实

际上是通过测量大气的散射、吸收及辐射的光谱而

从其结果中推算出来的。通过对穿过大气层的太阳(月亮、星星)的直射光,来自大气和云的散射光,来

自地表的反射光,以及来自大气和地表的热辐射进

行吸收光谱分析或发射光谱分析,从而测量它们的

光谱特性来求出大气气体分子的密度〔1〕。测量中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范围很宽,从紫外、可见、红外

等光学领域一直扩展到微波、毫米波等无线电波的

领域。大气遥感器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方式中

有代表性的遥感器是激光雷达,被动式遥感器有微

波辐射计、热红外扫描仪等。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液态或固态微

粒,通常所指的烟、雾、尘等都是气溶胶。气溶胶本身是污染物,又是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的携带者,它的

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气污染的状况。对于大

气污染,需定性或定量地发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

以用可调谐激光系统作主动探测,也可用多通道辐

射计探测,因为绝大部分空气污染分子的光谱都在2 ~20μm的红外波段、这些光谱可用作吸收或辐射

测量。测定气溶胶含量可采用多通道粒子计数器,它能反映出大气中气溶胶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利

用遥感图像也可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和含量。

有害气体通常指人为或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二氧

化硫、氟化物、光化学烟雾等对生物有机体有毒害的气体。有害气体通常不能在遥感图像上直接显示出来,只能利用间接解译标志—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敏

感性来推断某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性质。除植物

的颜色以外,还可通过植物的形态、纹理和动态标志加以综合判断。

对城市环境而言,城市热岛也是一种大气热污

染现象。红外遥感图像能反映地物辐射温度的差异, 可为研究城市热岛提供依据。根据不同时相的遥感

资料,还可研究城市热岛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总

结城市热岛与下垫面性质的相关关系,可从城市规

划入手,制约那些形成城市热岛的因素,防止城市环

境的进一步恶化〔2〕。

对于地面污染,例如农田遭受污染之后,作物的

生长将起特殊变化,地下水的污染也会引起地面植

被的变化,与正常生长区的作物有不同的光谱表现。

多光谱成像仪能监测这些变化、从而圈定地面污染

分布范围,进一步对地面污染作出预防规划〔8〕。

4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

问题有:①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系统和技术方法基本

上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的遥感理论、技术和应用

发展很快,但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在环境污染监测

中的应用基本还没有开展起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

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环境遥感的监测体系与系统。②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传感器的技术性能要求较高,不

仅要求传感器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探测,而且要求具

有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多谱段和灵敏度高的特

点,这样才能满足环境污染动态、实时、多样的监测

需求。当前所用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基本上依靠进口,

在地面和飞机上测量化学成分的遥感技术还处于实

249第4期谭衢霖等:遥感技术在环境污

染监测中的应用

射计监测技术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无源微波遥感器。它接收并

测量由地面目标产生的热辐射功率,以便掌握目标

在微波波段的特性,区分不同目标,并推导出目标的

某些参数。辐射计观测的亮度温度用瑞利—金斯辐

射定律表示,通常它是地表的各种性质及途中的传

播媒介的影响的复合结果。为此要从观测量中推算

出特定的物理量就要利用能够把消除各自影响的频

率极化组合起来的多通道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可用来观测海面状态和大气状态,

如海面温度、海风、盐度、海冰、水蒸汽量、云层含水量、降水强度、大气温度、风、臭氧、气溶胶、氧化氮等(表2)。

表1激光雷达可测量的大气物理量〔1〕

名称大气物理量测量量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大小

米氏光雷达气溶胶

瑞利光雷达空气分子

荧光光雷达气体密度

喇曼光雷达高密度气体密度

差分吸收光雷达气体密度

强度

米氏散射大

瑞利散射小

荧光散射中(有消光效果)

喇曼散射小

差分吸收中

表2微波辐射计的主要使用频率和观测对象〔1〕

频率

(GHz)2. 7附近18附近30附近55附近90附近115. 27 164. 38 237.

15 276. 33

测量

对象

盐分浓度、土壤含

水量

雨、海面状态、海

冰、水蒸汽

海冰、水蒸汽、油

污染、云

大气温

云、油污染、

冰、雪CO C lOx O3NOx

3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对水体的遥感监测是以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

光谱特征研究为基础的〔8〕。总的看来,清洁水体反射率比较低,水体对光有较强的吸收性能,而较强的分

子散射性仅存在于光谱区较短的谱段上。故在一般

遥感影像上,水体表现为暗色色调,在红外谱段上尤

其明显。为了进行水质监测,可以采用以水体光谱特性和水色为指标的遥感技术。

遥感监测视野开阔,对大面积范围里发生的水

体扩散过程容易通览全貌,观察出污染物的排放源、扩散方向、影响范围及与清洁水混合稀释的特点。从而查明污染物的来龙去脉,为科学地布设地面水样

监测提供依据。在江河湖海各种水体中,污染物种类繁多。为了便于遥感方法研究各种水污染,习惯上将其分为泥沙污染、石油污染、废水污染、热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几种类型〔2〕。

(1)水体浑浊度分析

水中悬浮物微粒会对入射进水里的光发生散射

和反射,增大水体的反射率。浑浊度不同的水体其光谱衰减特性也不同,随着水的混浊度即悬浮物质数

量的增加,衰减系数增大,最容易透过的波段从

0. 50μm附近向红色区移动。随着浑浊水泥沙浓度的

增大和悬浮沙粒径的增大,水的反射率逐渐增高,其峰值逐渐从蓝光移向绿光和黄绿光。所以,定量监测悬沙浓度的最佳波段为0. 65~0. 8μm之间,此外, 若采用蓝光波段反射率和绿光波段反射率的比值, 则可以判别两种水体浑浊度的大小〔9〕。

(2)石油污染监测

海上或港口的石油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

染。遥感调查石油污染,不仅能发现已知污染区的范围和估算污染石油的含量,而且可追踪污染源。石油与海水在光谱特性上存在许多差别,如油膜表面致密、平滑,反射率较水体高,但发射率远低于水体等等,因此,在若干光谱段都能将二者分开。此外,根据油膜与海水在微波波段的发射率差异,还可利用微波辐射法测量二者亮度温度的差别,从而显示出海面油污染分布的情况。如前面所述,成像雷达技术也是探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有力工具。

(3)城市污水监测

城市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带有大

量有机物,它们分解时耗去大量氧气,使污水发黑发臭,当有机物严重污染时呈漆黑色,使水体的反射率显著降低,在黑白像片上呈灰黑或黑色色调的条带。使用红外传感器,能根据水中含有的染料、氢氧化合

物、酸类等物质的红外辐射光谱弄清楚水污染的状

况。水体污染状况在彩红外像片上有很好的显示,不

248遥感技术与应用第15卷

境变化监测中一种主要的技术手

段。国际上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全球环境遥感监测

计划,其中主要有美国宇航局(NASA)的对地观测

计划(EOS)、欧空局的对地观测计划和日本的对地

观测计划等〔3〕。这些计划将极大地推动环境遥感技

术的实用化和遥感技术的发展。

2.1光学遥感监测技术

包括如下几种:①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

用可见光和反射红外遥感器进行物体识别和分析的

原理是基于每一物体的光谱反射率不同来获得有关

目标物的信息。该类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温室效

应、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是比较成

熟的遥感技术,目前国际上的商业和非商业卫星遥

感器多属此类。该类遥感技术用于环境污染监测,目

前主要是要提高传感器多个谱段信息源的复合,发

展图像处理技术和信息提取方法,提高识别污染物

的能力。重点发展其在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质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热污染等监测中的应用。②热

红外遥感技术:在热红外遥感中,所观测的电磁波的

辐射源是目标物,采用波长范围为8~14μm。热红

外遥感主要探测目标物的辐射特性(发射率和温度)。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观测大范围地表的温度分布状况,这种观测是以“一切物

体辐射与其本身温度和种类相对应的电磁波”为基

础的。③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在对地观测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之一,

是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遥感前沿技术。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特点是波段多、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它将传统的图像维与光谱维信息融合为一体,在

获取地表空间图像的同时,得到每个地物的连续光

谱信息,从而实现依据地物光谱特征的地物成份信

息反演及地物识别,因此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污染物

监测中发挥主要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高光谱遥感应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高光谱

成像信息的定标和定量化、成像光谱图像信息可视化及多维表达、图像—光谱变换、大数据量信息处理等的解决,高光谱遥感已由实验研究阶段逐步转向

实用阶段。在该项技术中,通过建立不同污染物的光谱数据库,开展光谱数据处理和光谱匹配技术,建立

污染物光谱识别模型,从而发展成像光谱环境污染

监测技术系统。

2.2微波遥感监测技术

微波遥感与光学遥感相比较,它除了具有光学

遥感不具备的全天候和全天时观测能力外,它的特

征信号丰富,含有幅度、相位和极化等多种信息,它

对地球覆盖层的穿透能力也较红外波段强〔4〕。微波在传播途径中,由于媒介质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

各向异性以及耗损等因素,将在遥感目标区产生反

射、散射、透射、吸收和辐射等各种现象。目标与散射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使电磁波产生空间、时间、幅度、频率、相位和极化等参数的调制,从而使回波载有信息,通过标定和信号处理技术,把这些信息变换成各

种特征信号,例如散射系数、极化系数、相对相位量、发射率、表观温度、亮度温度、多普勒频谱、功率谱、角谱,以及时域统计的各阶矩等〔5〕。通过建立半经验公式或数学模型,在特征信号与被测目标的物理量

之间建立起严格的对应关系,从而推知遥感目标的

物理特性和运动特性,达到辨认目标和识别目标的

目的。

(1)成像雷达技术

该技术是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技术,具有不受

天气状况影响的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和对地物

表面粗糙度状况精细的探测能力,在海洋石油污染

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在海洋污染中,油井溢油、船舶海上事故等带来的海洋石油污染居各类海

洋污染事故的首位,在海洋表面风速不大(小于3~

4 m /s)的情况下,分辨率很低(100m左右分辨率)

的雷达传感器就能有效地监测到油层厚度很薄的污

染物,因此成像雷达技术是探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有

力工具。目前成像雷达技术已从单波段单极化向多

波段、多极化和极化干涉雷达技术发展,有望在环境

污染监测中进一步拓展领域和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但尚需在信息提取和处理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7〕。

(2)激光雷达遥感技术

通过发射光波,从其散射光、反射光的返回时间

及强度、频率偏移、偏光状态的变化等测量目标的距离及密度、速度、形状等物理性质的方法及装置叫光波雷达。由于实际上使用的几乎都是激光,所以又叫

激光雷达,简称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主动型微波遥感器的一种,它主要

用于测量大气的状态及大气污染,平流层物质等大

气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等(表1)。根据

它测量的种类及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米

氏光雷达、瑞利光雷达、荧光雷达、喇曼光雷达、差分

光吸收雷达、多普勒光雷达等。在环境污染监测中,

激光雷达技术不仅能探测大气污染中的各种成分,

而且能监测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和水体中的石油污染

或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等。

247第4期谭衢霖等: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07-31

作者简介:谭衢霖(1975-)男,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干涉雷达、环境遥感及G IS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谭衢霖,邵芸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100101)

摘要: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

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高新技术手段。介绍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

测的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高光谱技术以及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并着重阐述

了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建议尽快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技术,以满足我国环境污染监测的

需要。

关键词: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TP 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0323(2000)04-0246-06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日益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环境

监测作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正

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面积辽阔,

地面环境监测网点分散,仅依靠现有的监测台站和

传统监测技术方法不能满足连续、动态、宏观、快速

监测环境污染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及时、准确地做出

环境质量报告和污染预报的要求。因此,日益恶化的

环境迫切需要实时、快速、宏观、准确的监测技术,以

便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

健康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遥感技术

是获取环境信息的强有力手段,是实现这一目的的

极其有效的技术。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环境污染及生

态环境状况,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寻求改善生态环境

的途径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

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势,还能发现用常规

方法往往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状态,因此

遥感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环境问题。它不仅可以快速、实时、动态、省时省力地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和环境污染,具有其它常规

方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并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因此,发展我国的环境污

染遥感监测技术,建立重大环境事故的预报、预警和

应急响应系统,对保护我国环境及发展经济都具有

重要作用,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

固有特性,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而识别、测量并分

析目标物性质的技术〔1〕。根据所利用的波段,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

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三种类型。当前,遥感的应

用已深入到农业、林业、渔业、地理、地质、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和军事侦察等诸多领域,从室内的工业测量到

大范围的陆地、海洋、大气信息的采集以至全球范围的环境变化的监测。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发展很快,

现在已可测出水体的叶绿素含量、泥沙含量、水温、水色;可测定大气气温、湿度、CO、NOx、CO2、O3、ClOx、CH4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可测定固体

废弃物的堆放量、分布及其影响范围等,还可对环境

污染事故进行遥感跟踪调查,预报事故发生点、污染

面积、扩散程度及方向,估算污染造成的损失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2〕。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具有全球覆盖、快速、多光谱、大信息量的遥感技验室的摸索阶段,而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基本

空白。③遥感信息源缺乏。目前我国尚未发射自己的环境污染监测遥感卫星,遥感信息源主要来自于国

外的相关卫星资料。同时国际上用于环境监测的遥

感商业卫星寥寥无几,从而客观上制约了我国环境

遥感监测技术和应用水平的发展。④新型遥感技术

在环境污染监测上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有待探索和发展,缺少环境污染遥感监测体系与系统。

5结论与展望

目前,遥感技术正从单一遥感资料的分析,向多

时相、多数据源(包括非遥感资料数据)的信息复合

与综合分析过渡;从资源环境静态分布研究,向动态

过程监测过渡;从动态监测,向预测、预报过渡;从定

性调查、系列制图,向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处理、定量

自动制图过渡;从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性的描述,向内

在规律分析、定量化分析过渡〔2〕。就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而言,有待于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

(1)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建立突发性

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集成多

种遥感传感器,并结合地面环境监测网站的监测数

据,进行多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并实时监测各种指

标的时空变化趋势,以便在某些指标刚刚接近警戒

线时预报可能出现的危机,确定环境污染事故所在

的空间位置,并提供其空间影响范围的模拟和模型

方法,为突发性事故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实现连续、

自动监测和总量控制。如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建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可以

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预报,并对可能发生

的大气污染事件提出预警。

(2)高性能传感器的研制。重点发展能够选择

监测某种或某类优先污染物(如氯苯和硝基苯等)浓

度的遥感器。

(3)研制环境污染物的定量遥感监测技术。如

利用水面反射光谱测量与水质参数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某一谱段上光谱反射率与某些水质参数的函数

关系式。一般来说,水质参数中的透明度、固体悬浮

物浓度、叶绿素含量和水面混浊度与光谱反射率或

卫星影像的密度值之间往往存在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

(4)将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与GIS(地理信息

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ES(专家系统)技术集成。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集成系统,可以大大提高

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智能化程度,从而大大

扩展环境监测的应用范围。集成技术应用于环境污

染遥感监测中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如下:遥感监测技

术为集成系统提供正确、迅速、宏观的环境污染监测数据,GIS可利用其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建立

各类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理化特性数据库, 有关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数据库和图形库及模型库,同时可结合地面监测数据,经由GPS提供

的精确位置信息,在ES技术支持下对监测数据进行

有效的管理、分析和计算并将综合数据以直观、形象的图形化方式输出或显示出来,从而使环境管理者

迅速了解和掌握各类突发事故的多发地带、发生频率、潜在事故发生源的时空分布、事故发生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及时空变化,更好地实现事故的预防、应

急处置和灾后恢复。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应依托我国

的对地观测技术和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计划,同时

充分利用国际上资源环境卫星系统,开展广泛的国

际合作和交流,大力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技术,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点和常规监测

方法,采用遥感技术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

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日〕遥感研究会编.刘勇卫,贺雪鸿译.遥感精解〔M〕.北京:测

绘出版社, 1993.

〔2〕胡著智,王慧麟,陈钦峦编著.遥感技术与地学应用〔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徐冠华,田国良,王超等.遥感信息科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

学报, 1996, 51 (5): 385~397.

〔4〕Shao Yun, Guo Huadong, Liu Hao,et al. Effect of Polarization of G lobeSAR Data on Vegetation Discrim ination 〔J〕.GEOCARTO International, 1995, 10(3): 71~76.

〔5〕U laby F T, M oore R K,FungA K.侯世昌,马锡冠等译.微波遥感(卷1-2)〔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6〕Shao Yun, Liu Hao, Lu Xinqiao,et al. Effect of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on Target Detection〔R〕. IEAS '97 &

IWG IS '97, 1997, Beijing.

〔7〕郭华东主编.中国雷达遥感图像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8〕郑威,陈述彭主编.资源遥感纲要〔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5.

〔9〕王西川,钱新强编著.环境遥感原理与图像分析〔M〕.开封:河

南大学出版社, 1991.

250遥感技术与应用第15卷

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

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 发表时间:2019-06-17T15:59:02.2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陈玉兴 [导读] 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大气中存在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程度,是规划和制定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 天津津滨华测产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0 摘要:大气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类的生活和大气息息相关。要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必须找到大气污染的源头。大气污染的污染源通常是不同的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粉尘,氟化物等。大气污染的因素也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为因素,另一个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比如火山喷发、地质运动,但是这些造成的污染程度较低。人为因素才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于大气进行科学地监测和分析,需要用先进的设备,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基于此,本文对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治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而且各地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对人类生存产生极大威胁。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空气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大气中存在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程度,是规划和制定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的基础。 1大气环境监测内容 1.1颗粒物的监测 颗粒物又称尘,是气溶胶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颗粒物污染是固体和液体颗粒的混合物,由不同的化学和生物成分组成,主要来自农业排放、柴油、化石燃料、扬尘,等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已将颗粒物列为人类致癌物,颗粒物可导致肺癌,并和膀胱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另外,颗粒物污染也和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精神健康问题和其他肺部疾病有关。 因此,在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时必须要对大气中颗粒物的含量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颗粒物粒度分布情况、降尘量、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方面。 1.2二氧化硫的监测 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危害极其严重,容易引起人类呼吸道疾病。在对其进行监测时主要检测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硫酸以及酸盐等成分的含量,这些污染物一般都是通过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尤其是在冶炼企业附近,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较多。在含硫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污染物,监测时要着重加强对它的监测,可以使用对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钍试剂分光光度法、电导法等进行监测。 1.3氮氧化物的监测 石化燃料经过高温燃烧产生的废气、汽车尾气、化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存在也比较广泛,监测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它的监测,得到准确的数据。 2大气污染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 测定大气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浓度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并且对于污染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及变化的规律就是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是对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控的重要环节。主要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2.1计量法 这是一种监测大气中固体颗粒物浓度的方法,这种监测方法的实现需要借助于采样器,采样器以稳定的速度采取所需的气体,通过采样器中的滤膜对于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进行筛选,将需要监测的颗粒物截流下来以供监测。保证平衡条件相同,对于采样前后的采样气体体积和滤膜的质量展开测量,进而测算固体颗粒物的浓度,然后再进行组分分析。 2.2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主要利用气体中不同的物质对于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测定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及其浓度。相较于其他方法,红外吸收光谱的准确度更高,而且其在低电压下就可以进行监测,在一些容易产生爆炸的地区使用更加安全。加上其能够长时间使用,信号的干扰下,所以应用广泛。 2.3电化学法 这种监测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不同来进行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的监测,它主要针对的是二氧化硫和甲醛等有机和无机气态污染物。 3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3.1减少扬尘污染 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之一,也是农村与城市普遍存在的污染现象。农村地区的扬尘主要是因为土质路面,再加之天气干燥,就会出现扬尘现象,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控制农村扬尘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做好农村的道路硬化,改善路面的扬尘现象,同时也要做好绿化,在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量。而城市扬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存放煤炭、灰渣的场所布置的不合理,在储存、堆放、运输煤炭等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扬尘,另外天气较为干燥时,大流动量的交通也会引起路面扬尘,因此城市地区控制扬尘的措施主要是做好路面的湿化工作,定期向道路喷水降低道路的干燥程度,硬化道路两侧,尽量减少街路的裸露地面,同时对进出城市的车辆进行清洗,控制扬尘,此外在进行煤炭、灰渣、货物等的作业时,采取封闭作业方式,例如快递的卸货以及装运、分拣等作业,应尽量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露天环境下分拣货物。 3.2控制废气排放量 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再加之工厂生产所排放的废气,更加重了大气污染程度,因此治理大气污染的另

2019年水污染在线自动监测运维练习题(20191124213815)

环境保护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要采用高锰酸盐修正法测定溶解氧。( × ) 2、纳氏试剂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 ) 3、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4、在分析测试中,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5、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含酚废液可用乙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 (√ ) 6、蒸馏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沸点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7、萃取是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8、对于排放水质不稳定的水污染源,不宜使用总有机碳自动分析仪。( √ ) 9、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其平均值之差;相对偏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对真值之比的比值。(×) 10、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 11、测定DO的水样可以带回实验室后再加固定剂。(×) 12、COD测定时加硫酸银的主要目的是去除Cl-的干扰。(×) 13、钠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灵敏度没有影响。( × ) 14、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的是标准曲线(×) 15、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时,显色酸度高,显色快。(√ ) 16、实验室中铬酸溶液失效变绿后,应加碱中和后排放。(× ) 17、当采用流动注射(FIA)式COD分析仪分析水样时,必须加入硫酸银。( × ) 18、蒸发浓缩可以消除干扰组分的作用。( × ) 19、根据GB19431-2004,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味精厂,其COD排放限值是200mg/L。( × ) 20、在线监测仪器计数急剧变化时,该数据应剔除不计。(× ) 21、测定水样中的氮、磷时,加入保存剂HgC12的作用是防止沉淀。(×) 22、测定水样中的pH,可将水样混合后再测定。(×) 23、Cr(VI)将二苯碳酰二肼氧化成苯肼羧基偶氮苯,本身被还原为Cr(Ⅲ)。(√) 24、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2分钟以上。(√) 25、冷原子荧光测定汞时,每次测定均应同时绘制校准曲线。(√) 26、TOC分析仪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27、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合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28、流动注射分析法测COD比手工滴定法不仅测量速度快而且所用试剂少。(√) 29、测定水中总磷时,为防止水中含磷化合物的变化,水样要在微碱性条件下保存。(×) 30、测定水中总氮,是在碱性过硫酸钾介质中,120~124℃进行消解。(√) 31、当水样中硫化物含量大于1mg/1时,可采用碘量法。(√) 32、紫外法测定NO3-N时,需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是在680nm波长处,用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34、溶解氧测定时,亚硝酸盐含量高,可采用NaN3修正法。(√) 35、电导率是单位面积的电导。(×) 36、COD测定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可继续进行实验。(×) 37、操作各种分析仪之前都不必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 38、分光光度法中,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39、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值就可以了。(×) 40、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只要准确加标就可以了。(×) 41、缺失CODCr、NH3-N、TP 监测值以缺失时间段上推至与缺失时间段相同长度的前一时间段监测值的最大值替代。(×) 42、COD测定时的回流条件下,水样中全部有机物可被氧化。(×) 43、电极法测定pH时,溶液每变化一个单位,电位差改变10mv。(×) 44、溶解氧测定时,Fe2+含量高,可采用KMnO4修正法。(√) 45、pH值为5的溶液稀释100倍,可得pH为7的溶液。(√) 46、如水样混浊,可过滤后再测定。(√) 47、室间精密度反映的是分析结果的再现性。(√) 48、空白实验值的大小仅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 49、 COD测定时,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棕红色即可。(√) 50、水温、pH等在现场进行监测。(√) 51、间歇排放期间,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根据厂家的实际排水时间确定应获得的监测值,监测数据数不少于污水累计排放小时数。(√) 52、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53、在分析测试时,空白实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值就可以了。(×) 54、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互关系的(√)。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燃煤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燃煤污染,促进大气环境的改善,只能不使用燃煤,利用不含硫和碳元素的资源和燃料,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充分的能量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源结构以及能及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现实情况,在尽可能减少使用燃煤的基础下,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燃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出。 对于燃煤烟气中的烟尘、微粒等微小型的污染物,应使用除尘设备,利用各种除尘仪器和方法,使其从烟气中脱离出来。而对于气态污染物,则有相对较多的处理方法,比如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转化等方法,下面我们总结集中产检有毒物质的控制方法: 1.1、含SO2烟气的控制方法 1.1.1 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含硫成分较低的煤炭,但由于其价格较高,所以成本过高。 1.1.2 在现有条件下,烟气脱硫方法是防止SO2污染的最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常见得脱硫方法有三种: ①氨硫氨法,要求焦化厂的烟气与氨量中SO2反应时氨量保持平衡的所需的条件下,用焦化煤气与烧结烟气脱硫脱氨相结合在一起的工艺和技术。②钢渣石膏法,利用钢渣制

成的乳液作为吸收剂,含大量杂质的石膏(纯度47%)副产品,因常无使用价值废弃。③石灰石膏法,利用石灰石或石灰,配制成乳液作为吸收剂并对石膏进行回收。 1.2 含NOx烟气的控制方法 1.2.1 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段燃烧、乳化燃烧、沸腾燃烧、烟气再循环等。 1.2.2 用对催化还原、液体吸收和吸附烟气进行烟气净化处理:①在高温(200~400℃)和催化剂(V2O5-Al2O3或Fo2O3-Al2O3)作用下,用氨将NOx还原为N2;②用盐或碱、酸、水的水溶液来净化烟气中的NOx,存在燃煤烟气量大的问题;③吸附法有脱氮的效果,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但运转费用高,投资大。 1.3 控制含CO2和CO的具体办法 1.3.1 控制CO2的根本方法是燃烧不含碳的煤或其他能源,更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法,但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只能尽量少烧煤。 1.3.2 控制CO的方法,根本在于改善燃烧环境和燃烧过程,使CO完全燃烧氧化成CO2。最后,并利用高烟囱进行排放处理。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二、监测目的是: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三、有关资料的收集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包括:弄清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另外,区别高低烟囱形成污染源的大小,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应区别清楚。 二)气象资料。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及变化情况有影响。主要有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 三) 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因此,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这也是设置监测网点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状况是不同的。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污染状况各不相同。(五)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环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自然和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掌握监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对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断监测结果是有益的。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有关资料的收集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本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修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 197号) (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3年7月1日) (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1.4 适用范围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编号:AQ-BH-03036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预案 Emergency monitoring plan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s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直接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与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检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是环境监测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 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切实加强突 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一步加 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及我 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本预案。 1、目的和意义 应急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迅速查明污染 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为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 制定应急监测预案,确保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得到迅速处理并上

报有关部门,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全过程,提高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 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2.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应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2组建队伍,常备不懈。我市要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队伍,针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事故隐患,加强应急监测预案研究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 2.3充实装备,提高能力。加大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投入,全面加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充实必要的仪器设备、防护用品和交通通讯工具,尤其要结合本地危险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应急监测装备,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 2.4技术支持,信息联网。开展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检测技术与方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K071041508 张君 一.大气的分层及组成 1.大气层大致可分为(1)对流层,(2)平流层,(3)中气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约10公里。对流层是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於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分布成随高度递减的。大气则经由热传导及对流传送热量,弥补辐射冷却所损失的能量。 (2)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10km至50km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 3) 中气层:在这层没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2.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二氧化碳及臭氧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二.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生命呼吸用氧气;光和作用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维持地表温度;搬运工,搬运水,形成水循环;形成风发电等等。人类离不开大气环境,所以我们就要去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 三.大气环境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爆炸式的增长,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日益增加,生活和生产排放出的种种化学物,给自然净化作用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不仅使区域环境问题的范围明显的扩大而且由于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气温上升以及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四.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A.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知识讲座发言稿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55千米处。(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四)暖层:暖层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间。(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 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它们在空气中的总容积约占99.96%。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洁空气是大气中的不变组成。(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比较低,但它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地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在干旱地区可低到0.02%,而在温湿地带可达6%。水汽对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悬浮微粒:悬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颗粒物,如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无论是它的含量、种类,还是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公认的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有:(一)汽车尾气: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HC,颗粒物和臭氧等。CO存在于所有燃烧器的尾气之中,它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CO浓度低时会使人慢性中毒,浓度高时则会导致窒息死亡。(二)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大气中的HC和NO等为一次污染物,他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出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NOX是这种烟雾的主要成分.(三)酸雨:酸雨

大气环境监测

第三章 空气与废气监测 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污染物的化学性质,空气污染可分为型、型和型,其中,伦敦烟雾型污染是型,而汽车尾气属于 型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主要的状态为态、态和态。大部分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状的。 3.伦敦烟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和,而导致洛杉矶烟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和。 4.大气采样器的流量计在采样前进行校准,因为流量计的读数受和影响。 5.气溶胶的大小与扩散速度密切相关。气溶胶颗粒越大,其扩散速度。6.气溶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因其粒径小,能进入人体支气管肺泡,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7.用颗粒状吸附剂对气态和蒸气物质进行采样时,主要靠作用,如活性炭。气态和蒸气物质从活性炭解析的方法一般为和。8.NH3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态物质,对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9.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平均布点法和平均布点法。 10.大气环境监测的是由环境监测范围的大小、污染物的、人口分布以及监测精度等因素决定的。 11.冰冻季节,集尘罐内要加入作为防冻剂;为了防止微生物、藻类在其中生长,可加入少量溶液。 1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状,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状。 13.采集TSP时,通常使用滤膜,滤膜的面应向上。滤膜在使用前应将滤膜放入中浸泡h并洗涤数次后备用。 14.按照流量大小,大气采样器可分为、和采样器。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m / s,单位面积滤膜24h滤过的气体量要求在m3范围。 15.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法和法。 16.用大流量采样器测定TSP时,如标准滤膜的称重偏差mg范围时,则认为该批滤膜称重合格。 17.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时,为消除NO x的影响,应在吸收液中加入。 18.采集PM10时,采样前应将滤膜在干燥器内放置h,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h再称重,两次质量之差不大于mg为恒重。 19.测定空气中NO x时用含CrO3氧化管的目的是为了。如氧化管板结或变为绿色,表示氧化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与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环境等的应急监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污染事件、海洋污染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微生物污染事件等的应急监测。 引用的文件 编辑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就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 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91 地表水与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 9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与布点 编辑 布点 a布点原则 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及其附近区域为主。同时必须注重人群与生活环境,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并合理设置监测断面(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与范围。 对被突发环境事件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与土壤应设置对照断面(点)、控制断面(点),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还应设置消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与方便性。 b布点方法

环保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上岗证考试

环保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上岗证考试 (2008-2012试题及答案) 本学习资料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权威的资料,花费不少精力整理的,按判断、选择、简答、操作等题型进行了归类,特别适合考前冲刺复习,更适合随身携带查询。考题都是基础的东西,与大纲做了一一对应。 一、判断题(第题1分,共20分) 1、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实行运营资质许可制度。(√) 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中工业废水是指包括工业循环水和冷却水在内的各类工业废水及工业废水比例超过50%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污水。(×,不包括循环水和冷却水) 3、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测定pH时,玻璃电极的球泡应全部浸入溶液中2分钟以上。(√) 5、冷原子荧光测定汞时,每次测定均应同时绘制校准曲线。(√) 6、TOC分析仪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7、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合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8、流动注射分析法测COD比手工滴定法不仅测量速度快而且所用试剂少。(√) 9、测定水中总磷时,为防止水中含磷化合物的变化,水样要在微碱性条件下保存。(×) 10、测定水中总氮,是在碱性过硫酸钾介质中,120~124℃进行消解。(√) 11、当水样中硫化物含量大于1mg/1时,可采用碘量法。(√) 12、紫外法测定NO3-N时,需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3、分光光度法测定浊度是在680nm波长处,用3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14、溶解氧测定时,亚硝酸盐含量高,可采用NaN3修正法。(√) 15、电导率是单位面积的电导。(×)

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

大气环境污染与治理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据政府部门预测,“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推进,到2015年GDP将增长37.52%,煤炭消费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保有量将是10 年的2 倍。按目前污染控制力度,将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分别达759万吨、400 万吨、103 万吨,占2010 年排放量的40%、22%、23%。一方面,随着除尘、脱硫事业的不断深入,脱硝事业的逐渐发展,减排空间日益缩减;同时,对细颗粒物贡献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污染控制力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包括火力发电厂、工业和采暖锅炉及千家万户的小煤炉;其次则是分散在各地的一些工业污染源,如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水泥厂、化肥厂和石油化工厂等;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汽车行驶数量之多,交通污染已成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原因。 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此外,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大量乡镇企业,它们经常排放一些特殊污染物,污染周围大气,这也是我国当前大气污染的一个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232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1997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346万吨,比1995年增加114万吨,烟尘排放总量为1873万吨,比1995年减少111万吨。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燃用高硫煤,燃煤设备未能采取脱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仍在不停的快速增长着。长期以来,我们为了摆脱贫困,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尤其是在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因急于过上现代化生活甚至不惜代价、不顾后果地向大自然索取种种资源,供自己受用,其结果是使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严重恶果,并使人类本身的健康受到直接危害。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给中国城市带来了很多空气污染问题。20世纪70年代期间,煤烟型污染排放成为中国工业城市的特点;80年代,许多南方城市遭受严重的酸雨危害;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担的管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目前,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其追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地降低防治成本,无暇顾及外部效益,总是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减少对环保的各种投入,难以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说起分布式大气检测仪(采用圣凯安大气监测传感器),虽然它在市场上只是一个新面孔,可在咱们圣凯安科技的产品体系里却已经算是老前辈了,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早就有了,三年前也诞生了雏形产品,只是当时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所以市场开发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更加明显,产品推广计划就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总经理的李警,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一次机遇,就开始了最初的市场摸索。 当时的大气监测项目部,说是一个部门,实际上就李警一个人,他亲自带着雏形产品到高新区环保局咨询后,发现这个产品只能监测PM2.5、Pm10,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为了研发出产销对路的产品,公司决定组建了临时协同小组,由大气监测项目部联合智慧城市板块、智慧安全板块以及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对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经过研发人员两个月的技术攻关,前前后后经历了无数次升级和改良,共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样品,最终才有了咱们现在称之为“小型空气站”的二代产品。这款新品不仅完全满足了市场需求,可以检测PM2.5、PM10、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项空气参数,而且还具备便携性强、性价比高的优势,非常适合多点布位。以前在一个区只能建立一个点,这个点的数据却代表整个区,现在通过多点布位能够监测整个面,还能通过数据分析迅速确认污染源的类型、位置等信息,为后期治理提供了高度精确的决策性依据。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高新区环保局的高度认可,并在4天时间内完成了14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实现了对高新区全区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随后又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近70台小型空气站的多点布位,总

浅谈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浅谈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郑建兵 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能促进对污染源的有效管理,基于此,本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增强其运行管理的办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于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环保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环保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管理 引言 环境建设的主要实践单位集中在城市范围内,所以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与发布系统要利用先进的GPRS无线及光纤数据的传送,实现污染源和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自动化的实现,统计的数据时效性更强,而且环境的保护基础和参考依据就是环境监测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水平监测监控管理。因此本文就以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实现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定环境进一步发展建设的主要实现方法。 一、在线监控系统简介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由3部分构成:现场自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仪(简称数采仪)、信息监控平台。现场自动监测是在企业排污口设置监测子站(又称现场机),配置监测仪器,对企业排污口废水、废气情况进行连续检测,对各项所需的污染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和初步处理,并将监测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仪即时传送到信息监控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和处理,达到远程监视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目的。 信息平台是环保部门了解和掌握污染排污情况的窗口,信息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是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省市和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都建成了相应的信息平台,运行管理方便,能够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远程监控。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现场端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

浅谈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

浅谈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浅谈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 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会抑制生产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 引言: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们身体的健康,而且会对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避免伤害人们身体、阻碍经济建设发展,就必须在认识大气污染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大气污染监测工作,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构建并提供优秀的大气环境。 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在某些城市除

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2 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由于过去只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问题,致使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生活环境日显恶化,其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2.1环境监管乏力 环境监管力度不足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根源。例如: 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2.2交通运输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预案,作为各单位在环境污染事故状态下行动的依据。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公司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放射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有关规定执行。洪灾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公司《洪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QG/???196)执行。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机构组成 2.1.1领导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环保、安全、生产和设备的副总经理 主要成员: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1.2执行机构:×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安全环保部负责人(兼) 成员单位:安全环保部、产品制造部、设备保障部、技改规划部、

技术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综合部、环境监测单位和攀钢集团成都医院(定点联系单位)。 2.2机构职责 2.2.1 ×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2.2.1.2研究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对策,审定和批准公司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1.3当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协调、指挥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2.2.1.4情况紧急时,批准下达生产停产命令。 2.2.2×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2.2.2.1修订×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2.2批准生产单位、子(分)公司的环境应急预案,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2.3在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指挥,事故原因分析调查,督促整改和考核等工作;情况紧急时,按照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下达生产停产指令;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办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与赔偿事宜。 2.2.2.4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对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意见,责成相关单位、子(分)公司对其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分析,杜绝此类环境污染事故的再次发生。 2.2.3安全环保部 2.2. 3.1制定×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2. 3.2检查各厂单位、子(分)公司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 2.2. 3.3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负责向外部相关单位报告;负责污染事故现场抢险处理工作,现场抢险处理的安全监护。 2.2. 3.4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分析调查和调查报告编写。 2.2. 3.5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事故赔偿和善后事宜处理。 2.2. 3.6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成后,负责对各级环境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报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