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最新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最新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生物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接壤俄、蒙两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广袤的农田、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宽阔的水面、浩瀚的沙漠,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生物资源是当地人民赖于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构成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的物质基础。近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为的过度开发,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因而合理利用内蒙古的生物资源,保护和恢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代每一个内蒙古人的社会使命。

生物资源泛指自然界中一切对人类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人类对生物的价值的认识和利用有早晚之分,作物和家畜是被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生物资源,从而特化为农业资源的一部分,可称为农业生物资源;而其它的经济生物和自然界尚未被开发的生物构成通常意义的生物资源(狭义的生物资源概念)。另外,在过去的工业时代里,生物资源的概念重点强调

的是生物作为医药、食品及其它工业的原料,而近年来生物资源对人类的可利用性还凸显在种质资源、生态工程、生态旅游、品种改良、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因而,生物资源可依据用途分为食用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其它工业用生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用生物资源及种质用生物资源用五大类。生物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阐明生物资源存在的种类、可利用成分、可利用种质特性、可利用的生物属性、分布情况、储量、利用途径、开发状况,以供给人类可持续地利用开发,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物资源还可以按照其它很多方法分类,为在实际使用中方便,以下同时列出多种分类法中的生物资源种类。

一、农业生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区拥有粮食、油料等25种植物,共计10000多个品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这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禾本科植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豆科植物有大豆、小杂豆等200多个品种;茄科植物有马铃薯等80多个品种,菊科植物向日葵有油用、食用两种;亚麻科植物有30多个品种;还有甜菜、烟叶、小茴香、麻类、黑瓜籽、河套蜜瓜等经济作物及瓜果。我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多

数品种质优、量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另外还有园艺观赏植物、果树植物等品种资源。

内蒙古的家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几千年来培育繁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生产性能良好,遗传性能稳定,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家畜品种,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地方品种16个,主要是蒙古系品种,主要有乌珠穆沁牛、滩羊、苏尼特双峰驼、河套大耳猪、驯鹿、边鸡等。培育品种有25个,主要有三河马、内蒙古三河牛、中国黑白花奶牛、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乌珠穆沁肉羊、内蒙古黑猪、内蒙古白猪、阿拉善双峰驼等25个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有鱼类110种,隶属9目19科,其中重要经济鱼类有鲤、鲫、草、鲢、鳙、鳊、鲂、鲶、鳜、狗鱼、细鳞、哲罗、白鲑、雅罗、大银鱼、红鳍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等三十多种;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有河蟹、甲鱼、河蚌、秀丽白虾、卤虫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等。

二、林业生物资源

内蒙古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区森林面积约166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4.1%,居全国第一位。森林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保存较完好、面积较大的原始林区,有天然林地2亿多亩,主要品种有兴安岭叶松、红松、白松、樟

松、油松等。此外,在阴山、贺兰山等处还生长着大片天然次生林,对维护生态平原与发展农牧业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部的荒漠中还有胡杨、蒙古扁桃等树种。

三、草业生物资源

全国11片草原,内蒙古有5片,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全区草地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位居全国首位。全区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天然草原植被,从东到西可分为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大类。(1)草甸草原的饲用植物比较丰富,约220种,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2)典型草原是内蒙古的主体,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5.12%,组成的饲用植被比较丰富,有258种。(3)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68%,饲用植物有137种,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4)草原化荒漠,占全区草地总面积6.84%,组成的饲用植被比较比较少。(5)荒漠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占全区草地面积的21.47%。

四、沙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境内有四大沙漠和三大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

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的沙生植物资源丰富,有沙棘、梭梭、驼绒黎、花棒、柠条、霸王、沙芥、麻黄、四合木、骆驼刺、沙枣、红沙、杨材等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在西部地区分布极广,有100多种。

五、野生植物资源

自治区野生植物资源也异常丰富。有较大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黄芪、麻黄等104种;油用植物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有山杏、棒子等;淀粉植物有橡子等;食用菌及副食植物有蘑菇、发菜等。这些野生植物资源,有不少因其独特的优良品质而早已斐声中外,也有一些野生自然经济植物在生产、加工、开发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野生动物资源

内蒙古野生动物有114种,其中珍稀动物1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为49种,如马鹿、驼鹿、驯鹿、黄羊、青羊、盘羊、狍子、獐子、黑熊、雪豹、貂熊、猞猁、雪免、艾虎、野猪等,飞禽362种,如玉鹅、飞龙、鸳鸯、丹顶鹤等。濒危水生生物有鲟鱼、鳇鱼、哲罗鱼、细鳞鱼、黄河鲤、兰州鲶、陈旗鲫、卤虫、水獭等。

七、观赏动物资源

内蒙古观赏动物多种,其中珍稀动物、国家保护动物,如马鹿、驼鹿、驯鹿、黄羊、青羊、盘羊、狍子、獐子、黑熊、雪豹、貂熊、猞猁、雪免、艾虎、野猪等,飞禽如玉鹅、飞龙、鸳鸯、丹顶鹤等400多种均为观赏价值较高的动物。

八、药用动物资源

内蒙古的中药动物资源丰富,如马(马奶)、牛(牛角、牛黄、牛胆、牛鞭)、水獭(水獭肉)、羊(羊胎盘、羊胆、羊小肠羊鞭)、驴(驴血)、狐(狐肺)、秃鹫(粪秃鹫)、岩羊(岩羊血)、狼(狼舌、狼胃)、香鼬(香鼬肉)、野兔(兔心)、野牦牛(牛心)、蛇(蛇蜕) 、猪(猪血)、鹿(鹿茸鹿血鹿胎)、羚羊(羊角)、熊(熊胆)等在蒙药中有广泛用途。

九、毛皮动物资源

内蒙古的毛皮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种,也有引进后人工养殖品种,如黄狼貉皮(浣熊) 旱獭石獾松鼠黄鼠鼬鼠树鼠银狐、蓝狐、水貂、北极狐、银黑狐、海狸鼠、貉、獭兔、麝鼠、艾鼬、花面狸、紫貂、狗獾、毛丝鼠等20余种。十、药用植物资源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然条件 [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 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 研报告正式版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

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政字〔2006〕35号2006年2月14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现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制,实现风电产业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结合自治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主要包括风能资源勘查测量、风电发展规划、风能资源详查、项目开发利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第三条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和技术归口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委是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行政主管部门。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风能资源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积极推动风能资源市场的建立和有序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风能资源勘查。自治区风能资源勘查分普查和详查两个阶段。 风能资源普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内蒙古气象科研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区内风能资源普查及评价工作,内蒙古气象科研部门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提交区内风能资源普查评价成果。普查及评价成果将作为编制自治区风电发展规划的依据。 风能资源详查。风电项目法人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风电发展规划,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和项目开发利用工作,详查成果应作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第六条风能资源配置。自治区风能资源配置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自治区风电发展规划内风能资源丰富区(Ⅰ级)、较丰富区(Ⅱ级)和可利用区(Ⅲ级),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风能资源详查和项目开发利用进行管理;风能资源欠缺区(Ⅳ级),由盟市发展改革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风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

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 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 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 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 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 括滨河新区)。常驻人口265.0364万 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 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乌海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乌海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多沙。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乌海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乌海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乌海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乌海总面积的10%。 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 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乌海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乌海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大,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乌海有宜耕地14347.97公顷,宜果地12678.2公顷,宜林地16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646.38公顷。 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Ver 1.00 Date 2006.11.16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气象学界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 介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横跨东北、华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之一,北与和接壤。是中国五个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万人,主要分布有、,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 (、、、)、4县(、、、)、 1旗()。全市常住人口为万 人。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 米)人口数量(万 人) 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域编码政府所在地 17271- 150100/150101(市辖 区) 新城区700 150102 大街1013 150105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2、包头市 包头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 即、、、、、、、(拟由、合并而成)和(包括)。常驻人口万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 人) 距市中心距离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包头市 27,768 - 150200/150201 钢铁大街29号 301 3 150203 阿尔丁大街 280 150204 建设路 470 150202 巴彦塔拉东大街 734 13 150207 建设路 761 150205 巴达噶尔大街 175 150103 新华西街 213 150104 昭君路 4885 150125 1313 150122 2859 150124 3401 150123 2712 150121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中国特大城市和新二线城市,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东经111.4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时间:年均1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 呼和浩特有“中国乳都”之称,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 多个。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5.4万吨,乳业实现销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货物源产业进展状况调研报告 **省生物产业进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重形势的事情下,加快进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进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进展与生态爱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进展与人的全面进展的统一,哺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降实科学进展观,实现科学进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辟中爱护,在爱护中开辟,沿着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进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进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依照红政生物办电〔20xx〕8号《对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辟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仔细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货物源产业开辟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事情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进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进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xx年,我县打算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20xx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要紧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差不多降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并且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辟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辟,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特意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辟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养低,苗床地治理别到位,进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方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进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进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进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进展现状,针对产业进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咨询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进展。 至20xx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要紧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难,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要紧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要紧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辟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

内蒙古风光资源情况

一、内蒙古电力系统现状 (一)内蒙古电网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电网(简称内蒙古西部电网)位于华北电网的北部,是华北电网的组成部分和主要送电端。2012年内蒙古电网供电区域为自治区西部地区六市二盟,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 目前,内蒙古西部电网已形成“两横四纵”的500千伏主干网架结构。各盟市供电区域均形成220千伏主供电的网架结构,其中,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地区已形成220千伏城市环网。 截止到2012年底,内蒙古西部电网发电装机(0.6万千瓦及以上)容量4234.724万千瓦,包括:火电厂88座,装机容量3181.57万千瓦;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56.84万千瓦;风力发电场98座,投产容量967.089万千瓦;生物质电厂3座,装机容量6.6万千瓦;光伏电站10座,装机容量22.625万千瓦。内蒙古电网覆盖范围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8座,主变35台,总变电容量2670万千伏安;220千伏公用变电站107座,主变211台,总变电容量3243.9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54回,总长4890.674公里;220千伏线路454回,线路总长度14407.11公里。 2012年内蒙古电网最高供电负荷为1820万千瓦(不含外送电力)。内蒙古电网向华北电网协议送电容量390万千瓦。2012年内蒙古电网全社会用电量为1542.4亿千瓦时(不

包括外送电量),比上年增长4.72%东运华北电量为273.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7%。 2012年蒙西电网现状图见图所示。 (二)目前电网存在的问题

1.电力需求总量有限,电源装机存在较大富余。 进入“十二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多方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区内电力需求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自治区经济总量较小,区内电力需求增量有限。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蒙西电网风电迅速大规模兴起和发展后,蒙西电网已投运的风电、火电无法在短期内全部消纳。因此导致网内电源装机出现大量盈余。2012年火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5126小时,低于全国平均值(5370小时)。 目前,国家批复的蒙西三个百万风电基地计划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今明两年,随着蒙西在建风电项目的陆续投产,装机富余问题将更加突出。 2.电网调峰能力有限,冬季供热存在弃风,无法全额收购已投运风电电量。 蒙西电网内主要以火电为主,水电装机容量很小,2012年水电装机仅占全网装机的1.3%,整个电网的调峰完全由火电承担。尤其是近几年来大量风电的建设和投运,使得电网的调峰压力更为显著。 由于电力市场空间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冬季为保居民供热,蒙西电网无法全额收购现已投运的风电电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风电“弃风”问题。 3.高耗能产业项目大量停产,进一步加重电源富余局面。

内蒙古农牧业基本概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 一、基本状况 内蒙古位于北纬37°—53°之间,是全国最佳的奶牛、绒山羊养殖带,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农畜产品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区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全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589.56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农牧业人口143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0.18%。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全区马铃薯、向日葵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玉米产量居第五位;莜麦、荞麦、绿豆等杂粮杂豆品质优良,是全国小杂粮三大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畜种资源丰富多样,乌珠穆沁肥尾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闻名遐迩,在质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和条件。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使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进了全国前列。乳产业、绒产业在全国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

牛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羊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鲜奶加工能力和羊绒加工能力都居全国第一位。 二、存在问题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科技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 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比仅为0.6:1,与全国平均1:1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3:1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如果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666亿元,比实际水平高75%。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乳制品主要以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酸奶、冰淇淋为主,产品细分程度低,花色品种少,深加工产品更少。肉类加工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精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尚未形成品牌优势。粮油产业大多以原粮、油料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以玉米产业为例,目前内蒙古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7.2%,而吉林省已达到36.7%;内蒙古加工转化品种还不到10种,而全国有200多种,发达国家已达到2000多种。种植的牧草大多处于自产自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和商品率不高。沙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转化严重滞后。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 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 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 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 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 (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 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7万ha,其中有鱼类分布的水面有106.7万ha。全省分布的各类水生野生动物中,哺乳类1种(水獭)、两栖类分属2目5科6属9种、鱼类分属3目5科18属51种。鱼类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且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按省鱼类区系分布,境内产于长江水系的有21种、黄河水系22种,澜沧江水系8种,内陆水系19种。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生物有大鲵、水獭、川陕哲罗鲑3种,省内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有青海湖裸鲤、齐口裂腹鱼等14种。省内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9科55种,优势种类为轮藻,马来眼子菜和芦苇。 此外还有甲壳纲生物、经济藻类和光合细菌资源,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盐湖卤虫、盐湖钩虾和螺旋藻等经济藻类,这些水生生物起着生态平衡核心链条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科研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变异、环境变化和人为的滥捕乱捞,以及河道修建水利水电截流工程等,致使高原许多珍贵的水生野生生物赖以栖息、摄食和繁殖的场所遭到破坏,产卵场严重萎缩、产卵洄游通道被阻断、栖息水域受到污染、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部分物种已濒临灭绝。 目前黄河鱼类三分之一的种群面临生存危机,黄河雅罗鱼、黄河鮈、兰州鲶等鱼类已很难觅到;长江上游濒危鱼类川陕哲罗鲑,仅分布于川青交界不足70公里的玛可河流域,至今没有捕获到活体,已处于极度濒危境地。这些特殊种类的水生生物物种,在高原条件下生长普遍缓慢,补充群体少,生态结构简单,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AAA内蒙古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内蒙古风力发电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风电业现状 第一节风电业和其他电力行业比较 现今世界上的发电方式有燃煤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等,但其中大多数受原料,成本,技术,场地等方面限制并没有普及,在未来也不具有普及的可能,这些发电方式不参与比较。主要对现今以及不远的未来已经普及或即将普及的几种发电方式进行比较,即用燃煤火力发电,水利发电,核电同风力发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风电的发展前景。 成本及价格:风力发电的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不具有优势,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成本还无法于同常规能源相竞争,这制约了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 在影响风电成本的各个因素中,现代水平轴旋桨式风力机本身的局限性,对风电成本影响最大。因风机造价太贵,平均风速不断变化,而使风电成本比火电成本高出约2/3,所以风电虽无污染、能再生,是十分理想的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却无法推广。但是目前新一代摆翼式立轴风力机已开发成功,可使风电成本急降到2.4美分,比火电还低。虽然距离新型风机的降价和普及还有一段时间,但这是通过技术革新迅速减低风电成本的可行途径。而火电、水电和核电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在这方面的成本要小于风电。 由于风电所利用的风能的本身属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长久地保障能源安全,风电的价格相对稳定,不受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风力发电可以比较稳定地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土地使用费,而且对当地的税收也有很大支持。 与燃煤火力发电相比,风电的成本要高33%~60%。风电成本高的原因在于:首先,固定资产折旧费高;其次,发电系数低;例如与煤电相比,风力发电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是煤(20%~22%)的1倍多,但发电系数只相当于煤电的1/2。主要原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