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学(四)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端末效应:流体在管子进口端一定区域内剪切流动与收敛流动会产生较大压力降,消耗于粘性液体流动的摩擦以及大分子流动过程的高弹形变,在聚合物流出管子时,高弹形变恢复引起液流膨胀,管子进口端的压力降和出口端的液流膨胀都是与聚合物液体弹性行为有密切联系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膨胀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10、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流变学1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7.理想高弹性的主要特点是形变量大、弹性模量小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力学松弛特性和形变过程有明显热效应。 8.理想弹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理想粘性体的应力取决于应变速度。 9.提高应变速率,会是聚合物材料的脆-韧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升高,冲击强度降低。 10.聚合物样品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细颈是屈服的标志,冷拉过程在微观上是分子链段或结晶取向的过程。 从广义上来说,高分子流变学也就可以定义为研究高分子材料( 流动)和(变形)的科学。 2.高分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一次结构(近程结构),二次结构(构象),三次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四次结构(织态结构)。 3.高分子材料流动与变形的本质特征是(黏弹性)。 4.我们可以把流体形变类型分为最基本的三类:(拉伸和单向膨胀),( 各向同性的压缩和膨胀),以及(简单剪切和简单剪切流)。 5.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说可以分为两类:(线性)和(非线性)。 5.(蠕变)和(应力松弛)是最典型的静态黏弹行为的体现。 6.(分子量)是影响高分子流变性质的最重要的结构因素。 7. 物料在进入毛细管一段距离之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稳定的流动。而在出口区附近,由于约束消失,聚合物熔体表现出(挤出胀大)现象,流线又随之发生变化。

流变学

什么是流变学?? 流变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应力、应变、温度、电场、磁场、辐射等)下的流动及其变形规律的科学。 弹性固体 (Elastic Solids) 变形时遵从胡克定律-材料所受的应力与形变量成正比(σ=Eε)的固体,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响应为瞬时响应,称之为弹性固体。 理想流体 (1)非粘性流体(帕斯卡流体) 没有粘性的流体称之为非粘性流体,流动的时候没有阻力。 液体内部压力在任何方向上都相同。 (2)牛顿流体 流动时符合牛顿流动定律-材料所受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液体称之为牛顿流体。 高分子液体的奇异流变现象: 1.高粘度与“剪切变稀”行为 2.Weissenberg效应(爬杆效应) 3.挤出胀大现象又称口型膨胀效应或Barus 效应。 不稳定流动和熔体破裂现象 5无管虹吸,拉伸流动和可纺性 6 各种次级流动 7孔压误差和弯流压差 9湍流减阻效应 9 触变性和震凝性 指在等温条件下,某些液体的流动粘度随外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的性质。粘度变小的称触变性,变大的称震凝性,或称反触变性。

粘流态下大分子流动的基本结构单元不是大分子整链,而是链段,分子整链的运动实际上是通过链段的相继运动实现的。 什么是软物质? 从字面理解,软物质是指触摸起来感觉柔软的那类凝聚态物质。严格些讲,软物质是指相对于弱的外界影响,比如施加给物质瞬间的或微弱的刺激,都能作出相当显著响应和变化的那类凝聚态物质。 非牛顿流体分类 ①宾汉流体:需要最小切应力。如油漆、沥青。 ③假塑性流体:切力变稀,大多数聚合物熔体。 ③胀流性流体:切力变稠,胶乳、悬浮体系等。表现粘度随时间变化 ④触变体:η随t而增加而减小;内部物理结构的破坏;胶冻,油漆、有炭黑的橡胶。 ⑤震凝体:η随t而增加而增大;某种结构的形成。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分析报告单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 姓名XXX年龄XX性别X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XXX-XX-XX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临床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 姓名XXX年龄XX性别X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 XXX-XX-XX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临床诊断—— —-------------------——— 诊断意见: 检验医师签名: 报告日期: ;

细胞名称血片髓片 % 平均值±标准% 原始血细胞0.08 0.01 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0.64 0.33 早幼粒细胞 1.57 0.6 中性粒细胞 中幼 1 6.49 2.04 6.5 晚幼 5 7.90 1.97 3.5 杆状核10 23.72 3.5 13 分叶核20 9.44 1.92 9 嗜酸粒细胞 中幼0.38 0.23 晚幼0.49 0.32 杆状核 1.25 0.61 分叶核0.86 0.61 嗜碱粒细胞 中幼0.02 0.05 晚幼0.06 0.07 杆状核0.10 0.09 分叶核0.03 0.05 红细胞系统原始红细胞0.57 0.07 早幼红细胞0.92 0.41 中幼红细胞 3 7.41 1.91 5 晚幼红细胞 5 10.75 2.36 11 早巨红细胞 中巨红细胞 晚巨红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0.05 0.09 幼稚淋巴细胞0.47 0.84 淋巴细胞46 22.78 7.04 15 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0.01 0.04 幼稚单核细胞0.14 0.19 单核细胞 2 3 0.88 1 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0.004 0.02 幼稚浆细胞0.104 0.16 1 浆细胞8 0.71 0.42 35 其他细胞网状细胞0.16 0.21 内皮细胞0.05 0.09 巨核细胞0.03 0.06 吞噬细胞0.05 0.09 组织嗜碱细胞0.03 0.09 组织嗜酸细胞0.004 0.03 脂肪细胞0.003 0.02 分类不明细胞0.005 0.04 分裂细胞个个退化细胞个个粒细胞系统:有核红细胞 2.76 0.87 2 血片共数白细胞100个 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200个 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立方毫米特征: (一)骨髓片 1、取材满意、涂片、染色正常。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系占全部有核细胞比例为32%,红细胞系为16%,其粒红比值为2:1。 3、粒系增生受抑制,以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为主。 4、红系增生受抑制,成熟红细胞形(二)血片 1、取材,涂片,染色正常,全片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 2、成熟粒细胞减少,可见幼稚中性粒细胞。 3、成熟红细胞形态形态大致正常, 诊断意见: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象 检验医师签名:

流变学特性分析

储藏年限0 1 2 3 4 5 6 7 8 13 弹性弱较好较好较好好最好最好较好较好较好 延伸性22 12 12.5 11.5 13.5 15 14 11.5 12.5 8 抗延比值(厘米/分) 0.51 0.41 0.26 0.67 0.083 0.29 0.091 0.32 0.23 0.052 面包流散性(高/直径)0.33 0.35 0.55 0.47 0.45 0.40 0.55 0.52 0.55 0.49 面包体积(ml) 132 146 176.8 142.3 158 147.5 193 157 165 140 从面团特性来看,新收获的小麦面团弹性较差,延伸性大,抗延比值较高,这是由于新收获小麦含有较高的低分子量的醇溶蛋白,-S-S-/-SH的值较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面团弹性增强,储藏5-6年的小麦,面团弹性达到最好,这是由于储藏期间小麦麦谷蛋白肽链间的二硫键和分子内的二硫键相互结合, 使面团弹性增加。储藏时间过长,弹性反而下降。小麦储藏的前三年,延伸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储藏4-5年的小麦延伸性有增加的趋势,而后逐渐下降。在储藏过程中,小麦抗延比值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小麦在储藏过程中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被氧化成了二硫键,使高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增大,低分子质量的麦谷蛋白聚合物体积减小,形成的面团线性结构导致面团特性发生变化。 从小麦的烘焙品质来看,新收获的小麦制作的面包流散性较差,面包体积较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由于后熟作用,面包流散性增加,体积增大,储藏6年的小麦制作的面包体积达到最大,为193ml,烘焙品质达到最佳。但储藏时间过长,超过后熟期,面包流散性降低,面包体积减小,烘焙品质下降。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

高分子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9、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或拉伸流动:质点速度仅沿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剪切流动:质点速度仅沿着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10、法向分量: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面垂直即称为应力的法向分量。 剪切分量: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面平行即称为应力的剪切分量。 11、粘流态:是指高分子材料处于流动温度(T f)和分解温度(T d)之间的一种凝聚态。 12、宾汉流体:在流动前存在一个剪切屈服应力σy。只有当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才开始流动的流体。 13、稳定流动:流动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 14、零切黏度——剪切速率趋向于零时的熔体黏度,即流动曲线的初始斜率。 15、非牛顿性指数:幂律公式 ? =n s Kγ σ中的n是表征流体偏离牛顿流动的程度的指数,

流变学

1.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形变与流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法有连续介质流变学和结构流变学。 1.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称为本构方程,也称为流变状态方程 2.黏弹行为从基本类型上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从应力作用方式来看,又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对于高分子材料来说,蠕变和应力松弛是典型的静态行为的体现,而滞后效应则是动态黏弹性的显著体现. 3.所谓线性黏弹性,必须符合:正比性和加和性 4.高分子材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除了具有频率依赖性外,还具有温度依赖性。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温度和降低外场作用频率是等效的。 5.一般来说,剪切流洞可以分为压力流动和拖曳流动。 6.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可得到在更长或更短时间内的数据。更长时间内的数据可从较高温度时的数据得到,更短时间的数据则可从较低温度时的数据得到。 7.常用的流变仪有毛细管流变仪、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 8.非牛顿指数n=1时,流体为牛顿流体;n<1时,流体为假塑性流体;n>1时,流体为胀塑性流体 1.1.假塑性流体的粘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 ___,用幂律方程表示时,n 小于 1。 2.通常假塑型流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其真实粘度。、 聚合物流体一般属于假塑性流体,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用幂律方程表示时,则n 小于 1(大于、小于、等于)。 3.聚合物静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在蠕变和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现象主要表现为滞后效应。 4.Maxwell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串联而成,适用于模拟线性聚合物的应力松弛过程;Kevlin模型是一个粘壶和一个弹簧并联而成,适用于模拟交联聚合物的蠕变过程。 5.根据时温等效原理,将曲线从高温移至低温,则曲线应在时间轴上右移。 6. 剪切速度梯度方向是垂直于形变方向,拉伸速度梯度方向是平行于形变方向。

细胞病理学考题

细胞病理学考题 1、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优点有哪些? 答:⑴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 ⑵患者损伤轻微,无需麻醉,可反复进行操作,不留瘢痕。 ⑶对深部脏器病变,难以进行切取活检,针吸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⑷诊断速度快,良恶性诊断准确性高,可达95%以上。 ⑸吸出物为活组织,可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等检查。 2、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缺点有哪些? 答:⑴由于标本量少的局限性,对肿瘤的分类和分型有时不够准确。 ⑵对某些特殊肿瘤如交界性肿瘤的诊断有时有一定难度。 ⑶操作及诊断者需有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且需经过专门进修培训才能进行诊断。 ⑷对细胞涂片的制备要求严格,操作步骤需熟练掌握。 3、体表肿块细针吸取最常见的部位有哪些? 答:头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全身皮肤肿块及颌下腺、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肿块。 4、简述体表肿块穿刺的操作步骤? 答:⑴操作前详细询问病史。 ⑵仔细观察并触摸肿物的大小、硬度、深度 ⑶固定肿物。 ⑷常规碘酒、酒精局部消毒。 ⑸针吸过程,根据肿物大小部位注意进针方向、深度、力度。 ⑹吸出物迅速制成厚薄均匀的涂片。 ⑺立即放入95%酒精固定,HE染色,光镜检查。 5、针吸细胞学诊断淋巴结常见的良恶性疾病有哪些? 答:⑴急性淋巴结炎。 ⑵慢性淋巴结炎。 ⑶淋巴结结核。 ⑷淋巴结转移性癌。 ⑸恶性淋巴瘤。 6、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光镜下细胞学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主要临床表现:⑴起病缓慢,病程迁延。 ⑵低热,午后明显。倦怠,食欲不振。 ⑶盗汗,夜间明显。 ⑷消瘦。

细胞学特点:⑴类上皮样细胞。 ⑵郎罕氏细胞。 ⑶干酪样坏死。 7、桥本甲状腺炎针吸细胞学诊断依据有哪些? 答:⑴以散在淋巴细胞为主,伴少量浆细胞、中心母细胞等。 ⑵甲状腺滤泡细胞转化成赫特细胞即嗜酸性细胞。 ⑶成片状或散在分布的滤泡上皮细胞。 8、乳腺针吸涂片中常见的良性细胞有哪些? 答:⑴导管上皮细胞。 ⑵双极裸核细胞(肌上皮细胞)。 ⑶泡沬细胞。 ⑷大汗腺样细胞。 ⑸纤维性间质细胞。 ⑹脂肪细胞。 ⑺其它如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 9、乳腺常见良性肿瘤有哪几种? 答:⑴乳腺纤维腺瘤。 ⑵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⑶乳腺腺瘤。 ⑷脂肪瘤。 ⑸颗粒细胞瘤。 10、简述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要点? 答:⑴涂片中需有足够保存良好的细胞。 ⑵主要根据细胞学形态进行诊断,临床病史仅供参考。 ⑶不同类型的乳腺癌诊断指征各异,不能依靠单一形态学指征作出诊断。 ⑷核结构的改变是主要的恶性诊断指征。 ⑸出现不典型细胞时要与邻近良性细胞比较。 ⑹不能肯定诊断恶性肿瘤时应建议临床手术并快速病检。 11、乳腺癌针吸细胞学主要诊断指征是什么? 答:⑴单个细胞:核大,大小不一致,核染色质深,核畸形,核浆比失常,核偏位,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增多,胞浆内空泡。 ⑵细胞团:三维细胞团,核拥挤互相重叠,排列不规则,极性消失。 ⑶涂片背景:坏死物,细胞外粘液,大汗腺化生缺如,双极裸核或肌上皮细胞缺如, 泡沬细胞不明显。

聚合物流变学

聚合物流变学的学习与心得体会 通过一学期的聚合物流变学的学习,使我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针对平时学习笔记和课后浏览相关书籍所获知识进行总结。 一、聚合物流变学学习内容 1. 流变学中的基本概念 流变学是研究材料的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力学、化学、物理与工程科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聚合物随其分子结构、分子量的不同,以及所处温度的不同,可以是流体或固体,它们的流动和变形规律各不相同,也即有不同的流变性能。聚合物流变学是研究聚合物及其熔体的变形和流动特性。 1.1 粘弹性流体特性及材料流变学分类 粘性流体的流动是:变形的时间依赖性;变形不可恢复(外力作的功转化为热能);变形大,力与变形速率成正比,符合Newton's流动定律。 根据经典流体力学理论,不可压缩理想流体的流动为纯粘性流动,在很小的剪切应力作用下流动立即发生,外力释去后,流动立即停止,但粘性形变不可恢复。切变速率不大时,切应力与切边速率呈线性关系,遵循牛顿粘性定律,且应力与应变本身无关。 流体→流动→粘性→耗散能量→产生永久变形→无记忆效应 根据经典固体力学理论,在极限应力范围内,各向同性的理想弹性固体的形变为瞬时间发生的可逆形变。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服从胡克弹性定律,且应力与应变速率无关。 固体→变形→弹性→储存能量→变形可以恢复 聚合物流动时所表现的粘弹性,即有粘性流动又有弹性变形,与通常所说的理想固体的弹性和理想液体的粘性大不相同,也不是二者的简单组合。 材料流变学分类

???? ????????==????=?=???? ????????==∞=????=?=)),,(()),,((.3.2())((.1)),,(.30,(.2))((.1t f t f t f G G G G E γγσγγσγησγγησγγσγγγσγσ&&&&&非线性线性粘弹性流体无粘性 牛顿流体)线性非线性粘性流体流体非线性线性(粘弹性固体) 刚体非线性)为常数、线性(弹性固体固体 其中非牛顿流体 ???粘弹性流体 广义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 基本变形方式:拉伸(压缩)、剪切、膨胀。 1.2 高分子流体的粘弹性 (1)即有粘性流动又有弹性变形,粘弹性流体的流动是一种有可恢复形变的流动,具有流体和固体的双重性质。 (2)应力(应变)取决于应变(应力)历史,而不是应变(应力)的瞬时值。即应力(应变)相应具有时间依赖性。 (3)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粘弹性偏离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模量和粘度强烈的依赖于应变(应变速率),应力与应变(速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 1.3 流变学力学基础 聚合物流动时,其内部的应力状态十分复杂,既存在剪切应力,还存在法向应力,各个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值不等。为了正确的研究聚合物的非线性粘弹性行为,借助于线性理论的概念进行讨论,定义流变学研究中的基本物理量:应力张量、偏应力张量、形变张量、形变率张量、速度梯度张量,以及基本流变学函数:剪切粘度,第一、二法向应力差函数,拉伸粘度等。 (1)应力和应力张量 物体在外力或外力矩作用下会产生流动或形变,同时为抵抗流动或形变,物体内部产生相应的应力。牛顿流体的应力状态比较简单,但是聚合物流动过程中既有粘性形变,又有弹性形变,其内部应力状态相当复杂,要全面描述非牛顿流

(完整版)流变学复习

名词解释 ?流变学:研究材料流动及变形规律的科学。 ?假塑性流体: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韦森堡效应&爬杆现象&包轴现象:当圆棒插入容器中的高分子液体中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 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的“爬杆”现象。 ?巴拉斯效应&挤出胀大&弹性记忆效应:指高分子被强迫挤出口模时,挤出物尺寸要大于口模尺寸,截面形状也发生变化的现 象。 ?法向应力效应:聚合物材料在口模流动中,由于自身的黏弹特性,大分子链的剪切或拉伸取向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 产生法向应力效应。 ?松弛时间: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外力解除后材料恢复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 ?表观粘度:非牛顿型流体流动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入口校正:对于粘弹性流体,当从料筒进入毛细管时,由于存在一个很大的入口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测压力差来计算压 力梯度时所进行的校正。 ?本构方程:描述应力分量与形变分量或形变速率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是描述一大类材料所遵循的与材料结构属性相关的力 学响应规律的方程. 反映流变过程中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

?*粘流活化能:E定义为每摩尔运动单元所需要的能量,它表征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E越大,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越强,温度升高,其粘度下降得越多。 ?*第二光滑挤出区: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熔体在模壁附近会出现“全滑动”,这时会得到表面光滑的挤出物,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光滑挤出区。 ?*第一法向应力差:沿流动(受力)向的应力与垂直于流向(法向)的应力之差。 ?*触变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减的流体。 ?*震凝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增的流体。 ?*平衡转矩:胶料混炼时,转矩随物料的不断均化最终达到的平衡值。 ?拉伸粘度:拉伸应力与拉伸应变速率之比,表示流体对拉伸流动的阻力。 ?*宾汉流体: 与牛顿型流体的流动曲线均为直线,但它不通过原点,只有当剪切应力超过一定屈服应力值之后才开始塑性流动。 牙膏、油漆是典型的宾汉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很低时,流动行为与牛顿型流体基本相同,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临界后,随剪切速率增大,流动曲线弯 向切应力坐标轴,剪切黏度增大,呈现“剪切变稠”的流体。

细胞病理学

脱落细胞学技术 1、常用固定液(填空)(1)95%乙醇固定液(2)乙醚乙醇固定液 (3)氯仿乙醇 2、固定时间:(填空)一般为15~30min。 3、染色方法(填空) (1)H-E染色 (2)巴氏染色 (3)瑞-吉氏染色 4、封固涂片(填空)用二甲苯调配的中性树脂胶进行封固。 标本固定的目的:主要就是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与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液能沉淀与凝固细胞内的蛋白质,并能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从而细胞结构清晰并易于着色,所以固定愈快,细胞愈新鲜,染色效果愈好。 巴氏五级法:(问答题) Ⅰ级:涂片中只见正常细胞与少量一般炎症细胞。 Ⅱ级:涂片中有较多一般炎症细胞或有少量轻度核异型细胞。 Ⅲ级:涂片中有较多核异型细胞,怀疑为恶性肿瘤。 Ⅳ级:涂片中有较多重度核异型细胞,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 Ⅴ级:涂片中有典型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数量较多,肯定为恶性肿瘤。 液基细胞学技术的优点:(问答题) ①涂片上细胞分布均匀、分布范围小、背景清晰。 ②筛检简便、快速。 ③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④能显著降低标本的不满意率。 ⑤可用于原位杂交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宫颈脱落细胞学概述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 就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筛查、诊断与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脱落细胞学的概念: 脱落细胞学就是利用各种采集器采取人体各个部位,特别就是官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不同方法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形态,从而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故又称为临床细胞学、诊断细胞学或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就是病理学的一个分支,也就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基底层细胞:最小,直径约为10μm,正常情况下罕见,就是唯一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的细胞,核浆比为1:(0、5~1)。 ②副底层细胞:直径约为10-15μm,由2-3层圆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1~2)。 ③中层细胞:直径约为15-40μm,由数层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2~3)。 ④表层细胞:最大,直径约为40-60μm,由各种多边形细胞组成,核浆比为1:(3~5)。 基底层、副底层、中层的细胞核呈球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疏松,直径约8μm。 表层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细胞有小的胞核,但致密、染色深,核质交界处有狭窄空晕,核多固缩。 宫颈脱落细胞炎症反应性改变 细胞炎症反应性改变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退行性变化、细胞再生、化生、细胞增生性变化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资料

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面团是多种食品的加工原料,其流变学特性对食品的加工制作有极大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的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研究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列举了研究方法、仪器以及指标,介绍了面团流变学的研究意义,并对馒头、面条、饺子、饼干以及面包五种食品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介绍描述。 关键词:面团;流变学特性;应用

1.食品流变学概述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形态和流动的学科。食品流变学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主要研究的是食品受外力和形变作用的结构。通过对食品流变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能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检测等提供方便和依据。近年来由于食品的深加工性、工艺及设备设计的依据性等的需要,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变得愈来愈广泛【1】。 食品流变特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打蛋和搅蛋过程中蛋液的流动特性、和面时面团的弹性和变形、花生酱的涂抹等【2】。通过对食品的流变性的研究,可将食品分为固体类食品、牛顿流体类食品、非牛顿流体类食品、粘弹性体类食品以及塑性液体类食品五大类。其中粘弹性体类食品是一类介于固态食品与液态食品之间的具有弹性特性又有粘性特性的粘弹性体。属于这一类食品的有米面粉团、淀粉团、冻凝胶等【3】。本文主要研究面团的流变性以及不同产品对面团流变特性的要求。 2.面团流变学的研究 2.1面团 小麦粉是各种各样面制品的基础原料,与水混合后,由于面筋的形成从而形成了具有黏弹性且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面团,面团的这种黏弹性和流动性称为面团的流变学特性【4】。水在面团的黏弹性中有重要作用,若要形成很好的面团加水量一定要适中,过多或不足均无法形成良好的面团,面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当加适当水混匀时,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黏弹性面筋网状结构,此时淀粉与水合面筋的大分子网络形成连续的颗粒网状结构,这两个独立的网络和他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在揉和过程中,脂类和其它成分均被揉和到面筋蛋白网络中。因此,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是影响面团及面制品品质的重要因素【5】。面筋蛋白根据是否溶于乙醇,可分为两类: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决定小麦粉面团的弹性,而麦醇溶蛋白则影响面团延伸性【6】。 2.2面团流变特性研究的意义 在面食类食品加工中,面团的品质其决定性作用,面团流变学特性是小麦品质的指标之一,受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等组成成分的影响, 它决定着小麦和其烘焙、蒸煮食品等最终产品的加工品质, 可以给小麦粉的分类和用途提供一个实际的、科学的依据。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1)面团的结构和性质直接由其品种的品质状况决定, 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淀粉的种类和组合、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到面团的粉质、拉伸、揉混等特性;(2)面团的性质又直接影响到面包等制成品的

聚合物流变学习题库

1. 一个纸杯装满水置于桌面上,用一发子弹从桌面下部射入杯子,并从杯子的水中穿出, 杯子仍位于桌面不动。如果杯里装的是高聚物溶液,这次子弹把杯子打出8米远,解释之。 答:低分子液体如水的松弛时间是非常短的,它比子弹穿过杯子的时间还要短,因而虽然子弹穿过水那一瞬间有黏性摩擦,但它不足以带走杯子。 高分子溶液的松弛时间比水大几个数量级,即聚合物分子链来不及响应,所以子弹将它的动量转换给这个“子弹-液体-杯子”体系,从而子弹把杯子带走了。 2. 已知增塑PVC 的Tg 为338K ,Tf 为418K ,流动活化能 ,433K 时的粘度为5Pa. s 。求此增塑PVC 在338K 和473K 时的粘度各为多大? 答:在 围,用WLF 经验方程计算 又因为473K>Tf ,故用Arrhenius 公式计算, 或 3. 溶液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数在不良溶剂中随温度的升高 而升高,怎样理解? 答:在常温下,线团密度很大时,随温度升高,线团趋向松解,粘度增高。 在良溶剂中线团密度已经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线团密度变化不大,粘度降低。 4. 为何同一种高聚物分子量分布宽的较分布窄的易于挤出或注射成型? 分子量分布宽的试样的粘度对切变速率更敏感,随切变速率的提高,粘度比窄分布的试样低。 5. 为什么高分子熔体的表观粘度小于其真实粘度? 6. 不受外力作用时橡皮筋受热伸长;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受热收缩,试用高弹性热力学理论解释. 答:(1)不受外力作用,橡皮筋受热伸长是由于正常的热膨胀现象,本质是分子的热运动。 (2)恒定外力下,受热收缩。分子链被伸长后倾向于收缩卷曲,加热有利于分子运动,从而利于收缩。其弹性主要是由熵变引起的,Tds fdl =-中,f =定值,所以,0dl T ds f =-< 即收缩,而且随T 增加,收缩增加。 7、在橡胶下悬一砝码,保持外界不变,升温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解:橡胶在力(拉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主要是熵变化,即蜷曲的大分子链在力的作用下变得伸展,构象数减少。熵减少是不稳定的状态,当加热时,有利于单键的旋转,使之因构象数增加而卷曲,所以在保持外界不变时,升温会发生回缩现象。 9. 今有B-S-B 型、S-B-S 型及S-I-S 型、I-S-I 型四种嵌段共聚物, 其中哪些可作热塑性橡胶,为什么? (B 代表丁二烯,I 代表异戊二烯) 答:只有S-B-S 和S-I-S 两种嵌段共聚物可作热塑性橡胶,其余两种不行。因为S-B-S 和S-I-S 的软段在中间,软段的两端固定在玻璃态的聚苯乙烯中,相当于用化学键交联的橡胶,形成了对弹性有贡献的有效链——网链。而B-S-B 和I-S-I 软段在两端,硬段在中间。软段的一端固定在玻璃态的聚苯乙烯中,相当于橡胶链的一端被固定在交联点上,另一端是自由活动的端链,而不是一个交联网。由于端链对弹性没有贡献,所以,这样的嵌段共聚物不能作橡胶使用。 10. 按常识,温度越高,橡皮越软;而平衡高弹性的特点之一却是温度愈高,高弹平衡模量越131.8-?=?mol kJ E ηC T T g g 100+-3015.11)338433(6.51)338433(44.17log 433-=-+--=g T ηη004.123015.115log log =+=g T ηs Pa g T ?=∴1210ηRT E e /0ηηη?=8226.0)43331.81031.8exp()47331.81031.8exp(33)433()473(=????=ηηs Pa ?=?=∴1.48226.05)473(η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细胞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取材后应尽快送至病理科(或细胞病理学室,下同);病理科核验检材无误后,应尽快进行涂片和染色。 (四)病理科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二、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的基本要求 (一)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 (二)肿物细针穿刺物涂片 1. 应由掌握细针穿刺技术的注册医师或注册助理医师,按照细针穿刺技术操作常规,亲自对确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患者采取穿刺物。 2. 适应症:通常为: (1)浅表肿物:乳腺、甲状腺、涎腺、淋巴结、前列腺、皮下软组织和骨等。 (2)胸腔肿物:肺、胸膜和纵隔等。

流体流变特性概述

流体流变特性概述 流体在受到外部剪切力作用时发生变形(流动).接内部相应要产生对变形的抵抗,并以内摩擦的形式表现出来。所有流体在有相对运动时都要产生内摩擦力,这是流体的一种固有物理属性,称为流体的粘滞性或粘性。牛顿内摩擦定律或牛顿剪切定律对流体的粘性作了理论描述,即流体层之间单位面积的内摩擦力或剪切应力与速度梯度或剪切速率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τ=μ(dvx/dy)= μγ 上式又称为牛顿剪切应力公式,式中的比例系数μ就是代表流体粘滞性的物理量,反映了流体内摩擦力的大小,称为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或粘度。流体的粘度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液体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而气体的粘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物理意义上,牛顿剪切应力公式表明有一大类流体,它们的剪切应力与速度梯度呈线性关系。这类流体被称为牛顿流体。另一方面,如果上式的函数关系是非线性的,所描述的流体就被称为非牛顿流体。. 为了方便描述非牛顿型流体,人们提出了广义的牛顿剪切应力公式:τ=η(dvx/dy)= ηγ 系数η同样反映流体的内摩擦特性,常常称为广义的牛顿粘度。对牛顿型流体,η当然就是粘度,属于流体的特性参数。对非牛顿型流体,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η不再是常数,它不仅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受到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有关,即流体的流动情况要改变其内摩擦特性。人们提出了几个描述非牛顿型流体内摩擦特性的流变方程模型。如Ostwald—dewaele的幂律模型,Ellis模型,Carreau模型,Bingham模型等。其中幂律模型最为常用。幂律模型认为,非牛顿型流体的粘度函数是速度梯度或剪切速率绝对值的一个指数函数,其表达式为: 1. τ=K(dvx/dy)n= Kγn 或者 2. η=K(dvx/dy)n= Kγn-1 式中,K为稠度系数,N?S”/m ;为流体特性指数,无因次,表示与牛顿流体偏离的程度。 由2式可见: ① 当n=1时,η=K,即K 具有粘度的因次.此时流体为牛顿流体,可用以检查所得结果正 确与否; ② 当η<1时,为假塑性或剪切变稀流体; ③ 当η>l时,为膨胀塑性或剪切增稠流体; ④ 1式从使用观点看,仅有两参数,因此被广泛应用,工业上80%以上的非牛顿流体均可用此模型计算。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 案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分子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9、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或拉伸流动:质点速度仅沿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剪切流动:质点速度仅沿着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10、法向分量: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面垂直即称为应力的法向分量。

SPE翻译 深海钻井液的流变学特征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班级石油工程2006级 学生姓名张浩 学号2006540069 学生成绩 教务处制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钢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2万字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注明 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译文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译文要求”,对学生译文的准确性、翻译数量以及译文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深海钻井液的流变学特征 摘要 由于遇到复杂的水深条件,给深海和超深海海上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和更复杂的技术难题。特别是泥浆要在温度为2℃左右,压力可达400兆帕的环境下工作。当钻井液在井中流动的时候,将遇到的温度范围是0 ° C至150 ° C,且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必须保持钻井液整体的能。泥浆的流变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泥浆的配方。 这项工作主要是实验研究温度和压力变化对各种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实验室流变仪在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的低温下,研究各种油基泥浆的流变学特征,油基流变性能的测定和泥浆的相关属性。这是为了研究添加剂类型对油基性质的影响而制定的。这些实验显示了凝胶现象的出现,并且使用特定的实验装置确定了凝胶动力学模量。建立了油基泥浆流变的数学规律特点,并预测油基泥浆在温度和压力下流变性。通过比较模拟现场数据,研究温度和井底压力对泥浆流性变的影响 引言 随着深海钻探的快速发展,运营商和服务公司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难题。钻井深度加深,需设计方案解决钻井和固井液在特定的极限条件下重泥浆凝结问题。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在深海钻探中温度的具体范围和在这些深度处的压力下,泥浆性能的保持。特别是在温度为2℃左右,压力达400兆帕时的泥浆流变性能。当钻井液在井中流动的时候,要使钻井液在温度从0℃至150℃温度范围内性能保持稳定。泥浆的流变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经过多次的钻井液在高温流变性实验,钻井液冷却到温度非常低时的流变特性还没有被完全认知。当泥浆冷却到温度非常低时,粘度增加得非常高,甚至可能会出现泥浆凝胶,阻碍钻井作业。在钻井期间控制井下的压力,同时要求泥浆在每一个温度下保持良好的流变性。通过测量油基性质和研究泥浆配方。测量结果表明,油基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本文对低温流变学的技术发展进行陈述并对各种油基泥浆研究进行描述。根据固体含量对泥浆流变性影响,从简单的乳液计算,测量泥浆的流变学性。模拟现场条件,测试温度对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并预测井下压力。在本文章最后,提出凝胶现象的特点是:调整方法决定凝胶时间凝和凝胶强度。

病理学笔记大全

绪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