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案例

幼儿德育案例
幼儿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大家一起玩(小班)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诚诚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田田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田田,我们一起玩滚球吧!”田田小朋友同意了。可是当田田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诚诚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田田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这时老师对诚诚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诚诚小朋友说:“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老师说:“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过了几天,诚诚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诚诚借球玩,可是诚诚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诚诚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天天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诚诚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诚诚小朋友家隔壁有个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诚诚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诚诚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做为老师,对诚诚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为了让诚诚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

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德育案例:暖暖的被窝(中一班)

实录:

已是入冬时分的天气有点冷,故在午睡时我要求孩子们盖好自己的被子。我一一巡视了孩子们的盖被情况,生怕他们着凉了。当我走到婷婷身边时,才发现孩子的被子还没有换,孩子身上只盖了一条薄被子,依稀可见毯子下因受凉而弓缩着的身体。瞅着一旁睡在热乎乎的被窝中的同伴,婷婷哭了,因自己爸爸妈妈的疏忽而泣……

孩子没有厚被子盖,我自然想到其他没来园孩子的被子,于是加快了走向空床的步子……“老师,我把被子分一半给婷婷盖吧!”我转头见说话的是睡婷婷一旁的豪豪,突然想到上午她不小心把婷婷的手夹痛了而闹不愉快的情景。“这小子真够朋友的!”我被孩子的这一举动打动,心想:这岂不是培养孩子关爱情感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呀!想到这儿就冲着一旁的豪豪说:“怎么盖呢?”只见孩子横着摊开了自己的被子,把半条被子盖在了旁边小床的婷婷身上,另外半条则盖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时的婷婷停止了哭泣,在我的提醒下,徐婷婷向身边的豪豪说了:“谢谢!”孩子们在被子外露出了两个小脑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开心地笑了……

事后我对豪豪在夹痛别人手后又表现出对他人关怀的这一举动在全班孩子面前大大表扬了一番,使孩子们明白了关爱他人也能得到别人原谅和喜欢的粗浅道理。

思考:

现在的孩子都为独子,家中几代同堂,颇受关注,故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性,在关爱他人的情感一头比较薄弱。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也能很真实地体现这些不足,作为老师更应善于观察、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不足,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正如实录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抓住了这次教育契机,根据实际情况给了孩子一次关心他人的机会。如果当时我剥夺了孩子的这次机会,而是自己为徐婷找出被子盖上,那将失去这次教育机会,孩子对他人的关爱及涉及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被扼杀。从培养孩子对身边人的关爱到培养孩子对社会某些现象的关注,引申到保护小动物等情感问题,也是值得思考和培养的。

德育案例:一把小椅子的启示(中二班)

” 今天上午准备带幼儿出去户外活动时,发现教室中间有一把倒在地上的小椅子没人要,我连问了两遍,这把椅子是谁的?没有一个人理我,也没有一个人去把它扶起来放在旁边,于是我就随便叫了一名幼儿(王智超)去把它放好,没想到他回答我说:“这不是我的”。听了他的这一句话,我觉得我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缺少了对孩子一种关心集体、一种责任感的培养。

因为现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在家凡事都由大人一手操办,对孩子溺爱有加,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事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使得孩子在任务意识方面表现较差,再加上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知轻德的倾向。对一些智力以外的东西、现象不加理会。因此,孩子缺乏一定的集体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

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要培养他们从小有一种责任意识,必须的从自己身边开始可以通过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玩完玩具后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如果谁没有完成任务,就让他重新来做。这样,就使孩子感到玩具找不到,事情办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该承担由于未完成责任所带来的后果。还可以通过值日生活动来培育孩子的集体责任感。通过家庭教育的配合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家长在家中设法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分发碗筷、擦自己

的桌椅、洗自己的手帕、叠被子等,使孩子意识到他是家庭成员之一,在家中也有一份应尽的责任。榜样的作用也是无穷的。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为此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理发店”“商店”“娃娃餐厅”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也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最后我们还要坚持与家长的合作,避免孤军作战,因为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行动。

德育案例:马路上的困难(中三班)

随着主题活动《在马路边》的开展,我们将教室里的一些区域改为停车场和马路。小朋友把自己家里的玩具汽车带来放在停车场,在区域活动时挑选自己喜欢的车子在“马路”上开。今天区域活动时,有许多孩子来到“马路”上开车子。有的孩子双腿跪在马路上开汽车,有的开着电动车子“横冲直撞”,有的孩子故意与同伴的车子相撞,有的孩子与同伴围在一起在“马路”上玩汽车……

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在“马路上”开,他们非常兴奋,而且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孩子们能很快投入到活动中。但是孩子们不了解交通规则,在“马路上”出现了许多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如:撞车、堵车等“危险”的事情常常发生。如果孩子们不了解交通规则,该区域的展开也会困难重重。

在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们:“今天,你们在‘马路’上开汽车碰到

过困难吗?有什么麻烦的事情需要我们帮你解决?”江玉琦说:“郑跃的汽车总是撞到我的汽车。”陈正康插了一句话:“这样会死人的。”我马上回应他:“对呀,怎样在让汽车开在‘马路’上又安全又快。”刘欣宇说:“开汽车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和别的汽车撞在一起。”江玉琦说“我的汽车开不快。”“汽车怎么会开不快?”……我接着说:“因为有的小朋友是蹲在马路上开汽车,所以汽车开不快。”在谈话结束后,我让孩子们观看了在马路上行驶着的汽车的录象,让他们看看这些车子是怎样开的?在观察后,孩子们知道马路上的汽车开得时候有距离的,不是离得很近,而且车道上没有行人,所以汽车开得很快很安全。

分析:

对于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让它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它。幼儿对汽车玩具大多有着天然自发的兴趣,对马路上的汽车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经验。我让幼儿在玩车的过程中获得交通的基本规则,同时我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注视幼儿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提示幼儿解决的办法,激起继续探究的兴趣。

德育案例:我爱小动物(大一班)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了《动物大世界》这样一个主题环境。我积极引导孩子们欣赏小动物的图片,并用拟人化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图片上小动物们所表达的情感。如:小猴子伸出手对妈妈说:“抱抱我!”小企鹅抬头看看爸爸和妈妈,高兴地说:“真幸福啊!”以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愿望。果然,时周悦第一个说:“老师,我还和小熊、小羊照过相呢。”我马上接过话儿:“真的?明天拿来让我们看看,好吗?”“行,明天我一定拿来让大家看。”晚上,我和她妈妈讲了这件事,得到了她的支持。第二天,时周悦举着许多和小动物一起照的相片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都争着看,还不停地问这问那:时周悦,你这是在哪儿照的呀?你去哪儿玩了?你喂小羊的时候它咬你的手了吗?……秋游”“我要去海底世界和大鲨鱼照张相。”“我也去。”……结果,班里大部分小朋

友带来和小动物一起照的相片,并告诉大家讲述着亲身经历,讲述着为了照这些照片而发生的趣事。在孩子们的参与下,这个环境的内容每天都在变化着,它成为全班孩子最关注的地方。它引导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结交动物朋友的过程中,丰富着认识,感悟着生活。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孩子们的成功与欢乐,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分享他人的快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孩子们学会了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评析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应具有观赏功能,也应具有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功能。老师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画片和拟人化的情节,丰富了环境。然后,请幼儿将自己与小动物的合影带来与大家分享。用幼儿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做背景,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照片所记录的真实情景成为幼儿讲述的支持,使他们有话可说,也使“动物”这一话题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感受,讲述事情经过的中介,使教育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不断延续,不断深化

案例过程:

一、翔翔的奶奶来接他了,本来翔翔是很开心的在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问奶奶:“带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说:“呀,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带。”翔翔的脸立马多云转阴,奶奶呢,则对着孙子点头哈腰……

分析: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了,孩子没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会体谅父母,只会埋怨。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爱父母的孩子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又会去爱别人吗!适当的对孩子说“不”,其实是对孩子的爱。

二、今天是笑笑妈妈来接她的,妈妈今天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笑笑说放学了要去超市,妈妈说:“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没想着妈妈的身体,而是想着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结果,妈妈还是答应了。

分析: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如: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想给爸爸挂衣服,放东西,可是爸爸说:“算啦算啦,你还小,自己去玩吧!”孩子处于萌芽状态对别人爱的意识被爸爸的一句不用挡了回去。因此孩子变的爱不爱别人无所谓,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可怜一点,多给孩子一次对他人施舍爱的机会。

反思:

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对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其感受行为的积极结果。有一些孩子很有爱心,对人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别人,有好玩的先让给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了总能主动地去关心......,可是每一次的友善和关心,得到的却是消极的结果,如:自己总也玩不上喜欢的玩具等。时间久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有一种“好心没好报”或“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再愿意这样做了。这时,需要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友善、关爱等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父母、老师、同伴都很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的行为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得以保持。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

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让孩子学会爱,比学会更多技巧更重要。

儿童智商测试题

以下是一例国内较权威的IQ测试题,请在30分钟内完成(30题),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或你家小孩的IQ 值是多少了。可惜,有些问题年纪小的小孩恐怕答不了。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蛇

B、大树

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3/5

B、3/7

C、3/9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

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

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

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

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

6、2 8 14 20 ()

请写出“ ()”处的数字。

7、下列四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生活水里鱼在

A 、是B、否

8、下列六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球棒的用来是棒球打

A、是

B、否

9、动物学家与社会学家相对应,正如动物与()相对

A、人类

B、问题

C、社会

D、社会学

10、如果所有的妇女都有大衣,那么漂亮的妇女会有

A、更多的大衣

B、时髦的大衣

C、大衣

D、昂贵的大衣

11、1 3 2 6 5 7 (),请写出“ ()”处的数字12、南之于西北,正如西之于: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13、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A、铁锅

B、小勺

C、米饭

D、碟子

14、9 7 8 6 7 5 (),请写出“ ()”处的数字

15、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A、写字台

B、沙发

C、电视

D、桌布

16、961 (25)432 932 ()731 ,请写出()内的数字

17、选项ABCD中,哪一个应该填在“XOOOOXXOOOXXX”后面

A、XOO

B、OO

C、OOX

D、OXX

18、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苗助长

A、揠

B、堰

C、偃

19、填上空缺的词:

金黄的头发(黄山)刀山火海

赞美人生()卫国战争

20、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地板

B、壁橱

C、窗户

D、窗帘

21、1 8 27 (),请写出()内的数字。

22、填上空缺的词:

罄竹难书(书法)无法无天

作*犯科()教学相长

23、在括号内填上一个字,使其与括号前的字组成一个词,同时又与括号后的字也能组成一个词:

款()样

24、填入空缺的数字:

16(96)12 10()7.5

25、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A、斑马

B、军马

C、赛马

D、骏马

E、驸马

26、在括号上填上一个字,使其与括号前的字组成一个词,同时又与括号后的字也

能组成一个词:祭()定

27、在括号内填上一个字,使之既有前一个词的意思,又可以与后一个词组成词

组:头部()震荡

28、填入空缺的数字65 37 17 ()

29、填入空缺的数字41(28)27 83()65

30、填上空缺的字母CFI DHL EJ()

答案:

1、B

2、C

3、E

4、B

5、C

6、26

7、A

8、B

9、A 10、C

11、9 12、B 13、C 14、6 15、D

16、38 17、B 18、A 19、美国20、D

21、58 22、科学23、式24、60 25、E

26、奠27、脑28、5 29、36 30、O

计算方法:每题答对得5分,答错不得分。共30题,总分150分。

区别两种物休

令儿童说出一只鸟与一条狗、一块石头与一只鸡蛋、一双拖鞋与一双皮鞋等的差别。说对两组通过。

倒数20—1

问:“你能倒着数吗?1、2、3要倒着数成3、2、1,现在你从20开始倒着数,一直数到1,要20、19、18这样数,你数吧!”

数对或漏掉一个数算通。

解说图画

可出示一张有一定意义的图画,令儿童说出图里画的是什么。

说出图画中的物体名称及动作,或说出图画中的意思均算通过。

在迷津(迷宫)图上找出正确的通道(注:书店里的各种幼儿智力游戏书上可以找到这类简单的迷津图。)

可出示两张简单的不同迷津图,两张迷津图各画有一个儿童和一间屋子。第一张迷津图上从儿童到屋子标有黑线,告诉儿童:“这个小孩要走回家去必须走这一条路(指黑线),要是走别的路(指一迷路),就会碰到墙上,过不去。”然后指着第二张迷津图说:“现在这个儿童也要回家去应当怎样走呢?你指给我看,要小心指,不要碰到墙。”

1分钟内找到

通过。

指出谬误

说一句有明显谬误的句子,令儿童指出谬误处,并问理由。共三句,每句至少半分钟。如“从昨天早晨下雨,到今天已经下了3天”,“她穿着白衬衣,蓝裙子,白袜,白球鞋,浑身上下一片白”,“从自己屋里到街上也要上楼梯”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