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生物的变异

第5节  生物的变异
第5节  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像我们在第一节中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这些都源于生物的变异。接下来大家请看关于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播放有关的图片资料。如:棉花的短果枝与长果枝;水稻的短秆与长秆;果蝇的白眼与红眼、残翅与全翅;家鸽羽毛的灰红色与白色;人的色盲、糖尿病、白化病等;植物中的白化苗等等。)

教师:看完之后,请大家回想并叙述你所看到的因生物变异而呈现相对性状的例子。(注:学生每回答一种,教师重新打开其图片以巩固和验证其准确性。)

学生1:棉花的果枝一般为短果枝,由于变异而出现长果枝,增加了棉桃的数量,是一种有利变异,与短果枝便形成了一对相对性状。

学生2:水稻的短秆属于变异的结果。长秆易倒;短秆抗倒伏,形成一对相对性状。

学生3:果蝇的红眼、全翅属正常;而白眼、残翅是变异的结果,分别形成相对性状。

……

(注:教师应从这些学生良好的记忆与语言表达组织上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除了刚才大家看到的一些相对性状之外,你还知道多少有关生物变异的例子呢?

学生:……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教师:由此可见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普遍存在?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探究活动来找到答案。

(活动安排与要求)

1.分组,每四人为一组,要求各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如:领分人员,测量人员,记录人员和校正监督员等。

2.规定测量工具(统一为三角板或直尺及圆规)。

3.规定测量数字上的取舍;如:单位统一规定为毫米。规定测量样品数量不少于30粒。

4.限定时间。适当控制实验时间,留足讨论的时间。

5.要求绘制曲线图。汇报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及各自的平均值。

(活动开始,约5~7分钟结束。)

(注:活动结束后,请每组汇报本组统计的结果,教师记录。)

学生:我们组测得大花生品种长度为9毫米的有X粒,10毫米的有X粒,11毫米的有X粒。30粒平均长度为X毫米。小花生品种长度为7毫米的有X粒,8毫米的有X粒,9

毫米的有X粒,10毫米的有X粒。30粒平均长度为X毫米。

(注:教师记录其不同品种的平均长度。)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以下讨论题。讨论后并回答。

投影片:

1.请问从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全班同学统计的不同品种果实长度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小花生种在肥沃土中,大花生种在贫瘠土中,结果将怎样?你的依据是什么?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完后回答。)

(注:可多请几个同学回答、讨论,最后教师应给予总结。)

学生:通过比较可知,大小花生长度上的平均差异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

教师:以花生为例,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学生: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学生1: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若不考虑环境影响的话,其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相近。

学生2:不一定,我认为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 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是AA或Aa,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

(注:教师对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公正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第四小题出现的两种回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分析,最终全面分析其可能性。若有可能,可以播放关于本小题的实验录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对于第四小题,我们可将两位同学的作答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也受环境的影响。

三、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生物相对性状的差异是生物变异的结果,即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在我国历史上,利用生物的变异选择优良品种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优良品种中,有许多都源自我国,如水稻、谷子、大豆、家猪等。现代育种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和他的超级杂交水稻更是享誉世界。接下来看一下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家试着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注: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让同学们讨论、分析。)

运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新品种

教师:看了图片之后,试着分析高产量奶牛是如何培育出来的?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学生:先从产奶量不同的三头奶牛中挑出产奶较多的两头奶牛,然后经过许多代的繁殖、培育出高产奶牛的品种。

学生:奶牛产奶量的多与少可看做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控制,在繁殖过程中基因会出现变异,可能会培育出产奶量更多的奶牛,这样我们可以将它们挑选出来。

学生: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总是挑选产奶量高的品种,这样就将产奶高的基因保留了下来,这样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变异出产奶量更高的奶牛。……

(注:教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所做回答均给予客观的、合理性、鼓励性的评价。并作以总结,同时板书:运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新品种。)

教师:运用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在培育家禽、家畜方面应用最广。除了奶牛之外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鸡、鸭、鹅、鸽子、猪、狗、猫、羊、马、驴、骡等。

教师: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这种方法需要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在现代育种方面应用很少。为了缩短育种时间,而又能获得优良的品种,需要较先进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

(播放多媒体课件——杂交育种)

教师:看了图片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

学生:我认为杂交育种与人工选择培育新种一样,都是在繁殖的后代中挑选出优良品种也就是保留优良基因。

学生:我认为它不同于前种,因为杂交的两种小麦所表现的性状一种是高产倒伏,另一种是低产抗倒伏,不是完全的高产抗倒伏小麦。当两者杂交之后,才形成新的品种即高产抗倒伏品种。

学生:高产倒伏小麦中既含有控制高产的基因,又有控制倒伏的基因;同样低产抗倒伏的小麦中也含有低产与抗倒伏的基因。当他们两者杂交后,可能会产生高产而抗倒伏的基因型,也就是高产抗倒伏的新品种。

(注:学生在回答上较前次会有很大提高,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原理。教师应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给予总结。)

教师:通过杂交培育新品种,至少需要三代才能培育出新品种。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在更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才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除了杂交育种之外,还有更简便易行的方法吗?有,接下来大家请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太空处理培育新品种)

教师:观看图片之后,请分析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原理。

学生:把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卫星时,远离地球,受到的地心引力就小,就会导致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当回到地球之后,播下,就可能会产生太空椒。

学生:由于太空辐射非常厉害,可能种子在太空“旅行”时,受到辐射影响到它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返回后,会产生太空椒。

学生:可能在火箭上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以及太空中极低温的影响,导致种子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才会培育出太空椒。

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回答给以赞赏性的评价从而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同时,教师给予结论,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强烈辐射,重力消失,极高或极低温度),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教师:第三种育种方法是以高科技产物的出现为前提的,它可以大大缩短培育新品种的时间,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除了甜椒之外,还可以搭载其他植物的种子或小动物。你可以猜想,在太空旅游几天回来的小鼠将有什么样的表现?

学生:要比原鼠的体积增大一倍。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五、课后提升

1.花生有大花生和小花生两个品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决定花生大小品种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肥沃程度

B.大花生中最小的种子也比小花生中最大的种子大

C.大花生果实的平均长度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长度

D.大花生品种更适应环境

2.科学家将高粱种子放在神舟十号飞船中,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后,经试种,高粱的总产量和营养含量都有较大改变,其原因是(B)

A.改变了高粱种子的营养成分

B.使高粱里的一些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直接改变了高粱的某些性状

D.淘汰了高粱的某些不良性状

3.人类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出了大量的动植物新品种。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C)

A.精心饲养和栽培

B.基因的传递和消失

C.杂交和选择

D.染色体减半和受精

4.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

A.这一实例体现了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

B.该杂交育种过程是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实现的

C.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D.小麦新品种产生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7.2.5生物的变异10-人教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探究结果的讨论,掌握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利用课件图片,创设情景:某同学一家三口的照片 问题: 1.找出儿子与父母相同与差别之处。 2.儿子很像父母但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什么? 二、【民主探究】 任务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的变异现象。 2.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引起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4.遗传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任务二:通过完成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总结变异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 两种花生、尺、笔、坐标纸(或白纸) (2)提示 1、随机抽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不少于30粒 2、测量果实的长轴长短,以毫米记,四舍五入 3、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4、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测量结果也可以用直方图表示)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新版)济南版

《生物的变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能够分析生物变异发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体会到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 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探究、资料搜集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金鱼和金鲫鱼的图片 金鱼美丽的风姿常常让我们驻足流连,但其实他们都是有野生类型的金鲫鱼人工培育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金鱼和金鲫鱼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可能说出: 金鱼和金鲫鱼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物的变异》,具体了解有关变异的知识吧!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变异的概念 1.玩一玩,找差异 课件展示: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变异的图片 思考: (1)从以上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现象? 学生观察图片并作出描述,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物世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 (2)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兔子一家、不同品种的玉米、金鱼等。 2.小发现:我是唯一 (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按指导要求做好人数记录。 (2)分析结果: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 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3)在活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就是独特、唯一的个体,其他的生物也是一样独一无二,我们要更加珍爱生命。 3.变异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变异所处可见。那么什么叫做变异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概念。 学生积极展示总结: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二)变异的类型 (过渡)生物的变异和遗传一样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引起这些变异的因素是什么呢?变异又有哪些类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东方市感城中学庄景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基因的奥秘”之后关于基因变异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比较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让学生去动脑筋,教师尽量不去直接讲述知识,而是多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己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本节课上,学生应该知道变异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能判断何种变异可遗传给下一代,何种遗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对于遗传和育种有最基础的了解。 二、设计思想: 变异的内容虽然从微观上不易观察,但在初中阶段也不要求学生了解这其中深层次的奥秘。因此,从大量变异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变异的普遍性,让学生对于遗传育种感兴趣,能够知道如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就够了。 三、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生物变异的典型实例,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引起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收集和交流有关我国遗传育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引起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学习生物的变异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媒体准备: 生物变异的投影片及相关图片 七、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变异: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引起变异的原因:环境的影响——不可遗传 遗传物质变化——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可遗传变异3.遗传与育种 (1).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基因的变异 (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的重组 (3).太空椒:环境影响使基因产生变异

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课 时 计 划 第(6)周 第(5)节 4 月8日 学 科 生物 八年 一 班 教 者 刘丽 课 题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 重点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难点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 教法 探究学习法 观察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 1.概念 2.特点 3.引起变中国有句谚语“一母生九子,十个样”,你从 这句话中能悟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生 物变异的知识。(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展示幻灯片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图片 中的突出特征和差别;用安康羊的例子说明 变异的概念。 结论: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 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 异。(板书)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变异现象 吗? 展示幻灯片,变异现象无处不在。例如五颜 六色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穗; 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大花生和小花 生的果实种子大小不同。 结论:变异的特点,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 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展示幻灯片并提问,幻灯片中所讲的两个实 例中的变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结论: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遗传物质决定; (2)外界环境影响;(板书) 展示幻灯片实例,缺钾导致西红柿生长不好, 这是环境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一个例子。 提问: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吗? 结论: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人的辨 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思考 回答 观察、归纳 思考 观察、 阅读 讨论 回答问题 产生疑惑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锻炼学生通 过观察图 片,然后总 结出概念. 能熟练进行 资料分析, 提高观察能 力、逻辑思 维能力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的 1、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识记) 2、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知道) 3、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a:知道)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学用具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 教学方法 教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性状为什么能够遗传以及性状遗传时遵循的规律。我们知道生物的

性状是由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性状的表现除了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当性状由亲代传递到子代时,不会一成不变,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是因为生物体不仅具有遗传还具有变异。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表现有差异的现象。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生物的变异又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类型生物的变异有这样两种类型,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1、不遗传的变异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由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引起的(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二)基因突变 那么,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导致生物变异呢?下面我们以正常的红细胞基因突变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为例来看一下。1、基因突变的概念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正常红细胞是圆饼形状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011.3.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师:导入:[出示幻灯片:有显著遗传特征的自己一家子的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四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有亲戚关系。一家人吧?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呢? 生:因为长得像。男孩和爸爸像。女孩和妈妈像。 师:对了,这就是我的一家人,向大家介绍一下:爸爸、妈妈和弟弟。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为….. 生:遗传。

师:我和妈妈是一模一样吗?我和弟弟呢? 师:这种不同我们在生物学上称为…… 生:变异。 师:[幻灯: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遗传和变异。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遗传现象和遗传物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继续回顾,遗传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子代的?父方和母方各占多少? 生:生殖细胞。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师: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我们先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呢? 生:遗传物质。 师:那我们就先来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是否产生了差异?产生了什么样的差异?[幻灯:探究题目] 生物的变异和其他生物问题一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有许多干扰。在科学研究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事物的基本规律。这就是给所研究的问题创设一个理想环境,排除无关条件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创设理想条件。今天这个实验中,我们就得创设一个理想条件之后,才能够进行研究。下面我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幻灯:实验原理,过程。见后面《遗传物质模拟实验》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进行实验,小组讨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实验数据,各组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亲代的遗传物质越往后传,后面子代所得到得越少。 生:每一代的配偶传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数量都是20。 生:我觉得配偶的遗传物质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它也应该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师:很好,你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之所以配偶颜色一样,是我们设的理想条件之一。其实,它也应该是多种遗传物质组成。 生:越到后来,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的差异越大。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练习题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异中,能够遗传的是() A.夏天因晒太阳变黑的肤色B.小麦因多施肥获得的高产 C.同母所生小猪不同的毛色D.通过美容手术获得的双眼皮 2.在石家庄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kg左右,若引种回石家庄,大多叶球又只有3.5kg.从上述甘蓝引种过程可以推测()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D.甘蓝的形态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 3.一种果蝇的变异个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此变异个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这种变异是单纯由环境引起的 C.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变异个体都是有害的 4.下列选项中,不会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是() A.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 B.用化学药剂处理西红柿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C.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生长健壮 D.选择产奶量不同的奶牛繁育高产奶牛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利用下列哪项技术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A.转基因B.组织培养 C.杂交育种 D.克隆 6.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一实例体现了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 B.该杂交育种过程是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实现的 C.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D.小麦新品种产生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7.关于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变异在生物界中是一种个别现象 C.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的变异主要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D.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用来育种 8.把同一品种的水仙花引种到别处栽培,由花多味香变成花少味淡;但再引种回漳州后,又是花多味香.此过程说明了水仙花的这些性状() A.会遗传但不会变异 B.不会遗传也不会变异 C.是由基因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D.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初中生物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哪一种肤色不能遗传给后代() A.黑种人的肤色 B.白种人的肤色 C.混血人的肤色 D.晒黑的肤色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区别。 【解答】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黑种人的肤色、白种人的肤色、混血人的肤色这些都可以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晒黑的皮肤是长期在阳光下作业造成的,是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 2.【答题】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相同则性状一定相同 C.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D.使用射线处理种子再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其原因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A错误;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B

错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如隐性的致病基因,C错误;通过高能量、大剂量的γ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再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D正确。 3.【答题】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B.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D.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 【解答】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B正确;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C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D错误。 4.【答题】下列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黑头发染成金黄色 B.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C.太空番茄 D.暗处培养的韭菜呈黄色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2、知道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3、了解人类如何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重难点: 重点: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难点:利用遗传变异原理的应用技术 三、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千差万别和同种生物的种种差异都源于生物的,而且也正是,才使得自然界多姿多彩。(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存在的,变异首先取决于的不同,其次与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叫做;单纯由引起,若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叫做。 变异能否遗传,关键是。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技术

选择繁育高产奶牛: 杂交小麦: 培育太空椒: 2、探究学习 ①探究的问题: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②材料:两个品种的花生、纸、笔、尺③采用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种不同花生的特点,测量两种不同花生果实的数据得出结论④随机取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不少于30粒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探究结果: 3、合作学习 (1)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小,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大,这种差异是什么引起的? (2)如果把结出的这两种果实再种到相同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又会怎么呢? 四、课堂小练 1、下列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

A、一对夫妇中,丈夫对红绿色不能识别 B、某人常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C、一对夫妇正常,但小孩长到几岁后被诊断有先天愚型 、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女儿是单眼皮D. 2、下列不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A、玉米果穗的颜色上的差异 B、安康羊的后代比其父母矮许多 C、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头部 D、未成熟的小苹果与成熟的大苹果 3、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 4、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A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C 、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D 5、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由引起的()、个体生长很快A 、个体发育很好B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6、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学案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导学案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知道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了解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了解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预习过程】 1、温故: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天生会打洞”,说明生物都具有的基本特征,老鼠的孩子与其父母的形态、生理特征及行为方式我们统称为,老鼠的后代之所以与其亲代有诸多相似之处,是因为他得到了亲代的;谚语又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具有 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通过既能使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代代相传,又能向前发展进化。 2、知新:预习课本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些变异仅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叫的变异。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越多越好。 (2)有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叫的变异。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越多越好。 (3)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还是不利呢?说明理由并举出一些例子,越多越好。 (4)你能够说出遗传和变异在实践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吗?与同桌讨论,课堂上小组积极展示的时候大显身手! 【我的疑惑】 请将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课本上标记或记录在下面。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探究点一:变异的类型 1.根据你的观察和理解,请总结出变异的概念。 以及存在差异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包括和。引起变异的原因分别是和。(出示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dd2431211.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 =1&sc=0&lm=-1&fr=ala2&pn=1&rn=1&di=102688509800&ln=1999&word=%BE%D5%B B%A8%B1%E4%D2%EC%CD%BC%C6%AC#pn1&-1&di102688509800&objURLhttp%3A%2F%2 https://www.360docs.net/doc/dd2431211.html,%2Fupload%2Fcz2010%2Fimages%2F1008%2F04%2F22045412 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zda8a_z%26e3Bqspjwvij6_z%26e3Bv 54AzdH3Ff7k4tfft5gAzdH3Ffijg2o7AzdH3Fman0ca9&W799&H600&T9670&S274&TPj pg https://www.360docs.net/doc/dd2431211.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 =1&sc=0&lm=-1&fr=ala2&pn=0&rn=1&di=125379302850&ln=1967&word=%D3%F1%C 3%D7%B1%E4%D2%EC%CD%BC%C6%AC https://www.360docs.net/doc/dd2431211.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 =1&sc=0&lm=-1&fr=ala2&pn=0&rn=1&di=169853080050&ln=1995&word=%BB%A8%C 9%FA%CD%BC%C6%AC#pn35&-1&di287277550&objURLhttp%3A%2F%2Fpic16.nipic.c om%2F20110930%2F7765701_164040389000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 zdH3Fooo_z%26e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ccAzdH3Fc80dnd 9hv89uudu8_z%26e3Bip4s&W1024&H768&T7649&S256&TPjpg 3.结合课本87-88页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填写“A”,不遗传的变异填写“B”,并说明理由。 (1)体态优美、颜色艳丽的金鱼是人工选择鲫鱼的变异逐渐形成的,属于;(2)“一家子”狗的毛色各不相同,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导致的,属于;(3)无子西瓜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引起的,属于; (4)番茄幼苗的长势不同是由于土壤条件不同造成的,属于属于。 第 2 页共5 页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与反思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教案 张湾二中刘宝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花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实例、分析原因、弄清本质→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增长见识四个方面来展开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这节课有直观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了,洛阳牡丹以其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而闻名天下,已知洛阳牡丹有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同样是牡丹,同学们知道其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原因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生物的变异”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们熟悉的花卉入手,进而过渡到生物学知识,引起学生们的好奇,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兴趣,符合心理学上的认知规律。 2.观察材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

初中生物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5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类型 (3)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⑷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类型 教学难点 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方法阐释 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导、疑、思”问题导学法实施教学,即选择恰当的问题导入教学,学生通过设疑、思考、分析教材或材料后,然后讨论并达成一致结论。“导、疑、思”问题导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 生:圣诞节 师:祝同学们圣诞节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电影明星吗? 生:喜欢 师:那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是谁?(指着大屏幕) 生:成龙 师:这个孩子呢?

生:房祖名 师:房祖名长的像成龙吗?这在生物学上叫什么现象? 生:像,遗传 师:房祖名和成龙长得一模一样吗?这种现象又叫什么呢? 生:不一样,变异 师: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的产生。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问题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一)变异的概念 师:那么什么是变异呢?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主题——变异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变异现象,那么你能举出几个身边的变异的例子吗?比如:双胞胎不尽相同、小猫与母猫的毛色不同、子女与父母身高眼皮等不一样等等,试试看学生争相展示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四幅图片,注意观察相似性和不同点,你能否整合出变异的概念? 多媒体出示四幅图片:一对绿鹦鹉的四个子女 同一棵树上的五片叶子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变异存在于一家三代之中 师:看完这四幅图片以后,你再思考一下,你与你的父母之间有哪些性状的变异?(多媒体出示问题) 生:我个子高而我的父母身高一般等等 师:那么同学们什么叫做变异呢?那个小组来总结一下? 生:在生物学上,我们把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 多媒体同时展示变异的概念。 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是生物世界绚丽多姿的根本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说出变异的原因。 2.学生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的正确处理及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探究活动材料(苹果,西红柿,大、小花生,直尺或者三角板、圆规、橡皮擦等学习用具),并且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市场农作物新品种和搜集有关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资料。带生物变异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金鲫鱼相同与差别之处。 利用图片导入课题,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而且这样的引言亲切、自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2.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制订探究计划。 (1)怎样区分大小不同的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 (2)测量花生果实的哪个部位? (3)怎样选择30粒花生? (4)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直尺直接测量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提示:用直尺和圆规;或者注射器) 图为用直尺和圆规测量。 图为去了上半部的注射器测量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及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 爸妈妈眼睛的性状都是双眼皮, 而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双眼 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这说明 了什么? 思考: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 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 叫遗传。另一个孩子的性状 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

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 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 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导学生阅读 课本P43内容,仔细观察图7-18 和图7-19各种变异现象,展示变 异现象的视频及图片,使学生认识 到变异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4-P45探究 一种变异现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 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对学生 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 果进行小结。讨论以下问题: 1.根据两个品种花生种子在不同 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 2.把大花生种子种在贫瘠土壤里, 或者小花生种子种在肥沃土壤里, 结出的种子会怎样?你做出推测 的依据是什么? 3.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 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 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小结: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 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分 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自主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 图片,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 遍性。 阅读课本,设计探究活动, 完成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得 出结论,思考回答老师问 题。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6-P47应用 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内容,播放遗 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相关视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 件,了解依据遗传变异原理 培育出的新品种。对课本中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 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重点: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难点: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 2、阅读全文,根据学习目标勾画知识点,再完成下列各题(要求:根据从课本 中学习到的内容完成各题,先独立完成,组内相互检查,再质疑,其他小组回答)10分钟 (1)、不同种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 (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其次与有关系。 (3)、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 (4)、生物的变异是指。 各种相对性状是通过产生的。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6分钟) 同学们试着填写46--47页的三个图的内容。 3、知识梳理。 4、学生识记自主学习1、2、3、4题。 二、合作探究:(要求: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展示、质疑)10分钟 1、“南橘北枳”是指的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这样的甜菜含糖量高。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你认为你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当堂检测 1、同一品种的菊花,有粉红色的花,有白色的花,有黄色的花非常漂亮,这是生物的()A、遗传 B、变异 C、进化 D、适应 2、玉米的品种很多,有黄色的,有黑色的,有花色的,有白色的,性状差异较大。这里的性状是指() A、玉米粒的大小 B、玉米粒的形状 C、玉米粒的颜色 D、玉米粒的重量 3、能遗传的变异是下列哪项引起() A、个体生长很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很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4、大花生品种和小花生品种的差异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引起?() A、遗传物质 B、光照权威 C、水分 D、土壤 5、兄弟二人,弟弟在学校念书,皮肤较白,哥哥在外打工,整天暴露在太阳光底下,皮肤很黑。这种性状的改变属于()的变异。 A、可遗传 B、不可遗传 C、既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 D、不知道 6、有两个品种的水稻,一种高产不抗虫害,一种低产不抗虫害,为了得到高产抗中害的品种,可采取的方法是(多项选择)() A、杂交 B、辐射 C、用卫星带太空 D、转基因 7、太空椒个大,普通椒个小,性状态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 A、由于是环境造成的,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B、由于是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是可以遗传的 C、由于是环境造成,所以是可以遗传的 D、由于是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是不可遗传的 8、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孟德尔 B、钱学森 C、达尔文 D、袁隆平 9、下列属于遗传和变异原理应用的例子是(多项选择)() A、高产奶牛 B、高产抗倒伏小麦 C、太空椒 D、克隆羊 10、生物之所以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和变异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自然选择的特性 11、水稻的不抗倒伏和抗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A和、隐性a基因控制,现有两株杂合体杂交,产生一株抗全倒伏的品种,它可能的基因是() A、AA B、Aa C、aa D、A 12、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生物表现出() A、显性性状 B、中间性状 C、隐性基因 D、无规律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三部分内容:①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变异现象,说明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②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③通过实例介绍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且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了解得不多,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等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大小品种的花生、测量用具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doc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意识到应该科学地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变异的实例,探究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原因。一、 导入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二、新授生物的变异导致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之间也存在 各种各样的差异观察p40图ⅶ-18~21说说你所知道或了解的变 异的事例。变异事例:1.如牛的后代中有白化病的个体。2.紫茉莉中有黄色品种等,但个别枝头上花色不同。3.玉米的糯与不糯。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㈠提出问题本组提出的 问题:㈡作出假设:本组作出的假设是:㈢制定计划并实施注意点:①随机取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②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果实长轴并以四舍五入的方式记录,毫米为单位。① 测量结果绘制成曲线图。㈣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① 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② 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③ 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是怎么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④ 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在的吗?为什么?综

述遗传和变异生物的遗传特征,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征,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形成新品种。三、练习 p45练习1.2.四、小结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五、作业完成课课练相应练习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应用。教学重、难点: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方法及应用。 一、复习举例说说可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原因。举例说说生物的性状即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主要为遗传物质决定。不遗传变异主要是环境的影响。如:花生的大小,主要是遗传物质控制,同时肥力、土壤等又影响着花生大小。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新品种我国饲养家禽和家畜有悠久的历史,这与长期的驯化和选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想一想:野猪和家猪、原鸡和家鸡等之间有什么差异?现在的家禽、家畜是否与其祖先完全不一样?提示:外形、行为特征等方面。㈠高产奶牛的选育高产奶牛的选育过程,想一想该过程让你去处理的话会是怎样的?原理: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通过人工选择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㈡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为什么会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