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复习资料

寄生虫复习资料
寄生虫复习资料

概念

寄生虫类型:

1、依寄生部位分:内寄生虫指寄生于宿主内部组织器官中的寄生虫。

外寄生虫指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虫。

2、依在宿主体内外停留时间分:

暂时性寄生虫:只在宿主体表做短暂寄生的寄生虫。如蚊子

永久性寄生虫:指终生不离开宿主的寄生虫。

定期性寄生虫:指一生中只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寄生于宿主的寄生虫。

3、依宿主范围分:

专性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宿主的寄生虫。

多宿主寄生虫:如日本分体寄生虫

4、依寄生程度分:

固需寄生虫:指必须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指既可以过寄生生活,又可以过自由生活的寄生虫。

宿主类型:

1、终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第二中间宿主(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在幼虫前期的一

个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第一中间宿主,幼虫后期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第二中间宿主。

4、保虫宿主:在多宿主寄生虫的宿主中,感染不普遍,感染虫数较少的宿主,防治上处于次要

地位的宿主称为保虫宿主。是一个相对概念。

5、贮藏宿主: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在侵入一个非适宜宿主体内后,不进行发育,也不繁殖,但

仍保持对正常宿主的感染能力,这种非适宜宿主就称为贮藏宿主。如比翼线虫

6、通过宿主:有的寄生虫在感染阶段侵入非专性宿主体内进行一段时间的发育后,因环境不适

而死亡,该非专性宿主就称为通过宿主。

7、带虫者:指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没有临床症状的宿主。

8、媒介: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通常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

物。

功能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抗原。

非功能性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抗原。

带虫免疫: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虫体被清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自愈现象:动物收到寄生虫感染后,当再次受到同种寄生虫的第二次感染时,有时出现原有寄生虫甚至不同种寄生虫连同新感染的寄生虫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自愈现象。

寄生虫免疫逃避:寄生虫能在具有特异性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甚至可以繁殖,不为宿主所消灭,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成熟前驱虫:

潜在期:寄生虫感染性幼虫进入宿主到排出虫卵的这段时间。(确定成熟前驱虫的时间)

简述与论述

1、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答:(1)经口感染:通过尿、粪便等分泌物。

(2)经皮肤感染:主动钻入宿主皮肤:钩虫、类圆线虫、日本血吸虫等感染性幼虫可直接钻入皮肤而侵入动物体内。

(3)经节肢动物传播感染如丝虫、疟疾

(4)经接触感染:一是经皮肤接触,二是经黏膜接触

(5)经胎盘感染:弓形虫、血吸虫

(6)自身感染:如猪肉带绦虫、类圆线虫等

2、寄生虫危害宿主的方式(或致病机理)

答:1、夺取宿主的营养。A、寄生在宿主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宿主肠腔内的已消化或半消化食物为食。B、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红细胞并以血红蛋白为食物。C、在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液以及被它们破坏的组织为食物。2、机械性损伤。A、虫体以吸盘、吻突和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黏膜造成局部损伤。B、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造成虫道,引起出血炎症。C、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支气管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后果。D、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形成逐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寄生的脏器和周围组织引起各种病变。E、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3、毒素作用。寄生虫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排泄物和分泌物,虫体、虫卵死亡崩解时的产物,都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4、带入病原引起继发感染。

3、动物寄生虫病防制措施。

答: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驱虫是重要环节,驱虫可分为治疗性驱虫、预防性驱虫(定期、长期)。2、切断传播途径。A环境卫生与粪便管理b

4、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

答:1、抗原变异、隐蔽和脱落。A、抗原变异B、分子模拟与伪装或隐蔽C、表膜脱落与更新。

2、释放可溶性抗原

3、解剖位置的隔离

4、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5、寄生虫引发的给类变态反应的特点。

答:1、I型变态反应,主要见于蠕虫感染,血液内IgE水平增高,嗜酸性细胞增多是蠕虫感染的重要指征。2、Ⅱ型变态反应3、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型)抗原与抗体在血内结合,形成抗原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4、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

6、如何选择抗寄生虫药物

答:1、安全。安全指数(中毒量/有效量)应大于3。2、高效。对成虫、幼虫甚至虫卵均有驱虫作用,驱净率在80%以上。4、适口性好,无异味,能溶于水,可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节约人力,提高功率。5、剂量小,投服方便。6、廉价,便于推广。7、无污染及无“三致”。

7、进行动物驱虫是应注意的问题。

答:驱虫前应作临床检查及寄生虫感染的检查,投药后应注意临床观察。1、大量驱虫前,要先作小群驱虫试验在推广。2、投药后应注意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3、注意驱虫时的气候、气温变化。4、患病及体弱的动物、怀孕动物应免驱、缓驱或分次驱。5、注意不同动物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差异。6、要注意人体安全。7、用药量要准,并要防止病原播放。

吸虫病

1.肝片吸虫幼虫从肠道移行到肝胆管的途径?

答:(1)穿过肠壁→腹腔→肝实变→胆管

(2)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系统循环→肝实变→胆管

(3)十二指肠→总胆管→肝内

2.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答:临床症状:患羊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苍白,体温升高,偶尔有腹泻,触诊肝区敏感,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5天内死亡。诊断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粪便检查、死后剖解等综合判定。粪便检查多采用循序沉淀法。防治措施:(1)预防性驱虫,驱虫的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流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2)杀灭中间宿主—椎实螺。(3)注意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实行有计划的轮牧,最好是用井水或是质量好的流水或是周围干燥的深水池。(4)粪便及肝脏废弃物的处理。

3.肝片吸虫对草食动物的危害?

答:童虫在体内移行时,造成“虫道”,引起移行路线上各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尤其是肝脏严重受损,引起急性肝炎,患病动物食欲废绝,可视粘膜苍白。也可引起腹泻和贫血。

4.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的外形区别?

答:肝片吸虫:头锥的基部形成明显的肩部,虫体尾端呈“V”字形。

大片吸虫:头锥的基部无明显的肩部,虫体尾端呈“U”形。

5.草食动物前后盘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答:病畜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味,有时粪中混有血液,食欲减退,精神萎顿、消瘦、颌下水肿,最后病畜极度瘦弱,卧地不起,终因衰竭而亡。

6.双腔属吸虫与阔盘属吸虫对动物的危害?

答: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胆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增生,胆管周围组织纤维化。严重感染的患畜可见黏膜黄染、逐渐消瘦、颌下和胸下水肿、腹泻,甚至死亡。

阔盘吸虫:虫体对胰脏胰管的刺激,引起慢性增生性炎症和黏膜上皮的渐进性坏死,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增生的结缔组织导致胰腺组织的破坏。大量感染,所有胰管因充满虫体而明显扩张,压迫周围组织,致使胰腺萎缩。由于胰腺组织的破环和胰管的闭塞,导致胰液的分泌和排出受阻,引起消化不良。胰岛的萎缩,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导致宿主糖代谢发生紊乱。轻度感染时,患畜表现消瘦、营养不良,毛干易脱落,贫血,颌下、胸前水肿,腹泻、粪中常含黏液,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

7.动物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生活史过程、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

答:病原生活史过程:合抱状态的虫体虫卵→达到肝脏或停留于肠粘膜下发育形成毛蚴,毛蚴分泌的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渗出到周围使肠粘膜变性坏死。加之肠壁肌肉的收缩作用,使结节及坏死组织向肠腔破溃,虫卵进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七个阶段。)

流行特征:(1)分布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分为三种类型:1.山丘型或丘陵沟渠型2、水网型3、湖沼型(2)终末宿主:人、畜、野生动物(3)含有吸血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畜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是吸血虫传播的三个重要环节。(4)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5)春末夏初和秋季是吸血虫病感染高峰期。

防治措施:1、防止病畜的调动,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2)消灭中间宿主钉螺及保虫宿主(3)加强水、粪管理(4)安全放牧

▲8.日本血吸虫对动物的危害?

答:虫体在肝内淤集并分泌毒素,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

成虫:刺激引起血管内膜炎、阻塞;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本身以血为食,引起贫血。

9.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

答:流行特征: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在我国的流行因素有:(1)宿主动物种类多,除主要寄生于人、犬、猫、猪外,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均可感染。(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为中间宿主的感染创造了条件。(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会造成本病的流行。

防治措施:预防:(1)治疗病畜、病人,对疫区的猪、犬、猫和人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治疗。(2)防止人、畜食入活的囊幼(3)管好人畜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塘,禁止在鱼塘边修厕所或盖猪舍。(4)杀灭充当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治疗:(1)吡喹酮犬猫安每千克体重50-70mg,一次口服;猪按每千克体重20-50mg,一次口服。(2)丙硫咪唑犬猫按每千克体重30mg,口服,每天一次,连用12天。

三、线虫病与棘头虫病

1.猪蛔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与控制措施?

答:流行特征:(1)分布:猪蛔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不良的地方,不论是集约化饲养的猪还是农村散养的猪都易感发病,及易造成地方性流行。(2)感染来源与途径。患病猪和带虫猪不断排出虫卵至外环境中,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泥土、饲料和饮水是猪蛔虫感染的主要来源。经口摄食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另外,感染性虫卵也可随飞扬的尘埃而被猪吸入,进入消化道而感染。摄食了贮藏宿主也可被感染。(3)虫体产卵量。

一条雌虫一天可产10~20万个卵,高产期可达100~200万个卵。(4)虫卵生物学特性。A、卵壳:①卵黄膜:可抗化学物质。②真膜:可抗干燥。③蛋白膜:可抗紫外线。B、化学物质15%H2 SO4 15%HNO3 不能杀死虫卵;在2%福尔马林中能发育形成幼虫。C、温度耐低温-15℃—25℃下能生存,在10℃以上则开始发育;但对高温、干燥抵抗力稍差,40℃以上可杀死。

D、氧气在无氧环境中,仍能生存16个月。在污水中能生存;在土壤中可存活2—5年。

致病作用:(1)幼虫的致病作用: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炎症,尤以对肺和肝的损害较大。

(2)成虫的致病作用:①成虫对小肠壁的机械性、刺激性损伤。②直接夺取大量的营养。

③毒素作用

控制措施:1、在集约化养猪场,对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每隔三个月用驱虫药驱虫一次,新生仔猪在保育阶段后期或生长期阶段驱虫一次,对引种猪在并群前十天驱虫一次。2、对散养猪可用驱虫药物在3月龄及5月龄各驱一次虫。3、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在转入产房前,要用温肥皂水清洗母猪全身。对圈养猪,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等饲养坏境的卫生清洁。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4、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5、治疗。常用药物: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甲苯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

2.犬弓首蛔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与控制措施?

答:流行特征: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在5%-80%以上。主要感染幼犬,6月龄以内的幼犬感染率最高,成年犬感染率较低。犬弓首蛔虫产卵量很高,每条雌虫每天在每克粪便中可排虫卵约7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地上能存活数年;幼虫在母犬组织中可长期存在,是幼犬感染的一个持续来源。

致病作用:严重感染时,幼虫在肺部移行引起肺炎,有时伴发肺水肿;成虫可引起黏膜卡他性

肠炎、出血或溃疡,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堵塞肠道。少数情况时,还出现肠穿孔、腹膜炎、胆管阻塞、胆管化脓、破裂、肝脏黄染变硬。

临床症状:轻、中度感染时,虫体移行在肺脏时期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可引起腹部膨大,导致发育迟缓,被毛粗乱,精神沉郁,消瘦,并偶见拉稀。有时可见幼犬吐出蛔虫或在粪便中排出虫体。重度感染时,幼虫移行导致肺损伤,引起咳嗽,呼吸节律增加鼻孔排泡沫状分泌物。有的病犬可出现神经性惊厥现象。

治疗与防控措施:(1)对所有的幼犬在2周龄时驱虫一次,2~3周后再驱虫一次,目的是驱除经母体感染的虫体。母犬和幼犬同时给药效果更好。(2)幼犬2月龄时再驱虫一次,以驱除出生后感染的虫体。(3)新购进的幼犬必须间隔14d驱虫一次,共驱虫2次。(4)成年犬每隔3~6各月驱虫一次。(5)要注意环境、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制作堆肥以杀死虫卵。(6)治疗:丙硫咪唑幼犬按每千克体重10mg,一次口服,7天后再重复喂一次。其它药物: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

3.犊弓首蛔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与控制措施?

答:流行特征:(1)宿主与分布:该病呈世界分布。水牛、黄牛、牦牛和奶牛均可感染,尤以水牛多发。(2)感染来源和途径:经胎盘或母乳感染。患病和带虫的小牛是母牛的传染源。(3)感染年龄与感染季节:本病主要发生于五月龄内的犊牛,尤以1~2月龄的犊牛受害最严重。在每年的2~5月间出生的犊牛以及在阴雨连绵的季节,犊牛弓首蛔虫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致病作用:移行幼虫可造成肠壁、肺脏、肝脏等组织的损伤,导致点状出血、发炎;血液及组织中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多。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可损伤小肠粘膜,引起粘膜出血或溃疡。成虫大量寄生时可造成肠阻塞或肠穿孔。

临床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中度及严重感染时,出现畜体虚弱,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迟钝或焦躁不安,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口腔有特殊臭味,后肢无力,站立不稳。吮乳无力或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白色稀粥状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腹鼓胀和出现回头顾腹等腹痛症状。重症感染者因衰竭或虫体引起的肠阻塞、穿孔而死亡。

治疗与控制措施:治疗:(1)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mg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2)丙硫咪唑:片剂可按每千克体重10~15mg一次口服。(3)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3mg,一次皮下注射或口服。

预防:(1)驱虫出生后15天左右驱一次,一个月后再驱一次。(2)饲料、饮水清洁卫生。(3)粪便处理(4)母牛、犊牛分开,以防犊牛感染母牛。

4.动物网尾线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与控制措施?

答:流行特征:L3耐低温,但对干燥、高温抵抗力弱,并有春季高潮。成年牛羊感染高,但主要危害犊牛、羔羊等。

致病作用和症状:幼虫移行时,可导致肠粘膜、淋巴结、肺毛细血管的损伤和出现小出血点;成虫寄生时引起支气管、细支气管炎症,发生肺萎缩、肺气肿和广泛性肺炎。病羊表现咳嗽,尤以夜间和清晨出圈时明显,咳出的痰液中可含有虫卵、幼虫或成虫。常流鼻液,打喷嚏;逐渐消瘦、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困难,重者死亡。

治疗:(1)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5~20mg,内服,效果较好。(2)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2~0.3mg,皮下注射。

控制措施:(1)保持牧场的清洁干燥,防止潮湿积水(2)注意饮水卫生(3)计划性驱虫,一

般偶有放牧改为舍饲的前后进行一次驱虫,在1~2月初再进行一次驱虫。(4)及时清扫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灭病原。(5)有条件的可进行轮牧。5.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与控制措施?

答:流行特征:(1)产卵量大:一条雌虫5000—10000个卵/天(2)虫卵与幼虫的生物学习性:①虫体抵抗力强,适宜发育温度为20~30℃;②三期幼虫有鞘膜保护,能耐干燥,抗消毒药。③具有趋光性:随光照变化而运动,弱光则爬到牧草上,遇强光则返回土壤;具有驱温性:适宜温度则爬到草上,温度过高或过低则返回土壤中。(3)感染场所及途径:低洼潮湿的牧地有利于本病流行;早上、旁晚和雨后放牧易感染。(4)感染季节动态:初春感染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以后到7月份开始下降,冬天处于低潮。“秋肥,冬瘦,春死亡”,其原因:①来自牧草上的幼虫(感染性幼虫耐低温,草地上越冬)②受阻型幼虫又重新发育(动物抵抗力强时,潜藏在胃肠粘膜上,畜体抵抗力弱时重新发育)。

致病作用:成虫头部刺伤胃黏膜引起真胃炎,虫体吸血并分泌抗凝血物质,使血流不止;分泌毒素能抑制造血功能,并影响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

临床症状:贫血、衰弱,以羊症状典型。(1)急性:羔羊突然死亡(一次性大量感染引起恶性贫血);(2)亚急性:贫血、水肿、衰弱等。(3)慢性:消瘦、贫血等。

治疗:左咪唑丙硫咪唑丙氧咪唑芬苯咪唑佳灵三特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碘硝酚

预防:(1)计划性驱虫:根据不同流行病特点,一般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驱虫。(2)牧地和饮水卫生:不在低温潮湿的地方放牧,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不让羊饮死水、积水,而饮干净的井水或泉水。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有计划的轮牧。(3)科学饲养:加强饲养管理,淘汰病弱羊只,合理补饲精料,增强羊的抗病能力。(4)加强粪便管理:及时清除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和幼虫。特别注意不要让冲洗圈舍后的污水混入饮水,圈舍适时药物消毒。

6.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

答:为直接发育。雌虫产出的桑葚期卵随粪排出后,约一周左右发育为第三期感染幼虫,然后经口感染宿主,达到真胃后钻入粘膜发育,蜕皮一次,再返回真胃腔经最后一次蜕皮逐渐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成熟约需20d.(虫卵→L1~3→L4-5及成虫(牛羊体内))

7.仰口线虫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

答:虫体吸血并分泌抗凝血物质引起出血,其分泌的毒素可抑制造血机能。临床上可见患病牛、羊进行性贫血,严重消瘦,下颌水肿,顽固性下痢,粪便带血。幼畜发育受阻,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如后驱无力或麻痹,最后陷入恶病质而死亡。

8.食道口线虫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

答:致病作用:幼虫在肠壁移行引起损伤、发炎、化脓和形成结节性病变;成虫食道腺的分泌物可引起肠粘膜发炎。

临床症状:重度感染可使羔羊、仔猪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呈暗绿色,含有多量黏液,有时带血,严重时引起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渐进性消瘦,下颌水肿,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9.毛尾线虫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

答: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虫体前部刺入肠粘膜)和毒素作用。重度感染时(数千条虫体),盲肠和结肠粘膜有出血、水肿、溃疡和坏死,有时肠粘膜上形成结节,内有部分虫体和虫卵。临床表现为腹泻、贫血、消瘦,幼畜发育受阻。10.旋毛虫病的流行特征、检疫方法与预防措施?答:流行特征:(1)分布:全球七大洲除南极洲因无人长期定居而无旋毛虫外,其余地方均已

发现。(2)宿主:宿主范围广,100种以上。(3)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含包囊的肉屑,动物尸体,动物粪便排泄物,鼠类。

检疫方法:(1)目检法:将新鲜膈肌脚撕去肌膜,肌肉纵向拉平,然后在光线较好的地点仔细观察肌纤维表面。(2)镜检法:在每头猪的横膈肌膜、横膈肌脚各取一小块肉样,先撕去肌膜作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麦粒大小的小片,放于两片之间压薄,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包囊。(3)消化法:取肉样用搅拌机搅碎,每克加入60ml水、0.5g胃蛋白酶、0.7ml浓盐酸混匀;37℃消化0.5-1h后分离沉渣中的幼虫镜检。

预防措施:(1)严格检疫(2)饲料、饮水卫生(3)灭鼠及扑灭疫源

11.犬恶丝虫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与预防措施?

答:流行特征:我国各地犬的感染率很高,感染季节一般为蚊最活跃的6~10月份,感染率高峰期为7~9月份。感染率与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则感染率越高。犬的性别、被毛长短、毛色等与感染率无关。饲养环境与感染率有关,饲养在屋外的犬高于屋内的犬。

致病作用:

12.鸟蛇线虫的生活史与临床症状?

答:生活史:为胎生,属间接发育。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生活史:胎生幼虫(L1)→L2-3(剑水蚤)→成虫(鸭)

临床症状:症状以颌下、腿部出现瘤结节为特征。在病变部位的瘤结中可见有缠绕成团的虫体,后期虫体逐渐被吸收,病变部黄褐色胶样浸润,新旧病变中都混有大量新生血管,患部发红。尸体贫血消瘦。

名词概念

卵生:蛔虫及毛尾线虫类雌虫产出的虫卵尚未发生卵裂,处于单细胞期;而圆类线虫雌虫产出的虫卵处于桑葚期,这两种情况成为卵生。(虫卵处于单细胞或桑葚期)

卵胎生:后圆线虫、类圆线虫及大多数旋尾线虫,它们的雌虫所产出的虫卵卵内已发育形成了幼虫,这种情况称为卵胎生。(虫卵内含幼虫)

胎生:各种毛形线虫及恶丝虫,雌虫直接产幼虫,这种情况称为胎生。(直接产生幼虫)

感染性幼虫:二期或三期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

感染性虫卵: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虫卵。

16.蛭形巨吻棘头虫的的流行特征与致病作用?

答:(1)分布:呈地方流行性,遍布世界各地。(2)产卵量:一条雌虫一昼夜可产25-68万个,产卵期可长达10个月。(3)虫体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4)中间宿主有30多种,金龟子、天牛可充当中间宿主:一个金龟子体内可发现2000条幼虫。(5)感染季节: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季。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致病作用:虫体的吻突固着在猪肠壁上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的毒素作用。有时虫体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引起炎症、肠粘连或腹膜炎。

17.鸭大多形棘头虫的的流行特征?

答: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10-17℃的水中可存活6个月。水中小鱼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虾后,成为多形棘头虫的贮藏宿主,鸭吞食了这种小鱼或虾后均可感染。

二、绦虫

⒈猪囊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

流行特征:猪囊尾蚴病主要是在猪与人之间循环感染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囊尾蚴病患者是

本病的唯一传染源,虫体寄生于人小肠内,每天不断地向外排出孕卵节片和虫卵,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本病的发生与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人感染该病主要与饮食卫生习惯和烹饪肉食方法有关。

预防措施:①查治病人,杜绝传染源。②加强肉品卫生检验,逢宰必检。③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变猪的饲养方式,做到人有厕所,不随地大小便,养猪实行圈养,厕所与猪圈应分设。人粪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肥料。④查治病猪。⑤加强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不吃半生或不熟的猪肉,切生肉的刀和砧板分开,以防感染猪带绦虫。⑥国内已研制出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及基因工程苗,用于疫区猪的免疫预防。

2.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人是本虫的唯一终末宿主。猪带绦虫的虫卵或孕卵节片随病人的大便排出后,直接被猪吞食或污染饲料和饮水,然后被猪吞食。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场内逸出,钻出肠壁血管,在随血流散布于寄生的组织内停留下来,约经10周发育为具有感染力的囊尾蚴。囊尾蚴在猪寄生的部位以腹内侧肌为最多,在猪体内可生活3-5年。人使用未充分煮熟的病猪肉或误食附着在生冷食品上散落的囊尾蚴而感染猪带绦虫病。囊蚴进入人的小肠中,经2-5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可在人体内存活几年甚至20余年。

3.牛囊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

流行特征: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生和流行与牛的饲养管理方式、人的粪便管理和人嗜食生牛肉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在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更为严重。肥胖带吻绦虫患者排出的虫卵污染外界环境,造成牛的感染。肥胖带吻绦虫卵对外界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强,在牧地上一般存活200天以上。

预防措施:①在流行区对牛带绦虫患者进行普查与普治。②管理好患者的粪便,改进牛的饲养管理方式,防止牛粪接触人类。③加强牛肉的卫生检验工作,对感染有牛囊虫的牛肉进行无害化处理。④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人们食生牛肉的饮食习惯。

4.动物棘球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与预防措施?

流行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尤以牧区最为多见。在我国有20个省、市报道有此病发生,其中以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北部牧区发病率最高。牧羊犬和野犬是人和动物棘球虫蚴的主要感染源。犬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及孕卵节片污染牧地及饮水而引起牛、羊等家畜的感染,而牧羊犬吃到带虫动物的内脏,从而造成本虫在家畜与犬之间的循环感染。人常因直接接触犬,致使虫卵粘在手上再经口感染。此外通过蔬菜、水果、饮水和生活用具等,误食虫卵也可引起人的感染。

致病作用:棘球虫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体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呈现剧烈压迫,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当肝脏、肺脏有多量虫体寄生时,由于肝、肺实变受到压迫而发生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寄生的虫体小,数目不多时则引起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最终窒息死亡。各种动物都可因囊泡破裂而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突然死亡。预防措施:①对犬进行定期驱虫,驱虫后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病原扩散。②妥善处理病畜脏器,只有在煮熟后才可当做饲料喂动物。③保持家畜饲料、饮水及畜舍卫生,防止被犬污染。④常与犬接触的人员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从犬的被毛等处污染虫卵而误食。⑤扑杀徐群附近的野犬及其他野生食肉动物一根除传染源。

5.动物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与预防措施?

流行特征: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呈全球分布。在我国西北、内蒙古和东北牧区

流行广泛。莫尼茨绦虫病主要危害1.5-8个月的羔羊和当年出生的犊牛,成年动物为带虫者,是一种主要危害幼龄动物的疾病。动物感染莫尼茨绦虫是由于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由于地螨喜温暖和潮湿,在早晚和阴雨天经常爬在草上,黄昏或黎明爬出来活动,寻找食物。因此在阴湿牧地放牧,在阴雨天和早晚放牧,牛羊一感染此病。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地螨的分布和生活习性有密切关系。多数动物在初春放牧一开始,即可遭受感染。

致病作用:①机械损伤莫尼茨绦虫为大型绦虫,大量寄生时,聚集成团,造成肠腔狭窄,甚至发生肠阻塞、肠套叠或肠扭转,最后因肠破裂引起腹膜炎而死亡。②夺取营养莫尼茨绦虫在肠道内生长很快,虫体从宿主体内夺取大量营养,进而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导致寄主贫血、消瘦和体质衰弱。③毒素作用虫体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的毒性物质被宿主吸收后,可引起个组织器官发生炎症和退行性病变,破坏神经系统的功能等。肠粘膜的完整性遭到损伤时,可引起继发感染,并降低机体抵抗力。

临床症状:本病主要引起幼畜发病,症状明显。羔羊和犊牛初期出现的症状有:精神不振、消瘦、生长迟缓、贫血,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离群,腹泻、粪便中含有粘液和孕卵节片。症状加重,有时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无目的的运动,回旋,或头部后仰,步履蹒跚,有时震颤。后期,病畜常卧地不起,经常咀嚼动作,常减口角周围有许多白沫,最后衰竭死亡。

治疗:吡喹酮、丙硫咪唑

预防措施:⑴预防性驱虫①应在早春和秋末舍饲期进行两次驱虫②幼畜应在放牧后3-4周进行“成熟前驱虫”,间隔2-3周最好进行第二次驱虫③驱虫后的粪便应集中堆积发酵,用生物热杀灭虫卵④杀灭中间宿主地螨。⑵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也不要在清晨、黄昏和阴雨天放牧:幼畜与成年家畜分开放牧,可放养在两年内没有放牧的牧地。⑶实行轮牧制由于地螨的寿命最长为两年,牧区草场实行有计划的轮牧,可降低感染。

6.动物脑多头蚴的致病作用、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

致病作用:多头蚴在中间宿主的脑、脊髓内移行及定居后的生长发育过程造成机械性刺激与损伤,从而引起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临床特征:动物感染1-3周,即虫体在脑内移动时,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或无规则的强制运动等脑炎及脑膜炎症状。感染2-7个月开始出现典型症状,呈现异常运动或异常姿势,其表现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如:虫体常寄生于一侧脑半球的颞叶表面,患畜将头部倾向患侧,并向患侧做圆圈运动,而对侧的眼往往失明;虫体在脑的前部寄生时,患羊头部低垂抵于胸前,步行时高举前肢或向前猛冲,在遇到障碍物以后倒地或静止不动。患畜不思饮食,离群,最后死于高度消瘦或因重要的神经中枢受损而死。

预防措施:①防止犬吃到带有多头蚴的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②对犬进行定期驱虫,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防止或避免犬粪污染牧场饲料及饮水③捕杀野犬、狼、狐等终末宿主,以逐步杜绝本病发生。

7.禽瑞利绦虫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治疗:驱虫药可选择:丙硫咪唑、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等。

预防措施:①对鸡群进行有计划的定期驱虫,驱虫后及时清除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②发现病鸡,及时治疗,以消灭传染源③雏鸡与成鸡分开饲养,新购入的鸡应先隔离驱虫后再并群④鸡舍内外地面要坚实,使得甲虫的幼虫不能生活;禽舍附近不堆积垃圾、碎石、朽木等,一减少蚂蚁建筑巢穴。定期杀灭鸡舍内外的昆虫,以防止中间宿主吞食虫卵。

8.水禽剑带绦虫的流行特征、致病作用、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中间宿主剑水蚤大量滋生于水塘、稻田、沟渠和江河湖泊等覆有植物的近岸水域中,每年春、夏季是剑水蚤大量繁殖的季节。除病鹅和带虫鹅以外,野生雁型目鸟类也是使剑水蚤感染似囊尾蚴的一个重要来源。本病的传染季节多在早春以后,雏禽放牧于水塘内而获得感染。临床症状:常有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生长发育不良,下痢,排绿色粪便,粪便中有时带有孕卵节片。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鹅夜间伸颈,张口,钟摆状摇头,或头向后仰,行走摇晃,有时失去平衡而摔倒,或做划水动作等。

治疗及预防:治疗药物选择丙硫咪唑、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等。预防工作,首相要对家鹅进行定期驱虫,似囊尾蚴在鹅体内发育为成虫需要约20天,应在鹅群放牧开始后18天驱虫一次。同时注意水池的消毒和轮换饲养,水池轮换应考虑季节,5-7月剑水蚤数量最多,感染率最高。幼禽与成禽分开饲养,以防止成禽排出的病原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后感染水禽。

昆虫与原虫

名词解释

一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都在同一宿主体上发育,两次脱皮也在该宿主提上进行,雌性成蜱饱血后离开宿主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

二宿主蜱:幼蜱和若蜱在同一宿主体上寄生,而成蜱寄生于另一宿主。即;幼蜱侵袭到第一宿主体上寄生病脱皮为若蜱,若虫喝饱血后落地脱皮为成蜱;饥饿的成蜱侵袭到第二个宿主体上寄生,交配饱血后的雌蜱落地产卵。如残缘璃眼蜱。

三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寄生,两次脱皮均在地面进行,每期虫体饱血后都需要离开宿主落地脱皮或产卵。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传播着体内或体表仅能生存,而不进行发育和繁殖,传播者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输送的作用。

遗传性传播:病原进入昆虫体内的生殖器官中,病进入卵内,待虫卵孵出幼虫时,又传给其它动物。如微小牛皮传播双芽八贝斯虫。

生物性传播:这是节肢动物传播病原最主要的方式。病原进入昆虫体内,并要在其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才能达到感染阶段。

裂殖生殖:又称复分裂。核先进行多次分裂,分成若干小核,分布于整个母细胞中,而后每个核与周围的细胞质构成新的个体。裂殖生殖中的虫体称为裂殖体,分裂后的子代虫体称为裂殖子。

孢子生殖:是有性生殖后形成的合子再分裂形成许多子孢子的过程。

柯核氏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进行裂殖繁殖所形成的多核虫体(即裂殖体)称为石榴体,又称柯核氏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