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习题

实验诊断习题
实验诊断习题

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2.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3. MCH: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4. MCV: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5. MCHC: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的浓度。

6. 止血:血管损伤后,自发的阻止出血和维持体内血液呈溶胶状态的一系列过程。

7. 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8. 表观粘度:非牛顿流体在某一切变率时测得的粘度值,在明确的流动条件下,有切应力与切变率的比值计算而来。

9.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称之为抗凝。

10. HCT: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11. 脾池化:全身约有1/3的血小板滞留于脾窦和脾髓的细胞间,血小板在脾内滞留的现象。

12. Hb: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物质。

13. ESR: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14. 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5.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着,成再生性核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至外周血。

16.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称退行性核左移。表示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抑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

17.毒性颗粒(toxic granulation)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称毒性颗粒。

1.简述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①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②压脉带捆扎太紧、时间太长。

③穿刺不顺利产生的损伤。

④抽血速度太快。

⑤未取下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容器、抗凝用力振荡等。

2. 简述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①红细胞计数

②红细胞比容降低

③红细胞内成分外溢,影响钾、镁、转氨酶、胆红素等多项指标升高或降低。

3.简述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时,如何消除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的影响?

答: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在某些疾病如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它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因此,当血液中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时,必须将其扣除。校正公式如下:

4. 简述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主要有那些方法?

答:①电阻法,

②容量.电导.光散射法,

③阻抗与射频技术法,

④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法,

⑤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法

5.简述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有什么意义?

答:(1)绝对增多: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疾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②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也可见;③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增多明显,且可导致白细胞总数增高。

(2)相对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因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6.简述嗜酸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答:①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②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钩虫、绦虫等。

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疱疹样皮炎等。

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⑤某些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

⑥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均减少。惟独猩红热除外,反而增高。

⑦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7.简述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①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等。

②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

③某些感染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8.简述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有哪些?

答:(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见于病程长的化脓性感染。

(2)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出现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不均匀、随机分布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见于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时。

(3)空泡: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或核上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

(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2μm,常见于严重感染。

(5)细胞退行性变和核变性: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等现象。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固缩、溶解及碎裂现象。

9.简述根据细胞分布和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几个部分?

答:(1)分裂池:从原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2)成熟池:包括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

(3)贮存池:包括分叶核和部分杆状核细胞;

(4)循环池:包括半数成熟细胞循环入血;

(5〕边缘池:附着血管壁可与循环池互换。

10.简述粒细胞的成熟过程。

答:粒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

11.简述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备的条件有那些?

答:①能有效抑制凝血;

②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变化;

③溶血性稀释液要能完全破坏红细胞;

④组成简单并易于保存;

⑤不利于细菌生长。

12.简述为什么PT、APTT和PL T可以作为出血倾向的筛选试验。

答:(1)PT能较敏感地检出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引起的出血。

(2)APTT反应内源性凝因子是否异常。

(3)PLT则反应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13. 临简述床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哪三个层次?

答:(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质;

(2)血细胞流动性质;

(3)生物化学成分(包括凝血有关因子)。

14.简述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答:①是实施输血保证输血安全的首要步骤。

②是重要的移植抗原,ABO血型不合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③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15.简述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

答:①验证血型。

②发现ABO血型系统亚型及不规则抗体。

③当存在ABO血型以外的配血不合或其他血型抗体时,即使末进行稀有血型鉴定,通过交叉配血也能发现血型不合或免疫性抗体。

16. 简述形成LE因子的形成条件?

答:⑴病人血清中存在LE因子,为首要条件。

⑵存在受损和退变的细胞核,即被LE因子作用的核。

⑶具有吞噬活性的白细胞。

17.实验室常见的抗凝剂有几种?

答:(1)枸橼酸盐;(2)草酸盐和双草酸盐;(3)肝素;(4)乙二胺四乙酸。

临检病例分析

)病例:患者,女性,34岁,已婚。因面部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近2个月病情加重伴心悸来就诊。

主诉:近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近2个月病情加重伴心悸曾到本院门诊部检查,并给予铁剂口服治疗1周。患者进食正常,无挑食习惯。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尿色无异常,无便血和黑便,无鼻出血和齿龈出血。

既往史:身体健康,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结婚8年,月经初潮13岁,7天/28天,末次月经2周前,近2年月经量增多,近1年来更加明显。

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0次/分,Bp124/72mmHg,一般状态好,口唇苍白,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视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Hb 64g/L,RBC 3.6×1012/L,MCV 78fl,MCH 18pg, MCHC 229g/L,HCT 28%,RDW 18%,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以小红细胞为主;WBC 5.6×109/L,分类:Nsg 68%,L 25%,M 2%,PLT 240×109/L,Reti 2.0%。尿蛋白(—),镜检无异常,大便隐血(-),血清铁9.5umol/L(9-27umol/L)

1. 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初步诊断并简述其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答:1. (1) 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初步诊断为:①缺铁性贫血?②月经过多原因待查?(2) 诊断依据:①月经过多:近2年月经量增多,近1年来更加明显增多;②实验室检查:Hb 64g/L,RBC 3.6×1012/L,MCV 78fl,MCH 18pg,MCHC 229g/L,HCT 28%,RDW 18%,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以小红细胞为主,应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血清铁降低。

2. ①为鉴别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应进一步做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测定,必要时还可做骨髓检查和铁染色;②为明确诊断病因,应进一步做妇科检查:包括B超、激素水平等检查。

二)引起显微镜血细胞计数的误差有哪些?简要说明其原因及排除方法。

答:(1)技术误差:①取血部位不当;②稀释倍数不准;③血液凝固;

④充液不当;⑤混合不均,⑥误认;⑦仪器误差;

(2)固有误差(允许误差):计数域误差,吸管误差,计数池误差。

排除方法:①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员索质的培养;②搞好质量考核和评价

三)论述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的粒细胞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形态异常,常见于各种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白血病,也可见于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

核右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则称核右移。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为预后不良之兆。但在疾病恢复期亦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四)试述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①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最为明显。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的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

③急性溶血: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

④急性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时,WBC常明显升高且出现于Hb降低之前,可能与应激状态,一过性缺氧有关。

⑤急性中毒:如化学药物(安眠药、敌敌畏)、生物毒素(蛇毒)、代谢性中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⑥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WBC增高的机制与促粒细胞生成素的生成、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被破坏、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引起贮备池的粒细胞释放等有关。

五)试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

答:①某些感染:见于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②某些血液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秉、恶性组织病。

③慢性理化损伤: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自身免疫性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⑤脾功能亢进:肿大的脾脏吞噬破坏过多的白细胞以及分泌过多的脾素灭活了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子

临检填空

1.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2.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有枸橼酸钠、乙四胺四乙酸、草酸盐、肝素。

3.瑞氏染料是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4.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浆。

5. 血液pH值相对恒定,健康人血液pH值是7.35-7.45 。

6. 血红蛋白测定法目前常用的是_氢化高铁蛋白血红蛋白测定法和__十二烷基月桂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7. 红细胞起源于_骨髓造血干细胞__ _、在_促红素__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干细胞分化为___原红细胞_。

8.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__珠蛋白_和___含含铁血红素_结合组成。

9. 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_540mm __,最小吸收波谷_ 504mm __。

10.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_氰化法_,本法由__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_推荐,并经_ 世界卫生组织___确认为标准方法。

11. 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_ 活体染色体_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_ 百分率__表示。

12. 大红细胞见于__ 溶血性__和__ 巨幼红细胞__贫血。巨红细胞常见于_维生素B12___ 和___ 叶酸缺乏_所致贫血。

13. 粒细胞起源于___ 多能干细胞_,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 粒系定向干细胞___细胞。

14. 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___ 分裂_池、__ 成熟__池、___ 贮存_池、__ 循环__池和__ 边缘__池五个部分。

15.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 定向干__细胞,在骨髓内经_ 原单核细胞_、__ 幼单核细胞_发育成为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

16. 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__ 主要免疫活性__细胞。

17. T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__ 免疫活性__物质,参与___ 细胞_免疫。

18. 细胞的染色既有___ 物理吸附_作用,又有___ 化学亲和_作用。

19. 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狼疮因子,它属于__ IgG型抗核__抗体。

20.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评价指标是精密度、总重复性、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准确性。

21. 电阻式血液分析仪常用的主要试剂有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

22. 止血过程涉及___血管壁结构与功能_、___ 血小板核质_、__ 凝血因子含量_及其活性等。

23. 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平时都处于__无活性_状态,只有被活化后才具有__ 凝血活性_ 。

24. 健康人红细胞呈悬浮稳定性主要因为红细胞膜表面的__ 唾液酸跟_带有_负电荷__ 。

25. 凝血过程可分为___内源型凝血系统、_ 外源性凝血系统和__ 共同途径_阶段。

26.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为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__ 血管壁正常通透性__、___维持血液呈流动状态、___ 修复损坏组织_等均有重要作用。

27. 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___血小板血栓收缩蛋白_作用,使__ 纤维蛋白网_发生收缩,血清析出,血块缩小,有利于生理止血。

28.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___凝血酶原、___ 纤维蛋白原_的水平,本试验属于___外源性_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29.在血浆中直接加入____凝血酶_溶液,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3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综合症。发病早期凝

血系统功能处于____ 高凝__状态,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继发为____ 纤溶亢进__。

31. 白细胞上除有与红细胞相同的抗原外,还有特有的抗原即__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_。

32. ABO血型是由第____9_ 对染色体上ABO三复等位基因进行遗传的。

33. 血型抗原物质,由多糖和多肽组成,一般而言____ 多肽_部分决定ABO血型抗原性,___多糖_部分决定其特异性。

34. 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都是由于_____ 抗D _引起的。

35. Rh抗体多为_____ IgG _型和____ 不完全__抗体。

36. 输血反应一般包括_____ 发热_、___ 溶血___、____ 过敏__、____ 细菌污染__和大量输血所致负反应。

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B

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

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D

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3.关于耳垂采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可获得较多血量B.痛感较轻C.检查结果恒定D.与静脉血差异小E.适合婴幼儿4.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D

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聚集C.除去球蛋白

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

5.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A

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C.双草酸抗凝剂D.肝素E.枸橼酸钠6.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B

A.1∶2 B.1∶4 C.1∶6 D.1∶8 E.1∶9

7.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 A

A.血浆B.血清C.全血D.浓缩血细胞E.血清因子

8.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 B

A.EDTA-K2 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

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 D

A.美蓝B.天青C.硫堇D.伊红E.苏木素

10.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是 D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

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

11.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 D

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12.在Hayemy液中,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黏附的是 A

A.氯化钠B.结晶硫酸钠C.氯化高汞D.氯化钾E.结晶硫酸钾

13.红细胞计数的单位是 B

A.×g/L B.×1012/L C.×106/L D.×109/L E.×1012/ml

14.用改良牛鲍板计数红细胞的实验中,计数面积为 C

A.25个中方格B.16个中方格C.5个中方格D.0.1m3 E.0.2m3

15.属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是 E

A.肺气肿B.矽肺C.库欣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6.应考虑输血的红细胞的医学决定水平是小于 A

A.1.5×1012/L B.1.6×1012/L C.1.4×1012/L D.3.5×1012/L E.2.5×1012/L 17.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 D

A.性别B.年龄C.精神因素D.红细胞寿命缩短E.感情冲动18.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是B

A.3个月B.120d C.72h D.48h E.5个月

19.CBC的全称是 D

A.循环血细胞B.克隆血细胞C.循环池D.全血细胞计数E.柱状上皮细胞

20.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因素的是 A

A.稀释不准确B.反复充液C.有气泡出现D.计数池不干净E.充液后盖片移动21.关于血细胞计数中固有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固有误差也称计数域误差B.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完全相同所造成的

C.这种误差可以减小D.属于偶然误差的一种E.与计数域内细胞计数总和成正比

22.关于血细胞计数技术误差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B.稀释倍数不准C.充液不当D.吸管误差E.混合不均23.关于血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显微镜计数法设备简单B.显微镜计数法可校正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C.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简便D.血液分析仪计数法精密度高

E.准确性以血液分析仪计数法为高

24.手工法红细胞计数的稀释液为 C

A.EDTA-K2溶液B.枸橼酸盐液C.Hayemy稀释液D.瑞氏溶液E.冰乙酸稀释液

25.Hb的四级空间结构有利于结合 A

A.O2和CO2 B.血红素C.珠蛋白D.Fe2+ E.原卟啉

26.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普通光镜法要求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的网织红细胞数

B.普通光镜法用活体染色显示红细胞内网状结构

C.WHO推荐煌焦油蓝染液

D.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用荧光染色RNA

E.ICSH推荐方法是流式细胞仪法

27.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 D

A.DNA B.核糖体C.变性颗粒D.变性RNA E.变性脂蛋白

28.在正常情况下,HB主要的存在形式 C

A.HBred B.HBCO C.HBO2 D.MHB E.SHB

29.有关HiCN法的废物处理,不正确的是 C

A.以水1∶1稀释废液B.每升稀释废液加35ml次氯酸钠液

C.混匀后封闭置15h D.CN-氧化为N2和CO2 E.CN-水解为CO2-和NH4+ 30.为消除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对HiCN法的干扰,试剂中应加入 B

A.Na2SO4 B.NaCl C.H2CO3 D.CaCl2 E.HCl-

31.嗜碱点彩红细胞增高不见于 D

A.铅B.铋C.白血病D.食物中毒E.溶血性贫血

32.HiCN法最小吸收波长为 C

A.540nm B.520nm C.504nm D.510nm E.550nm

33.有关SDS-HB法,错误的是 C

A.稳定B.试剂无毒性C.消光系数已确定D.SDS质量差异性大

E.不适用于同时进行WBC计数的自动化分析

34.应考虑输血的Hb含量应小于 D

A.60g/L B.50g/L C.30g/L D.45g/L E.25g/L

35.ICSH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B

A.潘氏法B.魏氏法C.温氏法D.ζ血沉率E.自动血沉仪法

36.SLS-HB的最大吸收峰位于C

A.490nm B.504nm C.538nm D.544nm E.450nm

37.溶血标本不会影响检查的B

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细胞比容D.血清钾浓度E.转氨酶

38.正常男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C

A.100~120g/L B.110~150g/L C.120~160g/L D.140~160g/L E.160~180g/L 39.正常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D

A.100~130g/L B.100~150g/L C.120~160g/L D.110~150g/L E.160~180g/L 40.HiCN测定法中不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的是D

A.HBO2 B.HBCO C.HBF D.SHB E.Hi

41.SLS-HB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大优点是D

A.操作简便B.试剂价廉C.呈色稳定D.没有公害E.方法准确

42.对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不准确的是 E

A.双凹圆盘状,大小相似B.平均直径7.2μm

C.瑞氏染色后呈淡粉红色,中央约1/3为生理淡染区

D.胞质内无异常结构E.胞核呈圆形,无核仁

43.对小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C

A.直径小于6μm B.正常人偶见

C.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D.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4.对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

A.血涂片多见球形红细胞B.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C.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尤为明显E.与骨髓滥造红细胞有关45.对巨红细胞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B

A.直径大于15μm B.胞核小而圆

C.由于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不能按时分裂

D.多为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E.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6.有关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说法错误的是E

A.红细胞着色深浅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

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可见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多色性红细胞可见于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D.红细胞着色不一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E.正常人外周血中不会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

47.关于血沉,不正确的是 C

A.组织损伤可致血沉加快B.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C.血浆中磷脂酰胆碱增多可致血沉加快D.恶性肿瘤病人可见血沉加快

E.血浆中胆固醇增多可致血沉加快

48.不会引起血沉加快的是 C

A.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B.血浆球蛋白增多C.血浆白蛋白增多

D.严重贫血E.红细胞直径增大

49.有关红细胞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镰形红细胞主要是因为含有异常血红蛋白C

B.棘形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脂蛋白缺乏症

C.靶形红细胞的生存时间约仅为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或更短

D.椭圆形红细胞只在成熟后才会出现椭圆形

E.有核红细胞如见于外周血涂片即为病理现象

50.与红细胞膜异常有关的是 B

A.靶形红细胞B.椭圆形红细胞C.镰形红细胞D.泪滴形细胞E.缗钱状红细胞51.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有关的是 D

A.椭圆形红细胞B.口形红细胞C.球形红细胞D.镰形红细胞E.缗钱状红细胞

52.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的是 D

A.剧烈运动B.肝脏疾病C.大叶性肺炎D.溶血性贫血E.大手术后

53.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多为C

A.高色素性红细胞B.正常色素性红细胞C.低色素性红细胞

D.大红细胞E.靶形红细胞

54.红细胞计数为4.0×1012 /L,HCT为0.45,MCHC为340g/L,则MCV为 B A.98fl B.112.5fl C.88.8fl D.85fl E.132fl

55.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 /L,HCT为0.45,HB为120g/L,则MCH为 C A.128.6pg B.37.5 pg C.34.2pg D.85 pg E.132 pg

56.红细胞计数为3.50×1012 /L,HCT为0.36,HB为120g/L,则MCHC为 C A.342g/L B.111g/L C.333g/L D.300g/L E.232 g/L

57.某贫血患者的MCV、MCH、MCHC的降低,属于E

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58.某贫血患者MCV 70fl, MCH 25pg, MCHC 330g/L,属于 C

A.正常红细胞性贫血B.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

D.大红细胞性贫血E.大红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59.可出现血沉加快的是 C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心绞痛C.多发性骨髓瘤

D.良性肿瘤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60.全血离心后分5层,依次是 B

A.血浆、白细胞、血小板、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B.血浆、血小板、白细胞、还原红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C.血浆、血小板、还原红细胞、白细胞、携氧红细胞层

D.血浆、白细胞、还原红细胞、血小板、携氧红细胞层

E.以上都错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1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诊断学习题题库

实验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血沉加快见于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绞痛 C.高原居民 D.妇女妊娠期 E.多发性骨髓瘤 2.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多为 A.降低 B.增多 C.正常 D.早期不正常 E.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临床上患者脱水时计算补液量通常依据 A.RBC B.HGB C.ESR D.HCT E.WBC 5.正常人尿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6.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7.下列哪种疾病禁忌腰椎穿刺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寄生虫病 D.化脓性脑膜炎 E.颅内压增高 8.消化道恶性肿瘤筛选指标是 A.便外观为泊油样便 B.便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 C.便OB持续强阳性 D.便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持续减低 E.便中查到大量红细胞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态学表现为 A.正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是 A.血便 B.稀汁样便 C.米汤样便 D.冻状便 E.柏油样便 11.尿中管型的形成是: A.变性蛋白质脱落 B.蛋白质在肾小管聚集 C.蛋白质在泌尿总浓液 D.肾小管中的内吞物质 E.肾曲小管炎性分化物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实验诊断学考试复习重点(20200530115923)

.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 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 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 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 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 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 血恢复。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试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的测定。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 B.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C.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D. A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EDTA-N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抗凝的标本。 A.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B. 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C.PT、+的测定。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D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总数升高A.WBC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B.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D.C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B.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C.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D.D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A.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甚至IgM也大量滤出。IgA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C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6.骨髓增生活跃A.1 :5-7粒红比值约为B.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D.B 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K7.依赖维生素 A.FⅡ、Ⅳ、Ⅸ、Ⅹ'. .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C

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 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90g/L~60g/L C.60g/L~30g/L D.<60g /L E.<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MCH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MCH24pg,MCHC290g/L,应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正常人 22.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2个/HP B.>3个/HP C.>4个/HP D.>5个/HP E.>7个/HP 23.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腊样管型 24.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1.025 C.1.020 D.1.015 E.1.025~1.035 2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水 E.前列腺肥大 27.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管型 E.红细胞管型 30..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实验诊断练习题汇总

实验诊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可致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A高原生活 B严重心肺疾患 C急性呕吐腹泻后 D肾癌 E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为显著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肾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3.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新生儿B急性大出血 C伤寒 D急性中毒 E 严重组织损伤 4.引起白细胞总数增高的病因,不包括: A急性感染 B 急性大出血 C急性中毒 D 剧烈劳动后 E 流行性感冒 5.下列哪种疾病白细胞总数可不增高或甚至减少: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严重败血症 D 急性心肌梗死 E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6.核左移常见于: A恶性肿瘤晚期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D溶血性贫血 E急性化脓性感染 7.极度核左移见于: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恶性肿瘤晚期 C白血病D大出血、大手术 E巨幼细胞性贫血 8.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可见于: A严重感染B巨幼细胞性贫血 C伤寒D败血症 E急性失血 9.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 A <2.0×109/L B <3.0×109/L C <4.0×109/L D <10×109/L E <3.5×109/L 10.某患者Hb 80g/L,Hct0.26,RBC 3.80×1012/L,则这位患者的红细胞可描写 成: A 正常细胞性 B 单纯小细胞性 C 小细胞低色素性 D 大细胞性 E 细胞形态不整

11.某患者MCV 75fl、 MCH 26pg、 MCHC310g/L,见于: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尿毒症 D 急性失血 E 缺铁性贫血 12.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寄生虫病时,下列哪种细胞常增加: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粒细胞 C嗜碱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肺结核B菌痢 C 支气管哮喘 D 伤寒 E 过敏性鼻炎 14.某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为8%,应首先考虑: A 巨幼细胞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失血性贫血 15.全血细胞减少并有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大出血 16.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的最早指标: A面色红润B头晕减轻 C血红蛋白升高 D 网质红细胞上升 E成熟红细胞升高 17.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儿童血沉常比老年人增快 B妇女月经期的血沉略减慢 C贫血时血沉增快 D男性血沉比女性血沉增快E急性心梗发病后血沉变慢 18.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意义不大: A 判断有无感染B判断结核有无活动性 C 区别恶性与良性肿瘤 D判断风湿有无活动性 E区别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19. 下列检验结果那项是错误的: A 正常男性周围血红细胞数4.0~5.0×1012/L B 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数4~10×109/L C 正常人红细胞沉降率<20mm/1h D 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 胞之比为20:1,粒/红比例为3:1 E 正常成年人周围血网织红细胞0.5~1.5% 20.凝血因子多数由下列哪一脏器合成? A 肺脏 B 肝脏 C肾脏 D 心脏 E脾脏 21.下列哪项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系统的凝血过程有无障碍:

最新实验诊断习题附带答案版

实验诊断学概论 一、填空题: 1、实验诊断的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 2、临床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血气分析时常在股动脉穿刺采血,也可用肱动脉、桡动脉。 三、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 四、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血液标本的采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 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 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 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参考答案及题解】 三.名词解释: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 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 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 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 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 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 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实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Fe3+含量测定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4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 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NH4)2S04·FeSO4·6H2O的过程中,为了使Fe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2+氧化为Fe3+,影响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