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第八节 轴承的检修

88第八节 轴承的检修
88第八节 轴承的检修

第八节轴承的检修

船用柴油机曲轴的主轴承、曲柄销轴承、十字头销轴承和活塞销轴承等均为滑动轴承。滑动轴承是曲轴承座、轴承盖和上、下轴瓦等构成的,如图8-36所示。轴瓦由瓦壳和瓦衬(耐磨合金层)组成。常见滑动轴承轴瓦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

(l)两半式厚壁轴瓦轴瓦厚度t较大,一般t ≥0.065D (D为轴承直径,mm),合金层厚度为3-6mm。瓦壳的材料可选用青铜、黄铜或铸钢,目前广泛采用钢瓦壳。瓦衬的材料主要采用锡基或铅基巴氏合金。

此种轴瓦壁厚、刚度大,可以保证轴承孔的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在上、下瓦结合面之间有调整垫片,用以调整轴承间隙。轴承损坏后可以重浇合金或拂刮修复。厚壁轴瓦广泛应用于中、低速柴油机和一些辅机的轴承上。

(2)两半式薄壁轴瓦轴瓦厚度t 较小,一般t=(0.02-0.065)D (D为轴承直径,mm),各种材料的合金层厚度如表8-16所示。通常瓦壳的材料采用低碳钢,瓦衬的材料有铜铅合金、铝基轴承合金等。薄壁轴瓦广泛应用于中、高速柴油机,大型低速柴油机十字头轴承,甚至有的柴油机主轴承和曲柄销轴承也改用薄壁轴瓦。

薄壁轴瓦刚度低,容易变形。轴承孔的尺寸和几何精度由轴承座和瓦壁厚度加工精度来保证;轴瓦的互换性好,装入轴承座孔后不允许修刮,损坏后也不能修复,只能报废换新。

(3)整体衬套式轴瓦通常采用青铜或低碳钢制成套筒式,或在衬套内表面上浇0.4~l.0mm厚的耐磨合金层。中、小型柴油机连杆小端轴承、摇臂轴承广泛采用锡青铜或铝青铜衬套式轴瓦。

此外,轴瓦还按金属的层数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和四层轴瓦。单层轴瓦是由一种合金制成的整体衬套式;双层轴瓦为钢瓦壳上浇注或压上减摩和抗咬合的轴承合金层;三层轴瓦或称三合金轴瓦是在双层轴瓦上再镀覆一层极薄的表面镀层,以改善表面性能或抗疲劳性能,例如镀覆0.02~0.04mm的铅、锑、铟等;四层轴瓦是由钢瓦壳、高疲劳强度的轴承合金层、表面性能良好的轴承合金层和表面镀层组成的。

一、轴承的损坏形式

轴承是船用主、副柴油机或其他辅机的易损件,在每年的机损事故中居首位。轴承损坏主要是轴瓦上的耐磨合金层的损坏。其主要损坏形式有:过度磨损、裂纹和剥落、腐蚀和烧熔。

1.轴瓦的过度磨损

柴油机运转一段时间后使主轴承下瓦、十字头轴承下瓦和曲柄销轴承上瓦产生过度磨损。轴瓦的过度磨损将会使轴承间隙增大,引起冲击和加剧磨损。造成轴瓦过度磨损的原因主要与维护管理不良有关,具体表现如下:

(1)润滑油净化不良,含机械杂质和水分较多;

(2)轴颈表面的粗糙度等级太低、几何形状误差过大和曲轴变形等;

(3)柴油机起、停频繁和长时间超速、超负荷运转;

(4)其他日常维护不善,甚至违章操作等。

以上各点不是使得轴承润滑油膜不能建立,就是由于磨粒,轴颈表面状态不良或过大的轴承负荷破坏已形成的油膜,造成轴瓦的异常磨损。

2.轴瓦的裂纹和剥落

裂纹和剥落主要发生在白合金厚壁轴瓦上。最初由于种种原因在轴瓦工作表面产生微小疲劳裂纹,随着柴油机的继续运转轴瓦上的裂纹逐渐扩展、延伸,以致使轴瓦上的耐磨合金呈片状脱落,即剥落。造成轴瓦裂纹和剥落的原因主要与轴承受力、轴承合金性能及维护管理等因素有关。

(1)白合金的疲劳强度低,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2)轴颈的几何形状误差过大和轴瓦过度磨损都会使轴瓦受到过大的冲击负荷,致使轴瓦产生裂纹。

(3)柴油机超负荷使轴承负荷过大造成轴瓦裂纹;

(4)轴瓦浇铸质量差,如合金层与瓦壳结合不良或二者之间嵌有异物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使轴瓦裂纹和合金层剥落;

(5)龟裂是白合金轴瓦容易产生的疲劳损坏,如十字头轴瓦的龟裂就较为严重,目前虽然对十字头轴承和连杆小端的结构进行了各种改进,但龟裂仍时有发生。

龟裂是由于柴油机运转时轴瓦受到周期性交变负荷作用,特别在轴承负荷过大和轴向负荷分布不均匀时,使轴与瓦之间难以建立连续而又分布均匀的润滑油膜,以致局部产生金属直接接触,经过一段时间运转后,在轴瓦表面上局部产生细微裂纹,称为发裂。发裂在柴油机台架试验时就可能产生。实践证明,轴瓦产生发裂后仍可继续运转很长时间,直至发展成龟裂报废,图8-37所示为十字头轴瓦的龟裂。

轴瓦产生发裂后,继续运转时润滑油就会渗入裂缝中,在轴承负荷作用下润滑油无处逸出而形成油楔,使发裂扩展、延伸并彼此连接成封闭网状。所以,当轴瓦承受过大的轴承负荷或轴向负荷分布不均匀时,就会使轴瓦上产生发裂,在油楔的作用下扩展成许多封闭的裂纹称为龟裂。当龟裂面积较大并扩展至轴瓦端面或合金剥落时,应报废换新。

3.轴瓦腐蚀

轴瓦的腐蚀包括电化学腐蚀和漏电引起的腐蚀。润滑油中含水或滑油氧化、燃气或燃油的混入使滑油变质都会使轴瓦工作面产生宏观或微观电化学腐蚀麻点。船上的杂散电流是电器漏电引起的,它使轴瓦内外表面产生局部麻点的静电腐蚀。

4.轴瓦烧熔

轴瓦合金烧熔是滑动轴承常见的严重损坏。主要由于轴承间隙过小、润滑油油压不足或失压使油膜不能建立、轴颈表面太粗糙或几何形状误差过大等破坏油膜。油膜不能建立或被

破坏均使轴与瓦的金属直接接触,干摩擦产生高温使合金熔化。

二、轴承的检测

1.滑动轴承的安装要求

为了保证滑动轴承安全可靠地运转,轴承的安装质量和与轴的配合最为重要。在安装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轴瓦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面应贴合良好

安装轴瓦时以下瓦的安装最为关键,应使下瓦外圆面与轴承座孔内圆面贴合紧密和均匀接触,用0.05mm塞尺插不进。配合面贴合紧密,运转时轴瓦工作可靠,不会产生变形和裂纹,利于散热。

(l)厚壁轴瓦下瓦的安装下瓦装入轴承座内其配合面贴合情况可用在瓦座面涂色油后与轴瓦互研进行检查。若瓦背色油沾点少,说明接触不良。采用铜锤敲击或修锉瓦背,但绝不允许修锉轴承座面。要求在25mm X 25mm面积内沾点不少于3点,即小型柴油机的瓦

背与瓦座接触面积不少于85%,大、中型柴油机不少于75%。

(2)薄壁轴瓦的安装薄壁轴瓦与轴承座的紧密贴合是通过轴瓦与轴承座孔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的。由于轴瓦装入轴承座孔内,上、下瓦结合面均高出轴承座结合面△,也就是轴瓦外圆周长较座孔周长大4△,如图8-38所示。当螺栓上紧前,在轴承刮分面处有2△的间隙;当螺栓上紧后,间隙消失,借助薄壁轴瓦的弹性变形和过盈量使轴瓦紧压在轴承座孔中,二者配合面紧密贴合。薄壁轴瓦在自由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瓦口(结合面)处产生弹性变形,使瓦口处直径较轴瓦名义直径增大,二者之差为瓦口的扩张量。GB/T3535-94对瓦口扩张量的推荐值为:

无翻边瓦:0.3~1.0mm;翻边瓦:0.l~0.4mm。轴瓦内孔尺寸越大,轴瓦壁越薄,弹性越好,扩张量应取上限。

2)轴颈与轴承下瓦应在一定的角度内均匀接触

柴油机主轴颈与主轴承下瓦的接触角应在机体中心线两侧40o~60o范围内均匀接触;曲柄销颈与连杆大端轴承上瓦的接触角应在连杆中心线两侧60o~90o范围内均匀接触,如图8-39所示。

3)轴承间隙应符合要求

轴与轴瓦之间的径向最大配合间隙称为轴承间隙。合适的轴承间隙是形成润滑油膜实现液体动压润滑的重要条件。轴承间隙过小,油膜不能建立,轴与瓦的金属直接接触,产生大量热,以致合金熔化;间隙过大,润滑油流失和产生冲击,使轴瓦合金层裂纹、碎裂。所以要求轴与轴瓦之间的轴承间隙△在安装间隙△安和极限间限△极之间,即:

△安≤△<△极

柴油机说明书和柴油机修理技术标准中对主轴颈与主轴承、曲柄销颈与连杆大端轴承的轴承间隙均有具体规定。表8-17为柴油机主轴承间隙。

1)塞尺法

用长塞尺自轴承端面直接插入轴颈与轴瓦之间进行测量。图8-40所示为MAN-B&W型柴油机随机专用长塞尺测量主轴颈与主轴承的轴承间隙。测量时拆去轴承盖上的滑油进油管和盖内的油管,用长塞尺从端面插入进行测量。一般每运转3000h检测一次。

塞尺平直,而轴承间隙为弧形,使测量值小于实际间隙,所以轴承间隙应为测量值加上0.05mm的修正值。此法简便,但精度不高且使用受轴承结构限制,可作为轴承间隙的粗检。

2)压铅法

压铅法是利用置于轴承间隙处的铅丝在轴承螺栓上紧后被压扁的厚度来反映轴承间隙实际大小的测量方法。此法精度高,但操作麻烦,适用于厚壁轴瓦的轴承。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拆去主轴承上盖和上瓦或拆去连杆大端轴承的下盖和下瓦。

(2)选直径为(1.5~2.0)△(△为轴承安装间隙),长度为120o~150o轴颈弧长的铅丝2~3条,沿轴颈首、中、尾轴向位置周向安放铅丝,并用牛油粘住,如图8-41所示。

铅丝的塑性和直径对测量精度有很大影响。铅丝直径小于轴承间隙,则铅丝未被压扁,测不出轴承间隙;铅丝直径过大,上紧螺栓后铅丝可能被压入轴承合金内,亦不能准确测出轴承间隙。因此,铅丝直径的选取甚为关键。例如,主轴承的装配间隙为0.20~0.25mm时,依经验公式可选用0.30~0.50mm的铅丝直径。

(3)装复主轴承上盖及上瓦,按要求上紧螺栓至规定位置,此时切勿盘车。

(4)打开轴承,取出铅丝,妥善保管并记下铅丝对应轴承的位置。

(5)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铅丝两端和中间的厚度值并做记录。中间厚度值即为轴承间隙的实际大小,两端厚度值为轴承两侧间隙,应小于轴承间隙,且两侧间隙差应不超过0.05mm。

3)比较法

中、高速柴油机主轴承和连杆大端轴承多采用薄壁轴瓦。通常采用内,外径千分尺分别测量轴、孔的对应部位直径,此二直径之差即为轴承间隙。一般应测量对应于曲柄销在上、下止点位置时的轴、孔直径,且沿轴向首、中、尾三处测量求其平均值进行比较。

3.轴瓦磨损量检测

主轴承厚壁瓦下瓦磨损量可用桥规测量主轴颈下沉量的方法或直接测量下瓦厚度与新瓦厚度比较来确定。连杆大端轴承上瓦的磨损量可采用直接测量法确定。

薄壁轴瓦当其轴承间隙超过说明书或标准时即表明其下瓦(或上瓦)磨损严重,无需测量磨损量,应报废换新。

4.轴瓦合金层脱壳检查

轴瓦合金层浇铸质量不高就会使结合面局部有缝隙,运转后就会产生合金层脱落现象,为此对厚壁轴瓦备件可采用听响法或渗透探伤法进行检测。

轴瓦工作表面可用放大镜或渗透探伤法检验有无裂纹。

三、轴瓦的修理

轴瓦的修理主要是针对厚壁轴瓦,依损坏形式和程度不同采用局部修刮,焊补和重浇合金等方法。厚壁轴瓦的合金层损坏可采用喷涂工艺进行修复,要求涂层与瓦壳结合牢固。

1.局部修刮

轴瓦工作表面上的小面积擦伤、腐蚀或早期发裂可用刮刀进行局部修刮,并使修刮面与周围瓦面圆滑过渡。滑油中含水量较多时会使瓦面上生成黑色氧化钙硬壳,也可用刮刀刮去。

2.焊补

轴瓦工作面上较深的裂纹、局部合金层脱落或腐蚀等可采用焊补方法修理。

用氢氧焰或焊烙铁将瓦面损坏处合金熔化,再用与轴瓦白合金牌号相同的焊条进行焊补。修补质量与焊前损坏部位的清洁情况有关。一般要采用汽油或煤油清洗、擦干和修刮使露出金属光泽后再进行焊补。

此法简便,实用,是常用的修理轴瓦裂纹的方法,此外还具有节约合金材料和节省修理工时的优点。

3.重新浇瓦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熔去轴瓦上的合金,重新浇铸相同牌号的白合金。

(1)轴瓦合金烧熔;

(2)轴瓦过渡磨损后,合金层厚度小于2mm时;

(3)轴瓦合金层脱壳或大面积剥落;

(4)轴瓦龟裂严重,扩展到轴瓦端面或裂纹深及瓦壳时。

四、主轴承下瓦的更换

柴油机运转中轴承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其轴瓦损坏后,船上条件下只能更换备件。因此换瓦是轮机员经常性的检修工作。换瓦是新瓦的安装工艺过程,其质量仍然是保证安全可靠运转的关键;薄壁瓦安装工艺较为简单,以下介绍厚壁瓦安装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1.新瓦检验及安装

1)新瓦(备件)检验

检查新瓦有无变形和其他缺陷,如合金层与瓦壳结合情况、油槽和垃圾槽情况,测量和记录轴瓦厚度等。

2)盘出下瓦

在船上换新轴瓦时不需将曲轴吊起,只需将下瓦自瓦座内盘出,并以同样方法将新下瓦盘入瓦座。旧下瓦盘出应从瓦口较厚的一端或有定位唇(轴瓦轴向定位的凸起)的一端盘出。下瓦自主轴颈的下方瓦座盘出的方法很多,随机型而异。例如:小型柴油机利用主轴颈上的润滑油孔,在油孔内插入销钉,盘车时销钉随曲轴转动将下瓦拨出,图7-3(a)所示。还可用固定在曲柄臂上的专用工具,将下瓦拨出,如图7-3(b)所示。Sulzer RD、RND大型低速柴油机则采用液压千斤顶将曲轴抬高0.10~0.15mm后将主轴承下瓦转出。

为便于盘瓦,通常在新瓦瓦背上镀覆0.002~0.003mm的锡或铜,或在新瓦瓦背上均匀涂以二硫化钼。

3)新瓦的安装

新瓦按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安装前应先检查新瓦有无变形,因为轴瓦备件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如将其装入轴承座中将贴合不良,在色油检查时出现以下情况:

(1)在下瓦背的两侧面有色油沾点,而瓦背底面无沾点,说明下瓦瓦口产生向外张开的

变形,在底部产生间隙δ,如图8-42 (a)所示。此时新下瓦卡在轴承座上、没有“落底”。应

采用修锉瓦背两侧或用铜锤敲击瓦口外侧使之收拢的方法修理。

(2)在下瓦背的两侧面无色油沾点,而在瓦背底面有沾点,说明新下瓦瓦口产生向内收拢的变形,在瓦口两侧产生间隙β,如图8-42(b)所示。此时新下瓦可在轴承座内“晃荡”。应采用木椎敲击瓦口内侧使之向外张开的方法修理。

2.主轴颈与主轴承下瓦接触检验

新的主轴承下瓦安装合格后,应检验主轴颈与之接触情况并应符合要求。检验时,在轴上均匀涂上色油,使轴回转与瓦互研后,观察下瓦色油沾点的多少和分布。如不合格,用刮刀拂刮下瓦上的色油沾点,再次使轴回转,再次检查沾点和拂刮,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具体拂刮轴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样轴拂刮轴瓦样轴又称假轴,使其代替曲轴,轻便、容易操作、效率高。假轴采

用钢管或铸铁管制成,外径D=d+Δ (d为主轴直径,Δ为轴承间隙),长度等于机座全长或为3~4个主轴承座的长度。此种刮瓦方法容易建立油膜,但必须制作专用样轴和吊出曲轴,适用于船厂小批修理或船上小型柴油机的刮瓦。

(2)曲轴拂刮轴瓦船厂和船上均可采用。依主轴颈与主轴承下瓦研配的沾点情况拂刮主轴承下瓦,直到符合接触角内均匀接触为止。此法方便,不需制作样轴和吊出曲轴,但下瓦盘出、盘入较麻烦。

(3)根据臂距差拂刮轴瓦此法利用臂距差和色油沾点拂刮主轴承下瓦。首先在换新轴瓦的主轴承两侧曲柄上安装拐档表,并在主轴颈上涂色油。然后盘车测量两个曲柄的臂距差值。根据臂距差值和主轴承下瓦的沾点情况进行下瓦的拂刮。垂直平面内的臂距差值检查瓦底,水平平面的臂距差值检查瓦口。拂刮轴瓦时不可一次刮削很多,应小刮削量多次拂刮多次研配,逐渐达到要求,否则会造成难以合格的局面。

注意下瓦两侧垃圾槽附近瓦口部位的拂刮:拂刮过量,造成漏油,影响油膜建立;拂刮不足,瓦口与轴颈接触引起轴承发热,甚至在瓦口处咬死。所以,一般瓦口两侧与主轴颈之间要有0.05mm的间隙。

主轴承上瓦应先开油线然后进行拂刮。

3.轴承间隙的测量与调节

以上检验合格后应检测主轴颈与主轴承装配后的配合间隙,即轴承间隙。当所测轴承间隙与说明书或标准不符合时,采用抽减或增加上下瓦配合面间的垫片进行调整。

厚壁轴瓦上下瓦结合面间有一组黄铜或紫铜垫片,其形状与结合面形状相同并且不应妨碍曲轴的回转及瓦口处的垃圾槽。垫片的厚度均为0.05mm的整数倍,如0.10mm、0.15mm 等,便于间隙调整。垫片数目尽量少,两边的垫片数目和厚度相同。

调整轴承间隙时,轴瓦两边要同时抽减或增加厚度和数目相同的垫片,以免安装后轴承上盖上瓦歪斜和轴承间隙变化。

轴承使用方法及保养要求.doc

轴承分类 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球轴承调心球轴承 推力球轴承 推力角接触球轴承轴 承圆柱滚子轴承 滚针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推力滚针轴承 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1、转速比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低 2、精度高2、精度较高 3、噪声、振动小3、噪音、振动较低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也能承受一定轴向载荷5、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可以承受较小的轴 6、制造简单,成本低向载荷 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5、可以成对使用调心滚子轴承: 1、转速低,耐冲击、耐振动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即内圈轴线相对外 圈轴线有较大倾时(一般在 3 度以内)仍能正常运转 3、主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 4、也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1、转速较高 2、能承受较高的径向载荷(比径向尺寸相 同的其他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大)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4、刚性较高 调心球轴向: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较高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 3、刚性差,耐冲击,振动能力差1、转速较低 2、刚性大,耐冲击 3、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轴圈和座圈不能 倾斜 双列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3、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相当两套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安装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电动机轴承保养细则电子教案

电动机轴承保养细则

电动机及轴承维护保养细则 根据《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规定,为提高电动机利用率,细化电动机轴承维护管理,特制订电动机轴承维护细则。 一、使用分厂定期对电动机进行加润滑脂,并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按照规定建立电动机轴承定期润滑台帐(见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附件一》)。 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 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滴点、锥入度、机械杂质、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蚀防锈性等(见表1)。 表1:

三、润滑脂的选用原则 选用润滑脂时,主要根据轴承的工作环境、工作温度、荷载情况等。 1、工作环境 主要指工作环境的最低和最高温度、空气湿度、是否含有腐气体 或过多的灰尘等。如:在严寒地区室外使用时,就应该选用锂基低温润滑脂,在湿度较大、水分较多的场合就应该选用钙基润滑脂等。 2、工作温度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选择滴点较高的高温润滑脂。实际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润滑脂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应为 20~30℃)。 3、荷载情况 需注意,对重载荷的电动机应选用锥入度较低的润滑脂。在高压下工作时,除要求锥入度小以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挤压性能。 4、电机润滑脂的品种、代号、性能及用途见表2

表2: 四、润滑脂加入量及注入要求

上图为轴承室切割面图、 1-轴承开壳 2-端盖 3-轴承外环4-轴承滚珠 5-轴 6-轴承内盖 1、对开启式轴承,应将其用干净的汽油清洗并晾干后,注入适量的润滑脂(特别注意:润滑脂注入过多或过少都将对电机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注入量过多时,轴承运转阻力较大,将产生过多的热量,使轴承温度升高,机械损耗增多,轴承温度达到其“滴点”时,就将成为液体状而从轴承室的一些缝隙中流出,最终失去润滑作用,导致轴承损坏,甚至损坏电机;反之,如注入量过少,则会因润滑不充分而造成滚子与滚道较快磨损,在运转过程中,先是出现较大的噪声、轴承温度较高,随后将是噪声进一步增大,温度急剧增高,直至损坏,严重时会导致轴承抱死或者定、转子相擦,转速下降,最终使电机过电流烧毁)。 2、油脂合适注入量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根据轴承室空腔容积大小和所用轴承的极限转速及电机工作转速比值而定(见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的预防与维修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的预防与维修 【摘要】滚动轴承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机械元件,滚动轴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滚动轴承的各部件的制作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滚动轴承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的预防工作,并对已经出现故障的轴承进行合理的维修,以便提高轴承的利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需要,介绍了滚动轴承故障的预防措施,分析在出现故障后的维修方法,为轴承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预防;维修 0.前言 滚动轴承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机械元件,是当前工业机械中最常见的元件之一,滚动轴承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滚动轴承的各部件的制作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滚动轴承出现故障在所难免,因此一定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预防工作,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以便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并对已经出现故障的轴承进行合理的维修,以便提高轴承的利用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降低生产成本,可见做好滚动轴承故障的预防与维修工作十分重要。 1.滚动轴承常见故障 1.1故障类型

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轴承转动阻力大并伴随发热;第二,轴承转动过程中产生异常声音;第三,轴承产生规律或无规则的振动;第四,内、外圈滚道及滚动体表面产生剥离或裂纹,保持架破损等。 1.2故障产生原因 产生以上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轴承装配之前检查工作不到位,对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等部件是否存在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微裂纹、生锈等,由于检查不仔细导致了一些轴承在组装完毕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过快,甚至断裂等情况。 第二,装配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故障的产生,其中包括轴颈与轴承座孔的匹配不当、轴承装配方法不合适、装配温度控制不当、轴承装配的径向和轴向间隙控制不当等等。 第三,由于润滑脂的用量不合适导致轴承发生烧损故障,润滑脂在滚动轴承中起到润滑各部件、减小各部件摩擦力的作用,如润滑脂用量过少就会导致轴承润滑不足,各部件摩擦而产生热量,而如果润滑脂量过多就会增加轴承转动阻力,使润滑脂在轴承高速转动过程中处于高速搅拌状态,因而产生大量的热;此外,如果润滑脂内含有异物或者质量不良导致长时间运转后产生的颗粒物也会增加轴承的摩擦力,导致摩擦生热。 第四,滚动轴承的组成部件均为硬质金属,虽然具有

轮毂轴承的检查、维护、保养.doc

轮毂轴承的检查、维护、保养 轮毂轴承是汽车重要的行走机件。轮毂轴承担负着降低底盘运转时的摩擦阻力,维持汽车正常行驶的重任。如果轮毂轴承出了故障,可能会引起噪音、轴承发热等的现象,特别是前轮更为明显,容易导致方向失控等危险现象。因此,轮毂轴承必须按期进行维护。 1.轮毂轴承的检查 (1)检查轮毂轴承紧度时,首先将汽车受检轮毂一端车轮的车桥架起,用支车凳、掩车木等用具把车安全地架好。 (2)用手转动受检的车轮数圈,看看转动是否平稳,是否有不正常的噪音。如果转动不平稳并有摩擦声,说明制动部分不正常;如果没有噪音,转动不平稳并且时紧时松,说明轴承部分不正常。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时应该拆检该轮毂。对于小型汽车,检查轮毂轴承时,用双手握住轮胎的上下侧,双手来回扳动轮胎,重复做多次。如果正常的话,应没有松旷和阻滞的感觉;如果摇摆有明显松旷的感觉,应拆检轮毂。 (3)制动方面的检查。通常在检查轮毂轴承时,附带检查车轮制动装置,如果轮胎内侧有油迹,很可能是制动分泵或制动油管漏油所引起的,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2.轮毂轴承的保养在拆卸轮毂前,应做好轮毂保养的准备工作,将车停稳并架起车桥,以确保维护作业的安全。 (1)拆下轮毂轴头的装饰盖、防尘罩; (2)拆下轮胎螺母和轮胎,注意不要碰伤轮胎螺栓的螺纹。如果是盘式制动器,应拆下制动器,再用于钳拆下锁圈或锁销。(3)用专用工具拆下轮毂; (4)刮去轴承、轴颈及轮毂腔内的旧润滑脂,用清洗剂清洗轮毂轴承和轴颈并用布擦干,最后用布擦净轮毂内腔。 (5)检查轮毂轴承与轴承座圈,发现有裂纹、疲劳剥落和轴承滚子松散等现象,应更换轴承。如果发现轴承座圈上有麻点,也应更换轴承。 (6)检查轴承内径与轴颈的配合情况,配合间隙应不大于

轴承检修通用

轴承检修规则 一、轴承检修 1.1 轴承检修基本工序 轴承清洗,内圈、外圈、滚子、平挡圈及保持架外观检查、修磨,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轴承精洗,轴承零件尺寸检测,轴承防锈。 1.1.1 轴承清洗 1.1.1.1 所有退卸待检修的轴承零件均须清洗。 1.1.1.2 轴承清洗时,须选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具有防锈作用的清洗介质。外圈组件的清洗液温度≤90℃,在溶液中停留时间≤10min;清洗时须防止零部件磕碰伤。 1.1.1.3 轴承清洗时,须确保轴承内圈、外圈、保持架和滚子组件原套。 1.1.1.4 轴承清洗后,其各表面及沟角处须无目视可见的油污、水分、灰尘、纤维物和其他污物。 1.1.2 轴承外圈外径面锈蚀时可用油石或砂纸机械修磨。 1.1.3 轴承零件外观检查、修磨 1.1.3.1 轴承零件须全数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附件2中规定的缺陷类别和程度进行处理。

1.1.3.2 轴承零件有轻微的碰伤、划伤、锈蚀等缺陷时,可用油石或200#金相砂纸蘸油打磨,经处理的轴承零件工作表面及配合面须平滑,不影响轴承零件的轮廓尺寸时允许使用。 1.1.3.3 平挡圈不得有裂纹、严重锈蚀和变形等缺陷。 1.1.3.4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须施行复合磁化磁粉探伤检查,须无缺陷。外圈或滚子有缺陷时整套轴承须报废。 1.1.4 轴承精洗 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子探伤后须精洗,去除表面附着的磁粉。轴承零件清洗后的清洁度须符合附件1的规定。 1.1.5 轴承零件尺寸检测 1.1.5.1 检测前,轴承检测仪、标准件(样环)、轴承零件在轴承检测间内须同温>8h。 1.1.5.2 轴承检测仪使用前须进行校验。 1.1.5.3 轴承零件的各部尺寸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 1.1.6 清洗后的轴承零件,须进行防锈处理。 1.1.7 检修后的良好轴承如不能及时装用,应进行防锈、防尘防护。超过10天时应密封存放。 1.1.8 轴承零件实行原套检修。 1.2 检修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整套报废: (1) 轴承达到寿命管理要求; (2) 车辆颠覆或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轴承使用方法及保养要求

轴承分类 深沟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也能承受一定轴向载荷 6、制造简单,成本低 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 2、精度高 3、噪声、振动小 4、可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5、可以成对使用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比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低 2、精度较高 3、噪音、振动较低 4、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5、内、外圈均带挡边的可以承受较小的轴 向载荷 调心滚子轴承: 1、转速低,耐冲击、耐振动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即内圈轴线相对外 圈轴线有较大倾时(一般在3度以内)仍能正常运转 3、主要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 4、也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

滚针轴承: 1、转速较高 2、能承受较高的径向载荷(比径向尺寸相 同的其他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大)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4、刚性较高 调心球轴向: 1、转速较高 2、具有自动调心功能 3、刚性差,耐冲击,振动能力差 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轴圈和座圈不能 倾斜 双列推力球轴承: 1、转速低 2、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3、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向心推力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能承受双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有一定刚性,不耐冲击 3、相当两套角接触球轴承背对背安装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不能承受轴向载荷圆锥滚子轴承: 1、转速高、精度高 2、刚性大、耐冲击、振动 3、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1、转速较低 2、刚性大,耐冲击 3、只能承受单面轴向载荷 4、轴圈和座圈不能倾斜

轴承通用维修标准

轴承通用维修标准 1 滚动轴承 1.1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主要有:脱皮剥落、磨损、过热变色、锈蚀、裂纹和破碎等。故障的特征是:轴承温度升高、振动和噪声增大。据统计,轴承损坏中的约60%是因为检修拆装和润滑保养不当造成过热而损坏的。 1.1.1 脱皮剥落是轴承内、外圈的滚道和滚动体表面金属成片状或粒状碎屑脱落。这是由于轴承承受反复变化的接触应力而引起的轴承疲劳剥伤现象。其原因是安装或装配不良,轴承箱和滚道变形、润滑不良及振动过剧等。 1.1.2 轴承磨损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滚道中落入杂物,润滑不良,装配和运行不当所致。磨损间隙过大,要产生振动和噪声。 1.1.3 过热变色。轴承工作温度超过170°时,硬度显著下降,承载能力降低,故轴承的工作温度通常应限制在80°以下。过热的原因是供油不足或中断,油质不良,冷却水系统故障和 安装间隙不当等。轴承过热将使其机械性能降低,甚至变形或损坏。 1.1.4 裂纹和破碎: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隔离圈破碎是一种恶性损坏事故,其原因是轴承与轴或轴承室配合不当、装配不良等。 1.2 滚动轴承定性检查更换 用煤油将轴承洗净擦干,检查其表面的光洁度,有无脱皮剥落、刮伤、斑痕、裂纹和变形等缺陷。若滚动轴承的工作表面出现上述缺陷之一者,应予以更换。检查滚动轴承的隔离圈(保持架)位置是否正常,是否有松动情况。轴承旋转是否灵活。检查方法是用手拨动轴承旋转,然后任其自行减速停止。一个良好的轴承在飞转时应转动平稳,略有轻微响声,但无振动;停转应逐渐减速停止,停止后无倒退现象。隔离圈与内外圈应有一定间隙,滚动体的形状和彼此尺寸应相同。若不符合上述要求者,隔离圈损坏、滚动卡住,有不正常的声音或手已感觉有松动者,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1.3 滚动轴承间隙定量检查更换 1.3.1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1.3.1.1定量使用极限

电动机轴承保养细则

电动机及轴承维护保养细则 根据《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规定,为提高电动机利用率,细化电动机轴承维护管理,特制订电动机轴承维护细则。 一、使用分厂定期对电动机进行加润滑脂,并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同时按照规定建立电动机轴承定期润滑台帐(见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外委修理管理办法《附件一》)。 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 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滴点、锥入度、机械杂质、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蚀防锈性等(见表1)。 表1:

三、润滑脂的选用原则 选用润滑脂时,主要根据轴承的工作环境、工作温度、荷载情况等。 1、工作环境 主要指工作环境的最低和最高温度、空气湿度、是否含有腐气体或过多的灰尘等。如:在严寒地区室外使用时,就应该选用锂基低温润滑脂,在湿度较大、水分较多的场合就应该选用钙基润滑脂等。 2、工作温度 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温度。工作温度较高时,应选择滴点较高的高温润滑脂。实际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润滑脂滴点10~20℃(合成润滑脂应为20~30℃)。 3、荷载情况 需注意,对重载荷的电动机应选用锥入度较低的润滑脂。在高压下工作时,除要求锥入度小以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和挤压性能。 4、电机润滑脂的品种、代号、性能及用途见表2 表2:

四、润滑脂加入量及注入要求

上图为轴承室切割面图、1-轴承开壳2-端盖3-轴承外环4-轴承滚珠5-轴6-轴承盖 1、对开启式轴承,应将其用干净的汽油清洗并晾干后,注入适量的润滑脂(特别注意:润滑脂注入过多或过少都将对电机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注入量过多时,轴承运转阻力较大,将产生过多的热量,使轴承温度升高,机械损耗增多,轴承温度达到其“滴点”时,就将成为液体状而从轴承室的一些缝隙中流出,最终失去润滑作用,导致轴承损坏,甚至损坏电机;反之,如注入量过少,则会因润滑不充分而造成滚子与滚道较快磨损,在运转过程中,先是出现较大的噪声、轴承温度较高,随后将是噪声进一步增大,温度急剧增高,直至损坏,严重时会导致轴承抱死或者定、转子相擦,转速下降,最终使电机过电流烧毁)。 2、油脂合适注入量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①根据轴承室空腔容积大小和所用轴承的极限转速及电机工作转速比值而定(见表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课件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 1、特点。 优点:⑴润滑装置简单。如果使用密封轴承或者不需要补充脂的非密封轴承,则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润滑装置。相比之下,油润滑系统需要油泵、油管、油箱等,要复杂得多。 ⑵润滑脂不易泄漏,轴承的密封结构比较简单。 ⑶轴承的维护、保养方便。 ⑷润滑脂有密封作用.可防止外部灰尘,水分和其它杂质侵入轴承。 ⑸容易提高机械装置的清洁度。 缺点: ⑴轴承摩擦大,散热不好,允许的转速比较低。 ⑵温度很高时,润滑脂的基础油会加快蒸发和氧化变质。润滑脂的胶体结构也会变化而加速分油。随着温度升高,润滑脂寿命迅速降低。大部分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与寿命的关系是:每当轴承温度升高10~15℃,润滑脂的寿命下降 l/2。因此,除特殊的高温润滑脂外,一般润滑脂不能在高温下作用。 ⒉润滑脂组成及其作用 ????? 基础油:约占75~95%稠化济约占5~20%添加剂 各部分的作用: ⑴基础油:采用矿物油,或者合成油。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主要由

基础油的润滑性能所决定。基础油的粘度对轴承内油膜的形成和油膜的承载能力、轴承寿命影响很大。 ⑵稠化剂:分皂基和非皂基两种。皂基稠化剂有锡基、钠基、铝基、铅基等多种。稠化剂的种类影响润滑脂的滴点、耐水性。稠化剂以纤维状态分散于基油中,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并把油吸附和固定在网中,使油成膏状。 ⑶添加剂:后边讲 ⒊针入度:润滑脂的稠度用针入度表示,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针入度的规定是指将质量150g 的圆锥体在5s内沉入温度为25℃的润滑脂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 针入度用以表示润滑脂的“软度”,反映使用中的流动性。 针入度数值越小,表示润滑脂越稠;针入度越大,表示润滑脂越稀。 润滑脂的流动性取决于润滑脂的粘度和稠度。粘度越大,稠度越大,润滑脂的流动性越差。对低温下脂润滑的轴承,要求低温起动性能,需要保证在低温下脂的流动性。针入度与轴承使用条件关系见表7-5。 ⒋滴点: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半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

滚动轴承检修规程

滚动轴承检修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介绍了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代号、润滑、密封、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汽机检修班滚动轴承的检修 2、滚动轴承结构: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组成。内圈装在轴颈上,外圈装在机座或零件的轴承孔内。内外圈相对旋转时,滚动体将沿着滚道滚动。保持架把滚动体均匀的隔开。 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材料应具有高的硬度和接触疲劳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冲击韧性。一般用含铬合金钢制造,经热处理后硬度可达61—65HRC,工作表面须经磨削和抛光。保持架一般用低碳钢冲压制成,高速轴承的保持架多采用有色金属或材料。 3、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1 类型 按承受载荷的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①向心轴承(公称接触角0°≤α≤45°);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②推力轴承:(公称接触角45°≤α≤90°),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2、特点:①在同样外形尺寸下,滚子轴承的承载能力约为球轴承的 1.5-3倍,所以在载荷较大或有冲击载荷时宜采用滚子轴承。但当轴承(内径d≤20mm)时,滚子轴承和球轴承的承载能力已相差不多,而球轴承的价格一般低于滚子轴承,故可优先用球轴承。角接触轴承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角接触向心轴承(0°<α<45°)以承受径向载荷为主。角接触推力轴承(45°<α<90°)以承受轴向载荷为主。轴向接触(α=90°)推力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当以球为滚动体时,因为外滚道为较深的沟槽,除主要承受径向载荷外,也能承受一定量的双向轴向载荷。

4、滚动轴承代号 按GB/T272-93规定,滚动轴承的代号由数字和字母表示,并分基本,前置和后置三部分。基本代号表示类型,尺寸系列和内径;前置和后置代号则补充在结构,尺寸,精度,配置及其它方面的不同,按下表表的顺序由左向右排列。 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 1).类型代号 类型代号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轴承检查方法

对轴承的定期检查 对设备的定期检修,运转检查及外围零件更换时被拆卸下来的轴承进行检查,以次判断可否再次使用或使用情况的好于坏。要仔细调查和记录被拆下来的轴承和外观情况,为了弄清和调查润滑剂的剩余量,取样以后,要很好地清洗一下轴承。 其次检查滚道面,滚动面和配合面的状况以及保持架的磨损状态等有无损伤和异常情况。 判断轴承可否再次使用,要在考虑轴承损伤的程度,机器性能、重要性、运行条件、检查周期等以后再来决定。检查结果,如果发现轴承有损伤和异常情况时,伤一节的内容查明原因,制定对策。另外,检查结果,如果有下面几种缺陷的话,轴承就不能再用了,需要更换新的轴承. a.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中任何一个有裂纹和出现碎片的。 b.内外圈、滚动体其中任何一个有剥离的。 c.滚道面、挡边、滚动体有显著卡伤的。 d.保持架的磨损严重或铆钉松动厉害的. e.滚道面、滚动体生锈和有伤痕的。 f.滚动面、滚动体上有显著压痕和打痕的。 g.内圈内径面或外圈外径上有蠕变的。 h.过热变色厉害的。 i.润滑脂密封轴承的密封圈和防尘盖破损来严重的。

(1)、运转中检查与故障处理 运转中的检查项目有轴承的滚动声、振动、温度、润滑的状态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轴承的滚动声 采用测声器对运转中的轴承的滚动声的大小及音质进行检查,轴承即使有轻微的剥离等损伤,也会发出异常音和不规则音,用测声器能够分辨。 二、轴承的振动 轴承振动对轴承的损伤很敏感,例如剥落、压痕、锈蚀、裂纹、磨损等都会在轴承振动测量中反映出来,所以,通过采用特殊的轴承振动测量器(频率分析器等)可测量出振动的大小,通过频率分不可推断出异常的具体情况。测得的数值因轴承的使用条件或传感器安装位置等而不同,因此需要事先对每台机器的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后确定判断标准。 三、轴承的温度 轴承的温度,一般有轴承室外面的温度就可推测出来,如果利用油孔能直接测量轴承外圈温度,则更位合适。通常,轴承的温度随着运转开始慢慢上升,1-2小时后达到稳定状态。轴承的正常温度因机器的热容量,散热量,转速及负载而不同。如果润滑、安装部合适,则轴承温都会急骤上升,会出现异常高温,这时必须停止运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根据大量测试数据,表4-1列出了各种机械中轴承工作时外圈温度的平均值,以供参考。由于温度受润滑、转速、负荷、

轴承检修与测量

轴承检修及测量 轴承分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与轴承相对运动为滑动叫滑动轴承。轴与轴承相对运动为滚动叫滚动轴承。 今天只讲滑动轴承(轴瓦), 一、滑动轴承的特点: 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音。但效率低,维护较复杂。按照承受力来分为支持轴承和推力轴承; 支持轴承(主轴承或径向轴承)其作用是支持转子重量并确定转子的径向位置。 推力轴承作用是承受转子的轴向推力并确定转子的轴向位置。二、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润滑油在轴颈和轴瓦形成油膜建立液体摩擦来工作的;根据摩擦理论产生油膜的条件是: 1.两个相对运动移动的楔形平面。 2.移动的方向从楔形间隙的宽口到窄口。 3.有充足数量的润滑液体和有一定粘性。 对于汽轮机轴承来说:转子本身重量和所受的各种力作用在轴颈上,轴颈直径比轴瓦内径小,轴颈放入轴瓦后便形成楔形间隙,轴颈旋转时,它与轴瓦构成相对移动,此时,将具有一定压力和黏度的润滑油从轴承座的进口管进入轴承,油便粘附在轴颈上,随着轴颈一起转动,不断地把润滑油带入轴承的楔形间隙中,由于自宽口进入楔形间隙的油比自窄口流出的油量多,润滑油便聚

积在楔形间隙中,并产生油压,当油压超过轴颈的重力时便把轴颈抬起,在轴颈和轴瓦之间形成油膜。 三、支持轴承的分类 按照形状来分:有圆筒形、椭圆形、多油楔形、可倾瓦形。 支持轴承结构: 汽轮机支持轴承结构一般为轴承座及轴瓦两大部分组成,随着工业发展,设备大型化,为制造、生产安装、检修方便。在轴承座与轴瓦之间又加了一个瓦枕(或称轴瓦套)。 1.轴承座一般用铸铁铸成,由水平结合面分为上盖及下座体两部 分,用法兰连接便于安装检修,轴承座前后在汽机轴穿过的地 方设有油挡环,防止油沿轴外流。油挡环一般由铸铁或铝铸成, 并镶嵌铜制的密封齿,密封齿与轴保持0.15~0.25mm间隙,有 具体要求按要求执行修刮。 2.轴瓦多用铸铁铸成,由上,下两半用螺栓结合而成,在其内孔 中加工出许多相交的燕尾槽,然后衬以轴承合金,再加工成需 要的形状。 3.瓦枕多用铸铁铸成,由上下两半用螺栓固定瓦座上。其内孔加 工成轴瓦外弧形状,其外弧上固定多块垫块加工研刮与瓦座内 孔表面相吻合。 四、轴瓦紧力测量 用压铅丝方法,测量时,将上、下两半轴瓦组装并紧固好,在顶部垫铁(对球形轴瓦是球面的顶部)及轴瓦两侧轴承座(或瓦枕)结

轴承使用保养规定

为规范轴承使用保养,特制定以下规定 1、轴承严格实行定期置换,置换周期应根据轴承运行条件合理设定; 2、新轴承使用前必须检查。检查内容为包装(最好是附有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是否完好;标识(厂名、 型号)是否清楚;外观(锈蚀、损伤)是否良好; 3、经检查合格的新轴承,在一般使用条件下(2极以上电机)可不进行清洗;新密封轴承不清洗。 4、轴承在换油前轴承盖及轴承必须清洗。清洗分为粗洗及精洗,粗洗用油为干净柴油或煤油,精洗用油 为干净汽油。 5、粗洗时,旧轴承用竹片刮去废油后,在清洗液中用软毛刷刷洗。刷洗时要求按同一方向,且严禁转动 滚动体。精洗时,在油中慢慢转动轴承,仔细地进行清洗。最后用干净汽油冲洗两次。 6、轴承的清洗完毕后,用手转动应灵活用手径向和轴向摇动可初步判断是否松动或间隙过大。必要时检 查间隙。发现滚珠或滚柱架等严重磨损、锈蚀和金属剥落的应更换。 7、轴承的清洗检查完后,用白布擦干清洗剂(或晾干),加进合格润滑脂。不允许在同一轴承内加进不同 类型的润滑脂。 8、加油时禁止周围环境有灰尘;用干净双手加油,一手慢慢转动整个轴承,一手用中指及食指将油压入 轴承空腔中。加好一面后再进行另一面。根据电机极数,去掉多余油脂。 9、轴承及轴承盖加油量:轴承盖油量为轴承盖容量1/2~2/3(电机极数高取上限);轴承油量轴承内外圈 空腔的1/2~2/3(电机极数高取上限)。 10、有补油孔及排油孔的电机端盖在换油时也必须清洗,保持通道通畅。加油时注油孔必须加满油。 11、有补油孔的电机必须定期补油。补油周期根据电机运行要求及运行条件确定(一般24小时运行二极电 机500小时)。 12、补油时,补油口必须干净。补油量以轴承温度只升高2℃为限(2极电机用油枪快速注油两下观察10分 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添加)。 13、轴承拆装时必须保证受力点正确(轴上内圈受力,端盖内外圈受力),受力均匀。最好为压入法(小 电机)及热套法(过盈量大及大电机)。 14、轴承安装时,接触面均匀抹上少许油脂。轴承安装完必须检查轴承内圈与轴肩间隙(以无间隙为好)。 15、轴承热套法加热的温度控制在80到100℃,80到100℃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油加热的确保使用无腐 蚀性的热安定性好的矿物油(最好是要使用变压器油),油和容器都应清洁。在油槽距底部 50 至 70mm 处设置金属网,轴承就置于网上,大的轴承还要用钩子吊起来。 16、定期对电机进行巡检,记录电机运行状况(电机振动、电机及轴承温度、电机运行电流)。一般75KW 以上两极电机每天一次。当出现不正常运行状况时加强巡检,并告知有关方面。 17、轴承所有维护工作必须作好记录,作为轴承定期置换周期设定及判定轴承质量依据。

风机轴承该如何选择和保养

风机轴承该如何选择和保养 工作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作业环境风机,并且发挥充分的使用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众多的风机组件中。轴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用户在对轴承的选择和使用中总是会忽略很多细节,这也是为什么轴承在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其实不仅仅要从选择上来保障,还要从保养方面加强重视,双管齐下才能保障风机的使用效果。 在风机的选择上,我们经常会选择那些外观质量还不错的风机,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向,对风机内在的组成部分也要做到一个精准的选择,轴承能不能合格,关键在于使用中能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于没有风机选择经验的用户来说,通过专业人员帮助选择,那么风机各个组件的质量还能得到很大的保障,选择无误之后,我们就要对风机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保养了。 风机轴承的保养不仅仅限于添加润滑剂那么简单。还要对润滑剂的质量,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润滑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详细的检验,还要进行轴中心线对中检查,主要是检查径向偏心和轴向偏移。在轴承运行过程中,要按照"在1小时内每15分钟检查一次,在6小时内每小时检查一次"的原则,检查轴承温度变化现象,随时掌握轴承的温度情况。 风机的润滑系统是和轴承关系最为密切的,因此我们在保养时一定要关注润滑系统的有效性。环境温度超过40℃,应该当轴承温升超过15℃时,加润滑剂的时间间隔应缩短到规定的时间间隔的一半。排气温度过高,要检查运行条件,恢复排气正常温度。当轴承内润滑剂过多时,恢复合适的润滑剂量,检查油门阀工作情况。根据这几条保养常识来对风机的轴承进行保养维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轴承的磨损情况,对于用户来说还能节省能源,因此对于轴承的选择和维护上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离心泵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一、离心泵使用的注意事项 1.开机前的准备 为确保水泵的安全运行,开机前应做必要的检查:先用手慢转联轴器或皮带轮,观察水泵转向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平稳,泵内有无杂物,轴承运转是否正常,皮带松紧是否合适;检查所有螺丝是否坚固;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转的杂物;检查吸水管淹没深度是否足够;有出水阀门的要关闭,以减少起动负荷,并注意起动后应及时打开阀门。 2.运行中的检查开机后,应检查各种仪表是否工作正常、稳定, 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压力表指针应在设计范围;检查水泵出水量是否正常,检查机组各部分是否漏水;检查填料压紧程度,通常情况下填料处宜有少量的泄漏(每分钟不超过10?20滴),机械密圭寸的泄漏量不宜大于10毫升/ 时(每分钟约3滴);滚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 75C ;滑动轴承温度不应高于70C。并注意有无异响、异常振动,出水量减少情况;及时调整进水管口淹没深度;经常清理拦污栅上的漂浮物; 通过皮带传动的,还要注意皮带是否打滑。 3.停机和停机后的注意事项停机前应先关闭出水阀门再停机,以防发生水倒流,损害机件;每次停机后,应及时擦净泵体及管路的油渍,保持机组外表清洁,及时发现隐患;冬季停机后,应立即将水放净,以防冻裂泵体及内部零件;在使用季节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维

护。 二、离心泵的日常维护 1.经常要对备用泵进行盘泵 定期盘泵的作用有三个:防止泵内生垢卡住;防止泵轴变形;盘车还可以把润滑油带到各润滑点,防止轴生锈,轴承得到了润滑有利于在紧急状态下马上开车。因为多级离心泵泵轴长,轴上装了很多叶轮,在重力的作用下轴会向下弯曲,所以经常不运行的泵要是不盘泵的话,久而久之轴就产生了弯曲。在泵运行之后,泵就产生震动,加剧了泵内部叶轮口环和导液口环之间的磨损,使其间隙增大,使泵的流量降低,降低了泵的效率,减少了使用寿命。所以要对停运的泵进行盘泵。 2.对运行泵要定期加注润滑脂润滑脂有润滑、减震、冷却的作用,因为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始终在高速运转,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小的铁削颗粒,在加注新的润滑脂过程中就会把旧的润滑脂挤出来,旧的润滑脂将会带走细小的金属颗粒,这样就会减少轴承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润滑脂会对轴承冷却降温,防止轴承因高温损坏。 轴承中的润滑脂不宜过多,润滑脂多了不但浪费,而且是有危害的。轴承的转速愈高,危害性愈大。润滑脂填充量愈多,摩擦转矩愈大。同样的填充量,密封式轴承的摩擦转矩大于开放式 轴承。润滑脂填充量相当于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60%以后,摩擦 转矩不再明显增大。这是由于,不但开放式轴承中的润滑脂大部分已

轴承检修

轴承检修 轴承是设备组成的重要部件,轴承质量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设备中的易损部件,轴承的保养与检修是转机检修和维护中一项重要任务。 轴承按构成原理分为两类: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及保持架四部分构成,滑动轴承由轴承座、轴承盖、轴瓦、球形瓦与瓦枕、调整垫铁、挡油装置、润滑供油装置构成。 轴承是支撑转体的部件,它不仅支撑转子的全部重量,而且还承受转子在运转中产生的各种作用力,轴承的质量关系到整机的工作性能、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轴承的检修不仅仅是检修轴承本体还涉及到设备一起综合判断,找出病症,才能消除缺陷, 滚动轴承检修 1、滚动轴承损坏原因 滚动轴承的损坏有两种情况:一是轴承已达到寿命极限而磨损报废;二是由于检修质量不良、维护保养不当,造成的要提前损坏。目前主要是检修和维护不到造成的损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装不良,造成中心歪斜,造成局部受力磨损,滚道及滚动体疲劳磨损。 2、装配差没测量,造成轴承内外圈变形,造成滚道及滚动体相互挤压磨损。 3、装配时有杂物进入轴承体内,造成滚柱体挤压磨损。 4、维护不当,没能定期检查加油,造成轴承干磨损坏。 2、滚动轴承检查 润滑油检查:小型轴承润滑脂内封在滚道内,检查时转动轴承,取出少量油脂,通过眼睛观察油脂有无颜色变化,用拇指和食指搓动,看油脂内有无杂质, 检查轴承锈蚀情况,对于缺油的轴承,往往外面存在大量的腐蚀点,不太严重的,可用砂纸打磨干净,对于内部的,是腐蚀程度进行更换处理,重点是滚道及滚动体腐蚀程度,对存在金属剥落、过热烧伤(由于轴承干磨缺油,轴承温度超出120℃、轴承硬度遭到破坏,轴承颜色发生变化)、裂纹,进行更换处理, 保持架的检查,先外观检查,看保持架有无断损现象,再通过转动情况、声音判断轴承的好坏,坏的轴承有异音、转动不灵活,并伴有振动,对损坏的进行更换处理。 测量滚动轴承的轴向、径向游隙。游隙是指将一个套圈固定,另一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分为原始游隙(未装配前测量),配合游隙(装配时测量)、工作游隙(工作时间隙),游隙的标准及允许的最大值跟轴承类型,规格有关,具体检修可参考厂家说明,一般可按下表参考游隙, 测量: 对于小轴承一般用塞尺或压铅法测量,对于大型轴承一般用百分表进行测量。 3、滚动轴承的拆卸及装配: 为保持轴承配合部位的精度和装配紧力,应尽量减少轴承的拆卸次数,经检查确须更换的,才进行拆卸处理,拆卸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拔轮器拆卸法,利用拔轮器拆除 2、利用压力机拆除。 3、手锤拆除法,利用手锤和专用工具拆除 装配

对重反绳轮及轴承保养更换流程改进

工地名称:柏庄丽城36号楼1单元 更换流程:依据更换指导 安全负责人:奚凯 主题:对重反绳轮及轴承的保养更换流程改进 1 目的 轴承部件是安装到电梯设备上的易磨损件,在电梯的正常使用寿命阶段,如果没有做好对重轴承的定期检查和预防性更换,将导致轴承严重噪音,或由于轴承损坏后引起停梯故障;由于电梯设备的对重轴承正常磨损后的损坏会导致更严重的部件损坏,因此对重轴承的检查、保养、更换尤为重要。 因此在MBM2的预防性保养过程中:首先特别要关注对重轴承的异响,同时要关注对重轴承是否已接近寿命周期(建议寿命周期为3年),如发现由于以上2种情况而引起轴承噪音过大时,请立即修理更换对重轴承,避免引起严重的停梯故障! 2 规定 2.1 如果发现对重反绳轮轴承损坏,电梯需停止使用,直到故障部件更换完成为止。 2.2 《MBM2维保手册》第三版内容。(粗斜体字是增加的工作内容) 2.2.1《MBM2维保手册》第三版第3-8页: 发件人 / From: 邓金兰 收件人 / To: 分公司维保经理、维保工地经理、保 养主管、安全质量主任/经理 编写/Complied by: 沙凯慧 审核/Checked by: 刘鎏、戴必锋 抄送 / Copy to: 雷元、王铮、梁晖、胡新阳、戴必锋、邵艳梅、罗育强、江芸、孙洁胜、顾晓红、邓金兰、区域维保总监、分公司总经理 批准人/Approved by: 梁晖Jeffrey 文件编号 / Ref. No : SM117-11-11 日期 / Date 2011年11月28日 页数 / Pages 4

2.3 贴纸》,发运至各分公司保养主任。 2.4 维保经理负责安排更新前线维保员工的《MBM2保养手册》:把附件二《对重反绳轮及轴承的 保养内容更新贴纸》张贴到《MBM2保养手册》底页倒数第一张左边的空白页上。 2.5 保养主管负责安排组织培训本SEB备忘录,并保留培训记录。 2.6 保养主管和保养员工确保对轿厢和对重有正确的维保工作。 2.7 电梯设备需要更换钢丝绳时,应同时考虑将对重轴承更换掉。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A 目的: 正确的润滑是旋转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正确的润滑是导致轴承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合理、适用的润滑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滚动轴承能够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B 适用范围 适用于PSMI、PAIG、PZIG 、PYIG所有需加油脂的电机、泵的滚动轴承维护、监测及加脂工作。 C 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如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3、油枪的使用 4、润滑程序 5、润滑周期 6、加脂量 7、轴承状况监测 D 规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设备添加润滑脂的管理制度遵循《设备加油五定表》,《设备加油五定表》由工厂设备工程师进行填写,由运行部设备经理进行审核,并且由运行部可靠性经理批准后生效。《设备加油五定表》中,电机、泵等设备需要有明确的名称或位号,轴承的型号,所加油脂的名称、加脂量、加脂周期,加油日期,并且要有专人负责和管理,负责人要安要求将加脂前后的轴承的状态填写到《设备加油记录表》中。下面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a.油脂及油枪在货架上的存放位置要有明显标识; b.油枪枪身上要贴有明显标识; c.标识的内容应包含油脂的品牌及型号、存放位置、使用于那些设备等信息; d.润滑脂、油枪应存放在阴凉处; e.同一个油枪配有不同的油嘴枪头时,需把没有安装的加油枪头装入透明封口袋内,并在袋外贴标识; f.油枪用完后应及时放入油库货架指定位置,并用塑料薄膜盖好; g.罐装油脂使用后要把盖子盖严实后放入指定位置,盖子无法盖严的,罐口须要用薄膜扎紧扎严; h.当油脂出现基础油渗出现象时,应停止使用; i.定时核对油脂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已快用完油脂; 3、油枪的使用 a.新油枪第一次使用前需进行内部清洁,把新油枪内部的润滑油及杂质清理干净后方可充填油脂; b.新油枪充满油脂后须要对每压一下的出油量进行称重。方法:对油脂罐满打10下左右,再称重,除以压的次数,即为每压一次的油脂重量; c.在使用油枪加油脂前,需确认油枪内油脂充足; 4、润滑程序 a)确认设备轴承使用的油脂型号; 严格按照《设备加脂五定表》中所列的油脂型号进行加脂,润滑脂不能混合使 用; b)油嘴必须要有盖子,防止灰尘进入油脂中; c)在添加油脂前,监测并记录轴承的温度。如果轴承没有RTD温度探头的,用点 温仪测量靠近轴承的外壳温度; d)在加脂前,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并记录超声值; e)用干净布擦干净加油嘴和油枪头,防止异物进入油脂中; f)确认电机轴承排油口是否通畅; 注意:Cryostar低温立式泵电机内部有积油盒,没有排油口; g)新电机或者存放时间很长的电机,加油嘴如果有延长管,需要确认延长管内是否有油 脂或油脂是否硬化,如果可能把延长管拆下,用新油脂置换延长管内部的旧油脂; h)加油量及加油周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加油周期不得低于五定表中所列周期; i)使用油枪加脂时应缓慢压入,并且需要分多次添加。对于一次加脂量超过3g的电机 轴承,应把油脂量分成1g~2g间断加入。 j)每次注入油脂后,观察轴承温升,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待一段时间温度稳定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添加; k)加脂后油嘴用油嘴盖盖住,防止灰尘进入油嘴。 l)使用UE10000监测轴承状态时,要与超声值基线作对比,并且监听轴承声音; m)如果在加脂过程中,发现轴承温度上升,应停止加脂,并且加脂量可以相应减少,并且在《设备加油记录表》的备注中说明原因;

轴承日常维护保养

轴承选定概要 滚动轴承的种类、类型及尺寸多种多样的。为使机械装置发挥出预期的性能,选择最适宜的轴承是至关重要的。 为选定轴承,需要分析诸多要因,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评价有关选择轴承的程序,并无特殊规格,但一般顺序如下: (1)掌握机械装置和轴承的使用条件等 (2)明确对轴承的要求 (3)选定轴承的类型 (4)选定轴承配置方式 (5)选定轴承尺寸 (6)选定轴承规格 (7)选定轴承的安装方法 01轴承载荷 载荷大小载荷大小通常是选择轴承尺寸的决定因素。滚子轴承比具有相同外形尺寸的球轴承承载能力大。通常球轴承适用于轻或中载荷、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重载荷。 载荷方式纯径向载荷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纯轴向载荷可选用推力球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有径向载荷又有轴向载荷(联合载荷)时,一般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若径向载荷较大而轴向载荷较小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和内、外圈都有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如同时还存在轴或壳体变形大以及安装对中性差的情况,可选用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若轴向载荷较大而径向载荷较小时可选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如还要求调心性能,可选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02旋转精度 对于大多数机械,选用0级公差的轴承足以满足主机要求,但对轴的旋转精度有严格要求时,如机床主轴,精密机械和仪表等,则应选用较高公差等级的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03噪声与振动

轴承本身的噪声与振动一般都很低。但对于中小电机、办公机械、家用电器和仪表等对噪声与运转平稳性有特殊要求的机械,通常选用低噪声轴承。 04刚性 滚动轴承的刚性由其承受载荷时发生的弹性变形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形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某些机械中,如机床主轴系统,轴承的静态刚度和动态刚度对系统的特性影响很大。滚子轴承比球轴承具有较高的刚度。各类轴承通过适当地“预紧”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刚性。 05转速 滚动轴承的工作转速主要取决于其允许运转温度。摩擦阻力低,内部发热较少的轴承适用于高速运转的场合。仅承受径向载荷时,选用深沟球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可以达到较高的转速,若承受联合载荷时,宜选用角接触球轴承。采用特殊设计的高精度角接触球轴承,可以达到极高的转速。各种推力轴承的转速均低于径向轴承。 06允许空间 机械设计时,一般先确定轴的尺寸,然后根据轴的尺寸选择轴承。通常,小轴选用球轴承;大轴选用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若轴承安装部位的径向空间受到限制,应采用径向截面高度较小的轴承。如滚针轴承、某些系列的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或调心滚子轴承以及薄壁轴承。若轴承安装部位的轴向空间受到限制,可采用宽度尺寸较小的轴承。 07摩擦力矩 球轴承的摩擦阻力较滚子轴承小,纯径向载荷作用时,径向接触轴承的摩擦阻力小;纯轴向载荷作用时,轴向接触轴承的摩擦阻力小;联合载荷作用时,轴承接触角与载荷角相近的角接触轴承摩擦阻力最小。在需要低摩擦力矩的仪器和机械中,选用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较适宜。08轴向移动 轴承普遍的配置方式是在轴的一端安装一套轴向定位的“同定轴承”,而在另一端安装一套轴向可移动的“游动轴承”,以防止由于轴热胀冷缩而产生卡死现象。经常用的“游动轴承”是内圈或外圈无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此时内圈与轴的配合或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可采用过盈配合。有时也可选用不可分离型深沟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作游动轴承,但在安装时内圈与轴或外圈与外壳孔配合应选择间隙配合,以确保内圈或外圈有足够的轴向移动的自由。 09安装与拆卸 具有圆柱形内孔的轴承用于安装拆卸较频繁的机械中,应优先选用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可分离的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等。具有圆锥形内孔的轴承可安装在轴颈上,或借助紧定套或退卸套装在圆柱形轴颈上,安装拆卸很方便。 轴承的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 正确把握轴承在机械装置的使用部位及使用条件与环境条件是选择适宜轴承的前提。为之,需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和资料: (1)机械装置的功能与结构 (2)轴承的使用部位 (3)轴承负荷(大小、方向) (4)旋转速度 (5)振动、冲击 (6)轴承温度(周围温度、温升) (7)周围气氛(腐蚀性,清洁性,润滑性) 轴承配置方式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