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问题和新的政策措施

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问题和新的政策措施
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问题和新的政策措施

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问题和新的政策措施

〖JZ〗〖HT3K〗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JZ〗〖HT3K〗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谷源洋

〖JZ〗〖HT3H〗内容摘要

〖HT3H〗

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六大是越南全面革新开放的起点,此后,越南对内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对外推行“全方位的外交路线”。2006年4月,越共十大全面总结了20年革新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并对《2001年~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从实际发展轨迹看,越南经济运行稳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提升;经济结构沿着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调整;对外贸易状况良好;外国直接投资恢复性增长;粮食生产超过预期。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综合要素增长率依然很低;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牢靠;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不平等和发展差距的扩大;经济增长与资源开采、使用、节约及环境保护失调。

面对上述问题,越共中央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己推出了今后五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2006年~2010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体现了越共中央的务实精神和巨大决心:一是《发展计划》的主导思想明确。越共中央强调:革新和发展不是摈弃社会主义目标,而是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和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革新是全面的革新,但革新和发展有中心和重点,必须把三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即经济发展是重心,党的建设是关键、文化发展是社会精神的基础;革新和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总结人民的丰富实践,最终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目标;革新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力量,这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要重视调动外部力量,通过融入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革新和发展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的权力,建设人民的、由人民选举的、为人民的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二是《发展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明确可行,能在上个五年发展计划奠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推动经济的进一步跃升,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三是《发展计划》显示,越共中央和越南政府敢于揭露和直接面对己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并为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提出了科学依据,推动革新开放事业向深度发展,以确保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蓝图变为社会现实。

〖JZ〗〖HT3H〗

〖HT3F〗

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六大是越南全面革新开放的起点,此后,越南对内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对外推行“全方位的外交路线”。2006年4月越共十大,全面总结了20年革新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并对《2001年~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HT3H〗实际发展轨迹看,越南经济运行稳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

〖HT3K〗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提升。〖HT3F〗在1990年~2005年期间,越南经济以年均7.4%的速率增长,其中2001年为6.8%,2002年为7.04%,2003年为7.24%,2004年为7.7%,2005年为8.4%。可以说,越南经济基本上实现了2001年~200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7.5%的计划目标。

〖HT3K〗

第二,经济结构沿着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调整。〖HT3F〗2005年,农、林、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计划指标是20%~21%),工业和建筑业产值为41%(计划指标是38%~39%),服务业为38.1%(计划指标是41%~42%)。

〖HT3K〗

第三,对外贸易状况良好。〖HT3F〗2001年,越南对外贸易总金额为312亿美元,2002年为364亿美元,2003年上升为454亿美元。由于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复苏,国际贸易显著增长,越南进出口贸易达到584亿美元,2005年出口增长较快,比上年增长16%,出口金额为322亿美元,约占GDP的50%。

〖HT3K〗

第四,外国直接投资恢复性增长。〖HT3F〗从1987年到2003年底,越南吸引了5400个国外直接投资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协议额为41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达250亿美元,创造了65万个就业岗位。然而,流入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在1996年达到高峰值之后,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资金流量减少的影响,越南利用外资的规模大幅度收缩,但从2001年起又开始逐渐回升,2004年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2亿美元。鉴于国际资金流量增加以及越南修改外资法,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超过58亿美元。

〖HT3K〗

第五,粮食生产超过预期。〖HT3F〗越南稻米产量从1986年的1800万吨增至2003年的3745万吨,2004年为3930万吨,提前达到了2005年计划指标,越南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JZ〗〖HT3H〗

〖HT3F〗

过去20年,越南经济增长幅度远高于世界和亚洲许多国家,越南自己称之为“越南速度”。然而,〖HT3H〗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对许多新挑战。

(一)越南的综合要素增长率依然较低

〖HT3F〗

当前,在世界许多国家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综合要素增长率)为60%~70%。既使是在东盟国家中,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综合要素增长率亦为40%左右,而越南在1993年~1997年期间,综合要素增长率仅为15%,资金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高达69%。1998年~2002年期间,资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加。但越南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于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数量的不断扩充,即所谓宽度增长而非深度增长。

〖HT3H〗

(二)越南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牢靠

〖HT3F〗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保持长期稳定、高速增长应建立在科学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源素质好、劳动生产率高、资金使用效果好、企业和产品竞争力强的基础上。然而,目前越南尚不完全具备上述要素条件。

〖HT3K〗

1.大部分机器设备陈旧老化。〖HT3F〗目前,越南只有大约20%左右的现代化机器设备,而且主要集中在航空、通讯和油气开发等部门。在工业领域中,拥有高科技的企业仅为20.6%,而的企业,科技水平低下,工业科技水平远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越南的工业仍然主要是手工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不高,因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升。

〖HT3K〗

2.人力资源素质差,培训不足。〖HT3F〗截至2004年,越南49.3%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含小学)以下,其中17.1%的劳动力为文盲和小学没有毕业的人。越共九大报告曾提出到2005年经过培训的劳动力要达到30%的目标,然而,实际上只达到25%。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越南人力资源的素质尚有较大的差距。〖HT3K〗

3.劳动生产率低,投资效果差。〖HT3F〗根据越南对制鞋业的一项调查,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一个越南工人生产10双只鞋,而一个印度尼西亚工人生产11.5双只鞋,中国

的一个工人生产13双只鞋以上。越南农业生产同样如此,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同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比,要低1.5倍~2倍。尤其是越南的投资效果欠佳,1991年~1995年,ICOR系数为3.5,但到1996年~2000年却上升为5,这一系数在2001年~2005年稍有降低,但目前仍在贴近5的水平。

〖HT3K〗

4.企业及其产品竞争能力不强。〖HT3F〗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2年~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越南经济竞争力在79个国家中排在第65位,企业竞争力指数在79个国家中排在第60位。越南产品竞争力较差,不少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4年~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越南经济竞争力的排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2004年,其经济竞争力在104个国家中排第77位,位居马来西亚(23位)、泰国(36位)、印度尼西亚(44位)之后,到2005年降至第81位。

〖HT3K〗

5.经济结构和劳动结构调整缓慢。〖HT3F〗迄今,越南经济仍主要依赖于传统部门和产品,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不多。2005年,农林渔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20%,采矿工业约占,加工工业为20.32%,财政信用行业占1.79%,科学技术占0.61%,教育培训占3.27%。特别是近几年来,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现连续下降趋势,1995年为44.1%,2000年下降至38.7%,2005年为38.1%。到2004年,越南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7.9%;而同一时期,马来西亚为18.4%,菲律宾为,印度尼西亚为43.8%,泰国为48.8%,缅甸为51.1%。

〖HT3H〗

(三)越南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不平等和发展差距的扩大

〖HT3F〗迄今,越南依然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20年的革新与开放,越南己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业绩,人均收入增加了两倍,人均粮食从1990年的294.9公斤增至2003年的470公斤;1990年5岁以下营养不足儿童所占比重为50%,1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为46%,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为69.5%;人均寿命是64岁,平均身高是1.60米;而到1998年,上述各项相应指标分别为38.9%、39%、48.5%、68岁、1.62米。〖HT3H〗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和改善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但经济增长与发展差距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HT3K〗

1.贫富差距问题。〖HT3F〗1986年革新之前,越南是一个相对平均分配的国家。1990年,最富有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的收入差距是4.1倍,而到1995年增至6.5培,2002年扩大到8.1培,此后几年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以及九龙江平原各省的收入差距己经达到了绝对的高水平。以人均收入计算,1994年最富裕省份中的贫富差距为25倍,1996年上升为34倍,1999年则高达50倍。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各民族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在华族(华人)和京族(越南最大的民族)中穷人所占比重最低,而巴纳族穷人所占比重则最高。穷人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如西北、西原、西南部地区。这些地区与城市、平原地区的发展差距明显扩大了。红河平原、九龙江平原、东南部地区是贫富差距比较集中的地区。胡志明市最富有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的收入差距是11倍,巴地-头顿省为10.5倍,河内市为9.1倍,平阳省为8.5倍,海防市为7.5倍。〖HT3H〗少数民族与京族、华族之间的收入差距,穷人和“缺粮穷人”比例的差距,不断扩大是需要值得注意的现象。这种差距一般在4倍~9倍之间,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HT3F〗所谓“缺粮穷人”,是指存在饥饿危机的人群,不仅少数民族中有这样的人群,而且京族和华族中也有这样的人群。在京族和华族社会中,存在饥饿危机的人群达到了人口总数的5%~7%,在其他少数民族中,这一比例则高达20%,甚至80%。

〖HT3H〗

在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的同时,越南的基尼系数增长得很快,〖HT3F〗1993年为0.33,1996年为0.36,1999年为0.39,2002年为0.42。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越南患了“早熟症”,即越南人均收入很低,然而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却不适当的扩大了。越南推行的“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工作,虽然己经取得了明显的结果,贫困人口从1993年的30%降至2005年的约7%,但这是按旧标准计算的,即农村的穷人定为每人每月10万盾,城市的穷人定为每人每月15万盾。如果按照越南规定的新标准计算,穷人的比重仍然高达26.8%。所谓新标准是农村的穷人为每人每月20万盾,城市穷人为每人每月26万盾。如果按每人每天1美元为标准计算,那么越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则大大高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HT3K〗

2.就业问题。〖HT3F〗在过去几年,尽管城市劳动力的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使用的劳动时间比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越南失业率依然较高。2004年,城乡失业率分别为5.6%和21%,不充分就业比率则高达25%左右。越南年均经济增长率必须达到7%以上,才能确保为每年新增150万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否则就难以解决就业问题。

〖HT3K〗

3.移民问题。〖HT3F〗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或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移民,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移民,己成为越南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其积极作用是为工业区、城市服务业补充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增强了这些领域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增加了移民的收入。据2004年越南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移民约占越南总人口的,其中一半是跨省际移民。

多数移民的生活水平比其在原籍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自发的移民潮发展相当迅速,人数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复杂的问题。从北部到西原地区的移入居民己越来越多,因而造成土地压力增大,〖HT3H〗在移入居民与原地居民之间、移入居民与林场之间,己不断发生土地争执,甚至引起民族冲突。〖HT3F〗从农村移居城市的人群一般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城市贫困人口的一些福利待遇,如医疗证、子女上学免交学费等。没有移入地户口的移入居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明显待遇差别,导致一些大都市了出现各种社会问

题。

〖HT3K〗

4.少数民族问题。〖HT3F〗越南少数民族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于京族和华族。少数民族的贫困表现为,家庭规模大、子女多、文化水平低,有较高价值的资产如住房、摩托车等不多。据越南官方资料,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所占比重,己从1993年的20% 增至2002年的30%以上,到2010年则可能上升为37%。山区少数民族与城市、平原的京族和华族之间存在的发展与收入差距最为严重。对山区少数民族来说,土地是他们唯一的重要财产,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以工资收入为生,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

〖HT3K〗

5.土地问题。〖HT3F〗越南大部分穷人集中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与土地紧紧联在一起。一个突出现象就是,〖HT3H〗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没有土地的农业户所占比重从1993年的8.2%增至1998年的及2002年的18.9%。〖HT3F〗在九龙江平原地区,没有土地的贫困户从1999年的26%上升到2003年的39%。与此同时,土地交易市场开始形成,1993年有5%的农业家庭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出租和转包他人,到1998年这一比重增至10%,2002年上升为15%。土地交易市场不仅从事土地租赁和转承包,同时还进行土地买卖活动,特别是在农业庄园,土地交易盛行,地价越来越高。由于土地可以出租、转包、买卖,因此,土地争执愈益增多。一些因土地争执而引发的冲突,在村与村之间,农民与农场、林场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己经不断出现。

特别是西原地区各少数民族祖祖辈辈依靠的就是土地。但是,自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以来,西原地区少数民族的林地和可耕地日趋缩小,其原因:一是国营农场占了他们的土地;二是外来移民来此安家立业,占了他们的土地;三是各类官员分了他们的土地。那些被“抢占”去的土地大多是肥沃的土地,易于从事生产经营。失去土地的少数民族,只好向更加边远的偏僻地区迁移,而那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恶劣,难以生存,从而形成贫困恶性循环。这也是造成西原地区少数民族容易受坏分子和敌对势力操纵,建立反政府组织,引发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

〖HT3K〗

6.贪污腐败问题。〖HT3F〗贪污腐败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当今越南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一些人利用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行政管理的不透明以及法律漏洞等,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贪污受贿,大肆敛财,迅速富裕起来,形成了一批暴发户。尽管越南政府己经颁布了严厉的反贪污法,惩治了不少贪污腐败者,并且予以公开曝光谴责,但腐败问题仍然比较严重。〖HT3H〗越南老百姓把贪污腐败称之为“国难”。

〖HT3F〗

越南的发展差距扩大了,由土地、种族、宗教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了,这些都己是不争的现实。但仍有人(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和著名学者)对这种差距的日趋扩大不以为然,强调差距扩大尚未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乃至损害到国家安宁的程度。

〖HT3H〗

(四)越南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源开采过度、使用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

〖HT3F〗

在过去几年,由于越南只注重经济发展,特别是注重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而较少关注环境保护,因此,乱开乱采天然资源、浪费使用天然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现象愈益严重。矿产开采环节和加工环节的损失率很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及环境严重污染。特别是旧的传统工业生产,如化工厂、水泥厂、建材厂、造纸厂以及农林水产加工厂等,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然而这些旧的传统工业,在越南仍大量存在。

越南的农业生产,由于滥用大量化肥、杀虫剂导致土地退化,重新恢复起来其难度极大。据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统计,在1981年~1990年10年间,越南全国共计使用了1万吨食物保护剂,而1995年一年就使用了3万吨,到2002年增至5万吨。食物保护剂的滥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难以预计的后果。

〖JZ〗〖HT3H〗

〖HT3F〗

面对上述问题,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越共十大己推出了今后五年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的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2006年~2010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中的三点值得注意。

〖HT3K〗

第一,《发展计划》的主导思想明确,体现了“五性”原则。〖HT3K〗一是坚定性原则。〖HT3F〗越共中央强调,革新和发展不是摈弃社会主义目标,而是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和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HT3K〗二是重点性原则。〖HT3F〗越共中央强调,革新是全面的革新,但革新和发展有中心和重点,必须把三大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即经济发展是重心,党的建设是关键、文化发展是社会精神的基础。〖HT3K〗三是人民性原则〖HT3F〗。越共中央强调,革新和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总结人民的丰富实践,最终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目标。〖HT3K〗四是自力性原则。〖HT3F〗越共中央强调,革新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力量(内力),这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要重视调动外部力量(外力),通过融入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HT3K〗五是民主性原则。〖HT3F〗越共中央强调,革新和发展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战斗力,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的权利,建设人民的、由人民选举的、为人民的越南社会主义法权国家。

〖HT3K〗

第二,《发展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明确可行,能在上个五年发展计划奠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推动经济的进一步跃升,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HT3F〗根据《发展计划》,2006年~2010年,越南GDP年均增长将达7.5%~8%,甚至高于8%,到2010年人均GDP 将达到1050美元~1100美元。同期内,农林渔业将年均增长3%~3.2%,工业和建筑业将增长10%~10.2%,服务业将增长7.7%~8.2%;进出口将年均增长14%~16%。到2010年,三大产业结构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农林渔业占15%~16%,工业和建筑业占42%~43%,服务业占41%~43%。

重视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到2010年,经过培训的就业人数将达到社会劳动总人数的40%(2005年为25%)。

为确保上述各项增长目标的实现,越南积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进行投资,2006年~2010年投资资金来源定为:国家财政投入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2%,比上个五年计划增长49.1%;国家优惠贷款投资占10.4%,同比增长17%;来自国有企业的投资占16%~17%,同比增长40.5%;来自居民和私人的投资约占30%~31%,同比增长73%;外商直接投资约占14%~15%,同比增长19.7%;来自其他方面的投资约占6%~7%。

〖HT3K〗

第三,《发展计划》显示,越共中央和越南政府敢于直接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并为制订具体应对措施提出了科学依据,推动革新开放事业向深度发展,以确保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蓝图”变为社会现实,真正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兴之秀”。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越南经济发展分析

越南经济发展分析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高歌 gegao@https://www.360docs.net/doc/dd4584746.html, 摘要:越南2012年GDP增长5.03%,未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其通胀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外贸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顺差。因坏账等问题,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下调了越南主权信用评级。2013年,越南经济将继续复苏并保持增长,但宏观经济还不稳定,存在通胀反复的隐患。越南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中越边境地区的合作。从经济合作的角度讲,重点要注意的风险是越币贬值。 关键词:越南经济发展 一、越南2012年经济发展现状 越南统计总局2012年12月24日公布了2012年经济社会形势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3%,低于2011年的5.89%,没有实现原定6%的目标,是1999年以来最低增速。截止2011年的五年里,越南的经济平均增速为6.5%左右。其中,农林水产业增长2.72%;工业和建设业增长4.52%;服务业增长6.42%。2012年,越南通胀率得到控制,国内市场较为稳定,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越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81%,远远低于往年的水平,完成所提出的目标。稳定市场价格、对市场商品供求进行调配与控制、发展商品流通网络等措施已及时和有效展开,市场管理、防伪劣产品、反投机、反贩卖、反逃税等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12月份CPI 环比增长0.27%,同比增长6.81%。2012年全年CPI平均增幅为9.21%。12月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约5%,同比增长5.9%。全年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至12月1日,加工制造业库存指数同比增长20.1%。以上数据与越南计划投资部副部长阮世方预计的相近,即2012年越南的GDP将达到13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人均GDP将达到1540美元,物价指数(CPI)上涨约7.5%。2012年越南社会发展投资额约为GDP的29.2%;财政收入约为GDP的29.5%。越南人口到2012年已经接近9000万。 越南2012全年进出口总额2287亿美元,其中进口1143亿美元,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越南经济状况分析

越南经济状况分析 2005-11-08 15:07:19 · 概述 越南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耕地面积930 多万公顷,大部分种植水稻,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以及其他沿海平原。其它粮食作物有玉米、甘薯、木薯等。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黄麻、甘蔗、咖啡、茶、烟叶、胡椒等。江河和沿海渔业较盛,年均捕鱼约100万吨。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制造、化工、采矿、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工业区有河内、海防、太原、鸿基、越池、南定、胡志明市、边和、岘港等。 越南陆上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河内和胡志明市为两大交通枢纽。全国有铁路3100 多千米,纵贯南北的“统一铁路”北起河内,南至胡志明市,全长1700 多千米,于1976 年全线修复通车。北部有两条铁路同中国广西、云南的铁路相接。全国公路长10 万多千米。主要海港是鸿基、海防、岘港、归仁、金兰、头顿、胡志明市等。 越南经济现状 越南自1986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投资增加,经济结构向积极方向转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0万亿盾(1美元合1.1万盾,约合15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8.5%,是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的第四个年头(1991年6%,1992年8.6%,1993年8.1%)。工业产值增长13.5%。农业产值增长4.5%。出口增长20%。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自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1994年尽管遇到洪涝灾害,但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2600万吨,比1993年增长了2%。1989年以前为大米进口国,1990年一跃为大米出口国,每年出口大米150万至200万吨,居美国、泰国之后,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 通货膨胀得到抑制。物价上涨幅度1988年为400%,1991年为60%,1992年为20%,1993年为7.5%。1994年又上升到两位数,达14%。但仍低于1992年的上涨幅度,居民的生活仍然稳定并有所改善,黄金和美元价格保持稳定。 中国与越南经贸互补性强,政府间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去年两国贸易额近25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82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五大贸易伙伴。目前,中国从越南进口4大类100多种商品,中国向越南出口5大类200多种商品。中国在越南投资也有发展,投资总额约2000万美元。目前越南大量需要中国商品。 越南机械行业比较落后,而其经济发展又大量需要纺织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轻工机械,需要特种机床、精密机床。在这方面中国产品具有性能质量价格比的优势。如,越南盛产多种水果,但加工技术落后,越南打算进口一批加工设备,投建一批水果加工厂,将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0万吨/年提高到70万吨/年。越南2000年进口和销售各种汽车比

2020年(财务知识)越南经济状况分析

(财务知识)越南经济情况分析

越南经济情况分析 2005-11-0815:07:19· 概述 越南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耕地面积930多万公顷,大部分种植水稻,主要分布于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以及其他沿海平原。其它粮食作物有玉米、甘薯、木薯等。经济作物有天然橡胶、黄麻、甘蔗、咖啡、茶、烟叶、胡椒等。江河和沿海渔业较盛,年均捕鱼约100万吨。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力、煤炭、冶金、机械制造、化工、采矿、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工业区有河内、海防、太原、鸿基、越池、南定、胡志明市、边和、岘港等。 越南陆上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河内和胡志明市为俩大交通枢纽。全国有铁路3100多千米,纵贯南北的“统壹铁路”北起河内,南至胡志明市,全长1700多千米,于1976年全线修复通车。北部有俩条铁路同中国广西、云南的铁路相接。全国公路长10万多千米。主要海港是鸿基、海防、岘港、归仁、金兰、头顿、胡志明市等。 越南经济现状 越南自1986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投资增加,经济结构向积极方向转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0万亿盾(1美元合1.1万盾,约合15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8.5%,是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的第四个年头(1991年6%,1992年8.6%,1993年8.1%)。工业产值增长13.5%。农业产值增长4.5%。出口增长20%。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自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壹直保持于2000万吨之上。1994年尽管遇到洪涝灾害,但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2600万吨,比1993年增长了2%。1989年以前为大米进口国,1990年壹跃为大米出口国,每年出口大米150万至200万吨,居美国、泰国之后,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国。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中国经济发展(中英文)

中国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蒸蒸日上。紧跟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的各方各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完成了诸多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例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等等。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用水用电都更加方便快捷,出行选择也多种多样,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有学上,学校硬件设施更加优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愈趋完善,他们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享有养老保险,再加上改革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都能安享晚年。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政策牵动着世界的一呼一吸。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让世界为中国经济喝彩。 总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we can see that our economic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e have made big economic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under the lead of our party. There are countless programs making benefits for common people, such a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 have easier access to water and electric power in daily life, and we have more choices when traveling. Every child can go to school and get an education in better school facilities. They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eir tuition fees with proper assistance. Old people have assurances no matter where he liv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ir life with the reformed social safety net.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theme of world. Our coun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keeps on improving, and we mak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world economy. Joining in the WTO, our economic policies control the breath of world.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EXPO make the world give us more attention and respect. In a wor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and has made encouraging breakthroughs. I believe that the tomorrow of our economy will be brighter as long as we try our best effort.

浅谈越南经济发展前景

浅谈越南经济发展前景 [摘要]越南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政治方面的改革和文化的发展,多方面的因素促使越南经济迅速发展,文章主要从地理、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越南的经济发展前景。 [关键词]越南;经济发展;政治;地理;文化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是与中国有悠久关系的邻邦。狭长的国土3/4是山地和高原,红河和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1976年越南统一后,特别是在1986年实行经济改革后,历经沧桑的的越南社会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越南的经济发展绝不会止步于当前。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政治制度以及快速发展的文化事业,越南经济在今后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地理 (一)多山多水的地理特征 越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平原面积仅占1/4。越南的山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几乎都是山地。越南的山地基本上呈西北——东南走向,所以它的整个地势也随山脉的走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越南的山脉平均高度在海拔400~1000米之间。山区的地形十分复杂,尤其在北部越中边界地区,到处是陡峭的绝壁、耸立的山石、湍急的激流和掩蔽的岩洞,给越南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越南山区森林茂盛,木材十分丰富。 越南红河以北的山区除了越中边界地区有几座横卧的山岭外,其余的都是自北而南呈弓形排列,山岭之间的谷地开阔,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易于被水溶解,地貌学上称之为“喀斯特”地貌,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起义的石林地形。这里的山峰千姿百态,山中有许多溶洞,有的洞中还有时隐时现的暗河,不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是爱好猎奇的探险家们向往的地方,这方面蕴含的商机也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红河以南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条条并列,山峰主要坚硬的花岗岩,片麻岩构成,为越南城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由石头而发展出来的产业也将给越南带来巨大的收益。相比起以上两个地区,越南北部的山区则多为越南抗日、抗法斗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有许多革命遗址,如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过的“北坡洞”、举世闻名的“奠边府”等。 越南不仅多山,而且多水。越南全国大小河流有1000多条,总长4.1万公多公里。沿海岸线平均每隔20公里就有一条河流,河流众多不仅给越南带来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冲积平原,还使得越南有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水能资源,这又是越南的一大经济发展优势。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

越南的投资机会和前景较好的行业

越南的投资机会和前景较好的行业 农资产品市场机会多 农机产品越南南部湄公河平原与中部沿海地区,每年雨季经常发生大水灾。灾后首要任务是重建农业发展用的硬件设施,农业机械需求因之大幅增加。按越南北方农村习惯,春节前后必须大面积播种耕作。这就大量需要大型与中型拖拉机、机引耙、中耕机、内燃机、抽水机、割稻机、打谷机、电动机、柴油机、杀虫剂喷雾器等各类农业机械,而越制农业机械技术无长足进步,农机产品产量不足、种类简单、品质有待提高,售价还较中国的农机产品昂 。多数中国农机产品的售价较越制产品便宜过半。因此,消费者倾向购买中国农业机 械。越南每年需要5万至6万台小型发动机,但越南国内产量仅1.6万至1.7万台,其余的需要依靠进口。此外,越南每年还需进口约4万台拖拉机、15万台水泵,以及数量颇多 的脱谷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可见越南农机市场潜力之大。现中农机产品在越南市场 独占鳌头,甚至通过越南转销老挝、柬埔寨。 农药由于越南全年平均气温在22-2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也给害虫繁殖、杂草生长提供了温床。据统计,越南大约有3000多种作物虫害、几百种杂草。另外,苍蝇、蚊子、蚂蚁等虫害肆虐,这就给农药生产 厂商提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据专家估计,越南农药市场容量约1.2-1.5亿美元/年,我国农药在越南农药场上所占的份额为30%-40%。此外,每年有不少国产农药经越南运往老 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药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依靠进口,市场潜力较大。 化肥越南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对化肥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氮肥、磷肥、钾肥,以及DAP、NPK、SA等化肥。化肥年需求量220万吨。在进口化肥中,中国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饲料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越南全国拥有生猪1764万头、家禽(不含鸡)16055万只、鸡12057万只,饲料需求旺盛。而越南饲料年产量约200万吨,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5%,缺口较大。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扩大出口,同时可考虑在越北方投资办厂,带动国内设备和原材料出口。 家电产品仍有潜力 据越南工业资料,越南2001年电子和信息工业的产值达到1.2亿美元,该部已计划通 过集中投资,鼓技术转让,将电子信息工业发展成为越南的龙头产业,而越南现电子信息工业企业,大多数落后,与世界先进技术还有较大的距离。彩电普及率仅为45%,而且

浅谈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4584746.html, 浅谈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作者:刘耀丽 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作为新的一种经济形态的知识经济应用而生,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为人类文明带来知识文明的新形态。知识经济是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新型经济概念,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努力发展知识经济。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找到对知识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我国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所以,在我们张开双臂热情迎接知识经济发展的到来之时,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和谨慎的态度,从更长远的角度来把握和研究知识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优势。 关键词:知识经济发展不足优势 在一夜之间不能造就知识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必然像农业经济与工业文明一样在今天仍能并存,且各国家经济知识化的过程并不是同步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知识经济的步伐差距明显,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因投入无形资产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而,劣势与优势是相对而言的。 一、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自主知识产权存在的不足。人们对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它具有时间上的有限性和权利形态的“无形性”。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各种原因是不够的,因此这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产生和促进知识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是不利的。一是在国内由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严重地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二是从国际上的竞争来看,发达国家在对自主产权保护上非常到位,产生了“知识殖民”的现象。例如:美国曾经依靠对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先进性和预期,从而对我国许多世代人口流动性低的农村居民基因研发中获得了相当的、将给他们带来高额垄断利润的基因知识产权。这种“知识殖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将知识经济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开发研究阶段。从三个阶段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来看,后两个阶段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各个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也比较容易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因此各经济主体就有动力增加这两个阶段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对于作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研究来说,由于他们收益的外部性、间接性和收益的缓慢性、长期性,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的化身一各经济实体,为了追逐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般情况下不会投入大量的基础研究,因此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只能依靠国家财政的投入,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状况现实的下,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财政投入要增加难度较大,对投入的数量很有限。

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进口年均增长%,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其中,进口增长%,

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28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进出口均比“十五”末增长倍。 (二)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切实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因此更趋平衡,外贸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1831亿美元。5年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2007年的%、2008年的%、2009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 (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大幅超过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下降到%。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

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越南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大为改善,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状况有所好转,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投资踊跃,已基本走出基础差、积累少的困境。虽然越南经济仍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其基础已经稳固,同时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也为越南经济发展 提供了机遇,越南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乐观。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越南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经过短时间的恢复,近几年越南经济出现新一轮高增长势头,与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波动形成鲜明对照。本文试图对越南在21世纪初的经济表现及 高增长背后的推动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世纪初越南取得的经济成绩 1.国民经济发展迅速。跨入21世纪以

来,越南国民经济已连续四年出现递增性增长态势。从越南经济各项指标来看,一是出口市场扩大,出口额激增,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提高;二是国内投资、消费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同时,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2.经济结构继续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工业化进程加快,外资和国内私人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而农业所占的比重则有所下降,但产量的绝对值仍在增加,且增长平稳。农业的稳定发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越南经济的稳定发展。 3.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以来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还债能力不断提高。2001年财政收入100万亿盾,超过计划13%;2002年财政收入完成年计划的%,约为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年财政收入不仅全面完成国家计划,而且连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项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回顾改革的历程,我们能够从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目前的应有尽有,基本满足十三亿人口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创造了奇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传统计划体制模式,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经营决策权下放到企业,农民等生产经营的主体,由他们根据市场的需求,独立作出决定,并承担相应的盈亏责任。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实实在在讲,今年的经济形势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人民币的贬值是肯定的,而且在生活中还是几乎接近于成倍的贬值和缩水;其次是眼前身边又

相继发生着一家家企业倒闭的事件。钱难挣,货币贬值,这样一来一去,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就轻易地缩水了一半!还好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任劳任怨、勤劳节俭的优秀传统群体,不管生活形势对我们如何发生着恶劣的变化和考验,我们总能时刻保持着自我适应和自力抗争的信心和能力。真诚希望政府能够多下基层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真实的社会经济现状,真正做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而不断地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增进福祉! 我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不公平原因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的政府真正要解决和扭转这样的危机状态,现在就应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经济救助和平衡策略,如果各国的政府都能配合拿出如此相对的行为和措施的话,那么经济的危机状态也肯定只是一个短暂性的现象。在这点上,我很看好台湾的马英九准备向社会发放购物券的行政计划,这确实是一个能够亲民的执政政府眼前所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刺激眼前的经济困难局面,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激起良好的运动态势。经济危机是因为代表世界大多数的民众因为手中缺少可以支配的货币所造成的,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货币的储存已向一部分人集聚靠拢,一部分人的超前借贷消费负荷沉重以及大部分人的工作付出与收入不符和不合理现象等等。其实政府目前应该要做的是针对性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杠杆与平衡工作,而不是去

简论越南经济发展前景

简论越南经济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越南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政治方面的改革和文化的发展,多方面的因素促使越南经济迅速发展,文章主要从地理、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越南的经济发展前景。 [论文关键词]越南经济发展政治地理文化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是与中国有悠久关系的邻邦。狭长的国土3/4是山地和高原,红河和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近年来工业发展较快。1976年越南统一后,特别是在1986年实行经济改革后,历经沧桑的的越南社会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越南的经济发展绝不会止步于当前。利用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政治制度以及快速发展的文化事业,越南经济在今后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地理 (一)多山多水的地理特征 越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平原面积仅占1/4。越南的山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几乎都是山地。越南的山地基本上呈西北——东南走向,所以它的整个地势也随山脉的走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越南的山脉平均高度在海拔400~1000米之间。山区的地形十分复杂,尤其在北部越中边界地区,到处是陡峭的绝壁、耸立的山石、湍急的激流和掩蔽的岩洞,给越南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越南山区森林茂盛,木材十分丰富。 越南红河以北的山区除了越中边界地区有几座横卧的山岭外,其余的都是自北而南呈弓形排列,山岭之间的谷地开阔,山体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易于被水溶解,地貌学上称之为“喀斯特”地貌,由于多年的雨水冲刷,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起义的石林地形。这里的山峰千姿百态,山中有许多溶洞,有的洞中还有时隐时现的暗河,不仅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同时也是爱好猎奇的探险家们向往的地方,这方面蕴含的商机也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红河以南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条条并列,山峰主要坚硬的花岗岩,片麻岩构成,为越南城镇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由石头而发展出来的产业也将给越南带来巨大的收益。相比起以上两个地区,越南北部的山区则多为越南抗日、抗法斗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有许多革命遗址,如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同志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过的“北坡洞”、举世闻名的“奠边府”等。 越南不仅多山,而且多水。越南全国大小河流有1000多条,总长4.1万公多公里。沿海岸线平均每隔20公里就有一条河流,河流众多不仅给越南带来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冲积平原,还使得越南有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水能资源,这又是越南的一大经济发展优势。 (二)肥沃的平原 越南的平原盛产稻米,被誉为“谷仓”。人们常常用“一条扁担挑着两个谷筐”来形容越南地形的全貌。“扁担”指位于越南中部的长山,两个谷筐指北部平原和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当前世界经济金融运行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影响。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带给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申奥成功、香港及澳门的回归、中国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这些不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例子吗? 我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发展,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开放的世界需要中国必须开放,它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我国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既对所有国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开放不是依赖别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三: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基本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三,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