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现代科技导论复习要点

导论:

1.科学的四个特征

①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②科学史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

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④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技术的定义,特征

①技术: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②技术的特征:1)技术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2)技术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

载性3)技术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①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差别

②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对

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③不同点:尽管技术也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但却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

为特征,

4.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中每一个中两个突出的成就。(P8)

①数学:1)公元前14世纪商朝就使用十进位制2)公元前7世纪,王孝通第一

个实际解出三次方程,比欧洲早600年

②天文:1)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2)把赤道坐标用于星表

③地学:1)《水经式》——我国第一部国家水法2)《海涛志》——最早的潮汐

学专著

④农学:1)贾思勰《齐民要术》2)王桢《农书》3)徐光启《农政全书》

⑤医学: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2)《黄帝内经》3)李时珍《本草纲目》

第1章:

5.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年代,地点(14—15世纪,欧洲)

6.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

7.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

8.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

9.近代科学方法有(实验归纳法,数学演绎法,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2章:

10.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从(英国)开始,17世纪中叶

11.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原因(思想解放,宗教改革,生产的发展,城市化运动,殖民扩张)

12.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源头(纺织技术:飞梭和珍妮纺车)

13.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

14.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的应用,煤炭工业等)

第3章:

15.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太阳系及其行星都有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它们是由原始弥漫物质星云逐渐集聚而成,不断收缩的星云中心部份集聚成太阳,大体在同一平面上的环状弥漫星云收缩面行星。

16.能量守恒定律:各种能量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数量上是守恒的。

17.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物理学的进展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热力学,电磁现象的研究,光的波动说的复兴)

18.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化学的进展包括(原子分子论,有机物的合成和有机结构理论,无素周期表)

19.近代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中生物品学的进展包括(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20.生物进化论的两个基本思想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第4章:

21.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从(德国)开始,19世纪中叶

22.李比希学说在教育上的重大贡献是(在大学中建立教学科研用实验室)

23.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在德国的主要领域有(化学工业的兴起,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电力技术革命)

24.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中美国兴起的原因有(重视农业,加强工农业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组织创新,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管理出效益)

第5章:

26.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

27.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有(尺缩效应,钟慢效应,四维时空,新的速度变换公式,物体质量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8.量子力学在下述四个方面取得大的成就(量子假说的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关于原子结构问题的探索,物质波概念的提出

29.现代化学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6章:

30.宇宙的哈勃半径约为(1.3X1010L Y)

31.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描述为(宇宙为原始火球。球内充满辐射和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相互发生核聚变反应,引起爆炸向外膨胀,辐射温度和物质温度急剧下降,核反应停止,其间产生的各种元素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P98)

32. 黑洞:恒星到晚年的归宿,它的质量是太阳的30---50倍。天文学家认为,黑洞是这样的一种时空区域,在其表面连光也无法摆脱其引力的束缚。

33.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是(太阳给地球和人类以能量,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普通的恒星,研究它对整个宇宙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7章:

34.19世纪未,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

35.到今天为止,人类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力,它们是(强力,弱力,万有引力,电磁力)

36.基本粒子的性质有(质量,寿命,电荷,自旋等)

37基本粒子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强子,轻子,传播子)

第8章:

38.地球系统科学的定义(P132)

地球系统科学将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其间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并和人类生活、生产联系起来,认识现状和过去,预见未来。

39.生态学定义(P137)生态学是关于生物有机体和其栖息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40.环境科学定义(P141)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宏观上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关系,揭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协调发展的规律;微观上研究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在有机体迁移、转化、积累中的运动规律。

41.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是(全球变化,区域模型,宏观调控)

42.何谓温室效应?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随着大气中CO2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

43.简述一个自然界中的一条较完整的生态食物链。

草—鼠—蛇—鹰

44.生态学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P139)

①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生态学主要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为核心

③全球环境问题

45.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是(P144-145)

①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演化规律

②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③考察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

⑤加强对自然系统的研究

第9章:

46.现代生命科学包括(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

47.基因理论的主要内容(P147中1:基因存在生命体中;3:基因能产生同样的基因,遗传功能;4:在一定条件下,基因可能变异:进化)

48.生命起源中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来源于(非生命)。其进化过程为: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目前的科学发展已制成人造(生物大分子物质)

49.恩格斯指出:人类超越动物界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5个方面P158)

①劳动促使古猿直立行走;②劳动促使古猿的前爪转变成人手;③在劳动中产生语言

④劳动推动人脑的形成和发展;⑤劳动发明了用火

50.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ML

人类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人脑左半球主(语言)右半球主(音乐和图像处理)

51.人工智能定义(P162)

人工智能: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目前主要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模拟人类的某些智能活动。

第10章:

52.系统科学的定义(P168)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53.系统的定义(P170)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54.按组成要素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按时空状态分(动态系统,静态系统)

按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55.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是功能的的基础,结构表现于内,功能表现于外)

56.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57.霍乐提出三维系统方法指(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

58.控制论定义(P177)

控制论:研究系统中信息传递以及控制的规律,以实现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的目的。

59.反馈的定义(P179)反馈:指系统输出的全部或一部分,通过一定的途径返回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

60.信息论研究的范畴(P179)

信息论的核心范畴是“信息”。

61.信息的特点(P179—180)

①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②信息的作用和价值往往受到接收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③信息不但具有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贮性等,更重要的是,信息具有可分享性

62.控制论与信息论的主要方法有(反馈法,功能模拟法,箱方法,信息方法)

第11章:

63.高技术定义(P196)

高技术:从本质上说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落。

64.目前公认高技术的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65.当代高技术发展的原因(P197-198)

①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为当代高技术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的需要直接构成了当代高技术产生于发展的根本动因,

②当代高技术正是人类不断地发展生产,缓解生存与发展压力的过程中产生于发展的。

65.高技术的特点(P198—199)

①高群落②高智力③高投资④高风险⑤高收益⑥高竞争⑦高渗透⑧高战略

第12章:

6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是(1946-2-14)情人节

67.冯。诺依曼给出的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主要内容(5大部件,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

68.第1代计算机:真空管;

第2代:晶体管

第3代:集成电路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13章:

69.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70.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定义(p227)

酶工程:主要是利用生物酶或细胞、细胞器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催化化学反应的功能,通过现代工艺手段和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产生的技术。

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技术。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在体外或体内把不同生物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再转移进操作的生命体,以达到改变生物性状,甚至创造新的生物类型的目的。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的全能性,按人们的意愿、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生物组织和细胞,以获得生物及产品,或使细胞的遗传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创建新的生命品种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

71.酶的特性(高效,专一,反应后性质数量都不变化,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2.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生产和分离技术化酶技术,酶应用技术)

73.发酵工程四步曲(P232—233)

①选取发酵原料以及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②发酵过程的准备(高压灭菌—选择目标菌种—接种到乜过菌并已冷却的发酵原料中)

③发酵过程(根据不同的生物,选择适合的环境发酵)

④对发酵产品进行分离和提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发酵产品

74.细胞的全能性?(P234)

细胞的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胚细胞中每个基因的潜在能力,具有发育成一个整体的潜能。

75.简述在当前的一项应用的生物技术(P245—248)

在农牧业方面,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有特效经济价值的基因引入植物体内,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

第14章:

76.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能源,材料,信息)

77.当代新材料包括(P249)

新材料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和纳米材料

78.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化学纤维)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工业陶瓷、光导纤维、光导体材料)

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新能源的特点是(多,无污染,,采集难度大)

79.论述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的关系(P255—P260)

第15章:

80.海洋技术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81.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化学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技术)

82.目前在海洋探测技术中使用的主要器具有(考察船、自动浮标站、潜水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卫星)

83.人类进入太空的难关有(P274)

①克服万有引力;②克服真空;③适应剧烈变化的温度环境;④防止有害辐射

84.空间技术的三大支柱(P274)

①航天器②运载器③地面测控技术

85.我国第一个环绕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综合论述

1、结合东莞市情或国情,请谈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将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尤其是这样。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就是例证。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2 、论述“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A新材料新能源概述

(1)新材料包括很多种类的材料如: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复合材料、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超导材料、记忆材料等。他们的共同特性是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比传统材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不同的技术工艺、结构、以及成分的改变可以将普通材料改造成新的材料。

(2)新能源包括:核聚变、核裂变、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地热能等。他们的共性是总量巨大、分布广泛、低污染或无污染、可重复开采和使用等。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合理的成本下使用

B我国面临的新材料、新能源问题

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在科技方面相对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处理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述问题反映在科技工作中,需要大量的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新能源

C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们国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对我们国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综合国力、政治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科技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极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

等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技作为发展的后盾,科学、高效地使用资源和开发新型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3、三峡大坝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大坝建成时隔二十年后,三峡弊端越来越突出,例如今年水库下游的千湖之省湖北一千四百个水库干涸,洞庭湖和鄱阳湖萎缩为水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请根据一些事例,论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题要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促进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给人类带来享受,创造幸福;如奶粉填补了母乳的不足。

不利的一面:改变了一些自然规律,人类适应不了,其它动物也适应不了,最终为人类带来灾难。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

4、什么是系统?简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总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所谓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统要素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系统的结构虽然相同,但由于组成系统的要素不同,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碳丝灯泡与钨丝灯泡)。

第二,组成系统的要素相同,但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也不相同。如乙醇和甲醚,都包含6个H原子、2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分子式都是C2H6O,但由于这些原子间的排列顺序不同,结构方式不同,所以两个化合物的性质具有很大差别。前者是液体,可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后者是气体,几乎不溶于水。

第三,组成系统的要素和结构都不同,但可以获得相同的功能。如沙漏和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

5、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答题要点:

(1)、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2)、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6、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答题要点:(1)、最早的生命来自海洋;(2)、如今80%的动物仍生活在海洋;(3)、对人类来说,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个尚待开发的宝库。

7、克隆与社会伦理

答题要点:(1)什么是克隆;(2)克隆与人类的繁衍;(3)克隆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影响;(4)你对克隆人的态度。

8、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答题要点:(1)环境保护的必要性;(2)可持续发展战略;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及其评分标准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30题每题1分,31~55题每题2分,共80分 【1】微型计算机的主机是由__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 B) 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的 C) 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以及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 D) CPU和外设组成的 【2】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 A) 系统软件B) 应用软件C) 字处理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3】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 微机内部的数据用二进制表示,而程序用ASCII码字符表示 B) 把数据写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中读出数据的过程称为访问或存取 C) 汇编程序的功能是把用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D) 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和ASCII码是一样的 【4】一个系统、一个部件、一个软件等,在不改变原来已有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部件、新的处理功能或增加新的容量的功能,称为_______ A) 可运行性 B) 可移植性 C) 可视性 D) 可扩充性 【5】下面四条关于显示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______ A) 显示器是由监视器和显示卡两部分组成的 B) 显示卡是用来将主机输出的信号转换成监视器所能接受的形式 C) 显示卡是决定显示器类型和性能的一个重要部件 D)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显示卡是CGA和EGA 【6】下列四条关于激光打印机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_ A) 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常见的硬拷贝设备 B)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连续打印纸 C) 激光打印机可以进行复写打印 D)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普通稿纸进行打印 【7】十进制数6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_______ A) 101011001 B) 1001100011 C) 1001110001 D) 1011110001 【8】100个24×24点阵汉字字形库所需要的存储容量是______ A) 2400B B) 4800B C) 7200B D) 9600B 【9】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小的是_____ A) K B) a C) h D) H 【10】应用软件是指______ A) 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协调硬件与相关软件高效工作的软件 B) 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为某种应用目的,由用户所开发的软件 C) 为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源,方便用户而设计的一整套程序 D) 能为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那种软件 【11】Windows 98操作系统是一个_____ A) 交互式多道程序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单道批处理系统 D) 实时系统 【12】 Windows 98中的窗口______ A) 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B) 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 C) 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D) 既能移动,也能改变大小 【13】在Windows 98中,下列操作中不能关闭对话框的是_______ A) 用鼠标左键单击“确定”按钮 B) 用鼠标左键单击“取消”按钮 C) 用鼠标左键单击“应用”按钮 D) 用鼠标左键单击“关闭”按钮 1

教育学概论复习总结

制校与学教育、学? 1.我国近代系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双轨学制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2. “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理3.想。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4.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强迫性。5.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6.制度化教育7.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8.1903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年的癸卯学制终身教“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9.1972”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育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0. 11.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图书资料、场地等较为完备。 家庭教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教育时间的持久性,教育作用的显着性。社会教育:教育影响的多样化,对象和场景的开放性。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2.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手工业与农业逐渐分离、产生了商品生产、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经济基础雄厚、提供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使脑力可以脱离体力劳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只有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时,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脱离生产专门学习的学生。

2.文字的出现时学校产生的文化基础:早期文字是记载文化知识的唯一工具,文字是教学必不可活少的工具。早期文字复杂,使得学习文字比较艰难耗时,必须有专人教授,专心致志才能完成。文字本身包含了各种社会知识,使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基友了极大社会意义。 3.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是学校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国家发展,阶级对立更加突出,奴隶主阶级为了加强控制,需要建立专门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各种人才,锅里国家事务, 学校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它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不断扩大、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13.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形成的基本历程。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目的下,在全国办起了新式学堂,外国语、军事、科学技术学堂。这是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实施的先声,为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认识到了建立新学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1902年清政府颁布《情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教育史第一个较完整学制,但未能实施。1904年,又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完整且棺椁实行,这宣告了中国现代学制的正式形成。这两种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中体西用思想,它们是中国第一次全面 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它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简历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社会、人、教育 1.社会要素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2.制约教育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产力、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不足的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需要的话打印下来用笔填写上去就可以了,OVER! 1. 计算机的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名称及发展。 略 2. 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思想概述。 略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Arithmetic Unit)、控制器(Control Unit)、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Input Device)和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各部件的关系见图 1-1 4.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两大特征。 “程序存储”(Program Storage)和“采用二进制”(Binary). 5.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表示。 6. 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 表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特性

7. 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 略,但大家要重点记忆。 8. 中央处理器(CPU):功能、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由计算机的运算器及控制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在微型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也称微处理器,简称CPU。 功能: ●实现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 ●实现异常处理及中断处理等。如电源故障、运算溢出错误等处 理。 9.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计算机的存储器是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分为主存储器(Memory,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Storage,也称外存储器)两大类。主存储器存储直接与CPU交换的信息,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它与主存储器批量交换信息。目前,主存储器(主存)都由半导体存期组成。 主存的基本组成: (1)存储体(MB: Memory Bank.) (2)地址寄存器(MAR: Memory Address Register.) (3)地址译码和驱动器 (4)数据寄存器(MDR: Memory Data Register) (5)读/写放大器(Read/Write Amplifier) (6)读/写控制器(Read/Write Control Circuit)功能略,但大家查书后要重点记忆。 10. 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它可以按“字节数”、“字数”、或“二进制位数”表示。一般来说,存储器的容量越大,所能存放的程序和数据就越多,计算机的解题能力就越强。 (2)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取时间(Access Time)和存储周期(Memory Cycle)是表征存储器工作速度的两个技术指标。存取时间是指存储器从接受读命令到被读出信息稳定在数据寄存器(MDR)的输出端所需要的时间。存储时间是指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通常存储周期要比存取时间用时长 (3)存取速率 存取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主存与外部(如CPU)之间交换信息的总位数 C 。 (4)可靠性 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来描述,它可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显然,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

教育学导论结语

出自:《教育学导论》李剑萍魏薇 结语:专业化的教师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亦随之有所不同。通常,教育学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兼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尤其注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普通基础教育。否则,通常将有特别说明,如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 所谓问题,一般指事物的关节点或矛盾的必须解决之处;所谓教育问题,一般指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实践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教育现象则是教育本质的外部表现,既可能是直接的表现,也可能是间接的表现;既可能是完整的表现,也可能是零散的表现;既可能是正确的表现,也可能是歪曲的表现。 教育现象的范畴要比教育问题的范畴广得多,其中既有可称之为教育问题者,也有不能称之为教育问题者。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问题又要研究教育现象,其实反映了教育认识对象中一般与个别、普通与特殊的矛盾关系。对全部教育现象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加选择地一一进行研究,不仅要耗费大量研究资源,而且实际上也无法做到。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又可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因为,囿于研究中的主客观条件,有些教育现象或许已经成为教育问题,可能已经是今后教育问题的根源,倘不及早着手,必将贻误将来。所以,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都不能忽视,要在普遍调查基础上进行重点突破,要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即学会“弹钢琴”,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虑不在千里之外,患必在几席之间”。 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仅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人们只能认识、掌握、利用规律,却不能创造、改变规律。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认识揭示运用教育学规律,为确定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组织形式等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检验丰富发展教育理论。学过教育学的人未必真正懂得教育,也未必真正学会教学,但要想真正懂得教育、真正会教学,必须学习教育学。也就是说,学习教育学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那种认为学过教育学就会教学和不学教育学照样会教学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教育学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教育学以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喂职志,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是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反映。其联系在于: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想要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教育学也可以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做出评价、建议乃至批评。当然,从古至今的教育实际来看,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不总是符合教育规律,有时甚至逆规律而动,以致对教育事业造成严重损害;教育学也并非都能对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作出正确评价,有时甚至曲意阿附,最终丧失自身的主体意识。此外,教育学也有别于教育经验。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对教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教育学反过来又对教育经验具有指导意义。总之,既不能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政策解释学”,也不能将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A

黄河科技学院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试题(A卷) 适用类别普招层次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年级 10级试 卷代码: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成计算机主机的主要是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 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C 运算器和外设 D 运算器和存储器 2.下面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 A CRT、CPU、ROM B 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C 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 磁带、打印机、激光印字机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____。 A 代数和逻辑运算 B 代数和四则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4.在微机中,I/O的中文意思是_____。 A 读写存储器 B 操作系统 C 输入输出 D 接口电路 5.若要将数字作为文字输入到单元格,需先输入一个_____。 A 单引号 B 双引号 C 0 D 半角空格 6.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_。 A 文档 B 语言 C 系统 D 程序 7.通常所说的“裸机”是指计算机仅有_____。 A 硬件系统 B 软件 C 指令系统 D CPU 8.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_____。 A 系统程序 B 系统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目标软件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 有--------------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育起源的基本观点重点: 1、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动物界教育)。 2、心理起源论: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孟禄 3、劳动起源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三、教育的形态与发展。 1、非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教育的平等性 2、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农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严重分离;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工业社会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具有普及义务性;教育制度系统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终身化;人性化;民主化;国际化。 四、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职业教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趋势: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3、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对象的大众化;合作国际化;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4、终身教育趋势重点: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五、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的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韩愈的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法的渊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系统的教育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首次提出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观。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演说家,提出来分班教学、教学适度。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教学法的着作。 2、教育学的创立 培根于1623年撰写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视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此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英国哲学家洛克: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被视为教育学在中国的开端。 3、教育学的发展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及着作:德国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及代表着作: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中心”理论:以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 克伯屈,克伯屈设计法。 4、教育学的深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法国的朗格朗的教育观点重点: 布卢姆在1956年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每种目标又分为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朗格朗在1970年出版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 第二章教育与人 一、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自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和多因素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辐合论;诸因素交互作用论。 内发论与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教育学导论》课程标准

《教育学导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科等专业学历教育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1.与现代教育原理课程的关系 从课程目标来看,教育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一个概括的、宏观的、全专业及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主要侧重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在层次上体现了其本科的教学要求。 从内容体系上看,教育学包括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和学校管理等部分。教育原理是教育学内容体系的深化与扩展。 2.教育学同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其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以及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性等特点。 其他教育学科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分化而来的,研究的是教育某一方面规律的学科。因此,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其他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是教育学的补充,教育学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其他教育类课程的基础课和前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工作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

试题纸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适用专业年级:2005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微处理集成电路 2.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数为()。 (A)16 (B)8 (C)4 (D)由CPU型号决定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C)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D)主机、键盘、显示器 4.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计算机的运行(B)负责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分析指令并执行 5.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A)工具软件(B)数据库管理软件 (C)语言处理软件(D)操作系统 6.下列计算机语言中,CPU能直接识别的是()。 (A)自然语言(B)高级语言(C)汇编语言(D)机器语言 7.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 A)应用程序B)工具软件C)系统程序D)文字处理程序 8.CPU包括()。 (A)内存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 (C)高速缓存和运算器(D)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 9.十进制数(-123)的补码表示为()。 (A)11111011 (B)10000100 (C)10000101 (D)01111011 10.在下列4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A)(11011101)2(B)(98)10(C)(147)8(D)(6A)16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 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2、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 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 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 3、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4、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5、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 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一、生态学基础 7、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命 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 8、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空间、时间;营养结构 1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

关于计算机导论的期末学习总结

关于计算机导论的期末学习总结 摘要:光阴似箭,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我们也学习了一个学期了,对于这门课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本文是来自软工3班的一个五人小组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心得!由林嘉豪同学对第一章做出总结,曾金名同学对第二章做出总结,吴育好同学发表自己一学期的体验,吴限同学表达对老师的教学的喜爱,最后冯所梁同学对第五段的总结以及感想。 关键词:总结;感想;体会 一、计算机简介 ―,什么是计算机 1,从字面上理解,它是用来计算的工具。计算机大至由运算器,输入设备,存储器,输出设备,控制器组成。1,运算器:它是实现数据算术运算的部件。它主要包括算术逻辑单元,多路选择器,通用容存器组及标志容存器。 2,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器,语音输入设备,模数转换器,数码相机,触摸屏等。通过它可以向电脑输入数字,图片等各种数据。 3,存储器;存储器的种类有很多,这里只介绍主储存器。它由储存体,地址寄存器,地址译码和驱动器,数据寄存器,读写放大电路,

读写控制电路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存放数据程序。 4,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显示器等可以通过它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输出来 5,控制器:它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动作。它组要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等组成。 二,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应该是算盘这样的简单计算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功能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被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教授。他对计算机概念的描述影响了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使它最终发展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样子。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步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计算机在历史上经历4次改变。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它的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第二代是晶体管数字机。相较第一代它的体积有所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变强。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字机。它比前两代的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好。第四代则开创了微型计算机时代。 三,计算机在生活中的运用 1,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业务,商务和对办公业务的统计,分析。 经济管理:经济信息的管理,计划,分析统计,预测等。 情报检索。 2,在科技中的应用:如进行模拟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

17秋学期(1709)《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ROM的主要类型包括ABC A. ROM B. PROM C. EPROM D. CDROM 满分:2 分 2. 布尔函数最小化的作用有ABCD A. 降低成本 B. 提高电路可靠性 C. 在一块芯片上设计更合适的电路 D. 减少电路计算时间 满分:2 分 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ABCD A. 星型拓扑 B. 网状拓扑 C. 树状拓扑 D. 环状拓扑 满分:2 分 4. 鼠标的主要部件有ABC A. 位置采样机构

B. 传感器 C. 专用处理芯片 D. 电荷耦合器件 满分:2 分 5. 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有ABCD A. 电子邮件 B. 文件传输 C. 远程登录 D. 万维网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实体是指某种抽象事物的集合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编译器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码的程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而不是元组的列表因此元组的出现顺序无关紧要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软件仅指与计算机有关的程序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础运算的设备,用于接受一个输入信号,生成一个输出信号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软件危机完全是由软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视频中的一幅图像叫做一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自己整理

教育学复习范围 导论: 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 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前教育学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1)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 (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这是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学巨著。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这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创立的教育学称为传统教育学) 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是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的基本观点有: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判断或选择) 1.原始教育有如下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2)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3)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深圳大学计算机导论互联网与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互联网与网络安全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2016. 10.2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12.9 教务处制

实验步骤: 一、浏览器使用,网页下载和保存、搜索引擎使用和信息检索方法。 (一)浏览器使用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 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图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大部分网页为HTML格式。 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 游览器使用: 1.单击【开始】菜单,在弹出的开始菜单中选择【Internet】命令,打开IE浏览器窗口。 2.也可以通过桌面双击IE浏览器的图标来打开IE浏览器、

3.新打开的IE浏览器窗口中不会显示任何内容。需要您指定网站地址才能够访问并显示内 容。 4.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在人民网首页的导航栏中单击【健康】超链接文本,打开健康频道页面。

5.打开详细页面 在高血压专题页面中单击某个文章标题,即可查看该标题下的内容。 6.在【健康】频道页面顶部的导航栏中单击【高血压】超链接文本,可以打开高血压专题页 面。 7.在详细页面中可以阅读打开的新闻内容。

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数据总线,地址控制总线 答:(1)数据总线:用于微处理器与内存、微处理器与输入输出借口之间传送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着每次能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 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总线大多是32位或64位。 (2)地址总线:从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中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 首先要知道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地址总线就是用来传送这些地址信息的。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能访问的内存空间的大小,若某款微处理器有32位根地址线,则最多能访问4GB的内存空间。 (3)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进而控制对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的访问。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无损压缩:是指压缩后不损失任何信息,解压缩后的信息与压缩之前的信息完全相同。无损压缩的压缩比较小,一般在2:1到5:1之间,主要用于文本文件,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的压缩等。 2,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有信息的损失,但解压缩后的信息使用户感觉不出有信息的损失,或虽有感觉但不影响信息的使用,有损压缩的压缩比较高,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主要用于蚃,视频和音频的压缩 网格计算,云计算 网格计算: 网格的三要素:动态的资源共享;协调的利用在不同地点的资源;对于不同地点,不同单位的资源、人员等等按需要动态地组成“虚拟机构” 网格式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 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云计算: 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及服务(Paas)和软件及服务(Saas)。 数字鸿沟 又称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5虚拟内存虚拟设备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 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割成多个物理内存的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挖补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虚拟设备:指通过某种方法把一台独占物理设备改造成能提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的逻辑设备,这种逻辑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通常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虚拟成多台逻辑设备,供多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通常把

《教育学概论》免费师范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2014-2015学年1学期《教育学》考试题型与范围 一、问题简答(共3题,5分/题,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从学校教育产生的物质基础、人员基础、文化的发展、国家机器的形成等方面简要回答。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概括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③教育即成长,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 ④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⑤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 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我国现行的学制结构。 7.简述校本管理内涵与特征 8.制约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个主要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知识发展与更新,简要阐述。 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间有何关系?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更多是个体的自我发 展。二、德育过程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受外界多重因素的影响。三、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形成的结果

计算机导论报告

课程报告内容 本课程报告要介绍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的组成部件、数据的运算、计算机工作原理等等。 背景知识 一.计算机历史 微型化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微型化迅速。因为微型机可渗透到诸如仪表、家用电器、导弹弹头等中、小型机无法进入的领地,所以80年代以来发展异常迅速。预计性能指标将持续提高,而价格将持续下降。当前微型机的标志是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集成在一起,今后将逐步发展到对存储器、通道处理机、高速运算部件、图形卡、声卡的集成,进一步将系统的软件固化,达到整个微型机系统的集成。 网络化如今的计算机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网络计算机在即将到来的时代中将无处不在。网络化就是把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用通讯线路连结起来,形成各计算机用户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并能使用公共资源的网络系统。网络化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宝贵资源并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为用户提供方便、及时、可靠、广泛、灵活的信息服务。 但是有时你可能很难找到它们,尽管它们中的一些看上去像我们今天使用的膝上型电脑或者桌面电脑,但是多数网络计算机将藏在电视,电话和冰箱中。网络计算则在今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网络计算将数据,程序,以及计算能力分布在一个公司的Intranet或者Internet的各个节点上。 智能化智能化是指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智能计算机具有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功能,知识处理和知识库管理的功能等等。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是通过智能接口,用文

字、声音、图像等与计算机进行自然对话。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的电子的、机械的、电磁的、光学的各种元部件和设备的总称,是计 算机的物理基础。硬件系统又称为“裸机”,裸机只认识“0”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这种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几乎是没有用的,只有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有机结合,使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协同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它包括:1.运算器(Arithmetic Unit)2.控制器(Control Unit)3.存储器(Memory)4.输入设备(Input Device)5.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2.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一个性能优 良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配置的软件是否完善和丰富。 软件不仅提高了机器的效率、扩展了硬件功能,也方便了用户使用。 它包括:1.软件系统的分类微型机的软件系统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2.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必备软件。用户在购置计算机时,一般都要根据需要及可能配备相应的系统软件。(1) 操作系统 (2) 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①机器语言②汇编语言③高级语言 (3)系统服务软件①诊断程序②调试程序③编辑程序 3.应用软件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以下几种: 各种信息管理软件; 办公自动化系统; 各种文字处理软件; 各种辅助设计软件以及辅助教学软件; 各种软件包,如数值计算程序库、图形软件包等。 三.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的能力 4.逻辑判断的能力 5.高度自动化与灵活性 知识点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及运算: 二进制数 计算机内信息的存储、运算等主要通过二进制。 二进制的特点:只有两个基本数字0和1;逢二进一位。 二进制的优点:因为它只有两个基本数字0和1,所以容易物理实现。所谓物理实现,指的是通过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不同的数字。如在计算机的内部,对于0和1可以通过高电平(电压稍高一点的电流)和低电平(电压稍低一点的电流)来表示。又如在软磁盘上存放一个0或1,可

教育学导论

概念题 1.体育教学目的是为了指向某种未来的结果或行为的具体行动提供框架和方向,既是一个价值路向的出发点,也是一个实践结果的终结点他把握着体育教学的最终结果。 2.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育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标准或蓝图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程度的具体化标识。 3.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为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4.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5.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编制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能练习内容、运动技术内容、健康保健内容等,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的含义基本相同。 6.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在课中对体育教学形态、运动负荷、教学秩序、教学信息及运动体验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7.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8.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和。可以分为教学理论的宏观层次、教学方略的中观层次、教学方法手段的微观层次。 9.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运用科学评价的方法,对体育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和测量评定,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0.体育教材化是根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1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有效、合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机能的需要。 12.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根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的。 1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育。 14.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是依据如何有利于参与终身体育和如何形成体育教学条件下运动技能的规律而提出的。 填空题 1.学时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结构性、行为性、方法性。 2.技术学习点教学的特点:机能形成的基本单位、身体负荷性。 3.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体育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