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经济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皖江经济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皖江经济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皖江经济带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立足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对接皖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需求,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试先行功能,以制度创新为目标,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基点的产教融合改革推进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招生就业等方面更加契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引领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皖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任务

(一)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通过设计和实施“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项目”“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项目”“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项目”等,创新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和实施载体,建立健全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权责明确、共同协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各市职业教育错位发展,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

格局。

1.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项目。发挥地方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作用,支持鼓励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城市,积极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在统筹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布局、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方面积累有益经验。项目内容包括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标准、市级产教融合专项投入机制、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发挥、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2.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项目。支持鼓励我省产业集聚区的行业联合本地区中高职院校、产业园区,促进园区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对接,建立产业、行业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发展机制。项目内容包括发布地区行业相关产业的专业布局、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组织各类产教对接活动等。

3.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项目。重点培育150家左右专业建设参与度高、协同育人贡献大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项目内容是对入选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的组合式激励,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教学、师资培养环节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争取试点部分企业列入国家职业教育“十百千”产教融合试点。

(二)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工程

通过设计和实施“校企深度合作示范学校培育项目”“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项目”“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做实做强职业院校自身基础能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增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硬实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

4.校企深度合作示范学校培育项目。在已入选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中,遴选一批地方政府支出力度大,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的职业院校。项目内容是探索校企共建具有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5.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项目。支持建设20个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有机衔接、高效运转的品牌化、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构建职业教育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模式。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共享机制,提升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组织参与集团的各部门、职业院校成员和企业合作开展技能大赛、师资培养、生产性实训等校企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

融合。

6.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面向先进制造业等紧缺技术技能人才领域,支持试验区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50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支持试验区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建设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将基地建设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成为企业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项目内容包括:鼓励行业企业将最新设备和技术投入实训基地,建立实训基地接受区域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训基地开发服务皖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包。

7.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建设2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项目内容是:探索采用校内和企业双元教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满足技术技能实训、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承接选派和组织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在培养培训基地中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工程

通过设计和实施“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项目”“江淮工匠英才培养项目”等,系统规划构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推动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8.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制度,构建“中职一高职一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项目内容包括:试点“中职一高职”贯通培养,扩大“高职—本科”贯通培养项目规模。

9.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项目。支持办学基础较好、产教

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内容包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平台建设等。

10.江淮工匠英才培养项目。面向皖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遴选、共同培育、共同认定具有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项目内容包括:支持试验区职业院校联合本区域龙头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一批江淮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与江淮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四)现代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工程

通过设计和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紧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专项培训项目”“‘学分银行’建设试点项目”,从学历教育的技能等级培训、区域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与认定等方面进行项目试点,构建本区域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形成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职业培训架构和网络体系。

11.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支持试点职业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试行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项目内容是确定试点院校和遴选培训评价组织,支持试点院校开发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技能模块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并组织开展技能等级证书的鉴定等工作。

12.紧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专项培训项目。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紧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专项培训,解决皖江经济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项目内容包括试点项目院校开发紧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包教学资源,开展培训等。

13.“学分银行”建设试点项目。促进我省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开放与共享,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项目内容是:试点项目单位制定与学分制配套的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注册制、自主选课制、学历和技能证书授予办法、细化学籍管理规定,开发职业技能在线培训课程并向学习者提供服务,入驻省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平台,开展学习者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工作。

(五)对外交流合作工程

通过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皖企‘走出去’培育项目”“鲁班工坊培育项目”等,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14.职业教育服务皖企“走出去”培育项目。促进我省职业

院校与科大讯飞、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海螺材料、埃夫特智能装备等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内容包括:根据皖企在海外的产业发展,联合企业开发一批基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培训资源,承担“走出去”皖企海外员工教育培训,与“走出去”皖企联合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

15.鲁班工坊培育项目。以鲁班的“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采取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培训,让安徽职业教育优秀成果走向世界。项目内容包括:实施安徽职教海外布局,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域外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与域外企业建立产教协同育人战略联盟,接受域外职业院校教师来皖接受教学技能培训。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doc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哪些 职业素养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避免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选择上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知识竞赛和就业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以教育大众化的观念和思维寻找工作机遇。目前基层单位人才匮乏,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强劲的"就业增长点",高职学生在基层的就业前景极其广阔。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树立从小事、基层做起的思想。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大学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基本看法,是大学生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投影,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就业目

标和职业追求,保证高职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未来的就业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大学生还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条件和专业特点,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将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就业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就业意向、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报价、就业信誉、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激励大学生树立端正的职业苦乐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高职教育具有市场明确、面向行业、对口上岗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与"乐业、勤业、敬业"相结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大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 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 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

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 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5869694.html,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作者:李扬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11期 【摘要】职业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外的产教融合起步较早,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发展较为成熟。中国国内的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方面的力度尚不够完善,因而其发展并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文章重点研究了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几种典型支持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支持 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产教融合具有了新的内容和富有特色的地方。当前,根据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来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第三,职业学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综合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等。 研究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创新自身的办学体制,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可以为其提供更广泛的实用性的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以致进一步促进整个市场经济发展。 一、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 根据相关考察分析,在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集中典型的模式主要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一)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美国在1996年开始实行“合作教育”的模式,大学新生入 学之后,开始进行半年的学习,继而在学校和小企业之间进行两个月的岗位技能学习培训和专业课的学习,等到毕业前的后半年进入学校,进行集中学习以及准备毕业事宜。 美国这种产教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要而实行的,此外还受到多元文化并存以及政府实行的教育机会均等政策,保障公民基本教育权利所致。美国的传统意识中并不重视职业教育,所以其发展速度较慢。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的经济一度停止增长,通货膨胀严重,而日本此时经济发展却十分景气,美国政府研究之后发现这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于员工的教育的重视。因此,美国政府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美国政府花费众多的财力以及物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实行产教结合。另一方面,一改传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HNPR-2016-03003 湘教发〔2016〕7号 关于印发《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教育局,各高职院校、成人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要求,推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湖南省教育厅 2016年2月2日 - 1 -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学校、企业及用人单位共同责任,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和使用的契合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为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院校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专业设置更加适应需求,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湖南经济社- 2 -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

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文章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问题 为了掌握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状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访谈、文献检索等方式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首先编制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职业道德》培训教程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文明礼貌、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和职业道德教学等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被调查者是学院管理系、英语系、计算机系、艺术系等的学生,由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教室现场发放并当场回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71份,收回问卷1571份,有效率100%。其中一年级619人,占学生总数的39.4%;二年级608人,占学生总数的38.7%;三年级344人,占学生总数的21.9%;男生629人,占学生总数的40%;女生942人,占学生总数的60%。 一、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调查、座谈、访谈等结果显示,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据调查,89%的学生认为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82%的学生认为当前某些职业领域出现的“跳槽热”是有利有弊。64%的学生认为大部分人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98%的学生认为凡是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都有职业责任。78%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 2.诚实守信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89%的学生认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法则。7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员工能够做到诚实劳动。53%的学生认为从业人员能够做到维护企业信誉。87%的学生认为作为所属企业的职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企业秘密。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 招 标 文 件 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二○一八年一月

目录第一章招标公告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第三章任务书 第四章评标原则及评标办法

第一章招标公告 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就以下项目进行招标,现诚邀合格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有关事项如下: 一、单位名称及地址: 1.单位名称: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招标人”)2.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二、招标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项目概况、招标内容: 1.项目名称: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项目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二村11号 3. 资金来源:自筹 4. 项目概况:国家发改委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根据重庆市《关于编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科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学校积极编报了科能学校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经通过市发改委评审,进入项目库,项目要求学校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为使校企合作综合楼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地块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学校拟配套建设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 该项目拟建于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校内,总建筑面积约为14662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学校自筹。 项目拟建汽车类、电工电子类、制造类、矿山工程安全类、健康类、经贸服务类等与重庆地方经济发展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引企

入校、校企融合共建实习实训项目基地。同时,配套建设部分宿舍。 5. 项目内容:(1)本次招标内容是对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并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等要求,编制符合实际需要的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为编制报告而进行的所有调查、踏勘、资料收集、现场勘察等工作。(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结合重庆市、沙坪坝区城市发展规划及与校企合作综合楼的配合。 6. 项目工期:15个工作日。 7. 项目要求:该项目通过市发改委审核为项目完成标准,项目达到完成标准即付全款。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法人资格,或其分支机构; 2. 投标人与招标人过去3年内无合同履约纠纷; 3. 投标人具有工程咨询资质; 4. 本项目不允许联合体投标; 5. 在以往没有因腐败或欺诈行为而被政府有关部门或甲方宣布取消投标资格。 四、最高限价:4万元 五、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及地点 1.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18年1月5日13:30 2.开标时间:2018 年1月5日13:30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

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产教融合的生 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有效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有助于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 业素养,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实践表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依托哈尔滨铁路局校企合作 建立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哈尔滨铁路客户服务12306分中心,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 源互用、利益共享,彰显了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一、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征 1.实习环境真实化。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项月的选取必须来自于企业的生产项目,设 备与生产厂家设备完全一致,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与建造,实训过程严格根据 企业生产的操作规程来进行,产生经济效益,实训过程就是产品的企业生产实际过程,生产 环境真实化。 2.基地功能多元化。校企双方筹资共建的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多功能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学生、专业教师、企业技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真实 操作、真实生产。 3.“双师型”队伍建设简单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生产实训基地,打造产教 兼容的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及时掌握铁路运输发展趋势,使教师既能解决教学 实际问题又能解决铁路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二、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1.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协调。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与职教发达的国家如 德国相较相差甚远,而企业是以产能与效益求生存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因此,不论基地 是建在校内还是建在企业,在既无法律规定,又无利益驱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企业不愿深 入进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2.资金投入与基地建设需求不协调。尽管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相对普通高等 本科院校而言,国家财政对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支持力度要小得多,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的办学成本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地建设中产教 的实质融合。 3.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需求不协调。目前高职院校整体师资力量较弱,大多年轻教师从 高校毕业就来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生产经验,不能较好地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把握行业动态与生产性技术前沿。 三、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1.建立产教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要求为依据,根据专业建设模式,营造企业真实氛围,选择与专业相符 合的课程特色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可真实操作、真实生产。 2.建构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实习实训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体系,其主要特色有:(1)课程内容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的高职特色。(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发表时间:2009-12-07T14:42:27.53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吴鸣 [导读]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吴鸣(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作者在对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状况及成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加强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0 引言 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必备的道德品质。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1 加强和改进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践党中央关于提高高职教育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征,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和充分发挥作用,既取决于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于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当前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反映在两方面:职业道德修养欠缺和实践能力弱。尤其让企业感到不满意的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缺乏爱岗敬业和忠诚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学生缺乏诚信的品质,不能与企业同生存、共兴亡。在“利”的驱动下,部分毕业生强化个人利益,不讲奉献,只求索取,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呈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生的毁约行为、到岗率不足、频繁跳槽,甚至窃取商业机密,使企业非常反感。随着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不再一味追求学历,更为看重学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软”素质。 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勤业精业思想,促使其形成敢于负责、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努力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当前教育工作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问题成因 对高职毕业生的种种职业道德问题进行探究,不难发现,有其社会和个人方面的成因: 2.1 市场经济的冲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和崇拜,也刺激和诱发了大学生中出现唯利是图、损人利已,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 2.2 教育产业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存在的大部分地方、学校都把多招学生、扩大办学规模,看着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实质是以赢利为办学的重要目的。教育产业化的危害极大,学校重视经济利益,轻视教育质量,无形之中冲淡了职业道德教育。 2.3 教师素质的有待提高,制约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的教育效果。“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其实是一本活教材。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中专中职合并而成的,原有师资的素质和水平并没有完全相应地提高,教学观念和能力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难以取得教育实效。 2.4 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据调查,高职学生有半数以上的人,对职业道德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缺乏认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这就给他们日后步入社会,在职业岗位上的种种道德缺失行为留下了隐患。 上述成因,交相作用,造成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问题,致使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评价偏低,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呼吁:“学生找工作时需要上的第一课就是职业道德课。”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问题现状及成因,有必要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3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使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渗透于高职教育各方面。高职院校各相关部门、相关组织、相关人员都应分工协作,形成较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体系。高职院校院党委、院团委、院学工处、院就业处、院教务处、思政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辅导员等都应参与进来,由院领导部门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对在校学生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多环节、多场合、多方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3.2 改进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改进职业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增加对教学师资和设施的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多提供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教师自身也应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观念,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进教学考核方式,完成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同时还要求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树立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观念,给学生作出恪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3.3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管理。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够,自律性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不认真,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抓加强规范教育入手。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常规管理和专项整治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学习、知荣辱、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管理,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3.4 改善社会大环境,营造职业道德教育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学校是社会相对纯净的组成部分,社会观念对学校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影响力,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国家应加大力度,从多方面、多渠道改善社会大环境,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营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并通过传媒多多报道和宣传各行业、各领域职业道德方面的典范人物及其动人事迹,使学生多受熏陶,多受感染,形成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就业后形成职业道德操守,夯实基础。 总之,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就业岗位状况的需要,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d5869694.html,/research/system/policy/1358.shtml 搜索时间: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吕鑫祥 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 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合集:职业教育论文 相关热搜: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产教融合历经多年,已经形成“订单班”、“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但诸如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矛盾、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等问题也凸显。在分析产教融合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区别的重要特征。经多年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已形成一些固定形式,并取得极大成功,但很多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凸显。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应总结以往经验,拓宽内涵、创新形式,以达到培养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其意义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是产业与教育一体,两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从而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科学研发、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生产劳动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因素一体发展。产教融合的基本内容是要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根本目的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解决职业学校老师实际操作不足的缺点,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对地区经济的繁荣、产业升级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产教融合打破了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经济、脱离实际的弊端,真正将教育与就业衔接起来,学校真正形成“产、学、研”的能力,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求。企业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岗位的需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精品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意见、方法、条件、文件、质量、模式、传统、认识、问题、团结协作、有效、自主、充分、现代、健康、合作、发展、提出、掌握、了解、关键、热点、思想、根本、精神、要素、素质、环境、重点、能力、需求、制度、方式、特色、作用、标准、水平、关系、进取、增强、分析、借鉴、调控、规划、管理、引导、指导、强化、发挥、教育、解决、保障、加强、创新、改革、提高、转变、协调、不断加强、改进、规范、出发点、新方法、核心、积极性 【摘要】以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为目标,探讨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方法,包括:改革已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入学新生进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讲座、与往届优秀毕业生进行经验交流会、请行业企业人员进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等。分析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教育的保障,应以各种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1前言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无论什么行业在招贤纳才时都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国家机关公务员年度考核标准——”德、能、勤、绩、廉”,就是以”德”为先。企事业单位更强调诚信敬业、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等要素,而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指的是针对不同专业、掌握不同技能、在生产第一线或施工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既然是在生产第一线和施工现场工作,就注定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面临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危险大、工资水平低等问题,再加上当今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

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索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 职业道德是指同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专业分工越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越高。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都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有些学校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缺乏前瞻性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养成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成才和成功走向社会提供服务。但学校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时,如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就业需求相结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缺乏思考和探索。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乃至人们的日常规范有了很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