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塔城

家乡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乡》。

家乡,一个温暖又亲切的名字;家乡,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如果你问我的家乡在哪里?我会自豪地告诉你:她,就在塔城,一座PM2.5几乎为零的魅力城市.一座油画中的城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塔城人,童年的记忆,青年的梦幻,都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小小的渠沟,两旁种了几棵小树,路的尽头立着一个塔城街的铁牌子,我们小伙伴常常聚在那里玩耍。那时的我们也常常趁市委看门大爷打盹的时候溜进市委大院,有时还会爬到三层高的市委楼顶眺望四周的平房和大山。那时候觉得市委大楼好高啊!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会急切的等着收废品的叔叔来,用家里的酒瓶子换了钱去小门市部买一种透明塑料包装的华夫香糕或红色纸包的巧克力威化,还和维族小美女阿利亚一起去她家品尝她妈妈亲手做的酸奶,不知道在座的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任然怀念着那些美食。在马路边的土地上,我们把腿跨在大二八自行车的大梁下面学习骑车,踉踉跄跄的不一会就变摔成了一个个小土猴了。还喜欢夏天雨过天晴时,马路上的尘土被淋湿后的那股泥土的清香,那时的我们就会站在塔城街的铁牌子下面大口的吸着那清新的空气。

还记得过年家里就会把淡蓝色的土墙粉刷一新,爸爸挂了一副中国地图在墙上,告诉我这个鸡尾巴尖就是我们的塔城,那是第一次让我知道了我的家乡塔城到底在哪里。在这片土地上,我不断地成长,也见证着他的变化。

塔城,变化最大的,应该就是市区内的建筑。整齐有序的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替代了以前的土坯房,越来越多的人都搬进了新建的居民楼小区,现在站在20几层的高楼上都很难找到老市委大楼的楼顶了;以前记忆里下雨就会满腿是泥的小路变成了越来越整洁宽阔的街道。儿时我们的最爱——两个轱辘的自行车渐渐都变成了四个轱辘的汽车,那时让我们学自行车狼狈不堪的的大二八却成了爱情剧里制造浪漫的工具。

塔尔巴哈台影剧院,不知是多少塔城人童年的回忆。如今,影剧院还是那个影剧院,但青砖绿瓦让他有了现代的气息;人民公园已经变成了文化广场,公园的绿地越来越多,虽然名字变了,但这里依旧是市民休闲、散步最好的场所;红楼还是那栋红楼,但现在,它得到了越来越好的保护与修缮,宛如一位气质非凡的女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塔城点点滴滴的变化。

以前的小门市部是我们购物的天堂,现在,购物的场所越来越多,里面的商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么多年,塔城的老建筑都以换了“新颜”……曾经的小喷水池,早已变成了音乐喷泉……小小的花房,已经被现代化的科技示范园取代。这里,四季鲜花常开,绿意常在…

上学后才知道,塔城这个小鸡尾巴,原来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地方,一直被称作新

疆的“粮仓、肉库、油缸”。这里有二百余年通商历史的国家一类口岸——巴克图口岸,现在的塔城是国家批准全疆最大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果蔬出口量每年占全疆53%以上,人均占有耕地、草场在全国属前列;打破区域界限,用小区建设理念探索牧民定居,塔城市的经验成为全疆牧民定居的示范。塔城,这座边境小城,从不缺乏大都市的风韵。昌南国际、华宝商贸、西部当代,在让我们体验到现代生活繁华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外面,了解了周边。而便利的交通、快捷的物流,西出东联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塔城有中央、自治区的大力支持,还有对口支援的辽宁省的大力帮助,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不断进步,俨然已经成为了西部边境上的一颗明珠。

说了这么多变化,但我喜欢的东西却没有变。

这里空气依然那么清新,少了大城市里的汽车尾气的味道,雨后我依然愿意好好地吸上几口再走。这里的天空蓝的依然那么过分,这里的鲜花依然开的那么放肆。这里的民风依然那么淳朴,各族同胞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这里人们生活是那样的恬美与惬意。晨曦中,晨练的人们太极打得是那样的浑圆;晚霞里,老人们的广场舞又是那样的矫健。一瓶格瓦斯、一杯马洛什,那是夏日里的清凉;一盘那仁、几串烤羊肉,那是冬日里的温暖。夕阳下,毛公亭中遥望伟人山,充满遐想;微雨中,快活林里垂钓小溪畔,令人期待。

这里有新华路的车水马龙,百佳购物的摩肩接踵;这里也有步行街的悠闲自在,早摊夜市的舒心惬意。

在这里,红楼博物馆,讲述着塔城人开拓的历史;文化广场,却正演绎着塔城人未来的幸福。

你听,新华路上传来得得的马蹄声,伴着悦耳的铃声,那装饰华美的民族风格的马车,渐渐驶了过来;你看,双塔公园里手风琴伴奏下人们在翩翩起舞,舞姿是那样的美丽,步伐是那样的自信。

这就是我的家乡——塔城,一个令你心驰神往的地方,一个我深爱着的地方,库鲁斯台草原是塔城人的胸怀,喀浪古尔河水是塔城人的热情。

来吧,朋友!这里是一个你来了就再也不想走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