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论大纲

电影理论大纲
电影理论大纲

一、电影理论简史

早期电影理论(古典电影理论):是对电影本体论的深究时间

开端著作:德国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

匈牙利巴拉兹《可见的人类》

从此,开始思考电影本体,他们是默片时代理论家,探讨集中在视觉理论。

成熟时期:德国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

法国巴赞《电影是什么》催生了世界电影新浪潮。

电影艺术开始成熟,独立,需有自己独特的叙事表意创造的能力

现代电影理论不再关于本体讨论,而是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融合其中

现代电影理论以麦次为标志:罗兰巴特试图把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中提出的设想,就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存在一种普通符号学。罗兰巴特试图建立普通符号学,麦次具体实现一件事就是试图将视听系统作为符号学研究、

第一个十年是符号学的十年,但失败了。第二个十年是第二电影符号学的十年,即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的十年。从文本、语言到观众的心理,影院的机制,如何影响到电影的接受。几个大的派别出现了,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评、有不同但有重叠。此外还存在叙事学理论;电影与文化研究的重叠(即电影的社会学的讨论。比如对与政治经济、阶级、性别、种族的关注相互之间的关注。)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电影的本质变化或者说决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电影向传统艺术说不

电影批评向创作说不;

电影理论向上两者说不

二、作者论

1.《电影手册》派+巴赞

Auteur(author),上世纪50年代,巴赞首先提出电影应该体现导演的个人风格,《电影手册》,法国电影新浪潮。

2 特吕弗

1954年,在《电影手册》31期上发表了《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第一次提出作者论。要求每一部影片都应当像一部小说、一幅画或一首乐曲那样,只是一个人的作品,而这个人——影片的作者——就是它的导演。

3作者论的主要观点及批评方法。

作者论(导演中心制)的主要观点:“没有作品,只有作者”,另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好电影和坏电影,只有好导演与坏导演”。

用作者论的方法去品评电影,绝对的要求两个:这个导演属于作者论范围的导演,或者说这个导演的作品有体现出导演的个性,就像个人的“签名”(Hitchcock签名式出场),而且这种个性必须贯穿在他所有的作品之中。(杜琪峰)第二,在评价时要求评论者看过这个作者的所有的作品。

作者论的评论方式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主题,一种是拍摄技法

三精神分析

符号学分为第一符号学和第二符号学,语言学是符号学产生的前提,把语言拆解、组合为符号系统,所以以索绪尔的语言学为基础建立的,称之为第一符号学,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理论,试图为电影寻找一套符号系统。第二符号学引入精神分析学,把不确定的心理意识纳入研究对象,但依然离不开语言学。第一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第二符号学就是研究能指,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可以说是第二符号学产生的标志。

拉康“镜像”理论:拉康认为,婴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是一个“非主体”的存在物,只是一种原动力形式的“理念我”。它分不清主体、客体,也不能辨认“我”和物以及“我”和他者的区别,仅仅是一种生物的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很快意识到这是一种幻觉,母亲并不永远在那儿,他不是想吃的时候就有得吃,就是这种“缺失”感,这种欲望和满足来源的分离,最早架构了自我,意识到自我的个体性,不是和世界连在一起的,和母亲分离了。拉康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实在界”,这是“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理念我”。“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镜像我”,而从“理念我”向“镜像我”的过渡是通过“镜像阶段”来完成的。“镜像阶段”发生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到18个月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他的人生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婴儿从生物的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阶段之一。

;而当他将镜中像指认自己时,他却将光影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是一种想象性的“自我认同”,由此,想象地获得了对自身的一种完整认识,形成了理想的自我。拉康称之为“想象界”。这也是一个自恋狂的时期,并且这种自恋情结会伴随终身。“想象界”的自我虽然是虚构的反射镜像,但它是一个可感知的整体,他的自我意识是完整的。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从没有语言到开始习得语言的过程。很快地,孩子开始掌握语言,他开始了解到“我”的难以捉摸的性质,拉康称此发展阶段为“象征界”,也就是符号的阶段。

“镜像理论”运用到电影研究中,使得我们对电影银幕的理解从传统的“电影/画框”与“电影/窗户”的隐喻转向当代的“银幕/镜”的隐喻。实际上这种转换的意义就在于,否认了关于电影是物质现实复原的传统观念,而将观影主体作为电影研究的核心问题。

四、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上世纪70年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批评话语之一,所以它必然和同时代的其它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主义批评依然离不开符号学、意识形态批评和精神分析理论。

Laura Mulvey和她著名的一篇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不仅是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标志性论文,而且可以说是整个当代电影理论研究中,被引用次数最频繁的一篇文章。她的理论基点是:经典主流叙事电影中的观看欲望和认同过程是具有性别特征的。这一特征概括的来讲就是,女性是被看的客体,男性是观看的主体。

穆尔维认为,所有经典主流电影都是从男性视角建构的,而女性永远是被看的对象,是男性投射自身欲望的对象。首先是一种自恋的“认同”机制,就像我们在讲拉康时所提到的,观众在看电影时,会像看镜像阶段的镜子一样,获得一种想象性的完整的自我认同。其次是“窥淫”机制,观众认同了男性主人公的角色,追随他的行动,带有色情欲望地对女性角色进行观看。而这时,由于他的观看已经携带并投射着自身的欲望,普通的观看就变成了凝视,从

而观众能从中获得视觉快感。于是,在主流电影中,女性形象只是充当着构成奇观、诱发欲望观看的视觉动机。她只是承受着双重视线、双重欲望投射与观看的客体。

男性在观看电影中的女性时获得巨大的视觉快感,但这种快感具有矛盾性,因为女性不仅可以激起性欲,她还象征着男性自身被阉割的威胁,那么如何驱逐这种阉割焦虑呢?穆尔维提出两种途径:“窥淫癖”和“恋物癖”。

“窥淫癖”,是在故事中设定一种近乎施虐狂式的男性窥视者,但他不是病态的色情狂,而只是力图支配女性。“恋物癖”,是物化和美化女性的身体,赋予女性的身体以神奇的力量和欲望的联想。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穆尔维秉持女性主义反思父权文化的批判精神,提出了“激情的疏离”这个相反的立场,鼓励基于性别立场的批判性思考。她认为,女性主义电影研究应该与传统的电影研究划清界限,摆脱对电影的迷恋认同,传统的电影工业与电影研究作为男权文化制度下的产物,完全忽视电影中的性别运作。所以,女性主义批评者要看到电影文本背后的运作机制,瓦解电影工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五、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从他的“霸权”概念出发,把上层建筑分为两种情况:

强制性的国家机器(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 / RSA):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 / ISA):宗教、学校、家庭、政党、电影、电视以及其它文化机构(主要通过意识起作用,而不是强制性的,具有非暴力的特征,而且往往是个人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很隐蔽)

阿尔都塞的论文就叫《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关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提出三个命题:

1、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2、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在这种表象中,个体与其实际生存状况的关系是一种想象关

系。

3、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

意识形态批评,就是强调电影批评应当把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从而认清电影固有的,但是隐藏着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批评的形成与1968年以后《电影手册》的工作密不可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论文就是《手册》上刊登的那篇著名的关于John Ford的Young Mr. Lincoln的文章。意识形态批评的思路,首先是不仅要关注文本所讲述的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方式,而且还要去关注它“没有”讲述的因素,在这些结构性的空白和裂隙中,寻求意识形态的蛛丝马迹。其次,用法国理论家福柯的话来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就是说,对于电影意识形态批评而言,最为重要的参照系数,不是影片中故事所发生的年代,而是制作、发行、放映影片的年代。

特别要指出一点,意识形态批评不是政治批评,政治批评关注一部电影的政治立场和倾向,从政治的角度揭示影片的价值和含义,这是意识形态批评要考虑的方面,但不是全部。

六、后殖民

后殖民文化批评的崛起,应该说,的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学界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它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当代文化的构成,对整个西方文化传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以说,它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影响或改变了当代西方人对于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具体说一下“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它是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殖民主义批评兴起后,逐渐有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汇入后殖民批评思潮中,如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和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尤其是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化研究,为后殖民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欧美左翼学者,包括杰姆逊那里,冷战年代,以欧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阵营是第一世界,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此外则是广大的第三世界。杰姆逊注意到,第一世界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可以将自身的意识形态看作一种占优势地位的世界性价值,通过文化传媒,把自身的价值观编码在整个文化机器中,灌输给第三世界,如好莱坞电影。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文化则只能被动接受,他们的文化传统面临威胁,母语在流失,文化在贬值,意识形态受到不断渗透和改造。面对这种后殖民文化霸权,杰姆逊期望第三世界文化能进入与第一世界文化“对话”的话语空间。赛义德的东方主义认为西方把东方构建为“他者”,杰姆逊认为,既然是“他者”,那么第三世界文化不如就以这样一种完全不同于第一世界的文化表达与它对话,努力打破第一世界文化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性。杰姆逊的“第三世界”及“民族寓言”等概念都出自他的一篇重要论文《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他认为,进入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第一世界”的无产阶级曾经扮演的历史角色与功能,现在已转移到第三世界,因为实物生产已经基本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国威胁论”,Disney什么都是“Made in China”)。他认为,此前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此时已经转移为世界不同区域之间,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冲突、抵抗和斗争。他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当第一世界的“知识分子”这个词,用他的原话来讲,“已经枯萎,如同一个已经灭绝的物种名称”;在第三世界,知识分子仍保持着他们的社会价值和活力,他们“无论如何始终是政治的知识分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电影扫毒剧情介绍

电影:《扫毒》 类型:警匪/动作 导演:陈木胜 出品: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寰宇娱乐有限公司、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扫毒演员表(主演) 古天乐--饰演--苏建秋 张家辉--饰演--张子伟 袁泉--饰演--秋妻 刘青云--饰演--马昊天(详细演员表请见,扫毒演员表) 毒品调查科的科长马昊天(刘青云饰),与手下张子伟(张家辉饰)和卧底苏建秋(古天乐饰)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在执行一次跨国的大型扫毒行动中,被毒犯巨头八面佛(卢海鹏饰)暗中揭发反埋伏,最终毒品调查科全军覆没。在生死关头之际,三个好兄弟为求存活,被迫命运扭转,做出不同的选择,展开了一场残酷的人生战役...... 由寰宇娱乐、博纳影业等联合出品的陈木胜导演新片《扫毒》近日在香港举行开机仪式。陈木胜称,为这部投资过亿元的影片找来了以实力派居多的演员阵容,包括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以及袁泉。一向以拍摄爆破场面和动作戏为主的他还秀出一派“转变风格”的噱头。在接受采访时,他亲口肯定这个说法,但强调动作戏份不会太少。据悉,《扫毒》将在2013年4月杀青,暂定国庆档期公映。 该片将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泰国多地取景,其中在泰国拍摄的部分还动用了泰国军用直升机,片中角色也要潜入鳄鱼潭。至于导演拿手的连番爆破场面当然不会少,所以这次3名男主角都有不同程度的打斗戏。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辉这次是带旧伤“出战”。曾在林超贤导演的影片《激战》中被踢断尾指的他,直到现在左手依然无法完全伸直,所以这次在《扫毒》里很多的打斗戏都只能咬牙硬上。张家辉透露,他要等拍完《扫毒》之后再找医生做手术。 在电影中,袁泉饰演古天乐的女友,对此,她觉得这个角色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她表示:“我还是有不少深挖的内心戏。由于,现在很多剧本还在改,暂时不清楚最后会有多少戏份,但我给这个角色的设计是比较纠结的,因为古天乐扮演卧底,而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事实。除此之外,这次在年龄方面也有跨度,要展现其中细微的区别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电影乱世佳人欣赏剧情简介

电影乱世佳人欣赏剧情简介 影片开始于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佐治亚州一个名叫塔拉(Tara)的庄园。斯佳丽·奥哈拉是庄园主爱尔兰移民杰拉尔德·奥哈拉和妻子埃伦的三个女儿中的长女。她爱上了阿希礼·威尔克斯,而阿希礼却选择了表妹玫兰妮·汉密尔顿),并定于次日在12棵橡树庄园举行烧烤,同时宣布两人订婚。 在12棵橡树庄园,她遇见了瑞德·巴特勒。在一场关于战争的讨论中,瑞德说南方没有机会战胜北方。当斯佳丽和阿希礼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她向阿希礼表明了自己的爱慕。阿希礼承认斯佳丽很吸引人,但是玫兰妮更适合自己,斯佳丽给了阿希礼一个耳光。当她发现瑞德在边上偷听的时候,说,“先生,你不是一个绅士!”而瑞德予以反击:“而你,小姐,不是一个淑女!” 当晚,战争爆发了,男人都纷纷入伍。阿希礼和玫兰妮结婚,而斯佳丽为了报复,也嫁给了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Charles)。阿希礼和查尔斯作为征兵上了前线,不久查尔斯在军队中因肺炎去世,她也就成为寡妇。 斯佳丽的母亲为了让斯佳丽高兴,将她送到亚特兰大汉密尔顿的家里。斯佳丽和玫兰妮参加了一个慈善舞会,在那里她和瑞德再次相遇。瑞德已经成为一个英雄般的人物,斯佳丽当时还在服丧期间,她接受了瑞德的邀请,与之共舞。在跳舞的时候,瑞德告诉斯佳丽他决心得到她,而斯佳丽说永无可能。 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斯佳丽和玫兰妮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斯佳丽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斯佳丽十分想要回去塔拉庄园,回到敬爱的母亲身边。不巧玫兰妮要生孩子了,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 8个月后,南部军队大败,亚特兰大挤满了受伤的军人。而同时玫兰妮早产,斯佳丽在一旁协助。瑞德骑马出现,并将她们送出城,他将她们留在去塔拉的路上,自己则选择了参军。 在回家的路上,她发现十二橡园已经焚毁,塔拉庄园还在,她的母亲刚刚去世,而她的父亲由于过度悲伤而神经错乱。塔拉庄园被军队洗劫一空,她成为一家人的支柱,斯佳丽发誓要让家人不再挨饿,“上帝为我作证,我将不再饥饿。”(“As God is my witness, 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斯佳丽带领仆人采摘棉花来维持生活。她甚至射杀了一个企图偷窃的北方逃兵,并从他的背袋里找到了金币。战争结束了,北方获得了胜利。阿希礼回到了家乡,和玫兰妮团聚。垂头丧气的阿希礼发现自己对塔拉庄园没有任何帮助,当斯佳丽要求他带自己离开的时候,他却拒绝了,斯佳丽吻了他,但是最后他说自己不能离开玫兰妮。 杰拉尔德奥哈拉在骑马驱逐一个窥视他财产的人的时候不幸从马上摔落身亡。斯佳丽继续照顾整个家庭,她发现自己难以支付庄园的重税。因此她精心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黄金甲》,到《无极》乃至《夜宴》,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而在内容上却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内容。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些似乎就成了高票房的有力保证。而在今年的贺岁档,一部让观众流泪又鼓掌的电影《叶问》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成本、制作、宣传和影星都与近年的所谓功夫大片截然不同。 在制作成本上,比起《黄金甲》《无极》等耗资上亿的大片,《叶问》六千万的制作成本应该算是中等的投入。从宣传上来看,《叶问》的宣传可谓“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准”。相比同档期的《梅兰芳》,《叶问》并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抓住了特色活动的举办和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在整个宣传期间,《叶问》片方通过官网发布仪式,海报揭幕仪式,首映庆典,以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将宣传面覆盖到了各路媒体,同时锁定了特定人群。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综观《叶问》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甚至到msn和QQ签名,《叶问》几乎成了无处不在的话题。 没有高调宣传,也缺少国际影星的票房号召力,《叶问》该如何应对2008异常拥挤的贺岁档?看《叶问》里的演员,除了甄子丹可以称作国际影星之外,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半红不紫的明星。《叶问》片方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把宝押在了甄子丹的身上。《叶问》主打“甄功夫”招牌,甄子丹内心戏丰富,不信?看了就知道。面对《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强势大片的前后夹击,《叶问》硬是靠着不可思议的“一边倒”口碑“打”出了一条生路。人们终于看到,一部在制作和宣传上都没有烧钱的电影,一部不靠大牌明星造势的传统功夫片,终于可以仅凭影片本身而获得高票房和高赞誉。这无疑对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启示。

男人必看的励志电影及剧情简介

男人必看的励志电影及剧情简介 2017-03-19都说男人三十而立,那么一生之中对于男人有哪些转折点呢?《e.t外星人》之励志主题:童心如果看《e.t》时你流泪了,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惭愧,不管你有多大的年纪。 实际上,能够和孩子们一起为e.t的遭遇而悲喜,是一件多么让人庆幸的事,这代表着我们还有一点童心未曾泯灭,代表着我们有一些梦想还藏在心底。 当长着一双孩子的眼睛的e.t用超能力让孩子们的自行车飞上夜空,穿过那轮明月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震憾?是否对自己一些已经习惯了的东西产生了怀疑?《现代启示录》之励志主题:痛苦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讲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 但文明的进程却没有人能够阻挡。 情色+征服——「本能」男人必看指数:★★★★★★★★★推荐理由:沙朗斯通在本能的表现,绝对是开启男性性启蒙的最关键的一部情色电影。 她的性感像她的冰锥一样咄咄逼人,刺进了男人的心房。 当她两腿交叉,当她提着高跟鞋踏着雨水显露性感迷惑魅力之时,很难有男人会抵挡得住,学习怎么品女人吧,懂得如何掌握一门情调是一门情色的艺术,很多顶级男人都善于此道你难道不想去征服

吗?毅力+智慧——「刺激1995」男人必看指数: ★★★★★★★★★★推荐理由: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一个人能够在XX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不妥协于命运给与的安排。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 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健硕+性感——「燃情岁月」男人必看指数:★★★★★★★★★★推荐理由:很难相信一张桀骜不驯的脸上居然孕育出如此的的甜美微笑,没有被文明和喧嚣所侵染的性情弥足珍贵,硬朗中不乏俊美的西部英雄形象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当那身穿蓝色衬衫,骑着马儿从草深处隐约乍现的男人,第一次看见自己兄弟的未婚妻时,可以从他的眼神中听到毫不掩饰的野心话语:小妞,你跟错人了”,其实对于女人来说,没有女人可以反驳这个比熊更勇猛的男人了。 是的,岁月带走了青春,随着硬汉们一个接着一个老去死去,树立的经典硬汉形象永远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而健硕性感的阳刚形象永远是男人最迷人的表征。 阴柔+权术——「教父系列」男人必看指数:★★★★★★★★★

电影大片欣赏

电影大片欣赏 1.[分享][中国][剧情][唐山大地震][DVD-RMVB 658MB][国语中 字][冯小刚催泪巨作] 2.[中国][爱情][山楂树之恋][DVD-R 641MB][国语中字][2010张艺 谋最新大片] 3.[欧美][科幻][2012][高清RMVB][1280 720][中英双字幕] 4.[欧美][科幻][阿凡达][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5.《斯巴达300勇士》DVD中英双字1024x576高清版 6.大腕 7.独立日_Independence Day [1996] 8.黑客帝国1 DVD中英字幕1024x576 9.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高清无水印BD-R 1.12G 中英双字美国 动作 10.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高清无水印BD-R 1.16G 中英双字美国 动作 11.[绝世天劫][BD][中英字幕][1280x720版] 12.[虎胆龙威1][1280高清收藏版][乐之音制作] 13.[虎胆龙威2][1280高清收藏版][乐之音制作] 14.[虎胆龙威3][1280高清收藏版][乐之音制作] 15.虎胆龙威4 DVD中英字幕高清晰1280x720版 16.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与魔法石1024x576版 17.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与凤凰社1024x576版

18.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逃犯1024x576版 19.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与火焰杯1024x576版 20.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与凤凰社1024x576版 21.飞鸟娱乐(https://www.360docs.net/doc/dd7643777.html,).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1024x576版 22.X战警2[国语]BD中字1280x644高清版无水印 23.X战警2000——X战警CD1 24.X战警2000——X战警CD2 25.X战警3:最后之战CD1 26.X战警3:最后之战CD2 27.[欧美][科幻][终结者1][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28.[欧美][科幻][终结者2][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29.[欧美][科幻][终结者3][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30.[欧美][科幻][终结者4][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31.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 32.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 33.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 34.蝴蝶效应 35.[地心历险记3D 地心探险记][720P高清中英字幕] 36.[国家宝藏1][凯奇高票房动作冒险大片][BD中英双字1024分辨 率] 37.[欧美][动作][国家宝藏2][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38.[欧美][恐怖][木乃伊1][高清RMVB][1280×720][中英双字幕]

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的一超级变态电影,看了剧情简介就知有多变态,另类,恐怖

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的一超级变态电影,看了剧情简介就 知有多变态,另类,恐怖 中文名:困惑的浪漫 外文名:Nekromantik 其它译名:变态情魔/幽骨浪漫/幽谷浪漫 出品时间:1987(第一部)、1991(第二部) 制片地区:德国 导演:琼克布特格雷特 主演:克雷尔劳伦斯哈罗德伦特 类型:情色/恐怖 基本资料 片名:Nekromantik 译名:困惑的浪漫 类型:恐怖 上映日期:1996年9月9日于日本 片长:75 min 对白语言:德语 发行公司:Leisure Time Features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无声标准银幕 混音:单声道

级别:Australia:R/USA:Not Rated/Finland: /Iceland: 摄制格式:8 mm 发行公司: Leisure Time Features[美国](1995) (USA) (subtitled) Barrel Entertainment[美国](2000) (USA) (DVD) Film Threat Video[美国](video) 演职人员 导演:Jörg Buttgereit 编剧:Jörg ButtgereitFranz Rodenkirchen 演员:Daktari Lorenz、Beatrice Manowski、Harald Lundt、Colloseo Schulzendorf、Henri Boeck、Clemens Schwenter、Jörg Buttgereit、Holger Suhr、Volker Hauptvogel、Harald Weis、Heike Surban、Patricia Leipold、Elke Fuchs、Margit Im Schlaa、Susa Kohlstedt、Franz Rodenkirchen、Heinz Langner、Christiane Baumgarten、Simone Spörl、Wilfried Hoog、Michael Büschke、Manfred Repnow、Daniela Geburtig、Manfred O. Jelinski、Lasko、Fritz Fuchs、Marion Koob-Liebing、Hagen Koob-Liebing、Heini Walton、Hapunkt Fix、Mutfak Reisse、Boeldicke、Gerd Breitung 、Tino Peikert、Colin Ring、 Jürgen Brüning 制作人:Manfred O. Jelinski

大片时代下中国低成本电影的生存之道

大片时代下中国低成本电影的生存之道 绪论:低成本的定义 如果以投资额大小来界定低成本电影,那么中国电影基本上是低成本的天下,因为高额投资的电影毕竟占整个电影产量的极少数,一年也就是屈指可数的两三部。以2004年为例,尽管当年拍摄的影片数量达到创此前记录的244部,但周星驰的《功夫》(2030万美元票房)、张艺谋的《十面埋伏》(1850万美元票房)、冯小刚的《天下无贼》(1330万美元票房)占据了全年电影票房总收入的60%。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影片甚至根本就没有获得商业发行的机会。资料显示,2005年出品的260多部影片,80%以上都属于中低成本影片,其中真正大规模进入院线的影片不到四分之一。 有研究者认为,从市场角度看国产电影分为三种制作模式: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在讨论进行之前,必须首先明确低成本电影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低成本电影?顾名思义,就是投资额度小的电影。这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大、小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电影跟国家经济息息相关,美国的低成本电影到中国事实上就成了一个高投资的电影,中国的高投资电影到了美国仅仅算得上是一个中等投资的电影。比如耗资3点6亿人民币,号称有史以来中国电影投资最大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了美国也只能算得上一个中等投资。于是必须确定一个讨论的标准,而本文着重要讨论的正是“影片制作成本在300万~8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的低成本电影。 第一章:低成本电影的创作特性与营销风格 资金制约创作,这是所有创作者深有体会的一点。没有了资金,电影就成了无米之炊。投资的大小势必影响电影前后期的所有工作,从构思阶段的题材选择,到剧本写作阶段的空间取舍,演员阵容的确定,到拍摄阶段的器材、道具、场景美工等等工作,一直到后期的剪辑、特效工作。直至影片的营销和发行,都会因为投资大小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将探讨

我观中国大片

我观中国大片 ——从《赤壁》探视中国大片之内虚 程飞虹 《赤壁》作为2008年度最红的电影,也是当年最受期待的电影。其演员的阵容强大,吸引无数影迷展开无限遐想。其题材旷大,雄浑,历史悠久,知名度更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无不耳闻,老少百姓更能津津乐道。要说这一幕,在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就片头中一个概略也已让人惊叹,更何况要将其搬上荧幕,那气势也就更难想象了。当然,更让人赞赏的是这里边的人物,在原来九年义务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中截取三国演义的一段就是赤壁之战,这里面教育家推崇的是中国的文学也推崇的是一种智慧,肯定了政治家与军事家卓越的交际能力和指挥才能。总之,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中的典型例子,也是造就三国鼎足之势的转折型战役。其战争规模空前,同时也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传统文明所取得的战果。当然,战争本身并无恶善之分,只是不同的发动者所赋予的意义不同。 如果说要拍这么一部片子,我们要看到的是应该是更多的政治与军事元素,而政治的斗争又是利益的相互争夺,军事的斗争应该是谋略的扩充。我认为这里央视版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拍的同名电视剧就很有表现这方面的能力。 先要肯定的是赤壁这部片子在气势上的成功,战争场面的宏大,惨烈与真实都吸引了我。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更有行云流水的角度,利用鸽子的视角让我们也享受了一会飞行的快感,这好像在中国片中属于第一次。 但就《赤壁》上部来说,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电影所谓大片之大,不过是导演的胆子大、制片公司花钱大、损耗社会财富大、浪费社会资源大、忽悠观众的炒作大、影片与事物基本逻辑偏差大等等所谓“大”,其他均为小到极致的“小”。这种所谓大片,就像是当今画坛的所谓大画,以为画的题材宏大就是大,以为尺寸大就是大,把画画当成卖布的了;也像中国当今的大学,校舍大、规模大,但没有大师,把大学当成养殖场了。

电影及剧情介绍

《夏天协奏曲》主要是描述三个年轻人暑假在金门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剧情中结合了金门的候鸟、高粱酒和传统聚落等外岛的夏日美景。男主角是大家熟悉的潜力小生、金马奖最佳新人张睿家,女主角则是师大音乐系毕业,精通小提琴以及钢琴的音乐才女林逸欣,还有受大家欢迎的喜剧天后林美秀(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金钟奖最佳男主角康丁、新生代谐星李嘉文等,演员用轻松诙谐且富有浓郁感情的演出方式,一同写下最美丽的乐章。 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最多只需要通透过六个人,就能产生连结,透过六个朋友的朋友,就可以认识就最想认识的人……于是说,爱情就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回头就是为了再见。 金门第一痴情男,每天会送是上老婆最爱的百合花,坐在坟头,唠叨几句,这就是他余年最幸福的事。而她又是一个喜欢百合花的女生,这一刻,就注定了分离。一个在外头,一个在里头。 一个夏天的恋爱,伴着堡垒,海边,坑道,骑着脚踏车,到达路的尽头,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一次次的等待,把去过的地方再去一遍,做过的事情再想一遍,把深爱着的人继续深爱。用一年,或者是一辈子的时间。 画面中栗色候鸟一次次飞回,离开;夏天一次次的离去,到来,只是几秒钟的事,殊不知等待的日子如此漫长。但还是有希望的,至少飞鸟还是回来了,时间一到,夏天还是会到来,就算是死了,她还是回来了。就像栗喉蜂对金门有承诺。 所有到过金门的人都是过客,除了逼不得已,除了她,绝对不会让另一只夫妻鱼死的。所以就算死了,她还是回来,陪他,一辈子。 密码疑云:一帮恐怖组织在世界四座大城市里安置了四枚核弹。爆炸时刻即将到来,一个代号为“漂亮”的俄罗斯女性秘密组织受命调查,她需要破译在三个卫士手里的密码以拆除炸弹。调查以步步深入,真相慢慢浮现在人们眼前,原来法国富有的银行家路易司·德维尔也是这次核弹爆炸案的策划者之一,并且事情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剧情评价:电影《密码疑云》主线是俄罗斯克格勃卧底特工与恐怖分子为找到即将引爆藏于纽约、伦敦、东京、莫斯科世界四个超级城市核弹的一组密码展开惊险角逐,影片情节惊险紧张、扣人心弦,悬念直到最后一刻方解开。配以主人公作为克格勃特工的特殊感情线索,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影片是多国合拍影片,但是影片动作场面水准非常高。《密码疑云》为一部纯粹的动作场面构筑的影片,这样才能忠于影片的特点与人物性格,同时也更合乎时代。这不像那种要完全依赖计算机CG特效的影片。《密码疑云》的特点,就是要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场面,而影片所达到的效果比当初预期的要好。观众能看到真实的动作与惊险绝技。场面紧凑又盛大,符合你对间谍动作影片的期待与希望。 大部分的动作设计都围绕在女特工的果断与干练作风。根据影片情节,女主角一路追踪核炸弹的线索,走遍了中亚、法国、意大利、挪威和马来西亚吉隆坡,随时面对各种化妆、枪战、跳伞、对打、拆弹等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但是她都能一一化解,从容程度赶超《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和《碟中谍》系列中的亨特特工,给人一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感觉。《密码疑云》是2008年最棒的动作片之一,甚至是近年来最写实、最震撼的动作片:枪战、爆破、飞车反恐,加上全新米格29战斗机,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及武装直升机发射的反坦导弹,还有多国超级明星的精彩表演,绝对是近年来最精采好看的超级动作强片。剧情:以恐怖分子扎法德为首的犯罪集团,在全世界的四个国际大都市,秘密安放了四枚遥控核炸弹。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派女特工达莎以玛丽的身份,受命卧底于扎法德的武装基地,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但扎法德被其同伙巴特杀死,幸存者达莎受命找到一个叫做路易斯的巴黎银行家来阻止整个阴谋。巴特迅速得到了引爆四枚核炸弹的大部分密码,事态异常紧急。达莎前往巴黎,一起看似偶然的小小事故,让路易斯和达莎“浪漫地”相遇了。而达莎“恐怖分子玛丽”的公开身份,也吸引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很快,达莎得知路易斯也在追寻那密码的下落。路易斯和达莎追寻密码和巴特的行踪来到挪威。在与巴特的交易过程中,路

90年代后中国电影

1992年,观众人次持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体制不得不开始了改革。改用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方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1994年底,广电部终于批准这一建议,允许每年从国外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俗称“10部大片”。华纳公司的《亡命天涯》因为内容不涉及任何敏感问题,票房与口碑也不错,于是有幸作为首部进口分账大片,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57家电影院率先公映。好莱坞从此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旅。从此中国电影开始了“狼来了”的激烈竞争。在引进分账大片的头几年, 由于天生的“亲民性”,电影院普遍倾向于开在人流量大、周围综合设施完备的商业区,但这些商业区通常都是房地产大鳄们的“地盘”。记者了解到,前几年,许多地产商十分乐意与影院“联姻”,一方面电影院能吸引客流量、拉动其他业态的消费,另一方面,影院可以大幅提升商场的整体商业形象。 除非你能像卡梅隆那样有本事从中国得来13亿多元票房,即便只能拿走13%,那也还有近两亿元的收成。如果票房本就有限,所得比例又这么小,就不值得折腾一回了。所以很多国外片方对中国市场望洋兴叹,一些试过水的也犹如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头。 除了分账片,引进片还有一种操作方式,被业界称为“批片”。这些影片通过“版权买断”的形式由中影进出口公司在海外购入,国外片商只进行“一锤子买卖”,不参与中国票房分账。引进片的“政策风险”是第一大难题。面对严格的审查,很多片商都频频遭遇“不通过”厄运,那买片的钱就算是打了水漂儿了。即使审查通过,由于在发行布局上不得不听从老大哥中影或华夏的安排,影片的宣传规模、拷贝数量、放映时间上的种种不确定性,都会使影片票房成绩产生不可控后果。 记得曾经有一部日本引进片《我的机器人[21.580.61%股吧研报]女友》,因为在中国公映时间拖后,观众多已在网上看过了此片,造成在中国的票房仅收回不足120万元,惨烈收场。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承诺“将在现在每年进口10部左右影片的基础上提高到20部”。在严峻的条件下,国产电影开始绝地反击。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创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大宣传市场化营销模式,中国电影市场化之路初见曙光。 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宣传方法,强大的宣传攻势,带动了空前的观影热潮。电影《英雄》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大片时代的里程碑,拉开了商业大片的帷幕,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 新的营销的方法与当时旧权威形成抵触,有了一些坏的评论,在全面推进产业化后的次年即2004年,国产影片票房就首次超过进口大片,以后年年如此 本片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评审团大奖即银熊奖,而影片《十七岁的单车》正是王小帅用自己独特的目光对成长故事这个创作母题新的演绎。表现了一种被权力压制下的残酷的青春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1995)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尽情的歌颂青春与热情

10大中国电影营销策略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12:12月1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英雄》进军奥斯卡预映庆典”。 13:12月20日举行了“全国零点公映”活动。 或许现在回顾起来,觉得这十几场营销策划普普通通,其实就当时而言,《英雄》创下太多的全国首次,其通过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手段,则完全当得起“创意高明”和“手段繁多”之评价,堪称是新闻营销的一部经典之作。举例说,天津《新快报》的“世界媒体第一次曝光《英雄》剧照”,“剧照泄露剧情,惹恼张艺谋”,立即有30多家品牌主动投靠《英雄》要做贴片广告;《缘起》纪录片被广州俏佳人公司买下版权,销路还出奇地好;出征奥斯卡、“奥斯卡悬念”的讨论此后几乎成为国产大片必备宣传手段……深圳“试映”引起轰动,并引发了抢票热潮,全球最有名的盗版集团齐聚深圳,想尽一切办法想进行盗版,可因为严密的保安工作而都未得逞。严格的安检让法律专家热议对此举是否侵犯人身权利;中国电影史上是第一次采用国内顶级公务机宣传——《英雄》4天的包机费用约为20万元……国内电影史上的另一个先河——拍卖电影VCD、DVD音像版权,“天价拍卖”“违反合约”的新闻持续不断;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电视上以纯商业广告的形式展示《英雄》的无限风采;光芒四射的首映盛典晚会,14条院线42家影院同时启动“全国零点公映”…… 在媒体运作上,几乎所有的影视类通俗杂志均以大篇幅的报道和海报赠送来为其做宣传。即使是负面报道,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更难得的是在一部影片的宣传活动上,电影界的领导和香港特首董建华等亲临现场,为其呐喊助威也算影视界的一大重要新闻的。在发行上,《英雄》找到最好的档期,借助刚启动的30多条的新院线,大有气吞天下之象。对观众而言,看《英雄》已经不是为了娱乐,享受电影带来的情感愉悦,影片本身的含金量已经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新潮、赶时髦,否则就会落伍了。总之,2002年《英雄》的策划人员是这部电影的“营销英雄”!《英雄》在商业运作上打响了第一炮,它是中国电影市场运作成功的第一典范,也绝对是中国电影史上“新闻营销最成功的影片”。 国内票房:2.5亿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好莱坞大片与中国大片的比较分析

好莱坞大片与中国大片的比较分析 摘要 对于大片现象的利弊分析,就是对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学习好莱坞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由于好莱坞模式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是中国人学习模仿它的主要动因,因此,从商业角度来说,中国式大片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否定的,它们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剂强心针,是对好莱坞电影统治中国观众局面的一次有力反抗。 但是,在习得这种模式以后,中国人就不能满足于商业运作上的成功,正如从电影既是商品又是艺术那样,兼顾艺术性也是中国电影不得不追求的目标。从电影思想艺术、电影产业发展等角度来看,大片独领风骚的局面也存有弊端。首先,古装电影一枝独秀, 并不是一种好现象,“文化进化的原理告诉我们,多元化文化形态共存以及各种形态之间的竞争和交融不仅是文化繁荣的前提,更是单一文化形态生存的前提...... 关键字: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中国大片文化商业

1 好莱坞大片 1.1 好莱坞大片定义及特点 “大片”一词,并没有科学的定义及准确的内涵和外延,人们“一般把投入大资金、营造大场面、拥有大明星的电影称为…大片?”。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好莱坞大片”一词应运而生。然而好莱坞大片到底是什么样的片,似乎语焉不详。不用说,这些影得是好莱坞(即美国电影公司)生产的,同时还得“大”。怎么个大法?投资大,明星大,场面大,票房大,等等。可是并不是满足了这些条件就可以被称为好莱坞大片。中国的媒体在宣传影片的时候把好多片子都笼统地归为好莱坞大片,但真要把其中的一些单拿出来,称其为好莱坞大片,又会让人觉得别扭。《怪物史莱克》系列的票房够大吧?管他叫“好莱坞大片”有点让人张不开口。好莱坞大片并不仅仅是由好莱坞生产的,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剧本是按照好莱坞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好莱坞的方式就是美国的方式:工业化,商品化,大规模产;模块化,标准化,流水线组装。有人总结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元素:好莱坞大片=标准化的美国价值观(题材)+标准化剧情(故事情节)+个人英雄主义(角色人物)+大明星+高投资特效好。”1莱坞模式的剧本正是按照这种方法组织和编写出来的,而这也是好莱坞影片最根本的特征。基于流行小说、经典名著改编的剧本虽然也能够尽量向好莱坞的模式靠拢,但是书的原有结构毕竟难以彻底改变,特别是已经拥有了相当读者群的作品,改动太大、取舍太过会招致粉丝抗议。有关知名人物、历史事件的剧本更是难以随心所欲地编排,这类题材几乎是好莱坞影片的软肋,好莱坞模式生产出来的历史片常常令人嗤之以鼻。因此好莱坞影片少有改编作品,即便有也往往选自模式近似的小说,比如《达芬奇密码》,几乎是把原书搬过来直接拍的,给演员发一本小说就可以当剧本了。而虚构的魔幻和科幻题材是好莱坞的最爱,因为剧本编写没有任何限制,同时可以插入任意的好莱坞标准化模块,因而它们是产生好莱坞大片的沃土。 1.2 好莱坞大片经典范例-变形金刚创意过程分析 《变形金刚》,可以说它是好莱坞大片的经典范例。可以想象《变形金刚》的创意过程,那个百万美元的主意正是变形金刚本身-- 一个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同时非常容易展 1 选自《好莱坞类型电影》托马斯·沙茨、冯欣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