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桔梗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桔梗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桔梗

《中药学》学习笔记:化痰药之桔梗

《神农本草经》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oq.)A.DC.的根。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与应用】

1.宣肺祛痰,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利气,治疗咳嗽痰多,无论属寒属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若痰阻气滞,升降失司,胸膈痞闷者,配枳壳以升降气机,理气宽胸。

2.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配甘草、牛蒡子等,如桔梗汤及加味甘桔汤。若咽喉肿痛,热毒盛者,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排脓,用于肺痈咳吐脓痰。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临床上常配以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此外,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可作舟楫之剂,载诸药上浮,临床常在治疗肺经病变的方药中,加入桔梗,以引药上行。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3~10g。

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

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单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皂苷,主要为桔梗皂苷,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本品能反射性增加气管分泌,稀释痰液而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有镇咳作用。所含桔梗皂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和抗溃疡,还有解痉、镇痛、镇静、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化痰药之旋覆花

《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Thunb.或欧亚旋覆花I.britannicaL.的头状花序。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本草汇言》:旋复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以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本草》有定惊悸、补中气之说,窃思痰闭心包脾络之间,往往令人病惊,旋复破痰逐饮,痰饮去则胞络清净而无碍,五志自宁,惊悸安矣。又饮消则脾健,肿健则能运行饮食,中气自受其益而补养矣。又:童玉峰云,若热痰,则多烦热;湿痰,则多倦怠软弱;风痰,则多瘫

痪奇症;'凉痰,则多心痛癫疾;冷痰,则多骨痹痿疾;饮痰,则多胁痛臂痛;食积痰,则多癖块痞满。其为病状,种种变见,用旋复花,虚实寒热,随证加入,无不应手获效。

【功效与应用】

1.降气化痰,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本品苦降辛开,化痰下气而平喘咳,化痰消痞利水而除痞满。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不论寒证或热证,通过配伍皆可应用。治寒痰咳喘,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

2.降逆止呕,用于噫气,呕吐。本品不仅降肺气,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硬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

此外,本品有活血通络之功,还可用于胸胁痛,常配香附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 10g。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每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处方用名】旋覆花(晒干用)

【附药】旋覆梗:又叫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与旋覆花同。

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症。经临床实践,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

者,也可配合清热药如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与花相似。

【方剂举例】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匿要略》旋复花汤);

【使用注意】本品温散降逆,故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及槲皮素等。有抗菌作用,能增加肠蠕动。所含黄酮苷对组织胺引起的动物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并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试卷1 2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1-2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化痰药治痰证时最常配伍 (分数:2.00) A.平肝、安神药 B.健脾、泻下药 C.健脾、理气药√ D.补气、消食药 解析:解析:“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善治脏腑湿痰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白前 B.禹白附 C.半夏√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半夏辛湿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故正确答案是C,而A、B、D项药物则无此特点。 3.具有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功效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胆南星 C.天南星√ D.白芥子 解析:解析:天南星性温而燥,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之功,且入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而胆南星为天南星用牛肝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而无燥湿化痰之功。A、B、D 均非正确答案。 4.能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的药物为 (分数:2.00) A.半夏 B.天南星 C.旋覆花 D.皂荚√ 解析:解析:皂荚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味辛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又能开噤通窍,另外用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5.善治头面部疾患,祛风痰解痉的药物是 (分数:2.00) A.半夏 B.皂荚 C.禹白附√

解析:解析:禹白附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 6.白芥子的功效为 (分数:2.00) A.温化寒痰,解毒散结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B. C.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D.温化寒痰,消肿散结 解析:解析:白芥子辛温,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遂水饮,温通经络,又能消肿散结止痛,故正确答案当为B。 7.桔梗可用于治癃闭、便秘,主要是因其 (分数:2.00) A.有利尿通便之功 B.有通淋润肠之功 C.有开宣肺气之功√ D.有肃降肺气之功 解析:解析:肺主宣发而司二便,桔梗性散上行,可开宣肺气而通二便。故答案应选C。 8.川贝母与浙贝母药性功效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2.00) A.川贝母偏于甘润,浙贝母偏于苦泄√ B.川贝母能润肺化痰,浙贝母能理气散结 C.川贝母益气润肺,浙贝母化痰散结 D.川贝母质优效佳,浙贝母质次效逊 解析:解析: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 9.治疗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首选 (分数:2.00)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前胡 解析:解析:瓜蒌仁甘寒而润,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且又能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故答案应选C。 10.竹茹治呕吐最宜者为 (分数:2.00) A.胃阴虚呕吐 B.胃气虚呕吐 C.食积呕吐 D.胃热呕吐√ 解析:解析:竹茹微寒能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故治胃热呕吐最宜。故答案应选D。 11.既能消痰软坚,散结消瘿,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疡肿毒及肿瘤的药物为 (分数:2.00) A.海藻 B.昆布 C.海浮石

常用止咳平喘化痰中成药

百合固金丸 名称百合固金丸 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用养阴,润肺,止咳。用于肺肾阴虚之燥咳痰中带血、咽喉干痛,或自汗盗汗,或潮热、手足烦热、便秘尿赤等症。现代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剂量小蜜丸剂:120g/瓶。大蜜丸9g/丸,内服,9g/次,2—3次/日。 注意忌油腻、腥冷、辛辣、烟、酒。 备注暂无 桔贝半夏曲 名称桔贝半夏曲 组成橘红、川贝母、半夏、桔梗、远志、紫苏子、紫苑、冬花、枇杷叶、麻黄、肉挂、天花粉、苦杏仁霜、木香、甘草。 功用化痰止咳,宽中下气。用于咳嗽痰多、胸闷气急等症。 剂量曲剂:12g/块,内服,3—6g/次,2次/日。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小青龙合剂(冲剂、糖浆、口服液) 名称小青龙合剂(冲剂,口服液、糖浆) 组成麻黄、挂枝、白芍、半夏(制)、干姜、炙甘草、五味子、细辛,功用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 剂量暂无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蛇胆陈皮末 名称蛇胆陈皮末 组成暂无 功用清化热痰,熄风解痉。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及小儿痰热惊风、惊搐、神昏等症。现代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量[剂量]散剂:o.3g/瓶,内服,0.3—0·6g/次,2—3次/日。 注意孕妇禁用。 备注暂无

固本喘咳片 名称固本咳喘片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 功用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慢性交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剂量片剂:100片/瓶,内服,4—5片/次,3次/日、3个月为1个疗程,常年服用疗效更佳。 注意暂无 备注暂无 鸡苏丸 名称鸡苏丸 组成麻黄、苦杏仁,紫苏叶、紫苏子(炒)、黄芩、石膏、远志(制)、白芍、天门冬、紫苑、五味子、知母、法半夏、麦门冬、款冬花、桑白皮、草房子、瓜萎仁、桔梗、北沙参、前胡、桔红、马兜铃、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清肺平喘,润燥止咳,化痰除痞。用于阴虚肺热咳嗽、气喘痰粘、胸膈满闷,亦可用于兼有外感风寒者。现代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咽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药理学复习

药理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 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中药药效学: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 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4.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 的反应。 5.双向调节作用:中药具有双向作用,表现为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 反的药理作用。 6.适应原样作用:是指某些补虚药能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 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有害刺激损伤的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使 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 7.中药四性: 所谓四性,又称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药性。 8.双相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药理大题 1、是否可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生素完全等同? 答:不可以。因为目前还没有在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有哪一个清热 解毒药的体外抗菌作用强度与抗生素相似。但是,有的清热解毒药 虽然没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 很好的疗效。目前认为,清热解毒药的抗菌作用与其调节机体的功 能有关,是其它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解热、抗炎等)的 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药理作用比抗生素要广泛。 2.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答:柴胡“疏肝解郁”功效的药理基础是其具有明显的保肝、降脂 和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机理是由于皂甙对生物膜直接保护的结果,也认为是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有关,柴胡皂甙可使血浆中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含量升高,因此认为柴胡皂甙有

中药学题库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 一、填空题: 1.化痰药以____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____。 2.姜半夏长于____,法半夏长于____。 3.竹茹____用长于清热化痰,____后偏于止呕吐。 4.瓜蒌主归____,____经。 5.旋覆花因有____,故入煎剂宜____。 6.除清热化痰外,瓜蒌壳还长于____,瓜蒌仁还长于____。 7.黄药子的功效是____,____。 8.因白芥子对皮肤有____作用,故____者忌用。 9.半夏与生姜配伍可以增强____功效;半夏配伍橘皮可以增强____功效。 10.天南星对于____及____忌用。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化痰药要与行气药配伍。 2.简述半夏的主治病证。 3.天南星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4.简述白芥子的功效与使用注意。 5.浙贝母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6.简述半夏与橘皮的配伍意义。 7.瓜蒌壳与薤白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8.简述瓜蒌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9.旋覆花的功效与使用注意是什么? 10.半夏与生姜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化痰药的功效.主治病证及主要配伍应用。 2. 试比较浙贝母与川贝母功效及主治病证方面的异同。 3.试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4.试比较瓜蒌壳与瓜蒌仁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5.试述桔梗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使用注意。 四、选择题: 1.半夏不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 B.祛风止痉 C.降逆止呕 D.止咳 2.天南星.禹白附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B.燥湿化痰,润肺 止咳 C.燥湿化痰,祛风 止痉 D.燥湿化痰,温肺 化饮 3.白芥子的功效是() A.温肺化痰,通络 B.润肺止咳,杀虫 C.温肺化痰,止呕 D.温肺止咳,通便 4.旋覆花的功效是()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 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 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手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 当归川芎黄耆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桃、柳枝各9厘米,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 当归2钱,川芎4钱,益母草5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妊娠6-7个月,因事筑(??石盖)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逐下。 【用法用量】 水1盏,入酒1盏,再煎1沸,温服;如人行5里,再进1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 汉防己、草龙胆、川芎、当归、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眼暴发如10日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酒各1盏,浸1日,同煎5-7分,去滓热服,临时加减。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乳香(炒)2钱,焰消2钱,青黛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眼肿痛。 【用法用量】 口中含水,鼻内(口畜??)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卫生宝鉴》 【处方】 米壳4两,人参6分半,川芎6分半,陈皮6分半,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麻黄1两,当归1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 天南星1枚(重1两者,用新薄荷1束捣碎同水浸7日7夜,取

桔梗资源研究概况

桔梗资源研究概况 摘要:桔梗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常见植物,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有着多种药理活性。桔梗资源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对桔梗的资源进行综述有利于对其价值的开发利用和深化研究,本文基于以上原因对桔梗的资源进行了综述,为以后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资源依据。 关键词:桔梗; 资源; 开发利用;产业链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 DC]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紫花桔梗,该属全世界仅1种1变种(周荣汉,1994),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资源植物。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等功效。此外,桔梗还可用于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具有抗肥胖效果。由于其营养保健作用明显,桔梗已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蔬菜种类之一。桔梗还可以制成美味的朝鲜族传统小菜, 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日本、韩国、朝鲜等东亚国家备受青睐。 1 野生资源现状 在中药中,桔梗属于价格波动频繁、周期变化明显的品种,过去20年曾出现几次价格高峰。1991年、1997年、2003年,都是种植桔梗高收入期。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桔梗的价格升到每公斤30元左右,因此从2004年起又掀起种植桔梗高潮,当时每公斤种子价涨到100元。2005~2006 年,桔梗市场产量供大于求,商品价格降到每公斤6~7元。由于桔梗价格降低,种植周期长,加上采挖费工,农民工价格上涨,粮价上涨,而且桔梗长时间在一个地区重茬种植病害严重,导致桔梗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很多药农弃药种粮。比如我国三大主产区安徽省太和地区,过去种植面积达15万亩,现在不足2000亩;山东省淄博市总体面积不到2000亩;内蒙古赤峰地区现存面积最多不过3000亩。目前全国最大药市亳州,库存量不过200~500吨,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2006年第12卷第4期2006.V01.12.No.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19 【综述】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滕静如1,熊佳鹏2,肖诚3,王昕4 (1.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4.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2.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3.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北京100029) 关键词:红景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250(2006)04.0319.02 药典记载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甘、苦、平,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和倦怠气喘…。目前常用的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有: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或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hba)。全世界共有90多种红景天属植物,我国有73种,主产区西藏有32种。主要有效成分有红景天甙、酪醇,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微量元素。 红景天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作用和刺五加的致便秘作用。前苏联研究发现,它具有“反压力”作用及刺激神经系统、降低忧郁症状、消除疲劳及预防高原反应等,对于改善病患因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躁动不安、高血压、头痛及疲惫等原因导致体力或精神不佳的状况有很好的效果。 1现代药理研究 1.1抗缺氧抗疲劳抗低温 陈亚东等心。发现,高山红景天可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转棒耐力时间和游泳持续时间,并明显提高耐寒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为: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机体的ATP含量,减少血乳酸形成,增加肌酸磷酸激酶含量和改善血清总蛋白含量;提高机体运动后NO、NO合成酶的活性,升高机体血氧饱和度,增强组织携氧能力;改善心肌功能,使机体运动肌群血液供应增加,从而使大量运动形成的疲劳得到改善‘31;加速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耗竭状态中恢复,因而有利于身体提高抗刺激反应的能力¨-。 1.2抗氧化衰老 文静等。51发现,红景天提取物可通过提高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组织中羟自由基含量,达到对组织蛋白质和细胞膜的保护。金永日、姜文华等【6、刊还发现,红景天有促进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降低细胞死亡率的作用,并能阻止肝细胞内脂褐素形成,抑制大白《朋j细胞过氧化脂质形成和增强血清SOD的活性,通过增强身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阻止过氧化反应,从而增进细胞代谢与合成,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生命活力,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1.3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1.3.1对动脉、血压及血液的影响张早华、储戟农等。8、91发现,红景天注射液可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能在不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压力的情况下,使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心脏有效作功得到加强;并能显著增加冠状静脉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改善心脏血管的顺应性,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调整和改善作用。另外,徐业芬等¨驯在研究红景天对血流变学及血生化影响时发现,它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1.3.2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李剑等¨叫发现,红景天能通过改变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1卜1及Tie一2的表达,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在它对心肌梗塞作用时储戟农¨21等发现,它能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轻梗塞区重量,并能显著降低血清CK及MDA的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从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1.4对免疫系统影响 多种红景天对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赵文等发现。13I,红景天能明显提高脾脏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小鼠特异的抗体分泌细胞数;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异型小鼠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增强作用;但可降低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及辅助性T细胞百分率及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 1.5抗辐射作用 姜义¨4J发现,红景天可对抗x线辐射、微波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减少因x线辐射引起的脾细胞破坏以及外周血畸形红细胞、心脏和肝脏脂质过氧化  万方数据

止咳平喘药

止咳平喘药 概述 一、止咳平喘药的含义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咳嗽的药,称为止咳药; 凡是能够减轻或者制止喘息的药,称为平喘药。 二、功效与主治 1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喘息, 2兼有化痰或者祛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没有规律性,有的偏温,有的偏寒,有的是比较平和。 2药味,绝大多数都有苦味,根据五味理论,体现了苦能降泄的特征,个别药物有辛味或甘味。 3归经,都归肺经。 4升降浮沉,以沉降为主。 5毒性,少数的药物有毒,不能过用,,比如白果、苦杏仁或者洋金花, 四、配伍应用 1寒热虚实 外感风寒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寒药, 外感风热证,兼有咳嗽气喘,配伍发散风热药, 肺寒咳喘,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肺的药, 肺热壅滞,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肺热药。

燥邪犯肺,配伍润燥的药物。 虚主要是内伤, 气虚,配伍补气药物。 阴虚,配伍补阴的药,相对来说,配伍补血的可能性小。 痰是导致咳嗽气喘最重要的一种继发病因,一定要配伍祛痰的药。有痰的,首先要治痰。湿盛的,除了祛痰,还可以配伍除湿的药物。 五、使用注意 1外感咳喘,必须要发散表邪,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2痰多咳喘,不能过早地使用收敛性的止咳平喘药。 3有毒性的药物,适当地注意用药安全。 具体药物介绍 苦杏仁 一、功效 1止咳平喘不祛痰 杏仁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止咳平喘药,有比较明显的止咳和平喘两方面的功效,长于苦降肺气。对于咳嗽气喘,不管寒热虚实,不分外感内伤,都可以广泛地使用,关键在于配伍,但是杏仁在苦降的同时,还略有一点开宣肺气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外感,外感风寒、风热、燥邪。 外感风寒===麻黄汤,麻黄配杏仁,一种相使的配伍关系,麻黄既能发散风寒,又止咳平喘,用杏仁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杏苏散,紫苏配杏仁。

中药药理学各类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理学复习重点 1.解表药的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1.1麻黄 主要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 抗过敏,平喘,利尿,镇咳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强心、升高血压,对平滑肌的影响 1.2柴胡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抗炎,镇静、镇痛,促进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镇咳,保肝利胆,降血脂,抗抑郁,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其他药理作用:抗惊厥、抗癫痫,抗肿瘤,对胰酶的影响,保护胃黏膜 1. 主要药理作用:解热,影响免疫功能,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降血糖、降血脂, 影响心脑血管系统(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压, 改善脑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 其他药理作用: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雌激素样作用,增强记忆,抗肿瘤,保护胃黏膜 2.清热药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细菌内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抗肿瘤2.1黄芩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毒素,解热,影响免疫功能,保肝利胆,降脂其他药理作用:抗氧自由基损伤,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心血管系统(降压、抗心肌缺血) 2.2黄连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抗炎,解热,增强免疫 影响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降压) 影响消化系统(利胆、促进消化、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作用 2.3金银花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保肝、利胆,止血,抗早孕 2.4穿心莲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内毒素,抗炎,解热,影响免疫功能 其他药理作用:抗肿瘤,保肝利胆 2.5牡丹皮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心肌缺血, 抗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他药理作用: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保肝,降血糖 2.6知母 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降血糖,减轻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抗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53 第13卷 第12期 2011 年 1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3 No. 12 Dec . ,2011 α-细辛醚,又称α-细辛脑(α-asarone)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名为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 苯。同时也是细辛[1],假蒟[2] ,胡萝卜籽[3],Guatteria gaumeri Greenman [4] 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鉴于临床上对α-细辛醚以及以α-细辛醚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对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1 镇静、抗惊厥、抗癫痫 早在1961年Sharma JD 等实验发现α-细辛 醚能够延长戊巴比妥、环己烯戊巴比妥、乙醇对小鼠的催眠作用时间。并且可以对抗由电休克、戊四氮、印防己毒素诱导的惊厥,并具有抗乙酰胆碱 的作用[5] , 随后Dandiya PC 等研究也发现α-细辛醚具有相似的作用,比如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抑制大鼠条件逃避反应,博弈行为,并与氯丙嗪和利福平具有协同作用。α-细辛醚可以对抗电休克引起的惊厥但并不具备与利福平和氯丙嗪的协同作用,甚至增加了与氯丙嗪组合使用组的大鼠死亡率,其确切 机制有待阐明[6] 。近年来研究表明, 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 表达来抑制PTZ 点燃癫痫未成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并可以显著提高幼鼠的电刺激诱导的反应性以及电致惊厥阈[7]。临床上也有α-细辛醚抢救癫痫持续状态病 人疗效显著的报道,但由于样本量较小[8], 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加以确认。 2 抗氧化 噪音可以诱导大脑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 Manikandan S 等发现α-细辛醚可以使噪音诱导的大鼠脑内升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以及降低的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还原型谷胱 甘肽蛋白质巯基含量恢复正常[9] 。Pages N 等发现60mg/kgα-细辛醚可以完全避免电刺激、戊四唑、印防己毒素、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毛果芸香碱点燃癫痫实验中小鼠的发作和死亡,并且对镁缺乏依赖的听原性癫痫发作也有作用。由此进一步研究发现α-细辛醚可以诱导纹状体、海马、皮 质的抗氧化物酶[10] 。 3 其他神经保护作用 Lee HS 研究发现α-细辛醚与NMDA 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结合,通过阻断NMDA 受体功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对抗NMDA,谷氨酸盐诱导的兴 奋性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1]。此后, Gu Q 等研究称α-细辛醚可以通过刺激谷氨酸盐转运蛋白EAAC1介导的谷氨酸盐的摄取,抑制EAAC1 介导电流由此抑制神经兴奋性毒性[12] 。Limón ID 等经研究认为α-细辛醚很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和颞颥皮质的NO 产量过剩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毒性起到保护作用,并改善大鼠的空间记忆 功能[13] 。 α-细辛醚药理学研究进展 王玉璘,王少侠,郭虹,胡利民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193)摘 要:药理学研究发现α-细辛醚具有镇静,抗氧化,降血脂,利胆,杀虫,抑菌,抗炎,平喘,神经保护等作用。 文章详述了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α-细辛醚;镇静;抗氧化;降血脂;抑菌;抗炎;神经保护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12- 0053- 03 收稿日期:2011-06-17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31070);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科学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20080063000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 青年)项目(81001654)作者简介:王玉璘(1986-),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代谢研究。通讯作者:胡利民(1966-),男,内蒙古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神经药理和毒理研究。E-mail :huliminth@https://www.360docs.net/doc/dd9434353.html,。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α-asarone WANG Yu-lin,WANG Shao-xia,GUO Hong,HU Li-min (Ins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Abstract : α-asarone have the effects of sedation,antioxidation,lowering blood lipid,choleretic,insecticide,bacteriostasis,anti-inflammation,relieving asthma and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es and mechanisms of α-asarone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sedation ;antioxidation ;lowering blood lipid ;choleretic ;bacteriostasis ;anti-inflammation ;neuroprotective function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txt 止咳化痰平喘药归纳 凡能消除痰涎,减轻或制止咳喘的药物,叫做止咳化痰平喘药;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止咳化痰平喘方。 咳嗽、气喘与痰涎在病机上常有密切关系,咳喘多挟痰,痰多常致咳喘。因此,临床上止咳化痰平喘药常相互配伍使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味,大多辛、苦、甘。辛能开郁散结;苦能降气平喘;甘能润肺止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医学教育网原创器,故本类药物主要归肺脾两经。 接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本类药物伍用时,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药;虚劳咳喘者合补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强烈温燥化痰药;麻疹初起者不宜温敛止咳之品。 半夏 《本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 别名:闹狗蛋,三步跳,地八豆等。

处方用名: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与应用: 1.寒性湿痰咳喘之证。常伍用陈皮、茯苓、甘草等。 2.痰湿阻滞,停饮犯胃所致之呕逆。伍用生姜、茯苓;胃热呕吐,加黄连、竹茹;妊娠呕吐合灶心土、白术、茯苓。 3.痰热互结所致胸脘痞闷、结胸证。常合用黄连、黄芩、瓜萎、干姜。 用量:3-9克。 禁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 半夏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γ氨基丁酸、黑尿酸、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尿黑酸为半夏刺激性物质,γ氨基丁酸有临时降压作用,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止吐作用;还有祛痰、镇咳、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生半夏毒性较大,炮制后仍有一定毒性。 瓜萎 《别录》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药黄芪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疗效。方法:笔者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从中总结中药黄芪的药理、药效。结果:黄芪不仅是大补脾肺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之功,而且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并且经文献报道在ICU中予较大剂量生黄芪以补气为主,配伍他药治疗部分危重病例。 【关键词】黄芪;现代药理学;综述 黄茂,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中的要药。具有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水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随着现代医学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植物黄芪中主要涉及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等,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黄芪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了肾小球早期高灌注、高滤过的发生,长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引起肾小球损伤[3]。 1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4]。包括胸腺、骨髓(在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它们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5]。 2保肝、降压作用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6],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黄芪皂苷、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7]. 3心血管系统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段抬高(或降低)的幅度[8]。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9]。 4托脓生机:黄芪补气而具有良好的托脓生机功效,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气虚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10]。如与当归、穿心甲、皂角刺同用之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配白芍、丹参、生没药、生乳香、花粉[11]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皂苷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而黄芪配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相配,组成“补中益气汤”[14]。主治脾胃气虚之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脱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桔梗化学成分组成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1orum(Jacq.)A.DC是我国销量最大的40种传统中药材之一。《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桔梗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聚炔类化合物、脂肪酸类、无机元素、挥发油等成分。近年来,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桔梗有免疫调节、抗炎、祛痰、保肝、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声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1]。桔梗除药用外,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而被用于各种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中。本文对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桔梗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丁长江等[2]从桔梗根的挥发油中检测分离出75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1种,占挥发油总合量的57.06%,其中有44.495%为不饱和化合物,占被鉴定挥发油含量的77.98%。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特点是:①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总含量20.746%,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5.52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5已烯酸(11.794%)、甲酸异丙酯(5.218%)。②烃类化合物:总含量19.223%,其中不饱和烃为14.67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1十一碳烯(9.817%)、正十七烷 (3.486%)、3,4-庚二烯(2.264% )、3,6,6三甲基-二环[3.1.1]庚二烯(1.000%)。 ③醇、酚、醚、醛和酮类:总含量为15.971%,其中不饱和化合物为13.168%,含量较高的物质是2甲基2丙烯1醇(9.810%)、2羟基-二环[3.1.1]庚6酮(2.252%)、2-环戊烯1酮(2.013%)、2丁烯醛(1.345%)。从结果中看出,其挥发油中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饱和化合物含量较高。 1.2 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类桔梗和其种子中含有脂肪酸软脂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等,还含有Cu,Zn,Mn,Co,Ni,Sr,Fe,V 等多种无机元素。桔梗根中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6.44%,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5.01%,其中包括一种γ-氨基丁酸,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的化学物质,在人脑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6]。 1.3 皂苷类桔梗根中所含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已发现的皂苷类成分近40种。何美莲等[7]依据皂苷元母核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将桔梗的皂苷类成分归纳为桔梗酸(platcodic acid)类、桔梗二酸(platcogenic acid)类和远志酸(polygalacic acid)类3种主要类型。桔梗酸(platycodic acid)类已发现由该苷元衍生出的桔梗皂苷有15种:桔梗皂苷D (platycodin D, 2)、桔梗皂苷A (platycodin A, 3)、桔梗皂苷B (platycodin B, 4)、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 (deapioplatycodin D, 5)、桔梗皂苷D2 (platycodin D2, 6)、2″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2″Oacetylplatycodin D2, 7)、3″O乙酰基桔梗皂苷D2 (3″OacetylplatycodinD2, 8)、桔梗皂苷D3 (platycodin D3, 9)、去芹菜糖桔梗皂苷D3 (deapioplatycodin D3, 10)。属于次生苷的有:3OβD吡喃葡萄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glucopyranosyl platycodigenin methylester, 14)、3-O-β-D-昆布二糖基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laminaribiosyl platycodigenin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大全

临床常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举例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感染或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平喘药可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 一、镇咳药 镇咳药可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或抑制发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可促进痰液和异物排出,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可使病人痛苦及引起并发症。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1)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2)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3)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 (4)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镇咳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②外周性镇咳药,也有部分药物兼具上述两种抑制作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直接抑制位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长期剧烈咳,痰量不多且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可用中枢性镇咳药。 ①、麻醉性:有阿片、可待因、吗啡等,其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特别是由于咳嗽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在胸膜炎伴胸痛的剧烈干咳时,用其既可止痛又有镇咳的作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些副作用,如轻微的抑制呼吸中枢、欣快症和成瘾性及部分胃肠道反应(久用易成瘾,使痰难以咯出和抑制呼吸中枢等)缺点。建议慎用,必须使用时应限制用量。 ②、非麻醉性:有右美沙芬、咳必清等。对麻醉性镇痛药进行结构改造而合成的中枢性镇咳药药物,几无镇痛和成瘾作用,对痰多、痰液黏稠、老人、小儿患者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可发生嗜睡现象,驾驶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二)外周性镇咳药

中药药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 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个学科。 2、与现代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1) 共同点: 研究对象一药物与机体,研究内容一作用及作用机理 (2)不同点: 理论基础 例:对麻黄功效及药理作用的不同表述 3、与传统中药学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以相同理论为指导; (2) 区别:研究手段 中药药理学 二、研究内容 1、中药药效学 2、中药药动学 三、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2、提高临床疗效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4、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 第二节: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1、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2、第二阶段: 大约在50~ 80年代。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11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 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 3、第三阶段 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进一步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的概念,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中药四性(气) 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讨论

班级:09医美姓名:杨阳学号:09613044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讨论 【摘要】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效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治法原理研究问题、关于动物模型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的建议是: 应当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百花齐放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发展现状问题建议(展望) 自从1985年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建设发展以来, 其学科定义、学科构架与学科任务也与时俱进不断被发展与完善, 并随时作为一种评价标准以考核学术发展方向与进步。近年由于多种因素正以宏大的力量推动着中药药理研究的步伐, 也影响着中药药理学科的正常发展, 于此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并做出一些规划来解决问题,展望未来。 1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作为一门学问, 学科定义是基本固定的, 但学科的任务却可因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需求而有所变化。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仍可归纳为3个方面, 即: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结合物质基础的研究, 阐明中药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揭示中药治病的现代科学基础, 并指导临床更为合理用药和准确用药。基于传统用药经验和现代药理-化学相结合的研究结果, 推动传统中药的进步, 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以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基础, 总结、发现中药作用的规

律、特点与优势, 联系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创建现代中药药性理论。基于此, 如果说中药药理学不只是一个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 而恰恰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那么"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创建就是一个试金石。没有一个理论, 没有一套专门的技术, 没有一种规律性的东西, 没有形成一种全面系统的知识,中药药理学何以能以"学"名! 2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如果以1985年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1985年学会提倡的"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到1987年~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再到九十年代周金黄教授提倡的五个结合, 中药药理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成果突出, 也基本形成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学科构架。这些成果, 大都来自于我国的药理学工作者, 来自于与药理学相关而有志于进行药理研究并勤于学习掌握了药理学基础与技能的人员。那后, 随着社会需求与形势的变化, 中药新药的研究成为了中药药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并持续至今。同时, 尽可能地接受现代生物医学最新成果而用其于进行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另一大热点, 也同时持续至今。加之由于大批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而导致了对某些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既广又细。另一方面, 由于中药药理研究本身既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 但同时又因一种"利益"的趋使, 导致了一些非药理研究人员忽略了药物与药理研究本身的学科基础与技术特点,满足于依样画葫芦,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难免出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脱离客观实在,造成了不少论文的浮燥, 一些连基本医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