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子午流注歌

十二经子午流注歌
十二经子午流注歌

十二经子午流注歌
以下地支子午流注歌出自《医宗金鉴》: 每日寅时从肺起 卯时流入大肠经 辰胃巳脾午心火 未时流入小肠经 申在膀胱酉在肾 戌走包络亥焦宫 子胆丑肝寅又肺 十二经脉周环行 注:可参考五运六气决知要篇。中医时间医学(一) 子午流注 2008-02-26 22:56
一:(百度百科)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 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 12 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 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 点至 7 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 点至 9 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 点至 11 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 化; 5. 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 7. 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 消化 ; 9. 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 点至 1 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 点至 3 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 点至 5 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 天到来. 从亥时开始(21 点)到寅时结束(5 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 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 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 长得快; 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 12 条经脉在 12 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 自身的保健方法

二:人体的造血时间(陈玉琴) 时间是天黑以后到 1:40 分以前。 三 :血流经不同内脏器官的时间(陈玉琴) 胆: 11:00---凌晨 1:00 肝:凌晨 1;00---3:00 肺:凌晨 3;00---5:00 大肠:5:00---7:00 胃:7;00---9:00 脾:9:00---11:00 心:11:00---1:00(午后) 小肠:1:00---3:00 膀胱:3:00---5:00 肾: 5:00---7;00 心包:7:00---9:00 三焦:9:00---11:00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 即每日的 12 个时辰是对应人体 12 条经脉 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 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 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 12 个时辰中的兴 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 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 数。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 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 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 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 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 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 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 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 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 从亥时开始(21 点)到寅时结束(5 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 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 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 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 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 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 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

1. 卯时( 5 点至 7 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 点至 9 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 点至 11 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 (11 点至 13 点) 心经旺, 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 化。 9. 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 点至 1 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 点至 3 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 点至 5 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 到来。 不同的经对应人体的不同的功能系统,比如小肠对应人体的吸收功能,并不是简 单只对应实体的脏器。 五:(转自博客网) 根据《子午流注》人体血液循环时间表所示,子时即夜间 1l 时至凌晨 1 时,在 这时段里人体精华将随着血液的循环, 全力的来支援肝脏, 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让肝脏于最巅峰状态下制造胆汁贮存于胆囊备用。丑时即凌晨 1 时至 3 时,此时 段人体血液精华全力支援胆腑, 以利胆囊贮存胆汁来随时帮助人体消化之用。寅 时即凌晨 3 时至 5 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肺脏,使肺脏功能增 强。卯时即凌晨 5 时至 7 时,此时段由于人体血液精华较集中于大肠,因此大肠 的蠕动能力以这时段最佳。 辰时即早晨 7 时至 9 时,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全 力支援胃腑来帮助消化, 把人体于卯时所吃下的食物加以加工制造,此时段是人 体一天中消化能力最佳的时段。 接下来巳时即上午 9 时至 ll 时, 人体血液精华较 集中于脾脏, 以利脾脏将已消化过的食物机转为离子, 才能透过小肠壁进入血液, 因此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午时即中午 11 时至下午 l 时,这时段人体血 液精华较集中于心脏, 来强化心脏功能,因此在这时段里人体的血液循环特别良 好与顺畅。未时即午后 1 时至 3 时,此时段人体血液将较全力来支援小肠,以 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以利将脾胃所消化的食物并机转成为离子化的营养素透过 小肠壁进入血液,再经由血管输送给全身的细胞。申时即午后 3 时至 5 时,此时 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膀胱,以强化膀胱机能,促进膀胱排尿之正常。酉 时即下午 5 时至 7 时, 此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肾脏,来增强肾脏功能 以滤除血液中种种酸毒,多余的血糖和尿蛋白等废物,以维持人体血液的品质。 戌时即晚上 7 时至 9 时,这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全力来支援心包(血管),以 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防止血管细胞的老化、硬化。亥时即晚上 9 时至 11 时, 这时段人体的血液精华将较集中于三焦(淋巴),以增强淋巴的机能,加强人体的 免疫力,减少人体疾病的发生。 人体在一天 24 小时中不断的经由血液循环, 将人体精华巡回支援人体各脏腑, 这种作用也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然治愈本能的一种表现, 在这种巡回支援的过程 中不仅增强各脏腑的机能外, 如遇各脏腑有了毛病也都将加以处理,将其恢复正

常功能,因此当人体正在改善某一脏腑时,仍能会出现不舒服的现象,这也就是 好转反应的现象之一,…… 人体的血管大约有 10 万公里长,近乎可环绕地球三圈,血液有六升左右,当血 液从心脏搏出绕行这 lO 万公里的血管,通常只需 23 秒,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都 充满 “离子”,因离子带有电荷,当血液在这么快速的流动下,将使人体产生一 种电场,也就是磁场,这种磁场在人体中谓之气,人体的血液循环愈正常则气就 愈强,而气愈强时,血液循环则愈正常,因此中医强调: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 之帅。” 六:(网上转载)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 12 个时辰是 对应人体 12 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 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有所谓“子午流注”的说法,是指血液运行在不同的 时间,流到不同的部位:午时是指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此时血液运行到心经, 子时是晚间十一时到凌晨一时,血循运行到胆经,这两段时间若处于睡眠状况, 叫做“子午两觉”,可以养生。 许多人认为睡眠时数够就好, 但许多夜班工作者只能在白天睡觉,虽然睡眠时间 不少,睡醒还是很累,显示睡眠的时机还是很重要。 晚间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胆经运行,凌晨一时到三时是肝经运行,两种经络都扮 演重要的造血角色,此时睡眠有益健康。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 其引力使人体的 12 条经脉在 12 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时(23 点至 l 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 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 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 l 至 2 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 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 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 “胆怯”。 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是 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即 现代时间医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毒理学等就是在生物钟基础上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来说,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

子午流注在针灸疗法中,是用来说明人体气血的运行如水液一样,从子到午,从 午到子环流不息。 由于时间不同, 人体气血盛衰在经络中的循行同潮水涨退一样, 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相应地变化。《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 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 腠理郄,烟垢著。”说明人体气血与各部组织受外界气候刺激,有着不同的反映。 古代天文学按年观察气候的变化, 以子定为十一月, 午定为五月, 冬至在十一月, 夏至在五月, 冬至一阳生, 夏至一阴生, 解释气候寒热温凉变化的消长变化情况。 按日观察气候,以子定为夜半,以午定为日中,说明从子到午阳气上升,地面光 热逐渐加强,从午到子阴气上升,地面光热逐渐减弱,这两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用子午说明它是往复不停, 永远不变的。在针灸学中以子午流注学说说明人体气 血阴阳盛衰, 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经络学说中, 人体十二经的循环,由阴经转入阳经,由阳经归入阴经,周而复始,循环无息, 与自然界不同时期内光热的强弱正相吻合。 从而系统地说明了天人合一人的整体 性,成为针灸疗法重要理论之一。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 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脐委中寻, 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荣少府心, 已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 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水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 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洋。 丁日未时心少冲,已酉大都脾土逢, 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 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元,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 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火支沟刺必痊。 己日已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 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 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直,

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 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已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 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 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 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 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已巳商丘内踝边, 辛未肺经合尽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七:(网上转载)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五输穴为基础,以时间为条件的一种针灸取穴方法。“子午流 注”是指随着“子午”的循环周转,即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周期性变化。人体 气血象水流潮汐涨落一样,有节律地灌注、开阖于经络、腧穴。这就象“生物钟” 一样,所以,有人称“子午流注”为“中国钟”。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十二经 脉气血盛衰周流及五输血出井、溜荥、注输、行经、入合的开阖规律,配合阴阳、 五行、天干、地支等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 。 纳甲法,又称纳干法,是以利用日干为主的一种开穴方法,是子午流注的主 要方法,一般谈子午流注,多指此法。目前所说的纳甲法开穴,以明· 徐凤《针 灸大全》为依据,近代单玉堂创一四二五三0规律,补充了徐氏之不足。现将其 开穴推算方法,按次序介绍如下: (1)开井穴的时间 要推算子午流注开穴,首先需要开井穴时间,开井穴的时间是固定的,是甲日、 甲戌时,从胆经井穴窍阴开始,以“阳进阴退”的规律按顺序开其他经之井穴。现 将开井穴时间列表如下: 日干 甲 甲→ 时辰 戌… 经脉 胆 井穴 窍阴 乙 乙→ 酉… 肝 大敦 丙 丙→ 申… 小肠 少泽 丁 丁→ 未… 心 少冲 戊 戊→ 午… 胃 厉兑 己 己→ 巳… 脾 隐白 庚 庚→ 辰… 大肠 商阳 辛 辛→ 卯… 肺 少商 壬 壬→ 寅 膀胱 至阴 癸 癸 亥 肾 涌泉
注:→为阳进,…为阴退 (2)正常时间与子午流注时间

正常自然时间是从半夜零点到 24 点为一昼夜,以时辰记述则从半夜子时到亥时 为一天。其时干因为天干只有十个,所以每五天(六十个时辰)为一循环,甲日 从甲子时开始到乙亥时,乙日则从丙子时开始到丁亥时…… 子午流注时间与正常时间不同。 它是从开井穴时间开始到日干重见为子午流注的 一天。甲日从甲日甲戌时开始,到乙日的甲申时,子午流注的乙日则从正常乙日 乙酉时开始到丙日乙未时,子午流注丙日则从正常丙日丙申时开始到丁日丙午 时……子午流注壬日从正常壬日壬寅时开始到癸日的壬子时, 子午流注癸日不是 从癸日的癸丑时开始, 而是从癸日的癸亥时开始至正常甲日的癸酉时。因为子午 流注的一天只有 11 个时辰,10 天是 110 个时辰,因此十天中有 10 个时辰不属 子午流注时间(10 天共 120 个时辰)。癸日开井穴时间是癸亥时,所以癸日从 癸丑时开始,到壬戌时十个时辰不属子午流注时间。 (3)阳日阳时阳穴开,阴日阴时阴穴开 所谓“日”是指子午流注的日。在子午流注的阳日时,只有阳时有阳经的穴开;在 子午流注的阴日时,只有阴时有阴经的穴开。而在阳日之阴时、阴日之阳时,均 无穴开。所谓阳时与阴时,是指其干、支是属阳还是属阴,如子午流注甲日,从 甲戌时开始到甲申时,在这期间的甲戌时、丙子时、戊寅时、庚辰时、壬午时、 甲申时为阳时;乙亥时、丁丑时、己卯时、辛巳时、癸未时为阴时,阳时则有穴 开,阴时无穴开。又如子午流注的乙日,从乙酉时至乙未时、其中乙酉时、丁亥 时、己丑时、辛卯时、癸巳时、乙未时为阴时,有穴开;其中丙戌时、戊子时、 庚寅时、壬辰时、甲午时为阳时,无穴开。阳时开阳经穴,阴时开阴经穴。 (4)开穴的顺序: 每一天开取井穴之后,欲知以后各时辰应开之穴,即可按照“经生经”、“穴生穴”的 原则来推演。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穴足窍阴,根据经生经、穴生穴的原则,则 知甲为阳木,下一个阳时为乙日的丙子,丙为阳火属属小肠,这就充分体现了经 生经的原则;而上时所开之穴属金,由于金能生水,故在丙子时当开小肠经荥水 穴前谷,这又充分体现了穴生穴的规律,余皆类推。所以牢记经生经、穴生穴, 就不难推算一天开的经穴了。 (5)返本还原 在开输血的同时,还要开子午流注值日经的原穴,叫做“返本还原”。阴经无原, 以输代之。甲日为胆经值日,在乙日戊寅时要开胃经的输穴陷谷,同时还要开胆 经原穴丘墟;又如乙日为肝经值日,在丙日己丑时要开脾经的输穴太白,同时还 要开肝经的输穴太冲。 但是到壬或癸值日除过本经膀胱原穴或肾经原穴外,再过 三焦原穴阳池或包络原穴大陵,说明三焦是“阳气之父”寄于壬,包络是“阴血之 母”寄于癸。 (6)日干重见时气纳三焦、血归包络 每个子午流注时间的第十一个时辰,即开穴的第六个时辰,为日干重见。在日干 重见时阳日气纳三焦, 阴日血归包络, 即在此时日开三焦经穴, 阴日开心包经穴。 说明诸阳气皆纳于三焦,诸阴血皆纳于包络。 至于开那个穴,阳日为它生我(穴生经);阴日为我生它(经生穴)。“我”指值 日经,“它”指日干重见经(三焦或包络经)的五输穴。例如:甲日甲戌时起,胆 经当值,在乙日甲申时日干重见,阳日开三焦经穴,根据“它生我”的原则,它应 属水,水生木,开取三焦经五输穴液门(属水)。又如乙日乙酉时起,肝经当值, 在丙日乙未时日干重见,阴日开心包络经穴,根据“我生它”的原则,它应属火, 木生火,开取心包络五输穴劳宫(属火)。

(7)合穴 每一天仅有六个时辰有穴可开, 余下的时辰则无穴可开, 为扩大流注针法的范围, 欲有急病,即可按着天干逢五相合的原则,所谓甲与己相合,乙与庚合,丙与辛 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的化生规律,就可以在甲日的阴时开取己日的经穴,反 之,己日的阳时,亦可开取甲日的经穴。例如:甲日乙亥时,无穴可开,如遇病 情适取中封,即可借取己日乙亥时的中封穴,反之己日乙丑时无穴可开,如遇病 情适取行间,即可借取甲日乙丑时的行间穴,余皆类推,此为合日互用,从而扩 大了流注取穴的范围。 纳甲法的按时开穴 本法宗徐氏以值日经为主的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和日互用、 气纳三焦、 血归包络以及返本还原等开穴规律,又将单氏以时干为主的一四二五 三○开穴规律,合两者融为一体,从而完整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方法。 此法开穴,拟先求得当天的日干支,然后按“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表”检索即可。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_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

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 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 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

子午流注表详解

子午流注与养生治病(附子午流注表) 钟愈田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关键所在,而子午流注是这个理论体系中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 学说。这个听起来十分耳熟的名词,由于其古奥难懂,学理艰深,临床应用并不普遍。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在治病养生中有何重要意义呢?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简单地来说,子午流注就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理活动都具有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律性,包括季节、昼夜等节律。有人称此为“生物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子午流注是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牛肉、海带等。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2、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建议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3、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4、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5、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子午流注十二经井荥俞原经合歌

子午流注十二经井荥俞原经合歌 手大指内太阴肺,少商为井荥鱼际,太渊之穴号俞原,行入经渠尺泽类。 盐指阳明曰大肠,商阳二间三间详。合谷阳根据穴取,曲池为合正相当。 中指厥阴心包络,中冲掌中劳宫索,大陵为俞本是原,间使从容求曲泽。 无名指外是三焦,关冲寻至液门头,俞原中渚阳池取,经合支沟天井求。 手小指内少阴心,少冲少府井荥寻,神门俞穴为原穴,灵道仍须少海真。 手小指外属小肠,少泽流于前谷内,后腕骨之俞原,阳谷为经合少海。 足大指内太阴脾,井荥隐白大都推,太白俞原商丘穴,阴陵泉合要须知。 足大指端厥阴肝,大敦为井荥行间,太冲为俞原都是,经在中封合曲泉。 足第二指阳明胃,厉兑内庭须要会,陷谷冲阳经解,三里膝下三寸是。 足掌心中少阴肾,涌泉然谷天然定,太肾俞又为原,复溜阴谷能医病。 足第四指少阳经,窍阴为井侠溪荥,俞原临泣丘墟穴,阳辅阳陵泉认真。 足小指外属膀胱,至阴通谷井荥当,束骨次寻京骨穴,昆仑经合委中央。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子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蹊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右子午流注之法,无以考焉。虽《针灸四书》所载,尤且不全。还元返本之理,气血所纳之时,不待思忖。且后图乃先贤所缀,故不敢废,备载于后庶有所证耳。原图十二,今分十耳。

人体经络穴位常识

人体经络穴位常识:108个要害穴,拉筋与经络 经络系统组成 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推荐:经络走向与穴位的详细定位 奇经八脉包括: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沟通脏腑,加强表里经的联系。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穴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位置:喉结旁开1.5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 一、子午流注的涵义 [子午] 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子午的意义] 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 ?/P> 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如图] [流注] 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 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如图]

[子午流注针法] 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 二、子午流注的起源和发展 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 1. 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说明人应自然。“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说明人与自然一样,有其“气交”规律。“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即是自然自身的规律。“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指针刺遵守自然界环境、人体环境变化。 2. 产生于宋代干支学说盛行,子午流注由理论趋向临床实践。 3. 发展于金、元、明在前代成熟和基础上,进而对针法运用和机制作了赋予新意的论述。 第二节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对应表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对应表 1、手太阴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而醒。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2、手阳明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实症:腹胀、易、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4、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5、手少阴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养生之道: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选择对我心脏有益

子午流注针法浅析

子午流注针法浅析 【摘要】子午流注针法是针灸医学领域中的一种独特针法,以“天人相应”为其理论基础,结合人体经络循行、气血周流灌注的原理,配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而形成的,以“时间”为条件的独特针法。子午流注一道,小言之,不过为针灸的一种配穴方法,大言之,则根源于五运六气,概括了整个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与其中,故可喻作“大则弥纶宇宙,小则纤悉秋毫”的一种针法。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针灸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1子午流注的含义 “子午”二字,是用以代表天地、水火、春秋、日月、昼夜的符号。在时间上表示两个极端。用在针灸上具有时辰、方位、阴阳等含义。首先从时辰看,一年十二个月,用“子午”分月份;一天十二个时辰,用“子午”分昼夜。其次从方位看,《灵杸·卫气》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再者从阴阳变化看,“子”为阴盛之时,阴极必生阳,代表“一阳初升”的夜半、冬至;“午”为阳盛之时,阳极必生阴,代表“一阴初生”的中午、夏至。 “流注”从狭义上讲,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如《诗经》所云:“如川之流,丰水东注。”从广义上讲,“流注”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在中医学中,古代医家讲人体的气血运行比作为流,并且以五输穴的“井、荥、输、经、合”来描述其运行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的特征,以形容经脉气血的流注过程。正如《针灸大成》所云:“所出为井,井像水之泉;所溜为荥,荥像水之坡;所注为输,输像水之窬;所行为经,经像水之流;所入为合,合像水之归。皆取水义也。”称人体气血之循行为“流注”。 2子午流注的始源及意义 子午流注是根据“天人相应”学说,即根据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与自然原理变化的相对应的关系,因时制宜,选穴治疗的。它的原理早在《内经》中就有解释,在《灵枢·本输》篇论述十二经的六十六穴时提出井、荥、输、经、合等名称,并以出、溜、注、过、行、入的不同现象,表示脉气的运行与盛衰,这就是“流注”二字的起源。而“子午”二字对日时的作用,在《灵枢.卫气行》篇曾作了明确的说明,如:“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说明了“子、午、卯、酉”与年日的时间关系。关于气候时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更有详细阐述:“五日谓之侯,三侯为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侯亦同法。故日: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所盛,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五常正大论》更进一步指出:“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盛,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子午流注”就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 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 【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 =================================================== ===================================== 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时间-----对应的经络

子午流注开穴法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

阴经穴。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xx注 .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xx注学说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 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子午流注针法

井荥输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3、4、5、6、7、8、9、10、11 、12 11-1 1-3 3-5 5-7 7-9 9-11 11-1 1-3 3-5 5-7 7-9 9-11 阳配阳,阴配阴 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配,一周为60年,一甲子。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子午流注与防病治病 12个月的养生计划 从十二时辰探讨天地人交合运动变化的规律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子午流注与防病治病+12个月的养生计划+从十二时辰探讨天地人交合运动变化的规律 引用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水番连的日志- 网 易博客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并形成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

十二经脉

shi'er jingmai 十二经脉(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Twelve Regular Channels,Twelve Main Meridians 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脈(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十二经脉中的每条经脉均有独立的循行线路,对称地分布于身体的左右两侧。其总的流注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灵枢·海论》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这里所说的“内属于腑脏”,是十二经脉在体腔内的流注过程,也就是说十二经脉与脏腑间不是单纯相联的关系,而是定向相属且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从而使脏腑间形成表里相合的关系。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手厥阴经属心包而络三焦,手少阳经属三焦络心包;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太阴经属脾络胃;足太阳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厥阴经属肝络胆。“外络于肢节”的“肢”为肢体,“节”为穴位,这是说十二经脉在体腔之外的分布。这种分布必须依正立垂手拇指向前的姿势为标准。手三阴经循行于上肢内侧(屈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手三阳经循行于上肢外侧(伸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足三阳经从头面、躯干到下肢,皆是阳明在前面、少阳在侧面、太阳在后面;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内侧面,踝关节上八寸以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踝关节八寸以上厥阴与太阴交叉。《灵枢·经水》称:“内外相贯,如环无端。”这是说十二经脉是互相衔接如环的,表明气血流注于十二经时是循环往复,逐经而流的。其始自手太阴肺经,继而手阳明大肠经,继而足阳明胃经,继而足太阴脾经,继而手少阴心经,继而手太阳小肠经,继而足太阳膀胱经,继而足少阴肾经,继而手厥阴心包络经,继而手少阳三焦经,继而足少阳胆经,继而足厥阴肝经,然后再由足厥阴肝经返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完成一个循环。其中阴经交阳经,或阳经交阴经皆为表里相合经脉相交,交于四肢末端;阳经交阳经为手足同名经相交,交于头面部;阴经交阴经为足经交手经,交于胸中(见图)。十二经脉中各经气血多少均有其常数。《素问·血气形志篇》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间的推移,有着周期性的盛衰变化规律,表现在各经穴位上则有着周期性的开阖规律。这就是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理论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